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编委会名单
作物学报
据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显示,《作物学报》共出版文献7351篇。 据2020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作物学报》文献量为6415篇、基金论文量为4481篇。
据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显示,《作物学报》总被下载次、总被引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497、 (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524。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编委人员
《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 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 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
《作物学报》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研究简报、综述、科技写 作、基金分析等栏目。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报道作物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为繁荣中国作物科学研究、促进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加速中国农 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感谢观看
《作物学报》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据2020年3月31日《作物学报》编辑部官显示,《作物学报》编委会有顾问22人、常务编委人、编委103人、 编辑4人。
顾问: 常务编委: 编委: 编辑:王永芳、毋洁、闫春伶、祁葆滋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出版发行
作物学报
学术期刊
01 办刊历史
03 办刊成果
目录
02 办刊条件 04 文化传统
《作物学报》创刊于1919年1月,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期刊。
《林业工程学报》第一届编委会名单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于文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于文华(北京林业大学) 于海鹏(东北林业大学)马灵飞(浙江农林大学) 王 飞(南京林业大学) 王 浩(南京林业大学)王石发(南京林业大学) 王清文(华南农业大学) 王喜明(内蒙古农业大学) 方升佐(南京林业大学)左宋林(南京林业大学) 卢晓宁(南京林业大学) 申黎明(南京林业大学) 叶克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刘 群(中国林业机械协会) 刘云飞(南京林业大学) 刘 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刘文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刘守新(东北林业大学) 刘盛全(安徽农业大学) 刘 英(南京林业大学) 许 凤(北京林业大学) 孙润仓(北京林业大学) 吕建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伊松林(北京林业大学) 杜官本(西南林业大学) 李大纲(南京林业大学) 李文彬(北京林业大学) 李立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李贤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李延军(南京林业大学) 李 坚(东北林业大学) 李建章(北京林业大学) 李萍萍(南京林业大学) 李维林(南京林业大学) 李湘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时君友(北华大学) 宋湛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杨 平(南京林业大学) 吴义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吴智慧(南京林业大学) 邱 坚(西南林业大学) 余世袁(南京林业大学) 沈 隽(东北林业大学) 宋文龙(东北林业大学) 张文标(浙江农林大学) 张金池(南京林业大学) 张 红(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陈礼辉(福建农林大学) 林金国(福建农林大学) 金永灿(南京林业大学) 金春德(浙江农林大学) 罗建举(广西大学) 周永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周定国(南京林业大学) 周宏平(南京林业大学) 周捍东(南京林业大学) 周晓燕(南京林业大学) 郑志锋(西南林业大学) 费本华(国际竹藤中心) 赵 尘(南京林业大学) 赵茂程(南京林业大学) 段文贵(广西大学) 勇 强(南京林业大学) 黄 彪(福建农林大学) 梅长彤(南京林业大学) 曹福亮(南京林业大学) 蒋建新(北京林业大学) 蒋剑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傅 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谢延军(东北林业大学)傅万四(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葛华忠(南京林业大学) 储富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潘 晖(南京林业大学) 特邀海外编委:Jack N Saddler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 Martin Hubbe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Rachel Chen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戴春平(加拿大国家林产工业研究院)龚 蒙(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 小松幸平(日本京都大学) 王思群(美国田纳西大学)吴清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张继雷(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青年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小青(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王小英(华南理工大学) 王小慧(华南理工大学) 王成毓(东北林业大学) 左迎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孙伟圣(浙江农林大学)孙庆丰(浙江农林大学) 李海涛(南京林业大学) 吴伟兵(南京林业大学)吴 慧(福建农林大学) 吴 燕(南京林业大学) 余养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闵斗勇(广西大学) 汪钟凯(安徽农业大学) 沈 静(东北林业大学)张军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慧春(南京林业大学) 陈文帅(东北林业大学)陈志俊(东北林业大学) 胡传双(华南农业大学) 饶小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袁同琦(北京林业大学) 徐俊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卿 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凌盛杰(上海科技大学) 高 强(北京林业大学) 黄申林(南京林业大学)黄超伯(南京林业大学) 彭 锋(北京林业大学) 韩景泉(南京林业大学)雷 洪(西南林业大学) 潘明珠(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报》第一届编委会名单主 任 委 员:王 浩副主任委员:宋湛谦 李 坚 曹福亮 蒋剑春 李维林 储富祥 叶克林 吴义强 费本华 杜官本 勇 强 张 红 张金池 方升佐主 编:蒋剑春副 主 编:勇 强 杜官本 吴义强 王 飞 吕建雄 李建章 刘守新 陈礼辉 金春德 周宏平 吴智慧 梅长彤 杨 平 葛华忠(专职)First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ransactions of JFE。
《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影响因子列CSCD核心期刊排行第133名
《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影响因子列CSCD核心期刊排行第
133名
周桂莲
【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
【年(卷),期】2009(29)6
【摘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目前共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083种,其中核心库收录库737种,扩展库346种。
其核心库收录库中的来源期刊经过严
格的评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
我国共有涉农期刊1000种左右,被选入CSCD核心库的仅68种。
【总页数】1页(P1104-1104)
【关键词】核心期刊;CSCD;麦类作物;子列;学报;引文数据库;核心库;科技期刊
【作者】周桂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5.2;G354.4
【相关文献】
1.《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影响因子列CSCD核心期刊排行第133名 [J], 周桂
莲
2.《麦类作物学报》列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第3位 [J],
3.《麦类作物学报》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列CSCD数据库作物科学类期刊第4
名 [J],
4.《麦类作物学报》列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第3位 [J], 周桂莲
5.《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影响因子列CSCD核心期刊排行第133名 [J], 周桂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代换系Z747鉴定及相关性状QTL定位
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代换系Z747鉴定及相关性状QTL定位王大川; 赵芳明; 汪会; 马福盈; 杜婕; 张佳宇; 徐光益; 何光华; 李云峰; 凌英华【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20(046)001【总页数】7页(P140-146)【关键词】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粒数; QTL定位【作者】王大川; 赵芳明; 汪会; 马福盈; 杜婕; 张佳宇; 徐光益; 何光华; 李云峰; 凌英华【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 提高水稻产量以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水稻产量主要由穗数、粒数、粒重和结实率构成。
每穗粒数由穗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决定[2], 所以增加每穗粒数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之一。
然而粒数属于数量性状, 由多基因控制。
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可将多位点控制的复杂性状分解, 使QTL定位更加准确, 尤其定位出的QTL可直接应用于育种实践, 因而是理想的遗传材料。
到目前为止, 已经克隆了许多与水稻粒数相关的基因。
其中一些涉及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茉莉酸等激素信号途径。
如Gn1a (Grain number 1a) [3]表达量降低引起花序分生组织中细胞分裂素的积累, 从而增加水稻粒数。
GNP1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1) [4]通过增加水稻穗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素活性,提高籽粒数目和产量。
An-1 (Awn-1)[5]基因表达上调会引起一个重要的细胞分裂素调控基因LOG的表达下调, 使分生组织的活性降低, 减少每穗粒数。
OsGRF6[6]能与OsTAWAWA1及OsMADS34启动子结合, 正调控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 促进花序发育, 增加穗粒数。
PAY1 (Plant Architecture and Yield 1)[7]通过影响生长素极性运输和改变内源吲哚-3-乙酸的分布改善水稻株型, 进而增加水稻穗粒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座谈会在京召开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座谈会在京召开
刘根泉;陈丽娟
【期刊名称】《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卷),期】2010()1
【摘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座谈会2009年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主任万建民教授主持了座谈会。
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主任和主编董玉琛院士列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编辑部主任刘根泉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对于主办单位和编委的支持表示感谢。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植物遗传资源;编委会;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主任
【作者】刘根泉;陈丽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 G237.5
【相关文献】
1.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会议在重庆召开 [J],
2.《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会议在京召开 [J], 刘根泉
3.《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创刊十周年庆祝大会在京召开 [J], 刘根泉
4.“2005《遗传学报》《遗传》编委扩大会议”在京召开 [J],
5.“2005《遗传学报》《遗传》编委扩大会议”在京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文期刊中编委会的国际化及其作用
英文期刊中编委会的国际化及其作用黄东杰;汪全伟;张海东;孙继华【摘要】英文期刊中编委会的国际化是中国英文科技期刊能否成为国际期刊的重要标志之一.以《热带作物学报》英文版的创办为例,阐述了编委会的组成原则、职责、运行机制及国际编委在期刊国际化中的作用,为最终办成一本国际化、有影响力的英文科技期刊奠定良好基础.【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3页(P157-159)【关键词】英文期刊;编委会;国际化;作用【作者】黄东杰;汪全伟;张海东;孙继华【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7.5随着国家对热带作物科研投入的不断增长,新的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日趋频繁,这种热作科研的全球化自然导致了对学术期刊国际化的要求。
新形势下,为更好地迎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挑战,满足国家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热带农业科研更好地走向世界,热带作物英文版专业期刊的创办已迫在眉睫。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对此高度重视,并且设立了2项专项课题,分别为创办英文版《热带作物学报》的可行性研究和英文期刊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叶庆亮等[1]深入分析了创办《热带作物学报》英文版的可行性,并在分析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详细的具体实施建议,以期尽快推动《热带作物学报》英文版的创办。
近年来,《热带作物学报》中高质量的英文论文在增加,影响因子在提高[2]。
因此,在热带作物期刊出版领域成为一个强国,是办刊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创办《热带作物学报》英文版的动力。
《作物杂志》性质及学科分类
《作物杂志》性质及学科分类
陈娟;李杨;朱安;张志转;朱永和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作物杂志》进行分类.结果发现,《作物杂志》2010年刊登的论文以学术性为主,农作物类文献占该刊当年文献总量的75.28%,,其余学科文献量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归类为农作物类专业学术期刊.
【总页数】1页(P封3)
【作者】陈娟;李杨;朱安;张志转;朱永和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农业科学》编辑部,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农业科学》编辑部,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农业科学》编辑部,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农业科学》编辑部,安徽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5.2
【相关文献】
1.《中国兽药杂志》性质及学科分类 [J], 李杨;朱安;张志转;朱永和
2.《作物研究》性质及学科分类 [J], 李杨;朱安;张志转;朱永和
3.《杂粮作物》性质及学科分类 [J], 朱安;李杨;房威;张志转;朱永和
4.《作物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 [J], 朱安;李杨;房威;张志转;朱永和
5.《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 [J], 朱安;李杨;房威;张志转;朱永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突变体ygl2黄绿叶基因的精细定位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2, 48(4): 791 800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zwxb301@DOI: 10.3724/SP.J.1006.2022.14062大豆突变体ygl2黄绿叶基因的精细定位王好让1,**张勇2,**于春淼1,3董全中2李微微2胡凯凤2张明明2薛红2杨梦平2宋继玲2王磊2杨兴勇2邱丽娟1,*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606; 3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要: 叶片是大豆进行光合碳同化的主要器官, 其颜色与光能的捕获力和转化效率有关, 也与大豆的产量密切相关。
因此, 大豆叶色相关基因的挖掘对从光合碳同化途径解析大豆产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黄绿叶是区别于大豆普通绿色叶片的突变类型, 是研究大豆叶色相关基因的重要遗传材料。
本研究发现了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gl2 (yel-low-green leaf 2), 该突变体是由大豆品系GL11自然突变而来, 其黄绿叶表型可以稳定遗传。
与绿叶野生型GL11相比较, 突变体ygl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 株高、百粒重、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利用GL11和ygl2构建分离群体, 遗传分析表明, ygl2的黄绿叶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利用分离群体将黄绿叶基因ygl2定位于2号染色体末端SSR标记02_104到02_107之间, 区间物理距离为56.1 kb, 包含9个基因。
本研究结果为大豆黄绿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大豆; 黄绿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精细定位Fine mapping of yellow-green leaf gene (ygl2)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WANG Hao-Rang1,**, ZHANG Yong2,**, YU Chun-Miao1,3, DONG Quan-Zhong2, LI Wei-Wei2,HU Kai-Feng2, ZHANG Ming-Ming2, XUE Hong2, YANG Meng-Ping2, SONG Ji-Ling2, WANG Lei2,YANG Xing-Yong2, and QIU Li-Juan1,*1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2 Keshan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qihar 161606, Heilongjiang, China; 3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Heilongjiang,ChinaAbstract: Leaf is the main organ of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in soybean, and its color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rappingpower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light energy,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yield of soybean. Therefore, the mining of soybeanleaf color-related gen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yield of soybean from the pathway of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Yellow-green leaf is a mutation type different from common green leaves of soybea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genetic mate-rial to explore the genes related to leaf color of soybean. In this study, we found a yellow-green leaf mutant ygl2 (yellow-greenleaf 2), which was naturally mutated from soybean strain GL11, and its yellow-green leaf phenotype could be stably inherited.Compared with the green leaf wild type GL11, the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of mutant ygl2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re were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100-grain weight, and protein content. The segregated population was constructed by GL11and ygl2. 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yellow-green leaf phenotype of ygl2 was controlled by a pair of recessive nuclear genes.The yellow-green leaf gene ygl2 was located between SSR markers 02_104 and 02_107 at the end of chromosome 2 using theisolated population, with an interval physical distance of 56.1 kb, and contained nine genes. These result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for map-based cloning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of yellow and green leaf genes in soybean.Keywords: soybean; yellow-green leaf mutant; genetic analysis; fine mapping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30056)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S2021ZD02)资助。
《作物学报》编委会名单TheEditorialBoardofActaAgronomica
张世煌
张天真*
张献龙*
张相岐
张学勇
赵 明*
曾昭邦(美国) 朱英国*
郑用琏 庄杰云
周少川
周治国
朱军
Ian Dodd (英国) Kenneth Sayre (CIMMYT)
朱立煌
Sanjaya Rajaram (ICARDA)
Warburton L. Marilyn (美国)
编辑部主任(Director of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程维红
编辑(Editors) (以姓氏拼音为序): 丁 立
祁葆滋
王永芳
闫春伶
《作物学报》编委会名单 The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gronomica Sinica
顾问(Advisers to the editorial board):
庄巧生
卢良恕
李振声
董玉琛
余松烈
范云六
沈允钢
袁隆平
傅廷栋
戴景瑞
卢永根
王连铮
莫惠栋
顾铭洪
主编(Editor-in-chief): 万建民
马峙英
孟金陵
彭少兵
潘光堂
邱丽娟
邱 晓(加拿大) 荣廷昭
石庆华
孙传清*
孙其信
田纪春
万建民*
王 斌*
王蒂
王道文*
王洪刚
王建康*
王余龙
吴平
武维华
辛世文(中国香港) 辛志勇*
熊立仲
徐建龙*
徐克章
徐云碧
徐明良
晏月明
严威凯(加拿大) 杨建昌*
于振文*
余懋群
张爱民*
张福锁
张改生
转GmAREB基因提高拟南芥的干旱、氧化胁迫耐性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1, 37(6): 982 990/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11.00982转GmAREB基因提高拟南芥的干旱、氧化胁迫耐性高世庆1陈明2徐兆师2唐益苗1李连城2马有志2,*赵昌平1,*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 农业部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1摘要: 以耐盐性较强的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铁丰8号为试验材料, 克隆到1个A亚族bZIP类转录因子基因, 命名为GmAREB (Glycine max ABA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该基因由1 317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439个氨基酸残基, 包括4个保守的磷酸化位点区域(C1、C2、C3和C4)、1个核定位信号区(KVVE)和1个bZIP转录因子保守域。
聚类分析显示GmAREB蛋白与拟南芥ABF2、水稻OsTRAB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采用凝胶阻滞实验方法证明GmAREB蛋白与ABRE顺式元件具有体外结合特异性。
功能分析结果表明,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GmAREB转基因拟南芥的存活率(50%)显著高于野生型(5%); 气孔统计分析显示转基因植株的气孔开度(0.8 μm)明显比对照开度小(2.6 μm)。
氧化胁迫结果显示GmAREB转基因拟南芥在甲基紫精溶液中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高(7.3mg g–1 FW)。
转基因拟南芥RT-PCR分析表明, GmAREB基因过表达能够增强下游胁迫相关基因ABI1、ABI2的表达, 抑制气孔开闭相关基因KAT1、KAT2的表达。
《植物生态学报》编委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植物生态学报》编委会(按姓氏拼音排序)Editorial Board of C h in ese J o u rn a l o f P la n t E c o lo g y(in alphabetical order)主编Editor-in-Chief 方精云FANG Jing-Yun (Academician of CAS, Institute of Botany, CAS)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in-Chief安黎哲AN Li-Zh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董鸣DONG Mi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郭柯GUO Ke (Institute of Botany,CAS)(常务)黄建辉HUANG Jian-Hui (Institute of Botany, CAS)蒋高明JIANG Gao-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李博LI Bo (Fudan University)刘玲莉LIU Ling-Li (Institute of Botany, CAS)(常务)杨元合YANG Yuan-He (Institute of Botany,CAS)张大勇ZHANG Da-Yo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周国逸ZHOU Guo-Yi (Nanjing University o 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特邀顾问Advisers傅伯杰FU Bo-Jie (Academician of CAS,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AS)蒋有绪JIANG You-Xu (Academician of CAS,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AF)李文华LI Wen-Hua (Academician of CAE,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 张新时ZHANG Xin-Shi (Academician of CAS,Institute of Botany,CAS)郑度ZHENG Du (Academician of CAS,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编委IVlembers白娥BAI 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白永匕BAI Yong-Fei (Institute of Botany,CAS)曹坤芳CAO K_un-Fang (Guangxi University)曹敏CAO M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CAS)常杰CHANG Jie (Zhejiang University)陈保冬CHEN Bao-Dong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AS)陈世苹CHEN Shi-P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AS)陈小勇CHEN Xiao-Yong (East China Norma丨 University)陈吉泉CHEN Jiqua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SA)陈子英CHEN Tze-Ying (Ilan University)程晶CHENG Lei (Zhejiang University)程晓莉CHENG Xiao-Li (Yunnan University)储诚进CHU Cheng-Jin (Sun Yat-Sen University)邓建明DENG Jian-Ming (Lanzhou University)杜盛DU Sheng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A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Northwest A&F University)段昌群DU A N Chang-Qun (Yunnan University)冯晓娟FENG Xiao-Juan (Institute of Botany, CAS)冯兆忠FENG Zhao-Zho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高玉谋GAO Yu-Bao (Ti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kai University)郭良栋GUO Li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CAS)韩文轩HAN Wen-Xua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郝占庆H AO Zhan-Qing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AS)何维明HE Wei-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AS)贺金生HE Jin-Sheng (Lanzhou University)黄振英HUANG Zhen-Y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AS)康慕谊KANG Mu-Y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李凤民LI Feng-Min (Lanzhou University)李凌浩LI Ling-Hao (Institute of Botany, CAS)李新荣LI Xin-Rong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AS)李彦LI Yan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李意德LI Yi-D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CAF)李镇清LI Zhen-Q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梁存柱LIANG Cun-Zhu (丨nner Mongolia University)刘菊秀LIU Ju-Xiu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AS)刘秦勤LIU Qinqin (California Natural Resource Agency,USA)刘世荣LIU Shi-Rong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吕晓涛L〇 Xiao-Tao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AS)罗天样LUO Tian-Xiang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AS)胳亦其LUO Yiqi (University of Oklahoma,USA}马克平MA Ke-P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f兒健NI Jia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潘愉德PAN Yud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Forest Service,彭长辉PENG Changhui (University o f Quebec at Montreal,Canada}彭长连PENG Chang-Lia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彭少麟PENG Shao-Lin (Sun Yat-Sen University)朴世龙P1AO Shi-Long (Peking University)任海REN Hai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AS)沈国春SHEN Guo-Chu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石培礼SHI Pei-L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孙建新SUN Osbert Jianxi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孙书存SUN Shu-Cun ("Nanjing University)唐志务TANG Zhi-Yao (Peking University)王传宽WANG Chuan-Kua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王德利WANG De-Li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王根绪WANG Gen-Xu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AS) 王根轩WANG Gen-Xuan (Zhejiang University)王国宏WANG Guo-Hong (Institute of Botany, CAS)王仁卿WANG Ren-Qing (Shandong University)王锁民WANG Suo-Min (Lanzhou University}王襄平WANG Xiang-P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王政权WANG Zheng-Qua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王志恒WANG Zhi-Heng (Peking University)韦革宏WEI Ge-Ho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谢宗强XIE Zong-Qia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I’獨恩荣YAN En-Ro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杨允菲YANG Yun-Fei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于飞海YU Fei-Hai (Taizhou University)f•贵瑞YU Gui-Ru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于明坚YU Ming-Jian (ZhejiangUniversity)岳明YUE Ming (Northwest University)曾波ZENG Bo (Southwest University)张金屯ZHANG Jin-Tu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张守仁ZHANG Shou-Ren (Institute of Botany, CAS)张文浩ZHANG Wen-Hao (Institute of Botany, CAS)张扬建ZHANG Yang-Jia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张元明ZHANG Yuan-Ming (Xinjiang Institute o 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赵平ZHAO Ping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AS)周广胜ZHOU Guang-Sheng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周淑荣ZHOU Shu-Rong (Fudan University)朱彪ZHU Biao (Peking University)朱教君ZHU Jiao-Jun (Institute o f Applied Ecology,CAS)朱伟兴ZHU Weixing (Binghamton University,USA)部伯才ZOU Chris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USA)USA)(Notes: CA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CA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编辑部主任Managing E d i t o r谢巍X丨E Wei编辑Editor 李敏LI Min 赵航ZHAO Hang。
《蚕业科学》编委会名单(2007年12月八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技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 版 ) 2 0 3 ( ) 4 4 , 04, 2 2 : 4— 8
陈根云.高光效作物基 因工程 中的几个问题 [] J .植物生理学
通 讯 , 0 2 3 ( ) 5 1— 4 20 , 8 6 : 4 54
[0 1 ]金松恒 , 翁晓燕 , 王妮妍 , 等.R bso活化酶基因反义表达载体 ui c 的构建与水稻的遗传转化[ ] J .遗传 , 04 2 ( ) 8 1 8 2 0 , 6 6 : 8 —86
主
编 : 锡 杰 郭
副主编 : 楼程 富
姜德 富
魏幼平
编
委 : 以姓名拼音排序 ) (
曹 阳 程嘉翎 崔为正 方 瑷
贡成 良 顾 国达 郭锡 杰
胡 乐山 计 东风 姜德 富 李 龙 李吉平 鲁 成 鲁兴 萌 楼程 富 孟智启
1 2
… i
( e rne ) R f ecs e
1 1 … J J
蚕1业 J
科
学
20 ;5 ( ) 0 93 1
[ ] 李卫芳 , 7 王忠 , 韩鹰 , 等.小麦 R bso活化 酶的纯化及其 活性 ui c
参考文献
特性 [] J .中 国农 业 科 学 , 0 2 3 ( ): 2 9 3 20 , 5 8 99— 3
19 2 (4) 3 4 1 99, 5 3 : 1— 4
at ao nv o[ ] htsnhR s 18 7 9 cvt ni i J .P o yt e , 9 5, :13—2 1 i i v o 0 蒋德安 , 陆庆 , 翁晓燕 , 等.水稻光合关键酶类在光合 日变化 中 的作用 ( 英文 ) J .作物学报 , 0 1 2 ( ) 0 3 7 [] 2 0 , 7 3 :3 1—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有志 邱丽娟 田纪春 王建康* 熊立仲 严威凯(加拿大)
马正强 邱 晓(加拿大) 万建平 徐克章 于振文*
孟金陵 石庆华 王蒂 武维华 徐云碧 余懋群
彭少兵
潘光堂
孙传清*
孙其信
王道文*
王洪刚
辛世文(中国香港) 辛志勇*
徐明良 张爱民*
晏月明 张福锁
张改生 张世煌
张根发 张天真*
张桂权 张献龙*
张洪斌(美国) 张相岐
张建华(中国香港) 张启发
张学勇
赵 明*
曾昭邦(美国) 朱英国*
郑用琏 庄杰云
周少川
周治国
朱军
Ian Dodd (英国) Kenneth Sayre (CIMMYT)
朱立煌
Sanjaya Rajaram (ICARDA)
Warburton L. Marilyn (美国)
编辑部主任(Director of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程维红
编辑(Editors) (以姓氏拼音为序): 丁 立
祁葆滋
王永芳
闫春伶
程式华
程顺和
程维红
程祝宽
丁艳锋
盖钧镒*
官春云
郭天财
郭文善
韩方普
何晨阳
何光华
何中虎 金之庆 李洪杰
黄见良 康振生 李加纳
黄荣峰 孔令让 李家洋
贾育林(美国) 黎志康* 李建生*
贾继增 李柏林(美国) 李立会
金危危 李平 李召虎*
林汉明(中国香港) 林鸿宣
林文雄
刘旭
刘大群
刘庆昌
刘志勇
刘忠松
卢从明
罗卫红
马建峰(日本) 马传喜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s-in-chief):
戴景瑞
卢永根
王连铮
辛志勇(常务) 盖钧镒
张爱民
黎志康
朱英国
杨建昌
李建生
张献龙
程维红
编委(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列, 加*号者为常务编委)
曹敏建
曹卫星
陈佩度*
陈温福
陈晓亚
程方民
《作物学报》编委会名单 The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Agronomica Sinica
顾问(Advisers to the editorial board):
庄巧生
卢良恕
李振声
董玉琛
余松烈
范云六
沈允钢
袁隆平
傅廷栋
莫惠栋
顾铭洪
主编(Editor-in-chief): 万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