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行政领导
行政管理学知识-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四章行政领导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一, 领导的含义, 特点及其及管理的关系(一)领导的概念领导是指领导者在肯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及统御的行为过程,即指领导活动。
领导是一种多层次, 多领域的立体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领导的权力基础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领导活动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 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领导活动领域分类,可以把领导分为政治领导, 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等。
另外,作为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
(二)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4.权威性(三)“领导”及“管理”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的差异性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二, 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一)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领导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精确地相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1.在领导管理工作实际方面,精确地相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在于:(1)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须要。
(2)订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科学选才用人的须要。
(3)有利于“岗上”的领导管理者专业素养的提高。
2.在理论方面,精确地相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从泰勒, 法约尔创建科学管理伊始,领导管理科学迄今还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我国兴起也不过20年左右。
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她还年轻,学科基础建设和全面旺盛的任务还很重,路子还长。
而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在于社会领导管理实践。
(三)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三, 行政领导的含义, 特点及其地位, 作用(一)行政领导的概念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肯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 管理, 决策, 指挥等的社会活动。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重点考点笔记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重点考点笔记第四章行政领导第二节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一、英雄观——领导者追求卓越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相应的动机强旺的进取状态,表现为有着比较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欲念以及比较高的成就期望值,并愿意因此面对风险、接受挑战、付出代价、承担责任。
.“英雄”——“草木之华谓之英,万兽之杰是为雄。
”.其一,开历史之先河,创前无古人之伟业,并深刻影响后世者,谓之做英雄。
如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
.其二,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者,且“死而不亡”,即精神(遗产)永存者,谓之做英雄。
如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
.其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英雄乃人间之龙。
如王安石的“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其四,“夫英雄者,论世惊骇,言事有理,有纵观古今之能,通晓天地之智”,“夫英雄者,横则可理天下,纵则可惊世俗夫英雄者”。
如亚里士多德、孔子、孟子、老子、司马迁、司马光等等。
二、生死观生死观是关于生与死的根本看法,是人生价值的核心命题。
.勘破了生死关的人是视死如归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人。
勘破了生死关的领导者,是无所畏惧的领导者,是组织的栋梁。
.但是,问题的另外一面是,生命诚可贵,匹夫之勇非真勇,不得有无谓的意气之争。
生死抉择的唯一标准是要看是否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三、名利观名利观是关于个人的名位和利益的看法。
.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崇高境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苍生为念”;持平的要求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保守的古训是“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出世的看法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行政领导案例
第四章行政领导案例一、领导班子应如何合理组合[案例正文]黄石镇纺织厂现有职工195人,整厂设有一正一副两位厂长。
该厂的职工经常不无感慨地说:“看来我们厂是一年不如一年。
想当年,老王当厂长那阵子,我们厂干得多红火,现在——,唉!”说起老王,大家都打心眼里佩服他。
老王是老高中毕业生,曾长期从事领导工作,有着丰富的领导经验。
虽然已是50岁上下的人了,但精力还那么充沛。
他性子是急了一点,比较容易冲动,但头脑反应迅速、分析能力强、工作有魄力、办事果断,在职工中有较高的威信,职工们都很尊敬他。
也有人说,老王当厂长时成绩显著,与副厂长老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老张40多岁,中专文化程度,在业务上比较内行,遇事沉着老练,办事公正、认真仔细,力求平衡稳妥。
老王曾经当着多人的面说:“老张年龄比我小,但考虑问题比我周到。
”他们两人当正副厂长时,真是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指东不往西,指南不往北。
厂里正气上升,职工干劲倍增,产值和利润直线上升。
后来,老王调到市里去了,镇领导让老张接替老王当厂长,并把办公室的老陈提升为副厂长。
老陈40多岁,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他不仅能写会算,而且有实干精深,做事有耐心,总是不慌不忙的,性格上也比较随和,从不与人争高低,职工们都说他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
老张和老陈也挺合得来,从来没有发现他们为什么争吵过。
这一年厂里过得很平稳,人际关系很协调,生产上也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产值与利润与上年基本持平。
再后来,发生了领导变动。
老张调到企业站去了,老陈也调到造纸厂了去了。
黄石镇领导把工厂机修车间主任小李提升为厂长,把技术员小韩提拔上来当副厂长。
小李30多岁,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
大家都说他很有个性,也很好强自信,凡事不甘落后,真正想干一番事业。
小韩也是30多岁,中专文化程度。
他在技术上有一定水平,性情比较急躁,对问题常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愿意随波逐流。
小李和小韩都是很有朝气的年轻人,大家都希望他们能带领大伙干一番事业。
行政领导体制
领导的等级和层次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 基本的领导组织机构形态,即扁平形领导 结构形态和锥形领导结构形态。 扁平形领导结构形态是指组织规模已定, 领导的幅度较大、领导的层次较少的一种 组织结构形态。 锥形领导结构形态是领导的幅度较小,而 领导的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 态。
(4)行政领导者的管理制度
2、首长负责制
A、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B、国务院各部、委员会部长、主任负责制 C、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
3、行政监督体制
(1)上级监督 (2)审计监督 (3)监察监督
(三)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弊端ຫໍສະໝຸດ 1.党政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
在国家领导中,存在着两套领导系统,一套 是政府的领导系统,另一套是党的领导系统。两 套系统相互对应、相互交织、相互重叠,成为有 中国特色的党政领导体制,却也造成了党政不分 的难题。 党政不分的消极后果是以党代政,领导体制一 元化,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也不利于领导 体制的科学化、合理化,最终必将有损领导的功 能和效果的充分发挥。
四、领导体制的结构和类型
1、领导体制的结构
领导组织的结构有两种基本的关系:一是 纵的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一是横的 关系,即平行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1)线性结构 (2)职能性结构 (3)混合型结构 (4)矩阵式结构
厂长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职能组
职能组
2.领导权力的过于集中 这种情形不仅使中央行政机构逐渐膨胀起 来,而且也影响了地方政府推行政务、处 理事务的积极性。
3.领导权力关系的运转不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_笔记 第一章
6、治理理论
第二十一章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
1、典范革命
2、“威尔逊—韦伯范式”原则批判
3、“威尔逊—韦伯范式”官僚制度批判
第二十二章政府理论创新
1、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
2、新公共行政学
3、重塑政府、政府再造、撤出制高点
4、创新公共行政
第二十三章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1、福利国家、公共管理与改革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2、市场化、社会化与改革
3、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国家案例:英国、美国、新西兰
第二十四章问题与争论
1、关于“企业家政府”的批评
2、政府职能与“钟摆”
3、公共行政(学)的任务
详细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4第四章行政领导
内在和外在素质的合成,是领导者在道德、品格、
知识、情操、能力、身体条件等方面综合特征的反 映。 行政领导者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能够有效履行 领导职责、行使行政权力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条件
的总和。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政 治 素 质
知 识 素 质
能 力 素 质
心 理 素 质
身 体 素 质
四、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领导艺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科学的领导理
论,熟练而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的技巧、手段与特殊方
法,是行政领导者的胆识、智能以及知识经验的综合运
用的反映。主要有: 1.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尊重人的人际关系艺术) 包括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与副职的关系;与下属的关 系;与部门领导者的关系等。
(1)实行首长负责制不 是搞家长制。首长负责 制是指在重大问题上需 经全体委员会讨论,然 后首长定夺,日常问题 首长定夺。这要求行政 首长必须有民主意识, 要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 关系。
(2)A处长的做法是错误 的,其错误在于他没有 发扬民主作风,而是搞 家长制作风,把首长负 责制误解为家长制了。 (3)A处长应在决策之前, 征求两位副处长的意见,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和责任心,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内耗,从而增 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第四章 行政领导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行政领导及行政 领导者的含义;行政领导的职位、职责 与权力;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与基本 素质;了解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合理形 式的内容;掌握行政领导负责制,行政 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第二节 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
第四章 行政领导
(二)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根据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决策权、指挥监控权的大小所 做的分类。 1.集权制。指法定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集中于上级行政机关, 下级行政机关的一切措施依照上级指令办理的体制。 优点:政令统一,力量集中,易于统筹全局,兼顾各方; 缺点:由于下级自主权太少,不利于发挥其积极性,难以做到 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 2.分权制。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决策权有合理划分,下级 有一定自主权的体制。 优点:下级有职有权,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便于因 地制宜,应付突发事件。 缺点:如果分权不当,易于导致分散主义和政令不统一的弊端。 3.均权制。它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配置,既不过分偏于 集权,又不过分偏于分权,而力图保持其平衡状态的体制。 特点:有利于减少集权制和分权制的短处;但实际操作往往很 困难。
第四章 行政领导 第一节 行政领导体制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涵义和类型 行政领导体制是各个行政领导职位或行政组织之 间制度化的权责关系。类型: (一)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根据行使决策权的人数多少及其职责划分。 1.首长制。也称“独任制”。指一个行政组织的 最高决策权力和责任依法由行政首长单独承担的 行政领导体制。 优点:事权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便,行动迅 速,便于执行,有助于减少权力冲突和内部摩擦。 缺点:由于行政首长独揽大权,易出现滥用权力 和专断腐败,易于招致决策失误,影响下级士气。
(二)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
我国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包括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和 非政府组成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1.县以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职务的升降,由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人大闭会期间)依法进行。 2.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非政府组成人员,其 职务升降由国家行政机关自身依法进行。几种具体情况: (1)实行中央垂直管理的各级行政机关,行政领导的职务升降由 中央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领导的职 务升降由省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2)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领导,若以地方 管理为主,地方政府在对行政领导进行职务升降时,要征求中央 国家行政机关的意见;若以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管理为主,中央国 家行政机关在对行政领导进行职务升降时,则要征求地方政府的 意见。 (3)派出机关行政领导人员的职务升降由派出机关任命。
MPA公共管理硕士考前辅导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四章 行政领导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一、领导的含义二、公共组织领导者三、领导者的基本技能一、领导的含义•约翰·科特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行为和(或)思想的过程;在领导职位的一群人。
•约翰·纽斯特罗姆,基斯·戴维斯影响和支持他人为达目标热情工作的过程。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影响力,影响人们为自愿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正式领导,非正式领导。
领导的含义•简述领导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1、领导的定义:作为管理职能的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2、领导主要涉及的是人的因素。
领导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区别的主要之处,表现在与人相联系的方面和特征上。
领导职能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3、领导职能也离不开管理的其他职能,只有领导职能而无其他管理职能,犹如船上漏了一个大洞;只有其他管理职能而无领导职能,则犹如船失去了舵和桨。
总之,管理的上述职能是相得益彰,综合发挥作用的。
任何组织要发展,各项管理职能缺一不可。
领导的含义•领导由四项基本要素构成:1、权力;2、对人的认识与理解;3、与组织和群体成员的联系;4、领导的风格、作风以及营造出来的组织、群体氛围。
•领导是科学与艺术的一体化。
所谓领导艺术,就是指在实施领导的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领导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性,其次是因人而异,再次是注重实效。
二、公共组织领导者•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定义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领导职权:是指来自领导职务,并用于履行公共职责的权力。
领导职责:是指担任领导职务者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道德责任。
•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来源一种是内部来源:从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升任和补充。
第四章 行政领导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
▪
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 我们才 能真正 强大。20.11.192020年 11月19日星期 四9时58分7秒 20.11.19
谢谢大家!
2、行政领导集体的构成
(1)梯形的年龄结构 (2)合理的知识结构 (3)协调的心理素质结构 (4)较好的智能结构
二、领导集体的类型
两种基本类型: 职能型领导班子由做同一种工作
以实现具体目标的个体组成。因此, 组建职能型领导班子的目的就在于实 现某种具体而狭义的领导工作目标。
跨职能型领导集体由具备不同才 能和能力的各特组成,旨在完成领导 工作设想过程中更为广泛复杂的任务。
▪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1.1920.11.19Thurs day, November 19, 2020
▪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9:58:0709:58:0709:5811/19/2020 9:58:07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909:58:0709:58Nov-2019-Nov-20
▪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1月19日星期 四上午9时58分 7秒09:58:0720.11.19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9时 58分20.11.1909:58November 19, 2020
▪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9时58分 7秒09:58:0719 November 2020
4、女性如何成为高层领导者?
(1)改变政治幼稚的形象。(2)建立可信度。
(3)确定领导方式。
(4)承担责任。
公务员考试《综合管理》基础知识(4)
公务员考试《综合管理》基础知识第四章行政领导一、本章概述:行政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公共管理活动,无论是作为推行政治决策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公共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技术化、艺术化的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均需要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展开。
行政领导作为执行公共权威的基本条件,就成为行政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考生通过本章应该掌握行政领导的含义、方式及其相应的管理理论,理解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与责任,行政领导体制以及行政领导的素质和结构。
二、知识要点:(一)识记要点:1、行政领导的含义:行政领导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名词的行政领导,一种是动词的行政领导。
前者是指在各级行政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的行政人员。
后者是指行政领导活动,它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
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后者。
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见要点理解)3、行政领导体制(见要点理解)4、行政领导的方式(见要点理解)5、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结构(见要点理解)(二)要点理解:1、对行政领导者的职位的理解:(1)职位的概念:职位是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和行政领导的工作岗位,它是行政领导者获得权、责的依据。
职位是权力机关或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或规定,按程序选举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责任。
(2)职位的特点:①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
②职位的数量有限。
③职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④行政领导者的职位由上级主管部门依据职能和职权的分配确定,按法定程序任免。
⑤职位上的行政领导人员担任职务与责任的时间长短、职务与责任是否主要,对职位本身并无影响。
(3)为保证行政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最优行政效能,行政机构中的一切行政领导职位必须是合法的和实授的,并且应尽量减少暂设和兼任职位。
2、对行政领导者的职权的理解:(1)职权的概念:职权是职位上的权力。
行政领导
第四章行政领导一、行政领导的涵义及要素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活动的通称。
其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内容。
二、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1、合法的权力;奖赏权;强制权;专业知识权;归属权。
2、行政领导的功能(1)鼓舞部属的工作情绪;(2)维持工作纪律;(3)维持组织的完整;(4)指导机关达成行政目标;(5)、保持组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三、行政领导的方式和类型1、方式。
主要有两种分类:(1)通常将行政领导的方式分为四种: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和示范方式;(2)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类: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2、类型。
分为三种:(1)领导者自决型;(2)部属参与型;(3)领导放手型。
四、行政领导方式及类型的运用具体可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工作环境和工作机构的不同、被领导者的素质的不同、上下级关系的不同等四个方面考虑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类型。
五、行政领导的涵义、产生方式、素质和职责1、涵义: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程序,在国家机关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
2、产生方式:分为四种:(1)选举制;(2)任命制;(3)考任制;(4)聘任制。
3、素质:(1)政治方面;(2)品德方面;(3)知识方面;(4)能力方面;(5)性格方面;(6)作风方面。
4、职责的主要内容:(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行政行政管理决策,决定行政公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六、领导艺术的特点、内容和运用1、特点:(1)多样性和灵活性;(2)特殊性和偶然性;(3)科学性。
2、内容:(1)从领导艺术发生作用的范围和产生影响的大小来说,领导艺术可以分为三类:总体性的领导艺术、局部性的领导艺术和专门性的领导艺术;(2)从领导艺术的指向来看,它也可以分为三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运用时间的艺术和工作方法上的艺术。
实用行政管理第四章 行政领导
(2).按其工作性质和职权范围,可分 为如下四类: • 第一,国家行政领导者。 • 第二,地方行政领导者。 • 第三,专业行政领导者。 • 第四,学术行政领导者。 •
2020/5/31
• (3).按其在领导过程中的行为方式 可分为如下三种。
• 第一,独裁型行政领导者。 • 第二,民主型行政领导者。 • 第三,放任型行政领导者。
[知识点]
• 识记:领导、行政领导、行政领导者、 行政领导集团等概念。
• 领会:行政领导的产生、行政领导的特 点、行政领导威信的构成。
• 应用:行政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行政领导活动中掌握领导艺术的必要性。
2020/5/31
[能力点] • 知道:了解行政领导系统,熟悉行政领导
职能。 • 能够:学会协助行政领导解决问题、开展
2020/5/31
• 3、行政领导行为方式的类型 • (1)按行政领导者权力控制程度来划分
领导行为方式有;集权式领导方式:分 权式领导方式:
• (2)按行政领导者运用决策权的情况来 划分领导行为方式有;命令型领导方式: 又称自决型领导。
• (3)按领导工作不同侧重点划分领导行 为方式有;重事型领导方式:又称以事 为中心的领导方式。重人型领导方式:
导,服从上司的意愿,就会受到某种 程度的奖励,或提升或物质奖励或精 神奖励。
2020/5/31
三、行政领导行为方式
• 所谓行政领导行为方式是指行政领导活动
的那些习惯的定型的形式、程序和方法。也 有人称之为领导风格。 • 1、两维理论。40年代美国学者斯多基尔、沙 特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把领导行为归纳为 “关心工作”(或抓组织)和“关心人”两 大类。 • 2、领导情景理论(或权变理论)。认为领导 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领导的成败取决于 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条件三个因素。
安徽大学考研行政管理学考点笔记
安大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考点笔记第一章绪论本章注意定义和一些大的方面即可1.行政与公共行政★★★★★行政是国家政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和私人行政相区别,强调行政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
2.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公共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阶段、行为主义阶段、公共政策阶段、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3.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4.学习公共行政学的意义★★★★第二章行政职能(重点章节)1.行政职能的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行为、具体执行和实现国家职能的职责作用。
2.行政职能的特征、构成★★★★★执行、多元、层次、相对稳定;行政主体、行政职责、行政权力、行政能力3.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4.行政职能的类型★★★★★基本: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职能具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5.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界定★★★★★政府角色,是指政府在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身份、地位和行为模式。
决定因素有社会结构分工基础上确定的社会主体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是各社会主体所控制和调配的资源状况,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资源配置的方式。
基本角色:公共物品的供应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化者,收入及财政的再分配者。
6.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7.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特征★★★★8.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与原则★★★★★★目标:坚持市场导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模式,建立精干、高效、务实的政府机构,有效实施政府的应有职能。
原则:三个有利于,兼顾效率与公平,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成本收益比较9.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与内容★★★★★10.厘定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第三章行政组织(重点章节)1.行政组织的含义与特征★★★★★2.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3.行政组织的类型★★★★古典、管理、第三部门等4.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问题★★★★★5.行政组织结构与分类★★★★6.行政组织环境★★★★7.行政组织目标★★★★8.行政组织的原则★★★★★为民便民、完整统一、权责一致、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动态发展9.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导向和特征★★★★★10.弹性组织★★★★★11.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力机制★★★★12.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第四章行政领导(重点章节)1.行政领导的含义与特征★★★★★2.组织系统的构成★★★★3.行政领导的构成的要素★★★★★4.行政领导的理论发展★★★★5.行政领导体制类型★★★★★6.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7.行政领导素质的含义★★★★8.行政领导者的个体素质★★★★★9.行政领导群体的素质结构★★★★★10.行政领导能力建设★★★★★11.行政领导方法的改善★★★★12.行政领导艺术的提高★★★★第五章人事行政本章注意定义和一些大的方面即可1.人事行政的含义★★★★★2.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3.人事行政的原则★★★★★4.文官制度★★★★★5.新中国人事行政体制的演变★★★★★6.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7.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8.职位分类★★★★★9.公务员的考核、奖惩、培训★★★★10.公务员的交流、回避★★★★★第六章行政伦理1.行政伦理的含义与特点★★★★★2.行政伦理的类型★★★★★3.行政伦理的功能★★★★★4.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现实意义★★★★★5.行政责任的含义和特征★★★★★6.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7.行政伦理的选择★★★★8.现阶段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9.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原则和途径★★★★★★第七章公共财政本章注意定义和一些大的方面即可1.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点★★★★★2.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3.公共预算的概念和特征★★★★★4.公共预算的管理的基本模式★★★★★5.公共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形式★★★★★6.公共财政收入的原则★★★★★7.公共财政收入结构分析★★★★8.公共财政支出和分类★★★★9.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10.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和效益评价★★★★11.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第八章行政决策与执行★★★★★1.行政决策概述★★★★★2.行政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3.行政决策系统★★★★4.行政执行的概念、特征和作用★★★★★5.行政执行的原则和方法★★★★★6.行政执行的程序★★★★★7.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沟通、控制和协调★★★★★8.执行绩效评估★★★★★第九章行政方法与政府工具本章注意定义和一些大的方面即可1.行政方法的含义、特点和意义★★★★★2.行政方法的分类★★★★★3.行政程序★★★★★4.政府工具★★★★★5.常用的市场化工具★★★★6.常用的工商管理技术★★★★第十章行政监督(重点章节)1.行政监督的含义和特征★★★★★2.行政监督的功能、意义★★★★★3.行政监督的原则、方式★★★★★4.行政监督系统★★★★★5.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途径★★★★★第十一章行政法治本章注意定义和一些大的方面即可1.法制与法治★★★★★2.行政法治的含义★★★★★3.行政立法★★★★4.行政执法★★★★5.行政司法与行政诉讼★★★★6.实现行政法治化的基本要求★★★★★7.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十二章行政效率(重点章节)1.行政效率的含义及特征★★★★★2.行政效率研究的意义★★★★3.行政效率的测评★★★★4.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5.影响我国行政效率提高的原因分析★★★★★6.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方法★★★★★7.行政效率提高的保障★★★★★8.政府绩效管理★★★★★恩波预测试卷一(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行政与公共行政行政是国家政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学
伯茨曼教授在研究了美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后,提出了在当今社 会“所有的组织都是公共的” 这一划时代的著名论断。他用四个 基本属性指标来描述现代组织的公共性:
(1)生命周期——是国家还是个人创立的组织机构 (2)组织目标——为公众还是为私人服务 (3)资源依赖性——靠国家资源还是私人资源运作 (4)工作程序中的规制局限——多大程度上受制于 政府的规制。
Page 5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
一 公共行政的定义
1
共行政作为一个领域,其主 共行政作为一个领域, 要关注实现政治价值(目的 要关注实现政治价值( 与意图)的各种手段,公共 与意图)的各种手段, 行政等于政府行政,公共行 行政等于政府行政, 政运作过程由影响政府实证 目标或意图的行动构成。因 目标或意图的行动构成。 此公共行政可以说是经由组 织与管理的过程,以构建政 织与管理的过程, 府行动或营运的一部分,其 府行动或营运的一部分, 目的在于执行立法部门(或 目的在于执行立法部门( 相关权威部门)之决议,同 相关权威部门)之决议, 时受司法部门的审查。 时受司法部门的审查。
公共行政学
吴松江
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三章:行政职能 第四章:行政组织 第五章:行政领导 第五章:行政领导 第七章:行政改革与创新
第一讲 公共行政导论
学习公共行政学的必要性 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简史
1
2
3
5
Page 3
五 、作为政治学的公共行政学(1950~1970年) 作为政治学的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者回到了政治学领域,没有自己的研究 领域或重点,没有学术框架,1962年,美国政治学 会没有将行政学作为一个分支科学,1967年,美国 政治学会不再将行政学作为一个讨论内容,从1960 年到1970年间,在5家主要政治学杂志中,只有40 %的论文与公共行政有关,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在 两个方面有所建树,一个是案例研究,二是比较行 政学与发展行政学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兴起与衰落。 政治学对行政学鄙视,但是政治学为公共行政学提 供了民主价值这个基础,此外,政治学对公共行政 学的理论和实践作用都不大,政治学对提高实践者 的技能作出了什么贡献呢?一篇文章回答“没有什 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行政领导第一节行政领导体制一、行政领导体制的涵义和类型行政领导体制是各个行政领导职位或行政组织之间制度化的权责关系。
类型:(一)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根据行使决策权的人数多少及其职责划分。
1.首长制。
也称“独任制”。
指一个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和责任依法由行政首长单独承担的行政领导体制。
优点:事权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便,行动迅速,便于执行,有助于减少权力冲突和内部摩擦。
缺点:由于行政首长独揽大权,易出现滥用权力和专断腐败,易于招致决策失误,影响下级士气。
2.委员制。
也称“合议制”。
它是指一个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权依法授予数人,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抉择,并共同承担责任的行政领导体制。
优点:能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合乎民主精神,互相监督,有利于获得广泛支持,防止权力滥用和营私舞弊。
缺点:事权分散,协调困难,责任不明,易发生互相扯皮、争功诿过、无人负责的弊端。
3.混合制。
它是指一个行政组织的职权,一部分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另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使的体制。
特点:能够兼容首长制和委员制的长处;但若结合、运用不当,则会扬短弃长,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取决于混合制中首长的素质和作风。
(二)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根据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决策权、指挥监控权的大小所做的分类。
1.集权制。
指法定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集中于上级行政机关,下级行政机关的一切措施依照上级指令办理的体制。
优点:政令统一,力量集中,易于统筹全局,兼顾各方;缺点:由于下级自主权太少,不利于发挥其积极性,难以做到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
2.分权制。
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决策权有合理划分,下级有一定自主权的体制。
优点:下级有职有权,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便于因地制宜,应付突发事件。
缺点:如果分权不当,易于导致分散主义和政令不统一的弊端。
3.均权制。
它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配置,既不过分偏于集权,又不过分偏于分权,而力图保持其平衡状态的体制。
特点:有利于减少集权制和分权制的短处;但实际操作往往很困难。
(三)层级制、职能制和并用制根据行政组织的业务性质和管辖范围所做的分类。
1.层级制。
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
它是指行政领导机关由上而下分作若干纵向层级,每一层级对上级负责,各层级领导者所管业务相同,范围随层级升高而扩大的体制。
优点:层级节制,指挥统一,行动迅速;缺点:由于上级领导权大事多,可能限制下级部门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对新情况反应缓慢。
2.职能制。
也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
它是指在同一层级行政领导机关内,平行设置若干部门,每一部门所管业务性质不同的体制。
优点:专业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秩序井然,有利于行政首长统筹全局,工作效率较高;缺点:由于分工细密,易造成部门林立,工作重复,部门权利化,相互掣肘的弊端。
3.并用制。
它是在规模庞大、业务繁重的行政机关中,将层级制运用于行政性强的业务领域,将职能制运用于专门性强的业务领域的体制。
(四)完整制与分离制根据同级各行政机关接受上级领导机关指挥的数额多少所做的分类。
1.完整制。
也称“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
它是指同一层级的各个行政机关或同一行政机关的各部门,所受上级直接指挥与控制的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个行政首长或者一个行政机关的体制。
优点:上下一致,职责明确,便于统率全局,促进合作协调;缺点:由于下级对于上级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性,难以形成反应迅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2.分离制。
也称“独立制”、“多元化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它是指同一层级的各行政机关或者同一机关的各部门,分属于两个以上平行的或者双重的行政首长、行政领导机关的体制。
优点:权力分散,各单位能够较灵活地根据需要开展工作;缺点:由于权力分散,易于出现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工作重复的弊端。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所谓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全面领导本机关工作,依法承担本机关最后决策权,并对本机关工作负全部责任的领导体制。
(一)我国政府行政领导体制的演变我国目前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实行的是政务委员合议制的体制。
1954年宪法实施后的国务院仍实行委员会制。
当时,国务院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都必须由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通过;一般日常事务由常务会议解决,国务院总理只负责召集和主持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当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称“人民委员会”。
但是,后来这种体制逐渐演变为以会议召集主持者为中心的半合议、半独任制,甚至蜕变为事实上的一人专权,但却不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基于这种经验教训,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此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得以确立。
(二)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中的“首长”的范围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中的“首长”包含两大类:第一类,法定的“首长”。
这是由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明文规定的首长。
包括: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
第二类,推定的“首长”。
这类行政首长虽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但其所在机构具有行政管理权限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或地方的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可以自己的名义在其权限内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全国或区域的规范性文件。
属于这类形的行政首长有六类:1.国务院全体会议组成人员中的国务院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
2.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如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海关总署等的正职领导。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
4.地方政府根据地区行政管理需要设立的与中央政府不完全对口的部门机构和其他直属行政机构的正职领导,如乡镇企业局、公路局等的正职领导。
5.地方行政区域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分支机构或者垂直机构或者派出机构的正职领导。
6.其他具有全国或地方行政管理权限、职能的行政机构的正职领导。
(三)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行政首长享有决策权、指挥权和领导权,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首长的权力源于何处,由谁授予,就应该向谁负责。
1.行政首长应当负责的对象。
主要有五个:(1)向人民负责。
(2)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3)向上级行政机关和国务院负责。
(4)政府工作部门首长向本级政府负责。
(5)向本级党委、上一级党委(党组)和党中央负责。
2.行政首长所负的责任。
主要有四种:(1)公务员的责任。
即行政首长作为公务员,在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法定职权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具体包括接受辞退和行政处分、承担行政赔偿和刑事法律责任。
(2)行政责任。
即行政首长作为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
包括通报批评、赔偿损失、行政处分等惩戒性的方式。
(3)政治责任。
主要包括:维护党的领导和政治纪律,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安全、荣誉和利益,同一切分裂祖国、企图反对和颠覆政府、破坏安定团结的言行作斗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依照宪法、法律和法规执行公务。
(4)领导责任。
行政首长担负着全国或地区全部或某方面行政工作的领导权,对所辖公共行政事务承担领导责任。
如,计划生育、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副职和下属廉政建设的连带责任。
第二节行政领导及其职务升降与任免一、行政领导与行政职务序列的划分(一)行政领导的涵义行政领导具有两层彼此依存、相互区别的涵义。
一是指行政领导行为,即在行政组织中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和指挥等活动。
二是指行政领导者,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部门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职权,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体和集体。
行政领导者是行政领导职务、行政领导职权和行政领导责任的统一。
作为集体的行政领导者即为行政领导班子。
(二)行政领导职务序列与非领导职务序职务序列指公务员领导职务的序列。
根据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规定了公务员的职位序列和级别划分。
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十个等次并对应着十三个级别: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省部级正职:三至四省部级副职:四至五厅司级正职:五至七厅司级副职:六至八县处级正职:七至十县处级副职:八至十一乡科级正职:九至十二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八个等次: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二、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一)选任制指由权力机关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政府领导人员担任职务的制度。
在我国,是指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选举产生或者决定任命各级政府领导人员的制度。
选任制主要适用于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产生。
凡一级政府、一届政府领导人员,均由该级、该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二)委任制也称任命制。
指依法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通过决定或命令直接委派特定人员担任某种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在我国,任免机关主要有本级人大常委会、本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派出的政府机关或部门。
如国务院常务会议可决定任命各部委副职领导、直属机关、办事机构等的正副职领导;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根据本级政府首长提名,可决定任命本级政府秘书长、厅长、主任、局长、科长等领导职务。
县以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派出机关的领导人员,由派出它的政府机关及其部门决定任命。
委任制适应首长负责制的要求,但选人视野狭窄,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考任制考任制是由用人单位在符合规定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考任制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有助于广开才路,择优录用,有效防止任人唯亲现象,做到适才适用。
但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实绩不易通过考试来确定。
考任制比较适应于专业型行政领导者的招考。
(四)聘任制聘任制是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相职务要求,采取招聘、竞聘方式,通过与应聘人员签订合同、协议等契约,来选聘某些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一定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聘任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双向选择,开拓选人视野,解决本地区、本部门人才短缺的问题;能有效地打破干部管理上的部门所有制,促进人才合理交流;有助于克服论资排辈和常任制中的弊端。
聘任制主要适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基层行政职务的产生。
三、行政领导职务的升降(一)行政领导晋升的主要原则1.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