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上课讲义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课件
便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案主其解决的方式与所需时间的长短可能也
不一样。将案主视为独特的个人,是个别化特点最简单直接的表达。
9
基本要素
有目的之表达感受
- 社会工作者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期内心感受的需要,尤其是消极性的 感受
- 社会工作者应该做有目的倾听,而不加以
阻止或责难
- 对于无助于目的之表达,应加以适当控制
4.1 社区工作行政
1. 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 2. 非直接向案主提供服务 3. 分为宏观和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4. 三大功能 5. 基本程序:计划\组织\管理\评估 6. 18项基本原则 7. 三类机构:全国,地方,单一性
5.1 社区工作督导.咨询
1. 定义 2. 三重功能 3. 开展的程序 4. 遵循的原则
或者将异性社会工作者当作恋人对待。另一种是负向移情,主要表现为
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敌意、抗拒甚至是攻击。
(2)情感反转移:指专业人员将自我的心理需求投射到案主身上,而
把他当作那特定的人看待.正向反移情,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产生过分
的认同。负向反移情,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产生过分的不认同,不能
接纳案主,排斥与案主交流。
具体情况,每一个专业关系都有一个独立的个人目的。此外,解决案
主问题的时间长短也能反映出专业关系的个别化特质。工作者在实践
中可能会发现,对于某些案主,只需要比较短的时间就能够解决,如
一次情侣吵架或工作纠纷所造成的案主沮丧与无所适从。有的案主面
临的问题则需要较长时间,需要与工作者进行多次互动才能解决。即
接纳案主,排斥与案主交流。
10
基本要素
有目的之表达感受
- 社会工作者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期内心感受的需要,尤其是消极性的 感受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借助“人在情境中”,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帮助服务对象。
受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影响。
(1)七项原则: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权、不批判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绪反应。
(2)理论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把服务对象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的所处环境把握服务对象的问题。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有关。
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A.过去的压力:指服务对象在成长早期感受到的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消除而产生的压力,干扰当前生活,妨碍适应新的环境;B.现在的压力:当前社会环境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服务对象的行为出现偏差;C.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有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服务对象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
强调:把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既要重视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原因,又要重视服务对象当前的人格强度。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是沟通。
人际沟通会影响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和服务对象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服务对象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骑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服务对象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服务对象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因此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使服务对象健康地成长。
《个案社会工作》课件
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个案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学习数字化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加强跨学科合作
与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的专业人士合作,形成更综合的服务模式。
定制化服务方案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
合理分配资源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服务目的,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服务效果最大化。
总结词
危机介入模式注重及时性和灵活性,强调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果断措施。
详细描述
危机介入模式注重及时性和灵活性,强调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果断措施。该模式要求个案工作者与当事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发现和评估危机状况,并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同时,危机介入模式也注重与相关机构和资源的协调与合作,确保当事人得到全面和及时的帮助。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人本治疗模式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化需求,强调在个案工作中关注个人的感受和需求。
详细描述
人本治疗模式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化需求,强调在个案工作中关注个人的感受和需求。该模式要求个案工作者尊重和理解个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资源。同时,人本治疗模式也注重与相关机构和资源的协调与合作,确保当事人得到全面和及时的帮助。
专业性
个案社会工作需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强调专业性。
关系建立
个案社会工作需要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以促进案主的改变和成长。
个别化
个案社会工作关注的是个人或家庭的具体问题,强调对案主的个别化关怀和支持。
个案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为了解决移民和贫困家庭的问题。
加强隐私保护
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服务对象的隐私安全。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docx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 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 )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 )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 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 )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 Florence Hollis )在 20世纪 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 人在情境中的状态” ,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 3 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 3 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 2)治疗技巧① 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 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 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7第七章个案社会工作
19世纪初,英国牧师查默斯在格拉斯哥实施贫民救济时,通过了解贫民的工作能力、亲朋的 有无、居住时间等,以确定是否实施救济。
1843年,美国成立“改进贫穷状况协会”,以个别化的方式协助贫民、访问贫困家庭、提 供咨询、鼓励就业、提倡自尊自立。
后来在欧美先后兴起的慈善组织会社,聘任“友好访问员”走访前来求助的贫穷家庭。慈善组 织会社为利于工作的开展,开设课程训练“友好访问员”,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兴起。课程讲授 内容主要为个案调查的方法。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和不足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பைடு நூலகம்
( 1)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一对一地直接讨论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能够建立起比较密切的专业 关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2)一般而言,该方法所涉及的案主问题不是很复杂,涉及面不广,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比 较容易,也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以寻求问题的完满解决。 ( 3)社会工作者易于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便于总结经验、教训,使工作得以不断改进。
一、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
3.具体而言,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是: (1)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要求案主参与,以了解并诊断案主的问题,然后有计划地不断 加以修正。 (2)通过对服务阶段的设计和控制,案主的潜力能得以充分发挥。在起始阶段, 社会工作者 可进行尝试性的服务,在中间阶段应增强案主的参与程度和责任感,在结 束阶段应使案主由 于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成就感。 (3)在工作过程中,机构功能的发挥与专业角色应当兼顾。社会工作者应注意运 用地方资源, 使各种机构如医务、精神病、教育、宗教和经济等机构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案主服务。 (4)注重服务结构的设计,以提高服务的效率。服务结构涉及时间、地点、政策及程序等要 素。选择适宜的时间、地点,通过正确的政策或规则开展工作,可以提高服务工作的效率。 (5)在工作过程中应始终注意运用专业关系协助案主改变,帮助案主做决定,引 导案主通过 对其原有生活情境的感受和经验以重建自我。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个案服务模式:社工通过与个人或家庭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变不良行为和提升生活质量。
2. 小组工作模式:社工组织小组活动,建立互助、支持和学习的环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来解决问题、提高个人能力和促进社会融入。
3. 社区工作模式:社工在社区内开展各种活动,包括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社区网站、社区咨询等,通过社区层面的干预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
4. 宣传与教育模式:社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社会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增强公众参与社会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5. 媒体和网络工作模式:社工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发布信息、建立网络社区、开展在线咨询等方式,向公众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和资源支持。
这些常用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需求和工作环境进行灵活组合和调整,以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效果。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大全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大全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残障人士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2. 临终关怀服务:为即将离世的患者提供关怀和安慰,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关爱和尊重。
3. 青少年危机介入:针对处于困境的青少年,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和学业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4. 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家庭成员的精神问题,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稳定性。
5. 妇女社会工作个案介入: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提供支持和帮助,维护她们的权益和尊严。
6. 困境家庭帮扶:针对处于困境的家庭,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生活救助、心理支持和资源链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7. 婚姻家庭问题解决:针对婚姻家庭问题,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婚姻咨询、家庭关系调和和亲子关系辅导等服务,帮助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关系。
8. 精神残障人士危机干预:针对精神残障人士的危机状况,提供紧急介入和稳定服务,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福祉。
9. 儿童行为纠正:针对儿童的不良行为,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行为分析和矫正服务,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0. 残疾人就业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和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感。
以上是社会工作个案案例的一部分,这些案例涉及到不同的人群和问题,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升他们的福祉和生活质量。
社工小组常见的工作模式
社工小组常见的工作模式1. 引言社工小组是指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团队,他们通过调查、分析、干预等手段,为社会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社工小组的工作模式是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流程,以达到工作目标的方式和方式。
社工小组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进行分类,常见的工作模式包括:个案工作模式、群体工作模式、社区工作模式、政策工作模式等。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工作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2. 个案工作模式个案工作模式是社工小组中最常见和基础的工作模式之一。
在个案工作模式中,社工小组成员主要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干预,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个案工作模式的具体步骤包括:•1.建立联系:社工小组成员与个体建立联系,了解个体的情况和需求。
•2.评估和分析:社工小组成员对个体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3.制定计划:社工小组成员与个体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目标。
•4.实施干预:社工小组成员根据计划,通过提供信息、建议、支持等方式,帮助个体解决问题。
•5.跟进和评估:社工小组成员跟进个体的情况,评估干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个案工作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干预,解决个体的实际问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社工小组成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等。
3. 群体工作模式群体工作模式是社工小组中另一个常见的工作模式。
在群体工作模式中,社工小组成员主要通过组织和参与群体活动,帮助群体成员解决共同的问题,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发展水平。
群体工作模式的具体步骤包括:•1.群体评估:社工小组成员对群体的情况进行评估,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2.目标设定:社工小组成员与群体共同设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计划。
•3.组织活动:社工小组成员组织和参与各种群体活动,如培训、讨论、游戏等,以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反馈和评估:社工小组成员定期与群体成员进行反馈和评估,了解活动的效果和群体成员的需求。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
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讲义1-4章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本节知识重点】一、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会工作的一般含义“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
它指的是非营利地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
在不同国家,社会工作也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2、中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1、专业性助人活动专业助人活动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是以一套理论为指导,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不是凭个人生活经验和热情来提供的。
社会工作专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那些处于各种困境中的人们。
2、注重专业价值所谓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它既是社会工作专业遵循的原则,又是社会工作专业努力的目标。
同时又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平等与正义。
3、强调专业方法所谓专业方法是指本专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复杂的助人服务,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和技巧。
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
专业方法本身就承载着专业的价值和理念。
4、注重实践从工作对象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直接目标是服务弱势群体。
从专业价值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
5、双方合作对于服务对象的帮助,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得到实现,同时合作又是培养服务对象自我价值的有效手段。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常见实践方法,通过个别与受援者的互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展潜能和改善生活情况。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是个案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包括人本主义、系统论、任务性等多种理论模式。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1.人本主义模式人本主义模式强调个人的尊重和尊严,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潜能。
该模式将个案工作理解为一个支持和激励受援者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人资源和能力的过程。
在人本主义模式中,社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受援者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模式注重与受援者建立平等和互助的关系,促进其自我成长和发展。
2.系统论模式系统论模式将个案工作视为一个存在于系统之中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社工将受援者视为一个具有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
社工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受援者解决问题和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
系统论模式注重整体性的思维和干预,认为对个案的改变需要考虑到影响个案的各种因素和关系。
3.任务性模式任务性模式将个案工作视为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社工与受援者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并通过不同的任务和技巧来达到这些目标。
该模式注重实用性和目标导向性,强调行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工在任务性模式中扮演着导师和教练的角色,帮助受援者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每个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在实践中,社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或将其相互结合使用。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的核心是关注个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受援者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和实现个人潜能的发展。
这些理论模式为个案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使社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个案干预和辅导。
社工小组工作中常见模式
社工小组工作中常见模式
在社工小组工作中,常见的模式包括:
1. 个案模式:小组成员分析和解决个别案例,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
这种模式下,小组成员对单个个体进行工作,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
2. 群体模式:小组成员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小组辅导和支持,帮助参与者增强他们的个人与社区资源。
这种模式下,小组成员通过集体行动来帮助参与者解决问题和建立支持网络。
3. 教育模式:小组成员通过教育和培训,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参与者能够自助和自助。
4. 咨询模式:小组成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参与者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制定行动计划。
5. 参与模式:小组成员与参与者一起工作,共同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和评估进展。
通过参与进程,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他们自己的资源。
6. 社区模式:小组成员通过参与社区发展和倡导活动,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这种模式下,小组成员和参与者共同努力,通过社区行动来产生积极的社会变革。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
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社会工作概论课件)第八课个案社会工作培训资料
个案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团队合作
个案社会工作面临挑战,如情感疲劳和工作压力。通过团队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提高工作效果和满意度。
个案社会工作的评估和反思
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和个体的进展,反思自己的做法并不断改进。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关键。
(社会工作概论课件)第八 课个案社会工作培训资料
探索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及作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过程和技巧方 法,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挑战与团队合作,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评估和反思。
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1 个案工作
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工作,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2 社会工作
通过社会资源,为社区和个体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社会福利。
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及作用
个性化
根据个体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 服务和支持。
综合性
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解 决问题。
促进人际关系
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社会支持。
个案社会工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1
制定计划
2
确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制定个体的发展方
向。
3
评估
了解个体需求和问题,收集相关信息。
实施干预
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服务。
个案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倾听和沟通
运用积极倾听技巧,与个体建 立有效沟通。
建立信任
通过尊重和关怀,建立个体之 间的信任和合作。
协助问题解决
引导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途径。
个案社会工作的案例分析
家庭重建
帮助离异家庭重新建立健康的家庭 关系。
老年护理
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支持和服 务。
心理咨询
(社会工作概论课件)第八课个案社会工作培训资料
制定计划
社会工作者和客户一起制定一个可实现的计划, 以达成共同的目标。计划需要具体、可行,并基 于客户的参与和反馈。
评价
评价是在干预过程中或干预之后进行的,以确定 计划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矫正不当干预,争取客 户的配合和信任,提出改进建议。
为什么个案记录如此重要?
历史
记录案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 程、当前状况等,有助于理解 个案的个性和需求。
决策
记录制定计划的过程和内容, 有助于制定下一步骤。记录干 预效果,有助于评估计划的执 行和调整干预措施。
预防
记录不利事件和干预措施对客 户的反响,可以及时发现风险, 预防更严重的后果。
个案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从事情发生的过程、原因、影响等角度 看待个案的方法。它通过对自然语言的收集和分析, 形成分析结果。
个案社会工作需要充分尊重维护当事人
锻炼个案社工的专业素养与实践 技能
2
权利,确保干预意愿的自愿性和可撤销 性。
个案社工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客户满
意和社会流失。有必要通过理论指导、
实践培训、反馈评估等方面加强对个案 社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3
加强个案社会工作的国际互动与 交流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个案社会工作 的经验,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从重量、数量、比例、统计、数学等角 度看待个案的方法。它通过描述和推论,形成分析 结果。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
1 优势
小组讨论有助于分享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
2 方法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实际案例分享、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员们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核 心理念和实践技能。
结论与思考
1
重视当事人的语言权和选择权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地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地趋向.它对人地心理失调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理论:引发事件、服务对象地信念系统、引发事件后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介入须符合五个方面地基本要求: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介入过程精密.
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有效地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地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地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地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地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地人.
重演、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理地观察视角、显现似是而非地想法、强调优点.
特点
迅速了解服务对象地主要问题.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
危机:一个人地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地破坏而产生地身心混乱地状态.分为两类:成长危机、情境危机.
危机发展分四个阶段: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危机介入地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涉及对人性地基本看法以及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地基本概念.
(在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以家庭作为基本地治疗单位,假设家庭地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地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地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地问题.其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形成期、发展期、收缩期、解组期).
技巧
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
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支持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直接影响则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调整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
后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现实情况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心理动力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人格发展反思则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②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它扩展了个案服务介入的焦点,构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技巧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依据生理医学模式,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实施阶段。
这三个实施阶段相互影响、紧密关联,形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自身的特点。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情境中了解服务对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研究阶段是指从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到完成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资料的收集。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在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过程中,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情境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心理动态诊断是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缘由诊断则是对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分类诊断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整和修补。
它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主要用于5个方面的治疗工作:一是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二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三是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四是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五是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思想来源植根于行为治疗原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贝克(A. T. Beck)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认知治疗理论,强调认知因素对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成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重要思想来源。
为了扩展服务的效果,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寻求和探索将认知和行为因素结合起来的服务模式,形成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史华哲(R. Schwartz)1982年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1)理论假设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包含2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假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日常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就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绪。
这样,认知、情绪和行为就会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形成相互影响的循环圈。
可见,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结为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从认知、行为和情绪3个方面同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2)治疗技巧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期治疗模式,关注服务对象的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受。
当然,它同时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创伤经历和儿童早期的发展状况等。
一般情况下,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
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
每次面谈的时间以45分钟左右为宜,每周1次。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主要包括:①个案概念化。
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结构和问题的特性,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个别化,以适合具体的具案。
它要求从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设计针对具体问题的服务介入计划。
而不是相反,依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直接安排治疗活动。
②合作式的治疗关系。
治疗师依据理解、友好、同理等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治疗关系,组成调查研究小组,一起观察、一起建立问题的假设、一起设计和执行服务治疗计划等。
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中,服务对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可以参加治疗计划的讨论,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③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法,他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争辩、诱导或暗示,把学生导向预定的结论。
社会工作中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即通过采用对话式提问调动服务对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务对象的无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强调让服务对象参与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强迫服务对象接受所谓的治疗理论和概念。
④结构化和心理教育。
通过让服务对象设计日程的安排和提供反馈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规划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务对象的学习能力,最充分地发挥面谈辅导的治疗效果。
而心理教育是指运用服务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呈现治疗的概念和要点。
当然,在运用心理教育的治疗技巧时,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如自助的读物、手册和量表等。
⑤认知重塑。
通过认知中错误的辩论、理性选择方式的列举以及认知排演等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和改变无效的自动念头和图式,加强服务对象的理性认知的能力。
(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在行为治疗模式基础上结合认知治疗的要素而产生的,它形成的目标就是想克服行为治疗模式和认知治疗模式的限制,把人的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和外部的行为调整结合起来。
因此,认知行为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行为治疗模式和认知治疗模式,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①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
这样,借助于对人的内部意识过程的了解,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服务对象行为变化的规律,把认知和行为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
②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行为治疗模式注重人的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认知治疗模式强调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实际上,人的行为改变一定涉及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同样,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的改变通常也会带来人的行为的变化。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加工的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1)理论假设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
这种趋向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发展出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另一种倾向则发展出不良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它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
A代表引发事件(activation events),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beliefs),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知和评价;C 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s)。
通常认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都是由引发事件直接导致的,但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的影响。
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像要求自己所遇到的人都喜欢自己,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
所谓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境中的经验绝对化、普遍化、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
所谓绝对化是指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普遍化是指服务对象把自己对某件或者某些事情的看法概括为所有事物的普遍特性;抽象化是指服务对象把具体场境中得出的经验抽象为一般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