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褙子制作示意图

合集下载

汉服襦裙的制作

汉服襦裙的制作

汉服制作方法襦裙简易裁法未必正确襦为合身型的交领短襦,宽度以人的胸围大小为基准,长度仅过腰部而未及臀裙为围合式半截长裙。

一、襦的裁法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

因为交领的缘故,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

一种是后中破开法(如图所示)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

以下是后中破开法步骤一: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

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

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

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 型88CM,XL型96CM。

肩袖长:后颈点(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量至袖口位置。

肩袖长里面还包含袖缘的宽度。

长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虑到汉服袖长回肘的说法,可以做得更长一些),短袖除非想做半臂,否则建议最短只做到小臂中部,因为汉女服的讲究是不露手,现代虽然可放宽些标准,但太短了也不雅观。

现代参考尺寸(只到小臂与手掌的交界处):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

背长:从后颈点到腰部最细处。

现代参考尺寸:S型36.5~37.5CM,M型38~39.5CM,L型38~40CM,XL型39CM。

衣长:从后颈点量到腰部以下,不要到臀部最宽的地方,也可以用背长加,一般背长加上5~14CM。

汉服制作---披风和褙子

汉服制作---披风和褙子

汉服制作---披风和褙子
披风:
从宋代褙子发展而来,是明代男女都可穿用的外套款式,对襟,直领,大袖,衣身两侧开衩,衣襟用系带或玉花扣固定。

女性通常在披风里穿竖领长袄和马面裙,男子则多穿道袍。

在秋冬季节里,也用各种动物皮毛制成披风,可以御寒保暖。

现在戏曲中仍保留披风的形制,简称为“披”,一般讹写为“帔”。

氅衣:
又称鹤氅,晋代已有记载,多为道家所用,宋代文人好服鹤氅,明代士人多作为便服外套使用,天冷时也穿以遮风御寒(与披风一样内衬毛皮)。

形制与披风相似,对襟,直领,大袖,衣襟用长带一对系结,衣身多为浅色,领袖衣襟均施有深色缘边,两侧一般不开衩(也有做成开衩的)。

因为氅衣、披风外形接近,故有时两者也互相混称(如一些小说中同件衣服可能既被叫做披风又被叫做氅衣)。

制作剪裁教程:
罩衫-披风
袖子样式
领子样式
甘领的裁剪图
古籍上的披风
古代披风实物
古代披风画作
明代男女披风做法是一样的。

最后:在对襟、衣摆、袖口镶边的是氅衣,做法也差不多,不过氅衣是直袖。

褙子:
大氅、披风、褙子区别:大氅广袖,衣服边缘都有异色衣缘,两侧不开叉,有系带。

披风与大氅相近,两侧开叉,衣缘只到胸口处加系带。

褙子多为窄袖,两侧开叉,衣缘直通,无系带,有四周加衣缘的,也有不加的,大多不加。

氅衣:。

襦裙制作——汉服制作资料文档

襦裙制作——汉服制作资料文档

上襦的裁剪尺寸
齐胸襦裙由上襦和下裙组成。

我们先看看上襦。

因为束在裙内,所以上襦一般不做很长,免得面料堆积起来慵肿。

再看一下,下裙。

这裏下裙是由前后两个裙片组成,在腋下开衩,留下15到20CM左右长度的衩位。

下裙的裙前片。

这裏细说一下,假设用布幅60CM宽的,用四片拼成一片240CM宽的裙片,然后收折收至腰头55CM宽。

这样的摆度是非常大的了。

如果想出纺缍形的效果,只要裙长能拖地,并且面料够软够垂,当然,你的胸部够大能够撑起来的话,纺缍状的效果就出来了。

裙的后片
注意一下裙后片的做法与前片差不多。

只是腰头的大小不同。

因为人体是有曲线的。

前片的胸部把布料顶起,会占去一部分长度,所以后片相应的减少一点尺寸,这样穿起来前后片的下摆就能够持平。

完成后的效果
对了,前后片的差别还在於腰带和系带的长短。

后片的系带系於胸前,所以尽量细点。

前片的腰带绕过身后,再与胸前头交缠,所以长度尽量长一点,我一般做到一米五到两米左右。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描述:襦裙-
图片:00016.jpg
描述:汉服袄裙(儒裙)裁剪图-
图片:1.jpg
描述:汉服袄裙(儒裙)裁剪图-
图片:2.jpg
描述:汉服袄裙(儒裙)裁剪图-
图片:3.jpg
描述:汉服袄裙(儒裙)裁剪图-
图片:d44adcdc5d7edfde77c63845.jpg。

现代汉服裁剪参照图集(下)无水印版

现代汉服裁剪参照图集(下)无水印版

第七章半臂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由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短外衣,大致可分为交领和对襟两种,与长袖上衣相比,其不同之处是袖长及肘即可。

在唐朝时,半臂就已经成为一种男女都可穿的流行服饰,在漫长的岁月里其穿法也基本限为套在其他长袖衣服之外,因为在正式场合,古代人是绝对不会单穿半臂而露出胳膊的。

但笔者以现代审美来看,今天的交领半臂完全可以在夏天单穿,这有些类似现代人所穿的短袖T恤,女子也可以直接把交领半臂当做半袖的袄裙来穿,又因其袖长较短,搭配现代裙其实也无妨,男子也可穿半臂,而下身配时尚裤装。

对襟半臂依靠胸前的系带来固定两襟,因领口宽大,两襟开口,所以必须套在其它衣服外(这一点与褙子相同),另外两侧需要开衩,下身可搭配褶裙或裤。

对襟半臂还可分为直对襟半臂和斜直对襟半臂两种,外形上是非常相似的,区别仅仅在于领子的形式。

交领半臂直对襟半臂斜对襟半臂规格型号衣长(mm)成衣胸围(mm)下摆宽度(mm)袖口宽度(mm)通臂长(mm)领口宽度(mm)领缘宽度(mm)155/80A64090055022092015865 160/84A66094057022597016265 165/88A680980590235103016870 170/92A7001020610240108017470 175/96A7201060630250113018075 180/100A7401100650255118018675 185/104A7601140670265123019475直对襟半臂尺码表规格型号衣长(mm)成衣胸围(mm)下摆宽度(mm)袖口宽度(mm)通臂长(mm)领口宽度(mm)领缘宽度(mm)155/80A64092052022092015665 160/84A66096054022597016270 165/88A6801000560235103016670 170/92A7001040580240108017275 175/96A7201080600250113017675斜对襟半臂尺码表规格型号衣长(mm)成衣胸围(mm)下摆宽度(mm)袖口宽度(mm)通臂长(mm)领口宽度(mm)领缘宽度(mm)155/80A64092052022092016060 160/84A66096054022597016665 165/88A6801000560235103017065 170/92A7001040580240108017670 175/96A7201080600250113018070155/80A交领半臂外观图155/80A交领半臂透视图155/80A交领半臂展开图155/80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60/84A交领半臂外观图160/84A交领半臂透视图160/84A交领半臂展开图160/84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65/88A交领半臂外观图165/88A交领半臂透视图165/88A交领半臂展开图165/88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70/92A交领半臂外观图170/92A交领半臂透视图170/92A交领半臂展开图170/92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75/96A交领半臂外观图175/96A交领半臂透视图175/96A交领半臂展开图175/96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80/100A交领半臂外观图180/100A交领半臂透视图180/100A交领半臂展开图180/100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185/104A交领半臂外观图185/104A交领半臂透视图185/104A交领半臂展开图185/104A交领半臂详细尺寸图二.直对襟半臂155/80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55/80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55/80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55/80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60/84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60/84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60/84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60/84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65/88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65/88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65/88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65/88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70/92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70/92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70/92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70/92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75/96A直对襟半臂外观图175/96A直对襟半臂透视图175/96A直对襟半臂展开图175/96A直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三.斜对襟半臂155/80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55/80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55/80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55/80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60/84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60/84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60/84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60/84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65/88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65/88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65/88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65/88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70/92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70/92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70/92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70/92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175/96A斜对襟半臂外观图175/96A斜对襟半臂透视图175/96A斜对襟半臂展开图175/96A斜对襟半臂详细尺寸图第八章裋褐裋褐也称“短打”,其原意是用粗麻或兽毛编织的粗布上衣,是我国古代平民日常所穿的一种简单的交领上衣,一般下身搭配较为宽松的裤子,多作平时便服或劳作服之用。

古代女子汉服

古代女子汉服

襦裙
❖ 上襦下裙。上襦多用对襟(类似现代的开 衫),领子和袖子喜好添施彩绣,袖口或窄 或宽;腰间用一围裳称其为抱腰(现代人称 小围腰),外束丝带;下裙面料比汉代更加 丰富多彩。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忍冬等 纹饰大量出现在服装上,女裙讲究材质、色 泽、花纹鲜艳华丽,素白无花的裙子也受到 欢迎。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 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 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袄裙
❖ 袄裙,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内加 穿膝裤(套裤)。裙子的颜色,初尚浅 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 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 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 边,作为压脚。
褙子
❖ 褙子即背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 上衣。汉服的一种,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 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相传始于唐,盛 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 代男女皆 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 明代背子,有宽袖背子、有窄袖褙子。宽袖 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 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褙子,则袖口及领子 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曲裾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 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 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 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 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 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曲裾深衣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 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 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
古代女子汉服
女子汉服种类
❖ 古代女子汉服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 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 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其中霞帔、褙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 衩。成年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 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 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褙子、袄衫云肩及 袍服等。

汉服介绍精美PPT课件(烧脑出品)

汉服介绍精美PPT课件(烧脑出品)

衣制的主要特征: 衣领有交领、圆领、对襟直领等;衣襟为右衽;衣袍用衣带、隐扣结系;衣袖长 短宽窄皆有。
民族服饰发展到现代,服装分为中衣和外衣两大类。 外衣:穿在最外面的汉服(襦裙、袍服等) 根据场合和礼制、服制的不同分为: 礼服:适合重大节日、庆典、集会等礼仪场合穿着。 常服:介于礼服和便服之间,适合日常工作、学习 和节假日穿着。 便服:日常的居家服装,劳作服。 中衣:汉服的衬衣的统称。穿在内衣与外衣之间。 具有中衣、中裤、中裙、中单(衬袍)等,起护体、 保暖、整形的作用。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 色。
带 着 坚 船 利 炮 , 拆 了 我 们 的 庙 宇 ,
我 记 得 了 , 一 群 褐 发 蓝 眼 的 豺 狼 ,

汉服之美
礼乐中国
中国 汉服
邢思晨
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到明代,我们在历史传统、文化环境 中,按照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 饰。
汉服形制——汉服主要由衣裙、裤、袍组成
形制 衣裳制:上衣下裳(裙)搭配,主要 为女装 衣裤制:上衣下裤 衣裳连制:衣裳分裁再相连的长袍, 也称深衣制 通裁制:上下一体裁剪的长袍 罩衫单衣 款式 各式襦裙、祭服等 短褐(短打)、中衣裤 曲裾袍、直裾袍 直裰duō (道袍)、圆领袍等 褙子(披风)、半臂等
短褐(短打):原意为粗 布短衣。引申为上衣下裤 的百姓服饰,作为百姓方 便活动、居家休闲、劳动 服装或武术军服(作训服) 穿着。中衣裤也为同样的 形制,只是用料、颜色略 有不同。 上衣下裤也为孩童的基本 服饰。
欣赏
曾 经 有 一 件 羽 衣 , 名 叫 霓 裳 !
记 住 吧 , 记 住 吧 , 曾 经 有 一 个 时 代 叫 汉 唐 ,

汉服介绍PPT课件

汉服介绍PPT课件
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曲裾
汉 服
深衣
形 襦裙
制 袄裙
短打
直/曲裾






深衣
衣裳相连,象征天地合一 上衣四幅,象征四季 下裳12片,象征12个月 背部中缝贯穿,象征正直 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 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 下摆线水平,象征做人要公平 腰系大带,象征权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裙渺渺终成绝响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徽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系带暗扣长袖宽衣衣裳相连象征天地合一上衣四幅象征四季下裳12片象征12个月背部中缝贯穿象征正直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下摆线水平象征做人要公平腰系大带象征权衡短打褙子汉服
韩服:主要受中国明朝 服装影响,后上衣愈来 愈短,下裙则愈系愈上, 小V领,当胸结带。
滚!是春光灿烂猪八戒!
上海滩?
妈妈!建宁公主好 吓人,呜呜呜!
这是七剑下天山。
你当我傻啊!这分明是农村题材!
尼玛人妖出没有木有!
姐,你真奔放……
妃嫔敢做这么妲己的打扮你没被唾 沫星子淹死真是命大!
要不要这么妖娆!!你 是尼姑啊喂!
汉服介绍PPT课件
我在我 已历来 漫史了 步的, 了长 五河 千边 年, 。
当 清 风 乍 起 ,
只繁看 留花见 下落, 缕尽 缕, 暗空 香气 浮中 动, 。
轻我 舞也 飞时 扬常 。忍
不 住 ,
唱是而 一在现 曲古在 ,老, 似的我 水弦更 流乐多 年声的 。中,
, 又来我 将自是 往何谁 何方? 处? ?
哎呀!魏征你玩啥COSPLAY没 事扮耶稣干吗!!披头散发很好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汉服起源与历史背景•汉服基本结构与特点•汉服色彩与图案寓意•汉服制作工艺与技艺传承•汉服穿戴礼仪与场合规范•汉服在当代社会影响与价值体现01汉服起源与历史背景汉服定义及起源汉服定义01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起源时间02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起源地点03汉服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

汉服初步形成,以交领右衽、上衣下裳为主要特点。

历史发展脉络商周时期服饰制度逐渐完善,深衣等服饰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制度基本定型,曲裾深衣、直裾深衣等成为主流。

秦汉时期服饰风格趋向飘逸自然,褒衣博带成为时尚。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趋向华丽大气,圆领袍衫、襦裙等流行开来。

隋唐时期服饰风格趋向精致细腻,褙子、比甲、马面裙等服饰盛行。

宋元明清时期民族象征礼仪文化载体艺术审美体现传承与发扬汉服在传统文化中地位01020304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汉服承载了丰富的礼仪文化,体现了古人的礼仪观念。

汉服独特的款式和图案设计体现了古人的艺术审美追求。

在当今社会,汉服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传承,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

02汉服基本结构与特点汉服最基本的构成,上衣多为交领右衽,下裳多为裙或裤,体现古代礼仪制度。

上衣下裳深衣制襦裙制上衣和下裳连缀在一起,被体深邃,故名深衣。

是古代士人阶层的常用服饰。

上衣为短襦,下裳为长裙,束带系结。

多用于女性服饰,展现优雅身姿。

030201衣裳制度古代汉族男女成年后,需将头发绾成发髻,表示已成人。

发髻样式丰富,如高髻、低髻、双髻等。

发髻簪、钗、步摇等头饰是汉族女性常用的装饰品,不仅具有固定发髻的实用功能,还承载着审美和礼仪意义。

头饰古代男子成年后需戴冠帽,表示已具备社会地位。

冠帽种类繁多,如进贤冠、武冠、法冠等。

每天学点汉服知识之汉服形制———褙子

每天学点汉服知识之汉服形制———褙子

每天学点汉服知识之汉服形制———褙子
褙子
褙子始于唐朝,盛行于宋、元,在明代也被称为披风,褙子是汉服形制款式之一,对襟,两侧从掖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

其寓意人行走之时背应挺直,以扶正人的脊背和身体。

好久没玩刮刮乐,快来手气!
广告
褙子原为身份较低的妇女穿着,但因其穿着行走方便,所以发展到宋代以后,上至后妃命妇,下至平民女子,皆喜穿着。

宋以后更逐渐演变成为常礼服的一种,是宋代妇女的典型服装。

男子一般则把褙子当做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

汉服形制科普

汉服形制科普

汉服形制科普汉服基本结构汉服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

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衣裳】汉服款式之—古人把上半身的衣服叫衣,下半身的衣裙叫裳。

衣裳是汉服的最初形制。

即上衣下裳,上半身穿着上装,下半身穿着下装中的裳。

《周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有记载中出现“衣裳”二字,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

【交领襦裙】汉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领右衽。

襦裙作为汉服的主要形式,细节一直有变化,有的为深交领至腋下,袖緣很宽,袖根宽于袖口,有腰线,多认为是中衣款式。

也有的为浅交领,袖根和袖口宽度一样,为直袖,袖緣窄,有腰线,多认为是外穿的襦裙。

【对襟襦裙】汉服款式之一。

襦是一种短衣,最长到膝部,搭配间色裙或素裙。

对襟襦裙特征是直领,对襟,衣袖有宽窄两式。

两晋时期襦裙腰间可以配束带,带下有围腰,是比蔽膝短的一种腰饰。

【袄裙,或者叫衫裙】—上袄下裙,汉服款式之一。

长袖袄衫,交领右衽,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

下裙多配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

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两侧裙幅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上多装饰膝襕纹样,故也称襕裙。

袄裙的款式影响了朝鲜宫样及中国其他民族。

【齐胸襦裙】:是襦裙根据系结位置分出的一种款式。

她是将裙头和系带束在胸上方,顾名思义曰“齐胸”。

起于隋,兴于唐。

裙摆垂坠,飘逸,分对襟和交领,对襟居多。

齐胸襦裙上襦多束于裙内。

很多人容易把齐胸襦裙和韩服弄混,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韩服上衣交领的系带多在胸前,上襦多在裙子外,韩服是由明制衣服发展而来的。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服PPT课件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服PPT课件

3D打印技术
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具 有立体感的汉服配饰和花纹, 增加汉服的装饰效果。
智能化定制
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 ,可以根据个人身材特点和喜 好定制专属汉服,满足个性化
需求。
04
CATALOGUE
汉服穿戴礼仪与场合
穿戴方法指导
穿戴顺序:先穿中衣 ,再穿外衣,系好腰 带,戴上发饰和配饰 。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服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汉服概述与起源 • 汉服种类与风格 • 汉服制作工艺与材料 • 汉服穿戴礼仪与场合 • 当代价值意义及推广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汉服概述与起源
汉服定义及特点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 ”,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
影视剧及舞台表演
在影视剧和舞台表演中,汉服可以作 为重要的服饰元素出现,为观众呈现 出更加真实、生动的历史和文化场景 。
婚礼及成人礼
在婚礼和成人礼等重要场合中,人们 可以选择穿上汉服来庆祝这些特殊时 刻,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韵味和仪式感 。
创新推广策略探讨
跨界合作
社交媒体传播
与时尚、艺术、设计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将汉服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 造出具有时尚感和实用性的新产品。
汉服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价值。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知识掌握程度
对汉服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文化背景有了深入了解 。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款式的汉服及其特点。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01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02
通过学习,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提升了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03

史上最全的各种汉服款式剪裁图大全

史上最全的各种汉服款式剪裁图大全
【网友溟之幽思】
这是马王堆出土的曲裾 应该是标 准的…正确的说是“三绕膝” 它 虽然叫曲裾 但实际上是一半直裾 边(直角),一半是曲裾边(三角 形)。穿时,拿着曲裾边的角,缠 绕腿两圈,最后再用腰带固定上, 它下面一般还穿肥大的裙子,当绕 腿使得深衣收紧时,显得下面的裙 子更宽大,像鱼尾一样散开,这就 是我们看《汉武大帝》宫廷女装的 感觉,这样,腿部收紧,下摆散开, 更衬托出女性曲线的柔美来。更重 要的是,它原来一半是直裾,另一 半三角形的才是曲裾,这点是值得 我们注意的!
仪服类:直裾深衣
常礼服类:襦裙
宋代襦裙
休闲类:半臂
休闲类:褙子
褙子剪裁图 网友笑非绘制
汉服剪裁图大全
男子汉服
仪服类:衣裳端服
朝服、祭服、玄端
周制玄端
明制玄端祭服 网友笑非绘制
『解说』端服
特徵是上衣和下裳分開,上衣至少長過臍下七寸,一般到膝蓋,最長不能到腳面。 《禮記》的《玉藻》篇,《儀禮》的《喪大記》有制度記載,《周禮》有服用記 載,漢先師鄭玄、唐先賢孔穎達、賈公彥註疏甚詳。文物上講,成都三星堆大立 人、故宮博物院藏西周玉人、湖南曾侯乙墓編鐘鍾業上的銅人算是比較典型的。 在禮服上,衣裳制出了戰亂或被佔領時期的短暫缺席,從商代一直延續到明朝, 由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加上爵弁及後來的梁冠,構成了持 續兩千餘年的肌膚體系。而大朝會的朝服也基本採用衣裳制。對衣裳制禮服的研 究載于歷朝禮志,是幾乎所有大儒顯宦都探討過的服制。尤其在周朝燕居使用的 玄端,除了畫作上表現的歷代文人(比如所有的孔子像)外,到了明朝嘉靖年間, 由世宗主持,閣臣張璁定制,正式成爲官員燕居服,稍后又普及爲學者專用的儒 服……在利馬竇的中國札記裏,我們就可以找到對他的準確描述。大家如果感興 趣,也可以參看王普、戴震、任大椿等人的考據文字。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
男褙子(上、衣+下袄裳+及褙子裙) 子外,还流行霞 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 笄礼 是汉民族女子的成年礼。
明代汉服与清代服装的对比
式。衣在裙外的袄裙逐渐 汉服历史悠久,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起,已逾数千年。
占据主要地位。
穿比甲的妇女
汉服历史-近现代
• 清代入据中原后,推行强 制的易服政策,使汉族传 统的服饰制度被迫中止。
首衣
男子首服 大致可分为冠冕类和巾 帽类。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 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 服;巾帽则搭配常服(也有例 外,如幞头类与公服的搭配)
女子首服 除婚礼用冠之外,较少 使用冠帽
各类巾

配饰
• 簪,又称簪子、发簪、冠簪, 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 ,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 股。
• 钗,又称发钗,呈双股状,形 似叉,多为女子使用。
元代汉族民众然以汉服为主,只是风格上多少受到一些蒙古族的影响
玄在端举礼为的一程种序意黑等色问义礼题服上上。大体可和冠作礼相统同。称)、中裙、中裤、 中单等。一般而言不可以外穿, 披帛:长条形状的巾子,搭在肩上,缠绕在手背间,一般都是薄薄的纱罗裁成。 可作为居家服和睡衣。着礼服 圆领衫、袍是在深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唐代男子主要的服装形式
汉代曲裾
汉服历史-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时期,衣服比 先前宽大,女子一般上身 穿衫、袄、襦,下身穿裙 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 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 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 长曳地,下摆宽松。男子 多穿大袖翩翩的衫子。受 北方鲜卑等影响,上衣下 裤形式的裤褶一度盛行, 但南朝仍习用上衣下裙的 传统形制。传统的深衣制 已不被男子采用,女子仍 有穿着
通裁制汉服主要有圆领袍、道袍等
* 圆领袍 自隋唐开始盛行,主要为男子穿着。 * 道袍、直裰、直身 道袍、直裰、直身都是 只有领子有边缘的交领长衣。直裰特点是两侧 开衩,不必加摆;直身与直裰的区别是摆在外 面两侧;道袍特点是摆在里侧,并缝在后襟。

汉服整理

汉服整理

便装
便装通常衣袍较为窄小,舒适且便于运动,一般由裙、袴、襦、衫构成。 便装的搭配更为灵活多变,以便利为主,便装通常采用舒适且较为朴素的面 料制作,适用于居家、出行、传统武术演练等领域。
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具 体的服装吧!
襦裙
襦裙由上襦(襦,即短衣)及 下裙组成,一般为常服
根据衣领的不同分为:交领、 直领(对襟) 根据裙子穿着高度的不同分 为:齐腰、高腰、齐胸 根据长短厚薄的不同分为: 长襦、短襦、单襦(衫)、 复襦(袄)
深衣
•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衫连在一起包住身子, 分开裁但是上下身缝合,因为“被体深邃”而得名, 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为古代诸侯 ﹑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男 女均可穿着,现多作为正装礼服穿着。
• 特点:裙衣一体,可搭腰带、系带 • 根据衣裾曲直可分为:曲裾、直裾(包括襕衫、朱
• 现代汉服当中的短装,基本不再会采用粗纺面料制作,所以用“裋褐” 称呼是不合适的,根据具体情况,将现代汉服中的短装命名为“短襦” 或是“短衫”要更为合理。
内衣(亵衣)、中衣
内穿衣
内衣
• 一:内衣的范畴 首先明确一下:这里的内衣是指广义上的穿在外衣之内 的衣服。 以明朝的内衣穿着为例(因为每个朝代对于某些内衣的 称谓有所不同): 汉服的内衣包括:上半身穿着:最里面穿着主腰(相当 于清代的肚兜),外面套中衣。 下半身穿着:最里面穿着裈(有裆,一会底下我会细 讲),外面套袴。 当然 也有种说法:有些人直接穿着裈或者直接穿着袴的。
腰带、披帛、霞帔
外搭
领子 系 带
腰带
披帛
霞帔
褙子图示
女褙子(襦裙+褙子)
男褙子(上衣+下裳+褙子)

史上最全汉服裁剪制图 都在这了(收藏吧)

史上最全汉服裁剪制图 都在这了(收藏吧)

史上最全'汉服'裁剪制图都在这了(收藏吧)导读:罩衫、冠服、玄端、曲裾、襕衫道袍、袄裙、文官一品公服、蟒袍、一品公服、团龙袍、史上最全汉服裁制图,都在这了,收藏吧!来源|人人网用户ID:汉服妹纸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汉服裁剪图的理解,切身的感受到汉服的文化意味!上图为明代立领,下图为明代罩衫,作为番外篇,未编入《图集》,仅作示意;相册前面的韩服示意和汉服人物绘画也未编入正式图集。

将玄端和曲裾的修改如下,修改玄端上衣下摆的形状,以及两件礼服的束腰。

将明制婚礼冠服的修改如下,增加男装补子,增长女装大衫的长度。

▼马面裙▼对襟襦和褙子▼袄裙▼团龙袍▼ 一品公服将蟒袍的袍料方案改为如图,这样更合理,可留出布料接口。

另外可以解释类似的十字形图案的服饰为什么非常费布料。

▲ 蟒袍展开▲ 蟒袍明代汉服(上图)与近代韩服(下图)之间的区别。

▲文官一品公服▲明:道袍、袄裙▲宋:襕衫、褙子▲唐:圆领衫、齐胸襦裙▲ 汉:玄端,曲裾▲汉服元素与现代时装结合——男款制服。

▲汉服元素与现代服装的结合——女式办公制服,相当于银行、保险公司、公务员等穿的制服,请忽略我设计后的违和感。

▲汉服元素与现代时装结合——通用学士服,直接套用去掉外摆的盘领袍,简单大气实用。

▲汉服元素与现代时装结合——男款校服,圆领右衽设计▲汉服元素与现代服装的结合——女式校服▲明制婚礼冠服▲中衣中裤▲ 交领袄裙▲ 袄裙透视▲ 袄裙展开▲ 袄裙细化分解▲ 交领襦裙▲ 对襟襦裙▲ 盘领袄▲ 半臂▲ 两种对襟半臂▲ 斜对襟褙子▲ 直对襟褙子▲ 齐胸襦裙▲ 裋褐▲深衣▲ 道袍(暗摆)▲ 直裰(分衩)▲ 直身(明摆)▲ 便服、常服、礼服袖长示意▲ Word里的排版截图▲ 曳撒▲ 圆领袄▲《图集》里的配图示例之马面裙,非裁剪图,只做形制说明▲ 大袄配马面▲ 女式盘领▲曲裾▲ 盘领官袍▲ 襕衫。

最全汉服汇总,图文详解(女装篇)

最全汉服汇总,图文详解(女装篇)

最全汉服汇总,图⽂详解(⼥装篇)⼀、襦裙类:襦,即短上⾐,按款式分类,有对襟(亦称直领)、交领(亦称斜襟)、坦领(亦称U领)等;裙,即下裙,通常为⼀⽚式合围裙,按制作⽅式分类,分为褶裙、⽚裙等。

襦裙⼜分为齐腰襦裙、⾼腰襦裙、齐胸襦裙等。

搭配半臂穿着⼜称半臂襦裙。

可搭配披帛。

袖型不限于窄袖,亦有直袖、宽袖、⼴袖等。

襦裙的特点在于上⾐短,下裙长,裙束于腰以上,以显⾝材修长。

裙带⽤布带或宫绦,不⽤宽腰带或腰封。

1.交领襦裙2.对襟襦裙3.坦领襦裙4.齐胸襦裙实际上⾼腰襦裙和齐胸襦裙也存在着⼀些区别。

⾼腰襦裙的束带位置在胸以下腰以上。

齐胸襦裙束带位置则是在胸以上。

齐胸襦裙最早见于南北朝,经历了隋、唐、五代才淡出历史舞台,⼤约有1000年的历史。

唐代之前出⼟的陶俑,或绘画,多见有背带的款式,发展到唐代,才呈现出我们现在认知中的齐胸襦裙。

附⼀:半臂半臂多配合襦裙穿着,现代出现了单穿半臂作为汉元素的穿法。

1、对襟半臂2、交领半臂3、坦领半臂附⼆:⼤袖衫附三:褙⼦附四:圆领袍(唐制)圆领袍,⾄少在汉朝初年就出现的⼀种汉族服饰,早期作为内⾐存在。

魏晋南北朝后,开始作为正装穿着于外,流⾏于隋唐⾄明末。

唐代流⾏男装⼥穿,其中最常见的⼀种款式就是圆领袍。

唐圆领有别于后世之处,在于领⼦较紧窄,⾐长、袖宽尺⼨不拘,前襟直下,以布扣固定。

唐⼥圆领多颜⾊鲜艳,下配条纹裤,腰配⾰带。

圆领袍的翻领穿法:附五:短褐这⾥的“短”不是长短的意思。

“短”“竖”“裋”三字同⾳,都读作“shù”。

“短”通“ 裋”,“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

⼜称裋褐。

裋褐为上⾐下裤的形制,上⾐为交领⾐,长度⼀般在臀部,裤为直筒裤。

此款本为男装,适⽤于居家劳动,现代发展为男⼥通⽤。

⼆、深⾐制深⾐制不同于上⾐下裳分开的形制,是上下缝合的。

通常穿于襦裙外,⾥⾯需要中⾐、裤、裙为衬。

深⾐以宽袍⼤袖居多,祭服等礼服都属于深⾐类。

1、曲裾袍曲裾袍是深⾐的⼀种,后⽚⾐襟接长,加长后的⾐襟形成三⾓。

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汉服篇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汉服篇PPT课件

一、内衣
内衣指贴身穿的衣服,包括抹胸,袍腹等。在某些特殊的 款式(如对襟襦裙)中,需要抹胸做为必要组成部分。
二、中衣
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 用,如同西装中的衬衫。
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能取 得最好的效果。中衣一般为白色,穿着时,领缘应比 外衣稍高。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和睡衣。 中衣包括包括中衣、中裤、中裙和中单。
汉服通过儒家和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 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特点:
• 上衣下裳 • 长袖宽衣 • 交领右衽 • 系带暗扣
【交领右衽】
交领:交叠的衣领; 右衽:即衣襟。
交领右衽,就是衣襟向右掩,呈字母y形。 它是汉服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特点, 因此成为了汉族的象征符号。
七、首服
也称“头衣”,指头上的冠戴服饰。 根据形制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冠冕类和巾 帽类。
很多巾帽由名人发明并作为某种文 化思想的代表并流传下来,如苏东坡发 明的东坡巾,孟浩然发明的浩然巾,朱 子提倡的幅巾,周子巾等 。
(一)冠冕类
包括冠和冕。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重的场合 ,搭配相应的礼服。如皮弁、缁布冠、小冠、獬豸 冠、貂蝉冠、鹖冠、委貌冠、远游冠和通天冠等。
(五)斗篷
一种无袖、在颈 部系带的罩衫。多披 在肩上用以防风御寒 。
(六)禅衣
襌衣,即单衣,一种交领 、无里子的罩衫。材料多 为纱,质地轻薄。
六、配饰
指汉服中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 除腰带属于汉服的必要组成部分外,其他配 饰视场合和情况穿戴。配饰种类繁多,根据 用途不同可分为腰带、披帛、首饰等。
三、外衣
外衣是指穿在中衣之外的汉服。 外衣按照穿着部位和长度分为长装、 上装和下装。按款式分为襦裙和深 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服褙子披风制作示意图
通裁类汉服我已研究多时,参考了实物以及其他朋友的经验,为了让大家穿上正宗的衣服,特把剪裁方法发出来给大家参考。

传统布料因为只有60厘米左右的布幅,所以除了必要的中缝线,还要接袖(红线)。

在日本朝鲜以及其他民族,为了遵循传统,他们会把布料专门剪裁成60厘米左右宽,然后再做成衣服。

用50~60厘米宽的布料做衣,所用布料为衣长X2(对折)X3(3副布)图中A 和D 为同一幅。

100~120厘米用布为衣长X3(对折+接袖)
2楼
开领的大小约为脖子左右两侧之间的距离。

要注意的是,开领只是开出一条直线,不能挖到衣料后片,否则会造成领子不够贴,严重的往外翻的厉害影响美观。

(图中开领大小为领缘宽的2倍)
(个人建议,裁剪是,下摆形成一定的弧度,这样可以避免穿披风时,下摆交叠,同时,披风也不可做的过窄。


个人建议:
1、裁剪是,下摆形成一定的弧度,这样可以避免穿披风时,下摆交叠,同时,披风也不可做的过窄。

2、披风几乎是直袖和广袖的
下面是传世实物,清代戏衣,可做参考。

还有,披风几乎是直袖和广袖的
3 Array

男披风
孔府旧藏桃红紗地彩繡花鳥紋褙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