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论述及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的解读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农村改革几个重大问题的理解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一些长期以来议论较多但始终没有触及的改革有了明确提法,对一些过去虽有涉及但意见并不明确又事关重大的问题有了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在理论和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决定》以赋予农民更多权利和利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明确提出了“三个赋予”、“七个允许”、“四个鼓励”、“五个保障”、“六个推进”、“三个建立”、“六个完善健全”、“四个制度改革”、“五个城乡统筹”的农村改革任务和举措。
三个赋予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七个允许是: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允许通过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四个鼓励是: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五个保障是: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六个推进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把握“三农”工作的着力点
把握“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落实十八大精神,解决“三农”问题,要把握好4个着力点——项目建设是载体,要着力推进。
项目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器”,是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承载体”。
要强化项目意识。
通过精研政策谋划一批、大力招商引进一批、科学包装储备一批、加快建设竣工一批,确保农业项目循环推进、生生不息。
要加大项目扶持。
大力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进程,让更优的政策为农民造福,让更多的资金向农业涌动,让更好的人才到农村发展。
要狠抓项目调度。
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程服务、严格考评”的工作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定期调度指导,特别要着力抓好湘村黑猪、湘中黑牛、双峰农机等31个市级农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促使农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科技创新是引擎,要着力打造。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赢得未来。
提升农业比较效益,激发农民种地热情,必须激活科技引擎,借助创新动力,加快改变“耕地靠牛、插秧靠手”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要优化创新环境。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助、表彰奖励等多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要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创新、科研合作、引进交流等多种途径,加快研究新品种,掌握新技术,创造新效益。
要健全推广体系。
继续推进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中介机构、科技特派员的重要作用,真正让先进农技涌入千家万户,促进增产增收,普惠农民群众。
农村环境是基础,要着力整治。
环境关乎身心健康,折射生活质量,影响幸福指数。
要强化规划引领。
科学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引导农村住房实现适度集中居住,最大限度发挥水、电、路、讯、学校、治安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益。
要加大整治力度。
积极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四年行动,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努力打造农村温馨家园。
要突出工作重点。
十八大精神要点及解读(两篇)
∙十八大报告要点解读∙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准确而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学院党委宣传部专门编辑收集了有关专家对十八大报告要点的解读文章,现整理如下,提供给全院师生理论学习之用。
1.建成小康【报告原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要点解读】: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2.两个翻番【报告原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要点解读】: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三农”工作十四论
“三农”工作十四论作者:肖玉明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8期肖玉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笔者试将其要义归集为以下十四论。
一、战略重位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凸显,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农民增收形势严峻,“三农”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历史经验表明,“三农”矛盾突出全局被动,“三农”形势向好全局主动。
我们要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动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筑牢农业农村这个基础,稳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二、乡村振兴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突出。
我们要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顺应农民新期盼,明确思路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要按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大真金白银投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十八大有关农业农村工作论述
十八大报告有关农业农村工作摘录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主副主任课程前言很高兴第二次来到长安讲坛,今天这个题目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十八大报告里边的一句话,十八大报告里面讲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十八大里边的一个重大的判断,也可以叫做农民工的市民化,只是这个提法第一次写入党的文件和党的报告,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和政策问题。
我想结合最近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跟大家汇报一些想法。
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些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的有关背景(一)农民工的概念首先讲一下农民工有关的一些背景。
农民工这个概念是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
经济学的教科书里边找不到这个概念,国外也没有这个提法。
这个概念跟中国所特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它是联系在一起的。
其实这个农民工是一个很庞杂的群体,它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是有农村户口,只要在城里还没有落户,无论你在农村务工经商还是到城里来务工经商,我们都给它贴了一个标签——“农民工”。
这个群体也非常庞大,去年农民工的总量是2.53亿人,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1.59亿人,还有在本地务工的农民工,包括务工经商,从事非农产业的接近9500万人,我们现在城镇的常住人口当中每4个城镇常住人口当中就有一个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
我是记得2008年,我参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这个文件起草的调研,我们到山东青岛一家企业去座谈,这个企业的董事长写了一封给国务院领导的信,他当时就建议取消农民工这个称呼,因为他说这个称呼是一个不科学的用语,也带有一定的歧视性,这位董事长就讲,他这个企业里边有500多个工人,他也不知道谁是农民工,工人之间彼此也不知道谁是农民工,他当时说得很形象。
他说农民工这个词就是你们写文件、搞研究的给他它出来的。
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最近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同志明确地讲,广东要加快研究并实施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广东是最大的一个农民工的流入省,中国最大的一个农民工的输出省的省委书记卢展工,最近也跟汪洋书记相呼应,他们两个遥相呼应,卢展工书记讲工农商学兵,它是根据职业来划分的,农民工这个称呼对农民是一个极大的不公,他也呼吁尽量不要使用这个概念。
18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大理论观点解读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党关注、人民期待、举世瞩目的一次盛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会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
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报告用“决定性阶段“加以强调,体现出我们党对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和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
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联的。
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
党的十八大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论述总共是八句话,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含义。
1、【报告原文】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三农”发展的新前景。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
阿克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508元增加到2011年的68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持续增长,坚持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确保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体现了党和国家、自治区、地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证明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报告原文】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解读】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今后几年,国家将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增强后劲。
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乡各项改革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城乡交流合作日益加强。
今后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资金投入、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文明。
3、【报告原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解读】今后,国家将把更多城市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主要任务进展与经验启示
本期聚焦总第236期栏目编辑:徐刚双泉村位于山东省莒县丘陵山区,山岭薄地,春旱秋涝,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很低,一直就有“三山二水五分田,地薄水缺打粮难”的说法,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土地抛荒、撂荒严重的“空巢”村。
2014年,双泉村被纳入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67户324人。
2015年,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军上任伊始,面临四个难题:一是村民的土地分7个等级,细碎化严重,不利于耕种。
二是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他们好点的地一两百元流转给其他村民或送给亲戚种,偏远的或水源条件不好的地就被撂荒了。
三是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黄烟和药材为主,由于这两种作物都不能重茬种植,因此经常出现隔年种植、中间抛荒的现象,收成自然就是一年“旱”一年“涝”。
四是集体经济收入不足8000元,还有近54万元外债,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都不高。
2018年初,省人大机关干部刘国敏同志到双泉村担任第一书记,两位书记通过多次沟通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双泉村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一是强化党支部建设。
完善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把有能力、能干事、思想觉悟高的党员或群众吸收到党支部中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立足传统种植产业,做活土地文章。
划分黄烟、中药材和桑蚕片区,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益,其中黄烟、中药材实行轮作,防止重茬,同时利用好第一书记扶贫资金和专项资金,建设蚕蔬两用大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018年秋,按照前期谋划的产业布局,村集体制定了《双泉村土地流转入户征求意见书》,挨户征求意见,但是全村只有70%左右的村民同意,还有部分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
因此,双泉村召开多次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在村西北方离村庄近、水源条件好、方便群众耕种的地方,划出一片自由种植区,村民可以用地置换,也可以按300元/亩的价格再流转。
通过规划自由种植区和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地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双泉村所有村民全部同意土地流转,双泉村也具备了黄烟、中药材、桑蚕规模化经营的基本条件。
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三农”政策
经济09/2022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提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思想;在城乡关系上,提出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些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世纪之问:“我国粮食是不是过关了呢?”并给予回答:“总体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放松”的论断。
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从而确立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重点部署党在近期和长期的乡村振兴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粮食安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位置,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
多了是库存压力,是财政压力;少了是社会压力,是整个大局的压力。
”“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
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从长期的贸易顺差变成逆差,基本呈逐年增大趋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变幻莫测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相叠加,给我国的粮食供给链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浅谈中国近年来的三农政策及成果
浅谈中国近年来的三农政策及成果自2000年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在本次十八大中,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现代化。
近几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政策,农业形势较好、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使我们掌握了谋划全局的主动权。
新论断和新政策主要有:1. 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
(2004年以农民增收为主题,首次实行“三减免、三补贴”政策,并放开粮价,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2005年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主题,开始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奖补,在贫困家庭中开展义务教育“两免一补”;2006年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和新型合作医疗;2007年突出现代农业发展主题,提出“三个继续高于”的政策;2008年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首次提出探索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2009年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农业补贴大幅度增加,农民工、农村民生、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专门安排;2010年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三农政策全方位加强;2011年首次出台单项主题文件,就水利这个农业发展的命脉提出了加强的相关政策与举措;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
农村发展政策解读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发展政策解读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发展政策解读: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发展政策成为关注焦点。
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本文将围绕农村发展政策的解读,重点探讨如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
一、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政府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
一方面,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另一方面,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通过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等手段,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劳动力成本。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
例如,减免科技推广费用,降低新技术设备的购买成本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为了解决农民融资难题,政府致力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首先,设立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提供小额贷款、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其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如农业保险、农村微贷等,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发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金融组织,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的方式,整合资源,提高农民的融资能力。
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附加值农产品品牌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政府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实现更好的收入。
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推行农产品认证体系,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同时,通过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政府还鼓励农民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帮助农民将农产品加工成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发展政策解读与影响分析
农业发展政策解读与影响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
本文将对农业发展政策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
1. 农业发展政策解读农业发展政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政策、农村发展政策以及农田保护政策等。
其中,农业生产政策主要是指国家对粮食、农产品生产进行政策支持,如提供农机具补贴、农业技术培训等。
农村发展政策则是指国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政策支持,如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农田保护政策则是指国家对农田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如土地承包制度、农田环境保护等。
2. 农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分析2.1 农业生产政策的影响农业生产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生产环节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提供农机具补贴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农业技术培训可以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因此,农业生产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2.2 农村发展政策的影响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发展农村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外来投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农村交通、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因此,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农民的贫困程度。
2.3 农田保护政策的影响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农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土地承包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投入的稳定性。
同时,农田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农田资源,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业发展政策的意义和建议农业发展政策对于国家经济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增长,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解读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解读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解。
1.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2.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引导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拓宽农村经济增长点。
4.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政府通过确权、流转、承包等方式,发展土地经营权市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股份制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土地收益最大化。
5.金融扶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金融支持。
政府通过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提供农村信贷支持。
同时,政府还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满足不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的需求。
6.人力资源培育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政府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潜力。
同时,政府还推动农村留守人员的返乡创业和就业,促进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
7.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
政府通过实施农村公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村交通、生活、生产等条件,提高农村发展的基础环境。
8.农村生态保护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通过建设农村生态示范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十八大后对农民合作社的影响与变化
党十八大后对农民合作社的影响与变化
记者:十八大以来基地这一年的发展变化?
王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
基地中的普通塑料大棚都改造成现在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降低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大大的提高大棚产量,配备先进的农残检测仪器,监控设备等,加大产品质量管理力度,做到“先检后销”让人们吃到真正的绿色食品。
完善基地管理制度,给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记者:十八大以来有什么感受?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王总:十八以来我深感受到了国家更加的注重现代农业的发展,政府对我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像“菜篮子”等项目的实施,享受到了更多优惠政策,给我们合作社的稳定发展吃一颗“定心丸”。
党的十八大再次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十八大的政策方针真正的落实到了基层,让我们农民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关怀。
记者:对党的政策是什么观点?对政策落实有什么期盼或者心愿?王总:党的政策更加着力发展农业,使现代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就能赚钱,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希望政府坚持农业发展方针,把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
记者:未来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王总:将来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将我们东营特
色产品走出东营走向全国,有党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把合作社做强、做大,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带动更多农民致富,为村民提早进入小康社会而努力,为社会作更大贡献。
三农对策
关于三农问题的对策之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个人见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还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和着
力重点,这就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
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确实,我觉得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根本上解决好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
即便是现在,政府和社会对于农村乡镇的重视还是不如城市的,城市市民所获
得的社会福利以及其他资源方面上都优于乡镇,比如厦门市市民社会保障卡上
每年都会有600元的医药补贴。
很多乡镇发展的问题因为政府和社会方面给予
的重视不够,资金不到位,时间的推脱而导致延滞,以此而不断陷入恶循环当中。
乡镇农村的发展不好,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城市与国家,要想使整个社会获
得进步城市获得更加协调的发展,乡镇农村的发展应当获得跟城市发展一样的
重视。
所以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当前乃至未来中国应努力的方向。
就像英美
等国家那样,城市支持乡镇农村,农村乡镇支持城市发展,乡镇农村居民获得
与城镇居民一样的资源与社会福利等等。
这样,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更加本质上的解决,这样贫富差距问题才能得到
更加深刻地缓解,这样国家才能更加地和谐。
十八大政策解读
十八大政策解读
张红宇
【期刊名称】《农业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13(000)021
【摘要】2013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大好,特别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稳增长(GDP增长不低于7.5%)、控制通货膨胀(CPI指数不高于3.5%)的全年目标具有坚实的支撑作用,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张红宇
【作者单位】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论述及解读 [J], 农业部信息中心
2.十八大代表进村入院为农民解读“三农”新政策 [J], 伍婷
3.“七新”解读“十八大”经济发展新思想“五点”深入把握当前形势和政策 [J], 魏洁;
4.“七新”解读“十八大”经济发展新思想“五点”深入把握当前形势和政策 [J], 魏洁
5.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本体特征与方法论探析
——基于"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的解读 [J], 章洁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大报告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论述及解读
洛南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李卯寅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论述总共是八句话,这每一句话都有真金白银,都有深刻的含义,和在座的每一位农民朋友关系重大,将会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会给农村的发展指明方向。
下面,我把报告的这些内容分句给大家讲解一下。
1、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句话的意思,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最重要工作,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说明了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
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发了9个涉及“三农”的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
同时,这句话也说明,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们发展的途径,这和我们市上、县上这几年的政策是一致的。
2、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这句话说明,今后几年,国家将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增强后劲。
3、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前几十年,我们国家把大量的资金、资源和好政策投向了城市,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
从2002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对农民多予的力度,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相继实施,补贴资金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排了7631亿元。
今后,国家将会把更多城市的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这句话说明,国家将大力支持农业尤其的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简明的意思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大规模的进行生产用于出售农产品的农业,而不是为了给自己种粮食的农业。
所以,大家要按照县上和乡上的要求,按照我们制定的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等高效农业。
5、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这说明,国家将把大量的资金投向农村,帮助我们改善路、水、电的条件,帮助我们解决养老、看病和上学的问题。
中
央财政“三农”支出从2003年的2144.2亿元增加到今年的超过1.2万亿元。
6、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不过,中央鼓励在它们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前提条件要记住,那就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和保障农户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流转不能搞强迫命令,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这说明我们国家的土地政策将长期保持不变,国家将严格保护农民群众在土地上的各项权益,这也就鼓励大家要舍得在土地上进行投资,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发家致富。
7、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报告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其核心是将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
这对农民朋友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好消息。
8、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句话说明,国家将将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通过刚性的要求来保证城乡发展一体化,而不会朝令夕改,半途而废。
所以,大家要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从中寻找和我们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内容,做到心里清楚眼里明,从而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
同时,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个温暖人心的量化指标。
实现这个温暖人心的目标,意味着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意味着百姓的钱袋子将更鼓,生活将更加富足、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