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导学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一)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一)《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阅读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汇,第二单元《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教案。
2.有情感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细、合适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理由。
(唤起学生春节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
(播放动画童谣:孩子们不贪婪,过腊八年的腊八粥,喝几天,里面有二十三,糖瓜粘在一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初一,初二满街走。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积进行分体积进行分析。
3.现在,我们跟随着老家乡的味道,去北京的味道,享受着老家的独特的春节风俗和魅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阅读课文,正确阅读生字,顺利阅读句子,在同一张桌子之间互相阅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的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报告,老师的照相机板书:带头人18-12月23-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正月初十五-正月初九(明确的老北京春节从12月初一直到正月初九结束)4.老北京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一起阅读“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觉。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体积进行分析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北京的春天教案
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和景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北京春天特点和景点,并能写出有关春天的作文。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感激之情。
三、教具准备:图片、PPT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引领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
2. 出示图片,询问学生知道那些北京的景点在春天格外漂亮。
3. 通过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教学1. 分发学生阅读材料《北京的春天》。
2. 让学生阅读材料内容。
3. 让学生回答问题:北京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知名景点?4. 老师解释和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Step 3: 创作作文1. 让学生仿照材料,写一篇《北京春天的美》的短文。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鼓励学生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描述北京春天的美丽。
4. 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和指点。
Step 4: 练习1. 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评。
2.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总结归纳1. 回顾学习内容和过程。
2. 总结北京春天的特点和景点。
3. 鼓励学生多欣赏自然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的修改和完善。
2. 培养学生每天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七、板书设计北京的春天特点:气温适宜、花卉盛开、绿树成荫景点:颐和园、天安门广场、故宫、圆明园等。
北京的春天教案「」
北京的春天教案「精选」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北京的春天之美。
引发学生对北京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北京的春天特点和景色。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景。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北京的春天,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章:北京春天的植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如柳树、桃花、玉兰等。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变化。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
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变化。
第三章:北京春天的气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如温暖、湿润、春风等。
学习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
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春天的气候变化。
第四章:北京春天的文化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重要文化和活动。
培养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的重要文化和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分享他们对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了解和体验。
组织一次文化活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灯笼、猜灯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第五章:北京春天的美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特色美食。
培养学生对美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5.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如春卷、北京烤鸭、糖葫芦等。
学习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品尝北京春天的特色美食。
组织一次美食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并分享自己的美食作品。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北京的春天,包括气候特点、花开景象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简介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和花开景象。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欣赏北京春天的美景2.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代表性的美景,如颐和园、故宫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春天的美景。
2.4 教学步骤(1) 展示颐和园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播放颐和园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景。
(3) 介绍故宫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韵味。
(4) 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美景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章:品味北京春天的美食3.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美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如驴打滚、炸酱面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品尝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品味北京春天的美食。
3.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美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3) 学生品尝北京春天美食,分享品尝体验。
第四章:感受北京春天的民俗文化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民俗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民俗活动,如赏花、放风筝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北京春天的民俗文化。
4.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民俗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的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理解、感受作者描绘春天景象的能力,以及通过阅读理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北京的春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通过欣赏北京的春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探究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城市有着四季更替的美丽风景,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勃勃生机。
那么北京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走进北京的春天,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北京的春天。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展示北京的春天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注意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要段落和重点内容。
北京春天的特点:通过细致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气候特点、景色特色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内容。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生动的描写、细腻的笔触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北京春天的独特感受。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北京春天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2.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的魅力。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的魅力”段落在学生们已经对《北京的春天》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如何描绘春天,以及他使用的语言技巧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北京的春天教案
北京的春天教案主题:北京的春天时间:2课时目标:通过学习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的特点和魅力,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教学内容:一、课前准备1.用课件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北京春天的风景。
2.复习与春天相关的词汇,如花朵、绿叶、昆虫、阳光等。
二、导入1.分享教师个人对北京春天的感受和经历。
2.提问学生对北京春天的印象和期待。
三、新知讲解1.介绍北京春天的特点和气候。
2.展示北京春天的典型景观,如桃花、樱花、杨柳等。
3.学习与春天相关的词汇,如花开、鸟鸣、嫩绿等。
四、活动设计1.观察花朵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花朵观察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香味等,然后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
2.听鸟鸣带学生到室外听鸟鸣的声音,让他们感受春天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回到教室后,学生可以绘制自己听到的鸟鸣声。
3.绘画春景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用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北京春天景色,可以是花朵盛开的公园、阳光洒在绿叶上的林荫小道等。
五、总结归纳1.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画作。
2.总结学生对北京春天的认识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50-100字的小短文,描述自己对北京春天的喜爱之处。
2.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北京春天的相关知识,如文化、风俗、活动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北京的春天的特点和魅力,并通过观察和感悟的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通过绘画和写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通过自主学习的任务,拓宽了对北京春天的认识和了解。
初中语文专题:《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解读。
2. 写作过程中对美景的描绘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的春天》及相关资料。
2. 写作纸张和文具。
3. 投影仪和投影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和美景。
2. 提问:你们对北京春天的了解有多少?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北京的春天》。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三、写作技巧指导(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描绘美景的写作技巧。
2.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美景。
四、小组交流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
2. 每组选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
2. 让学生回家后,以《我心中的春天》为主题进行写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通过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教学方法。
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六、课文深入分析(15分钟)1. 针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描述让你感受到了北京春天的美丽?你是如何感受到的?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写作练习(20分钟)1.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北京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描写北京春天的短文。
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小区里的每一个人,这其中也包括一个盲女孩,是谁呢?(安静)虽然春天的一切美丽的色彩,对于她来说,只是一片漆黑,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春天,那就是“触摸春天”(板书)在一次又一次的触摸中,奇迹出现了。
二、品读奇迹,感悟安静(一)在这个春天的早晨,我们都看到了哪些奇迹的发生?从中你感悟到安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边找语句边批注。
(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
1、(1)“安静在花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 、说说看,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B 、安静为什么能走得如此流畅呢?2(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北京的春天老舍教案
北京的春天——老舍作品欣赏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老舍的《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老舍对北京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分析老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老舍生平介绍2. 《北京的春天》原文阅读与解析3. 老舍的写作特色分析4. 学生互动讨论5. 作业布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老舍的生平事迹、《北京的春天》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2. 难点:老舍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老舍生平、解析《北京的春天》内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老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五、教学准备1. 老舍生平介绍资料2. 《北京的春天》原文文本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课堂讨论记录表教案内容依次展开,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便教师参考和运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老舍的录音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老舍的生平事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北京的春天》,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进行指导,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4. 课堂讲解讲解老舍的生平事迹,介绍《北京的春天》的创作背景。
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老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如对比、拟人等。
5.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6.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老舍的写作手法在具体句子或段落中的运用,如描述春天的景色、描绘人物形象等。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总结老舍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 分析《北京的春天》中老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春天的认识和感悟。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的春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北京的春天》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的春天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北京春天特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的春天》的文本和课件。
2. 相关北京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北京春天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春天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对北京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北京的春天》。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理解课文:(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描述的北京春天特点。
5. 拓展活动:(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北京春天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北京春天的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写一篇关于北京春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北京的春天》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北京春天特点的理解程度。
4.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对北京春天的表达和描写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天》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描述中的想象和联想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描述中的想象和联想的运用。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朗读、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北京春天的兴趣。
(2)展示北京的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北京的春天》。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3. 理解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描述,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想象和联想:(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背诵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集体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强调北京春天的特点。
北京的春天教案
北京的春天教案教案标题:北京的春天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北京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春季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和实践,学生将探索自然和文化资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春季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2. 了解春季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适用对象:中小学各年级学生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的材料,以展示北京春季的美丽景色。
2. PPT演示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绘画、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活动:活动1: 引入和背景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春季的特点和美景。
- 使用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的材料,向学生展示北京春季的美丽景色。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景色,并讨论春季天气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活动2: 环境保护与春季目标:了解春季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春季的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水污染等,以及这些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 分组讨论,并让学生提出保护环境的解决方案。
活动3: 观察和创造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培养创造力。
-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植物和动物。
-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看到的事物,用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来描述。
-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组织小组展示。
活动4: 创作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 指导学生使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创作与北京春天相关的作品,例如画、手工模型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环境保护观点。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观察和创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习笔记或作品: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或作品,评估他们对于春季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北京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感受春季的美丽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北京的春天有哪些特点,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感受。
情感与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口语表达:通过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描绘春天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景物的特点。
让我们带着这些目标,开始今天的课程吧!一起感受北京的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惊喜。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描绘季节之美的课文《北京的春天》。
课前大家可能已经有了期待,那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字,去欣赏北京春天的独特魅力吧!首先我们来一起朗读这篇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京春天的景象。
孩子们你们能找出文中描述北京春天特点的句子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北京的春天是怎样的呢?是鲜花烂漫、是春意料峭、还是新绿初绽?课文里有很多美丽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丁香花竞相开放,街道边的柳树抽出新芽,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这些都是北京春天的独特之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北京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孩子们你们能从文中感受到这种情感吗?试着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同时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
了解这些对我们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哦!让我们一起学习并感受这种情感吧!让我们一起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吧!2.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老北京的世界,感受了那里春天的独特魅力。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探寻他对春天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让我们先一起阅读课文,找出描述春天美景的语句。
想象一下那些花儿、树木、小溪和鸟儿的生动画面,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北京的春天老舍教案
北京的春天老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北京的春天》的主要内容,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城市的春天的小作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写春天,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北京的春天》的主要内容,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写春天,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城市的春天的小作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的春天》及相关资料。
2. 学生作文本。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北京的春天》,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
3.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城市的春天的小作文。
4.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北京的春天》的主要内容。
(2)学生谈谈对老舍作品的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和描写春天的美好事物。
北京的春天老舍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北京的春天——老舍作品解析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舍及其作品《北京的春天》的基本情况。
2. 通过分析《北京的春天》的内容,体会老舍对北京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老舍作品《北京的春天》的内容理解。
2. 老舍的写作特色及对北京春天的描绘。
教学难点:1. 老舍作品中对北京春天细腻情感的把握。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老舍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准备1. 老舍简介及其作品《北京的春天》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老舍简介,让学生对老舍有基本的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本阅读与分析(2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北京的春天》文本,感受作品的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理解老舍对北京春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北京的春天》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舍为什么如此热爱北京春天?这体现了老舍的哪种品质?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地区的季节特色的作品。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北京的春天》的理解。
2. 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深入分析老舍的写作特色。
二、写作特色的分析(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京的春天》的写作特色,如语言风格、人物描写等。
2. 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老舍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老舍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爱国情怀的认识和体会。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地区的季节特色的作品。
六年级《北京的春天》导学案
六年级《北京的春天》导学案
一、自主梳理:
1、我能大声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我能读准本课的生字、词语。
3、我还能把本课易读错和写错的生字找出来和大家交流。
易读错的生字:
易写错的生字:
新出现的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以____为经线,以____为纬线,描绘了
______________,展示了______________。
通过预习课文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文中的小孩子是怎样过年的。
【合作探究】
思考:
1、说说正月初一和除夕有什么不同?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1、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2、把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摘抄下来。
《北京的春天》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天》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二、学习过程1、看拼音,写词语。
gēngxīnbiānpàolàyuètōngxiāojiān duàn guāngjǐng ( ) ()()()()( )ránfàngzhǎnlǎnjiéránbùtóngzhāngdēngjiécǎi ( ) ()()()2、比一比,再组词。
醋()燃()饺()拌()腊()然()较()伴()宵()摊()筝()眨()销()滩()挣()泛()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4、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旬年时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三、课后练习1、听写生字2、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和名句。
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天》的主要内容: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腊八节,过小年,除夕、初一、初六、元宵节、残灯末庙等时间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这篇散文以时间为顺序,从腊八到二十三,从除夕到元旦再到新年的高潮元宵节,写出了古老北京的民风民俗。
像吃腊八粥,买年画,做新衣,逛庙会,看花灯,看烟火,这正像老舍先生说的:“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以前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而现在过年,是为了酬劳一年的辛苦,提倡大家应当快乐的过年。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更加进步。
在保留古老传统的同时,应当注入全新的理念,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写作的特点:①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
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②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
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③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
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作者在本文中运用大量儿化音,反映了老北京人民的语言特色。
把老北京百姓的生活刻画得生动、鲜活。
老舍的语言风格带有强烈的北京韵味、通俗易懂、朴素自然,十分贴近百姓生活。
课文简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词句解析(对句子的理解):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对词语的理解: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
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
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
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
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醋:(cù)(部首:酉)吃醋、陈醋、米醋、“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饺:饺子、水饺、蒸饺拌:[ bàn ] 1.搅和:搅~。
~和(huò)。
~面。
~菜。
~草料。
2.口角:~嘴。
[ pàn ] 1.古同“拚”,舍弃。
2.古同“判”,分开。
擦:(cā)磨擦、擦澡、擦洗、宵:夜宵、通宵达旦摊:摊位、地摊儿、水果摊旦:(dàn)~暮、~夕、通宵达~、枕戈待~、燃:点燃、燃烧、自燃戚:(qī)亲戚、哀~、休~相关、轿: 花轿、轿车、轿夫骆驼:(luòtuó)~峰、~绒、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重物在沙漠中远行。
浒:[ hǔ ]:水边。
水浒传[ xǔ ]:用于地名,如浒浦、浒墅关(均在江苏)。
旬:(xún) 1.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上~。
兼~(二十天)。
2.十岁为一旬:八~老母。
年过七~。
熬:[ áo ] 1.~粥。
2.~盐。
~药。
3.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夜。
~苦日子。
4.姓。
[ āo ]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白菜。
~豆腐。
蒜:(suàn)大蒜、蒜苗翡翠:[ fěi cuì]榛:(zhēn)榛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圆形或倒卵形,雄花黄褐色,雌花鲜红色,坚果球形。
果仁可以吃,也可榨油。
栗:(lì)栗子、板栗。
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发抖;哆嗦:战~。
不寒而~。
筝:(zhēng )古筝、风筝鞭:(biān )(部首:革)鞭子、扬~、快马加~、~马、教~、竹~麦:(mài )(部首:麦)麦子、麦芽、荞麦寺:(sì)(部首:寸)寺庙、寺院逛:(guàng )闲~、~街腊:月字旁一般都和肉有关,它所构成的字多与人体器官有关,指的是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