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八省联考试卷分析(历史)
2021年全国八省联考重庆市历史试题评析
2021年全国八省联考重庆市历史试题评析2021年全国高考适应性考试(以下简称八省联考),是对新高考进行的一次预演,更是2021年新高考的方向标。
本次八省联考的考试方式、命题特征、命题风格对于2021年新高考都极具参考价值。
本次八省联考中的重庆市历史学科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15道,非选择题(必选题)4道。
由于重庆市采用“3+1+2”的模式,故历史学科按原始分计算分数。
与全国卷相比,选择题从12道增加至15道,非选择题从2道必做题+1道选做题增加为4道必做题,题量有了明显增加。
接下来,笔者将从典型试题剖析、把握高考命题新方向和新高考备考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求更加科学有效的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一、典型试题剖析(一)与旧高考紧密结合从选择题的题型上看,自主命题时期的重庆卷的一般会出现组合式选择题,而这一题型是近几年全国卷中不曾涉及的题型。
在本次的八省联考中不仅出现了组合式选择题,而且于第1题即出现,部分考生可能因为没进入答题状态而感到不适,但若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必备的基础知识,较易解决。
“武王征商”,指武王伐纣的战争;“甲子”、“辛未”体现了干支纪年法;图片中的金文考察了汉字的演变;以上信息分别对应了选项①②⑤,故选B。
(见选择题1)选择题1下图是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学者张政娘释其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
用作檀公宝尊彝。
”这有助于研究当时的题1图利簋及其铭文拓片①军事战争②天文历法③土地制度④商品经济⑤文字书法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④此外,在今年1月8日进行的重庆市一诊考试历史试卷中也出现了组合式选择题(第12题),由此可见,在接下来的高三二轮复习中,对学生进行组合式选择题的训练是尤为必要的。
但是要注意一点,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改编成组合式选择题,要把握对这一题型的训练程度。
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A. 适应了新经济发展的形势B. 妨碍了英国走出“滞胀局面”
C.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有利于英国社会各阶层团结
11.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A. 皇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到达顶峰B. 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 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D. 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7.1906清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件专律》,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印刷物的记载、发行、送审等活动,并明确规定印刷物必须登记注册,不得刊载违禁内容。这说明
A.政府加强了专制统治B.改良与革命思想已深入人心
C.民间办报已失去自由D.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印刷物的记载、发行、送审等活动,并明确规定印刷物必须登记注册,不得刊载违禁内容”可知,这时期清政府以法律形式规范印刷物的记载、发行、送审、登记注册及违禁内容,加强了对印刷物件的控制,说明这时期政府加强了专制统治,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件专律》,对印刷物件各步骤的具体规定,无法体现改良与革命思想已深入人心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政府对印刷物件的加大控制,不代表民间办报失去自由,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清政府通过颁布《大清印刷物件专律》以加强对印刷物件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闻传媒业的规范,而不是阻碍,D项错误。
2021年1月重庆八省联考历史(解析版)
2021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下图是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学者张政娘释其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
用作檀公宝尊彝。
”这有助于研究当时的①军事战争②天文历法③土地制度④商品经济⑤文字书法A. ①②④B. ①②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周武王征伐商国,在甲子日的早上举行岁祭并进行贞卜,克商后于辛未那天,在阑驻扎时论功行赏,右史利以铜、锡等物做檀公宝尊彝作为纪念。
故材料有助于为研究牧野之战、商代占卜及商代铭文字等历史现象提供有力证据,故①②⑤正确,B项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商代土地制度、商业发展等信息,故③④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 《后汉书》载: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
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这说明当时的豪强地主A. 具有州郡行政治理权B. 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量C. 不承担赋税徭役义务D. 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可得出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在商业、土地、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地方势力,故D正确;豪强没有行政权,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要依靠豪强,排除B;根据“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可得出他们要承担徭役,排除C。
3.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
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
这种变化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佛教A. 改变了基本教义B. 出现了人文关怀C. 促进了民族交融D. 迎合了本土文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可知,佛教文化传入后经历了以早期佛教教义为主到吸收中国传统儒家忠孝思想的变化,说明佛教日益本土化,故D项正确;佛教基本教义传入中国后并未改变,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唐朝佛教教义注重人文关怀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民族融合现象,排除C项。
八省联考2021年河北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
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公即位;宋滑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
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传贤优于传子B.宗法制度瓦解C.王室逐渐衰微D.殷人旧俗影响【答案】D【解析】西周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宋国是殷商遗民之国,因此其制度方面更多的继承了殷商的继承制度,即兄终弟及,D正确;题干中没有对传长与传贤两种继承方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传贤优于传长,排除A;题干涉及时间是西周,宗法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王室衰微是在西周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2.表1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食遗存统计表(部分)时代出土地点粮食遗存汉河南洛阳烧沟汉墓粳稻、大豆、小豆、薏苡、黍、粟、高粱汉河南洛阳西郊汉墓稻米、小麦、大麦、粟、黍西汉早期陕西咸阳杨家湾4号墓陪葬坑稻米、黄米、粟、豆类、小麦、荞麦西汉早期河北满城汉墓稻、黍西汉晚期河南辉县汉墓稻、粟东汉东汉陕西西安东汉墓稻、大麦、薏苡、粟、黍据表1可知,当时黄河流域A.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B.粮食作物种类多样C.稻粟是主要粮食作物D.稻的种植面积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粮食遗存统计表中所列的粮食种类可以看出,两汉时期除了稻、粟等作物外,还有高粱、荞麦、大麦等作物,说明当时粮食作物种类多样,B正确;题干只列举了粮食的种类,并未涉及产量高低,无法得出粮食产量提高的结论,排除A;题干中稻、粟是诸多粮食作物中的两种,不能断定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C;“面积扩大”是对比的结论,题干中只能证明两汉时期稻谷广泛种植,不能得出稻谷种植面积扩大,排除D。
八省联考2021年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
⼋省联考2021年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省2021年新⾼考适应性考试历史⼀、单项选择题1.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
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的藏书所,⼠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藏书。
进⼊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加快,⼠阶层中私⼈藏书逐步增加。
这⼀变化A.表明私⼈讲学⽇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化传播与学术繁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藏书从周天⼦的官府⾏为下移到诸侯,再下移到⼠⼤夫甚⾄私⼈,这促进了书籍的流动及⽂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术的繁荣,D正确;材料与私⼈讲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具体反映”的说法表述有误,排除B;材料与诸侯的富国强兵⽆关,排除C。
2.汉⾼祖令诸侯王“皆⽴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祭祀隆重郡国庙。
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礼的主张,⾄元帝时,通过礼制改⾰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
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解D.神化刘⽒家族的统治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礼主张,汉元帝主张废除郡国庙制也是沿袭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的政治意图,故B项正确;儒家独尊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已完成,故A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解,故C项错误;废除郡国的宗庙与神化刘⽒家族的统治不吻合,故D项错误。
3.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衹。
各座城市的⾏政⾸脑每年按时举⾏祭祀城隍的仪式。
城隍已被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衹,⽽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地神。
当时,⼤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B.儒学正统⾯临挑战C.⼟地财富作⽤削弱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根据“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神衹。
各座城市的⾏政⾸脑每年按时举⾏祭祀城隍的仪式”可以看出,政府在城隍信仰⽅⾯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导作⽤,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儒学⾯临挑战⽆关,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地财富作⽤削弱,排除C;宋朝时期,城市商业打破了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凸显,排除D。
2021八省联考福建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八省联考福建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商人与秦人祖先来历,《史记》都有其母吞玄鸟蛋而怀孕生子的记载。
由此可以推测出早期的商人与秦人有A.一定的文化关联B.相似的经济生活C.相似的宗法制度D.共同的血缘关系2.西汉地方长官须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
汉宣帝曾斥责郡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
这表明当时西汉A.地方财政出现危机B.政府运行机制待完善C.君主专制趋向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已崩坏3.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
孝文帝此举意在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B.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C.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D.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4.“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
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A.佛教融人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5.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
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海外贸易的拓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C.经济结构的变化D.消费市场的扩大6.明清时期,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培养子弟应举人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
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社会群体依附于政治权力D.官商一体成为趋势7.表1所列的是鸦片战争前后向国人介绍西方的书籍概况。
表1表1表明当时A.闽粤是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B.政府大力推动学习西方C.士人群体广泛关注外部世界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8.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2021年高考适应性考试八省联考历史学科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布1“)三增根大据强纪材律政料八并治项结注自合意所信”学的心知原识和因,。自分(别8豪简分述)感土(地革政命治时期认和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意义。(6分)
三、内容 1、注重对于立德树人,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考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游侠转变的原因。(8分)
三、内容 1、注重对于立德树人,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考查
(江苏)9.图2是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 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
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 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
二、特点:
1、紧跟新教材趋势,强化通史观、淡化选必修 2、以地方史切入,凸显乡土特色与家国情怀 3、坚持立德树人,强调四个自信、凸显五育并举 4、坚持学科特质,强化核心素养 5、紧扣时政热点,凸显学以致用
三、内容 1、注重对于立德树人,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考查
(辽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游侠兴起于战国。西汉初年,游侠势力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驰骛于闾阎(里巷),权行州域,力折公侯”。如出身游侠世家的郭解,藏匿亡命 之徒,勾结地方官,帮助他人逃避徭役,形成私人集团,出入乡里,“人皆避之”。 汉武帝时,将各地豪富、豪侠迁徙到茂陵,郭解也被迁徙,后因牵涉杀人被处死。自 郭解后,郭氏后代再未出现游侠,反而有郭梵、郭伋等历任高官。很多游侠转而习儒, 如朱云拜师学习《易》《论语》,因精通儒学而被任为博士,担任县令,后隐居乡里, 教授学生。西汉中期以后,仍有游侠存在,但“虽为侠而恂恂(温恭谨信的样子)有 退让君子之风”。 ——据《史记》《汉书》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游侠转变的表现。(4分)
2021新高考八省联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八省合卷
A. 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
B. 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
C. 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
D. 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便可知自己几年之后的仕途会高升,说明
当时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才能与人品及人才的举荐,而是出身门第,排除 AB; 从材料中看不出官爵的直接继承关系,排除 D。 4. 如图反映唐代
5. 范仲淹在家信中告诫在外地任官的侄子:“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为官,莫营私利。”
这则材料反映北宋
A. 义利之辨得到强化
B. 商业经济发达
C. 心性修养观念盛行
D. 监察制度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为官,莫营私利。”可以看出范仲淹对于义利观有
湖南省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
1. 据如图可知,西周
A. 通过同姓封国来直接控制地方
B. 由异姓封国负责抵御夷狄
C. 异姓封国多是周朝征服的方国
D. 利用同姓封国来监督宋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异姓封国,除了齐国等少数诸侯国属于功臣分封外,如邢、沈、随等封 国大多是周朝征服的方国,这些都与周没有血缘关系,且也不属于其功臣分封的对象,故 C 正确;“直接
控制”的说法错误,当时没有能够做到直接控制地方,排除 A;夷狄主要是指荒诞与北方的部落,从材料
可以看出齐鲁就在东方,是同姓的封国,故排除 B;宋国的西、南方向都是异姓封国,排除 D。
2. 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 《后汉书》中有关东汉盐铁政策的部分记述
记述
出处
2021年湖南省八省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1年湖南省⼋省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省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经公布,⼩编整理了相关内容,来看⼀下!2021年湖南省⼋省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 据如图可知,西周A. 通过同姓封国来直接控制地⽅B. 由异姓封国负责抵御夷狄C. 异姓封国多是周朝征服的⽅国D. 利⽤同姓封国来监督宋国【答案】C2. 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后汉书》中有关东汉盐铁政策的部分记述A. 章帝曾短期恢复盐铁官营B. 章帝在晚年废⽌盐铁之禁C. 和帝继位后恢复盐铁之禁D. 东汉始终在推⾏盐铁官营【答案】A3. 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世族⼦弟王僧达“⾃负才地,⼀⼆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恃⼈地,三⼗内望为公辅”。
这说明南朝A. 选官重视才能与⼈品B. ⽤官看重名⼠对⼈才的举荐C. 门阀观念依然在流⾏D. 世族⼦弟直接继承⽗祖官爵【答案】C4. 如图反映唐代A. 货币体系多元B. 中外经济贸易繁荣C. 朝贡贸易发达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答案】B5. 范仲淹在家信中告诫在外地任官的侄⼦:“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家且⼀向清⼼为官,莫营私利。
” 这则材料反映北宋A. 义利之辨得到强化B. 商业经济发达C. ⼼性修养观念盛⾏D. 监察制度完善【答案】A6. 清代乾嘉学者反对“存天理,灭⼈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也强调“饮⾷男⼥,⼈之⼤欲存焉”。
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学A. 被乾嘉学者修正B. 清代已经衰落C. 遭清代学者反对D. 不承认⼈欲望【答案】C7. 1875-1894 年,清廷共计派出 76 位常设驻外使领。
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
这种变化反映A. 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 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C. 中外关系性质发⽣根本性改变D. 清朝对外交往发⽣制度性变化【答案】D8. 1898 年,湖南率先建⽴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程、刑名、缉捕、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
2021八省联考湖南卷历史试题部分选择题的质疑
2021八省联考湖南卷历史试题部分选择题的质疑1.据图1可知,西周A.通过同姓封国来直接控制地方B.由异姓封国负责抵御夷狄C.异姓封国多是周朝征服的方国D.利用同姓封国来监督宋国本题无论是史研思维和命题技术,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从图片资料到答案D之间毫无逻辑。
既然是利用同姓封国来监督宋国,那么图中同姓封国燕、聃、霍、邢距宋国如此遥远,怎么监督?为何不是监督宋国周围其他异姓封国?即使有充分的史料证明分封制有监督宋国的初衷,命题人必须向考生呈现这些史料,让考生根据材料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要论从史出,而不是任意据论设史、生搬硬套。
如果史料与结论可以被任意捆绑,史学的意义何在?人类的理性和思辨何在?高考命题必须基于中学所学的知识和必备能力及其适度拓展,不是考研,更不是脑筋急转弯和知识竞赛。
命题不能卖弄地、先入为主地预设答案,然后根据预设结论寻找材料,这样很容易造成材料与结论的脱节。
C项也是学生无法判断正误的。
教材只交代了西周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西周的异姓封国总共是多少?方国有没有被分封?占异姓封国的比例是多少?这些恐怕不是中学的必备知识了。
2.据表1能够推断出表1《后汉书》中有关东汉盐铁政策的部分记述A.章帝曾短期恢复盐铁官营B.章帝在晚年废止盐铁之禁C.和帝继位后恢复盐铁之禁D.东汉始终在推行盐铁官营本题的阅读障碍过大,选项的表述也纯粹是阅读理解,而不是提炼和概括性的结论。
5.范仲淹在家信中告诫在外地任官的侄子:“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为官,莫营私利。
”这则材料反映北宋A.义利之辨得到强化B.商业经济发达C.心性修养观念盛行D.监察制度完善给定的答案B的逻辑是:商业经济发达与范仲淹的行为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因为宋代商业经济发达,所以范仲淹担心侄子及乡亲经商违反政策,才有此告诫,说明命题人将材料的核心信息理解为范仲淹具有抑商的观念(材料的确有“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
逻辑规则告诉我们,原命题成立,逆否命题一定成立。
2021全国八省市新高考适应性联考历史卷的认识
2021全国八省市新高考适应性联考历史卷的认识八省市适应性联考是在考纲和考试说明未出台和高考急速推进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风向标和安民告示的作用。
与考前的过分期待和担忧不同,各份历史卷似乎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中的新亮点和新花样,也没有山东卷出台时的新颖感,却在传统命题模式“回归”方面显得突出些。
这八套试卷都注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对标新课标,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对高考内容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试题设计方面没有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时髦,只是在少量题型中做了审慎的调整。
整体上看,这八套试题传承了多年来历史高考命题积累的成果,回归理性、守正创新,根据等级考试的性质和考情,坚持平稳过渡、有序推进的原则,对试题作了优化调整,消除了考前普遍存在的担忧和焦虑,为六月份的高考提供了一场稳妥的预演。
针对面上的各类试题评析文章多是集中于试题内容的现状,本文侧重从理性方面对八套试题从共性方面作简要评析。
此外,在去年10月份,我们曾撰写《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新高考命题研究》一文,对新高考命题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一些方面也与八省市的试卷实际相吻合,为避免重复,对新高考试题诸多常规性分析从略。
一、准确定位:符合过渡时期新高考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考正处于新老高考的过渡时期,高考综合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继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海南六省市后,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苏、重庆、河北、辽宁等八省市启动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其余17个省区也正做着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准备。
高考处于新旧模式并行时期,出现“3+3”“3+1+2”新高考与传统的“3+综合”三种考试模式。
新高考的历史学科实行等级性考试,由各省市考试管理部门自行命题,未启动改革的其他省市仍使用全国卷,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
仅新高考就有多种模式,其中沪、浙、京、津社会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省区仍是自主命题,所有科目仍沿袭多年的自主命题模式。
山东省和海南省基本相同,采用“3+3模式,两省的语数外都由考试中心命制,山东使用全国Ⅰ卷,海南则使用全国Ⅱ卷;另外的3科选考科目即等级考试科目,由省自主命题,实行6选3模式,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3科;作为选考科目,均以等级赋分形式计入高考总分;试卷结构两省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