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_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_省略__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沙文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 逆向技术溢出 * 与国内创新能力
— — —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沙文兵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
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 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 同时,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 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 中部地 区差异, 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区次之, 关 键 词 作者单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文献标识码: A 2012] 03-111024-0636 文章编号: 1007-6964[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
FDI 对国内生产率并无显著促进作用, 而进口和 OFDI 则对国内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Driffield 和 Love ( 2003 ) 利用英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 OFDI 的 确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但仅限于 R&D 相对密集的 产业, 并且受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 Pradhan 和 Singh ( 2009 ) 对印度汽车产业的研究表明, 其对发达东道国 和发展中东道国的 OFDI 均产生了显著的逆向技术溢 Bitzer 和 Kerekes ( 2008 ) 采 用 17 个 出效 应。 不 过, OECD 国家 1973 ~ 2000 年的产业层面数据, 检验了 OFDI 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却得出与 Potterie 和 Lichtenberg( 2001 ) 完全相反的结论: FDI 流入对国内技术进步 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而 OFDI 则并未产生显著的逆向 技术溢出效应。 “走出去 ” 随着 战略的实施, 国内企业 OFDI 规模持 续扩张, 中国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出 国。在此背景下, 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 OFDI 的逆 向技术溢出效应。 赵伟等 ( 2006 ) 从研发成本分摊、 海 逆向技术转移和外围技术研发剥离等 外研发成果反馈、 4 个方面分析了外向 FDI 对母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 刘明霞和王学军( 2009 ) 基于 2003 ~ 2007 年省际面板数 OFDI 对中国 TFP 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 据的研究表明, 而吸收能力是影响溢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 的地区差异, 素。阚大学( 2010 ) 以及李梅( 2010 ) 等研究也得出了类 似结论。王英和刘思峰 ( 2008 ) 基于国际 R&D 溢出模 OFDI、 型, 比较了 FDI、 出口和进口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 FDI 和出口贸易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 效应。结果表明, 而 OFDI 和进口渠道的国际技 是中国 TFP 增长的源泉, 术溢出并没有对 TFP 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邹玉 白洁( 2009 ) 、 谢申祥等( 2009 ) 、 刘 娟和陈漓高( 2008 ) 、 OFDI 对中国技术进步的 伟全( 2010 ) 等研究同样表明, 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以上文献多是从技术进步视角研究 OFDI 对投资 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则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 关研究成果 的 基 础 上, 从 创 新 能 力 视 角, 选 择 2004 ~ 2008 年省际面板数据, 研究 OFDI 对中国国内创新能力 并考察这一影响的区域差异性。 的溢出效应, UNCTAD( 2005 ) 所指出的, OFDI 引致的研发活动对于 提升以专利申请衡量的母国国内创新水平具有积极的 影响。鉴于此, 本文拟从创新能力视角, 实证研究中国 OFDI 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结现有文献, 影响创 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大类: ( 1 ) 自主 R&D 投入。创新就其本质而言是新知识 ( 新产品、 新方法) 的生产过程, 企业通过 R&D 投入可 以生产出新知识。 正如 Jaffe ( 1989 ) 所指出的, 新的有 经济价值的知识( new economic knowledge ) 是企业追求 的重要目标, 它是 R&D 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的结 果。此外, 自主 R&D 投入不仅可以直接产生新知识( 即 形成创新能力) , 还可以增强企业吸收现有知识的能力, 从而可以促进知识的溢出, 由此进一步提升其创新能力 ( Cohen 和 Levinthal, 1990 ) 。 ( 2 ) 国 际 技 术 溢 出。 在 开 放 经 济 条 件 下, 除自主 R&D 投入之外, 他国的 R&D 行为也会通过各种传递渠 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本国的创新能力, 即国际知识溢 出。Keller( 2004 ) 指出, 国际知识溢出的渠道包括 FDI、 国际贸易、 人口迁移以及信息交流等, 其中又以 FDI 和 国际贸易为主。 而本文仅考虑经由 OFDI 渠道传递的 即 OFDI 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根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 OFDI 可能通过技术集群吸收 据王谦等( 2010 ) 的研究, 机制、 海外市场竞争机制、 研发资源共享机制和技术双 由于创新过程中 向交流机制实现逆向技术溢出。首先, 技术溢出往往局限于产业集群的小范围 的知识保密性, 内, 对于一个投资范围仅限于国内的企业而言, 要想获 最好的方法便是 得这些先进技术的相关信息非常困难, 嵌入集群网络之中以获取地方化的知识资源, 这就是技 OFDI 能够刺激企业在面对全球 术集群吸收机制; 其次, 竞争者时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加强研发活动, 进而增强 这就是海外市场竞争机制; 再次, 通 母公司的技术实力, OFDI 企业可以与东道国企业 过技术战略联盟的形式, 共同组建研发机构从事技术研发, 共同创造并共享新的 技术知识, 这就是研发资源共享机制; 最后, 通过跨国并 购方式在发达国家并购高科技企业、 跨国公司研发部 门, 获得先进技术与研发资源, 可以迅速提升对外投资 企业的技术实力, 这就是技术双向交流机制。 2. 计量模型设定及指标选取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设定如下经济计量模型: 1. 理论分析 如上所述, 现有文献一般是从 OFDI 对投资国全要 素生产率影响的视角来研究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 而 正如 很少关 注 其 对 投 资 国 创 新 能 力 的 影 响。 然 而,
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在知识丰富国家进行投资, 直接 获取先进技术或间接获得技术( 知识) 溢出。 Fosfuri 和 Motta( 1999 ) 进一步指出, 技术溢出的效果会随地理距 通过在领先的创新企业附近设 离的增加而下降。因此, 立工厂, 跟随者可以从技术溢出中获益。他们建立了一 个引入逆向技术溢出因素的 OFDI 决定模型, 从理论上 OFDI 决策 分析了溢出效应对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 ” 的重要影响。 Kogut 和 Chang ( 1991 ) 在考察日本 实证研究方面,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发现, 日本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并倾向于采取合资方式。 集中分布在 R&D 密集型产业, 他们据此推测, 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跨国公 司对外 直 接 投 资 的 重 要 动 因。 Potterie 和 Lichtenberg ( 2001 ) 基于改进的国际 R&D 溢出模型, 检验了 OFDI 1971 ~ 的逆向溢出效应。 他们运用 13 个工业化国家、 1990 年的数据, FDI 流入和 OFDI3 种渠道 对进口贸易、 的国际 R&D 溢 出 效 应 进 行 了 检 验。 结 果 表 明, 内向
*
“技术创新中的标准锁定效应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编号: 11BJY027 ) 。 作者感谢 2011 年中国世界经济 及反锁定规制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陈岩教授、 北京联合大 学会年会期间北京大学王跃生教授、 学郑春芳博士、 天津财经大学杨珍增博士等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意见。
《世界经济研究》 2012 年第 3 期 ·69·
《世界经济研究》 2012 年第 3 期 · 70·
二、 计量模型与数据来源
q it = α + β1 k it + β2 l it + β3 sf ofdi + u i + ε it it
( 1)
i 代表截面单元( 省份) , t 代表各个年度, 其中, α为 u i 为反应个体效应的虚拟变量, 常数项, ε it 为随机干扰 项。我们重点关注由 OFDI 渠道溢出的国外 R&D 资本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
ofdi 存量( sf ) 对国内创新产出的影响。
额, 计算各省经由 OFDI 渠道溢出的国外 R&D 资本存 公式如下: 量, SF ofdi = i OFDIS i ofdi × SF c OFDIS c ( 3)
被解释变量 q 表示国内创新产出。 创新产出衡量 指标的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事实上, 很难找到 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创新产出的指标。 目前文献中广泛 使用的指标有二: 一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 Liu 和 Buck, 2007 ) , 2002 ) 。 新产品销售 二是专利授权数量( Acs 等, 收入较为客观地体现了创新活动的市场价值, 能够反映 由于缺乏严格而统一 从创新到产业化的全过程。然而, 的新产品划分标准, 许多新产品事实上并不能反映技术 含量的高低。专利授权数量作为技术发明唯一可以观 察的测度, 能够直观地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的技术创新 水平。然而, 有些专利缺乏商业化价值, 这将导致高估 创新产出的真实价值①; 一些企业出于保密需要而不申 这又将低估创新产出的真实价值 ( 魏守华等, 请专利, 2009 ) 。基于数据可获得性考虑, 本文选择各地区专利 授权数量作为国内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 k 表示 R&D 经费投入, 是反映自主 R&D 投入的变 对创新产出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选取各地区 量之一, R&D 经费内部支出作为 R&D 经费投入的衡量指标。 l 表示 R&D 人力资源投入, 也是反映自主 R&D 投 入的变量。现有文献一般用科技活动人员数或 R&D 活 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来衡量 R&D 人力资源投入水平。 本文认为,R&D 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更能体现人力 因此本文选择各地区 R&D 活动人员 资源投入的本质, 折合全时当量作为 R&D 人力资源投入的衡量指标。 sf 表示 OFDI 渠 道 溢 出 的 国 外 R&D 资 本 存 量。 对于 OFDI 渠道溢出的国外 R&D 资本存量的测算, 现 有文献大多采用 Potterie 和 Lichtenberg ( 2001 ) 的方法, 本文也沿用这一方法。 但由于本文使用的是省际面板 数据, 在具体测算时分两步进行。 首先, 依据公式( 2 ) 计算全国经由 OFDI 渠道溢出的国外 R&D 资本存量: SF ofdi =∑ c
中图分类号: F 831. 6
一、 文献回顾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 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 要源泉。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有二: 一是通过国内研发 活动提升本国技术能力; 二是通过开放获取国际技术溢 出。国外相关研究表明, 在 OECD 国家, 导致生产率增 长的主要源泉并非来自国内的研发活动, 即便像法国这 样的发达国家, 国外研发的溢出效应也可以解释其生产 1999 ) 。 对于发展中国 率增长的 87% ( Eaton 和 Kortum, 家而言, 由于本国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匮乏, 通过 对外开放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 更是其 实现技 术 进 步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要 途 径 。 根 据 Keller ( 2004 ) 的研究, 技术国际溢出的渠道主要包括国际贸 FDI、 易、 人口迁移以及信息交流等。 不过, 迄今为止的 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国际贸易和内向 FDI 渠道的国际 技术溢出效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 对外直接投资( OFDI) 也是重要的国际技术溢出渠道。通过 OFDI, 企业可 以嵌入国外研发密集地区, 利用当地研发与技术资源提 升自身技术实力。 Jaffe、 Trajtenberg 和 Henderson ( 1993 ) 指出, 由于知 识、 技术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积聚性, 那些不具备特定竞
对外直接投资 、 逆向技术溢出 * 与国内创新能力
— — —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沙文兵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
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 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 同时,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 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 中部地 区差异, 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区次之, 关 键 词 作者单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文献标识码: A 2012] 03-111024-0636 文章编号: 1007-6964[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
FDI 对国内生产率并无显著促进作用, 而进口和 OFDI 则对国内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Driffield 和 Love ( 2003 ) 利用英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 OFDI 的 确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但仅限于 R&D 相对密集的 产业, 并且受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 Pradhan 和 Singh ( 2009 ) 对印度汽车产业的研究表明, 其对发达东道国 和发展中东道国的 OFDI 均产生了显著的逆向技术溢 Bitzer 和 Kerekes ( 2008 ) 采 用 17 个 出效 应。 不 过, OECD 国家 1973 ~ 2000 年的产业层面数据, 检验了 OFDI 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却得出与 Potterie 和 Lichtenberg( 2001 ) 完全相反的结论: FDI 流入对国内技术进步 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而 OFDI 则并未产生显著的逆向 技术溢出效应。 “走出去 ” 随着 战略的实施, 国内企业 OFDI 规模持 续扩张, 中国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出 国。在此背景下, 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 OFDI 的逆 向技术溢出效应。 赵伟等 ( 2006 ) 从研发成本分摊、 海 逆向技术转移和外围技术研发剥离等 外研发成果反馈、 4 个方面分析了外向 FDI 对母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 刘明霞和王学军( 2009 ) 基于 2003 ~ 2007 年省际面板数 OFDI 对中国 TFP 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 据的研究表明, 而吸收能力是影响溢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 的地区差异, 素。阚大学( 2010 ) 以及李梅( 2010 ) 等研究也得出了类 似结论。王英和刘思峰 ( 2008 ) 基于国际 R&D 溢出模 OFDI、 型, 比较了 FDI、 出口和进口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 FDI 和出口贸易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 效应。结果表明, 而 OFDI 和进口渠道的国际技 是中国 TFP 增长的源泉, 术溢出并没有对 TFP 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邹玉 白洁( 2009 ) 、 谢申祥等( 2009 ) 、 刘 娟和陈漓高( 2008 ) 、 OFDI 对中国技术进步的 伟全( 2010 ) 等研究同样表明, 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以上文献多是从技术进步视角研究 OFDI 对投资 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则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 关研究成果 的 基 础 上, 从 创 新 能 力 视 角, 选 择 2004 ~ 2008 年省际面板数据, 研究 OFDI 对中国国内创新能力 并考察这一影响的区域差异性。 的溢出效应, UNCTAD( 2005 ) 所指出的, OFDI 引致的研发活动对于 提升以专利申请衡量的母国国内创新水平具有积极的 影响。鉴于此, 本文拟从创新能力视角, 实证研究中国 OFDI 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结现有文献, 影响创 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大类: ( 1 ) 自主 R&D 投入。创新就其本质而言是新知识 ( 新产品、 新方法) 的生产过程, 企业通过 R&D 投入可 以生产出新知识。 正如 Jaffe ( 1989 ) 所指出的, 新的有 经济价值的知识( new economic knowledge ) 是企业追求 的重要目标, 它是 R&D 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的结 果。此外, 自主 R&D 投入不仅可以直接产生新知识( 即 形成创新能力) , 还可以增强企业吸收现有知识的能力, 从而可以促进知识的溢出, 由此进一步提升其创新能力 ( Cohen 和 Levinthal, 1990 ) 。 ( 2 ) 国 际 技 术 溢 出。 在 开 放 经 济 条 件 下, 除自主 R&D 投入之外, 他国的 R&D 行为也会通过各种传递渠 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本国的创新能力, 即国际知识溢 出。Keller( 2004 ) 指出, 国际知识溢出的渠道包括 FDI、 国际贸易、 人口迁移以及信息交流等, 其中又以 FDI 和 国际贸易为主。 而本文仅考虑经由 OFDI 渠道传递的 即 OFDI 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根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 OFDI 可能通过技术集群吸收 据王谦等( 2010 ) 的研究, 机制、 海外市场竞争机制、 研发资源共享机制和技术双 由于创新过程中 向交流机制实现逆向技术溢出。首先, 技术溢出往往局限于产业集群的小范围 的知识保密性, 内, 对于一个投资范围仅限于国内的企业而言, 要想获 最好的方法便是 得这些先进技术的相关信息非常困难, 嵌入集群网络之中以获取地方化的知识资源, 这就是技 OFDI 能够刺激企业在面对全球 术集群吸收机制; 其次, 竞争者时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加强研发活动, 进而增强 这就是海外市场竞争机制; 再次, 通 母公司的技术实力, OFDI 企业可以与东道国企业 过技术战略联盟的形式, 共同组建研发机构从事技术研发, 共同创造并共享新的 技术知识, 这就是研发资源共享机制; 最后, 通过跨国并 购方式在发达国家并购高科技企业、 跨国公司研发部 门, 获得先进技术与研发资源, 可以迅速提升对外投资 企业的技术实力, 这就是技术双向交流机制。 2. 计量模型设定及指标选取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设定如下经济计量模型: 1. 理论分析 如上所述, 现有文献一般是从 OFDI 对投资国全要 素生产率影响的视角来研究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 而 正如 很少关 注 其 对 投 资 国 创 新 能 力 的 影 响。 然 而,
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在知识丰富国家进行投资, 直接 获取先进技术或间接获得技术( 知识) 溢出。 Fosfuri 和 Motta( 1999 ) 进一步指出, 技术溢出的效果会随地理距 通过在领先的创新企业附近设 离的增加而下降。因此, 立工厂, 跟随者可以从技术溢出中获益。他们建立了一 个引入逆向技术溢出因素的 OFDI 决定模型, 从理论上 OFDI 决策 分析了溢出效应对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 ” 的重要影响。 Kogut 和 Chang ( 1991 ) 在考察日本 实证研究方面,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发现, 日本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并倾向于采取合资方式。 集中分布在 R&D 密集型产业, 他们据此推测, 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跨国公 司对外 直 接 投 资 的 重 要 动 因。 Potterie 和 Lichtenberg ( 2001 ) 基于改进的国际 R&D 溢出模型, 检验了 OFDI 1971 ~ 的逆向溢出效应。 他们运用 13 个工业化国家、 1990 年的数据, FDI 流入和 OFDI3 种渠道 对进口贸易、 的国际 R&D 溢 出 效 应 进 行 了 检 验。 结 果 表 明, 内向
*
“技术创新中的标准锁定效应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编号: 11BJY027 ) 。 作者感谢 2011 年中国世界经济 及反锁定规制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陈岩教授、 北京联合大 学会年会期间北京大学王跃生教授、 学郑春芳博士、 天津财经大学杨珍增博士等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意见。
《世界经济研究》 2012 年第 3 期 ·69·
《世界经济研究》 2012 年第 3 期 · 70·
二、 计量模型与数据来源
q it = α + β1 k it + β2 l it + β3 sf ofdi + u i + ε it it
( 1)
i 代表截面单元( 省份) , t 代表各个年度, 其中, α为 u i 为反应个体效应的虚拟变量, 常数项, ε it 为随机干扰 项。我们重点关注由 OFDI 渠道溢出的国外 R&D 资本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
ofdi 存量( sf ) 对国内创新产出的影响。
额, 计算各省经由 OFDI 渠道溢出的国外 R&D 资本存 公式如下: 量, SF ofdi = i OFDIS i ofdi × SF c OFDIS c ( 3)
被解释变量 q 表示国内创新产出。 创新产出衡量 指标的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事实上, 很难找到 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创新产出的指标。 目前文献中广泛 使用的指标有二: 一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 Liu 和 Buck, 2007 ) , 2002 ) 。 新产品销售 二是专利授权数量( Acs 等, 收入较为客观地体现了创新活动的市场价值, 能够反映 由于缺乏严格而统一 从创新到产业化的全过程。然而, 的新产品划分标准, 许多新产品事实上并不能反映技术 含量的高低。专利授权数量作为技术发明唯一可以观 察的测度, 能够直观地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的技术创新 水平。然而, 有些专利缺乏商业化价值, 这将导致高估 创新产出的真实价值①; 一些企业出于保密需要而不申 这又将低估创新产出的真实价值 ( 魏守华等, 请专利, 2009 ) 。基于数据可获得性考虑, 本文选择各地区专利 授权数量作为国内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 k 表示 R&D 经费投入, 是反映自主 R&D 投入的变 对创新产出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选取各地区 量之一, R&D 经费内部支出作为 R&D 经费投入的衡量指标。 l 表示 R&D 人力资源投入, 也是反映自主 R&D 投 入的变量。现有文献一般用科技活动人员数或 R&D 活 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来衡量 R&D 人力资源投入水平。 本文认为,R&D 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更能体现人力 因此本文选择各地区 R&D 活动人员 资源投入的本质, 折合全时当量作为 R&D 人力资源投入的衡量指标。 sf 表示 OFDI 渠 道 溢 出 的 国 外 R&D 资 本 存 量。 对于 OFDI 渠道溢出的国外 R&D 资本存量的测算, 现 有文献大多采用 Potterie 和 Lichtenberg ( 2001 ) 的方法, 本文也沿用这一方法。 但由于本文使用的是省际面板 数据, 在具体测算时分两步进行。 首先, 依据公式( 2 ) 计算全国经由 OFDI 渠道溢出的国外 R&D 资本存量: SF ofdi =∑ c
中图分类号: F 831. 6
一、 文献回顾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 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 要源泉。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有二: 一是通过国内研发 活动提升本国技术能力; 二是通过开放获取国际技术溢 出。国外相关研究表明, 在 OECD 国家, 导致生产率增 长的主要源泉并非来自国内的研发活动, 即便像法国这 样的发达国家, 国外研发的溢出效应也可以解释其生产 1999 ) 。 对于发展中国 率增长的 87% ( Eaton 和 Kortum, 家而言, 由于本国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匮乏, 通过 对外开放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 更是其 实现技 术 进 步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要 途 径 。 根 据 Keller ( 2004 ) 的研究, 技术国际溢出的渠道主要包括国际贸 FDI、 易、 人口迁移以及信息交流等。 不过, 迄今为止的 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国际贸易和内向 FDI 渠道的国际 技术溢出效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 对外直接投资( OFDI) 也是重要的国际技术溢出渠道。通过 OFDI, 企业可 以嵌入国外研发密集地区, 利用当地研发与技术资源提 升自身技术实力。 Jaffe、 Trajtenberg 和 Henderson ( 1993 ) 指出, 由于知 识、 技术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积聚性, 那些不具备特定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