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合集下载

统战和民宗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库200题

统战和民宗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库200题

统战和民宗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库(共200题)一、《宪法》《民法典》(共10题)1.《宪法》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答案:A2.《宪法》序言指出,在()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A.维护社会稳定B.维护民族团结答案:B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A.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B.国家的答案:A4.《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A.不得强制区别对待B.不得强制不得歧视答案:B5.《宪法》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A.民族团结B.社会稳定答案:A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A.正当利益B.合法权利和利益答案:B7.《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8周岁起B.出生时起答案:B8.《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三年B.两年答案:A9.《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A.财产关系B.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答案:B10.《民法典》规定,依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取得捐助()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宗教活动场所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法人法人法人B.非法人非法人非法人答案:A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共40题)1.《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制定的根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共产党章程》答案:B2.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是()。

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附件1、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知识竞赛试题参赛须知1.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由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牵头,联合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宗教事务局举办本次知识竞赛活动。

2.本次竞赛试题共100道,全部为单项选择题。

参赛者认定正确答案后,将答题卡上对应的圆圈涂黑。

3.答题卡可复印。

参赛者须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答题卡请于6月30日前寄送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二处(邮编:730030,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4.本次竞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50名,颁发证书和奖金。

获奖结果将于7月份在有关媒体上公布,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5.本试题解释权归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

1.我国共有( )个少数民族?A.55B.56C.572.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现有( )少数民族人口。

A.1.05亿B.1.14亿C.1.23亿3.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 )命名的。

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C.汉族、壮族、蒙古族、东乡族、傣族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 )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C.小集中、大分散5.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A.广西B.西藏C.云南6.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县一级自治地方是( )。

A.大厂回族自治县B.循化撒拉族自治县C.天祝藏族自治县7.截至目前,我国建立了( )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

A.1700B.1173C.17138.在我国,除了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

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 )。

A.语言文字一律平等B.一律使用汉语C.只能使用本民族语言9.( )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附件1民族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1、在我国,汉族人口较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把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A.7.33% B.8.49% C.9.74%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3、我国边疆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 )多公里在民族地区。

A.15000 B.17000 C.19000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 )。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5、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共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左右。

A.50% B.54%C.64%6、目前,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A.25 B.30 C.357、我国最早建立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1947年5月1日成立的( );最早建立的自治州是1950年11月24日成立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最早建立的自治县是1950年5月6日成立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8、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 ),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A.广西 B.西藏C.云南9、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左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A. 75%B.64%C.60%10、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个少数民族。

A. 8B.9C.1011、《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2023年宁波市民族知识竞赛满分答案

2023年宁波市民族知识竞赛满分答案

2023年宁波市民族知识竞赛满分答案一、单选题: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A、2023年9月28日至29日B、2023年9月28日至29日C、2023年2月1日至2日2、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近年来为()作出突出奉献的1496个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A、民族团结进步事业B、社会主义事业C、党的建设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A、民族团结B、发展经济C、争取人心4、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A、主线B、基石C、本质5、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B、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发展提高C、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6、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

A、精神力量B、领导力量C、法制力量7、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发展经济、()。

A、改善民生B、健全法制C、加强领导8、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

A、平等和谐B、争取人心C、发展经济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用()来保障民族团结,并强调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

A、宪法B、法律C、制度10、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主线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要把()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A、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B、增强文化认同C、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民族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推动建立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A、学校B、公司C、社区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对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党的领导C、依法治国13、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A. 55个B. 56个C. 54个D. 50个答案:B2. 哪个民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A. 汉族B. 蒙古族C. 维吾尔族D. 壮族答案:B3. 以下哪个节日是藏族的传统节日?A. 泼水节B. 火把节C. 藏历新年D. 端午节答案:C4. 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三月三”?A. 壮族B. 苗族C. 瑶族D. 侗族答案:A5. “五十六朵花”中的“五十六”指的是什么?A. 五十六种语言B. 五十六种民族C. 五十六种文化D. 五十六种风俗答案:B二、多选题6. 以下哪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尊老爱幼B. 诚实守信C. 团结互助D. 勤奋好学答案:ABCD7.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些方面?A. 民族自治地方B. 民族自治机关C. 民族自治权D. 民族自治政策答案:ABC8. 以下哪些活动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方式?A. 民族节日庆典B. 民族文化艺术交流C. 民族体育比赛D. 民族语言学习答案:ABCD三、判断题9. 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答案:正确10. 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

()答案:错误(注:不是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四、简答题11.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政策主要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等。

五、论述题12. 论述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民族平等原则保障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消除了历史上的民族歧视和压迫,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其次,民族团结政策通过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100题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100题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1、《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所称清真食品,是指。

A、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风俗屠宰、加工的肉制品和其它食品B、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风俗屠宰、加工、制作的肉制品和其它食品C、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风俗屠宰、加工、制作、销售的肉制品和其它食品2、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识牌。

所在地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日内给予批复。

A、七日B、十日C、十五日3、《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规定: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

A、清真标识牌B、清真准营证C、清真食品税务登记证4、经营制售假冒伪劣清真食品的处以罚款。

A、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B、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C、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5、民族是产生的。

A、人类社会一开始B.国家出现后C.原始社会崩溃,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后6、最早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理念。

A、马克思B、毛泽东C、列宁7、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

A、民族解放B、民族繁荣C、民族自强8、“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这一句话是提出来的。

A、江泽民B、邓小平C、毛泽东9、一再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10、自治州、自治县的建制须经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省级人民代表大会1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按照的要求配置。

A、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应占大多数B、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有适当代表名额。

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要有一名代表C、民族代表名额严格按人口比例分配1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应担任职务。

A、主任B、副主任C、主任或者副主任13、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制定的。

2020年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20年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20年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单选题(共60道题,每题1分,共60分)1、_____________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反国家分裂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____________制定。

A、《反国家分裂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3、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___________。

A、反对大汉族主义B、反对地方民族主义C、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________________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传统习俗B、宪法和法律C、民族团结进步5、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_______的顺序组成。

A、地方名称、行政地位、民族名称B、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C、行政地位、民族名称、地方名称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

A、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___________担任。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A、区域内各民族的公民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C、区域内散居少数民族的公民8、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________内给予答复。

A、30日B、60日C、90日9、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最新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最新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

A.50%B.70%C.63.8%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D)起施行。

2020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99)1、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3、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B.散居C.杂居D.群居4、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5、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6、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7、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D)年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C.9月1日D.10月1日8、(B)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A.2007年B.2001年C.2003年D.2005年9、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C);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B.改变名称C.撤销或者合并D.改变行政级别1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B)。

A.主任B.主任或者副主任C.副主任D.委员1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的,可以以(C)为主。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

A.50%B.70%C.63.8%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D)起施行。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全部正确)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全部正确)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

A.50%B.70%C.63.8%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D)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C.9月1日D.10月1日13、(B)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经典少数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

经典少数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

经典少数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经典少数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单选题(共60道题,每题1分,共60分) 1、_____________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反国家分裂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____________制定。

A、《反国家分裂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3、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___________。

A、反对大汉族主义B、反对地方民族主义C、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________________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传统习俗B、宪法和法律C、民族团结进步5、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_______的顺序组成。

A、地方名称、行政地位、民族名称B、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C、行政地位、民族名称、地方名称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

A、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___________担任。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A、区域内各民族的公民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C、区域内散居少数民族的公民8、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________内给予答复。

A、30日B、60日C、90日9、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满分)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

A.50%B.70%C.63.8%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D)起施行。

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A. 55个B. 56个C. 45个D. 34个答案:B2. 我国哪个民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A. 汉族B. 蒙古族C. 壮族D. 维吾尔族答案:B3. 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是长袍和头巾?A. 藏族B. 维吾尔族C. 苗族D. 回族答案:D4. 以下哪个节日是傣族的传统节日?A. 泼水节B. 火把节C. 那达慕大会D. 端午节答案:A5. 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三月三”?A. 壮族B. 苗族C. 瑶族D. 彝族答案:A二、填空题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7.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______、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答案:自治区8.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_______、_______、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答案:自治区、自治州9.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制定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0.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答案:√三、判断题11.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答案:×(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属于自治机关)12.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答案:√13.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制定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答案:×(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14.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决定本地方的财政收支。

答案:×(需在国家财政体制下进行)15.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决定本地方的教育方针。

答案:√四、简答题16. 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地方;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自治机关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包括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024年民族政策法规知识有奖竞答题库及答案

2024年民族政策法规知识有奖竞答题库及答案

2024年民族政策法规知识有奖竞答题库及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θA.现实需要B.生命线答案B位于()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

A.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B,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答案B《看守所条例》第23条规定:对少数民族人犯和外国籍人犯,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在生活上予以适当照顾。

A.民族风俗习惯B.特殊要求答案A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民族认同B.文化认同答案B《广告法》第7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A.国别B.民族答案B云南()自治州与缅甸的国境线长达500多公里。

A.德宏傣族景颇族B.文山壮族苗族答案A《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5条规定:民族乡人民政府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的语言文字。

A.建乡的民族B.当地通用答案B位于()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

A.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B.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答案B《就业促进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

A.不同待遇B.歧视答案B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北境,罗布泊西部,与敦煌邻接。

A.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B.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答案A马头琴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琴杆上端雕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

A.鄂温克族B.蒙古族答案B著名的香格里拉市在()oA.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B.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答案A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音色独特优美,主要流行于()、阿昌族、仇族、德昂族和布朗族等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A藏族B.傣族答案B宪法第114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担任。

A.少数民族公民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答案B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先后召开4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C.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B.56C.57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B.国家稳定和发展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统一和团结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

A.50%B.70%C.63.8%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国(C)。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D)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C.9月1日D.10月1日13、(B)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A.2007年B.2001年C.2003年D.2005年1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A)。

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法规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C)。

A.自治区、自治州B.自治州、自治县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自治区、自治县16、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B)。

A. 124个B. 155个C. 125个D. 145个1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C);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B.改变名称C.撤销或者合并D.改变行政级别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C)。

A.党委B.人民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D.人民代表大会1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B)的公民担任。

A.居住在当地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C.少数民族D.汉族或者少数民族2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B)。

A.主任B.主任或者副主任C.副主任D.委员2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的,可以以(C)为主。

A.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B.当地通用的一种语言文字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 D.汉语2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C),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制定变通C.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D.制定补充规定2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C)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A.经济、文化B.民族构成C.政治、经济和文化D.历史和现实情况24、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B)。

国家采取措施,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

A.当地经济发展B.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C.当地社会事业发展D.当地文化事业发展25、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B)的人员。

A.其他民族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C.少数民族D.汉族26、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C)。

A.责成自带翻译B.不予受理C.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D.延期受理27、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C)有期徒刑。

A.5年以上15年以下B.3年以上15以下C.3年以上10年以下D.10年以上20年以下28、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C)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2年B.1年C.3年D.5年2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B)。

A.家川回族自治县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30、自治区建立的时间是(D)。

A.1947年1月1日 B.1947年3月1日C.1947年4月1日 D.1947年5月1日31、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C)。

A.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B.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C.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D. 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32、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C)。

A.自治县B.自治旗C.民族乡D.自治州33、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A)。

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有期徒刑C.拘役D.管制34、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B)。

A.补充规定B.变通规定C.具体措施D.具体办法35、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C)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A.省会城市B.沿海地区C.经济发达地区D.中心城市36、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B),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A.民族教育经费B.专项资金C.教育基金D.助学基金37、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C);(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A.破坏民族团结的B.破坏民族关系的C.煽动民族分裂的D.扰乱社会治安的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B)得到尊重的权利。

A.个人名誉B.民族风俗习惯C.个人隐私D.肖像权39、监狱法规定:对少数民族罪犯的(A),应当予以照顾。

A.特殊生活习惯B.信仰C.个人习俗D.个人爱好40、义务教育法规定:在(A)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A. 民族地区B. 农村C. 基层D.革命老区41、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C)。

A.本科生B.大专生C.高级专门人才D.科技人才4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C)的课本,并用()讲课。

A.当地通用文字当地通用方言B.汉语文少数民族语言C.少数民族文字少数民族语言D.少数民族文字普通话43、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D)日给予答复。

A.30B.40C.50D.6044、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C)、种族、、性别歧视的容A.地域B.文化C.民族D.年龄45、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B)、种族、性别、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A. 地域B.民族C.生活习惯D.语言46、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A)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A.多民族居住地区B.城镇C.社区D.街道4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

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A)为依据。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行政规章C.人民代表大会决议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和决定48、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B)。

A.预留一定比例B.给予适当照顾C.同等对待D.择优录用49、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B)、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A.促进经济发展B.增进民族团结C.促进文化发展D.促进社会和谐50、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A)。

A.1人B.2人C.3人D.4人51、立法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C)批准后生效。

A.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2、国旗法规定: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A)规定。

A.自治机关B.人民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3、选举法规定:自治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B)。

A.百分之三B. 百分之五C.百分之十D.百分之十五54、矿产资源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矿产资源,(A)开发利用。

A.优先合理B.自主C.共同D.逐步55、《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于(B)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