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4b0d0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5.png)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物理,这门充满奥秘和神奇的学科,从初中开始就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新大门。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培养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物理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籍,我记录下了许多宝贵的笔记,以下是我对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首先,力学部分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石。
力的概念让我明白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无论是推、拉、提还是压,都是力的表现形式。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要么保持静止,要么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让我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而牛顿第二定律则揭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 F = ma 。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受到不同力的作用时加速度的大小,从而预测物体的运动情况。
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我了解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并且摩擦力在生活中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比如,走路时需要摩擦力来提供前进的动力,但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力则会造成能量的损耗和零件的磨损。
在压强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 = F / S ,液体压强则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即 P =ρgh 。
通过这些知识,我理解了为什么尖锐的物体更容易刺入物体,以及为什么潜水员在深海中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浮力的知识也让我十分感兴趣,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还让我明白了如何计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接下来是热学部分。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热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热量则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
在物态变化中,我学到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这六种变化,每种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比如,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水凝固成冰则会放出热量。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8979dd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c.png)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下面是厦门培训考试网小编为你分享的初中物理读书笔记,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厦门培训考试网()的后续更新吧!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篇一:初三物理读书心得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课堂模式读书心得东阳中学宋爱民我对高效课堂的解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自主发展,践行三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
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高效教学。
1、合理“消化”课程,做好高效课堂出发前的准备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
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收放自如,也能够讲在点子上。
2、妙用“多媒体及展台”,给高效课堂插上翅膀课堂上我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
3、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一堂设计很好的课如果缺少了落实,是很不完美的一节课,所以我在讲课的同时,我会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我会及时提醒学生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重点标记出来,该记笔记的也一定要记;二是尽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做一下《中考作业本》或《中考试题汇编》上的题,时间一般10分钟为宜,所以,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物理读书笔记模板
![物理读书笔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52087e559eef8c75ebfb338.png)
物理读书笔记模板物理读书笔记1暑假期间,拜读了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艾·爱因斯坦和著名科学家利·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名著爱因斯坦的名著周肇威先生的译本:《物理学的进化》,感到收益菲浅,这次仅做一些零散的摘抄以及自己粗浅的感悟,希望能尽量使这些零散的摘抄多少能反映出全书的结构、思路和精神。
这本书主要介绍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场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演变情况。
其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从而指引读者怎样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
这本书问世后,物理学有了空前的发展。
它由爱因斯但和英费尔德合作写成,前者是相对论的建立者,后者最擅长写通俗物理书。
他们设想本书的读者是缺乏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
因而书中不引用数学公式,文字通俗,举例浅显,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值得我们学习和从事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好好读一读。
黑格尔有句名言说,熟悉了一门科学的历史,也就熟悉了这门科学本身。
——我记住了这句话。
感觉这本书有很多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的价值,可分为以下几点:(一)这是一本有关物理学问题的通俗读物。
作者总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现象去着手观察、分析问题,最后不可避免地引导到抽象、深刻的物理概念。
这种“深入浅出”的写法,我以为是本书的一大优点。
在前言中,作者写到“这本书是你我之间的亲切的交谈。
你也许会觉得它讨厌或有趣,枯燥或激动,但是,如果本书能使你多少知道一些人类有发明能力和智力,为了更完善地了解、掌握物理现象的规律所进行的无穷尽的斗争,我们的目的便算达到了。
”“我们的目的在于用粗线条描绘出人类如何寻找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
我们试图说明是什么样的一种动力迫使科学建立起符合于客观实在的观念。
关于我们所想象的读者的特征,曾作过很长的讨论,并且处处都在替他着想。
我们想象他完全缺乏物理学和数学的实际知识,但是却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足以弥补这些缺憾。
初中物理教学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教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a8d459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c.png)
初中物理教学读书笔记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初中物理课程展开,以“初中物理教学读书笔记”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物理相关书籍,撰写读书笔记,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个体差异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阅读物理相关书籍,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3)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物理实验和探究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物理书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2)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法整理和归纳物理知识,提高知识结构化水平;(3)在读书笔记的撰写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对社会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性;(3)在物理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通过物理学家的事迹和成就,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精华版)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5372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8.png)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精华版)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测量:利用公式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合成-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力的合成:若有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合成力等于各力的矢量和。
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边界时发生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2. 镜子和光的成像- 平面镜和弧面镜:平面镜反射光线保持平行关系,弧面镜能够使光线聚焦或发散。
- 光的成像:通过镜子反射光线产生虚像或实像。
3. 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颜色越亮。
三、电和磁1. 电的基本性质和电流- 电的基本性质: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同性电荷相互排斥。
-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2. 电压和电阻- 电压:电压是电源对电流的驱动作用,单位为伏特。
- 电阻:电阻阻碍电流通过,单位为欧姆。
3. 磁场和磁力-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磁铁或电流周围的力场,磁力是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
4.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电磁感应: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磁场变化可以感应出电动势。
-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无线电波。
四、能量和能量转换1. 能量的定义和守恒定律-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体或系统做功能变化的能力。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八年级下册物理6单元读书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6单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66d8c2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f.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6单元读书笔记一、物体的质量1、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换算关系为:1t=1000kg1kg=1000g1g=1000mg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A、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
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
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物质的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通常,用p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mp=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休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符号为kg/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kg/m)四、密度知识的应用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屈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物理读书笔记3篇_其他范文
![物理读书笔记3篇_其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faf85bdd36a32d737581ba.png)
物理读书笔记3篇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一)《初中物理教学评价》读书笔记物理课程教育的核心是要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和实际能力,达到相应的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学习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物理科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描述事物、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这些解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些观点,由此学生们构建起过硬的科学知识体系,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怎样清晰的交流并建立起批判的、逻辑的思维技能。
要使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即实现课程教学的价值,物理课程评价的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
物理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㈠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㈡功能:⒈诊断性功能物理课程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指导性作用。
⒉调节性功能1 / 10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其反馈信息不断的对施教者起到一个参考系的作用。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施教者可以在物理课程中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不断作出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评价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充分利用课程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⒊激励和反思功能⒋鉴定和选拔功能选拔不同特长的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正体现了教育的平等。
社会发展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公平合理的选拔的选拔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成效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学生的学习存在如此多的差异,那么对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给予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判是完全必要的,这将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活动的成绩,找到差距,为继续发展确定努力的方向。
因此,现代物理课程评价目标就是要突破重接受轻发展、重积累轻创造的评价倾向,使物理教学和学习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健康发展。
初中物理学生读书笔记(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学生读书笔记(机械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3bd2605376baf1ffc4fadaa.png)
初中物理学生读书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测量
1、长度L 单位:米(m)测量工具:刻度尺
2、时间t 单位:秒(s)测量工具:钟表、秒表
3、质量m 单位:千克(kg)测量工具:天平(秤)
注:①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最大测量范围
分度值:最小刻度值(相邻两刻度之间的长度,它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误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少误差。
③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二、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理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判断一个物体运动与否,我们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而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比较一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a、相同时间比路程。
B、相同路程比时间。
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速度。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则
v=s/t
速度的基本单位:米每秒,符号:m/s或m*s¯'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即v不变。
四、测量平均速度
我们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v,即v=s/t。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cf9539f1a37f111f1855bbe.png)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篇一:《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读书心得——转变观念,提科学素养赵梦莹这个学期我认教期间认真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对实施新课程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1、转变学生观。
过去传统的教育只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是围绕教师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性,学生缺少体验。
新课程要求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让他们得以充分发挥,并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
2.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
长期以来,课程开发是远离教师的,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导致教师不关注课程,缺乏课程意识。
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课程意识,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
3、教师要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
如:学习到“能源问题”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不能以传统的分科课程实施方式去解释和推行综合课程。
作为一线的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课改,注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把握新课改的精髓,才有可能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
二、教师要用三维目标进行反思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改革。
1、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构建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时,应....................以教学目标为指向,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适当的问题、开展有控互动的教学程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中要突出定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感悟到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这个定律发现是几代科学家坚持不懈努力结果,从而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2.要重视实验和探究教学,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初中八年级物理笔记整理大全
![初中八年级物理笔记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46e36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f.png)
初中八年级物理笔记整理大全
以下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的一些笔记整理: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量、力、速度、加速度、能量、功、功率等。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基本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系统能量变化的定律,它指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规律的定理,它指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乘以物体运动的时间。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引力关系的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物体的热学性质的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包括温度、热量、热力学势、
熵等。
热传递方式:热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其中传导是物质内部的热量传递方式。
热膨胀和收缩:物体的热膨胀和收缩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以上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的一些笔记整理,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引力定律、热力学基本概念等内容。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1d8bfb3cc175527072208d8.png)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一)《初中物理教学评价》读书笔记“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
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
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物理课程教育的核心是要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和实际能力,达到相应的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学习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物理科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描述事物、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这些解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些观点,由此学生们构建起过硬的科学知识体系,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怎样清晰的交流并建立起批判的、逻辑的思维技能。
要使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即实现课程教学的价值,物理课程评价的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
物理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有不足之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以上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帮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㈠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㈡功能:⒈诊断性功能物理课程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指导性作用。
⒉调节性功能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
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其反馈信息不断的对施教者起到一个参考系的作用。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施教者可以在物理课程中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不断作出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评价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充分利用课程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⒊激励和反思功能现任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成长于传统教学之中。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精选7篇)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5fc9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a.png)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精选7篇〕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精选7篇〕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篇1通过学习感受到,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开展,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
老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理论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合适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才能。
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
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老师要予以指导。
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的时,老师也要予以指导。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老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老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____,要求老师“为素质而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开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开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
这是各学科老师今后开展的共同方向。
在“以学生开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老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构造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老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新课程对物理老师的知识构造和才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
随着科技的开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
所以,老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构造;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展素质的培养。
物理读书笔记心得(通用8篇)
![物理读书笔记心得(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7bf9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1.png)
物理读书笔记心得(通用8篇)物理读书笔记心得篇1电磁学是高二物理的重点内容,从高考角度看是高考的重考内容;在生活中运用很多,对不能升学的同学,学好了,今后改变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学起来,难度很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教?我有一些点滴体会,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和分享。
(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高二物理)一、做好两个实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近几年由于多媒体进入校园,对教学多段改变很多。
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无法用多媒体代替。
课件是由人制作的,很有规律,易于控制和验证规律,好处很多。
实验带有很大的误差,实验更具有真实性,有时还不一定成功。
我每次在上电磁学时,只要能做的实验尽量让同学们亲自做。
让他们体会实验的乐趣。
如我在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时,就采用了实验教学。
我准备了多种电源:学生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小灯泡(2.5v,0.3w)先用实验让学同们直观认识电源有电动势,然后讲解,在认识电源内阻时,我用学生电源稳压6v和干电池6v 对同一小灯泡供电,给果不一样,用学生电源的不发光,电池的发光;又用它们对6v的收录机进行供电,都可用。
时这也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了,学初中的知识不能解释了,分析原因是电源的内阻在作怪。
后又用实验测得学生电源的内阻为100欧,电池的内阻为0.08欧。
这样让同学们确实承认电源也有内阻。
又如在上电容器的电容一节时:我也才用了实验教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储能用电解电容(1000μf)即可完成,效果明显,同学们看到了电容器确实有这些特点,在做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困难了。
看不到现象,正当同学们开始有些怀凝时,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同学生进行了物理学历的教育,这个实验我们今天做起来困难,在2_年前,当物理学家们研究时,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才有结果。
所以我们今天不仅要学习人类智慧的结晶,更要学习前人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激发同学们探索物理的兴趣。
如何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也做了一些偿试。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9a47dd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6.png)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物理,这门充满奥秘与智慧的学科,在初中阶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自然世界的大门。
通过学习初中物理,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不断地发现、思考和领悟。
以下是我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让我明白了惯性的存在,原来我们平常坐公交车时,急刹车会向前倾,就是因为身体具有惯性。
而牛顿第二定律 F=ma 则揭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用力推一个物体时,施加的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相同的力作用下加速度就越小。
比如推动一辆空车比推动一辆装满货物的车要轻松得多,就是这个道理。
在压强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当我们走在雪地上,穿上宽大的雪地鞋可以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避免陷入雪中。
而在液体压强方面,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坝要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为了承受更大的水压。
浮力也是一个有趣的概念。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当一个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而一艘钢铁制造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就是因为轮船排开了大量的水,受到了足够大的浮力。
光学部分同样引人入胜。
光的直线传播让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会有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光的反射定律让我明白了镜子能够成像的原理,以及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光的折射现象更是奇妙,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在电学的学习中,我认识到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I=U/R 清晰地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家庭电路的连接和电器的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
比如,为什么不能同时使用太多大功率电器,否则会导致跳闸,就是因为电流过大。
物理学与生活阅读笔记
![物理学与生活阅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7ecb4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4.png)
物理学与生活阅读笔记
摘要:
1.物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2.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阅读物理学相关书籍的益处
4.提高物理素养的建议
正文: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对我们理解和掌握世界至关重要,不仅为我们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运行方式,还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如物体的移动、力的作用、光的传播,到复杂的科技应用,如电子设备、互联网、航空航天等,无一不是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
物理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阅读物理学相关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应用,开拓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对科学的热爱。
同时,阅读物理学书籍也有助于我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要提高我们的物理素养,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物理学相关书籍,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将物理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物理学相关的活动,如
科学实验、科技展览等,增强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兴趣。
总的来说,物理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9c945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1.png)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初中物理,这四个字一蹦出来,我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出了好多画面。
其中最清晰的,就是那次关于摩擦力的实验。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物理老师带着神秘的笑容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堆器材。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研究一下摩擦力!”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大家都兴奋不已,我也不例外,满心期待着这个实验。
老师把器材一一摆放在讲台上,有一块长木板、一个木块、一个弹簧测力计,还有一些砝码。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慢慢地拉着木块向前移动。
“大家注意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啊!”老师一边操作一边提醒我们。
只见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刻度盘上缓缓移动,最后停在了一个数字上。
“这就是木块在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老师解释道。
接下来,老师又在木块上加了一个砝码,再次进行实验。
这一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变大了。
“同学们,看到了吗?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老师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天大的秘密。
然后,老师又换了一块表面更粗糙的木板,重复刚才的实验。
果不其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变大了。
“哇,原来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也越大啊!”同学们忍不住惊叹起来。
我坐在座位上,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操作,心里却在想:“这摩擦力可真神奇,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就比如说,我们走路的时候,如果地面太滑,就很容易摔倒,这就是因为摩擦力太小了;而我们推重物的时候,感觉很费力,这就是因为摩擦力太大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原来,那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这么多有趣的科学道理。
在之后的学习中,我发现物理不仅仅有有趣的实验,还有很多让人头疼的公式和定理。
就像那个牛顿第二定律 F=ma,刚开始的时候,我怎么都搞不明白。
每次做题,总是出错,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有一次做作业,一道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题目我算了好几遍都不对,急得我抓耳挠腮。
“这破公式,怎么就这么难呢!”我忍不住抱怨起来。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e9520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3.png)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初中物理是一门充满趣味和奥秘的学科,它为我们打开了认识自然世界的大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阅读相关的物理书籍,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我在阅读初中物理书籍过程中的一些笔记和感悟。
在力学部分,牛顿第一定律让我印象深刻。
它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一定律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逻辑却十分深刻。
它让我明白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如,在冰面上滑行的冰壶,如果没有摩擦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它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而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静止的箱子时,箱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力的作用效果。
在学习压强的知识时,我了解到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
这一概念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锋利的刀刃能够轻松切割物体,就是因为刀刃很薄,受力面积小,在同样的压力下产生了较大的压强。
而宽大的履带则能让坦克在松软的地面上行驶,是因为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避免坦克陷入地面。
浮力也是一个有趣的知识点。
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明白了为什么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而铁块会沉入水底。
轮船内部是空心的,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很大,所受的浮力足以支撑其重量;而铁块排开的水的体积相对较小,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会下沉。
在光学部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我着迷。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折射。
比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筷子好像在水中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而平面镜成像则是光的反射的一个典型例子,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且像为虚像。
在电学部分,欧姆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
它表明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一定律帮助我们理解了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cc39c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2.png)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在初中阶段,物理这门学科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现象和规律。
每次翻开物理课本,都仿佛是在开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之旅。
记得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光是那些陌生的概念和公式就让我感到有些头疼。
什么牛顿定律、欧姆定律,还有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物理量,比如质量、密度、压强等等。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发现了物理的魅力所在。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关于浮力的实验。
他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大水槽,还有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铁块。
只见他先把乒乓球轻轻地放入水中,乒乓球立刻就浮在了水面上。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乒乓球会浮起来呢?”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因为乒乓球轻,有的说因为水有浮力。
老师笑着点点头,然后又把铁块慢慢地放进水中,铁块一下子就沉到了水底。
这时候,老师又问:“那铁块为什么会沉下去呢?”这下大家都安静了,都在思考着答案。
老师接着解释说:“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乒乓球的密度比水小,它排开的水的重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就浮起来了。
而铁块的密度比水大,它排开的水的重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就沉下去了。
” 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浮力的原理这么简单又有趣!在学习光学的时候,也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
老师拿着一块玻璃砖和一束激光笔,给我们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当激光笔的光线穿过玻璃砖时,原本直直的光线居然发生了弯曲。
我们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看着那神奇的一幕。
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还有一次,我们学习了简单机械中的滑轮。
老师带我们到实验室,让我们自己动手组装滑轮组。
我和同桌一组,我们拿着滑轮、绳子和钩码,开始了我们的“工程”。
一开始,我们总是装错,绳子不是绕错了方向,就是滑轮固定不牢。
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成功地组装好了一个能够省力的滑轮组。
当我们用这个滑轮组轻松地吊起了一个很重的钩码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初二物理读书笔记
![初二物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26fb4e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7c.png)
初二物理读书笔记初二物理【上半学期】读书笔记孩子,如果你自己再去读一遍,自己整理出来的话我想比我们整理出来的对你的好处是多得多的,加油吧,别太依赖网络。
初二物理课堂笔记一、摩擦起电1、含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中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2、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3、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中和: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正负电相互抵消的现象,有时伴随有火花的产生。
6、电量含义:电荷的多少,符号“Q”,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7、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得失电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8、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固体物质摩擦带电时,发生移动的电荷都是负电荷,也就是自由电子,正电荷不动,金属导电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相反,但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正负离子。
在直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注意: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二、电路的组成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及开关组成。
2、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提供电压的装置。
导线:由(导体做成的)芯和(绝缘体做成的)绝缘皮组成3、电路的三个状态: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短路:用电器或电源被导线直接连起来;电源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
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断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只有电源有电压)4、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切断任何一个元件整个电路均不工作;各个用电器间的工作状态互相影响。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几条通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能正常工作;各个用电器间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通过学习感受到,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
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
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
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
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
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
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读书笔记大全《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
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
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
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第初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态发言
初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我是xx中心学校校长刘亚萍.我们xx中心学校坐落在享有“xx十景”之一的“xx水韵”的“香湖岛”东侧,“香湖岛”上有数千种荷花,每到夏季我们就在淡淡的荷香中学习工作。
我们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我们有68位同事,0位同学,个教学班。
我们在和学生一道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职业的幸福!我们学校创办于997年,教育覆盖人口大约为.万,覆盖面积为.7平方千米。
为了改善教学环境,学校于0年8月搬迁到原来的xx中学。
近年来,教育局投入40万,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
现在,学校拥有两栋教学楼、一栋艺术楼、一栋综合楼。
配设了心理咨询室、多媒体教室、华星爱心书屋、经典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音乐室、体育室、书画室、礼堂食堂等,学校占地面积766.67平米,生均.5平米,校舍建筑面积755平
米,生均7.78平米,运动场地9xx8平米,生均达到0.7平米。
现在的学校是一所布局合理,标准化达标的农村小学。
我是00年7月从xx中心学校调入xx中心学校的,我经历并见证了学校的发展。
那时候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缺教师少教室,千余学生挤在一个不到0亩地的校园里。
厕所是旱厕,食堂是简易工棚,学生活动没有场地,没有一间功能室,更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