耿宝昌简介
耿宝昌说哥窑之迷
耿宝昌说哥窑之迷岁月的流逝带走了太多东西,所以当我们得以从那些传世的古玩身上隐约窥见一星半点的历史时,那种凝视总是显得特别珍贵。
在流传至今的宋代瓷器中,哥窑的瓷器大概要算是引起人们最多遐想的了。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收藏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已知有记载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以至于个别哥窑瓷器破损的残片也被视为至宝,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哥窑圆洗底部的破损残片。
哥窑瓷器之名贵,由此可见一斑。
哥窑名称之谜迄今为至,已经发现了若干处哥窑窑址,但哥官窑的窑址具体在什么地方,至今还没有确切定论。
而关于哥窑名称的来历,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这也给哥窑的瓷器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哥窑之名,在宋代文献中未能查到,在元代《至正直记》中始有哥窑的说法。
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解释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
”这就是说,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瓷器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被命名为哥窑。
而弟弟烧制的瓷器叫“弟窑”,也叫龙泉窑。
1956年以来在龙泉县的考古发掘,即发现了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
但人们对这一说法却仍有怀疑,因为传世的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该出自官窑;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窑显然只是民间私窑。
另一种说法是,哥窑是南宋皇帝在偏安江南时,仿造其皇兄建造官窑的形制,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官窑,因为是学着哥哥的样子建造的窑,所以被叫做“哥哥窑”。
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道:“哥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今亦少有”。
意思是说哥哥窑的瓷器,是南宋哥哥窑生产出来的,器物青色的釉面上开有浓淡不一的纹片,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
史料记载,宋高宗曾“袭故京遗制,设窑于内修司、造青器,”宋高宗仿照哥哥的制瓷风格烧造御用瓷器,民间就形象地把这种具有汴京官窑风格的窑称为哥哥窑。
鉴定瓷器常用术语注释 - 耿宝昌
鉴定瓷器常用术语注释1. 桶瓷与库出:清代,由景德镇运京的瓷器,传统是用木桶盛装,所以清代宫廷沿用瓷又被称作“桶瓷”。
木桶呈圆形,高60釐米,顶底直径均為40釐米。
用元书纸包裹瓷器后装入木桶,填塞稻穀亮以求稳妥。
故宫博物院旧藏中有很多原装,整理时才予拆出。
这类库藏未曾用过的瓷器,儘管搁置年久,釉面火光仍盛,犹如新器,但它不同於新瓷那样“火气暴流”;这种情况通常成為“库出”。
2. 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於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渣伤痕。
3. 重皮:口部因受重创而出现的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往往一触既脱落。
4.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落。
5. 毛边: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6. 冲口:口部因它与物相碰而出现的细裂纹,长短不等,一些细小裂纹常不易看出。
裂纹往往会逐渐自然延伸,若遇冷热相激,便会顺纹路开裂(以盘、碗类最為多见)7. 外冲里不冲:器口部因受冲力较小,所以在外部形成冲口,尚未冲头器的内壁8. 釉泡:釉面在烧製时出现的中空气泡,经受外力以致破开。
(常见於器口或其他部位)9. 棕眼:釉面气泡在窑中熔融爆破后,未曾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10. 斑点:釉面出现各种矿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斑点和小点。
11. 缩釉:因胎面有污,所施之釉未能全部附著,而出现的露胎现象,又称“笑釉”12.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釉遗漏而露胎无釉。
13. 粘沙:釉面上有遗落的窑灰,或器底因垫烧粘结有沙粒(一般多见於器足)14. 磕伤:器身胎釉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体碰撞热磕坏;同於口、足磕伤。
15. 冷莹: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其某部位的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有的已透胎体。
16. 开片:由於胎体粗鬆或烧结火度不足,还有的应试浆泥胎体,在骤然冷却时,胎釉的分子结构收缩系数不平衡所导致的自然裂纹。
呈深浅不易、大小不等,互相交错的长短开片纹。
17. 片纹:年代久远的器物,由於本身仍在蜕变中(如清代黄釉器常常自动作响,片纹增多),釉面出现的有长短不一顺向的稀疏细裂纹,不透胎体。
“三宝”先生张永昌
“三宝”先生张永昌引子北京。
宏伟壮丽的故宫,一则消息不胫而走:苏州文物商店有人来讲课了,主讲文物鉴赏。
年轻人窃窃私语:“故宫博物院专家云集,一个地方文物商店的人来这里讲课,岂不是班门弄斧?”资深专家们将信将疑:没有点真本事,谁敢走进这深宫大院设讲堂?抱着打探的心理,人们走进会场,纷纷在后排落座――一旦觉察没有名堂可以随时开溜!上课时间到,一位鬓发斑白、清癯儒雅的老人走上讲台,端端正正在黑板上写下“古玉龙纹衍变”几个大字。
接着,便从龙的概念的产生、甲骨文中“龙”字韵结构、形状到每个时代龙纹的承上启下的发展演化……主讲人不温不火,侃侃而谈,听课学员从40人增至90人,最后达到120人。
故宫博物院玉器仓库库房的鉴定专家全都赶来了,过道里也挤满了人。
一条玉龙整整讲了15天。
讲课结束时,全场热烈鼓掌。
人们提到主讲人“张永昌”三个字,似乎都带上一种崇敬的色彩。
从此,“北耿(耿宝昌)南张(张永昌)”名扬海内外。
爱宝张永昌1921年出生于上海一家大户人家,祖父张楫如,号西桥,金石家,擅刻竹、扇骨,与吴昌硕、王一亭交往甚密,沪上著名收藏家周湘云、张石铭等亦为张家至交。
祖父过世后,父辈便开始从事古董经营。
22岁那年,正在北京辅仁大学读书的张永昌被父亲从北京召回,因为“长子长孙,要接替家业”。
张永昌先生的职业选择,当初是遵奉父母之命走进了古董行,而此后的50年却是他自己与文物倾心相“恋”了。
他说,每件文物都是历史和时代变迁的记载,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兴衰,都直接反映在文物上了!为什么唐俑的脸型都是胖胖的?唐三彩的马为什么那样健壮神气?都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军事的强盛。
因此,文物鉴定是一门科学性十分深奥的综合性学问,需要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学科的知识。
张永昌先生熟记《诗经》、《尚书》、《史记》、《左传》中的典故,但还觉得不够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文物鉴定一生一世也学不完啊。
”张先生感叹。
识宝张永昌先生的文物鉴定,靠的是一双眼睛和一肚子学问。
关于耿宝昌的介绍
关于耿宝昌的介绍耿宝昌,男,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石家庄市管辖),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
人物简介耿宝昌,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擅长古陶瓷研究鉴定。
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石家庄市管辖)。
1936年在北京“敦华斋”做学徒,1946年自己开了一家“振华斋”古玩铺。
1956年应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历任修整组技工、副研究员、研究员。
1960年毕业于文化部六联干部学校。
1986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22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1966年始,先后应邀到文化部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扬州与泰安培训中心任教;任辽宁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兼职教授;受聘为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和马来西亚中央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1973年始,多次出国,赴法国、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荷兰、葡萄牙、比利时、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考察、鉴定和学术交流。
专著《明清瓷器鉴定》上下两册,主编《中国鼻烟壶珍赏》、《中国文物精华·陶瓷卷》、《中国美术大全·元明清陶瓷》、《中国陶瓷图典》、《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故宫博物院藏珍·青花釉里红三卷本及紫砂卷》、《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发表中外陶瓷文章60余篇。
1986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22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
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为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论珠山八友瓷艺与画意
论珠山八友瓷艺与画意珠山八友的成因及成员组成的二个时期:“珠山八友”是二十世纪(活跃于1928年至1949年,解放后在世的还有田鹤仙、徐仲南,毕伯涛、王大凡、刘雨岑。
随着公私合营,解放后就不存在了八友雅集成套配画的事情。
)景德镇瓷坛享有盛名的一帮志趣相投的艺术家。
据《景德镇陶瓷史稿》(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思清、徐文执笔,江西省轻工厅陶瓷研究所编写,三联书店出版)是最早记载“珠山八友”的书籍及相关文章。
珠山八友这个称谓的成因,根据珠山八友年龄最小者刘雨岑在六十年代回忆:“有一年夏天,珠山八友中的王琦、王大凡、田鹤仙等人,在当地五龙庵乘凉避暑,那里安静,题诗作画,十分惬意。
秋凉后,他们就不必去五龙庵了。
但是,他们对那一段时间的雅集题诗作画的生活很感兴趣,因而有“月圆会”的建立。
取“花好、月圆、人寿”的意思。
至此,促成了“珠山八友”这个自由组合的艺术团体,他们每逢农历十五就集会,由珠山八友其中之一轮流作东,每人带上一件新作,大家在一起共同欣赏、研究。
并饮酒题诗作画,极具旧时文人雅集的雅好。
”。
珠山八友中王大凡曾画《珠山八友雅集图》,画上题诗以记雅集盛况: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
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
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
聊将此幅留鴻爪,只当吾侪自写真。
由此王大凡的珠山八友雅集图书画可以了解到珠山八友的历史成因。
由于一部分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原因,加之近几十年来出版了有关珠山八友大量的图书与相关文章著作,著作者们的视角不同,关于珠山八友成员的组成也就各执一词。
在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的前提下,按照“孤证不立”的原则,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法则下,试论珠山八友可分成二个不同时期与人员组成。
早期阶段(1928~1948):王琦,邓碧珊、毕伯涛、徐仲南、王大凡、何许人、田鹤仙、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
后期阶段(1937~1949):王大凡、徐仲南、田鹤仙、何许人、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汪大沧、张志汤、方云峰。
伏牛山文化研究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类 发展 的谱序 。 中国古代有巢 氏 、 燧人 氏, 再到神农 氏的传说 , 反 映远古人 类从 作别树 居 , 学会 用火 , 到发展 农业 的 再
演进历程 , 这些在伏牛 山地 区都得到 了完整展 现。伏 羲、 炎黄 、 、 、 尧 舜 禹时期 , 伏牛 山区和平原交界地方是 他们活动和创造文 明 的主要平 台。当时 的平 原 主要 由大泽 、 湿地或水域构成 , 由于此处人类最早 出现 , 中
华 文明也 就此产生 。可 以说 , 伏牛山地 区是 当之无愧
的人类最早 的活 动平 台, 中国最早的政治 、 济 、 是 经 文 化、 交通 中心 , 这也就 容易理 解华夏 早期文 明为什 而 么会在今 天这个偏僻 的山区出现 。事实上 , 现在看似 偏僻 的伏 牛山地 区 , 因为北宋之后政治 、 济、 是 经 文化 中心南迁 才衰落并逐渐落后 的, 而绝非一直如此。 可以说 , 在人类 历史早 期 , 牛 山地 区可 谓人 文 伏
地 。墨学创立 者 墨子 为鲁 阳 ( 今鲁 山 ) , 我 国春 人 是
近现代墨学研究 者 的考 察 、 论证 , 墨子生 于今河 南 省 鲁 山县竹 园村 , 年隐居 于鲁 山县熊背 乡黑 隐寺 , 老 葬 于今鲁 山县库 区乡 , 山境 内现 存有 墨 子遗 迹 十 余 鲁
处, 是平顶 山市 重要 的历 史文化 资 源。为开 展墨 子 、
伏 牛山山脉是秦岭 山系进入河南 的东延部 分 , 从 广义上讲 , 牛山地 区包括 整个豫 西 山地 , 的范 围 伏 它 大体是南 临汉江 , 北濒黄河 , 西至豫陕边界 , 达京广 东
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万年的元谋 人 , 今约 10万年 的蓝 田人 , 距 0 距今 约 5 O 万年的北京人 。这些古 人类 虽然也 从不 同角度 印证
陶瓷鉴定五十秋一耿宝昌先生及其鉴定方法文丘小君
【转载】陶瓷鉴定五十秋一耿宝昌先生及其鉴定方法文—丘小君【注明:这篇文章是丘小君老师九十年代初期在香港《龙语》杂志上刊登的文章】耿宝昌先生是中国着名的古陶瓷鉴定家。
他一九二二年出生於河北省束鹿县,十五岁即入室于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门下,他亲身经历了一九三八年前后国内古文物界甚嚣尘上的仿古作伪热浪,有经名师点拨,鉴赏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旧时北京敦华斋主孙瀛洲专门收藏中国历代古陶瓷精品,擅长仿制,尤精於宋、元、明、清官窑瓷器的鉴定,他所仿的明代永乐、宣德瓷器掩敝一时,逼肖乱真,故曾称其为‘宣德大王'。
一九五六年,耿宝昌先生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工作以后,又在孙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古陶瓷的研究和鉴定。
半个世纪以来,耿先生所上手自鉴过的历代古陶瓷精品约计数百万件以上。
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系统所收藏的古陶瓷,都请他作了鉴定和甄别,并主持了《中国文物精华》辞典陶瓷专业审编工作。
多年来,他对美、加、日及西欧、东南亚一些国家进行过访问,并和同行、同好开展学术交流,考察并鉴赏了那些国家和地区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陶瓷珍品。
目前,他已是海内外所公认的中国古陶瓷专家之一。
古瓷鉴别的五要素鉴别古陶瓷应以造型、胎体、釉面、纹饰、款识五个方面为主要依据,这是耿先生独到的见解,也是他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是考古出土物还是传世品,最终还是要靠人的头脑来判明时代或真伪。
中国古陶瓷时代风格的延续和演变,使我们的鉴定分类工作具备了一个科学的。
然而对于复杂的传世品及历代仿作仅凭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实践家来进行细致的分类排比,找出各朝时代风格特征和变化规律,把各类器物准确地还原到本时代中去。
仅就明、清瓷器而论,耿宝昌先生认为造型是直观的,第一重要的。
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条件。
熟记各朝典型品种的各类器型,形成准确的“正宗”概念,尤容易帮助鉴别真伪。
历代陶瓷造型都有一个符合各自时代风尚和特征的宏观面貌,但也有不同时代却风格相近,呈周而复始的再现。
古董鉴定专家名单
古董鉴定专家名单姓名简介鉴定类目张晓玲张晓玲,1954年生,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博古专业毕业,第二学历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计算机专业毕业,1982年从事文物工作至今。
一直在河北民俗博物馆工作,任保管陈列部主任至退休。
现任易拍国际坐堂鉴定专家.书画,玉器,杂项,瓷器李宗扬李宗扬,1943年生人,1963年步入文物界。
曾先后师承孙会元、赵嘉章、耿宝昌等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已掌握一套科学、准确、实用的古陶瓷鉴定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中国历代古陶瓷器物的年代、窑口、真伪的鉴定,以及对其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的评定,现在担任上海芸轩有限投资公司的特约古玩鉴定老师。
陶瓷、玉器、杂项唐传庆唐传庆,古董鉴宝老师,大学学历,军人出身,历经24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从事公务员职业。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委会会员、杨伯达师生联谊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委员会会员、国家“职业翠玉鉴定师”、国家“职业艺术品鉴定师”、易拍国际坐堂鉴定专家、曾应邀赴韩国参加民间鉴宝活动等。
玉器、翡翠、陶瓷和青铜器。
蔡国声蔡国声,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文博系副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民间收藏丛书》主编、上海电视台《好运传家宝》栏目特邀专家,中国夏禹文化网(五千文化艺术馆)特约专家,华豫之门特邀古玩鉴赏专家,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特邀专家,天津电视台《艺品藏拍》栏目特邀专家,检察风云杂志《鉴赏家》专栏专家,上海收藏俱乐部顾问兼专家组成员。
并担任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顾问及特聘教授。
陶器、瓷器、钱币、古玩、珠宝.丘小君丘小君,美籍华人,1945年10月生于山东省诸城。
1969年毕业于中国先西北大学,曾在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其间借调至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节目中担当古陶瓷鉴定专家。
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董事及陶瓷顾问,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会员。
瓷彩人生乐陶陶——为耿宝昌先生写像
瓷彩人生乐陶陶——为耿宝昌先生写像李延声图为耿宝昌。
李延声绘与耿宝昌先生交往已有二十载,他为人正直和善,在瓷器鉴定上识见高卓,令我很是钦慕。
阳光灿烂、树染金黄的日子,我在京郊万寿山麓的画室,迎来了93岁的耿宝昌。
他鹤发童颜,身形挺拔,精气神十足。
我们谈话间,我以毛笔为他作写真画像。
他气定神闲地端坐着,时而品茗饮茶,时而回答我的儿女请教的问题,思路敏捷,言谈优雅。
耿宝昌14岁拜孙瀛洲先生为师,10年后在北京琉璃厂开古玩铺“振华斋”。
时值战乱,他却期待着振兴中华文化,干出一番事业。
1956年,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广泛招募文物行业人才,耿宝昌从此进入故宫工作。
故宫藏有36万件瓷器,几乎都经过他的眼和手。
说起耿宝昌与古陶瓷的缘分有两件事情。
一是,他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几十年里,为国家鉴定了不计其数的一级文物。
1994年耿宝昌从香港的拍卖会上以110万人民币拍回了一个成化罐。
历史上素有“成化无大器”一说,这个通高31厘米、口径17厘米的成化罐则是现存少有的大器物。
目前全世界只有4只,故宫的这个是唯一带盖的、最完整的成化罐。
二是,2007年底中国水下考古“南海1号”打捞工程完工,沉睡在海底800余年的宋代古船历经20个年头,终于陈列在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南海1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耿宝昌是这项震惊国内外考古界工程的幕后推动者。
1986年4月,英国人迈克·哈彻将23.9万件在我国南海打捞沉船获得的文物送到阿姆斯特丹嘉士德中国文物专场拍卖。
中国驻荷兰使馆工作人员急电国内,国家文物局派出耿宝昌和另一名专家,携3万美金迅速赶往阿姆斯特丹。
拍卖现场大都是各国亿万富翁,中国人出现在这个领域还前所未有,结果被安排坐在第一排。
拍卖开始,富豪们举牌出口就是加价十倍,而耿宝昌二人囊中羞涩,望着近在咫尺的国宝,心如刀绞。
专家及其简历
1.马未都,汉族,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超级畅销书作家,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4.刘新园,男,1937年出生,湖南澧县人,1962年大学毕业。
1987年由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
现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3年先后应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国立弗利尔美术馆、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单位之邀,作专题学术讲座数十次。
主要著作有《蒋祁"陶记"著作时代考辩》和元官窑以及明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官窑研究专著。
5.潘深亮,1937年8月17日(农历丁丑七月十七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官桥乡,任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部秘书,书画组组长。
现聘于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为北京市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鉴博艺苑收藏品鉴定委员会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收藏》杂志社特邀撰稿人,北京嘉缘拍卖公司顾问。
人物简介6.胡智勇,央视1套《寻宝》、北京卫视《收藏秀》鉴定专家,明清瓷器鉴定专家,收藏家。
胡智勇,历任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艺术总监,现任太平洋洪绪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
胡智勇生于历史名城瓷都景德镇市,出身陶瓷世家,工作后在景德镇从事仿古瓷研究与古陶瓷鉴定。
7.曾先后向朱家溍、尹润生、郑珉中、周绍良、张子高等老一辈专家学者求教,进步很快。
五年库房的工作,给张淑芬后来到陈列部搞陈列展览研究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使张淑芬鉴定鉴赏文物有了实物的依据。
张淑芬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经过六年的学习,攻读了几十门史论课和专业课,毕业后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这个地方使张淑芬所学到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清代陶瓷设计之得与失
清代陶瓷设计之得与失作者:王一钧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31期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灿烂艺术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聪明的古人们点土成瓷,书写了绚丽的瓷文化,为世界瓷文化书写了灿烂的一笔。
中华古瓷享誉世界,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成为世界各地的学者的研究对象,并成为陶瓷爱好者的珍宝。
清朝康、雍、乾瓷器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景德镇瓷业发展到鼎盛,是继宋代此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清代的陶瓷设计,在清代艺术设计中很有代表性,其设计的演变与衰落,在中国设计史上也算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如果单纯从制作工艺的角度来说,清代瓷器产品的制作无疑是十分精湛的,甚至超过了明代的陶瓷制作水平。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陶瓷的特点是: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起尚奇巧,晚期重模仿(仿銅、仿漆、仿木等)。
康熙的五彩,雍正的粉彩,乾隆的珐琅彩,其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清朝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瓷器种类用以不同的绘画技法,清代瓷器造型式样丰富,顺治、康熙时以陶瓷的古拙浑厚为主;雍正时期陶瓷以秀巧清丽为美;乾隆时瓷器造型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造型整体呈现出稚拙笨重之感。
分别来说:①嘉庆前阶瓷器的风格仍受乾隆时期风格的影响,但从整体看,已远不如乾隆盛世。
当时的粉彩和青花器以珊瑚红粉彩和描金器等较为突出。
颜色釉中霁红、霁蓝、酱色釉、黄釉、瓜皮绿、豆青、云霞釉和石绿等都有一定的数量。
仿哥、官、钧窑及茶叶末的品种也在继续生产。
此时,鼻烟开始在士大夫阶层流行起来,瓷制鼻烟壶主要以粉彩为主,同时,青花和白釉搂雕的鼻烟壶也不在少数。
在瓷器图案纹样上,更为盛行名胜山水图,人物中仕女的形像,较以前更带有清代的装饰特征。
②道光朝的青花和颜色釉制作,都已趋衰落。
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经大不如从前,产品中以莲花纹样为主的盘碗较为突出。
有少量“慎德堂”款和“囗竹主人”款的粉彩、霁蓝描金和抹红描金器则较为精致。
国之大器 物之大美
国之大器物之大美耿宝昌,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
他主持编写了多部陶瓷专著,其中,由他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古陶瓷研究鉴定的详尽专业论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鉴定宝典。
梅辰:中国丝绸的出口远早于瓷器的出口,为什么国际上称中国为“瓷器”(CHINA)而不是“丝绸”(SILK)?耿宝昌: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至今国际上仍称中国为“CHINA”(瓷器),我想可能是一种约定俗成吧。
中国除了瓷器之外还有茶叶、丝绸和四大发明,它们都是中国所特有的,而且茶叶比瓷器还早,汉代就有了,也是很早就传到了世界。
中国不也没被叫成“茶叶”么。
外国人确实很喜欢中国的瓷器,像17世纪末的德国国王奥古斯特?斯就特别喜欢中国的瓷器,他曾用一个兵团向奥地利的国王交换一组清康熙青花瓷器,包括两个大罐、两个瓶和一个尊(梅:成交了?)成交了!我见过这些文物,它们确实非常精美。
他在世时购买了约二万多件中国瓷器,还亲自把它们都编了号,甚为喜爱。
著名的德国麦森瓷器就是这位国王下令研制的。
因为烧制瓷器需要特殊的土,当时德国还没发现有这样的原料,他就下令去找,去研究。
现在麦森瓷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瓷器了。
(梅:这应该算是德国的官窑了)梅辰:中国最早的瓷器是什么样的?耿宝昌:3000年前,在今天中国的浙江、江苏以及福建等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制作青釉瓷器的窑,它们制作了中国最早的瓷器。
原始的瓷器和现在的瓷器不一样,很粗糙,仅仅是表面上有些玻璃质的草木灰釉而已,它是由制陶技术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人们称它为原始瓷器。
梅辰:我们平常总爱把“陶”、“瓷”合在一起说,“陶瓷”这种说法对吗?耿宝昌:这是人们习惯的一种说法,实际上陶器与瓷器完全是两回事。
陶是陶,瓷是瓷,两者原料不同。
陶质是黏土,瓷质是高岭土,它们的发展是两条线,到今天仍然是两条线。
我国陶器制作的历史距今已有一万多年了。
耿宝昌:揭秘康熙青花无法作假的特征,鉴定还需从这三大细节入手
耿宝昌:揭秘康熙青花无法作假的特征,鉴定还需从这三大细节入手近几年清三代的瓷器在收藏界可谓是越来越火热,中华陶瓷历史悠久长远,最早的话可以追溯到商代中期。
可以说瓷器就是中国第五大发明,随着时间的演变,瓷器也从刚开始的粗糙变成精美细腻。
到清三代的时候不管是瓷器的一个品种还是制瓷工艺上都可以算是达到了巅峰,在陶瓷史上可谓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时候的瓷器在当时是外销瓷的一个主力,而在现在更是成为藏家争相竞逐的对象。
康熙青花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其精美无双而受世人所追捧,甚至在光绪年间官窑还专门仿烧,用料用工无不精细,有“小康”之称。
清三代瓷,今动辄天价,俨然成为拍卖场之“明星门类”,使得收藏人士争相求藏,在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与复兴的同时,国家不仅是重视收藏,更是鼓励我们民间个人收藏,收藏的同时也是对文物对历史的保护,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这些瑰宝。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藏友是为了积聚财富与投资之道。
毕竟相对于现在的一个市场价值,收藏的确是很好的一个投资空间。
动辄即达百万乃至千万的拍卖价格的康熙官窑青花,其收藏价值实在令人折服。
三藏觉得收藏学的是历史文化与内涵,当我们了解历史的时候,才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的智慧与知识。
但是由于利益相关,使得收藏圈变得不再纯粹,市面上出现很大一批康熙官窑青花瓷的仿冒品,都是因为强大的升值空间以及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造假贩假者汹汹当道。
这给大批普通收藏家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如何辨别真假则显得尤为重要!人生不过百年过客,有人执迷于物,有人藏物寄情,也有人超然物外宠辱皆忘。
境界不同而领悟殊异,想来也是耐人寻味。
我一直对收藏态度是欣赏重于拥有。
当你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经常去欣赏作为一种生活的理念,由于本身对收藏的喜爱,三藏经常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关于康熙瓷鉴定中的问题,因三藏我自身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目前三藏任职于拍卖行,若你手上有珍品困于出手,有缘者可与三藏沟通者联络壹玖捌,陆陆玖伍,贰叁伍零不成交无任何前期费用,不用担心会有任何套路在内,你有藏品想出手,我们想征集一些有质量的藏品好成交,也不需要带有色眼镜去阅读,不喜可退出,切莫多言。
耿宝昌:你不知道的宣德青花几大鉴定技巧,深入分析,图文并茂!
耿宝昌:你不知道的宣德青花几大鉴定技巧,深入分析,图文并茂!近年古董收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古董收藏,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修心方式,收藏不是一朝一夕的爱好。
想要收藏一件藏品,首先需要鉴定其真假(新老),看是否有收藏的意义。
端坐桌前,一壶清茶,细细观察手中之物,时间一晃而过,很多时候我们在鉴赏一件藏品时,随着了解的越深入,越惊叹前人的智慧。
玩收藏,通常我们需要经历辨其真假(新老),断其窑口,知其价值这几关。
鉴定这一关就难倒很多的藏友,笔者写这些文章就是想给热衷收藏的藏友在鉴定时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你们少走一些弯路。
但收藏一门学问博大精深,笔者才疏学浅,冒昧之言,希诸误喷。
最近笔者也分享了许多关于青花瓷鉴定相关的一些知识,有很多读者读完之后给到了读者一些反馈,笔者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笔者在鉴定宣德青花时的常用技巧。
宣德青花是我国青花瓷烧造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宣德青花造型古朴,典雅,釉色晶莹艳丽,纹饰种养繁多,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可以说是明代青花的巅峰,如今也被世人所追捧珍藏。
宣德青花很好的反应出了当时国家的经济、文化、艺术和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当时它都不单只是日用品,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宣德青花作为作为青花制作工艺的典范,拥有使人神往的独特魅力,从成化时期到晚清民国都一直在有仿烧宣德青花,由此可见宣德青花是多么的珍贵精美,后朝所仿比较成功的是是清三代时期仿烧的宣德青花,当时用清代宫廷里的旧藏来模仿,造型、尺寸、纹饰这些都十分相似。
所以有着『青花首推宣德』这样的说法。
看到这里,会有读者会提到永乐青花,有一段时间里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时被放在一起讨论的,称之为:永宣青花。
这是因为:永乐和宣德时间上比较相近;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在很多特征上是比较相似的。
后来随着一些考古发现情况以及研究的深入,才将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分开。
但是我们在鉴定宣德青花时要注意,宣德青花和永乐青花是有承载关系在其中的,也并不能完全将两者断然的割裂去看待。
明代瓷器“泰昌”款真伪考
明代瓷器“泰昌”款真伪考文 图/熊航明万历(1573—1620)后期,景德镇御器厂停烧,但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景德镇民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书有“万历”、“天启”(1621—1627)、“崇祯”(1628—1644)年款的瓷器均有一定的存世量,而“泰昌”年款的瓷器几乎不见。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瓷器上的“泰昌”年款为后世伪托。
近年来,随着考古出土与传世器物的不断出现,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既往观点陶瓷学者对瓷器上的“泰昌”年款有过诸多讨论。
南京博物院张浦生研究员在《青花瓷器鉴定》一书中认为:“泰昌朝历30天即亡,所见泰昌款器均为后仿。
”王启泰先生在《残瓷雅集:明清瓷片鉴赏》一书中认为:“泰昌帝仅在位二十九天,未见有瓷器生产。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一书中写道:“如明光宗在位仅一月,按明代礼仪,他即位之时仍用万历年号,以次年为泰昌年,但他未及次年一命呜呼,一天也未享受到年号,因此绝无此年号器物。
”南京博物院霍华研究员也认为:“泰昌年间的瓷器没有帝王年号款外,其余各朝皆落帝王年号款,但明天启、崇祯,清顺治三朝非常少见。
” 以上诸位学者均认为泰昌帝在位时间太短,不可能有署“泰昌”年款瓷器的存在。
耿宝昌先生对此问题的论述则较为委婉。
他在《明清瓷器鉴定》(1993年版)一书中写道:“这时即便有瓷器也不一定就署泰昌年款。
所以,凡是在传世瓷器上书写泰昌年款的,都应该考虑是否系假托的伪作。
”耿先生强调应重视署“泰昌”款传世瓷器的真伪问题,却没有完全否定“泰昌”年款传世瓷器的存在,也没有否定“泰昌”年款的瓷器将来不会出土。
1981年香港“明末清初瓷展”上展出了一件“明泰昌元年造”铭青花花卉纹双耳簋形香炉,仿青铜簋造型,双耳,外绘缠枝莲纹,釉面呈灰白色,青花则呈黑褐色。
关于香炉的真伪,学者持有不同看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李知宴研究员持赞同意见,“泰昌瓷器目前所见只有一件,1981年香港举办‘明末清初瓷展’上展出一件‘明泰昌元年造’铭青花花卉纹双耳簋形香炉。
元、明、清时期文学历史人物与青花装饰纹饰探微
元、明、清时期文学历史人物与青花装饰纹饰探微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年第15期摘要:青花瓷是我国瓷器的代表性品类,具有极为丰富的装饰纹饰。
其中,元、明、清时期青花人物纹逐渐成为青花装饰纹饰的一个重要题材。
随着这一时期小说、戏曲逐渐兴旺发达,许多历史人物或历史典故逐渐为百姓所熟知,而这些文学历史人物也逐步被融入青花瓷的装饰纹饰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趣。
审视青花人物纹的应用,可以对文学与青花瓷装饰工艺间的相互关联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青花瓷;文学;人物纹;装饰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5.027青花瓷作为我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品类,创烧至今深受世界多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青花瓷也成了收藏界一个长盛不衰的品类。
“青色与白色的巧妙结合,冷艳洁净,高端典雅,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在中国陶瓷史上独具魅力。
”①作为一种最为人们熟识且最为广泛使用的瓷器类别,青花瓷具有“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可爱,图案装饰雅俗共赏”②的特质。
作为彩绘瓷,青花瓷的装饰工艺具有独到的美感。
随着绘画技法的不断成熟与精进,青花瓷装饰纹饰愈发丰富,装饰工艺也有了新发展,并且随着青花发色工艺的日臻完善,青花纹饰绘画愈发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与效果,实现了将水墨画甚至是水墨山水从纸端向立体的奇妙转化。
《匋雅》所谓“同一色也,见深见浅,娇翠欲滴”用来概述青花之美恰如其分。
在青花瓷装饰工艺的发展过程中,人物纹成了一类独特的装饰题材。
陶瓷器的创烧与发展,是中国先民工艺水准及审美水准的集大成之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不同时代先民的精神风貌。
纹饰的不断丰富,赋予瓷器更加别致的盎然情趣,也体现着作者及使用者的审美。
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学以及历史典故中的主题意向与青花工艺的结合,更平添了器物独特的人文审美意趣。
卓文婷认为人物纹“不是仅限于简单的装饰作用,还向着传播文化、教化品行的方向发展。
水墨瓷登封窑的继承与创新
kaleidoscope 万花筒登封水墨瓷是陶瓷艺术大师李景洲、刘爱叶和江苏实力派画家汪开斌共同开发的,历经三年,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实验,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最终于2010年底获得成功。
李景洲和刘爱叶二人对传统登封窑白瓷工艺研究多年,由登封窑白地黑花瓷器产生了试验陶瓷水墨画的创意。
之后,他们邀请江苏籍青年实力派画家汪开斌先生参与。
从2008年开始,三人同心协力,李景洲和刘爱叶解决原料、工艺制作和烧制,汪开斌专门绘制,三人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经过三年近百次反复试验,从陶瓷原料到火候、气氛对色彩的影响和窑变关系,一次次总结失败经验,终于获得水墨瓷的成功。
一、登封水墨瓷的创烧与命名李景洲、刘爱叶和汪开斌三人探索、试验在陶瓷上表现国画水墨效果,首先,在于他们选择宋代登封窑白瓷,宋代登封窑以曲河窑为代表,白瓷质地湿润、柔绵如玉,其白底黑花、剔划花的装饰样式,是当时北方白瓷的主要代表。
白瓷易于表现黑白分割,且有传统烧制经验的依据,这是他们决定制作水墨瓷的工艺基础。
其次,李景洲和刘爱叶通过试验掌握窑变的原理,变化的条件对色度的影响、效果,了解不同矿物元素在不同火候下还原状况,掌握矿物元素在烧制温度变化下的呈色变化。
每次产品出窑后,汪开斌根据作品色度还原、窑变的效果,与绘画时的用笔、力度 、速度和用水成分、釉的厚薄等工艺程序相对应,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每出窑一次,分析研究一次,记录一次。
汪、李、刘三人通过数百次共同研究、数百次的矫正,终于掌握了在白瓷上表现水墨效果的用笔用墨技法。
登封水墨瓷最大的特点是在釉下高温的前提下,以氧化铁作为主要呈色剂,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力求表现水墨画的悠远、雅致和意境。
“水墨瓷”的名字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起的。
水墨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水墨瓷实际上就是文人瓷。
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还专门为水墨瓷题词(图1)。
二、登封水墨瓷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特点登封水墨瓷不是无中生有,它是在北方白瓷和传统釉下工艺的基础上,对登封窑三大基本装饰之一——白地黑花进行改造,在材料、技法和水墨瓷:登封窑的继承与创新王嫪彩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kaleidoscope 万花筒烧成制作上进行创新的成果。
耿宝昌点了“数量说”者的死穴
耿宝昌点了“数量说”者的死穴
蔡暄民
【期刊名称】《理财(收藏)》
【年(卷),期】2016(0)3
【摘要】近日,故宫出版社的朋友来看我,赠我几册该社新出的书。
其中一本《紫禁城》杂志,2015年第11期,里面主耍论述“群窑之冠”的汝窑瓷器,开酋那篇是耿寰吕先生写的《探寻汝窑》,文中讲到“1989年3月29日,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农民存村东取土时,发现窖藏瓷器,经考古工作者清理,共出土47件北宋汝窑青瓷。
汝窑由此进一步名声大振。
”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蔡暄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耿宝昌先生说瓷 [J], 耿宝昌;王光尧;
2.别让人点了品牌"死穴" [J], 肖志营
3.别点了品牌的"死穴" [J], 圣广
4.别点了品牌的“死穴” [J], 圣广
5.耿宝昌、陈克伦一行在豫考察汝瓷标本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 年应聘到故宫博物院,历任修整组技工、副 研究员、研究员。1960 年毕业于文化部六联干部 学校。1986 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 22 件捐献 故宫博物。
上传相关 0
0c12f9c 拉布拉多 全讯体育网
笨
风虽然是拼命的吹吼,却也不觉得冷,似乎那风吹出来的冷见了难得一见的阳光
1966 年始,先后应邀到文化部文物局、南京 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扬州与泰安培训中心任教; 任辽宁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兼 职教授;受聘为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硕士学位研究
生导师、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和 马来西亚中央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 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 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
风虽然是拼命的吹吼,却也不觉得冷,似乎那风吹出来的冷见了难得一见的阳光
鉴定委员会会长,1991 年享受特殊津贴。 作者华夏收藏网 相关
陶瓷卷》、《中国美术大全·元明清陶瓷》、 《中国陶瓷图典》、《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故宫博物院藏珍·青花釉里红三卷本 及紫砂卷》、《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发表中外陶
瓷文章 60 余篇来的冷见了难得一见的阳光
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 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撰写的《明清瓷器鉴 定》为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现为故
1973 年始,多次出国,赴法国、加拿大、美 国、英国、日本、荷兰、葡萄牙、比利时、马来
风虽然是拼命的吹吼,却也不觉得冷,似乎那风吹出来的冷见了难得一见的阳光
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阿曼、阿拉伯联合酋 长国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考察、鉴定和 学术交流。专著《明清瓷器鉴定》上下两册,主 编《中国鼻烟壶珍赏》、《中国文物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