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矛盾激化和秦国一统天下
3.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纷争
6. 隋唐时期的政治设立和科技发展
7. 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
8. 元朝与明、清王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9.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二、近现代史
1.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
6.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8.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9.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整理

八下历史必背知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第1课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准备工作?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背景?目的?时间?地点?内容?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流程?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际和国内)新中国成立说明了什么?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开国大典上,54尊礼炮齐响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4.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时间?方式?意义?祖国大陆最后和平解放的地区是(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始于(元朝)识图:第1页开国大典的图片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1、国民经济的恢复措施?结果?作用?影响?2.抗美援朝(1950--1953) _____原因?目的?开始的时间和标志?部队?指挥者?民族英雄?精神?著名战役?结束的时间和标志?结果?性质?胜利的原因?胜利的意义?3.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时间?标志?内容?结果?意义?4.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事件是(1952的土地改革完成)5.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结束的标志是(土地改革的完成?6.为新中国工业化创造条件的是(土地改革)识图:13页第一幅图16页农民分到土地此图说明了什么?标志着?注意:50年代的“土地改革”实行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实质上仍是土地私有制。

7.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采取哪些措施?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也叫“一五”计划时间?基本任务?成就?(工业方面和交通运输业方面)作用?2、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内容?主体?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时间?实质?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意义?评价?(缺点)教训?和平赎买的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八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包括: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土地改革的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3.土地改革的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抗美援朝的原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国参加,地点是印度尼西亚万隆,主题是团结反帝,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倡议。

此外,八年级下册历史还需要掌握科技强军战略、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等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除了上述知识点外,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知识点需要掌握:1.三大改造:1953年开始,1956年底结束,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五”计划:1955年,党中央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

从1958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

4.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

5.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八年级历史下册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历史的基础。

下面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秦朝的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秦穆公在公元前897年建立,统治时期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朝的建立至关重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秦穆公的世系和政治措施;2.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

二、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第二个朝代,由刘邦在公元前206年建立,统治时期为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汉朝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1.刘邦在起义中的作用;2.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和后果;3.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

三、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西晋之前三国鼎立的时期,即公元220年至280年。

南北朝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时期,即公元420年至589年。

1.三国时期蜀汉的刘备和诸葛亮;2.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操和荀彧;3.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四、唐朝的盛世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最富有文化和最有影响力的时期之一,其统治时期为公元618年至907年。

1.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生活;2.唐朝的交通和经济贸易;3.唐朝的科技和文学发展。

五、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个朝代,由赵匡胤在960年建立,统治时期为960年至1279年。

1.宋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六、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个朝代,由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

明朝的统治时期为1368年至1644年。

1.明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明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总结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的知识点,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部分。

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并对今天的世界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二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事件,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七七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4.南京大屠杀:日本在南京犯下严重罪行,杀害大量无辜平民。

5.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破袭作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二、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三、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抗美援朝:中国为支援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最终取得胜利。

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起步。

2.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3.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五、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明清时期海外贸易1.大航海时代:16世纪欧洲国家探险热潮,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为主要代表国家。

2.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船队远航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红海、波斯湾、印度洋和非洲东岸,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贸易。

3.清朝时期:康熙、乾隆年间采取海禁政策,只允许舟船前往台湾、琉球和东南亚岛屿,对我国与世界的交往造成了限制。

二、甲午战争与中日战争1.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战争。

中国清朝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大日本帝国因朝鲜半岛问题发生冲突,最终中国失败。

2.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政府意识到需要改革现代化,慈禧太后颁布《戊戌变法》,试图对清朝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革,但因受到保守派反对而失败。

3.中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中华民国领导人蒋介石与日本帝国政府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全面战争爆发。

中国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运动1.五四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以反对《巴黎和约》为契机,学生群体和知识分子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民主自由等权利。

2.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成立于20世纪初。

蒋介石是该党的领袖,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五卅运动:发生在1925年,是上世纪初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重大事件。

上海纱厂工人因工资问题罢工,蒋介石政府动用军队镇压,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工人的各种要求。

四、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遭遇困境后采取的一次大规模行动。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国红军徒步行军万里,逃离敌人追击,最终到达陕西闽西地区,这对中国革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希腊
希腊城邦: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

希腊文化:希腊神话、体育竞技、哲学、艺术等。

希腊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奴隶制度等。

二、古罗马
古罗马城市:罗马、庞贝等。

古罗马文化:拉丁语、圆拱、斗兽场、道德哲学等。

古罗马政治制度:共和制、帝制等。

古罗马法律制度:罗马法、法典等。

三、中世纪欧洲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

封建制度和领主制度。

十字军东征。

四、中国古代
三皇五帝、夏商周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汉武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等。

唐朝的经济、文化等。

宋朝的科技、文化等。

元朝的统治、社会等。

五、现代史
近代欧洲的制度变革。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人物等。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一、秩序井然的封建中国1.1 封建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以地主所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制度,是基于领主和家族之间的土地和权力关系建立起来的制度。

封建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封建地主所有权、封建等级制度、封建性质的农村经济、封建国家行政制度等。

封建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它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其次,它加强了统治者的统治力;最后,它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

1.2 封建时代的经济封建时代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逐渐发展。

农村经济是封建经济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封建地主的所有制关系、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经济构成的。

此外,还出现了类似于商业活动的代价交换方式,这对于后来的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封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在封建时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主要围绕皇帝和朝廷进行。

朝廷是最高的权力机构,皇帝是朝廷的最高领袖,它们代表着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

文化上,儒家思想是封建时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等,这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碰撞的明清中国2.1 明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明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改革,这使得无论出身如何,凭借功力都有机会晋升。

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2 清朝的开创清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明清时期。

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积极推行海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2.3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推行,经济性质逐渐变得开放,外国的商品和思想也开始渗透到中国,这导致了与西方国家的对抗,最终发生了战争。

三、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3.1 发生战争的背景在19世纪后期,外国列强的殖民侵略逐渐受到中国的抗议,中国人民对于这种侵略也逐渐觉醒。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战争起因: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奥匈帝国继承人被刺杀一事引发战争
- 战争进程:开始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后来变成了同盟国和三国同盟双方对抗的全面战争
- 结果:同盟国战胜,奥匈帝国、德国、俄国帝国解体,列强重新划分了殖民地
2. 俄国十月革命
- 背景:一战期间,俄国内忧外患,国内经济困难,民众不满
- 革命过程:1917年2月沙皇被迫退位,临时政府继承政权。

10月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
- 影响: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国家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
3. 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 起因:1929年股市崩盘,银行资金链断裂,工厂倒闭,失业人口激增
- 发展:政府实施"新政"干预经济,但危机反复,直至二战结束才步入复苏
- 影响:引起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潮,政府开始加强管理经济
4. 日本军国主义
- 兴起:日本在一战后加入列强,民族主义高涨,对外扩张
- 发展:侵华到制造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并与美国等国结盟对抗
- 结果:在二战中被同盟国打败,臣服于美国主导的新秩序
5. 法西斯主义
- 代表人物:墨索里尼、希特勒
- 主张:极端的民族主义、排斥他国移民,建立独裁专制的政权
- 危害:操纵民族仇恨,发动侵略战争,大屠杀犹太人等少数群体,造成人类浩劫
6.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原因:法西斯国家德意日的扩张与霸权主义,列强无法平息危机
- 经过: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战火燃遍全球,形成轴心国与同盟国对抗
- 结果: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同盟国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战后新秩序
这次总结概括了八年级下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复习和查漏补缺。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关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历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研究过去的实践经验,也是论证道理的科学方法,古人之所以能够有所建树,有所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2、政协会召开的历史条件⑴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⑵国统区爱国主义运动空前高涨⑶中共积极筹备政协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3、中共为什么召开新政协会议?为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4、时间:1949年9月21日—30日5、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决议)(贡献):⑴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⑵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⑶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⑷采用公元纪年⑸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⑹五星红旗为国旗⑺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⑻会议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为副主席。

6、参加者: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

7、性质:简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8、意义: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9、《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人全国人民制定宪法前还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⑴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⑵地点:中南海⑶内容:①国家领导人宣布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④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⑤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1500字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1500字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1500字下面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一、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变迁1. 农业生产力与农耕文明-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农业的地区特点和农民的生活状况2. 工业生产力与工业革命- 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机器的出现-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改变二、个人解放和民主思潮1. 个人解放与思想启蒙- 个人解放的追求和实践- 启蒙思想的兴起和传播- 个人解放与启蒙思想对社会变革的推动2. 民主思潮和革命运动- 民主思潮的出现和传播-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民主思潮与革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三、民族国家的诞生与发展1. 民族国家的概念和发展-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特点- 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 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近代化-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国家命运- 近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 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实践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经验- 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五、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和影响-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冲突与合作2.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合作-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合作与贸易-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六、文化遗产与历史保护1. 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文化遗产的种类和特点- 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2. 历史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历史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历史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历史保护与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困境七、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1. 历史事件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历史事件的分析步骤和要点- 历史事件的研究方法和途径2. 历史事件的评价和价值观- 历史事件的评价标准和范围- 历史事件的价值观和意义。

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③商品越来越丰富。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知识点一:工人的斗争
(1)现象:报酬低、童工女工雇佣。
(2)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法)、傅里叶(法)、欧文(英)。
局限性:他们都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
或开明富豪的支持上。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
(1)意义: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知识点一:人的发现
(1)文艺复兴意义: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宣扬人性解放的新文化。
(2)影响:文艺复兴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愚昧中解放出来。
■知识点二:科学革命
(1)“日心说“的影响:”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们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它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开启了科学观念的变革,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3)结果: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制约,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知识点二:美国的诞生
(1)【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
(3)★【开始】★:来克星顿枪声!
【文本】独立宣言——宣告独立——华盛顿领导、当总统
大西洋
动机
①示中国之富强
②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
获取商业利益,为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找黄金)
影响
积极: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消极:劳民伤财
(参考《新航路的开辟》)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工业革命
■知识点一:工业Βιβλιοθήκη 命的开始、发展(1)定义: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厂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场革命。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筹建新中国)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1年10月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1.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流程•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异域政权与文化交流1. 元朝政权•元朝的建立和统治•元朝政治制度•元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 明朝政权•明朝的建立和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3. 明朝与外族文化交流•明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明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明朝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1. 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的技术改进•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兴起2. 封建政治的演变•封建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封建政治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政治的危机和衰落3. 封建文化的演变•封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封建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文化的危机和衰落四、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抗争1. 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时间和事件•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2. 独立自主的奋斗•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基本实践•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争和革命3.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国共内战的发展和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成立1949.10.1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2)时间:1950.10——1953.7(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4)意义: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3、土地改革(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祥见课本13页)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②巩固人民政权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成功的探索1、“一五计划”(1953——1957)(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新中国成立的筹略工作: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2、地点:3、内容:4、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时间:2、地点:中南海勤政殿3、内容:①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②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二、开国大典1、时间:(国家定为日)2、地点:3、意义:。

4、54门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54”“28”各象征什么?)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②三、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2、代表人物:3、意义:第2课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一、抗美援朝1、原因:①;②;③2、目的:3、时间:4、作战军队、司令员:、5、主要经过:年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志愿军,将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

6、英雄人物:7、结果:年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8、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1)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2) 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3)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

9、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性质)②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大力支持;③中朝军民并肩战斗、英勇善战;④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英明指挥。

第3课土地改革1、原因:①根本原因:②2、主要地点:新解放区3、时间:4、目的:5、颁布法令(法律依据):《》6、内容(措施):①规定废除,实行,②全国土地改革,没收,分给耕种。

同时也分给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7、结果: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8、实质:是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9、意义政治上: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也被消灭;②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经济上:④大大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1年10月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2.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4.影响(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内容:1950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法律依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注意:50年代的“土地改革”实行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实质上仍是土地私有制。

6.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①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③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76)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也叫“一五”计划2.基本任务:3.一五计划的成就①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②交通运输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③工业基地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主要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背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方式:进行公私合营。

1956年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缺点: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第6课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1. 中共八大——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主要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年的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失误:在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发动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的错误)(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模范人物(1956-1966年)成就:(1)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雷锋。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左”倾错误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政治内乱。

2.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 1967年2月的“二月逆流”3.“刘少奇案”是文革中最大的冤案也是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4.九一三事件”(1971、9、13)——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年的“四五运动”: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的活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6.文革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华国锋、叶剑英7..教训: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底)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背景:粉碎“四人帮”后,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意义(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伟大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课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作用(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内容:1 2 3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和调整?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主要内容:①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4)南巡讲话(1992年)——“1992年在南海边写下了美丽的诗篇”主要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历史意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十四大(1992年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内容: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6)十五大(1997年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实例:改革开放后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世纪90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模范人物典型——“援藏好干部”孔繁森,也被藏民称为“活菩萨”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改革开放后(适用范围:台湾、香港、澳门)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港、澳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港、澳回归的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①建国初期:(1949-1954年)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5年后)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