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觉醒年代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作文素材
觉醒年代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作文素材觉醒年代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作文素材1《觉醒年代》中,辜鸿铭是一个重要角色。
他的一段重头戏是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他用到一个关键词“温良”。
然后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解释:因为中国人多用“心”思考,外国人多用“脑”思考。
史料记载: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他国外留学14年,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有意思的,他游历世界各国,最后回归中国,成为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极力推崇者。
《中国人的精神》是他的一部著作,在其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
史料记载,此书1915年由北京每日新闻社首版,是辜鸿铭之前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的汇编。
“书中他致力于阐明中国人的精神,解释中国文化的价值,分析欧洲战争的起因和出路,鼓吹中国儒家文明拯救世界,曾在西方轰动一时,被译为多种文字。
”其中,在《中国人的精神》这篇文章中,有一段描述意味深长:“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
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人之思。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
——很值得思考的一段文字!觉醒年代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作文素材2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1915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
辜鸿铭论中国人的精神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英语,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申论素材辜鸿铭作文
申论素材辜鸿铭作文尊敬的考官: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愈发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辜鸿铭先生的作文《环保从点滴做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教育了我们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鸿铭先生在他的作文中提到了一些简单却有效的环保行为。
例如,他倡导减少用塑料袋,鼓励大家使用环保袋或自备袋子去购物,从源头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此外,他还强调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通过节约冲洗、合理用水等方式减少了我们对水资源的浪费。
这些点滴的改变看似微不足道,却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鸿铭先生的作文还告诉我们,环保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需要社会的协同努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将环保理念传播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并带领大家一起组织公益活动,如清洁环境、植树造林等,通过团结一致的行动落实于社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我们需要从辜鸿铭的作文中汲取灵感,将环保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从家庭出发,减少用水、用电,尽量选择环保产品;可以从工作场所出发,推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出行;更可以从社区出发,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明确环保的意义和目标,积极行动起来,做好自身的示范,并将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只有通过广泛的参与和持续的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家园。
感谢辜鸿铭先生的作文,它敦促我们从点滴做起,行动起来,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将环保理念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谢谢!。
辜鸿铭的故事_550字
辜鸿铭的故事_55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辜鸿铭,清末民初时著名的翻译家,福建人。
他有一个怪癖,要闻女人的臭脚气味,才能写出文章来。
当时中国女子流行缠小脚,其方法是在七八岁时,就用宽约二寸、长约一丈的布条缠在脚上,使脚变成棕子形状,脚缠得愈小愈美。
但那种裹脚布除非十天半月才会松开,松开一次,那种臭味令人掩鼻而逃。
然而,辜鸿铭就喜欢那种臭味儿。
他在写文章时,要他的小脚太太脱了缠脚布,坐在身边,一边写文章,一边闻那种臭味。
写得高兴时,他右手写文章,左手还握摸着小脚。
据说,他的许多好文章,都是在这种场合下完成的。
他对小脚的嗜好,是闻名士林的,他曾说:“小脚女子,特别神秘美妙,讲究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妇人肉香,脚其一也,前代缠足,实非虐政。
辜鸿铭还喜欢逛妓院,特别爱好妓女的手帕,不论何种颜色的手帕,他都或夺或偷,藏之怀中。
所以,他在讲课时取手帕揩拭鼻涕时,五色缤纷,学生匿笑,而他却毫不在意。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辜鸿铭,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和才华的人物,既是一位杰出的国学大师,又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少年成名,早年留学日本,后来踏上创业之路,在建设中国影视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各种慈善捐助活动,并倡导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
辜鸿铭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非常感兴趣,他认为中华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他积极投身国学研究和传授的事业,倡导人们重新认识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辜鸿铭还非常关注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他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捐助活动,帮助贫困儿童和受灾群众,倡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辜鸿铭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传奇,他的优秀事迹可以激励人们探索人生的精彩,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忱和追求,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尊敬和瞩目的学者、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以其杰出的学识和坚定的民主信念,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和为国家的发展奋斗。
辜鸿铭早年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但他要求自己掌握更广泛的知识。
他积极研究西方思想,尤其是民主和宪政理念,深入了解了世界的发展趋势。
这种开阔的胸怀使他成为中国近代特殊的知识分子,努力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家,辜鸿铭不仅注重学术成就,还注重对学生的培养。
他创办了位于北京的第一所新式学校——“北京高等学堂”,为年轻人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他坚信教育与国家的兴盛密不可分,因此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现代教育理念。
辜鸿铭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呼吁民主与自由的理念。
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派的重要代表之一,积极推动着中国社会的革命进程。
然而,他的政治活动引起了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多次被迫逃亡。
但辜鸿铭坚守自己的信仰,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无惧压力和困难。
辜鸿铭对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向往。
辜鸿铭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他的故事仍然激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辜鸿铭的故事代表着中国近代史上先进思想的发展,他的理念和坚持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今天,我们应该怀念并致敬这位伟大的学者、政治家和教育家,也应该汲取他的精神力量,为我们的时代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文近代人物素材
作文近代人物素材《近代人物素材》素材一《那个倔强的老头——辜鸿铭》辜鸿铭啊,在近代那可是个独特的存在。
他这人可逗,留着个小辫子晃悠晃悠的进学堂讲课。
当时周围的人都开始剪掉那老长的辫子向新时代示好,他倒好,一直留着,就像是紧紧抓着过去的一点什么东西不肯放。
有回在课堂上,那些年轻学生就好奇又带着点挑衅地问他为啥还留着辫子呀。
辜鸿铭不紧不慢地摸着辫子说:“这辫子里有老祖宗的规矩和学问。
”然后就开始长篇大论起来。
说什么别看现在大家都追捧新东西,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价值深得很呢。
他能说会道,把那些年轻学生说得一愣一愣的。
他还穿着长袍马褂,打扮得老派得很。
可是你别以为他就是个完全守旧拒绝接受新事物的顽固老头。
他对西方文化了解得透透彻彻的,像什么英文、德文、法文,那水平高得很,诗词歌赋更是不在话下。
他把中国的文化用独特的方式介绍给那些外国佬,就像个怪才一样。
那时候西方很多人觉得中国是神秘古老落后的,但辜鸿铭能用他的学识和口才去污名化,让外国人看到中国文化坚韧又美妙的一面。
素材二《传奇的外交家顾维钧》顾维钧,这可是在外交舞台上风云过的人物。
想当年在巴黎和会的时候,那场面是真够受气的。
中国在国际上没啥地位,明明是一战的战胜国,可是列强还是想瓜分中国的利益。
顾维钧就站出来了。
当时那个会议大厅里气氛压抑得像雷雨前的天空。
各个大国的代表都带着一种轻视中国的表情。
顾维钧站在台上,穿得笔挺,表情严肃中带着坚定。
当谈论到山东权益问题的时候,顾维钧开始发言。
他的英语说得那叫一个流利又有底气,把从小对山东的了解,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意义,以及中国对山东理所应当的主权说得清清楚楚。
他举例说山东就像是自家兄弟,怎么能被外人随便摆弄。
说到激动处,他目光如炬。
可是那些大国根本不听他的,还是把山东权益给了日本。
这一群强盗国家的无耻行径真让人气愤。
顾维钧虽然后来很气愤也很无奈,但他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那次亮相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也给后来的外交努力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辜鸿铭论文
辜鸿铭--中国近代史上的怪诞人物在人们印象中,辜鸿铭是一个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衫,脑后拖着一条长辫的满清遗老,是一个热心拥护男人纳妾、女人缠足,积极参与复辟的顽固派,“辜鸿铭”三个字在近代仿佛成了守旧和怪诞的代名词。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怪诞的外表下隐藏着炽热的爱国感情,强烈的批判精神,以及他向世界弘扬中国文化的那份迫切。
下面就以他的一系列怪诞且矛盾行为的行为作为线索,来描述我心中的辜鸿铭。
怪诞一他精通西方数国语言,获得13个西洋博士学位,却热衷于向西方鼓吹中国文化、儒家经典。
西方的洋枪洋炮使得国人谋求富强,以御外辱,他却坚信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中国文化能够拯救世界。
孙中山说他是“中国精通英文第一人”1,林语堂说:“其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者,选词用字皆属上层。
”2辜鸿铭,“1856年出生于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之家,10岁左右即随义父英人布郎到英国留学,先后在英、德、法留学11年,获得文、理、工、哲等多科文凭。
”3从启蒙教育一直到博士,他接受的是一套全欧洲式的教育。
从他的思想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人,应该是一个眼界开阔、赞成欧化的人物,然而,令人惊奇地,他并没有像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一样倡导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等西方思想。
他用他的毕生在不遗余力地向西方、向世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辜鸿铭是第一个把儒家经典《论语》、《中庸》、《大学》等翻译为英文的中国人。
”4并“在《读易草堂文集》中,他对东西方的政治、学术的差别有多次对比评价,肯定中国传统的优越性。
”5辜鸿铭由于东西方知识的渊博,且没有传统的门户之见和师法之手,对经籍的解释往往跳出窠臼不受束缚。
例如辜鸿铭将“康棣之华,翩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子曰:“为之思也,夫何远只有?”6解释为:“余谓此章,即道不远人之意,”引自己所译歌德师《自强不息箴》“不趋不停,譬如星辰,进德修业,力行近仁”作比,以证明“异途同归,中西一辄”。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 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 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 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 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 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 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他在晚 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 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1891年,俄皇储来华,赠其镂皇冠金表。
三、 辜鸿铭作品目录
绪论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的妇女 中国的语言 中国领域的约翰·史密斯 一个伟大的汉学家 中国学(一) 中国学(二) 附录:乌合之众崇拜教或战争及其出路
四、 辜鸿铭作品简介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是2012年8月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辜鸿铭 。 《中国人的精神》是“晚清怪杰”辜鸿铭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名曰《中国人的精神》,亦名《春秋大义》或《原华》。 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辜鸿铭,于 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 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 被译为多种文字。
近代历史人物作文素材
近代历史人物作文素材
《怪才辜鸿铭》
近代历史人物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那就是辜鸿铭。
你知道吗,这个辜鸿铭啊,那可是真有个性!他一直留着个长辫子,在当时那个很多人都剪掉辫子追求新潮流的时代,他的长辫子就格外显眼。
有一次啊,他在大学里上课,学生们就很好奇地问他为啥还留着辫子。
辜鸿铭不紧不慢地说:“我这辫子啊,那可是我的宝贝,它代表着我的中国心!”然后他还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们讲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好,让那些学生们一个个都对他佩服得不行。
他精通多国语言,还特别喜欢跟外国人辩论。
有一次和一个英国佬争论,那英国佬说英国的文化多么多么好,结果辜鸿铭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把中国文化里的智慧啊、哲学啊啥的说得天花乱坠,把那英国佬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他这人啊,就是这么牛,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那真是爱得深沉。
这就是辜鸿铭,一个在近代历史中独特又有趣的人物,他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中国的传统和文化,就像他那标志性的长辫子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现在想想他,还真是觉得他挺特别的呢,让人对那个时代的记忆都变得鲜活了起来。
作文万能模板之辜鸿铭
作文万能模板之辜鸿铭辜鸿铭,字季鸿,号潜山,江苏省无锡人,生于一八八七年,卒于一九六六年。
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留学日本,接受了现代思想的熏陶,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回国后,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大会,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之一。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辜鸿铭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他曾多次代表中国工人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会议,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辜鸿铭一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一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中素材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简介辜鸿铭(1857-1928),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西方人,反以此而见重于西方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并总能骂在要穴和命门上。
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幽默的回击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
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
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
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辜鸿铭辩才无双。
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840年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
中国人的温良精神辜鸿铭材料作文
中国人的温良精神辜鸿铭材料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就是温良精神。
它体现了中国人谦逊有礼、宽厚仁爱的品格。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中国著名建筑师辜鸿铭先生,看看他如何实践了温良精神。
辜鸿铭先生1935年出生在江苏南京,从小就热爱建筑。
他读书非常用功,后来考上了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辜先生学习非常刻苦,经常通宵达旦地设计图纸。
同学们叹服于他对建筑事业的执着追求。
毕业后,辜鸿铭先生在美国工作多年,设计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建筑。
大家都说他是个建筑天才。
可是,辜先生从来没有因为成就而自满。
他总是谦逊有礼,虚心学习。
有一次,一位年轻建筑师向他请教问题,辜先生不但亲切解答,还邀请对方到家里做客。
这位年轻人非常感动,说辜先生"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师"。
1997年,辜鸿铭先生获得了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可是他却说:"这个奖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体中国建筑师。
"看,辜先生是多么谦虚啊!他把荣誉归功于祖国和同行,而不是自己一个人。
辜鸿铭先生作品有一个独特风格,就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比如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外形就像一朵绽放的白莲花。
辜先生说,这是受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启发。
他的作品美不胜收,却充满着东方智慧的气息。
不仅建筑设计融入了中国元素,辜先生的做事方式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温良品性。
2008年汶川地震时,辜先生82岁高龄,仍亲自前往灾区视察。
他说:"灾后重建一定要坚持环保和人文理念。
"看,辜先生不但富有同理心,而且对民众的生活环境非常关注。
辜鸿铭先生一生致力于创造优秀的建筑,为世界各地增添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他从不自命不凡,反而始终保持着谦逊、宽厚的品格。
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温良精神。
通过辜先生的事迹,我们更加理解了温良精神的可贵。
作为小学生的我,也要好好学习辜鸿铭先生的做人处世之道。
关于辜鸿铭的论文
时代造就了“怪杰”的合理存在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学博中西,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自身的成就以及名人的推崇,让大家对辜鸿铭这个名字已耳熟能详了。
但国人对辜鸿铭的印象大多还是停留在“怪”这个字眼上,这可以从他的一系列的奇闻趣事中得到印证。
辜鸿铭的“极端”与“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1个茶壶配4个茶杯”的理念,他主张“一夫一妻多妾制”,他还坚持缠足、长袍、马褂、辫子等清代的生活方式。
但在众人都不敢剪辫的晚清时候,辜鸿铭首先剪掉了辫子,在众人在剪掉辫子的时候,他却却留起了辫子。
他的对头胡适说他之前是“立异以为高”,现在是“久假而不归”。
二是,辜鸿铭鄙视西学,更确切地说是对中国文化强烈的自豪感。
据说他在英国街头故意倒拿报纸,用一口地道的伦敦腔嘲笑英文太简单。
但同时,当胡适主张白话文的时候,他坚决反对。
三是,在政治上,辜鸿铭是坚决的保皇派,这也为人所诟病。
他解释说“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虽然他坚持君主立宪,但他反对袁世凯的恢复帝制。
这一系列矛盾交织让辜鸿铭有了“怪才”之称,此外他的特立独行也让他这个不愧于这个称号。
譬如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辜鸿铭的“极端”与“怪”呢?首先,我认为这是跟他小时候所受的思想密切相关的。
依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观点来看,人类一切的行为都可以从小时候找到影子。
语言天才辜鸿铭_优秀征文_优秀征文
语言天才辜鸿铭_优秀征文_优秀征文天才辜鸿铭语言天才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的语言天赋,在近代中国可谓无出其右者。
1885年,辜鸿铭进入张之洞幕府,担任张之洞的外交顾问兼秘书。
张之洞之所以礼聘辜鸿铭,所看重的正是其“精于别国方言,邃于西学西政者也”。
1891年,俄罗斯皇太子与希腊王子结伴同游中国,他们一行来到武汉。
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尽地主之谊,带着几个僚属前来迎接。
辜鸿铭随同担任翻译。
相见之后,俄皇太子用法语与张之洞交谈,而辜鸿铭则流利准确地予以翻译。
随后,张之洞在晴川阁宴请俄皇太子、希腊王子一行。
席间,俄皇太子改用俄语,与希腊王子窃窃私语,对菜肴的卫生表示质疑。
他们刚刚说完,只见辜鸿铭转过身来,笑着用俄语对他们说:“这些菜肴既新鲜又卫生,还望你们放心地品尝吧。
”听罢,他们脸上立刻现出惊讶之色。
宴请过后,张之洞掏出鼻烟壶嗅吸,希腊王子不知何物,情不自禁地用希腊语问俄皇太子,没想到,辜鸿铭立即翻译给张之洞听,并把鼻烟壶取来,递给希腊王子,又用希腊语告诉他使用的方法。
两位异邦“九千岁”于片刻之间,听着一个东方人同时流利地操持几国语言,顿时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后来,当他们得知辜鸿铭的强项还不是这些语种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俄皇太子离开武汉时,郑重其事地向辜鸿铭发出邀请,盼望他有机会游历俄罗斯。
俄皇太子还将一块刻有皇冠的金表赠与辜鸿铭。
武汉之行给俄皇太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逢人便说:“在武汉见张总督,那位翻译辜先生所通语言之多,是我遍历各国都难以见到的奇才。
”之前的傲慢一扫而光。
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一次,辜鸿铭乘坐火车由维也纳往柏林,与他同车厢对面而坐的三个德国青年,看他一身东方人的装束,且拖着一条小辫,便对他挤眉弄眼,窃窃评论。
辜鸿铭 温良 作文
辜鸿铭温良作文提起辜鸿铭,这位学贯中西的怪才,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他那标志性的辫子,还有他对于“温良”一词的独特诠释。
辜鸿铭,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宛如一位特立独行的侠客,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和文化的根。
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过关于辜鸿铭的一个小片段,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一次在国外的聚会,众多学者名流齐聚一堂。
有人故意刁难辜鸿铭,嘲笑中国人的种种不是。
辜鸿铭并未动怒,他只是静静地站起身来,目光坚定而温和。
他缓缓说道:“诸位,你们见过中国人的温良吗?”众人皆一脸茫然。
他不紧不慢地开始讲述。
他说在中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卖菜的老农。
每天清晨,老农都会挑着新鲜的蔬菜来到集市。
他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双手粗糙却有力。
那一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集市上的人们匆忙收拾东西,四处躲避。
老农也着急地收拾着自己的菜摊,可雨水来得太急,他的菜还是被淋湿了不少。
这时,一个年轻的女子路过,她看到老农的困境,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帮老农撑起了一把伞。
她自己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一大半,却毫不在意,还笑着安慰老农说:“大爷,别着急,等雨小点再收拾。
”老农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儿地说着谢谢。
雨停之后,老农非要送一些蔬菜给女子表示感谢,女子却怎么也不肯收。
她说:“大爷,您种菜不容易,我只是顺手帮个忙,哪能要您的菜呢。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辜鸿铭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着那些听得入神的外国友人,说道:“这,就是中国人的温良。
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善意,是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的关怀与帮助。
”众人陷入了沉思,辜鸿铭继续说道:“温良,是一种力量,一种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善良,在平凡中绽放光芒的力量。
中国人的温良,是刻在骨子里的,是融入血脉中的。
”回想我们的生活,这样的温良之举其实无处不在。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有人会主动为老人和孩子让座;在街头巷尾,邻里之间会互相照应,分享自家的美食;在灾难面前,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力量。
辜鸿铭 温良 作文
辜鸿铭温良作文提起辜鸿铭,那可真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那独特的形象和思想,就像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而又独特的星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辜鸿铭或许是那个留着长辫、身着长袍,看上去有些古板守旧的学者。
但如果你深入去了解他,就会发现,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难以忽视的“温良”品质。
这种“温良”,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温和善良。
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修养,一种对文化的坚守,一种对人性的尊重。
就拿他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来说吧。
当时的社会,西方文化大肆涌入,很多人盲目地追求新潮,对自家的传统文化弃如敝履。
可辜鸿铭不这样,他就像一个坚定的卫士,守护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堡垒。
他精通多国语言,对西方的文化和思想有着深刻的了解,但他从未因此而看轻自家的宝贝。
他给学生们讲课时,那真是激情澎湃。
讲到诗词歌赋,他能摇头晃脑,沉浸其中,仿佛那些优美的词句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讲到孔孟之道,他更是目光炯炯,声音洪亮,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刻在学生们的心里。
他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那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可不能丢啊!”他的话语里,没有丝毫的做作,只有满满的真诚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还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学术交流的场合。
有个自以为是的西方学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放厥词,说什么都是封建糟粕,应该统统抛弃。
辜鸿铭听了,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
他先用流利的英语,条理清晰地指出对方观点的错误和肤浅。
然后,又用典雅的中文,引经据典,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的言辞犀利而又不失风度,让那个西方学者哑口无言,也让在场的人为之折服。
事后,有人问他:“您何必跟那种人计较呢?”辜鸿铭微微一笑,说:“我不是计较,我是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文化,值得尊重!”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心中的坚守和“温良”。
辜鸿铭对待身边的人,也是充满了“温良”。
他的家里有个老仆人,跟随他多年。
有一次,老仆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珍贵的花瓶。
家里其他人都嚷嚷着要惩罚老仆人,辜鸿铭却摆摆手说:“一个花瓶而已,碎了就碎了,只要人没事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辜鸿铭:“菊残犹有傲霜枝”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同安。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留学英、法、德诸国,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9种语言。
曾任张之洞幕僚,清末外务部左丞,辛亥革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学贯中西,推崇儒家文化,反对新文化。
著有《读易堂文集》等,又以西文介绍儒家经籍,将《论语》、《中庸》等经典翻译成英文。
以《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一书闻名于世。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
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
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上面的文字,出自辜鸿铭的《春秋大义》。
提到辜鸿铭的时候,很多人会嗤之以狂儒守旧,但却忘记了他所处时代的惊涛骇浪,使他不得不以狂放偏执的姿态来做悲情而绝望的守护。
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这使得辜鸿铭对于国家的软弱和不幸体会得更清楚,对人类的无知和愚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文明和人类命运所做的终极思考也更深远。
在整个世界战火不断,人类互相残杀的大的时代背景下,辜鸿铭选择了不遗余力地发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试图为人类文明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太平洋马来西亚半岛西北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早年,他的祖辈由中国福建迁居于此,积累了丰厚的财产和声望。
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布朗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葡萄牙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在语言上有着特别的天分。
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辜鸿铭,将他收为义子。
1867年,清同治六年,布朗夫妇计划返回英国,经过辜紫云的同意,把10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
临行前,辜鸿铭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布朗先生独具慧眼,早就看出辜鸿铭天资不凡,犹如璞玉,加以琢磨,他日必可成材,因此对他的教育可以说是倾尽心血。
他对辜鸿铭说:“你可知道,欧洲各国和美国都已变成了野兽。
他们仗恃轮船、大炮、火车等现代设备,到处杀人放火,搜刮财物,疯狂掠夺别的国家。
最悲惨的要数非洲的黑人,成千上万被抓走,贩往美洲,过着牲口一样的生活,沦为奴隶。
美洲的印第安人,很快就被杀得差不多了,而你的祖国——中国,正被放到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操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孩子,如果我有你的天赋,我甘愿做一个学者,拯救人类。
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负起富国强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
”到了英国之后,辜鸿铭在布朗先生的教导下,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弥尔顿1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和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同时,布朗先生还亲自教授辜鸿铭数学,又请人教授他物理和化学。
在完成这些学习之后,辜鸿铭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2录取,并得到学校校长,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卡莱尔对辜鸿铭说:“世界已经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人的行径,社会组织,典章文物,是根本错误的……你是一位中国人,来自于古老的东方,要知道,人类的一线光明,就是中国的民主思想,可叹!据我所知,民主思想,在中国,始终没能实现……现在,是资本主义的时代,大腹便便的富豪控制着这个地球。
看来,人们还是有药可救的,至少,世上的许多疾病已经被控制。
美国人在林肯统治下,解放了黑奴,那里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世界,一切都似乎向好的方面发展。
人类进步的战役在不断胜利,偏见之墙上的缺口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无知必将分崩瓦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通过革命,一定会成功。
令人忧虑的倒是,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代,一旦出现一个抛弃民主思想的领袖,再革命就难了!”义父的谆谆教诲、用心良苦、殷切期盼,卡莱尔敏锐的历史眼光和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这些对辜鸿铭后来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77年,辜鸿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又遵从布朗先生的安排,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3学习土木工程。
30年后,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的声名已如日中天,西方人但凡谈起中国无不称引辜氏的著作;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德国一些大学指定的必读书了。
结束在德国莱比锡大1约翰·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
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是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2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位于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市,是成立于1583年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同时是英国第六古老的大学。
3莱比锡大学(Universität Leipzig)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创立于140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学的学习后,布朗先生又让辜鸿铭前往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法语和法学,并刻意安排他和巴黎的一位名妓做邻居,以使他了解这个欧洲最繁华的大都市的人情世故,辜鸿铭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就是在此相识的。
在留学期间,有两件小事,足以看出辜鸿铭狂傲不羁的性格,机智敏捷的辩才。
在英国留学时,每逢重大节日,辜鸿铭都会面向东方摆上供桌和供品,恭敬地遥祭祖先,房东太太讥笑道:“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反唇相讥道:“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还有一次,在维也纳开往柏林的列车上,辜鸿铭为了打发时间,随手拿起一张德文报纸,一向爱搞怪的他竟然倒拿着报纸来读。
坐在他身边的两个德国人开始嘀咕起来,见辜鸿铭没有反应,其中一个德国人大声嘲笑说:“看哪,这个愚蠢的支那人根本就不懂德文,偏偏还要装蒜,连报纸拿倒了都不知道。
”说完,两人肆无忌惮地大笑起来,车厢里的其他人也都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这时,辜鸿铭放下手中的报纸,用一口纯正而流利的德语正色说道:“你们这种毛头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你们德国的文字简直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看根本没意思。
”接着,他还真的当众表演了一回倒读报纸的本事,让那两个德国青年彻底败下阵来。
1878年,清光绪四年,辜鸿铭返回槟榔屿,11年的留学生活已使当日的懵懂少年成为一个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一年后,辜鸿铭被英国殖民地政府派往新加坡任职,在此期间,他每日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满口洋文,俨然一副绅士派头,然而,命运注定他不能作为一个生活优裕的官吏平淡了此一生,一次看似偶然的机遇,点燃了父亲、义父、恩师和许多推崇中华文化的西方学者深深埋藏在他心中的中国情节,促使他最终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
1881年,辜鸿铭与被派出访印度、返国途中路经新加坡的马建忠4会晤,两人一见如故,倾谈三日。
马建忠对辜鸿铭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数千年的文明,洋洋大观,铸就其精髓的,不外儒道两家。
首先抓住这两大经络,弄通了之后,就能触类旁通。
……然而儒道两家又不是不能相通融的,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儒家的刚强忠义,所谓君子自强不息,生活中又要有道家的和谐闲适。
”又说:“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非常强调闲适和谐。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无不在阐述一种思想——和谐,这是道家的精髓,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相顺应,绝不逆天而行……但现在,中国已在显出老相了……自鸦片战争后,西欧诸国对中国大肆侵略,仗着先进的兵器为所欲为。
我们留洋,就是要看看西洋人凭甚么可以到处横行,从一个新的角度,看看中国人到底甚么地方不行了。
然后再设法疗治,使我们的民族老而弥壮,使我们的国家自立于世。
”马建忠的一席话对于辜鸿铭来说,犹如醍醐灌顶。
40多年后,辜鸿铭回忆说:“我在新加坡同马建忠的晤谈……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因为正是他……使我再一次变成一个中4马建忠(1845—1900),著名语言学大师,曾留学法国,归国后任李鸿章幕僚,主办洋务。
既精通西学,又有深厚的国学功底,著有《马氏文通》。
国人……我同马建忠晤谈三天后,即向殖民当局提出了辞呈,没有等到答复,就乘坐第一班汽船回到我的槟榔老家。
在那里,我告诉我的堂兄,即我们家那位家长,说我愿意蓄辫和改穿中国衣服。
”从此,辜鸿铭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并回到中国,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20年,主要职责是“通译”。
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在此期间,辜鸿铭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帮助张之洞筹划开办枪炮厂,邀请德国兵工专家来华帮助制造枪炮;陪同张之洞迎接来华的俄皇储和希腊王子,以一口流利的法、俄、希腊语震惊四座,受到两位皇子的赞赏;5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辅助张之洞组建新军;用英文翻译《论语》,致力于向西方阐释和输出中国文化。
1898年,领导日本获得甲午海战胜利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中国游历,10月到武昌,张之洞热情接待了这位迅速强大起来的日本帝国的首相。
此时,恰值辜鸿铭的英译本《论语》问世不久,即赠送伊藤博文一部,与辜同样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伊藤博文为此专门造访了辜鸿铭,并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问,难道先生还不能了解,孔子之道,只能施行于数千年前,不能适应当今20世纪的局势了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20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