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有理数大小比较

合集下载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共23张PPT)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共23张PPT)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0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学会利用各种方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大小.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3)先化简-=0.3, |- |= 而0.3<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解:
03
典例分析
【小结】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方法及其步骤: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2)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进行判断.
05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5>-1 B.+(-8)>-(+3)C.-|-4|>-|-1| D.-(-7)>-(-2)2.在-6,-1,0,2中,最小的数是( )A.-6 B.-1 C.0 D.2
7.定义:对于任意数a,符号[a]表示不大于a的最大整数,例如:[5.8]=5,[10]=10,[-π]=-4.若[a]=-6,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6 B.-6≤a<-5 C.-6<a<-5 D.-7<a≤-6
哈尔滨-20 ℃<北京-10 ℃<上海0 ℃<长沙5 ℃<广州10 ℃
哈尔滨(-20℃)
北京(-10℃)
上海(0℃ )
广州(10℃ )
武汉(5 ℃ )
03
新知讲解
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03
新知讲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数轴上的两个有理数,_______的总比________的大,正数都大于______,负数都小于______,正数______负数.那么如何通过绝对值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呢?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5.回答下列问题
(1)有没有最小的正数?有没有最大的负数?为什么?
(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
解:(1)没有,没有,均可以借助数轴说明;
(2)有,是0;
分层练习-基础
知识点1 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1. [2024·重庆]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
A. -2
B. 0
C. 3
D. -
8
且 0.625>0.618
所以 ﹣5 <0.618
8

.
;
练 习
(1)﹣3,﹣2,﹣1;
(2)1,2,3;
(3)0,±1,±2,±3.
习题1.5A组
(1)﹣9.1<﹣9.099;
5
6
7
8
(3)﹣ >﹣

(2)﹣8<|﹣8|;
(4)﹣|﹣3.2|=﹣(﹢3.2) ;
习题1.5A组
22
解:﹣4<﹣ <﹣3.14<0<0.14<2.7
因为-1< c <0<1< a ,所以 c - a +1<0.
(3)化简:| c - b |-| c - a +1|+| a -1|.
【解】由 a , b ,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 c - b <0, c - a +1<0,
a -1>0,所以| c - b |-| c - a +1|+| a -1|

3
3
2
,所以− <−
4
3
3

4
1
=− .
10
1

10
.
3 9
= = ,
4 12
2

3
2 8
= = .

比较有理数大小的类型和方法

比较有理数大小的类型和方法

比较有理数大小的类型与方法一、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可以归纳为五种情况:(1)两个正数,如3和310; 分析:1、一个分数和一个小数比较大小时,要统一成分数或者小数,一般统一成小数;2、异分母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先通分再比较。

(2)正数和0,如3和0;分析:由“比较大小的法则:正数大于零”,直接可得出3>0(3)负数和0,如-2和0;分析:由“比较大小的法则:负数小于零”,直接可得出-2<0(4)一个负数和一个正数,如-2和3;分析:由“比较大小的法则:负数小于正数”,直接可得出-2<3(5)两个负数,如-2和-3。

分析:因为33,22=-=-,2<3,由“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可得-2>-3二、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方法一: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例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5,0,1.5,-6,2,-514. 解:如图所示.-6<-514<-35<0<1.5<2. 例2:如图,有理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a>2B.a>-2C.a<0D.-1>a解:选B例3:大于-2.5而小于3.5的整数共有个。

解:6个例4:已知a>0,b<0,且b>a,试比较a、a-、b、b-的大小。

解:根据题意画出数轴,如图在数轴上表示a-、b-的点。

根据“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可得b<-a<a<-b方法二:利用比较大小的法则比较有理数大小。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5:在3,-9,412,-2四个有理数中,最大的是()A.3B.-9C.412 D.-2解:选C方法三:利用特殊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例6:比较2a与3a的大小。

解:当0<a时,aa32>当0=a时,aa32=当0>a时,aa32<。

1.5有理数复习

1.5有理数复习

有理数的乘除法 1. 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 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乘法练习:
2×3 (-2)×3 (-2)×(-3) 2×(-3)
a×0
有理数的乘除法
2. 乘法的符号规律
①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 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 偶数个时,积为正. ②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解:原式=(-27+27)+(58+42) =0+100
=100
有理数的加减法
练习:
计算: -(-12)-(-25)-18+(-10) 解: -(-12)-(-25)-18+(-10) = 12+25-18-10 = 37-28 = 9
计算:
3 1 2 1 (1) 4 4 3 3 ( 2) 40 28 ( 19 ) ( 24 ) ( 32 ) 4 1 1 2 (3) 0.5 5 2 3 3
8或2 若 6、 a 3, b 5, 则 a b _________
测试:
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1 -2, , 2.7, 1 1 ,0, +310, -0.03, 16, -10. 4 2
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 · · ·} · · ·} · · ·} · · ·} · ·
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即负 数<0<正数. 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 总比左边的大.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初中数学精品教案:有理数大小的比较(2)

初中数学精品教案:有理数大小的比较(2)

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理解有理数大小关系,会比较两个有
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
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
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
兴趣。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中两个负数比较法则的理解。

知识重点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

情境导入
(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
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最低气温10℃比上海的最低气
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零下20℃比
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
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
空。

)这里是从气温高低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归纳出有理数大小关系的法则。

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用语言加以概括。

新知讲解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
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
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

初中数学章节目录

初中数学章节目录

七年级上:一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2 有理数1.3 数轴1.4绝对值1.5有理数大小比较二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2.2有理数的减法2.3有理数的乘法2.4有理数的除法2.5有理数的乘方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7准确数和近似数2.8计算器的使用三实数3.1平方根3.2实数3.3立方根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3.5实数的运算四代数式4.1用字母表示数4.2代数式4.3代数式的值4.4整式4.5合并同类项4.6整式的加减五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5.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六数据和图表6.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6.2统计表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6.4扇形统计图七图形的初步知识7.1几何图形7.2线段射线和直线7.3线段的长短比较7.4角和角的度量7.5角的大小比较7.6余角和补角7.7相交线7.8平行线七年级下一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1认识三角形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3三角形的高线1.4全等三角形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6作三角形二图形和变换2.1轴对称图形2.2轴对称变换2.3平移变换2.4旋转变换2.5相似变换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三事件的可能性3.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可能性的大小3.3可能性和概率四二元一次方程4.1二元一次方程4.2二元一次方程组4.3解元一次方程组4.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五整式的乘除5.1同底数幂的乘法5.2单项式的乘法5.3多项式的乘法5.4乘法公式5.5整式的化简5.6同底数幂的除法5.7整式的除法六因式分解6.1因式分解6.2提取公因式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七分式7.1分式7.2分式的乘除7.3分式的加减7.4分式方程八年级上一平行线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平行线的判定1.3平行线的性质1.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二特殊三角形2.1等腰三角形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4等边三角形2.5直角三角形2.6探索勾股定理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三直棱柱3.1认识直棱柱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3.3三视图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图形四样本与数据的分析初步4.1抽样4.2平均数4.3中位数和众数4.4方差和标准差4.5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五一元一次不等式5.1认识不等式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一元一次不等式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六图形与坐标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2平面直角坐标系6.3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七一次函数7.1常量与变量7.2认识函数7.3一次函数7.4一次函数的图象7.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八年级下一二次根式1.1二次根式1.2二次根式的性质1.3二次根式的运算二一元二次方程2.1一元二次方程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频数及其分布3.1频数和频率3.2频数分布3.3频数的应用四命题与证明4.1定义与命题4.2证明4.3反例与证明4.4反证法五平行四边形5.1多边形5.2平行四边形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4中心对称5.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6三角形的中位线5.7逆命题与逆定理六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6.1矩形6.2菱形6.3正方形6.4梯形九年级上一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二二次函数2.1二次函数2.2二次函数的图象2.3二次函数的性质2.4二次函数的应用三圆的基本性质3.1圆3.2圆的轴对称性3.3圆心角3.4圆周角3.5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四相似三角形4.1比列线段4.2相似三角形4.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4.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4.5相似多边形4.6图形的位似九年级下一解直角三角形1.1锐角三角函数1.2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1.3解直角三角形二简单事件的概率2.1简单事件的概率2.2估计概率2.3概率的简单应用三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2三角形的内切圆3.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四投影与三视图4.1视图与盲区4.2投影4.3简单的物体的三视图。

六年级数学上人教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人教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人教第一单元知识点(原创实用版)目录1.第一单元概述2.第一单元知识点详解1.1 有理数1.2 数轴1.3 绝对值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5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6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8 整数和小数的概念及分类1.9 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1.10 应用题正文【第一单元概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涉及有理数、数轴、绝对值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单元知识点详解】1.1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的分类有正数、负数和零。

1.2 数轴数轴是一个直线,上面标有原点、正方向和负方向,用于表示有理数的位置和大小。

1.3 绝对值绝对值是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表示为非负数。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5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交换律、结合律,以及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的规则。

1.6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遵循交换律,结合律;有理数的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需要按照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1.8 整数和小数的概念及分类整数分为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小数分为正小数、负小数和零。

1.9 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运算顺序。

1.10 应用题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涉及有理数的实际应用,如计算折扣、利润等问题。

专题1.5 数轴(基础检测)(解析版)

专题1.5 数轴(基础检测)(解析版)

专题1.5 数轴(基础检测)一、单选题1.下列数轴的画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C【分析】依据数轴的三要素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单位长度不统一,且没有正方向,故A错误;B、正方向不对,故B错误;C、符合数轴的三要素,故C正确;D、没有原点和单位长度,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轴的三要素,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是解题的关键.-表示在数轴上,其中一个数被一只美丽的蝴蝶遮住了,则被这2.如图,若将四个数1.3,0.5,2.4,0.26只蝴蝶遮住的点所表示的数有可能是()-A.1.3 B.0.5 C.2.4 D.0.26【答案】A【分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出它表示的数.【详解】解:∵被遮住的数在1和2之间,∴可能是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的性质.3.如图,a与b的大小关系是()A.a<b B.a>b C.a=b D.a=2b【答案】B【分析】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由数轴可知,b <0<a ,即a >b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4.如图,在数轴上标注了①②③④四段范围,则原点O 位于( )A .第①段B .第②段C .第③段D .第④段【答案】B【分析】根据原点0在负数和正数中间,由图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原点为0,0在负数和正数中间,由图可知在-1.1和0.8之间,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明确题意是解题的关键.5.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3-,将点A 在数轴上平移7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则点B 表示的数是( ) A .4B .4-或10C .10-D .4或10- 【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数轴上的点右移加,左移减,求出点B 表示的数是多少即可.【详解】解:点A 表示的数是−3,左移7个单位,得−3−7=−10,点A 表示的数是−3,右移7个单位,得−3+7=4,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数轴上的点右移加,左移减.6.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实数,a b 满足0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0cB .0b <C .0c >D .0c <【答案】D【分析】根据0a b +=,确定原点的位置,根据实数与数轴即可解答.【详解】解:∵0a b +=,∴原点在,a b 的中间,如图,由图可得:0a <,0c <,0b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原点的位置.二、填空题7.数轴是一条规定了____、_____和______的__.【答案】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直线【分析】根据数轴的概念可直接进行求解.【详解】解: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故答案为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直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的概念,熟练掌握数轴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数轴上离原点,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数是______【答案】±3 【分析】根据数轴上数的表示可直接进行求解.【详解】解:由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可得这个数表示的是±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数的表示,熟练掌握数轴上数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点A ,B ,C 三点都在数轴上,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且53AB BC ==,,点C 在点B 的左侧,则点C 在数轴对应的数为_______.【答案】4或-6【分析】分点B 在A 点左侧和右侧即可求得B 点表示的数,再根据点C 在B 的左侧和BC 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得C 点表示的数.AB=,【详解】解:∵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5∴B点表示的数为7或-3,BC=,点C在点B的左侧,又∵3∴C点表示的数为4或-6.故答案为:4或-6.【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注意在数轴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是一个常数的点有两个,这两个点关于这个定点对称.10.有理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a,-a,b,-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号连接)【答案】-b<a<-a<b【分析】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出a,b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大小,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由图可知,a<0<b,|a|<b,∴-b<a<-a<b.故答案为:-b<a<-a<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数轴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在数轴上,将表示2的点A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数是______.【答案】6【分析】根据数轴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将表示2的点向右移动4个单位后,对应点表示的数为2+4=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考查数轴,掌握点在数轴上的平移规律:左减右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一只蜗牛在数轴上爬行,从原点出发爬行5个单位长度到达终点,那么这个终点表示的数是______.-或5【答案】5【分析】分左右两个方向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解:从原点出发,向右爬行5个单位长度,得+5,从原点出发,向左爬行5个单位长度,得-5,-或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数轴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符号、绝对值是确定有理数的两个必要条件.13.小明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数值,请你确定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共有_____个.【答案】3【分析】根据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先确定被污染部分的取值范围,继而求出整数解.【详解】设被污染的部分为a ,由题意得13a -<<,在数轴上这一部分的整数有:0,1,2,∴被污染的部分共有3个整数,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数轴,是重要考点,难度容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4.皓然同学从油条的制作中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如图,在数轴上截取从原点到1的对应点的线段AB ,对折后(点A 与点B 重合),固定左端向右均匀地拉成1个单位长度的线段,这一过程称为一次操作(例如,在一次操作后,原线段AB 上14,34均变成12;12变成1;等等),那么在线段AB 上(除点A ,B 外)的点中,在第二次操作后,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数字之和为______.【答案】1【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下一次的操作把上一次的对应点正好扩大了2倍,故可求出第二次操作后,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数,故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下一次的操作把上一次的对应点正好扩大了2倍.因为第一次操作后,原线段AB 上的14,34均变成12,则第二次操作后,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数是14和34, 则它们的和是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数轴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求出第二次操作后的对应的数.三、解答题15.已知下列有理数:-4,2,-3.5,0,-2,312,-0.5 (1)在数轴上标出这些有理数表示的点;(2)设表示-0.5的点为A ,那么与A 点的距离相差4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多少?【答案】(1)答案见解析;(2)3.5或−4.5.【分析】(1)根据所给有理数画出数轴标出各数据即可.(2)直接利用数轴结合与A点的距离相差4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如图所示:;(2)设表示−0.5的点为A,则与A点的距离相差4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0.5+4=3.5或−0.5−4=−4.5.【点睛】本题考查数轴,根据题意正确的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据是解题关键.16.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把这些数连接起来.2-,1,0,54-,3,2.5【答案】见解析,5201 2.534-<-<<<<【分析】首先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然后根据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由数轴可知,这些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为:5201 2.534-<-<<<<.【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7.已知下列有理数:3,(3),3,0,4 2----+.(1)在这些有理数中整数有____个,非负数有_____个.(2)画数轴,在数轴上找出这些数所在的位置,并标出相应的点.【答案】(1)4,3;(2)见解析【分析】(1)根据整数和非负数的概念求解可得;(2)将各数表示在数轴上.【详解】解:(1)这些有理数中,整数有:-(-3)、-3、0、+4,共4个,非负数有:-(-3)、0、+4,共3个.故答案为:4,3;(2)在数轴上表示这些有理数如图:【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解题关键是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以及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18.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5,点B C 、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且点C 与点A 间的距离为2.求点B C 、表示的数.【答案】点B 表示的数为−3或−7,点C 表示的数为3或7【分析】数轴上点C 与点A 间的距离为2,则可得点C 表示的数;再根据点B 、C 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得点B 表示的数.【详解】∵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5,且点C 与点A 间的距离为2∴点C 表示的数为3或7∵点B 、C 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点B 表示的数为−3或−7.∴点B 表示的数为−3或−7,点C 表示的数为3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及相反数等基础知识,这都是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9.操作探究: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操作一: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3-表示的点与__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操作二:(2)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5表示的点与数__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答案】(1)3;(2)-3【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1与-1重合,可得折痕点为原点,即可求得-3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2)根据折叠的性质,-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折痕点为1,因此可得5表示的点与数-3表示的点重合.【详解】解:(1)∵1与-1重合,∴折痕点为原点,∴-3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3;(2)∵由表示-1的点与表示3的点重合,∴折痕点是表示1的点,∴5表示的点与数-3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点的对称,通过点的对称,找到对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20.推理探索:(1)数轴上点O 、A 、B 、C 、D 分别表示数0、 -2 、3、5、 -4 ,解答下列问题. ①画出数轴表示出点O 、A 、B 、C 、D ;②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③B 、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④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请思考,若点A 表示数m 且0m <,点 B 表示数n ,且 0n >,则用含 m ,n 的代数式表示 A 、B 两点 间的距离是 ; (3)请归纳,若点A 表示数a ,点 B 表示数b ,则 A 、B 两点间的距离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是 .【答案】(1)①见解析,②2,③2,④5;(2)n m -;(3)||-a b【分析】(1)①画出数轴表示出点O ,A 、B 、C 、D 即可;②用O 点表示的数减去A 点表示的数即可得到结论.③用C 点表示的数减去B 点表示的数即可得到结论.④用B 点表示的数减去A 点表示的数即可得到结论.(2)用B 点表示的数减去A 点表示的数即可得到结论.(3)因为不知道A 点表示的数与B 点表示的数哪个数在右边,故其距离为|a-b|.【详解】(1)①如图所示;②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0-(-2)=2;③C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3=2;④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2)=5;(2)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n-m ;(3)A、B两点间的距离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是|a-b|;故答案为:2;2;5;n-m;|a-b|.【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班课讲义有理数(二)绝对值相反数和比较大小

班课讲义有理数(二)绝对值相反数和比较大小

标题: 有理数(二)——相反数、绝对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 学 内 容一、 知识点梳理+例题(一)相反数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各数的点。

6与―6,―213与213,―1.5与1.5 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观察数6与―6,―213与213,―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归纳:每组中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他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发现、总结相反数的定义:象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opposite number)。

理解: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说明:“互为相反数”的含义是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因而不能说“―6是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数。

补充:一.相反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定义的理解: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也就是下节课要学的绝对值相同)。

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相反数。

另外,“0的相反数是0”也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关于“数a 的相反数是-a”,应该明确的是-a 不一定是正数,a 不一定是正数。

关于多重符号的化简,如果一个正数前面有偶数个“-”号,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符号后只剩一个“-”号。

二.相反数的意义(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如-1999与1999互为相反数。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如5与-5是互为相反数。

(3)0的相反数是0。

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完整版)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2016)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一、概念1、正数:大于零的数,有时根据需要在正数前面加“+”(正号)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说明:一个数前面的“+”“—”叫做它的号,其中“+”有时可以省略,但仍然表示正数,有时“+”是为了强调它是正数,但“—”号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

说明:关于0的总结——实数,自然数,有理数,整数,非正数,非负数,偶数,相反数是本身,没有倒数,绝对值是本身,正负数分界二、实际应用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可以认为规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正负。

例如: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支平衡为0 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分界为0 向北(东)走为正,向南(西)走为负,原地不动为0 加分为正,扣分为负,不加不扣为0 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超标为正,低标为负,标准为0 地上为正,地下为负,地面基准为0 盈余为正,亏空为负,收支平衡为0 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水平面为0 高于平均分为正,低于平均分为负增加为正,减少为负,不增不减为0 海平面以上为正,以下为负,海平面记为0三、易错易误点1、-a一定是负数么?答案:不一定,需要分类分析解析:当a大于0时,-a就是负数;当a等于0时,-a为0;当a小于0时,-a是正数因此,a不一定是正数也不一定是负数,判断字母的正负时,需要分类讨论,也不能忽略0的存在。

2、海拔0米并不表示没有海拔,而是说海拔中海平面的平均高度为0米。

3、非正数:0和负数非负数:0和正数1.2 有理数1、概念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含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分数,就一定不是有理数。

如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它不能化成分数形式。

2、分类1、按定义分类;有理数分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2、按性质符号分类;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三、数轴1、定义: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规定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注意“规定”二字,是说三要素是根据实际需要认为规定的。

1.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课题1.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授课人教学目标1.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3.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和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探索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4.通过数轴认识绝对值的意义,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建立新知识的化归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教师导语: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正数(或0)之间怎样比较大小,例如,0<1,1<2,2<3,….引入负数后,任意两个有理数(例如,-4和-3,-2和0,-1和1)之间怎样比较大小呢?思考:图1-2-28给出了未来一星期中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其中最低气温是多少?最高气温呢?你能将这七天中每天的最低气温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用来源于学生身边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图1-2-28活动二: 探究与应用【探究1】利用数轴比较大小这七天中每天的最低气温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4,-3,-2,-1,0,1,2.图1-2-29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温度,在竖直放置的温度计上所对应的点是从下到上的.依次把这些数表示在水平的数轴上,表示它们的各点的顺序是从左到右的,如图1-2-29.在水平的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数学中规定: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由这个规定可知:-6<-5,-5<-4,-4<-3,-2<0,-1<1,….你在小学学过的正数及0的大小比较符合这个规定吗?思考:对于正数、0和负数这三类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两个负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前面最低气温从低到高的排列与你的结论一致吗?一般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探究2】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1.发现、总结(1)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和-5的点,这两个数中哪个较大?再找几对类似的数试一下,从中你能概括出直接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法则吗?(2)我们发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通过演示和讲解,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深化对数轴的认识,进一步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唤起与形成新知识,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这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只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就可以了.2.例如,比较两个负数-34和-23的大小: (1)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34|=34=912,|-23|=23=812. (2)比较绝对值的大小: 因为912>812,所以34>23.(3)得出结论:-34<-23. 3.归纳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法则:(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正数,应用已有的方法比较; (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应用举例】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5和-2; (2)-3和-7;(3)-(-1)和-(+2); (4)-(-0.5)和|-1.5|.例2 将-2.5,-(-1),0,2,-|-2|,+(-1.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即数轴上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对本节知识进行例题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注意思维定式的影响.活动二: 探究与应用【拓展提升】例3(1)有没有最大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为什么?(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3)大于-1.5且小于4.2的整数有个,它们分别是.(4)若a>0,b<0,a<|b|,则你能比较a,b,-a,-b这四个数的大小吗?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做好指导,最后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进行讲解,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教师指出解答问题的易错点和方法应用.拓展提升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新知识,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活动三: 课堂总结反思【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当堂训练】1.已知a=-1,b=-134,c =-158,下列关于a,b,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a>c>bB.a>b>cC.b>c>aD.c>b>a2.下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中,正确的是()A.-(-13)<--14B.|+6|>|-6|C.-|-3|>0D.-32<-1.253.绝对值不小于1且不大于4的非负整数为.4.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b的点如图1-2-30所示,把a,b,-a按照从利用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图1-2-305.比较-78和-67,-|-(+5)|和-[-(+5)]的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 【知识网络】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方法{直接比较法{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法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作业布置】教材P16练习.根据内容,重点设置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活动三:课堂总结反思【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能力.主要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归纳总结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动眼观察数的特点、动脑总结归纳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法则、亲自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②[讲授效果反思] 从温度计的刻度表示温度高低来类比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是很自然的,要注意联系.将多个有理数按要求用不等号连接是本节的难点,要注意加强训练和强调. ③[师生互动反思]本节课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讲练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理论,实现师生互动. ④[习题反思]反思,更进一步提升.好题题号错题题号。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及反思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及反思

1.2 有理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尤其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什么是一个数的绝对值?(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1)比较大小:5___3; 1___0(2)怎样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3与-4;-1/2与-2/3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具体的问题来感受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问题1:观察教科书12页“思考”图1.2-6说出其中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是多少?你能将这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板书:-4,-3,-2,-1, 0, 1, 2, 3, 4, 5, 6, 7, 8, 9.问题2:观察这些数在温度计上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答:这些数在温度计上所对应的点是从下到上的。

问题3: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学生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描出表示这些数的点,在独立思考后,说出其中的规律。

教师归纳: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问题4:观察数轴上的数,试说明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正数和0,负数和0,负数和负数的大小?根据以上规定,重点探讨怎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观察数轴上的数可知:即把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问题转化成比较这两个负数的绝对值的大小的问题。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2 平行及其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第九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1 不等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2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12.2 作轴对称图形12.3 等腰三角形第13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六根13.3 实数第14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4.2 一次函数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 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15.3 整式的除法15.4 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16章分式16.1 分式16.2 分式的运算16.3 分式方程第17章反比例函数17.1 反比例函数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3 梯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2.3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3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24章圆24.1 圆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5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九年级下册第26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7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27.3 位似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数怎么不够用了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水位的变化8.有理数的乘法9.有理数的除法10.有理数的乘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探索规律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7.有趣的七巧板8.图案设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日历中的方程4.我变胖了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小明吗8.教育储蓄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100万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月球上有水吗5.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可能性1.一定摸到红球吗2.转盘游戏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整式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式的除法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6.镶边与剪纸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蚂蚁怎样走最近第二章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平方根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生活中的平移2.简单的平移作图3.生活中的旋转4.简单的旋转作图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6.简单的图案设计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菱形4.矩形、正方形5.梯形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7.平面图形的密铺8.中心对称图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变化的鱼第六章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1.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1.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第四章相似图形1.线段的比2.黄金分割3.形状相同的图形4.相似多边形5.相似三角形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测量旗杆的高度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数据的收集3.频数与频率4.数据的波动第六章证明(一)1.你能肯定吗2.定义与命题3.为什么它们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1.你能证明它们吗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花边有多宽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5.为什么是0.618第三章证明(三)1.平行四边形2.特殊平行四边形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视图2.太阳光与影子3.灯光与影子第五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频率与概率2.投针实验3.生日相同的概率4.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30º,45º,60º角的三角函数值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第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结识抛物线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4.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7.最大面积是多少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圆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2.圆的对称性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4.确定圆的条件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8.圆锥的侧面积第四章统计与概率1.50年的变化2.哪种方式更合算3.游戏公平吗浙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 从自然数到分数1.2 有理数1.3 数轴1.4 绝对值1.5 有理数大小比较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1 有理数的加法2.2 有理数的减法2.3 有理数的乘法2.4 有理数的除法2.5 有理数的乘方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7 准确数和近似数2.8 计算器的使用第3章实数3.1 平方根3.2 实数3.3 立方根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3.5 实数的运算第4章代数式4.1 用字母表示数4.2 代数式4.3 代数式的值4.4 整式4.5 合并同类项4.6 整式的加减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 一元一次方程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第6章数据和图表6.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6.2 统计表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形统计图6.4 扇形统计图第7章图形的初步知识7.1 几何图形7.2 线段射线和直线7.3 线段的长短比较7.4 角和角的度量7.5 角的大小比较7.6 余角和补角7.7 相交线7.8 平行线七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1 认识三角形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 三角形的高线1.4 全等三角形1.5 三角全等的条件1.6 作三角形第2章图形和变换2.1 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变换2.3 平移变换2.4 旋转变换2.5 相似变换2.6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 可能性的大小3.3 可能性和概率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4.1 二元一次方程4.2 二元一次方程组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5章整式的乘除5.1 同底数幂的乘法5.2 单项式的乘法5.3 多项式的乘法5.4 乘法公式5.5 整式的化简5.6 同底数幂的除法5.7 整式的除法第6章因式分解6.1 因式分解6.2 提取公因式6.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第7章分式7.1 分式7.2 分式的乘除7.3 分式的加减7.4 分式方程八年级上册第1章平行线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 平行线的判定1.3 平行线的性质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第2章特殊三角形2.1 等腰三角形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4 等边三角形2.5 直角三角形2.6 探索勾股定理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第3章直棱柱3.1 认识直棱柱3.2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3.3 三视图3.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第4章样本与数据的分析初步4.1 抽样4.2 平均数4.3中位数和众数4.4 方差和标准差4.5 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第5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 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6章图形与坐标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2 平面直角坐标系6.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7章一次函数7.1 常量和变量7.2 认识函数7.3 一次函数7.4 一次函数的图象7.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八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1.2 二次根式的性质1.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3章频数及其分布3.1 频数与频率3.2 频数分布直方图3.3 频数分布折线图第4章命题与证明4.1 定义与命题4.2 证明4.3 反例与证明4.4 反证法第5章平行四边形5.1 多边形5.2 平行四边形5.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4 中心对称5.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6 三角形的中位线5.7 逆命题和逆定理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6.1 矩形6.2 菱形6.3 正方形6.4 梯形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2.2 二次函数的图象2.3 二次函数的性质2.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3.1 圆3.2 圆的轴对称3.3 圆心角3.4 圆周角3.5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第四章相似三角形4.1 比例线段4.2 相似三角形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5 相似多边形4.6 图形的位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锐角三角函数1.2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1.3 解直角三角形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2.1 简单事件的概率2.2 估计概率2.3 概率的简单应用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基本性质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2 三角形的内切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4.1 视角与盲区4.2 投影4.3 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湘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4有理数的加法1.5 有理数的减法1.6有理数的乘法1.7有理数的除法1.8有理数的乘方1.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10用计算器计算第二章代数式2.1用字母表示数2.2列代数式2.3代数式的值2.4一类代数式的加法第三章图形欣赏人与操作3.1图形欣赏3.2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3.3观察物体3.4图形操作3.5视图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1 数据的收集6.2 统计图6.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 二元一次方程组2.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3.1 线段、直线、射线3.2 角3.3 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3.4 图形的平移3.5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6 垂线的性质与判定第四章多项式4.1 多项式4.2 多项式的加减4.3 多项式的乘法4.4 乘法公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5.1 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5.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3 三角形5.4 三角形的内角和5.5 角平分线的性质5.6 等腰三角形5.7 等边三角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6.1 加权平均数6.2 极差、方差6.3 两组数据的比较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实数1.1 平方根1.2 立方根1.3 实数1.4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章一次函数2.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2.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3.3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三章全等三角形3.1 旋转3.2 图案设计3.3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3.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5 直角三角形3.6 勾股定理3.7 作三角形第四章频数与频率4.1 频数与频率4.2 数据的分布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因式分解1.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2 提公因式法1.3 公式法第二章分式2.1 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2.2 分式的乘除法2.3 整数指数幂2.4 分式的加减法2.5 分式方程第三章四边形3.1 平行四边形与中心对称图形3.2 菱形3.3 矩形3.4 正方形3.5 梯形3.6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四章二次根式4.1 二次根式和它的化简4.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4.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五章概率的概念5.1 概率的概念5.2 概率的含义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1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1.2 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2.1 定义2.2 命题2.3 公理与定理2.4 证明第三章相似形3.1 相似的图形3.2 比与比例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4 相似多边形及性质3.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位似变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4.1 正弦和余弦4.2 正切4.3 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五章概率的计算5.1 用频率估计概率5.2 用列举法计算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 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第二章二次函数2.1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2.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3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3.1 圆3.2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4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3.5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第四章统计估计4.1 总体与样本4.2 用样本估计总体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1.2 让我们来做数学第二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2.2 数轴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6 有理数的加法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9 有理数的乘法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2.12 科学记数法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3.3 整式3.4 整式的加减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2 画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4 平面图形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4.6 角4.7 相交线4.8 平行线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表示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 实践与探索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九章多边形9.1 三角形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章轴对称10.1 生活中的轴对称10.2 轴对称的认识10.3 等腰三角形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 可能还是确定11.2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1.3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八年级上册第12章数的开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 幂的运算13.2 整式的乘法13.3 乘法公式13.4 整式的除法13.5 因式分解第14章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 平移15.2 旋转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6.3 梯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第17章分式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第18章函数及其图像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18.3 一次函数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 命题与定理19.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3 尺规作图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题学习图形中的趣题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4 正方形的判定20.5 等腰梯形的判定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1.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21.3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根式22.1 二次根式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3 实践与探索第24章图形的相似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24.3 相似三角形24.4 中位线24.5 画相似图形24.6 图形与坐标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25.1 测量25.2 锐角三角函数25.3 解直角三角形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26.1 概率的预测26.2 模拟实验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九年级下册第27章二次函数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7.3 实践与探索第28章圆28.1 圆的认识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第29章几何的回顾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阅读材料《几何原本》第30章样本与总体30.1 抽样调查的意义30.2 用样本估计总体30.3 借助调查作决策苏科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数学1.2 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 比0小的数2.2 数轴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6 有理数的乘方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 代数式的值3.4 合并同类项3.5 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3 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5.2 图形的变化5.3 展开与折叠5.4 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6.2 角6.3 余角补角对顶角6.4 平行6.5 垂直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6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1 全等图形11.2 全等三角形1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12.2 统计图的选用12.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3.1 确定与不确定13.2 可能性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2 轴对称的性质1.3 设计轴对称图案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数学活动剪纸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神秘的数组2.3 平方根2.4 立方根2.5 实数2.6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7 勾股定理的应用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3.1 图形的旋转3.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3.3 设计中心对称图案3.4 平行四边形3.5 矩形、菱形、正方形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数学活动镶嵌小结与思考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 数量的变化4.2 位置的变化4.3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第五章一次函数5.1 函数5.2 一次函数5.3 一次函数的图象5.4 一次函数的应用5.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6.1 平均数6.2 中位数与众数6.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全章复习与测试数学活动你是“普通”学生吗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7.1 生活中的不等式7.2 不等式的解集7.3 不等式的性质7.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7.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7.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7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方程、一次函数第八章分式8.1 分式8.2 分式的基本性质8.3 分式的加减8.4 分式的乘除8.5 分式方程第九章反比例函数9.1 反比例函数9.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9.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章图形的相似10.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10.2 黄金分割10.3 相似图形10.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0.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0.6 图形的位似10.7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十一章图形的证明(一)11.1 你的判断对吗11.2 说理11.3 证明11.4 互逆命题第十二章认识概率12.1 等可能性12.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2.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1.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1.5 中位线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2.1 极差2.2 方差与标准差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方差第三章二次根式3.1 二次根式3.2 二次根式的乘除3.3 二次根式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共25张PPT)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共25张PPT)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知1-练
感悟新知
1-1. [ 期末·眉山 ] 在- , 0, -3, -2 四个有理数中, 最小的数是( )A. - Biblioteka B.0C. - 3 D. - 2
C
知1-练
感悟新知
1-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 与 - | 0.3|; (2) - | - 7 | 与-( +5.3) ;(3) - , + (- )与 - | - |.
例3
知2-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找最大或最小的数,主要以 0 为分界点,符合条件且唯一就存在,否则不存在 .
解:(1) 不存在 . (2) 不存在 . (3) 存在, - 1.(4) 存在, 1. (5) 存在, 0. (6) 不存在 .
知2-练
感悟新知
3-1.大于 - 1 且小于 2 的所有整数有_____________ .
两数同号
同为正号,绝对值大的数大
同为负号,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两数异号
正数大于负数
一数为 0
正数与 0,正数大于 0
负数与 0,负数小于 0
知2-讲
感悟新知
特别解读1. 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时,一般不用数轴,而比较多个有理数的大小时,使用数轴会比较方便.2. 比较两个异号的数的大小,只需考虑它们的正负;比较两个同号的数的大小,只需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感悟新知
知2-练
[母题 教材 P22 习题 T2 ] 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号连接起来:- 1、 - 2.5、 3、 3 、 0、 - 4、 - 2、 5 .
例2
解题秘方:紧扣两种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可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比较 .
知2-练

【精品】数学 七年级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新课)

【精品】数学   七年级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新课)

1-5 和- 6;2- 22 和-3.13;
67
7
3- -5
和0; 4 - -
1 5
和-

1 6
.
知识点
例题
练习题
例题: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5 和- 6;2- 22 和-3.13;
67
7
3- -5
和0; 4 - -
1 5
和-

1 6
.
解: (1) 因为 - 5 = 5 = 35,- 6 = 6 = 36, 6 6 42 7 7 42
想一想: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原点
-4 -3
-2
-1
0
1
2
3
-3到原点的距离是3 +3到原点的距离是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识例习



例题: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4,则这个数是
.知练ຫໍສະໝຸດ 识例习题点

例题: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4,则这个数是 4和﹣4 .
解:一个数的绝对值是4,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这个数是:4和﹣4 故答案为:4和﹣4.(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求解即可,注意结果有两个)
-3-2 -1 0 1 2 3 4
课堂导入 知识精讲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旧知回顾 1、什么是数轴?
数轴的三 要素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2 -1 0 1 2
2、什么是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规定:0的相反数是0.
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 驶了10千米,到达A,B两处.它们的行驶路线相同 吗? 行驶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2024年秋季学期新华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1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024年秋季学期新华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1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在数轴上,表示两个负数的两个点中,与原点距离较远的那个点在左边,也就是绝对值大的点在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求出绝对值
比较大小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得出结论
例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1与-0.01; (2)-|﹣2|与0;(3) 与 ; (4) 与 .
知识点2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方法一:利用数轴

-2

1.5

-3
-5

1

-0.5

-3<-2<-0.5<1<,|﹣0.5|=0.5,0.5<2<3,所以-3<-2<-0.5.又因为正数大于负数,所以-3<-2<-0.5<1<1.5< .
解:(2)| -1.5 | = 1.5 ; | - 3 | = 3; | -1 | = 1 ; | - 5 | = 5. 1 < 1.5 <3 <5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知识点1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知识讲解
1.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在数轴上比较大小,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2.利用法则比较大小:(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
随 堂 小 测
1.下列各数:-4,-2.8,0,∣-4∣,其中比-3小的数是( ) A.-4 B.-2.8 C.0 D.∣-4∣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5,-3,-1,-5
解:(1)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 - 5 < - 3 <- 1.5 < - 1
(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第2章有理数课题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数学思考通过数轴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建立新知识的化归能力.问题解决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运用法则或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复习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2.复习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和0,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和0,0大于一切负数而小于一切正数.通过回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某一天哈尔滨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如下:哈尔滨-20 ℃北京-10 ℃图2-5-2活动一:你知道哪个气温低吗?把你从图中得到的气温表示在数轴上比较一下大小.活动二:分别求出图中气温值的绝对值,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两组值的大小关系有什么关系呢?除了用数轴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外,你还能得到什么方法吗?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用来源于学生身边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1.发现、总结:(1)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和-5的点,这两个数中哪个较大?再找几对类似的数试一下,从中你能概括出直接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法则吗?(2)我们发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这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只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就可以了.2.比较两个负数-34和-23的大小:(1) 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34=34=912,||-23=23=812.(2)比较绝对值的大小:∵912>812,∴34>23.(3)得出结论:-34<-23.3.归纳: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法则:(1)_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2)_两个正数,应用已有的方法比较;(3)_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形成新知识,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1与-0.01;(2)-||-2与0;(3)-0.3与-13;(4)-()-19与-||-110.说明:①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格式,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②注意符号“∵”“∴”的写法、读法和用法;③对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可以不必再借助于数轴而直接进行;④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要通分将分母化为相同后再比较.例2用“>”连接下列各数:2.6,-4.5,110,0,-223.对本节知识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注意思维定势的影响.【拓展提升】例3(1)有没有最大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为什么?(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3)大于-1.5且小于4.2的整数有_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4)若a>0,b<0,a<|b|,则你能比较a,b,-a,-b这四个数的大小吗?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做好指导,并指出解答问题的易错点和方法.拓展提升,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达标测评】1.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134与145;(2)-58与-0.618.2. 将有理数0,-3.14,-227,2.7,-4,0.1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3.绝对值不小于1且不大于4的非负数为__________.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利用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1.课堂总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2.布置作业:教材P27练习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知识网络】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归纳总结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生四动参与教学活动:动手排列数、动眼观察数的特点、动脑总结归纳比较两个负数的法则、亲自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②[讲授效果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师生互动反思]本节课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讲练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理论,实现师生互动.④[习题反思]反思,更进一步提升.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求大于- 4并且小于3.2的所有整数。 答:大于- 4并且小于3.2的整数有:-3, -2,-1,0,1,2,3.
4、你能写出绝对值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吗?
答: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有:-2,-1, 0,1,2.
☞ 合作探究
挑战自我
(1)小明在课外书上看到一道习题: “若a表示一个有理数,请比较a与-a 的大小”,他觉得太简单了,马上就得 出了a> -a的结论,他做得对吗?
布置 作业
1、作业本1.5节和同步1.5节; 2、课本1.5节课后作业题B组 题。
☞ 不忘老朋友
请比较下列几组数的大小:
⑴ 0.6 _>__ 0 ;
⑵ 2 _<__ 7;
⑶ 3 _<__ 4
7
9
第一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说一说
下图表示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武汉5 ℃ 北京-10℃ 上海0℃ 广州10℃ 哈尔滨-20℃
问:你能将上述五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按从 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列吗?
⑶ - 9与-11
⑷-
43与-
2 3
解:⑴1>-1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⑵-0.001<0(负数都小于零)
☞ 巩固知识
比较下面各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5 6
__>__
1 6

⑶ -1 __<__0;
⑸ -|-3| __>__-4.5
⑵-3 __<_Βιβλιοθήκη +1;⑷-
1 2
__<__-
1 4

好好想想




-5 -4 -3 -2 -1 0 1 2 3 4 5
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5 <-3 <0 <4 .
你会了吗?
把下列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按从 小到大的顺序用“ < ”号连接:
5,0,
-4
1 2
,-2,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都记住了吗?
一、数轴比较法: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
边的数大。
|
|
|
|
|
|
|
|
|
-5 -4 -3 -2 -1 0 1 2 3
二、直接比较法:
1、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 数大于一切负数。
2、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 灵活运用
例2 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 理由:
⑴ 1与- 10; ⑵- 0.001与0
一、数轴比较法: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
边的数大。 小

-5 -4 -3 -2 -1 0 1 2 3 4 5
有没有最大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 理数?为什么?
☞ 趁热打铁
例1 在数轴上表示数-3,-5,4,0,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 大的顺序用“<”号连接。
解: -3,-5,4,0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1、利用数轴回答: ⑴有没有最大的整数和最小的整数?
答:都没有。
⑵有没有最大的正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 答:没有最大的正整数,最小的正整数是1。
⑶有没有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负整数? 答:最大的负整数是-1,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2、填空: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 0 ;绝 对值最小的自然数是 0 ;绝对值最小的负整 数是 -1 。
若a是正数,则a>-a;
分类讨论: 若a是负数,则a<-a;
若a是零,则a=0。
(2)若a>0,b<0,且|a|<|b|,则你能比 较a、b、-a、-b这四个数的大小吗?
答:b<-a < a <-b
小结 拓展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两种方法: 数轴比较法和直接比较法。
2、你觉得什么情况下运用直接比 较法简单,什么情况下利用数轴 比较法简单?说说你的想法?
哈尔滨 北京
上海 武汉 广州
-20℃ < -10℃ < 0℃ < 5℃ < 10℃
哈尔滨 北京
上海 武汉 广州
-20℃ < -10℃ < 0℃ < 5℃ < 10℃

-20
越来越大

-10



0 5 10
请大家思考这五个数的大小与它们 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记住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