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史期末论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魏晋南北朝园林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转折期,中国的园林艺术与山水美学都有了飞跃性发展,自然山水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园林艺术不但在类型上有了极大的丰富,在皇家园林之外还出现了道观园林、士人园林、佛寺园林等

新园林类型,在本质上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侧重满足园主的物质生活需求,转向作为园主愉悦心情、修养身心的精神港湾。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园林;审美

【正文】:

宗白华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论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东汉中后期,朝政的腐败和官场的险恶,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对独立和自由的庄园生活充满向往。伴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文人士大夫们对庄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呈现审美化倾向。张衡在《归田赋》中就抒发了此类情怀。仲长统对归园田居的理想更甚。他不仅对园林风景进行了动人的描述,而且明确把陶醉于自然山水与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了。由此可见,在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的时候,文人士大夫们在寻找自己精神和理想寄托时,开始把眼光锁定到自然山水和园林上了。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园林更多具有的是经济生产和宗族纽带的功能,在它的多重功能中,审美性处于极为不重要的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游山玩水之风盛行。谢灵运特制木屐,甚至专人为其开路。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玄学、佛道借机发展。对大自然的审美鉴赏取代了过去的神秘、伦理、功力态度,成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核心。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消失或仅留象征意义,游赏成为主导功能。

名士寄情山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明特征。当那些身居庙堂的王公士族、门阀贵胃们, 一方面对自然山水寄情留恋, 一方面又疏懒惰怠, 不愿意亲历徒足跋涉之苦, 而要尽情享受山野自然之趣,便把自然之趣搬到自家的后院里来,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相继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政权, 都在各自的都城兴建官苑其中比较集中的有:北方邺城、洛阳和南方的建康, 此三地的皇家宫苑比较有代表性私家园林多为门阀士族所建,其数量更是不胜枚举,其中既有建在城市里的私园,像宅园、游憩园, 也有建在郊外、带有庄园性质的别墅园。

1.皇家园林

邺城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旧都,在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西,曹操在这里建造大规模的宫室园林包括外朝、内朝及后宫三部分, 在外朝西侧,筑有铜爵园, 设鱼池、兰读、佳果园等,铜爵园西, 则是著名的铜雀、金虎、冰室三台,三台分踞邺城制高点, 地下可以储存粮、盐和冰块, 与各宫殿和军械库之间有阁道相通、进可攻, 退可守, 是一座兼有军事堡垒性质的皇家园林据《文选》注:“《洛阳图经》曰: 华林苑在城内东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园, 齐王芳改名华林园”北齐高纬于武平四年(573年) 扩建华林苑, 改称为仙都苑高纬扩建后的仙都苑,规模更大了其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四读乃是沿袭秦汉皇家园林祈仙求寿的象征手法的延续。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将吴都迁至南京, 称建业247年, 孙权修造太初宫, 至后主孙皓宝鼎二年(267年) , 在东侧又建昭明宫据《江表传》称: “皓营新宫, 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又破坏诸营, 大开园囿, 起土山观楼,穷极伎巧,工役之费以亿万计” 西晋末, 因避司马业之讳更名建康,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皆都于此,故有“六朝古都”之谓后屡遭兵赞. 宋文帝时又扩建玄武湖,

纳入皇家园林之内, 形成今日南京的基本格局。

2.私家园林

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雅好自然虽成为社会风尚,但那些身居庙堂的官僚士大夫不会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而且要付出长途跋涉之艰辛。为了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山水风景,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营造“第二自然”——园林。于是兴起私家造园之风。南朝尤为突出。文人士大夫爱好园林、热忠于造园,必然善于鉴赏园林,并且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的心态。南朝时,这种心态才完全成熟起来。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其中有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山水风景地带的庄园、别墅园。

城市私园代表北魏张伦宅院以“有若自然”为基调运用人工叠山理水。把大假山(土石山)作为园林的主景,精炼而集中地表现自然山岳的主要特征。院内高树成林,畜养多种珍贵禽鸟保持着些许汉代遗风。在洛阳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园林的规模不可能太大,想要其小又能全面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必须求助于“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也就是说,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必须从写实过度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这也是造园艺术创作手法的一次飞跃。

庄园别墅中北方以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金谷园是为游赏并兼有地主庄园性质的园林,主题是以池沼花木为重点,风景更显静雅。而会稽谢氏庄园则是当时南方四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谢灵运的《山居赋》对这座别墅的开拓过程,如何利用山水风景地带而“相地卜宅,经之营之”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青春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开启了厚实别墅园林的先河。

3.寺观园林

东汉,佛教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指定洛阳白马寺庋藏佛经。“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但未受到社会的重视;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的局面,思想的解放为各种宗教学说提供了传播条件。外来的佛教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它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受到人民的信仰;同时也得到统治阶级的利用和扶持。于是流行起来。

随着佛教的传布,逐渐被儒学化,佛寺建筑亦逐渐被汉化,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无根本的差异。宗教建筑的世俗化,意味着寺观建筑无非是住宅的放大或宫殿的缩小。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寺观园林这个新型的园林类型,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的意味、显示宗教特点,而受时代美学思潮(自然美)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总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以自然美微核心的审美思想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概括、提练,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