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古诗词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 介绍

纳兰性德 介绍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超逸脱俗 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 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 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 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 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 困惑与悲观。
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 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 遗。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 绝高。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 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 风吹到胆瓶梅,心字 已成灰。 梦江南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 分清瘦更无诗。标格 早梅知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 事秋风悲画扇?等闲 变却故人心,却道故 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 雨零铃终不怨。何如 薄幸锦衣郎,比翼连 枝当日愿。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 衾刚欲醒。待不思 量,不许孤眠不断 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 间情一诺。银汉难 通,稳耐风波愿始 从。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 向逾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 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消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纳 兰 性 德
缁 尘 京 国
乌 衣 门 第
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 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 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 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天 妒 英 才 英 年 早 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 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康 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 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 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 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 甲屯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自在,号菱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他是浙江嘉兴人,是浙西山水世家纳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平经历纳兰性德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纳兰容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才华有很大的影响。

他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热情,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

在求学时期,纳兰性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在国子监期间,他接触到了当时最新的文学思潮和先进的文化观念,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纳兰性德的学业并不顺利。

由于他的放纵和桀骜不驯,他常常逃课、游玩。

这导致他最终被学校开除,使他无法完成学业。

尽管如此,纳兰性德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文学艺术,并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文学成就纳兰性德以其出色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词作描绘了人生百态,抒发了他自己的情感体验。

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纳兰性德的词作涉及各个方面的主题,既有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汪小菡《十七岁》中有这样的一句词:“目断魂消,累床纡缩到天明。

”这句词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伤,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并被后来的词人们广泛研究和传颂。

三、人生哲学纳兰性德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活在当下”。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经历每一个情感的起伏。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首词表达了对时光的流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他的人生哲学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并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相思 纳兰性德

长相思 纳兰性德

朗 读 、体 会
程:道路,路途。“山一 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山海关,在今河 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 指身处关外。 千帐:极言跟随康熙出巡 卫军的营帐之多。 风一更,雪一更:意为风 雪一夜未停。 聒(guō):声音嘈杂, 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家乡,这里指北京。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往榆关那边 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 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夜未停, 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在我的家乡,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 庄皂甲屯。 •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 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 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 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虽曾有积极 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 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波,远不合他的 情志,使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 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也使他 厌畏思退。诗人禀性和生活处境相矛盾,是他憔 悴忧伤、哀苦无端的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长期随驾出巡还破坏了他的家庭生活。职业苦闷 和离愁别恨交织,再加上爱妻亡故的打击,使他 深陷苦海。
上帝怜惜有才华的人,早早地把他们招回天国 去了,纳兰容若无疑是在这被怜惜之列的。因为 太完美了,他只活了31岁,留下的永是青春的影 迹。纳兰被后世评价为“清代第一词人”“北宋 以后,一人而已”。抛下世俗烦务,纳兰就这么 走了。他终于永远避开了,和他最心爱的人一起 ,归于爱情的长梦这中,也许从此再没有什么愁 情了。 可他偏偏给世人留下一部纳兰词,于是我 们也就看到了他在世间一切烦恼和愁苦.这样的人 ,或许真的不能属于尘世。惟有在锦绣年华的逝 去才是最完美的自我结局。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简介:清代满族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即纳兰。

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

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

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

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

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的词集《侧帽集》于康熙十七年(1678)问世,时年仅24岁。

继而,另一词集《饮水词》在吴中刊行。

而综合编纂他诗、词、文、赋为《通志堂集》的,则是他的汉文老师徐乾学。

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曹寅语)的局面。

这不仅因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其思想的深沉,风格的清新,抒情状物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也是重要原因。

纳兰性德性澹泊。

在涉猎汉文学传统时,他将李白、陶潜奉为楷模。

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不到30岁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产生了“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的出世之想,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哀愁。

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

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坛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风格。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起了联络海内词客的重要作用。

其词风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后主之称。

所写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①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②行处蹙连钱。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引导语:《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

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

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对于纳兰性德估计很多人听过,他是清代词人,文风婉约优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供大家学习。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

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

辑有《全唐诗选》。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

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

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灵素,号南溪,清代诗人。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

他的诗作以清丽清新、婉约含蓄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诗歌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一、生平事迹纳兰性德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精通经史。

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很高修养的文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幼聪慧的纳兰性德很早就展现了出色的文学天赋,被誉为“神童”。

他十岁时就已精通《书经》、《三礼》、《诗经》等经典著作,被称为“小诗仙”。

在儿时,纳兰性德的家境颇为殷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命运在十七岁时发生了改变。

其父逝世后,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纳兰性德开始在海上贩运货物,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苦难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在海上漂泊的生活中,纳兰性德曾多次遭受到各种挫折和磨难,但他却依然沉浸在诗歌创作之中。

他的诗作多描绘了寂寞、孤独、离别等主题,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怨和忧伤。

1685年,纳兰性德因病过世,年仅三十一岁。

然而,尽管他的一生短暂,却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学遗产,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文学宝藏。

二、诗歌特点纳兰性德的诗歌特点主要包括清丽清新、婉约含蓄、情感真挚等方面。

首先,纳兰性德的诗歌以清丽清新、鲜明的特点著称。

他的诗篇多以婉约含蓄的文字表达,擅长以淡泊的笔墨描绘出田园风光、山水景色等美好的自然景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洒脱。

其次,纳兰性德的诗歌情感真挚,能够表现出深沉的哀怨和忧伤。

他在诗作中多以离别、孤独、寂寞等主题为题材,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神思融入其中,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此外,纳兰性德的诗歌清丽婉约、含蓄而不失深沉,有时候表现出一种婉约之美。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营造出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唯美氛围。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
纳兰性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与世长辞,葬于京西皂荚屯。留有三子四女。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清贵公子,康熙御前带刀侍卫(错了,带刀侍卫是小宝,他只是侍卫,不带刀),亦会骑射,康熙出行,总爱令他随驾出征。纳兰词名盛极一时,花间小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一些边塞词也写的极好(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等等,总之好词极多),当时名震海外,高丽人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王国维更是有言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本文不是评他的词,不多讲了。但纳兰的身世与他的性格大有干联,不得不提一下。
纳兰的父亲明珠,辨若悬河,兼通满汉文字,被封太傅,有才华。但亦是个贪欲无度之人,独揽朝纳,卖官鬻爵,他的母亲也绝非什么贤淑女子,醋劲极大,而且心如蛇蝎(这个词过份了点?也不会)。一次明珠见倒茶的小婢眼眸长的美,便多看了两眼,第二天,收到夫人送来的锦盒,打开一看,里面便是那小婢的眼珠。是以说在纳兰家那朱薨碧瓦之下包藏着数不尽的罪恶,殊不为过。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留《纳兰词》著称于世。被誉为清代词家三绝之一。纳兰容若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今天,年轻人对纳兰词的热情依旧不减,以致有“纳兰一族”之说。纳兰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生平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最有名的有《长相思》《浣溪沙》等等。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

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

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

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一、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子真,号石屏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饱读诗书,精通古文和诗词。

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代晚期,对于该时期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作品风格1.感伤悲凉:纳兰性德的作品以感伤悲凉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爱情失意以及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他擅长描绘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

2.唯美细腻:纳兰性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婉约,运用了大量含蓄委婉而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

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来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加细腻动人。

3.自省思考:纳兰性德在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反省。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痛苦、迷茫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4.借古讽今:纳兰性德在部分作品中借用古代典故或历史人物来批判现实社会,流露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

三、对后世影响1.文学艺术影响: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内涵,在清代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风格,开创了晚清詩風,为后世文化大师尊崇。

2.教育启示:纳兰性德自幼秉承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注重诗歌技巧与内心真挚感情的结合。

他的作品激发了很多读者对美好情感和知识追求上进精神。

3.情感共鸣:纳兰性德描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纠结的情感,使得后世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

他的作品经典而真实,留给后世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4.文化传承:纳兰性德的作品广为流传,并译为多种文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对海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总结纳兰性德是清代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以独特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文学界的璀璨之星。

他的作品悲凉而美丽,挖掘了人类情感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深处。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情感、对社会现实和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和诠释,这使他的影响超越时代,在后世还能引发人们对美好与真善、审美与情感等层面的思索。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生平、感情经历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1]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命运多舛,年命不永,情深不寿。

与他最亲近的三个女子,劳燕分飞,谱下了一曲曲凄婉的哀歌。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纳兰在18岁那年,情窦初开,整日嚼着香草,弹弄琵琶,寻觅着意中人。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小女子娇美可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泪痕仿佛秋雨中的一朵芙蓉花,插在鬓上的钗环轻轻颤动,离去时,她转过回阑,拔下头上的那根精致玉钗,轻叩着回阑。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三一文库()〔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

《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

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生平、感情经历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1]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命运多舛,年命不永,情深不寿。

与他最亲近的三个女子,劳燕分飞,谱下了一曲曲凄婉的哀歌。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纳兰在18岁那年,情窦初开,整日嚼着香草,弹弄琵琶,寻觅着意中人。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小女子娇美可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泪痕仿佛秋雨中的一朵芙蓉花,插在鬓上的钗环轻轻颤动,离去时,她转过回阑,拔下头上的那根精致玉钗,轻叩着回阑。

纳兰性德_介绍

纳兰性德_介绍

【代表作:《饮水词》简介】
上文提到的《饮水词》,纳兰性德的词集之一,也是最 著名的一部。
《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 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由此命名自己的词集为《饮水词》。 因为纳兰性德的生活面比较窄的缘故,《饮水词》在内容 上也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 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其悼亡之作主要表达 的是追念前妻卢氏之情,写的真切感人。纳兰还曾出使边陲, 亲尝过远离家乡的离情别绪,因此恨别也成为《饮水词》的一 个重要内容。《饮水词》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纳兰本人是主张 “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而他的词作也正是他这种主张的具 体实践。《饮水词》在语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即 不过分追求辞藻,他主张自由抒写性情,反对雕琢矫饰。纳兰 反对雕饰,并不是不重视锤炼,而是主张不露斧凿之痕,艺术 上锤炼到归于自然的程度。
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 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 “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清·纳兰性德 《饮水词》
(意思是说:虽然在太平盛世中行走,在丰足富贵的生活中 居处,可是很能够节制自我,不敢夸饰张扬。好像时刻都在 对富贵担心,反而对贫贱倒是安之若素的,所以于世俗上的 芬芳华丽不敢兴趣。虽出身于高门广厦的名门,但却常有山 泽鱼鸟的乡村平民思想。 )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 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 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

《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及其时代背景》

《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及其时代背景》

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及其时代背景引言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词人,他以其深情细腻的作品和悲怆的生平故事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并探索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创作风格与主题的影响。

纳兰性德的生平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文化显赫、官宦世族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一生饱受变故和不公待遇,导致他沉溺于饮酒、逃离现实等消极行为。

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

纳兰性德的词人形象1.敏感细腻:纳兰性德善于描绘内心情感世界,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爱情、友谊、乡愁等情感的理解。

2.多愁善感:由于个人遭际经历,纳兰性德的词篇透露出浓郁的忧伤和孤寂之情,体现出他内心世界的痛苦和无奈。

3.独立思考:纳兰性德有自己独特的看世界方式,他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词作表达。

纳兰性德所处时代背景1.文化转型: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转型的时期,经历了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

这些变化对纳兰性德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文学风气:在纳兰性德创作活跃的时期,明代文人主张古文复古而革新诗歌形式。

纳兰性德在这一背景下承前启后,突破传统束缚,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3.社会环境: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带给纳兰性德许多灵感素材。

对于一个不得志而又渴望改变境遇的词人来说,时代背景成为他笔下字里行间不可或缺的元素。

影响和意义纳兰性德作为一个独特的词人形象,通过其作品传达了对爱情、人生和命运等主题的思考。

他提醒人们珍惜眼前,关注内心的情感世界,并通过自己痛苦经历的抒发激发读者共鸣。

纳兰性德的影响超越个体与个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结论纳兰性德作品中词人形象的塑造与他所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他那敏感细腻、多愁善感以及独立思考的个性在明清之际显得更加突出。

纳兰性德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词人,也是一个真实而颇具代表性的时代见证者。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 纳兰容若 )
纳兰性德( ),满洲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 - ),满洲人 号楞伽山人, 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 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 满洲正黄旗人 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字容若,原名纳 一.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 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 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 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 正黄旗人 康熙十五年 十五年进 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 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 一生淡泊名利、 大学士明珠长子, 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 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全以 一个“ 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 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 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 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 停留在初见时的美故 秋风悲画扇” 秋风悲画扇 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 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 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 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 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 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 妤怨》 妾身似秋扇” 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 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 居易的《长恨歌》 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 颂千古了。 颂千古了。
我是人间惆怅客
《侧帽集 ,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 侧帽集》 饮水词》 侧帽集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人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销忿,旋移近小楹。 ——纳兰容若《夜合花》 奈侧帽,风情断。觉弹指,韶光换,便飘香秀笔,总随云散。 —— 杜诏《满江红 过渌水亭》
第七幕 仕途 南雁归时更寂寥
文人儒子——皇帝侍卫
忆昔宿卫光明宫,楞(léng)伽(qié)山人貌姣好。
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 ——曹寅《题楝亭夜话图》
《渌水亭杂识》 《通志堂经解》 《今词初集》
第八幕 绝恋
而今才道当时错
沈婉 江南乌程才女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 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 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沈婉《朝玉阶 秋月有感》
顾贞观 清代文学家。字远平、华锋,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 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zhuó)秘书院典籍。康熙二十三年 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 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 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兹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 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 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 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 君须记 ——《金缕曲 赠梁汾》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金缕曲 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一)婉丽凄清 真挚深切
青衫、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
空阶、纸灰、斜阳、碧落、漆灯、秋坟、西 风、黄叶 纳兰性德是个极为性真的人,其创作主张又 是“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所以,尽管 他的眼界不开阔,诗却能缘情而发,尽出佳 品,产生“家家争唱饮水词”的轰动效应, 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
古典情怀的现代阐释
纳兰词,华贵的悲哀,优美的感伤
豪放是外放的的风骨,优伤才是内
敛的精魂。

情到深处,人孤独!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鹊踏枝》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 《卜算子》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
采桑子的相思
我已经不期然地踏上了另一座谢桥,
却每每在酒的最醉处、梦的最深处, 无法逃避地看到了你。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乐府:本为汉代管理,祭祀、巡行、
宫廷所用音乐的官署,亦称由官署 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后来将一切 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
Hale Waihona Puke 今译谁又在反复的翻唱乐府那首凄凉的曲子? 看如今这情景: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 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 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 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因为想着情人, 但又不得相见,所以觉得无聊),就是梦里 也没有到过谢桥。
木兰词
作者: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 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 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

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词,尤擅小令。

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

这首小令就是一个典例。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

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

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

康熙皇帝深为痛悼,特派使赐奠。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

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本篇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写行程之劳。

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

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

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

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

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

“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

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

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水词》序言
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骚雅之作,怨而能善,惟其情之所独多也。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定其前身,此岂寻常文人所得到者?昔汾水秋燕之篇,三郎击节,谓巨山为才子。红豆相思,岂独生于南国哉!
来自《辞海》1989年版
详细介绍: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 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 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 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 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 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 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容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作者简介
纳兰容若:也称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容若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其词作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评论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著有《侧帽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作品原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作品鉴赏
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人,偏要分离两处,各自消魂伤神、相思相望。他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年,他们在常人的十分钟里年华老去。纵使翼北莺飞、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人生。万千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词的上阙实为化用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飞赠道士李荣》诗中成句“相恋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诗词的化用,并非是从自若容始的。诗词史上,大有名句原版默默无闻,而一经他人化用,反而成为世人千古传颂的佳话。而眼前这首《画堂春》,骆宾王的原句不知能有几人记得,可若容的词句却遍传于有井水之处。 下阙转折,接连用词。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而容若的这首《画堂春》用典也很讲究、完美。连续用典而不显生涩,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意思截然相反的两个典故,用在一起不冲突,还有互相推动的感觉,丰富了词义,这是非常难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