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发电技术与参数

合集下载

温差发电片参数

温差发电片参数

温差发电片
温差发电片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即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P型和N型结合的半导体元件组成的器件的一侧维持在低温,另一侧维持在高温,这样器件高温侧就会向低温侧传导热能并产生热流。

即热能从高温侧流入器件内,通过器件将热能从低温侧排出时,流入器件的一部分热能不放热,并在器件内变成电能,输出直流电压和电流。

通过连接多个这样的器件便可获得较大的电压。

该器件即为目前应用日益广泛的温差发电片。

由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制造的半导体发电机有着无噪音、寿命长、性能稳定等特点,同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便携电源。

目前主要
用于油田、野外、军事等领域,同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家电制造、仪器仪表、玩具及旅游业等行业。

随着现代社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更多地在考虑如何有效地将太阳热、海洋热、地热、工业废热、燃烧垃圾的发热等地球上各种热源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因此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温差发电片外形尺寸62*62*3.6MM.开路电压18V,电流600MA,负载电压12V,负载电流600MA。

耐高温180度,温差100度。

温差发电片外形尺寸40*40*3.6MM.开路电压8V,电流600MA,负载电压4V,负载电流600MA。

耐高温180度,温差100度。

温差发电组外形尺寸62*62*4.9MM.开路电压8V,电流1.2A,负载电压4V,负载电流1A。

耐高温180度,温差100度。

米合温差发电组,输入温度100-180度,(温差100度左右,)输出电压6-7V,电流600MA.。

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综述

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综述

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综述
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综述
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以温差能作为能源转化为电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它利用温度差和流体的性质,将温度差转化为电能,从而获取电能。

近几年来,温差发电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们都在积极
的研究这项技术,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温差发电技术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温差热泵、温
差热电联产、温差热电发电、温差热电膜、温差热电动力系统等。


差热泵是一种将温差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利用热泵原理将低温
热源中的热能转移到高温热源,从而获得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
电能。

温差热电联产是将温差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将一个温
差热电膜的温度差和电压差用于直接产生电能。

温差热电发电利用温
度差来产生电势差,从而将温差能转换为电能。

温差热电膜利用温度
差来控制流体的流动和压力,从而产生电能。

温差热电动力系统利用
温度差产生动能,从而转换为电能。

综上所述,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它能够
将温差能转化为电能,有效地利用这种可再生能源,从而节省能源和
环境保护。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来源:能源技术2009-5-121 温差发电的原理温差发电是利用两种连接起来的导电体或者半导体的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技术。

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构成的回路如图1,当装置的一端处于高温状态另一端置于低温状态下,就会在回路中形成电动势:ε = αs (T1-T2)(1)式中:T1为低温度端温度,K;T2为高温端温度,K;αs为所用热电转换材料的塞贝克系数,V/K。

图1 温差发电原理图(点击图片放大)在应用时多个PN结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热电转换模块(见图2),目前已有产品面市。

例如图3为Hi-z公司生产的热电转换模块系列,该模块系列能在-20℃到300℃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热电转换,输出功率为2.5~19W,负载电压为1.65~3.30V。

图2 热电模块结构示意图(点击图片放大)图3 Hi-z生产的热电转换模块系列(点击图片放大)2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热电转换模块转换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组成材料的性能,温差发电的电动势不但取决于材料的塞贝克系数α,而且和高低温端间的温差△T和有关,s从而与材料的导热有关,另外输出电流还与材料的导电率有关,所以常用热电转换材料的优值Z评价材料的热电性能:Z=(αs)2σ/λ (2)式中:αs为塞贝克系数,σ为电导率,λ为热导率。

Z的量纲为K-1,研究分析中优值又常采用优值Z和工作温度T的无量纲ZT 表征。

提高材料的优值是研究开发高效热电转换材料的主要方向,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①选择最佳载流子度;②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与晶格热导率的比;③改变晶体取向;④改变颗粒尺度使颗粒间既能导电同时声子散射又比较显著,促使颗粒定向分布;⑤选择最佳的工作温度及材料的禁带宽度。

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室温下热电转换材料的优值只要能大于3,热电效率就可以达到令人较满意的水平并可以推广应用。

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温差发电技术与参数

温差发电技术与参数

温差发电技术与参数温差发电是一种合理利用余热、太阳能、地热等低品位能源转换成为电能的有效方式。

温差发电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运动部件,无噪音等特点。

目前在国外已广泛研究。

使用普通化石燃料作热源以形成温差发电器的实用系统首推美国专为野外使用而发展的军用电源。

它们以各类军队常用的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为热源转换为供给战场、尤其是前沿阵地各种电器设备的电能。

由于在这些环境中低噪声、能快速启动、能长期连续工作、易携带、维护方便、后勤保障便利等是使用方首要的考虑,在这些方面,温差电转换发电器大大优于常用的内燃式驱动发电机和化学蓄电池。

1988年美国生产了一种外型尺寸为41.2cmX42.2cmX27.3cm的燃烧式温差发电器,该设备的发电元件由120对热电偶组成,可使用多种军用燃油,一次装载后连续工作12小时,产生13.1V直流电压,向负载提供120W的电功率。

2温差电技术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传统能源未来匮缺的担心,充分利用余热发电的技术手段日益受到关注。

2003年黎巴嫩大学的学者将温差电发电器的热端与该国的一种做饭用的火炉外壁连接,冷端置于空气中,利用炉壁的高温与环境的温差来发电。

其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差电元件即产自中国,因为中国的元件性价比最高,该设备实验中单片元件可产生4W的电功率。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差电元件生产出口国,这为我国未来温差电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太阳能和地热能热源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新能源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无污染,而且可以认为是无匮缺的长期资源。

太阳能利用最为方便的形式是集热,通过集热后产生的温差即可用于发电。

2004年泰国学者通过利用置于屋顶的铜板吸收太阳能集热升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发电带动轴流风机引导屋顶空气自然对流从而达到给屋顶降温的效果。

2.3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对于需要长时间不间断供电而且无须人工维护的应用,温差电转换发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所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寻找一个同样是体积小、寿命长的相应热源。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来源:能源技术2009-5-121 温差发电的原理温差发电是利用两种连接起来的导电体或者半导体的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技术。

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构成的回路如图1,当装置的一端处于高温状态另一端置于低温状态下,就会在回路中形成电动势:ε = αs (T1-T2)(1)式中:T1为低温度端温度,K;T2为高温端温度,K;αs为所用热电转换材料的塞贝克系数,V/K。

图1 温差发电原理图(点击图片放大)在应用时多个PN结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热电转换模块(见图2),目前已有产品面市。

例如图3为Hi-z公司生产的热电转换模块系列,该模块系列能在-20℃到300℃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热电转换,输出功率为2.5~19W,负载电压为1.65~3.30V。

图2 热电模块结构示意图(点击图片放大)图3 Hi-z生产的热电转换模块系列(点击图片放大)2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热电转换模块转换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组成材料的性能,温差发电的电动势不但取决于材料的塞贝克系数α,而且和高低温端间的温差△T和有关,s从而与材料的导热有关,另外输出电流还与材料的导电率有关,所以常用热电转换材料的优值Z评价材料的热电性能:Z=(αs)2σ/λ (2)式中:αs为塞贝克系数,σ为电导率,λ为热导率。

Z的量纲为K-1,研究分析中优值又常采用优值Z和工作温度T的无量纲ZT 表征。

提高材料的优值是研究开发高效热电转换材料的主要方向,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①选择最佳载流子度;②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与晶格热导率的比;③改变晶体取向;④改变颗粒尺度使颗粒间既能导电同时声子散射又比较显著,促使颗粒定向分布;⑤选择最佳的工作温度及材料的禁带宽度。

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室温下热电转换材料的优值只要能大于3,热电效率就可以达到令人较满意的水平并可以推广应用。

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温差发电原理

温差发电原理

温差发电原理温差发电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

它利用温度差异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转换方式。

本文将探讨温差发电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温差发电原理基于热电效应,该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连接在一起时,会产生一个由温度差异驱动的电势差。

这个现象被称为“塞贝克效应”。

塞贝克效应的原理可以通过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

设想有两个导体条,一个温度较高,一个温度较低。

当两个导体接触时,高温导体的热能会通过传导转移到低温导体中。

由于两个导体具有不同的电导率,高温导体中的电子会受到更多的激发而移动得更频繁。

这导致高温导体上部分电子转移到低温导体上,而低温导体上的电子则更少。

这种电子的转移导致了两个导体之间产生电势差,从而产生了电流。

利用塞贝克效应,可以设计出温差发电装置。

一般来说,这种装置由两个热电材料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导电特性。

这两个材料通常被称为“热端”和“冷端”。

在温差发电装置中,热端与热源接触,而冷端与冷源接触。

当热端与热源接触时,热能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的方式从热源传递到热端。

热端材料中的电子因受到更多的激发而运动更频繁,从而产生了电子流。

这个过程使得电子从热端流向冷端,从而产生了电势差和电流。

二、温差发电应用1. 垂直温差发电垂直温差发电是一种利用地球自然温度差异产生电能的技术。

地球内部的温度较高,而地表温度较低,温差发电可以利用这一差异。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地下热能利用、地热发电等领域。

2. 太阳能温差发电太阳能温差发电是利用阳光辐射热量和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异来产生电能。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领域。

3. 工业余热利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可以将这些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回收和利用。

4. 电子设备散热利用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通过温差发电技术,可以将这些热量转化为电能,为电子设备提供一部分电力需求。

5. 生物质发电温差发电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物质发电过程中的余热利用,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小型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利用热源与冷源之间的温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相对于传统的发电方式,小型温差发电技术具有体积小、无污染、可持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微型电力设备、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主要包括热电转换和热机转换两种方式。

热电转换主要利用热电效应将温差转化为电能,热机转换则是利用温差驱动热机工作,再通过机械转动产生电能。

目前,热电转换技术更为成熟,已经有商业化产品问世,而热机转换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热电转换是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的核心。

热电效应是指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材料接触面上,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电势差。

根据热电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热电偶和热电材料两种类型。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一端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一端暴露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电路连接起来,产生电势差。

而热电材料则是一种单一的材料,在温差作用下产生电势差。

目前,常用的热电材料有硅碲化铋、硒化非化学还原石墨烯等。

热机转换是利用温差驱动热机工作,再通过机械转动产生电能。

热机转换技术主要包括热气机和Stirling发动机两种类型。

热气机利用温差使液体中的气体膨胀,驱动活塞运动,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Stirling发动机则是利用温差使气体在活塞上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产生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在微型电力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型电力设备主要指体积小、功率小的电子设备,例如传感器、小型计算机等。

传统的电力供应需要使用电池或者外部电源,而小型温差发电技术能够将环境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为这些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得这些传感器无需更换电池,减少了维护成本。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的小型温差发电技术在转换效率上还有待提高,存在能量损耗。

热电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是问题所在,需要解决材料的老化、腐蚀等问题。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小型温差发电技术是指利用温差的存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一种技术。

温差是指两个相邻的物体或两个相邻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差的存在可以用来产生热能和冷能之间的能量传导,进而产生电能。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高效地利用温差来发电,以满足一些微型电子设备、传感器等小型功耗设备的电力需求。

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材料的选择。

为了实现高效的温差发电,需要寻找到一种具有良好热导率和电导率的材料。

研究者通常选择一种半导体材料作为热电材料,因为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较低的电导率,可以实现较高的效能。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热电材料是铋锑系化合物和硅锗系化合物等。

其次是温差发电的机制研究。

温差发电的原理是通过热电效应将温差转化为电能。

热电效应包括Seebeck效应、Peltier效应和Thomson效应。

Seebeck效应是指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结点之间会产生电压差,这个电压差被称为Seebeck电动势。

Peltier效应是指当有电流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导体时,会在它们之间产生热流,产生热流的导体处于高温侧,吸收热量,而处于低温侧释放热量。

Thomson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的温度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Thomson效应。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效应的研究,可以找到更好的温差发电机制,以提高发电效率。

研究人员还研究如何优化温差发电的结构和设计。

温差发电器件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发电效率和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发电器件的层数、材料的厚度和面积等参数,来改善发电效果。

还可以利用纳米技术来制备纳米级的发电器件,以提高发电效率。

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如何提高温差发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温差发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温度不稳定、材料老化等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材料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抗氧化能力和耐高温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小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涉及材料选择、机制研究、结构设计和可靠性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优化,可以提高温差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推动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温差发电

温差发电

1为简单的温差发电元件(或称温差电池),N型半导体1和P型半导体2在一端用金属片3连接起来,另一端接负载电阻R。

当一端加热至温度T1,而另一端保持在温度T0时,回路中产生温差电动势,使负载电阻上有电流I流过,根据塞贝克定律式中α为电池两臂温差电动势率之和,r为两臂的内阻之和。

r=(ρ1/s1+ρ2/s2)l式中ρ1、ρ2、 s1、s2分别表示两臂的电阻率和横截面积;l表示两臂的长度。

负载电阻上得到的功率为温差发电效率的定义是外电路中得到的有用电能I2R与热源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热源消耗的能量包括以下几项:① 在热端吸收的珀尔帖热Q1Q1=α2T1(T1-T0)/(R+r)② 由热端传导到冷端的热量QmQm=K(T1-T0)式中K为热导K=(λ1s1+λ2s2)/l式中λ1、λ2分别为两臂的热导率。

③ 温差电池内部,电流I流过所放出的焦耳热中,有一半将转移到热端,因而把功率还给热源。

汤姆逊热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在最大输出功率条件下,即R=r时,温差电池的效率为式中称为温差材料的品质因数。

如果选则得最大效率为因此,温差发电机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热端和冷端的温度和温差发电材料的品质因数Z,Z值还强烈地依赖于温度,因而对于不同的工作温度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

最早用的温差发电材料为ZnSb合金(P型),用康铜片(N型)连接,其热端温度可达400。

Bi2Te3-Bi2Se3固溶体(N型)和Bi2Te3-Sb2Te3固溶体在0~300范围内具有较高品质因数(),是较好的低温温差发电材料。

在300到600的中等温区,常采用PbTe或PbTe与SnTe或 PbSe的固溶体、GeTe、AgSbTe2等作温差发电材料。

600以上的高温发电材料有Ge-Si合金、MnTe等。

人们对稀土元素的硫化物、碳硼化合物以及In-Ga-As系已作了较多的研究。

在温差发电机中,在较大温差下,为了使温差电池臂的所有部分都具有较高品质因数,可采取“分段”的办法,处于不同温度的电偶臂的各段,采用不同材料或不同成分。

温差发电效率

温差发电效率

温差发电效率温差发电是采用温差来直接发电,它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包括图热差发电、温热差发电和单热循环技术。

温差发电的原理是利用低温和高温来产生电力。

温差发电是一种特殊的热力学方法,它的发电效率取决于温差的大小和工艺的有效性,通常越大的温差越有利于发电。

它将温度差折算成电力,从而提供可再生的电力。

温差发电有三种技术:图热差发电、温热差发电和单热循环技术。

图热差技术(TEG)是一种用热和冷气源温度差,通道差热量制造电能的设备。

它利用一个特殊的材料,热导率高,导热性好,建立不错的温度梯度,将温差变化转换成电能。

它的优势在于采用简单的结构,在温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高的效率。

热热差发电是采用热水中的温差来发电的。

它利用低温水发热,将高温水转换成冷动力,冷气排出后回到低温水,从而连续发电。

热拉膨胀引擎(ORC)和伴热引擎(CHP)就是利用这种技术产生能源的方式,它们特别适合温差较大的地方,通常可以达到较好的发电效率。

单热循环技术(SRC)是把低温水通过一个循环式热源,变成高温热气,然后再通过一个冷气机将热气转换为冷气,从而将热气扩散,温度降低。

随后,冷气返回到热源进行再次膨胀,从而产生电能。

它的结构简单,发电效率高,热失效率低,适用于中温和高温之间的温差,效率可以达到25%~55%,而且可以使用热源中的电力。

温差发电的效率取决于发电技术和温差的大小。

其中,图热差发电最低,可以达到20%~30%,温热差发电和单热循环技术可以达到30%~45%和25%~55%。

另外,这些技术需要投入较大的设备投资,安装成本比较高,并且在高温的情况下发电效率会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温差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创新能源发电技术,它有较高的发电效率,能够更加环保和可再生。

如果能够结合当地的温差条件,合理使用这项技术,将有助于节约能源并降低能源消耗。

温差发电实验报告数据

温差发电实验报告数据

温差发电实验报告数据温差发电可以用来表述一种可能用来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它可以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能。

由于其具有安全、可靠、经济、低碳等一系列特点,温差发电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温差发电实验报告数据,为下一步研究温差发电技术提供参考。

一、实验背景温差发电是一种使用温度差来生产电能的技术。

它的核心原理是将热载体源介质的温度差转化为涡轮机的动能,将动能最终转换为电能。

其优势是可以在任何季节、任何地点都可以生产能源,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投资少,维护成本低,可以实现能源永久循环利用,较少能源浪费,环境友好等优势。

因此,温差发电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发展方向之一。

二、实验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温差发电技术的性能,我们对温度差为1℃、3℃、5℃、7℃、9℃、11℃、13℃、15℃、17℃和19℃的温差发电实验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差越大,发电量越高,最终的发电量与温度差呈正比关系。

例如,当温度差为13℃时,发电量达到最大水平,达到了102.96w,其中,温度上升13℃时,发电量达到了64.58w,下降13℃时,发电量达到了38.38w,因此,发电量与温度差呈正比,温度差越大,发电量也将越高。

三、实验总结通过对温度差1℃至19℃的温差发电实验,我们发现,发电量与温度差正比,即温度差越大,发电量也越高。

本次实验为下一步研究温差发电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温差发电技术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能源技术,因为它具备可靠、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可以为未来能源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基于本次实验,未来还将针对不同温度环境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提高温差发电技术的性能,以更好地为能源未来发展提供贡献。

热电材料与温差发电技术

热电材料与温差发电技术

热电材料与温差发电技术1. 引言热电材料与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温差产生电能的技术。

它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热电材料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特性,并详细讨论温差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热电材料的基本原理热电材料是指具有热电效应的材料,能够将温差转化为电能。

热电效应是指在温差作用下,材料的电导率、热导率和Seebeck系数发生变化。

其中,Seebeck系数是衡量材料热电性能的重要参数,定义为单位温差下产生的电压与温差的比值。

热电材料可分为两类:正常材料和反常材料。

正常材料的Seebeck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反常材料的Seebeck系数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正常材料主要有铜、铁、铅等金属,而反常材料主要有硒化铋、碲化锑等化合物。

3. 热电材料的分类和特性根据热电效应的不同,热电材料可分为三类:普通热电材料、热电冷材料和热电超导材料。

普通热电材料是指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热电效应的材料。

它们的Seebeck系数较大,可以有效地将温差转化为电能。

普通热电材料主要用于温差发电、温度测量和温度控制等领域。

热电冷材料是指在温差作用下可以实现冷却效果的材料。

它们的Seebeck系数为负值,可以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实现冷却效果。

热电冷材料主要用于制冷和空调等领域。

热电超导材料是指在温差作用下具有超导性的材料。

它们的Seebeck系数接近零,可以实现零电阻的电流传输。

热电超导材料主要用于能量传输和超导器件等领域。

4. 温差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温差发电技术是利用温差产生电能的技术。

它基于热电效应,通过将热电材料置于温差环境中,利用Seebeck效应产生电压差,从而实现电能的转换。

温差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将热电材料置于温差环境中,使其一端暴露在高温区域,另一端暴露在低温区域。

2.温差使得热电材料的电导率、热导率和Seebeck系数发生变化。

3.由于Seebeck效应,热电材料产生电压差。

温差发电器

温差发电器

温差发电器1 概述1821年德国科学家塞贝克(T.J. Seebeck)发现了塞贝克效应,迄今已经快200年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发现半导体材料后,掀起了探索温差电材料和器件的热潮,促进了温差电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空间技术飞速发展,急需一种长寿命、抗辐照的电源。

由于温差发电器是一种静态的固体器件,没有转动部件,体积小、寿命长,工作时无噪声,而且无须维护,成为空间电源研发的热点,大大刺激了温差电技术的发展。

1960年代初就有一批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英文缩写为RTG)成功地应用于空间、地面和海洋。

1963年美国将一个输出电功率2.7W的同位素温差发电器Snap3用在军用导航卫星上。

1969年到1972年美国人将5个Snap27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成功地放在月面上作为月面科学仪器供电电源。

目前,常规的温差发电器的热电转换效率还不到10%。

与其它化学和物理电源电源相比,温差发电器的效率确实还较低。

但是,温差发电器具有其它电源尚不具备的优点,如寿命很长,应用环境和使用热源不受限制,特别是它可以利用所谓低级热发电-如工业废热、垃圾燃烧热、汽车排气管的余热以及太阳热、地热、海洋热能等,一直吸引着人们的青睐。

1990年起,出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公司投入资金用于开发温差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研发这种绿色电源的热浪。

目前,RTG是月球表面和深太空航天器的首选电源。

RTG也可以用作海上浮标、声纳的电源,或极地、边界的军用隐蔽电源、预警系统电源。

天然气燃料温差发电器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输油、输气管线、通讯网络上获得了应用。

2 分类按使用的热源分类,温差发电器可分为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核反应堆温差发电器、烃燃料温差发电器、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等。

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RTG)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Pu-238, Sr-90,Po-210等)的衰变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温差发电器。

光热温差发电技术

光热温差发电技术

光热温差发电技术光热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温差产生电能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同时利用地球表面温差产生的热能也可以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这种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光热温差发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温差产生的热能,将其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太阳能热发电和地热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集中式太阳能热发电和分布式太阳能热发电。

集中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将太阳能集中在一个点上,通过反射镜将太阳能集中到一个点上,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分布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将太阳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球表面温差产生的热能,将其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干蒸汽地热发电和闪蒸汽地热发电。

干蒸汽地热发电是将地下的干蒸汽直接抽到地面上,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闪蒸汽地热发电是将地下的热水抽到地面上,通过闪蒸汽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光热温差发电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该技术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温差产生的热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供应。

总之,光热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能源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供应,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温差发电机原理

温差发电机原理

温差发电机原理
1温差发电机的原理
温差发电机是一种利用热能和温差的差异实现自发发电的新型发电机。

当热源温度高于电子器件运行温度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而温差发电机可以利用这些热能产生电能,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2温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温差发电机的原理是利用热能和温差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电动势,从而使微型发电机发挥其发电作用,这种发电机通常包括热源、电子器件及发电机部件。

当热源温度越高,温差越大时,发电量就越多。

3热源部分:
热源部分是温差发电机发电机工作的核心,它有多种实现方式,可以利用电热技术、核电热技术等不同的热源进行发电。

例如,太阳能热源可以用来发电。

4电子部分:
电子部分主要由电阻器、电容器等元件组成,用于将释放出的热量载变成电能,而这些电能可以被运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

5发电机部分:
发电机部分是实现发电功能的关键,可以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装置,其结构比普通的发电机更加简单,而且性能更加可靠。

6温差发电机的优点
温差发电机的优点非常明显,在释放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比普通的发电机要高,可以利用热能发电,耐久性也更佳。

其次,它可以实现低噪音、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效率易装卸,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发电设备。

温差发电机适用于多种领域,如农业、家用电器等,可以满足当今世界节能潮流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利用热能和温差释放出的热能实现节能降耗的新型发电机,温差发电机具有多种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为我们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半导体温差发电

半导体温差发电

半导体温差发电
半导体温差发电(或称温差电池)是一种能够将温差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它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在两个不同温度的热源之间形成温差,从而产生电能。

具体来说,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通常由两个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构成。

其中一个材料被加热,另一个材料被冷却。

由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两个材料之间会形成由电荷搬运而产生的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可以被接在外部电路上,形成电能输出。

相比于传统的热电发电技术,半导体温差发电有以下几个优点:体积小、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寿命长。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碳化物炉、节能采暖、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半导体温差发电的效率还比较低,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以提高效率。

温差发电原理及公式

温差发电原理及公式

温差发电原理及公式
温差发电法是利用温差进行发电。

不同水层之间的温差很大,一般表层水温度比深层或底层水高得多。

发电原理是,温水流入蒸发室之后,在低压下海水沸腾变为流动蒸气或丙烷等蒸发气体作为流体,推动透平机旋转,启动交流电机发电,用过的废蒸气进入冷凝室被深层水冷却凝结,再进行循环。

金属中温度不均匀时,温度高处的自由电子比温度低处的自由电子动能大。

像气体一样,当温度不均匀时会产生热扩散,因此自由电子从温度高端向温度低端扩散,在低温端堆积起来,从而在导体内形成电场,在金属棒两端便引成一个电势差。

这种自由电子的扩散作用一直进行到电场力对电子的作用与电子的热扩散平衡为止。

差发电原理是电子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成正比,所以只要保持两种金属的温度差,就能保持电子的流动,在金属两端就会形成电位差。

温差发电是基于帕尔贴效应制作而成的一种固态元件。

这种元件的反向应用一般作为制冷片使用,车载冰箱、制冷饮水机、部分电脑CPU散热器等都可以见到其应用。

这种效应为帕尔贴效应的逆效应,称为塞贝克效应。

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子密度,当这两种金属互相接触时,接触点的位置就会有电子的流动,电子会由密度高的一端流向密度低的一端,电子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成正比,所以只要保持两种金属的温度差,就能保持电子的流动,在金属两端就会形成电位差。

这种效应所形成的电压很小,通常只有毫负甚至微负级别,其能够输出电流也比较小,由两段金属作为一个单元,通过多个单元的串并联,即可增大其输出电压和电流。

由于温差发电的效率问题,能够达到手机充电所需的电压和电流,需要足够的温差。

人体一端的问题相对固定,另一端的温度要高于或低于人体端才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差发电是一种合理利用余热、太阳能、地热等低品位能源转换成为电能的有效方式。

温差发电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运动部件,无噪音等特点。

目前在国外已广泛研究。

使用普通化石燃料作热源以形成温差发电器的实用系统首推美国专为野外使用而发展的军用电源。

它们以各类军队常用的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为热源转换为供给战场、尤其是前沿阵地各种电器设备的电能。

由于在这些环境中低噪声、能快速启动、能长期连续工作、易携带、维护方便、后勤保障便利等是使用方首要的考虑,在这些方面,温差电转换发电器大大优于常用的内燃式驱动发电机和化学蓄电池。

1988年美国生产了一种外型尺寸为
41.2cmX42.2cmX27.3cm的燃烧式温差发电器,该设备的发电元件由120对热电偶组成,可使用多种军用燃油,一次装载后连续工作12小时,产生13.1V直流电压,向负载提供120W的电功率。

2温差电技术的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传统能源未来匮缺的担心,充分利用余热发电的技术手段日益受到关注。

2003年黎巴嫩大学的学者将温差电发电器的热端与该国的一种做饭用的火炉外壁连接,冷端置于空气中,利用炉壁的高温与环境的温差来发电。

其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差电元件即产自中国,因为中国的元件性价比最高,该设备实验中单片元件可产生4W的电功率。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差电元件生产出口国,这为我国未来温差电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太阳能和地热能热源
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新能源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无污染,而且可以认为是无匮缺的长期资源。

太阳能利用最为方便的形式是集热,通过集热后产生的温差即可用于发电。

2004年泰国学者通过利用置于屋顶的铜板吸收太阳能集热升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发电带动轴流风机引导屋顶空气自然对流从而达到给屋顶降温的效果。

2.3放射性同位素热源
对于需要长时间不间断供电而且无须人工维护的应用,温差电转换发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所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寻找一个同样是体积小、寿命长的相应热源。

由同位素放射产生热量的方式因其能量密度高、工作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被视为理想热源。

医学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的温差发电器用于向人体植入的器官或辅助器具供电,使之能长期正常工作,如人造心脏或心脏起博器。

这类产品可耐受1600K以上的高温,其辐射水平比夜光表还低,依据放射源的半衰期其使用期限可达87年。

海洋和地面应用:随着人类在边远地区、海洋的活动不断增加,对能长期工作而不用太多维修的能源系统的需求日增。

美国海军是海洋用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的最大用户。

他们使用的典型发电器为Gulf Millibats,设计的工作深度达10KM,温差电偶材料为碲化铋,热源为同位素锶-90,可以提供电压为1.5到1.8V,功率不小于1W,寿命长达10年,通过直流-直流转化器获得24V的输出电压。

1961年12月在Chesapeake Curtis海湾为核动力系统设置的第一台SNAP系统,在阿拉斯加的Umeat无人气象站。

该站电能由一个至少6年无需维护的温差发电器提供。

空间应用:卫星用原子核辅助能源系统(SNAP)的发展始于1955年。

1961年6月,美国海军装有SNAP3A这种能源系统
的卫星TRANSIT4A发射成功,能源系统运转正常,标志着放射性同位素能源系统首次被用于太空。

随着人们对温差发电器的太空应用的深入,在1977年发射的木星、土星探测器旅行者1和2号上的温差发电器的功率已从最初的2W到3W上升到了155W。

美国仙童空间电子公司已提出了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的新设计。

它采用通用热源模块、SiGe-GaP温差热电
偶及温差电器件组件化的模式,一个18单元280W的系统正常工作时效率可达到9.41%。

3温差发电技术的展望
随着人类空间探索活动的日渐展开,医用物理学的进展以及在地球难于到达地区日益增加的资源考察与探查活动,需要开发一类
能够自身供能且无需照看的电源系统。

显然,温差发电对这些应用极为适合。

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运动部件,无噪声等特点。

对于遥远的太空探测器来说,放射性同位素供热的温差发电器是目前唯一的供电系统。

此外,随着全球石油消耗的剧
增而伴随的全球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人们开始对全球目前以石化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进行反思,
越来越多的技术活动集中到新能源的开发及各类能源的综合利用方面。

这自然而然将促进有商业价值的大规模温差发电的可行
性进行广泛的研究,尤其是自然界中存在温差的利用以及工业余热的开发利用。

温差发电片外形尺寸62*62*3.6MM.开路电压18V,电流600MA,负载电压12V,负载电流600MA。

耐高温180度,温差100度。

温差发电片外形尺寸40*40*3.6MM.开路电压8V,电流600MA,负载电压4V,负载电流600MA。

耐高温180度,温差100度。

温差发电组外形尺寸62*62*4.9MM.开路电压8V,电流1.2A,负载电压4V,负载电流1A。

耐高温180度,温差100度。

米合温差发电组,输入温度100-180度,(温差100度左右,)输出电压6-7V,电流600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