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要点重温(11)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知识点分析

合集下载

不等式的性质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知识点精讲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运用时,对每一条性质要弄清条件和结论,注意条件加强和放宽厚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变化;不仅要记住不等式运算法则的结论形式,还要掌握法则成立的条件,避免由于忽略某些限制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1. 两个不等式的同向合成,一律为“”(充分不必要条件)(1)(传递性,注意找中间量)(2)(同向可加性)(3)(同正可乘性,注意条件为正)注:如,其逆命题不成立,如但是.2. 一个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一律为“”(充要条件),这是不等式解法的理论依据(1).(2)(对称性)(3)(乘正保号性)(4)(5)(不等量加等量)(6)(乘方保号性,注意条件为正)(7)(开方保号性,注意条件为正)(8)(同号可倒性);.最为重要的3条不等式性质为:①;②;③,在不等式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但应注意他们的适用条件,可以用口诀“同.向同正可乘.......”来记忆......;同号取倒需反向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题型1 不等式的性质思路提示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能忽视其性质成立的条件,解题时要做到言必有据,特别提醒的是在解决有关不等式的判断题时,有时可用特殊值验证法,以提高解题的效率.例7.1 对于实数,有以下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⑤若,则.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分析:判断命题的真假,要紧扣不等式的性质,应注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解析:①中值的正负或是否为零未知,因而判断不等关系缺乏依据,故该命题是假命题;②中,由可知,则,故该命题是真命题;③中,不等式两边同乘,可得,若同乘,可得,易知成立,故该命题为真命题;④中,由可知,故有,又因,由“同向同正可乘”性可知成立.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⑤中,由已知,因为,故,又,所以,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综上所述,②③④⑤都是真命题,故选C.评注:准确记忆各性质成立的条件,是正确应用的前提. 在不等式的判断中,特殊值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变式3.变式1设,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B. C. D.变式2设是非零实数,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 B. C. D.变式3 若,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和均不成立B. 和均不成立C. 不等式和均不成立D. 不等式和均不成立变式4若,且,则下列代数式中值最大的是A. B. C. D.题型2 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思路提示比较数(式)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直接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法又分为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作差法比较大小的步骤是:(1)作差;(2)变形;(3)判断差式与0的大小;(4)下结论.作商比较大小(一般用来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的步骤是:(1)作商;(2)变形;(3)判断商式与1的大小;(4)下结论.其中变形是关键,变形的方法主要有通分、因式分解和配方等,变形要彻底,要有利于0或1比较大小. 作差法是比较两数(式)大小最为常用的方法,如果要比较的两数(式)均为正数,且是幂或者因式乘积的形式,也可考虑使用作商法,作商法比较大小的原理是:若,则;;;若,则;;;例7.2若且,试比较与的大小.解析:解法一:,因为且,所以,所以.解法二:,因为且,所以,又,所以.变式1若,试比较与的大小变式2设且,试比较与的大小例7.3 在锐角中,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因为在锐角中有,由在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且,又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所以,故选D.变式1 已知函数是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令,则()A. B. C. D.变式2已知函数,那么的值()A. 一定大于0B. 一定小于0C. 等于0D. 确定题型3 已知不等式的关系,求目标式的取值范围思路提示在约束条件下求多变量函数式的范围时,不能脱离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而独立分析每个变量的范围,否则会导致范围扩大,而只能建立已知与未知的直接关系.例7.4已知,且,则的取值范围是.解析:解法一:令得,,解得.即. 由得,所以. 故的取值范围是.解法二:本题还可以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如图7-1所示,当直线过点时,取最大值,点的坐标为,所以;当直线过点时,取最小值,当的坐标为,所以,又本题不取边界,因此的取值范围是.评注:不能求出独立的范围内,简单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解,可结合后面线性规划理解并求解.变式1已知且,,求的范围.变式2设为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最有效训练题1. 如果满足,且,那么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2. 设,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 B. C. D.3. 已知,并且,那么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4. 若为实数,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5. 若,则的值是()A. 大于0B. 等于0C. 小于0D. 符号不能确定6. 已知,下列四个条件中,使得成立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A. B. C. D.7. 已知四个条件:能推出成立的有个.8.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9. 已知下列三个不等式:①;②;③,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则可能成个正确命题.10. 已知且,求的取值范围.11. 设,且,求的取值范围.12. 若实数满足,试比较的大小.。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解析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解析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解析不等式在高考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的有力工具。

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对于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称性:若 a>b,则 b<a;若 a<b,则 b>a。

比如,5>3,那么 3<5。

这一性质非常直观,也很好理解。

2、传递性:若 a>b 且 b>c,则 a>c。

例如,7>5,5>3,所以 7>3。

传递性在比较多个数的大小时经常用到。

3、加法性质:若 a>b,则 a + c > b + c。

比如,因为 8>5,那么 8 + 2 > 5 + 2,也就是 10 > 7。

4、乘法性质:若 a>b 且 c>0,则 ac>bc。

若 a>b 且 c<0,则 ac<bc。

例如,4>2,当 c = 3 时,4×3 > 2×3,即 12 > 6;当 c =-2 时,4×(-2) < 2×(-2),即-8 <-4。

这些基本性质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基础,必须牢记并能熟练运用。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形如 ax + b > 0 或 ax + b < 0(a ≠ 0)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如果有分母的话):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当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2、去括号:根据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

3、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将同类项合并。

5、系数化为 1:在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如果系数是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例如,解不等式 3x 5 > 2x + 1。

首先,移项得到 3x 2x > 1 + 5,即 x > 6。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形如 ax²+ bx + c > 0 或 ax²+ bx + c < 0(a ≠ 0)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要点重温之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1.在不等式两边非负的条件下能同时平方或开方,具体的:当a>0,b>0时,a>b ⇔a n >b n ; 当a<0,b<0时,a>b ⇔a 2<b 2;a 2>b 2⇔|a|>|b|。

在不等式两边同号的条件下能同时取倒数,但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如:由x 1<2推得的应该是:x>21或x<0,而由x 1>2推得的应该是: 0<x<21(别漏了“0<x ”)等。

[举例]若)(x f =x 2,则)(31)(x f x g -=的值域为 ;3)(11)(++=x f x h 的值域为 。

解析:此题可以“逆求”:分别用g(x)、h(x)表示f(x),解不等式f(x)>0即可。

以下用“取倒数”求:3-f(x)<3,分两段取倒数即0<3-f(x)<3得)(31x f ->31或3-f(x)<0得)(31x f -<0, ∴g(x )∈(-∞,0)∪(31,+∞);f(x)+3>3⇒0<3)(1+x f <31⇒1<h(x)<34。

[巩固1] 若011<<b a ,则下列不等式①ab b a <+;②|;|||b a >③b a <;④2>+ba ab 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 [巩固2] 下列命题:①若a>b,则ac 2>bc 2;②若ac 2>bc 2,则a>b ;③若a>b,c>d 则a -d>b -c ; ④若a>b,则a 3>b 3;⑤若a>b,则),1lg()1lg(22+>+b a ⑥若a<b<0,则a 2>ab>b 2;⑦若a<b<0,则|a|>|b|;⑧若a<b<0,则b a a b >;⑨若a>b 且b a 11>,则a>0,b<0; ⑩若c>a>b>0,则bc b a c a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总结在数学中,不等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用于描述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同时也是数学推理和证明的基础。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不等式性质和证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等式。

一、基本不等式性质1. 传递性:如果a < b,b < c,则有a < c。

这个性质是不等式推理的基础,可以用于简化证明过程。

2. 加法性:如果a < b,则a + c < b + c。

这个性质表示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不变。

3. 乘法性:如果a < b,c > 0,则ac < bc;如果a < b,c < 0,则ac > bc。

这个性质表示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或负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会发生改变。

4. 对称性:如果a < b,则-b < -a。

这个性质表示如果不等式两边同时取相反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会发生改变。

二、常见不等式1. 平均不等式: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1, a2, ..., an,有以下不等式成立:(a1 + a2 + ... + an) / n >= (a1 * a2 * ... * an)^(1/n)平均不等式可以用于证明其他不等式,如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

2. 均值不等式: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1, a2, ..., an,有以下不等式成立:(a1 + a2 + ... + an) / n >= (a1^p + a2^p + ... + an^p)^(1/p)其中p为大于0的实数。

均值不等式可以用于证明其他不等式,如柯西不等式、夹逼定理等。

3. 柯西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a1, a2, ..., an和b1, b2, ..., bn,有以下不等式成立:(a1b1 + a2b2 + ... + anbn)^2 <= (a1^2 + a2^2 + ... + an^2)(b1^2 + b2^2 + ... +bn^2)柯西不等式可以用于证明向量内积的性质,以及其他不等式的推导。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有以下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b等价于b<a。

②传递性:a>b。

b>c则a>c。

③可加性:a>b等价于a+c>b+c,其中c为任意实数。

同向可加性:a>b,c>d,则a+c>b+d。

异向可减性:a>b,cb-d。

④可积性:a>b,c>0则ac>bc,a>b,c<0则ac<bc。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a>b>0,c>d>0则ac>bd。

异向正数可除性:a>b>0,0bc。

a>b>0,则a^n>b^n,其中n为正整数且n>1.⑦开方法则:a>b>0,则√a>√b。

⑧倒数法则:a>b>0,则1/a<1/b。

2、几个重要不等式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不等式:a/b+b/a>=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2+b^2+c^2>=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b/c+c/a>=3,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a-c|+|c-b|,对任意实数a,b,c成立。

3、几个著名不等式以下是几个著名的不等式:a-b|<=√(a^2+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1)√(b^2+1),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ab+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b,对任意正实数a,b成立。

不等式基本性质和证明

不等式基本性质和证明

第一讲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证明一、 知识点分析不等式概念:我们把含有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a b b a <⇔>(对称性) (2)c a c b b a >⇒>>,(传递性) (3)c b c a b a ±>±⇒>(4)d b c a d c b a +>+⇒>>,(同向相加性) (5)bc ac c b a >⇒>>0,.,bc ac c b a <⇒<>0,(6)bd ac d c b a >⇒>>>>0,0(同向相乘性) (7)a ﹥b ,ab ﹥0,a 1⇒﹤b1(倒数变向性) (8))1,(0>∈>⇒>>n Z n b a b a n n 且(平方法则),)1,(0>∈>⇒>>n Z n b a b a n n 且(开方法则)注:1、无同向相减性和同向相除性,且同向相乘性须正数2、性质(8)中,若n 为正奇数,则无须b a ,都大于零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作差法 b a b a >⇔>-0;b a b a =⇔=-0;b a b a <⇔<-0作商法 若b a ,﹥0,则b a ﹥1a ⇔﹥b ;b a ﹤1a ⇔﹤b ;ba=1a ⇔=b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①作差法②作商法③综合法:由因到果 ④分析法:执果索因 ⑤放缩法:常见类型有⑴nn n n n n n n n111)1(11)1(11112--=-<<+=+- (放缩程度较大);⑵)1111(2111122+--=-<n n n n (放缩程度较小);⑶1(212221--=-+<=n n n n nn⑥数学归纳法:常用于数列类的不等式 ⑦利用函数单调性法二、 例题精选例1.⑴比较a 与b 的大小:a =m 3-m 2n -3mn 2 与 b =2m 2n -6mn 2+n 3⑵设21x x <,比较1211x x -+与2221x x -+的大小⑶设0,0>>b a ,试比较a b b a b a b a 与的大小 例2.⑴已知y x x yx y x y x ---≤≤≤≤5,,2,51,322求的取值范围 ⑵已知y x y x y -≤-≤≤+≤2,51,3x 2求的取值范围例3. 判断下列命题A 是命题B 的什么条件 ⑴ A :x >3 B:x 1<31 ⑵ A :x <3 B :x 1>31 ⑶ A :x >y B :yx 11< ⑷ A :32>>y x 且 B:65>>+xy y x 且例4. 甲乙两人从A 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路线步行到B 地,甲在前一半时间行走的速度为x ,后一半时间行走的速度为y ,乙用速度x 走完前半段路程,用速度y 走完后半段路程,若x ≠y ,试指出谁先到达B 地,并说明理由。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对关系,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不等式中,我们关注的是不同数值之间的相对大小,而不是它们的具体数值。

本文将介绍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常用的证明方法。

一、不等式的性质1. 传递性在不等式中,如果a>b,且b>c,那么有a>c。

这个性质叫做不等式的传递性。

传递性是不等式证明中常用到的性质,可以通过多次使用传递性来推导出一些复杂的不等式。

2. 反身性在不等式中,对于任何一个数a,都有a≥a。

这个性质叫做不等式的反身性。

即一个数总是大于等于自身。

3. 反对称性在不等式中,如果a≥b且b≥a,那么有a=b。

这个性质叫做不等式的反对称性。

反对称性表示如果两个数既大于等于彼此又小于等于彼此,则这两个数应该相等。

4. 加法性和减法性在不等式中,如果a≥b,那么有a+c≥b+c;如果a≥b,那么有a-c≥b-c。

这个性质叫做不等式的加法性和减法性。

加法性和减法性表示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常数,原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仍然成立。

5. 乘法性和除法性在不等式中,如果a≥b且c>0,那么有ac≥bc;如果a≥b且c<0,那么有ac≤bc。

这个性质叫做不等式的乘法性和除法性。

乘法性和除法性表示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一个正数(或负数),原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仍然成立,但需要注意,当乘或除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会颠倒。

二、证明方法1. 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不等式进行一系列的推导和化简,最终直接得出结论。

例如,对于不等式a+b≥2√(ab),可以利用乘法性、加法性和反身性进行证明。

2. 对偶证明法对偶证明法是一种证明方法,通过将不等式中的符号进行翻转,然后利用已知的性质或定理进行证明。

例如,对于不等式a+b≥2√(ab),可以对偶后得到4ab≥(a+b)²,然后再利用乘法性和加法性进行证明。

高中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加减乘除、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不等式类型的解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一、不等式的性质1.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3.如果两个不等式成立,则它们的和、差、乘积、商仍然成立。

4.如果两个不等式的符号方向相反,求和时不等式方向不确定,求差时等式方向不确定,求积时反而求商时等式方向相反。

5.无论何时,两边加上相等的数,不等式的大小不变。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常规的解法是将其转化为等价的不等式进行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化简:将不等式中的所有项移到一边,化简为标准形式ax+b<0或ax+b>0。

2.等价变形: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乘除法或加减法,将不等式变形为更简单的形式。

3.解不等式:根据等价变形后的不等式,确定x的取值范围。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进行求解。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根在抛物线的两侧,此时,可以通过求解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根在抛物线上,此时,可以通过根的位置确定抛物线在不等式中的符号。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根在抛物线的一侧,此时,可以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四、综合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不等式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往往可以转化为不等式进行求解。

这时候,除了要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外,还需要注意问题的本质,合理进行变量的定义和范围的确定。

综上所述,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在高中数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悉不等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都非常有帮助。

关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关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关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数学的各个领域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考数学中,不等式也是一个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总结:1.不等关系性质不等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即对任意实数a,b,有:自反性:a≥a,a≤a对称性:如果a≥b,则b≤a;如果a≤b,则b≥a传递性:如果a≥b,b≥c,则a≥c;如果a≤b,b≤c,则a≤c2.加减性质对于不等式a<b和任意实数c,有:a+c<b+ca-c<b-c3.乘除性质(1)正数乘除:对于不等式a<b,如果c是正数,则有:正数乘性:ac < bc正数除性:如果c是正数且c≠0,则有:a/c<b/c(2)负数乘除:对于不等式a<b,如果c是负数,则有:负数乘性:ac > bc负数除性:如果c是负数且c≠0,则有:a/c>b/c(3)双边不等式乘除:对于不等式a<b和任意非零实数c,有:a/c<b/c(当c>0时)a/c>b/c(当c<0时)4.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将不等式简化为更为简单形式的不等式。

(1)三角形不等式:对于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a+b>ca+c>bb+c>a(2) 平均值不等式:对于任意n个非负实数a1,a2,...,an,有:平均值不等式:(a1+a2+...+an)/n ≥ √(a1a2...an)5.同向不等式同向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与等式类似。

对于同向不等式,如果对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正数,或者对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负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

例如,对于不等式2x+1<3x-2,可以同时减去2x,得到1<-2x-2,再同时减去1,得到0<-2x-3,再同时乘以(-1/2),得到0>(2x+3)/2,最后反转不等号得到(2x+3)/2<0。

高三数学不等式的性知识点

高三数学不等式的性知识点

高三数学不等式的性知识点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等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特别是在高三这一年,不等式是数学考试中常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题技巧对于高考成绩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数学不等式的性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1.永真性:对于任何实数a,a≤a永真成立;对于任何实数a和b,若a≤b且b≤a,则a=b;2.传递性:对于任何实数a、b和c,若a≤b且b≤c,则a≤c;3.等式性:若a=b,则对于任意实数c,有a+c=b+c;4.加法性:对于任意实数a、b和c,若a≤b,则a+c≤b+c;5.乘法性:对于任意实数a、b和c,若a≤b且c>0,则ac≤bc;若a≤b且c<0,则ac≥bc。

二、不等式的运算法则不等式的运算法则主要包括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

1.加法法则:若对于实数a、b和c,有a≤b,则a+c≤b+c成立;2.乘法法则:若对于实数a、b和c,有a≤b且c>0,则ac≤bc成立;若对于实数a、b和c,有a≤b且c<0,则ac≥bc成立。

三、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主要有图像法、代数法和绝对值法等。

1.图像法:可以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或者数轴上的点来解不等式,例如对于不等式x-3>0,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x>3,并在数轴上标出x>3的区间。

2.代数法:利用代数运算的方法解不等式,例如对于不等式x^2-4<0,可以将其化简为(x-2)(x+2)<0,再根据乘积为负数的性质求解得到-2<x<2。

3.绝对值法:对于带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可以进行绝对值的分情况讨论,例如对于不等式|2x-1|<3,可以分别讨论2x-1>0和2x-1<0两种情况,然后解得-1<x<2和x>\frac{2}{3}。

高考数学复习《不等式》知识点

高考数学复习《不等式》知识点

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 │-│b │≤│a+b │≤│a │+│b │§06. 不 等 式 知识要点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 不等(等)号的定义:.0;0;0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2) 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3) 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4) 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a b b a <⇔>(对称性)(2)c a c b b a >⇒>>,(传递性)(3)c b c a b a +>+⇒>(加法单调性)(4)d b c a d c b a +>+⇒>>,(同向不等式相加) (5)d b c a d c b a ->-⇒<>,(异向不等式相减) (6)bc ac c b a >⇒>>0,.(7)bc ac c b a <⇒<>0,(乘法单调性)(8)bd ac d c b a >⇒>>>>0,0(同向不等式相乘)(9)0,0a b a b c d c d>><<⇒>(异向不等式相除) 11(10),0a b ab a b>>⇒<(倒数关系) (11))1,(0>∈>⇒>>n Z n b a b a n n 且(平方法则)(12))1,(0>∈>⇒>>n Z n b a b a n n 且(开方法则) 3.几个重要不等式(1)0,0||,2≥≥∈a a R a 则若(2))2||2(2,2222ab ab b a ab b a R b a ≥≥+≥+∈+或则、若(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3)如果a ,b 都是正数,那么.2a b +(当仅当a=b 时取等号)极值定理:若,,,,x y R x y S xy P +∈+==则:○1如果P 是定值, 那么当x=y 时,S 的值最小; ○2如果S 是定值, 那么当x =y 时,P 的值最大. 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3a b c a b c R +++∈(4)若、、则a=b=c 时取等号) 0,2b aab a b>+≥(5)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2222(6)0||;||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时,或(7)||||||||||||,b a b a b a R b a +≤±≤-∈则、若 4.几个著名不等式(1)平均不等式: 如果a ,b 都是正数,那么2112a ba b+≤+(当仅当a=b时取等号)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 特别地,222()22a b a b ab ++≤≤(当a = b 时,222()22a b a b ab ++==)),,,(332222时取等c b a R c b a c b a c b a ==∈⎪⎭⎫ ⎝⎛+++≥++ ⇒幂平均不等式:22122221)...(1...n n a a a na a a +++≥+++ 注:例如:22222()()()ac bd a b c d +≤++.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①21111111(2)1(1)(1)1n n n n n n n n n n -==-≥++--p p1)n ==≥pp(2)柯西不等式: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则若nn n n n n n n b a b a b a b a b b b b a a a a b a b a b a b a R b b b b R a a a a ====+++++++≤++++∈∈ΛΛΛΛΛΛ332211223222122322212332211321321))(();,,,,,,,,(3)琴生不等式(特例)与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x),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1212,(),x x x x ≠有12121212()()()()()().2222x x f x f x x x f x f x f f ++++≤≥或则称f(x)为凸(或凹)函数.5.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6.不等式的解法(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步骤:正化,求根,标轴,穿线(偶重根打结),定解.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a ≠0)解的讨论.(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0()()0()()0;0()0()()f x g x f x f x f x g x g x g x g x ≥⎧>⇔>≥⇔⎨≠⎩ (3)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1()0()0()()f x g x f x g x ⎧≥⎫⇒⎪⎬≥⎨⎭⎪>⎩定义域○2⎩⎨⎧<≥⎪⎩⎪⎨⎧>≥≥⇔>0)(0)()]([)(0)(0)()()(2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3⎪⎩⎪⎨⎧<≥≥⇔<2)]([)(0)(0)()()(x g x f x g x f x g x f (4).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1)()();(01)()()(0,0)()lg lg f x g x f x g x f x a a a f x g x a a a f x g x a b a b f x a b>>⇔>><<⇔<>>>⇔⋅>(5)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0()0log ()log ()(1)()0;log ()log ()(01)()0()()()()a a a a f x f x f x g x a g x f x g x a g x f x g x f x g x >>⎧⎧⎪⎪>>⇔>><<⇔>⎨⎨⎪⎪><⎩⎩(6)含绝对值不等式○1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去绝对值; ○2应用数形思想; ○3应用化归思想等价转化 ⎩⎨⎧>-<>≤⇔>⎩⎨⎧<<->⇔<)()()()(0)()0)(),((0)()(|)(|)()()(0)()(|)(|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f 或或不同时为注:常用不等式的解法举例(x 为正数): ①231124(1)2(1)(1)()22327x x x x x -=⋅--≤=②2222232(1)(1)124(1)()22327x x x y x x y y --=-⇒=≤=⇒≤类似于22sin cos sin (1sin )y x x x x ==-,③111||||||()2x x x x x x+=+≥与同号,故取等。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方法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值关系表达方式,它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数学的研究中,不等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传递性:如果 a > b,b > c,那么可以得出 a > c。

这是不等式的一种基本性质,也是比较大小关系的基础。

2. 对称性:如果 a > b,则有 b < a。

不等式的对称性使得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大小关系的前提下,对不等式进行变换和操作。

3. 相加性:如果 a > b,则对任意的 c,a + c > b + c。

不等式的相加性允许我们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不改变大小关系。

4. 相乘性:如果 a > b,且 c > 0,则有 ac > bc。

不等式的相乘性使我们能够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仍然保持大小关系不变。

二、不等式的常见证明方法1. 直接证明法:通过逐步推导和运算,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要证明的不等式,直至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是一种简单直接的证明方法,常用于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例子:证明对任意正整数 n,都有 n^2 + n > 2n。

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 n,我们有n^2 + n = n(n + 1)。

由于 n 是正整数,所以 n + 1 > 1,因此 n(n + 1) > n。

又因为对于任意正整数 n,n > 2,所以 n > 2n。

因此,n(n + 1) > n > 2n,即 n^2 + n > 2n。

2. 反证法:假设要证明的不等式不成立,即假设不等式的否定成立,然后通过推导得到矛盾,从而推断出假设的不等式成立。

这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适用于复杂的不等式证明。

例子:证明当 x > 0 时,有 x^2 + 1 > 2x。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不等式的性质与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不等式的性质与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不等式的性质与求解方法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不等式的性质与求解方法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关系表达式,它描述了两个数或者表达式之间大小的关系。

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概念,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求解方法。

本文将对不等式的性质及求解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传递性不等式的传递性是指如果a>b,b>c,则有a>c。

这个性质在求解不等式问题时经常会使用到。

2. 不等式的加减性对于不等式a>b和一个非负实数c,有以下结论:a+c > b+ca-c > b-c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对不等式进行加减运算,从而简化不等式的形式。

3. 不等式的乘除性对于不等式a>b和一个正实数c,有以下结论:a*c > b*c (当c>0时)a*c < b*c (当c<0时)同样地,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对不等式进行乘除运算,从而简化不等式的形式。

4. 不等式的倒置性对于不等式a>b,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取负,得到-b>-a,即b<a。

这就是不等式的倒置性。

二、不等式的求解方法1. 图像法图像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不等式求解方法。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将其转化为一条直线,根据直线在数轴上的位置来判断不等式的解集。

2. 实数集合法通过观察不等式中的变量范围,结合实数集合的性质,可以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2x-3<5,可以通过观察得到x的范围应该是(-∞, 4)。

3. 符号法符号法是一种常用的不等式求解方法,通过对不等式两边进行推导和变形,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最终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4. 区间法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通过构造不等式的区间来求解。

例如,对于不等式x+2>5,可以通过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x>3,表示x的取值范围是(3, +∞)。

三、不等式的分类与求解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简单的一类不等式,通常形式为ax+b>c或者ax+b<c,其中a、b和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1.不等式的定义:a-b0ab, a-b=0a=b, a-b0ab。

①事实上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要紧依据。

②能够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那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定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如证明y=x3为单增函数,设x1, x2(-,+), x1x2,f(x1)-f(x2)=x13-x23=(x1-x2)(x12+x1x2+x22)=(x1-x2)[(x1+)2+x22]再由(x1+)2+x220, x1-x20,可得f(x1)f(x2), f(x)为单增。

2.不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差不多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差不多性质有:(1) abba (对称性)(2) acac (传递性)(3) aba+cb+c (cR)(4) c0时,abacc0时,abacbc。

运算性质有:(1) ada+cb+d。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不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不等式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新的不等式,这就需要借助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证明。

本文将重点介绍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不等式的性质(1)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可以推出a<c。

这个性质可以简单地通过比较大小关系来理解,如果a比b小,b比c小,那么a当然比c 小。

(2)加法性:如果a<b,那么对于任意的c,有a+c<b+c。

这个性质也比较直观,如果a比b小,那么加上同一个正数c,a+c就会变得小于b+c。

同样地,如果a>b,那么对于任意的c,有a+c>b+c。

(3)乘法性:如果a<b,那么对于任意的正数c,有a×c<b×c。

这个性质也比较直观,正数的乘法会拉大不等式之间的差距。

同样地,如果a>b,那么对于任意的正数c,有a×c>b×c。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c是负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会发生翻转。

(4)反身性:任何数a都满足a=a。

这个性质是显然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自己。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1)数学归纳法:对于一些给定的自然数n,如果我们可以证明当n=1时不等式成立,且对于任意的n=k时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证明关于自然数的不等式,其中k为任意自然数。

(2)反证法:假设不等式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不等式是正确的。

反证法通常用于证明数学问题中的一些结论。

(3)矛盾法:假设不等式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推导出矛盾的前提,从而证明不等式是正确的。

矛盾法通常用于证明的过程中需要排除一些条件才能得到结论的情况。

(4)代入法:将不等式中的符号用具体的数值代入,通过对具体的数值进行计算来验证不等式的正确性。

代入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更直观、容易理解。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知识点归纳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知识点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2)不等式的性质(略)(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1)比较法:要证明ab(a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3)分析^p 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p 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p 法.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高二数学学习方法(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

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

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

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

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重温(11)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1.在不等式两边非负的条件下能同时平方或开方,具体的:当a>0,b>0时,a>b ⇔an>bn ; 当a<0,b<0时,a>b ⇔a2<b2;a2>b2⇔|a|>|b|。

在不等式两边同号的条件下能同时取倒数,但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如:由x 1<2推得的应该是:x>21或x<0,而由x 1>2推得的应该是: 0<x<21(别漏了“0<x ”)等。

[[举例]若)(x f =x 2,则)(31)(x f x g -=的值域为 ;3)(11)(++=x f x h 的值域为 。

解析:此题可以“逆求”:分别用g(x)、h(x)表示f(x),解不等式f(x)>0即可。

以下用“取倒数”求:3-f(x)<3,分两段取倒数即0<3-f(x)<3得)(31x f ->31或3-f(x)<0得)(31x f -<0,∴g(x)∈(-∞,0)∪(31,+∞);f(x)+3>3⇒0<3)(1+x f <31⇒1<h(x)<34。

[巩固1] 若011<<b a ,则下列不等式①ab b a <+;②|;|||b a >③b a <;④2>+b a a b 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巩固2] 下列命题:①若a>b,则ac2>bc2;②若ac2>bc2,则a>b ;③若a>b,c>d 则a-d>b-c ;④若a>b,则a3>b3;⑤若a>b,则),1lg()1lg(22+>+b a ⑥若a<b<0,则a2>ab>b2; ⑦若a<b<0,则|a|>|b|;⑧若a<b<0,则b a a b >;⑨若a>b 且b a 11>,则a>0,b<0; ⑩若c>a>b>0,则bc b a c a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迁移]若a>b>c 且a+b+c=0,则:①a2>ab ,②b2>bc ,③bc<c2,④a b 的取值范围是:(-21,1), ⑤a c 的取值范围是:(-2,-21)。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2.同向不等式相加及不等式的“传递性”一般只用于证明不等式,用它们求变量范围时要求两个不等式中的等号能同时成立。

同向不等式一般不能相乘,需增加“两不等式的两边均为正数”才可相乘。

[举例]已知函数c ax x f +=2)(,且满足-2≤f(1)≤-1,2≤f(2)≤3,则f(3)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解决本题的一个经典错误如下:-2≤a+c ≤-1 ①; 2≤4a+c ≤3 ② 由①得: 1≤-a -c ≤2 ③ 4≤-4a -4c ≤8 ④由③+②得:1≤a ≤35 ⑤ 由④+②得:311-≤c ≤-2 ⑥ 由⑤×9+⑥得:316≤9a+c ≤13 ⑦,即316≤f(3)≤13。

错误的原因在于:当且仅当1=-a -c 且2=4a+c 时⑤式中的1=a 成立,此时,a=1,c=-2;当且仅当-4a -4c=8 且4a+c=3 时⑥式中的311-=c 成立,此时,a=35,c=311-; 可见⑤⑥两式不可能同时成立,所以⑦中的316=9a+c 不成立;同理,9a+c=13也不成立。

正解是待定系数得f(3)=35-f(1)+38f(2),又:35≤35-f(1)≤310;316≤38f(2)≤8 ∴7≤f(3)≤334。

在此过程中虽然也用了“同向不等式相加”,但由错解分析知:当a=1,c=-2时,不等式35≤35-f(1)和316≤38f(2)中的等号同时成立,即f(3)=7成立;而当a=35,c=311-时,不等式35-f(1)≤310和38f(2)≤8中的等号同时成立,即f(3)=334成立;所以这个解法是没有问题的。

可见,在求变量范围时也并非绝对不能用“同向不等式相加”,只要“等号”能同时成立即可;对不含等号的同向不等式相加时则需它们能同时“接近”。

注:本题还可以用“线性规划”求解:在约束条件-2≤f(1)≤-1,2≤f(2)≤3下求目标函数f(3)的最大、最小值。

[巩固]设正实数a 、b 、c 、x 、y ,且a 、b 、c 为常数,x 、y 为变量,若x+y=c ,则ax +by 的最大值是:A .c b a )(+B .2c b a ++C .c b a ⋅+2D .2)(2b a +3.关注不等式||x|-|y||≤|x±y|≤|x|+|y|及其等号成立的条件;具体的:xy ≥0⇔|x+y|=|x|+|y|;xy ≥0且|x|≥|y|⇔|x-y|=|x|-|y|;xy ≥0且|x|≤|y|⇔|x-y|=|y|-|x|; xy ≤0⇔|x-y|=|x|+|y|;xy ≤0且|x|≥|y|⇔|x+y|=|x|-|y|;xy ≤0且|x|≤|y|⇔|x+y|=|y|-|x|。

[举例1]若m>0,则|x-a|<m 和|y-a|<m 是|x-y|<2m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解析:|x-a|<m 且|y-a|<m ,则|x-y|=|x-a+a-y|≤|x-a|+|y-a|<2m ;而当m=4,x=9,y=2,a=2时, |x-y|=7<2m,但|x-a|=7>m,∴|x-a|<m 和|y-a|<m 是|x-y|<2m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选A 。

[举例2]不等式|2x-log2x|<2x+|log2x|的解集为 。

解析:x>0,不等式|2x-log2x|<2x+|log2x|等价于:|2x-log2x|<|2x|+|log2x|⇔2xlog2x>0⇒ log2x>0⇔x>1 ∴不等式的解集为(1,+∞)。

[巩固1]a,b 都是非零实数,下列四个条件:①|a+b|<|a|+|b|;②|a+b|<|a|-|b|;③||a|-|b||<|a+b|; ④||a|-|b||<|a-b|;则与|a-b|=|a|+|b|等价的条件是: (填条件序号)。

[巩固2]方程|12++-x x x |=||2-x +|1+x x |的解集是 。

4.若a 、b ∈R+,则222b a +≥2b a +≥ab ≥b a ab+2;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其中包含常用不等式:22b a +≥2)(2b a +;)11)((b a b a ++≥4以及基本不等式: 2b a +≥ab ,基本不等式还有另外两种形式:若a ≤0、b ≤0,则2ba +≤ab ;若:a 、b ∈R ,则22b a +≥2a b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关注变量的符号、放缩后是否为定值、等号能否成立(即:一正、二定、三相等,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举例1] 若直线ax+2by-2=0(a,b>0)始终平分圆x2+y2-4x-2y-8=0的周长,则b a 21+的最小值为 。

解析:圆心(2,1),“直线始终平分圆”即圆心在直线上,∴a+b=1,b a 21+=2232322+≥++=+++b a a b b b a a b a ,当且仅当a=b=21时等号成立。

[举例2]正数a,b 满足a+3=b(a-1),则ab 的最小值是 ,a+b 的最大值是 。

解析:ab=a+b+3≥2ab +3⇒ab -2ab -3≥0⇒ab ≥3⇒ab ≥9,当且仅当a=b=3时等号成立。

a+b=ab-3≤2)2(b a +-3⇒012)(4)(2≥-+-+b a b a ⇒ a+b ≥6, 当且仅当a=b=3时等号成立。

注:该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基本不等式将等式转化为不等式后,解不等式;而不是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放缩得到最值,因此不存在放缩后是否为定值的问题。

xy O 1 1 P [巩固1]在等式()()911+=中填上两个自然数,使它们的和最小。

[巩固2]某工厂第一年年产量为A ,第二年的年增长率为a ,第三年的年增长率为b ,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 ,则 ( )A .2b a x +<B .2b a x +≤C .2b a x +>D .2b a x +≥[迁移]甲、乙两人同时从寝室到教室,甲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跑步,乙一半时间步行、一半时间跑步,如果两人步行速度、跑步速度均相同,则:A .甲先到教室B .乙先到教室C .两人同时到教室D .不能确定谁先到教室5.比较大小的方法有:①比差:判断“差”的正负,因式分解往往是关键;②比商:判断“商”与1的大小,两个式子都正才能比商,常用于指数式的比较;③变形:如平方(需为正数)、有理化(根式的和、差)等;④寻求中间变量,常见的有0,1等;⑤数形结合。

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过程就是已知自变量的大小比较函数值的大小的过程。

[举例1]已知0>>b a 且1=ab ,若,)1(log ,2log ,10222b a q b a p c c c +=+=<<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 )A .q p >B .q p <C .q p =D .q p ≥解析:记x=222b a +, y=(b a +1)2, 直接比较x 、y 的大小将大费周章,但: x>22ab=1, y=2212121+<++=++ab b a ab b a =41,∴x>y ,又0<c<1,∴p <q 。

[举例2] x0是x 的方程ax=logax(0<a<1)的解,则x0,1, a 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

解析:显然方程ax=logax 不能用代数方法研究。

分别作函数y=ax 及y=logax 的图象如右,它们的交点为P (x0,y0),易见x0<1, y0 <1,而y0=0x a =logax0即logax0<1,又0<a<1,∴x0>a,即a<x0<1。

[巩固1]22ln 、33ln 、55ln 的大小关系是 。

[巩固2]设a>2,p=22-+a a ,q=2422-+-a a ,则:A .p>qB .p<qC .p>q 与p=q 都有可能D .p>q 与p<q 都有可能[迁移] 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①对任意的实数x,y ∈R,有f(x+y)=f(x)·f(y);②当x>0时,f(x)>1;判断并证明函数f(x)的单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