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本文是关于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感谢您的阅读!文学作品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古代诗歌也是如此。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它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古诗中所描绘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动作形象,景物形象三种类型。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诗歌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和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要依据诗歌对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和情节设置等方面的特点,着重把握住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感情态度。
【示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诗人陈与义过着颠沛流离的客居生活。
这年二月,冰雪初融,溪水新绿,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在平淡闲适的生活中想起了窘困多病的友人而轻舟访友。
诗歌通过纶巾鹤氅的外貌、睡、忆、寻的动作和早春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
参考答案: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客观存在的物象和景象融入诗歌中化成诗歌的景物形象,这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构成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其特点恰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
而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鉴赏景物形象要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进而把握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从而理解作者借此所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等。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 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歌形象包括人 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分 析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 词作一赏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 “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 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 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 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 隐者。
方法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 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 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 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开合理联想 和想象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 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 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 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景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出现在借景抒情诗中)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 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 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古诗鉴赏(人物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 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 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 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 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 的聪明(机灵)。
的思想感情的
寄托和写照。
2.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 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 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 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 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 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 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 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 形象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类: 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 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 “我”,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设题方式:
1、人物形象的 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
2、对人物身份类别的判断
3、鉴赏塑造人物的 技巧。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
【审题要点】 诗人 性格
【读懂大意】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
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 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 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能力层级为D(鉴赏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 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 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4.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 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 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 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 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 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 (事)来比况自己。
评价)。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 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 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 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形象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 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 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 象。 (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 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 行人”想象的手法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 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反思总结:
(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诗词鉴赏之形象
题点1 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 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我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 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的 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 和想象到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目要比较苦笋和魏征的相似点,是用人物形象比较事物形象,体察诗
人的“志”与“物”的结合点。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抓住事 诗歌首联写见到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直
物特点 接描写苦笋:“骈头脱襁白玉婴”“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挖掘事 物内涵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进而联想到魏征。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相似。
析作用 意象
分析意象的方法
意象的“象”大多是名词。 找意象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
为“细柳”“红花”。 动词 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蕴性上去体味。
抓内涵 形容词
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 色彩。
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 及独有情味。
析作用 意象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表情达意,感发兴寄。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 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 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即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 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 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 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 形象分析(教师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形象分析(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常考形象汇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古代诗歌鉴赏历史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历史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历史人物形象是诗人们经常描绘的主题之一。
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形象,诗人们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还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敬仰或者评论。
在古代诗歌中,历史人物的形象往往通过描述其外貌、品德、行为或者成就等方面来展现。
诗人们运用生动的词语和艺术手法,勾勒出历史人物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和影响力。
同时,历史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也扮演着象征、象征化的角色。
通过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物、动物、神话传说等联系起来,诗人们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传达出对历史人物的称赞或者批评。
历史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的鉴赏,不仅仅是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还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价值观以及文化传统。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发展。
总之,古代诗歌鉴赏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呈现丰富多样,诗人们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外貌、品德、行为和成就,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同时,历史人物形象在诗歌中扮演着象征化的角色,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敬仰或者评论。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发展。
诗词中的历史人物解析
诗词中的历史人物解析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着文人墨客对历史人物的赞颂、追忆和思考。
在历史人物的描写中,诗人往往通过独特的意象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几位历史人物在诗词中的描写进行解析。
一、李白与屈原:英雄与浪漫主义者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极高声望的诗人,他的诗作凭借其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其中就包括诸如屈原之类的文化英雄。
例如,他在《乌栖曲辞华清宫》中写道:“楚国无穷人,登临君子堂。
狂歌遗桥阿,夜坐出重阳。
”这里他直接借用了楚国民族英雄屈原的形象,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而屈原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被确立为伟大的诗人和文化英雄之一的人物。
他被认为是楚国的政治家、文化名士和诗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离骚》则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篇。
在他的诗作中,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饱满的情感,将自己对楚国被灭和自己身世的悲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离骚》中他写道:“接舆东门外,临水而望楚。
童子何知幸,正值乘舟处。
”这里他以自身屈辱的遭遇为引子,直接表达了他对国家失去的悲痛之情。
二、白居易和王昌龄:文人与佳人白居易和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们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他们的诗作中,历史人物常常以文人才子和佳人的身份出现,成为了一种文学惯用手法和美学意象。
白居易被人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作品凭借其流畅的文字和深情的笔触而广受赞赏。
在他的诗作中,历史人物常常以文人和佳人的形象描绘。
例如,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他以古代的乐府小调《长歌行》为蓝本,婉约地赋予了大量古代文人与佳人的形象。
而王昌龄则以其婉约洒脱的诗风而著名,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历史人物的形象,比如贵妃杨玉环。
他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例 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 无晴却有晴”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 沧海”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教你分析] (1)意象→汉江 (2)抓词语→“万里”“九龙盘”“横溃”“飞迅湍” (3)描画面→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 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 涌,迅疾奔流。 (4)品意境→气势浩大,宏伟壮阔。 点作用→三四句用江水泛滥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 下盛世蓄势。
【答题步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宋 耿 中① 湋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 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这首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证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类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诗
鉴赏抒情 人的个体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
人物 主人公的形象 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
形象
诗人自己。
鉴赏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诗中所塑 鉴赏诗歌所刻
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 画的人物形象
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儿女情长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1.常见题型 (1)(2018·江苏高考)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 如此表现的原因。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忧民
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物形象
示例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寄情山水、归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隐田园的隐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种景 景物
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形象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李贺的《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 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意图。
如何正确分析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 人物的行为,神态,情感,性格,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 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 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 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4、结合诗题、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 世界
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愁、儿女情长的形象。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系列专题一
考点阐释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 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形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 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
人
形 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抒情主人公
柳永《雨霖铃》
什么形象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
湖边的三山。
这诗首歌词描前两写句了回一忆个当被年闲在形抗置象金不前的用线的特的抗战征斗金生英活雄:
形现“处军关,时象在河意穿。虽梦 谓 的诗被断 脱 貂中弃何 离 皮人置处 了 大” 前 衣物不是线。曾用说;下经,一“片金但觉尘表戈仍醒暗达铁胸来旧敌,貂人马怀关尚?,报”河未驰国是要消说骋之塞 灭尘疆志不 ,土场知 自,积在 己,心满何 衰从形象
5、(2012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 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 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 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步骤一)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 阳中凝望东山。(步骤二)从这些动作与心 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东山雪景充满 喜爱之情。(步骤三)
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
诗 歌 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
形 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象
三 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要 点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
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
才智。(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或当观时社点会态的傲度视
和嘲弄。
)
人物形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
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
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狂放(1孤) 傲诗的歌形老塑象人造形了的象一特。个(饱征2)尝首辛句酸既、写怀出才了不已遇往而生又活 的辛酸也(写结出了合现诗状的句落分魄;但形“独象立的书斋意啸义晚 风以”“一明句珠却”写为出喻析了,)一既派指孤画傲中狂葡放萄(的也气指思概自想;己三的内四超容句人
人物 苏轼的《定风波》
诗 形象 中 的“我 ”
歌 形 象
景物 形象
诗中塑造的 《木兰诗》中的 人物形象 木兰形象
事物 形象
考查类型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二、景物形象的鉴赏 三、事物形象的鉴赏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 笔生底落明魄珠已无成处翁卖,,独闲形立抛象书闲是斋掷啸野什晚藤么风中。。 (概括形象)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系鬓先抗斑金的前慨线叹。,“诗天歌山通”过代这指一抗金形前象线的。塑“造心,在天表山的,
达身老了沧自洲己”壮表志达了未壮酬志、未报酬国、无报国门无的门感的慨幽。愤。
意 义
反思总结: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三:
知人论事,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 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 别注意注释、题目等 ,做到合理联想。
反思总结: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 ▪ 借助侧面烘托(人物所处的环境)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 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 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 洲。
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 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 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 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 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 思想感情。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 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 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 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 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
反思总结:
(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面 (直接)描写(语言动作、 外貌、心理、神态)
3、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