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 位置和范围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32271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d.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5、了解亚洲的人口与经济状况。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学生分析讨论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四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26f198f7ec4afe05a1dfb2.png)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通过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
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
右边是东南、东北。
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
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
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2刚刚接触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感觉很抽象。
因为平时我自己就不太会辨别方向,给别人指方向也只知道说向左或者向右,向左拐、向右拐,但在新课程培训中听了一节示范课之后,我又感觉这一单元的内容很有意思,不再那么深奥。
在查阅了教学参考和教案辅导之后,我确定了教学思路:1、设问引入,引起学生兴趣。
“你知道什么是定向运动吗”然后讲述最近电视中经常播放的一个关于定向运动的节目:两个小组要一起出发到达指定目的地,但沿途必须经过某些站点,而且要从前一站点取得到下一站点的指示,直到终点,看那个小组的行动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胜利者!从这个讲述中引出定向运动的概念: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3a77f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a.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1】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在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特征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例如:我引导学生从亚洲的纬度位置(0度—北纬80度)结合以前学习的五带知识。
学生很快知道亚洲是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大洲,这一结论是分析亚洲复杂气候的基础.学生真正地发现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很自然地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由一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推测当地的气候特点,由地形特征认识当地河流的流向。
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得出结论,效果明显。
例如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我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并进行归类,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间向四周流。
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成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的结论,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亚洲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时,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一个具体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影响气候的因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气候特征时能独立分析。
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也能接受。
在分析亚洲气候时,对亚洲气候类型图及相关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正确分析把握是很关键的。
由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颜色的种类及不同颜色面积的大小,从而得到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及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图并强调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由孟买和雅库茨克的温度的明显差异引导学生结合上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纬度因素)学生分析出这个因素后,立即追问,哈尔滨和乌兰巴托纬度相当,为什么降水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观察图并分析得到结论(海陆因素)这样学生从分析图到得到结论的过程,真正体验到了图对地理问题分析解决的重要性,并逐步地学会了读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4e34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d.png)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6篇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材分析〗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教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
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地区,生源较复杂,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一部分孩子来自城区,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来自偏僻的外地,随打工的父母来此校读书。
学校条件较好,有课件室,并有辅导制作课件的教师,还有多媒体教室。
我班共有学生47 人,班额较大。
但多数学生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有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
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一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出去游玩吗?生:喜欢!师:淘气和笑笑也特别喜欢出去游玩。
星期天,淘气和笑笑做完作业后,就一起到公园去玩耍。
你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境。
)师:天渐渐黑了,淘气和笑笑商量着该回家了。
可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7db1d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5.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加强学生识图,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新课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或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
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关键是如何引,使学生才能掌握怎样去分析,怎样得结果。
使教学能够达到面向全体。
2、师生的交流平等性应加强。
在提问题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不能强加与学生。
总之,课改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探索,共同进步。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反思:本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
也是本学期的一学习主题。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设置恰当的活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我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
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我的导学提纲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85b97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0.png)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引言
本文档旨在对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此次反思,可以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教学目标
1. 战胜地理研究的困难,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介绍。
2. 使用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和互动白板,生动展示地理概念和案例。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5. 制定合理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6.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问题和
困难。
教学成果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测验和综合评估中的表现,可以判断他们对
地理学科的掌握情况和研究能力的提高程度。
结论
经过本次地理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之处。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地理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分
析能力。
参考文献
- 无
附录
- 无。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反思(精品8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反思(精品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d6f90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0.png)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反思(精品8篇)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教学过程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
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
(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
(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da42b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c.png)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一、课前准备:两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自然条件特殊,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
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及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
课堂上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探究性讨论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图判断(根据极点和纬度变化,主要是南北极圈判断)所示图是属于南极地区图还是北极地区图。
两级地区的纬度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内容在书上已叙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来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内容。
(1)通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得出结论:北冰洋和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该知识点已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在此欲巩固)。
(2)结合曾学过的知识及通过地球仪直观演示,标出南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南极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北极上空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3)根据南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明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
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
(4)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对阳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成因)。
(5)我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对方位及东西半球的位置等内容的学习,也需要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
特别是几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较强的读图能力(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别和根据经纬度确定东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
三、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课后反思5篇
![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课后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2098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7.png)
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课后反思5篇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课后反思篇1第五周终于把第六章的新课讲完,现在总结并反思一下。
第六章共三节,我分别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领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下面以每一节的位置、地形、气候讲解思路为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我基本上按照教材的思路,先指导学生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用填空式的板书引导学生一步步概括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然后小结套路,再让学生按套路看图概括欧洲的情况,最后用三到四个短语分别描述亚洲、欧洲的典型区域特征。
第二节,非洲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加上之前已经用了四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示范过怎样描述一个大洲各方面的特征,我就尝试换另一种教学方法。
先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非洲自然环境的典型特征,并用“高原大陆”“热带大陆”来形容,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查阅手头上所有资料,找出说明“高原大陆”或“热带大陆”的依据,提示学生从原因和所导致现象两个方向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时,我在其中巡堂,发现学生除了懂得从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入手之外,还能够考虑到位置、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甚至有更广阔的思路,如:东非大裂谷之所以深邃,是因为纵跨非洲大陆东部的高原,相对高度大;撒哈拉沙漠地区之所以少雨,可能是因为处于非洲大陆东部高原的背风坡。
小组汇报的时候,我继续提示学生思考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又马上补充很多依据。
我一一板书下来。
第三节,美洲我采用了对比学习法,主要目标是揭示位置、地形、气候三者的联系。
先让学生尝试按学过的套路分别描述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再让学生对比:南、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北美洲、亚欧的气候类型特点;南美洲、非洲的气候类型特点;南、北美洲的气温、降水特点。
在对比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它们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与面积;北美洲三大南北纵列带使北美洲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低温,而南美洲的地形使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地理位置,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存在差异,则各大洲地形不一样……最后简单板书,则位置、地形、气候的相互联系一目了然。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10篇)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602db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3.png)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10篇)1.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一本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课前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预习。
课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师生双边活动得以开展。
本章节是世界地理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大洋是世界地理基础,认识大洲和大洋位置,首先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主要是学习大洲大洋的名称、轮廓和分布。
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对此多有接触,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1.教法:利用视频、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经过教研组评课,大家认为亮点的地方有:1.利用填图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2.问题设置合理,富有启发性,符合地理学科特点,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各种教学手段应用好,思路清晰。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1.导学案应用不足,对自学过程体现不充分。
2.内容设置多,导致课堂满,留给学生记忆时间不足。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二一、反思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的科学性本次课从教材内容的安排来看,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及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问题,气候与水旱灾害三个方面。
地理位置的确定不仅仅是知道了印度在哪里就行,还要学会“定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约需要8-10分钟;人口及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问题涉及到读图、表两种不同信息载体的步骤和方法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有一定难度,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反思(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反思(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6b87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7.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反思(优秀8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反思篇1教学重点和难点】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3.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2.教学器材:世界政区挂图、投影图片、有关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分组竞赛题签及试题。
3.教学课件:“巴西面积、人口资料表”、“巴西的人种构成图”、“巴西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热带雨林的作用”、“城市化问题”。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根据2002年夏季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巴西这个“足球王国”引出课题。
教学新课(板书) 第二节巴西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教师:(展示世界政区挂图)从这几幅地图中,能读出有关巴西的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小结:从所属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河流、热带气候等方面小结。
教师:(出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请同学们说出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名称。
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板书)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B.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D.“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E.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图说明。
师生小结: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板书)学生读图:课本插图“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图)这两幅图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学生:讨论、回答。
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板书)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七年级下册地理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774f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d.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下册地理分章节教学反思篇1【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f4565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e.png)
最短距离:1200公里
例题4:
题目:请根据经纬网,计算以下两地之间的经纬度差。
地点:纽约和伦敦。
解答:
纽约:40°43'N,74°00'W
伦敦:51°30'N,0°05'W
经度差:74°00'W - (-0°05'W) = 74°05'E
纬度差:40°43'N - 51°30'N = -9°37'N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感到困惑,特别是在理解和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方面。此外,学生可能对经纬度的划分方法感到难以掌握,特别是在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应用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内容包括经纬网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及经纬网在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苏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1节《位置和范围》表格教案与反思(5页)
![苏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1节《位置和范围》表格教案与反思(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1f6dbf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9.png)
苏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1节《位置和范围》表格重点: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明白得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学期从全球角度了解了地球分为七个大洲,那么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亚洲)现在我们就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和自然状况。
2、讲授新知:(1)展现“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要认识一个大洲,第一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看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看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小结:亚洲要紧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经度和纬度位置。
(2)了解大洲的地理位置,能够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现在我们来观看观看图6.2亚洲的范畴,分组讨论:①亚洲的经纬度是多少?②观看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③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师出示幻灯片,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如此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师出示图6.3,引导学生完成P3活动(1)(2)赤北极圈605040302010北冰洋印度洋欧洲亚洲大洋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提问:你能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它大洲的界线吗?先引导学生看幻灯片,再让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5篇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da0b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c.png)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5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学问跨度很大的学科,又非常注意实际应用。
我为大家预备了《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1.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本节课第一课时主要有两个学问点:一是中东的位置及其重要性;二是中东的石油资源,详细包括: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和输出路线。
针对上述学问点,我设计并讲解了这节课,现将这节课的反思总结如下:一、这节课的胜利之处有:1、新学问都是从地图中获得的`,使地图在本节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培育了同学的读图分析力量。
2、本节课的学问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同学,让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主动猎取学问,培育了同学的合作意识和主动猎取新知的力量。
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没有充分地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课堂气氛不热闹,今后要加强师生之间感情的培育与沟通,要多从同学感爱好的话题入手,培育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乐观性,由于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重点学问不突出,这与我调控课堂的力量有肯定关系。
今后,我要实行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科学的安排45分钟,使得学问主次分明,以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本节课的胜利之处和不足之处,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把胜利的地方连续发扬,不足之处改正过来,让今后的课堂更加完善无憾。
2.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本周是开学第3周,教学工作一切正常,一年之计在于春,老师们、同学们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和学习当中。
同时学校领导也针对上学期的得失,对本学期也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没有阅历的地理老师,应当付出更大的努力,在上新课之前,就要把同步、课本、以及填充图册上的内容都要仔细的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还要乐观搞好集体备课,有不懂得问题要虚心向老老师请教,做到吃透教材、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
同时要求同学上课之前提前预习,有不懂得问题小组绽开争论沟通,把不会的`问题登记来课上仔细听,和老师共同解决。
七年级下地理教案反思【7篇】
![七年级下地理教案反思【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fee7e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6.png)
七年级下地理教案反思【7篇】七年级下地理教案反思【7篇】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案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教案中反思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地理教案反思(篇1)这一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第一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地理学习的方法,重点掌握学会看地图。
方向的讲授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在这节课的新课中,我基本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以下地方做的不好:1.板书问题。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这两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板书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在实践中经常忽略。
板书不够整齐美观,显得有点乱。
经师父提醒,以后板书时应该做到:主板书放一边,副板书放另一边。
2.在方向的判读讲解得不够细不够透,一定要强调读地图的时候先判断是一版地图还是有指向标的地图。
要给学生强调一般地图的判断方向时,要面对地图,才能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3.在板书的时候,要注意标明。
在总结时可采用幻灯片总结归纳,这节课的新课板书有点乱,以后可借助幻灯片总结。
4.要尽快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
这节课由于备课较匆忙,在板书和讲课思路方面有点混乱。
以后,上课一定要熟悉课件。
这节课在11班基本可以讲完教学内容,在10、12班重点讲解了方向的判断,并让学生不断练习,因此关于野外判定方向则没有讲解。
野外判定方向可以在以后的总结课中略提一下,或者让学生课后阅读。
七年级下地理教案反思(篇2)一个稳定的兴趣,总是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下发展起来的。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则是来自教师的积极诱导,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他们学习地理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我们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我们地理课堂搞活,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
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方法有所不同。
如我在讲述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时,选用了一幅“苦难的母亲”的漫画,画面上愁容满面的母亲不但手里牵着,背上也背着孩子,而且她的胀得酷似地球的肚子里的孩子也即将降临人世,她身旁的两个孩子为争食物还在打架呢!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人口已经出现了过剩,主要是因为以前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人口过剩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压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6db50a3b3567ec102d8a78.png)
军事演习,他们演习的军舰就停靠在摩尔曼斯克港,有时候冬季也在演习,
?学生认为正是因为极地气候,所以终年不冻;还有的认为摩尔曼斯克港在
还有洋流呢,这里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来,终年不冻就顺理成
78页的活动题,题目要求说出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各有什
对某些学生我只要求答第一问,而另外一些我要求
-48℃比-17℃要高。很明显上扬斯克冬季气温比莫斯科低
而夏季则与莫斯科相差不大,降水量来说上扬斯克不莫斯科全年都少,所
总结上扬斯克又干又冷,那里人口稀少,而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温带
39页,就气候来
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海拔较高,莫斯科位于东欧
冬季北冰洋是个寒极,寒冷气流对其影响大过莫斯科,而莫斯科虽
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
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本区以初级
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培养了有目的查找资料及综合分
应适当降低难度,指导他们在地图上获取资料,
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与气候类型,并让他们展开
培养其高级思维能力,能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现状的原因、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
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
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
教师关键是如何引,使学生才能掌握怎样去分析,怎样得
、师生的交流平等性应加强。
在提问题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不能强加与
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基础特差且行为习
要灵活处理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之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a7aed56c85ec3a86c2c56b.png)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篇《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这一单元的内容,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
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
我结合例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
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
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东偏北50度、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
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
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
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2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出发,选择了校园建筑及学校周边建筑为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加入到了课件中。
既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还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相联系,让孩子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借助课件引发矛盾冲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将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既让学生们学会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此外我还为学生合理的安排了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但是,尽管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课后仍然感觉有很多不足,梳理之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在复习东南西北,并介绍校园环境的环节。
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
![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a1ec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e.png)
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学反思模板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篇1】一学期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期,对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如下: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例如我在上《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在开场白中引用了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让学生猜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
本节课加强学生识图,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
新课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或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关键是如何引,使学生才能掌握怎样去分析,怎样得结果。
使教学能够达到面向全体。
2、师生的交流平等性应加强。
在提问题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不能强加于学生。
总之,课改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探索,共同进步。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
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