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优秀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与数学》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问:9月份,奇思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哪一天合适呢?学生说出多种解决方法:把每个人的休息日都写下来;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用集合圈做记录。

二、探索新知1.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先标出每个人的休息日,再找出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1(2)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3)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

√2.用集合圈来记录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学生小结:用不同符号做标记,清晰明了。

用集合圈做记录,快速简洁。

三、拓展应用观察日历找规律1.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学生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学生发现,横着看,右边数比左边数多1;竖着看,下面数比上面数多7;斜着看,它们相加的和相等。

让学生换另一组再试试。

2.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上题经验,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找出规律。

让学生换另一组再试试,验证规律。

3.猜一猜,说一说。

笑笑:我选了横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25,你知道我选的是哪两个日期吗?淘气根据日历中规律,猜出是12和13。

淘气:我选的是竖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37,你知道我选的是哪两个日期吗?笑笑根据日历中规律,猜出是15和22。

四、全课总结在这节课中,你们收获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的换算: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了解时间换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时间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换算的方法,时间计算的运用。

难点:时间换算的灵活运用,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流动。

2. 基本单位的学习:通过PPT展示时间的基本单位,即时、分、秒,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它们。

3. 时间换算的学习:讲解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如果一个小时有60分钟,那么50分钟是多少小时?解答:50分钟÷ 60 = 0.83小时例题2:如果一个分钟有60秒,那么45秒是多少分钟?解答:45秒÷ 60 = 0.75分钟4. 时间计算的学习:讲解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计算结束的时间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如果现在是3点20分,15分钟后是几点?解答:3点20分 + 15分钟 = 3点35分例题2:如果现在是5点,经过40分钟后是几点?解答:5点 + 40分钟 = 5点40分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时间换算:小时与分钟:小时÷ 60 = 分钟分钟与秒:分钟÷ 60 = 秒时间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起始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起始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时间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小时有60分钟,那么75分钟是多少小时?2. 如果一个分钟有60秒,那么35秒是多少分钟?3. 如果现在是2点30分,25分钟后是几点?4. 如果现在是6点,经过30分钟后是几点?答案:1. 75分钟÷ 60 = 1.25小时2. 35秒÷ 60 = 0.58分钟3. 2点30分 + 25分钟 = 2点55分4. 6点 + 30分钟 = 6点3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时间的基本单位有了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并在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题目中能够灵活运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2.难点:时、分、秒之间的复杂换算;将时间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在时间计算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时间,理解时间单位换算。例如,通过设计“小小时间管理员”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读取时钟,进行时间计算。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如动态时钟、时间计算卡片等,直观展示时间单位换算过程,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调查提示:记录每种电器每天的使用时间,根据电能消耗公式(功率×时间)计算电费。
4.创作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数学小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时间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提高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
-故事要求:故事内容要包含时、分、秒的换算及时间计算,情节生动有趣,能够反映时间的重要性。
5.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现象,如光影变化、交通信号灯等,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
-观察提示: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观察同一地点的光影变化,思考时间与光线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间单位换算、时间计算、速度与时间关系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c.通过换算练习,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
-时间加减法运算:学生在进行时间加减运算时,容易混淆正负方向,难以理解时间借位和进位;
-时钟读取:面对非整点时刻,学生容易读取错误,尤其是在分针和秒针在时钟上的位置判断;
-实际问题解决:将时间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找到问题关键,从而无法正确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不过,我也观察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不够理解或者缺乏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能够围绕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有趣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较为困难的学生,我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时刻读取:使学生掌握读取时钟上时、分、秒的方法,并能够准确读取时刻;
-时间加减法:让学生学会计算时间差,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举例解释:
a.通过观察时钟模型,讲解三根指针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读取时刻;
b.利用实际例题,如“小明从8时30分开始做作业,用了40分钟后结束,问小明什么时候完成作业?”,让学生学会计算时间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时间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2.难点: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时间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时间概念。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和计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时间单位和相关教学内容。

2.教具:准备一些时间相关的教具,如钟表、计时器等。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时间计算的练习题,以及用于操作的时间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生活场景,如学校上课、看电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中涉及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吗?2.呈现(10分钟)介绍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时间单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时间差、速度等。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刻、时间差、速度等。

2. 认识时钟:时针、分针、秒针及其作用。

3. 读取时间:整点、半点、一刻钟等时间的读取。

4. 时间与数学:计算时间差、速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计算时间差、速度等。

2. 教学难点:计算时间差、速度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时钟、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时刻、时间差、速度等。

3. 认识时钟:展示实物时钟,讲解时针、分针、秒针及其作用。

4. 读取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整点、半点、一刻钟等时间的读取方法。

5. 时间与数学: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计算时间差、速度等。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刻、时间差、速度等。

2. 认识时钟:时针、分针、秒针及其作用。

3. 读取时间:整点、半点、一刻钟等时间的读取。

4. 时间与数学:计算时间差、速度等。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时间差、速度等。

2. 判断题:判断时间读取是否正确。

3. 计算题:计算时间差、速度等。

4.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行程、时间安排等。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时间的基本概念、认识时钟、读取时间等方面掌握情况良好。

2. 在计算时间差、速度等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加强辅导。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关注。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未按要求完成,需加强督促。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

时间与数学。

(教材第78~79页)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经历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的过程,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经历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的过程,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件。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时间与数学”的问题。

1.共同的休息日。

师: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

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9月1日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下面是9月份的日历,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自己作答并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也就是他在9月1日、2日、3日上班,然后9月4日休息;接着是9月5日、6日、7日上班,9月8日休息……这样依次标出奇思父亲的休息日分别是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

生2:奇思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也就是她在9月1日上班,然后是9月2日休息;接着是9月3日上班,9月4日休息……这样依次标出奇思母亲的休息日分别是2日、4日、6日、8日、10日、12日、14日、16日、18日、20日、22日、24日、26日、28日、30日。

生3:我们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奇思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后,可以看出同时标有△和○的日子有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

这些都是奇思的父母同时在家的日子。

星期日 星期一星期二 星期三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 ○16△ 17 ○18 19○20△ 21○22 23○24△ 25 ○26 27 ○28△ 29 ○30师:再用 标出奇思的休息日,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从日历上一看便知道,奇思休息的日子有3日、4日、10日、11日、17日、18日、24日、25日。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时间与数学》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单元《时间与数学》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认识钟面,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一、教学内容1.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学会读写;3. 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及换算;2.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钟、挂图、PPT;2. 学具:钟面模型、计时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时间概念,如“早上7点钟,我们开始上早读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2. 认识钟面:讲解钟面的构成,即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3. 时、分、秒的认识: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读写练习;4. 单位换算:讲解换算方法,进行例子演示,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1. 钟面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1时=60分,1分=60秒;3. 单位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认识钟面,完成下面的连线: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9点7时 3时 9时2. 题目:进行时、分、秒的换算,完成下面的填空:1. 1时 = ____分;2. 1分 = ____秒;3. 50分 = ____时 ____分。

答案:1. 60;2. 60;3. 1时 1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钟面的构成和时、分、秒的认识;通过例子演示和随堂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的认识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计算方面的应用。

3. 增强学生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间计算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的灵活运用,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时间计算题卡,时间管理案例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对时间有个初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通过时间计算案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钟模型,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7. 课堂练习:布置时间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8.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指导不足。

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作业设计1. 时间计算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时间计算的题目。

2. 实践作业: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分析并优化。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主动。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时、分、秒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分、秒的换算。

3. 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

2. 教学难点: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计时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时间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时间学习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时钟,学会时、分、秒的换算。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

2. 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家里的时钟,记录下不同时间的时间表示,并学会时、分、秒的换算。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时间与数学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了时、分、秒的换算,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手动操作时钟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对于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个别环节加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与数学—《共同休息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与数学—《共同休息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பைடு நூலகம்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日期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日期计算在安排聚会时有什么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日期计算的基本概念。日期是表示时间顺序的数字,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具体的日子。日期计算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安排活动、计划行程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和小华分别在不同的月份过生日,我们如何计算他们下一次共同休息日的日期。这个案例展示了日期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共同休息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相隔多少天的情况?”(如:计算两个同学的生日相差多少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日期计算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日期的计算方法和星期与日期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跨越月份的日期计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日期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节日之间相隔多少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日历或日期计算器来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接触过时间概念,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

2.培养学生的时间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时间单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出时间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时间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计算时间。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时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6.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时间与数学优秀课件

小学数学时间与数学优秀课件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
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奇 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 √ √ √ 4,8,12,16,
20,24,28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4,10,18,24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 √ √ √
4,24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星期三
7 14 21 28
星期四
1 8 15 22 29
星期五
2 9 16 23 30
星期六
3 10 17 24
横:三个数相加的和=中间数×3
9月份
星期日
4 11 18 25
星期一
5 12 19 26
星期二
6 13 20 27
星期三
7 14 21 28
星期四
1 8 15 22 29
星期五
2 9 16 23 30
横着看:从左往右依次加1。从右往左依次减1
9月份
星期日
4 11 18 25
星期一
5 12 19 26
星期二
6 13 20 27
星期三
7 14 21 28
星期四
1 8 15 22 29
星期五 星期六
2
3
9 -7 10 +7
16 -7 17 +7
23 -7 24 +7
30
竖着看:从上往下依次加7。从下往上依次减7
淘气制作了一份日历表,不小心用墨水洒到日历表上了,你能帮他 补充完整吗?
15
16
22
23
1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时间与数学(一)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时间与数学(一)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时间与数学(一)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时间与数学(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时、分、秒2. 时间的计算:加减法3. 时间的换算: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的换算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3. 能够进行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的换算;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单位的关系、时间的计算方法、时间的换算。

难点:时间的换算、时间运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钟表模型学具:练习本、笔、计数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引导学生发现钟表上的时间是由时、分、秒组成的,引发学生对时间单位的思考。

2. 讲解时间单位:介绍时间单位时、分、秒,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3. 时间的计算:通过PPT展示时间计算的例子,如3时15分是多少分钟?引导学生掌握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4. 时间的换算:引导学生掌握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的换算方法,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5. 例题讲解:PPT展示典型例题,如一根绳子长3米45厘米,另一根绳子长2米30厘米,两根绳子一共多长?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单位的关系、时间的计算方法、时间的换算。

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经过的时间情景:小明上午8时出发去图书馆,路上用了30分钟,到达图书馆的时间是几时几分?答案:8时30分2. 题目:换算时间情景:小华看了一部电影,电影时长1小时45分钟,换算成分钟是多少?答案:105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和运用有一定的掌握,但在时间的换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及点评【三则】[名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及点评【三则】[名师]

《时间与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及点评【三则】《时间与数学(一)》教学案例、反思及点评〖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找出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确填写集合图。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了解日历中包含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日历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设计思路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一个生活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充分利用日历这一记录时间的工具,通过小组合理分工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索研究的机会,使他们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后设计一个“信息发布擂台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从日历中寻找信息,培养学生多项的有条理的思考。

注意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提升。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地处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好,拥有电脑、实物投影等电教设施。

学生可以从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两年多的学习后,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刚刚学过关于时间的知识,会看日历,能从中找到有关信息,因此在本课利用日历来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节时间与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节时间与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星期三
7 14 21 28
星期四
1 8 15 22 29
星期五
2 9 16 23 30
星期六பைடு நூலகம்
3 10 17 24
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11+19=30,12+18=30。
横行后面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
竖行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多七
9月份
星期日
4 11 18 25
星期一
5 12 19 26
星期二
6 13 20 27
星期三
7 14 21 28
星期四
1 8 15 22 29
星期五
2 9 16 23 30
星期六
3 10 17 24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上下两个数的差都是7。 以15为中心,上下、左右、对角三个数的和都是45。
以21为中心,上下、左右、对角三个数的和都是63。
课堂小结
时间与数学的学问。
4,8,12,16, 20,24,28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4,24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你看懂了吗? 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的休息日。
4,10,18,24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4,24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9月份
星期日
4 11 18 25
星期一
5 12 19 26
星期二
6 13 20 27
数学好玩
第3课时 时间与数学
课时目标
1.对时间中的学问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索,体会 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帮助建立时间观念,培养爱科学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优秀备课教案三篇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优秀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

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

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 天。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 天后休息1 天。

从9 月1 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课本第75 页的例题)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观察日历找规律: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 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12比11多1,……1比11多7,……嘿!我发现了:11 + 19=30,…•换另一组再试一试。

教学反思:5、时间与数学教学目标:1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 、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1、独立完成第78页的2、3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教学目标〗1.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

2.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 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二)”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

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

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1. 活动一是认识身份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身份证,但是从身份证上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些学生知道,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不知道。

先让学生把自己家长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有利于学生了解身份证以及身份证的作用。

2. 活动二是帮助妈妈做家务,让学生先在家里把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这些活干一遍(因为可能有些学生这些家务只是见妈妈做过,而自己从来就没有亲身实践过),然后把自己劳动时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时间安排的实际问题。

3.活动三是做实验。

通过做实验,介绍人类水资源的缺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中进一步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于城市,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础。

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

有了这些基础之后,让学生根据父母的身份证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爸爸妈妈的年龄,并说一说身份证的作用;让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本中的第2、第3、第4 题,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三年级学生年龄的不超过9 岁,所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不是太强。

〖教学设计〗(一)活动一:认识身份证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愿意把你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同学们认识吗?请你把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从身份证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推算出他们的年龄吗?请你说一说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小组交流过之后各组选出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把教材略加修改,改为通过身份证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会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有一种自豪感。

从而会更喜欢数学。

)(二)活动二:帮妈妈做家务我们每个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妈妈时,都表现得非常自豪,可见你们是非常爱妈妈的。

爱妈妈就要付诸行动,老师让你们回家帮妈妈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

你们做了吗?在干这些活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把你们各自的活动记录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是如何安排这些工作的,怎样安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小组交流之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和勤劳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三:做实验这是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的小实验。

1. 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漏掉一杯水用几分?一时漏掉几杯水?2.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漏掉一杯水用几分(用整分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在盛满水的纸杯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个小孔,把纸杯漏水的部分正对着瓶口,把纸杯坐在瓶子上,并开始记时。

注意观察纸杯里的水滴完所用的时间。

在进行“纸杯滴水”实验的同时进行下面的内容。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一天至少要喝几杯水?”,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一个月至少要喝多少杯水?半年呢?一年呢?算过之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在全班交流。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不同的月份天数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天数也不同,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同。

)我们每个人一年需要这么大的饮水量,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课件出示某地区因缺水威胁各种生物生存和生活的录像及图片。

同时配录音“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有多少人面临水资源危机吗?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20亿人口正面临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 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况中。

我国600 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有10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看过、听过之后你有何感想呢?(设计意图从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反馈“纸杯滴水”实验所用的时间。

4.让学生独立推算出1时、8时、1 天漏掉多少杯水。

学生交流推算的结果及方法。

如果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有什么想法?(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今后你将怎样去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教学准备:投影、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 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 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 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三、日历中的规律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日历表中的4 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交流自己的发现3、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 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4、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