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营养物质标准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9261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7.png)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教育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性质和用途3. 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质和作用4. 水的生理功能和作用5. 膳食纤维的作用和摄入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维生素、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作用。
3. 采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2. 讲解: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基本营养物质实例,讲解其作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基本营养物质实验,观察其性质。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基本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日常饮食中的基本营养物质摄入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生活中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课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4. 网络资源: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高一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高一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64cb26852458fb760b561d.png)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 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检验方法;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及总结归纳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重点】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性与特征反应。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和水解。
通过实验,总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难点】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油脂的水解反应。
通过实验,总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小组实验【实验用品】葡萄糖、水、硫酸铜、氢氧化钠、土豆、碘酒、鸡蛋清、浓硝酸、蔗糖、稀硫酸、酒精灯、火柴、试管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1.糖类、油脂、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2.糖类的分类与同分异构现象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存在2.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化学相关的知识提示生活与健康的话题。
过程与方法3.通过自学,查阅资料,提高自主总结归纳的能力;4.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体会营养物质与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及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深化对不同有机物特点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存在和用途。
【难点】总结归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存在及用途。
【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提问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学手段】课前准备自主发言【教学过程】。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825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4.png)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健康和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碳水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碳水化合物在人体能量代谢和储存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碳水化合物的认识和经验。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蛋白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蛋白质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蛋白质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蛋白质在人体建设和修复中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蛋白质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蛋白质的认识和经验。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脂肪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肪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脂肪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介绍脂肪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脂肪在人体能量储存和调节中的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脂肪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脂肪的认识和经验。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五章:维生素和矿物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3b97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3.png)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3. 维生素、矿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4. 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5. 基本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4. 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
3. 分析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
4. 探讨基本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介绍维生素、矿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讲解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科目》相关章节2. 多媒体课件:基本营养物质图片、视频等3. 实验器材:进行简单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4. 网络资源: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报告5. 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组成、性质、生理功能及与健康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基本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1b215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6.png)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通用8篇)导语:化学科目在很多时候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看完这篇《基本营养物质》教案,可能你就明白了。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了解糖类、油脂的分类;(2)认识单糖、双糖、多糖的代表物;认识单糖、双糖的同分异构现象;(3)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和特征反应;(4)掌握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鉴别方法;(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分组进行采集信息资料和社会调查,分组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增强“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的意识,体会化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特点;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1、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2、油脂的水解反应。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第二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思路:【展示】各类美食图片,复习食物中包含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阅读、交流】学生阅读课本71页表3—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质的化学组成讨论:单糖、双糖、多糖在分子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葡萄糖和果糖中分别含有什么官能团?【学生实验】课本72页实验3—5,补充葡萄糖的银镜反应、灼烧毛线或头发,葡萄糖固体可直接用葡萄糖溶液代替,鸡皮可用豆腐渣代替。
【归纳并板书】一、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银镜反应(对程度好的班级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则只要求掌握实验的现象;讲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时引出尿糖的检验方法)。
第七章《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第七章《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ff64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5.png)
第七章《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本营养物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内容,是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应用”对有机化合物的要求为:“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知道氧化、加成、取代、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
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结合实例认识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骨架和官能团、能从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角度对有关饮食、健康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决定其分类与性质的特征基团,进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合成新物质。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中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除了水,人们每天摄入量较大的是糖类、蛋白质和油脂这三类有机物,它们既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学生在生物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地学习这三类有机物。
教材注意从生活经验和实际活动出发来介绍它们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基本组成、特性反应与用途。
教材首先介绍学生最熟悉的糖类,从组成的角度进行分类,再以葡萄糖为例介绍单糖的性质,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这两个视角继续深入分析。
对于结构十分复杂的蛋白质,只从组成元素和结构单元的角度进行简单介绍,介绍其特征反应。
对于油脂的学习,先介绍其分类和物理性质,再根据结构通式说明其能水解的化学性质。
本节内容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17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c1708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3.png)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所含的基本营养物质,并合理搭配膳食。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性质和作用3. 维生素、矿物质的基本性质和作用4.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测定方法5. 日常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营养物质的分类、性质、作用及食物中的含量。
2. 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测定方法和日常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分类、性质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测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搭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滴定管、分析天平等。
2. 食物样品: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等。
3. 教学课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4. 教学资料:食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参考数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常饮食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营养物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5. 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作用。
6.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搭配。
7.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2. 调查报告: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分析其营养摄入情况。
3. 饮食计划: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或家庭成员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
八、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b5fd7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e.png)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3. 脂肪的基本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4.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5. 基本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2. 教学难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营养物质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定义,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分类及特点。
3. 讲解糖类的基本概念、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介绍糖类的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
4. 讲解脂肪的基本概念、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介绍脂肪的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
5. 讲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介绍蛋白质的概念、分类、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
6. 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其相互转化。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本营养物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知识的掌握。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97c69e83d049649b6658a4.png)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分类及性质2、探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化学性质,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解析、比较过程,增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思想能力2、从实验现象到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典型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领悟到化学学习的用途和兴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代表物的典型结构,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2、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性质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结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辩证认识【教学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重要性质【教学难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板书]一、糖类[引入]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糖的分类:单糖 双糖 多糖[板书] (一)、单糖--葡萄糖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溶于水2、组成与结构:(1)分子式: C6H12O6 (180) 最简式: CH2O (30)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结构式:3、化学性质:(官能团--OH、--CHO)[板书] 特征反应(1)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讲]葡萄糖还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如暖瓶内胆镀银。
[板书](2)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从银氨溶液中析出银。
[讲]葡萄糖之所以发生这两个反应,原因是含有官能团醛基-CHO,这也是官能团醛基的特征反应。
基本营养物质 教案示例1(第一课时)
![基本营养物质 教案示例1(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38be7e9700abb68a982fb9a.png)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2.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糖类的同分异构现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三、教学过程:[教师]展示几种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实物或图片,使学生即刻进入三大基本营养物质的客观世界。
[板书]一、三大基本营养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71表3-3的内容,教师构建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谈、交流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新认识可能有:1、这三种营养物质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中蛋白质还含有氮、硫、磷等元素。
2、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一个单糖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一个双糖有12个碳原子,恰好是单糖的二倍;而多糖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是单糖的多倍。
3、葡萄糖与果糖有相同的分子式,蔗糖与麦芽糖有相同的分子式,既然它们是不同物质,那它们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也可能有学生会认为纤维素与淀粉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4、糖类不一定都带“糖”字,糖类也并不都是甜的。
5、油脂属于酯类物质。
油脂可分为植物油与动物脂肪,植物油是不饱和的,而动物脂肪是饱和的。
6、蛋白质是高分子。
但什么是高分子呢?[教师]完善学生对三大基本营养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的认识1、纤维素与淀粉分子式中的n值是不确定的,因此,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此外,由于n可以从几百甚至几千,所以它们的分子量很大,这样的物质叫做高分子。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x(2024)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x(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1b257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9.png)
深入学习基本营养物质的知识
学生应该进一步深入学习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等方面的知识,特 别是它们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生理功能以及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加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实践与应用能力,了解基本营养物质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自己的营养素养和健康意识。
多糖
淀粉、纤维素等,由多个 单糖分子组成,是植物细 胞壁的主要成分,人体无 法直接吸收。
8
消化吸收与代谢过程
消化
食物中的多糖在口腔、胃 和小肠中经过唾液、胃液 和胰液的作用,被分解为 单糖。
2024/1/30
吸收
单糖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 ,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运 往全身各组织细胞。
代谢
葡萄糖在体内经过糖酵解 和三羧酸循环等过程,氧 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
特殊人群需求
04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特
殊人群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
量有所不同,应特别注意补充。
22
2024/1/30
06
合理膳食搭配与营养平衡
23
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蛋白质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如鱼、肉、蛋、奶、豆类等。
碳水化合物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选择低 GI值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 、水果等。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种类及作用
氨基酸、肽链、蛋白质三级结构等,以及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024/1/30
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等,以及它们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 要性。
28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1 2
知识掌握程度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3becb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c.png)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
2.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方式和适量摄入量。
3.能够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身体健康。
二、教学内容1.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
2.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方式和适量摄入量。
3.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1.区分不同种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了解其作用。
2.掌握不同年龄段人群适宜的基本营养物质摄入量。
3.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搭配食物,达到均衡饮食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作用及适宜摄入量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进行合理搭配食物。
3.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基本营养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基本营养物质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认识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讲授(30分钟)(1)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①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维持身体机能。
②蛋白质:维持组织结构,参与代谢反应。
③脂肪:提供能量,保护内脏器官。
④维生素:参与代谢反应,促进生长发育。
⑤矿物质:构成骨骼、牙齿等组织,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等。
(2)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方式和适量摄入量:不同年龄段人群每天需要摄取的基本营养物质数量不同。
例如:①成年男性每天需要摄取碳水化合物300~400g,蛋白质70~100g,脂肪70~90g。
②成年女性每天需要摄取碳水化合物250~350g,蛋白质60~90g,脂肪60~80g。
(3)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身体健康: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控制高热量、高盐、高脂肪等不良饮食习惯。
3.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进行合理搭配食物。
例如:①如果一个人需要减肥,应该如何搭配饮食?②如果一个人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应该如何补充?4.互动探究(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基本营养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0a0cd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8.png)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营养物质的科学认识,提高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2. 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3. 维生素、矿物质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4. 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及其含量。
5. 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与健康饮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基本营养物质的概念、分类、作用及食物来源。
2. 难点: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食物样品,用于展示和分析。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及案例。
4.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作用及食物来源。
3.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对营养物质的了解,教师点评并补充。
4.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讨论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如何做到营养均衡。
6. 总结:强调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合理搭配,提醒学生关注健康饮食。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填空题。
2. 分析食物样品中的营养物质,并写出其主要作用。
3. 设计一份针对某一人群(如青少年、老年人等)的合理膳食计划。
八、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居民膳食指南。
2. 观察家人或朋友的饮食习惯,分析其营养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80c2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e.png)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糖类、蛋白质和油脂这三类有机物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在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初中化学的学习对此已经有初步了解。
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性质和用途,体现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
教材在此之前介绍了含单官能团的有机小分子,在本节进一步引入含多种官能团的生物大分子,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有机物更为完整、全面的认识,为化学选择性必修模块和生物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本节涉及的有机物结构都比较复杂,学生此时还难以仅从结构的角度认识这些物质的性质。
因此,教材注意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活动出发来介绍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基本组成、特征反应和用途。
教材首先介绍这三类物质中学生最熟悉的糖类,从组成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通过表格加以呈现,再以葡萄糖为例介绍单糖的性质。
葡萄糖的结构与小分子有机物相比较为复杂,教材给出结构简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此产生直观认识,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这两个视角继续深人分析。
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教材此处没有继续深入,而是通过接下来的实验直接介绍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不涉及具体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二糖和多糖则主要介绍其生理作用和工业应用,其中包含了水解反应和利用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的反应。
蛋白质的结构十分复杂,教材只从组成元素和结构单元的角度进行简单介绍,同时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氨基酸的结构特征,为下面介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进行铺垫。
最后通过实验介绍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由此解释蛋白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油脂这部分内容首先根据生活中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介绍油脂的分类和物理性质,然后再通过其结构通式说明油脂的化学性质,进一步解释其用途和生理作用。
最后的“研究与实践”栏目结合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搜集多方面观点,从社会不同人群的角度分析油脂的用途和对健康的影响。
《基本营养物质》高一化学优秀教案
![《基本营养物质》高一化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c4b1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f.png)
《基本营养物质》高一化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营养物质的分类及功能。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组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本营养物质的分类、功能及其化学组成。
2.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化学变化及营养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食物中常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营养物质的了解。
(二)基本营养物质分类及功能1.蛋白质a.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分类及生理功能。
b.通过实例讲解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如酶、抗体等。
2.脂肪a.介绍脂肪的分类、性质及生理功能。
b.通过实例讲解脂肪在人体中的作用,如储能、保护内脏等。
3.碳水化合物a.介绍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性质及生理功能。
b.通过实例讲解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如供能、调节血糖等。
4.维生素与矿物质a.介绍维生素的分类、性质及生理功能。
b.介绍矿物质的分类、性质及生理功能。
(三)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化学变化及营养价值1.蛋白质的化学变化a.介绍蛋白质的变性、水解等化学变化。
b.分析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如煎蛋、炖肉等。
2.脂肪的化学变化a.介绍脂肪的氧化、水解等化学变化。
b.分析脂肪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如油炸、炒菜等。
3.碳水化合物的化学变化a.介绍碳水化合物的水解、氧化等化学变化。
b.分析碳水化合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如煮饭、烤面包等。
4.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化学变化a.介绍维生素的氧化、还原等化学变化。
b.分析矿物质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如焯水、炖汤等。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列举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并简要介绍其功能。
2.分析烹饪过程中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化学变化及营养价值。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3.在讲解化学变化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高一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3篇
![高一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85a2b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9.png)
高一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3篇高一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5.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一、合作讨论1.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纤维素也是糖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我的思路:要明确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注意区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
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我的思路:淀粉属于多糖,其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注意这里“一定条件”的涵义。
3.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油都是油脂吗?我的思路:注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进行记忆和理解。
4.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我的思路:蛋白质是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其最终的水解产物都是氨基酸,而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是有限的。
这一方面说明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物质.二、.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葡萄糖+新制Cu(OH)2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碘酒变蓝色蛋白质+浓HNO3共热,变黄色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砖红色沉淀(2)葡萄糖光亮的银镜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
基本营养物质时教案
![基本营养物质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1d5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7.png)
基本营养物质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基本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了解这些基本营养物质在身体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3.学会合理搭配不同的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营养。
教学重点:1.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功能和重要性。
2.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功能和重要性。
3.合理搭配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营养。
教学难点:1.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营养。
2.如何向学生传达基本营养物质在身体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相关视频资源3.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和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使用PPT展示不同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2.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营养物质。
二、讲解基本营养物质(30分钟)1.使用PPT向学生讲解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和重要性。
a.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主要来自谷物、面包、米饭等。
b.脂肪:提供能量,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来自坚果、油脂、鱼类等。
c.蛋白质:成长和修复身体组织,帮助身体运作,主要来自肉类、鱼类、豆类等。
d.维生素:维持身体正常运作,主要来自水果、蔬菜等。
e.矿物质:参与身体的许多生理过程,主要来自奶类、绿叶蔬菜等。
f.水:维持身体的液体平衡,促进新陈代谢,主要来自水和饮料。
2.让学生记录讲解中的重要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三、讨论食物搭配(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营养。
2.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并强调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使用PPT呈现一些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中人的需求合理搭配食物。
2.让学生讨论并解释他们的选择。
3.教师指导并给予反馈。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复习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功能。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并解释他们选择食物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要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定时补充营养物质。
那么,大家知道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吗?
学生: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老师:而这六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哪些呢?
学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老师: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们不仅是人体的重要供能物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这一节里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它们知识。
板书: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老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分别属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吗?
学生:白糖、红糖、冰糖属于糖类,猪肉、牛肉属于油脂,鸡蛋、牛奶属于蛋白质。
老师:一提到糖,恐怕好些同学们就想到了甜味的东西;讲到油脂,大家多和肉类物质联系;说到蛋白质,大家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呢?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1表3-3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并请大家思考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上比较它们有何异同?
学生:三种基本营养物质均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其中蛋白质还含有氮、硫、磷等元素。
老师:从单糖、双糖、多糖的名称对应的分子式,请大家总结下糖类的类别与其分子组成有何联系?
学生:一个单糖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一个双糖分子有12个碳原子,恰好是单糖的两倍;而多糖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是单糖的多倍。
老师:葡萄糖与果糖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学生:虽然葡萄糖与果糖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是它们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是不同的物质,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老师:其实对于蔗糖和麦芽糖也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那淀粉与纤维素又是如何?
学生: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中的n值不确定,因此,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老师: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茶油、棉籽油、油菜籽油等都是油脂。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思考:以上列举的几种油脂在常温下分别呈什么状态?
学生: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脂呈固态,而花生油、豆油、茶油、棉籽油、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脂为液态。
老师:一般说来常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叫脂肪,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油。
介于糖类、油脂、蛋白质分子结构比较复杂,我们怎样鉴别和区分它们呢?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板书: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边摇动试管边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然后向银氨溶液中加入1 mL 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水浴加热。
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试管壁上有光亮的物质出现
老师:这个光亮的物质就是银,所以这个反应我们称之为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可以用于工业上制镜、制保温瓶胆等,也可以用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由于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复杂,在此就不作介绍。
板书:1、特征反应:
⑴葡萄糖①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2 mL 10℅的NaOH 溶液,滴入5滴5℅的CuSO4溶液,再加2 mL 10℅的葡萄糖,加热至沸腾,大家看到什么
现象?
学生: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老师:说明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砖红色的沉淀,这个砖红色的沉淀就是Cu 2O
板书:②与新氢氧化铜反应——砖红色沉淀淀
老师:以前医疗上就是利用氢氧化铜来检验是否患有糖尿病,而现在有了更好的方法,是利用仪器或试纸来检验。
土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淀粉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淀粉遇到碘会有什么现象?把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淀粉遇碘变蓝了——蓝色
老师:这是淀粉的特征反应
板书:⑵ 淀粉 遇碘单质——蓝色
老师:蛋白质有没有特征反应呢?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再用酒精灯微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
老师:这个反应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
板书:⑶ 蛋白质 ①与浓硝酸反应——黄色
老师: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也常用来鉴别蛋白质。
像在买毛线,如果用眼无法区分腈纶线和纯毛线时,就可以将其灼烧,然后再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
板书:②烧焦气味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特征反应,那它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性质呢?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板书:2、水解反应:
老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糖类中的二糖代表物蔗糖的水解:1.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后取少量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 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 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前者出现红色沉淀,而后者没有明显现象
老师:后者没有明显现象,说明蔗糖与氢氧化铜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
那前者出现红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是因为蔗糖发生了水解,生成了葡萄糖,而葡萄糖遇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时,会有红色沉淀生成。
老师:这个反应的原理是:
板书:⑴糖类的水解反应
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C 6H 12O 6+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老师:其实不仅二糖能够水解,淀粉和纤维素等多糖也能水解,只不过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板书:(C 6H 10O 5)n +n H 2O −−
−−→− 催化剂n C 6H 12O 6
淀粉(或纤维素)葡萄糖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油脂可以分为两类。
在室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叫做油;在室温下,动物油脂呈固态,叫做脂肪。
那么,油脂能否水解呢?
老师:油脂能否水解,关键应该看它的组成,从成分上看,油脂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或者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所以是可以水解的。
板书:⑵油脂的水解:油脂+水酸
△
高级脂肪酸+甘油
油脂+氢氧化钠−→
−
∆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老师: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
请大家回忆在初中生物上学习的蛋白质消化过程,在酶等作用下,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学生:氨基酸
板书:⑶蛋白质的水解:水解产物是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