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概述
代表园林:周文王灵囿 “台”即用土堆筑而形成的高台,《吕氏春秋》:“积土四方而高 曰台”,它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白虎通·释台》——“考天人之际,查阴阳之会……”
二、皇家园林的形成——秦汉宫苑(发展)
(1)历史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
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一个典型的山 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
全盛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 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
• (2)私家园林:
a.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 局部的细致处理
2、造园艺术成就
① 筑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 主位。
②置石—千姿百态,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
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平添诗情画意。 ⑤建筑—包罗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
明 北
京
的
包括现在的
皇
故宫、中南
城
海和北海以
平
及景山等
面
图
(1)清代皇家园林
重点:离宫御苑 主要成就: 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
的生态环境的美姿为一体。
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 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主要的分布区域?
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构筑得非常精细,注重景点布局和景观设计。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并介绍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当时,园林技术和理念在中国南北朝各地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王羲之的园林等应运而生。
这些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
3. 唐代的园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园林以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为主,其中包括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园林。
这些园林强调建筑的宏伟和景观的秀丽,被广泛运用于皇家宴会和娱乐活动中。
4. 宋代的园林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创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宋代的园林常常融合了山水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 元代的园林元代(1271年-1368年)继承了宋代的园林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风格。
元代的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创造了许多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景点。
6. 明代的园林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园林在宋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引入了更多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品。
明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布局和园内建筑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7. 清代的园林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园林继承了之前几个朝代的园林传统,并发展了许多新的园林风格。
清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表现力和观赏价值,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8. 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通过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无论是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还是明代、清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园林史简要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简要笔记绪论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依赖自然人们为了渡过各种困难,群居形成原始聚落人对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呈现为亲和的关系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林的雏形1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背景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政治: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2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3第四阶段——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休闲旅游活动,开始意识到对自然掠夺所导致的恶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回归到亲和的关系生态学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并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为背景自然背景(大地山川的中灵毓秀)1.多山、多河、湖2.植物种类多,“园林之母”3.地形、气候多样人文背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1.中央集权2.儒释道3.天人合一4.寄情山水5.崇尚隐逸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可分为1.人工山水园2.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还包括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等(数量不多,内容类似私家园林),此外还有公共园林4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物质因素(1)囿囿起源于狩猎,囿除主要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但囿也有“游”的功能,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中 国 园 林 史
中国园林史绪论一、中国园林发展的阶段二、西方园林的变迁史三、中国园林的特点四、学习园林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阶段☐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初(公元960~1736年);☐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年~1911年);囿☐“囿,养禽兽也”☐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影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
造园理论专著—《园冶》☐作者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2)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3)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力求山、水、花木有机组织☐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天人协和3、诗画的情趣☐园林是时空的艺术☐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4、意境的涵蕴☐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鉴赏上的美学范畴;☐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理念溶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感情和理念。
第1章第2节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
魏晋隐逸山水的思潮还影响到宗 教,出现了大量与私家园林异曲同工 的寺观园林,仅洛阳城内外就有1000 多处,建康一城就有500多处。许多自 然风景优美的山川都成为寺观所在地 ,天下名山多庙宇,成为中国风景名 胜地的一大特色。同时,园林艺术兼 融儒、道、玄诸家的美学思想而向更 高水平跃进,园林景观多有儒、释、 道思辨的色彩。从此以后,中国古典 园林形成了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 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战事频繁,政治动荡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 三国鼎立的局--公元265 建立 晋王朝(司马氏)→“门阀制 度”(九品中正制度 )士族集 团 ,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 寒门”思想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 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历史 369年分裂历史
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 倾向:
隐士与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 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图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 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 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 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 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 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 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 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 源)的一封信 ,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
顾氏为当时苏州的四大家之一,这“四大
家”不仅“金玉满堂”,而且都有自家的 花园。顾辟疆园在当时最有名,号称“吴 中第一名园”,受到文人雅士的倾慕。其 时的苏州城里,与辟疆园齐名的还有戴氏 宅园,也是名噪一时。其园主的父亲戴逵 不仅是山水画的高手,而且傲视权贵,被 《晋书》列入“隐逸”之列。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1)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最早出现“园林”一词)(3)园林全盛期:隋唐(4)园林成熟期(一):宋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5)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类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研究园林史的意义:研究我国及国外各国园林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色,系统地总结园林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发展现代园林,使其为人类精神文明服务,更好地使人有美和艺术上的享受。
3.构成园林4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PS:植被:1)古典园林植物一律采用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不必规范化,也无需行列式;2)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而植物配制有助于环境气氛的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植的一贯手法(春来看柳,踏雪赏梅,夏日荷蒲熏风,秋景桂香四溢=>直接利用树木花卉的生长规律来造景)PS:1).“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蓄池;2).叠石假山:写意/相形~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是王室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其建置与帝王狩猎活动也有直接的关系,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其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其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后修筑高台、模拟圣天。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种菜的地方。
台、囿、园圃都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2.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游,观)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园林的含义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其中以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园林的含义“园林”一词的历史沿革西晋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东晋陶渊明《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的诗句:“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建筑学家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之内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之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4.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他,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
第8章 中国园林史-园林的成熟期
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其余八 卷将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 这三本著作内容以论述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和叠山、 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的技艺为主,也涉及到一些园林 美学范畴
对西北郊的风景进行了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发 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观光游览的对象 例:香山寺、碧云寺、园静寺
香山寺
碧云寺
8.6 造园家和造园理论著作
比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
《园冶》
作者:计成 内容:全面讲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
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全书分三卷,卷首有“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相当于绪 论篇,然后有十 篇立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 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评价: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列为世界造 园名著之一
8.5 寺观园林
概述
元以后,佛教和道教趋于衰微,但寺院和宫观建筑仍然
不断兴建,不仅在城镇之内及其近郊,而且许多名山胜 水往往因寺观的建置而成为风景名胜区,占着大多数 城镇寺观除了独立的园林之外,还刻意经营庭院的绿化 或园林化 郊野的寺观则更注重与其外围的自然风景相结合而经营 园林化的环境,大多成为公共游览景点
“一池三山”:太液池、
万岁山、圆坻( dǐ )、犀 山 最大岛屿琼华岛,改名为 万岁山(广寒殿、荷叶殿、 温石浴室) “圆坻”为夯土筑成的圆 形高台,上建仪天殿,北 面为通往万岁山的石桥, 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岸 犀山最小,上植木芍药。
万岁山
圆坻
8.2.2 明朝皇家园林
皇园建设重点亦在大内御苑,与宋代不同的是规模趋于
沼泽地 主康 要熙 园时 林北 分京 布西 图北 郊
中国园林史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 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相吻 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 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 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10)、园墙
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 中国的园林都有围墙,且具民族特
色,比如龙墙,蜿蜒起伏,犹如长 龙围院,颇有气派。 如上海豫园,有五条龙墙,即伏卧 龙、穿云龙、双龙抢珠、睡眠龙, 将豫园分割成若干院落。 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窗、洞 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 对比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
2、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 园中动物可供观赏娱乐,可以隐喻
长寿,也可借以扩大和涤化自然境 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园林中蓄养动物,特别是自由放养, 意在增加山林湖泽的野趣。
6、匾额、楹联与刻石
在中国园林中,每一建筑本身一般都要有匾额、楹联 或诗文,以便烘托出园林意境的主题思想及其独特的 情趣,进而启迪游人的想象力,把物象景观升华到精 神高度,使园林意境得到更深的开拓。
2、水
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组成要素。 在园林的营建中,如果没有自然 的水域,也要通过人工的挖掘, 凿池引水。
古典园林对水景的处理,一般有 三种方法:一是掩,二是隔,三 是破。
3、建筑
园林建筑除具有宜于观、行、居、游的实用功能外,还有点缀景 致、丰富景观内容、隔离空间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恃殊艺术功能。 同时建筑还要与自然景观和谐共融。
双面空廊;
单面空廊;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绪论一、园林的定义:1、建筑学家童寯《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度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2、造园学家陈植《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大百科全书》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隶属关系分1)皇家园林:苑、宫苑、苑囿、御苑等2)私家园林: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3)寺观园林:佛寺、道观非主流园林:1)衙署园林、2)公馆园林、3)书园园林、4)茶楼酒肆、5)祠堂园林2、按地方风格: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3.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4、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①生成期:殷、周、秦、汉;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③全盛期:隋、唐;④成熟前期:两宋;⑤成熟期:元明清。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
园林生成期1、“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台”: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囿+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的殷末周初);“园圃”: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2、“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狩猎所获禽兽的场所。
中国园林史
1、中国古代园林分为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
前者由以自然山水为核心思想的风景式园林和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祭祀式园林两大体系组成,多为大型人工山水园和大型自然山水园,后者则由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大体系组成,多为庭院式或小型的人工山水园。
2、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商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3、上林苑,当时造园者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点、4、建章宫北为太液池,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
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神仙思想)5、自未央宫建成之后,汉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所以它的名气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
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6、《古画品录》的六法,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三是“应物象形”,四是“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六是“传移模写”。
7、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例如北齐庾信的《小园赋》。
8、在洛阳已有皇家园林十余所之多,魏、晋时期在汉旧有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如芸林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魏明帝时加以扩建的。
9、《水经注》记载的洛阳园林,主要是芳林园和华林园。
10、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6年】在洛阳兴建的西苑,是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夫人一座皇家园林。
从西苑的布局内容不难看出,是以人工叠造山水并以山水作为园的主要脉络,特别是龙鳞渠为全园的一条主要水系,贯通十六个苑中之园,使每个庭院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并跨飞桥,建逍遥亭,丰富了园景。
绿化布置不仅注意品种,而且隐映园林建筑,隐露结合,非常注意造园的意境,形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建筑。
11、唐贞观开元年间,东都洛阳建造邸园总数就有1000多处。
12、中国园林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形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
中国园林史-复习
北魏末年,北方佛寺达30000余所。 其中洛阳1000余所。
北方佛寺以洛阳永宁寺为最大。还 有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嵩山幽谷中的少 林寺。
w 舍宅为寺: 南北朝盛行此风,后来唐代也盛行。 因此寺观园林与宅园在内容和规模上几乎
3、建筑: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 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整的梁架制度、斗 拱制度及规范化的装饰、装修。
4、园林 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
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成 为写意山水园阶段。
观赏植物栽培在园艺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 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移栽异地花卉。
w 第四,建筑:十六院
w 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 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它在规划设计 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 标志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到来。
第二节 唐代宫苑(公元618~907)
一、概述 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1、诗歌:仅据《全唐诗》所收录,诗人
达2200人,诗歌近五万余首。李白、杜 甫、白居易为最著名的三大诗人。 2、艺术:龙门石窟、莫高窟
中国园林史-复习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w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w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w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的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 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有: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三、建康:
皇家园林30余处,环布于今日玄武 湖北、东、南三面。
《中国园林史》课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致力于表达人的
唐宋时期的园林
4
情感和审美追求,强调意境和禅意。
唐宋时期的园林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注重山水景观和假山建筑。
皇家园林
北京圆明园
北京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宏伟 的规模和绚丽的建筑而闻名。
紫禁城内的园林
紫禁城内有多个精美的皇家 园林,其中以太和殿前的景 山公园最为著名。
《中国园林史》PPT课件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智慧与艺术的结晶,融汇了建筑、园艺、文化等多个领 域,本课件将介绍中国园林的历史沿革以及其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园林定义
园林是以自然山水和人工构筑物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段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空间环境,融合了建筑、植物、水 景等元素。
园林起源
中国园林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模拟,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 历史。
园林与文化传承
中国园林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折射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园 林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哲学思想。
古代园林
1
《诗经》中的园林
古代文献《诗经》中记录了早期园林的
秦汉时期的园林
2
存在,描绘了园林中的自然景色和活动 场景。
秦汉时期的园林注重规模和布局,拥有
精美的园林建筑和景观。
园林的传承与创新是保护和发展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继承传 统,创造新的园林精神。
中国园林常常是文人雅士创作的题材,诗词歌赋中充满了对园林的赞美和表达。
园林与艺术
园林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布局和景观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的精髓。
园林与日常生活
园林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中国园林史发展史
中国园林史发展史古代园林:古代中国园林主要表现为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以帝王的宫苑为主,其代表作为秦始皇的“阿房宫”和汉武帝的“未央宫”。
这些园林注重宋华意境,以宏伟壮观的建筑和广阔的景观融为一体。
寺庙园林以佛教寺庙为核心,注重山水的净化和环境的安宁,形成了“宁静,朴实,寂寥”的特点。
唐宋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建筑和景观的紧密结合。
大量的私家园林兴起,如孙洙的“五云山”,杨维桢的“瘦西湖”等。
这些园林注重景山的变化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以打造完美的自然环境为目标。
元明园林:元明时期的园林建筑充分借鉴了前期对自然景观的研究和理解,注重艺术风格和布局的规划。
中国古代园林达到了鼎盛时期,特点是山水交融,兼有动与静、宏伟与精巧之美。
元明时期最著名的园林是明代的“留园”和“拙政园”,其建筑风格注重南方水乡特色,具有浓厚的江南文化氛围。
清代园林:清代园林继承了前期的山水艺术和文化传统,注重造景和布局的艺术性。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庭院式布局为主,具有精巧细致的设计和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清代园林建筑风格独特,讲究景雅、意境深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是苏州的“艺圃”和“寒山寺”。
近现代园林:近现代园林发展与外国园艺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密切相关。
这些园林体现了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特点,注重景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追求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近现代园林的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和上海的豫园等。
这些园林以保存中国古代园林独特的景观风貌和文化传统为宗旨,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起来,中国园林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园林文化。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表达,注重造景和布局的艺术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园林风格。
中国园林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孕育出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园林,也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一、中国园林史。
(一)先秦时期。
- 园林起源。
-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园林形式是“囿”,是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场所。
例如商纣王的沙丘苑台,它具有一定的规模,里面有天然的植被和鸟兽。
- 除了“囿”,还有“台”,它既是登高望远、观天象、通神明的地方,也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
- 思想基础。
-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对园林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倡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山水与人的品德相联系,这种思想影响了后来园林中山水的象征意义。
-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人们顺应自然,这种思想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之美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秦汉时期。
- 皇家园林。
-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它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里面有众多的宫室建筑,如阿房宫。
园林内还开凿了许多池沼,像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军,同时也具有观赏功能。
- 特点:规模大,功能多样,既有游憩娱乐功能,又有军事训练、生产等功能;园林内山水景观丰富,建筑分布较为疏朗,以自然山水为骨架。
- 私家园林。
- 开始兴起,多为贵族、官僚所建。
这些私家园林受皇家园林影响较大,但规模相对较小。
例如梁孝王的兔园,园内有山有水,建筑精美,还有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发展的背景。
- 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十分活跃。
玄学兴起,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寄情山水成为一种风尚。
- 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为园林艺术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和艺术借鉴。
- 园林类型与特点。
- 皇家园林:规模不如秦汉时期宏大,但更加注重园林的精致性。
如北魏洛阳的华林园,园内的山水布局更加巧妙,建筑与山水的结合更加紧密。
- 私家园林:大量涌现,成为这个时期园林发展的主流。
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发展迅速,如谢灵运的始宁墅。
这些私家园林追求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更加细腻,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提炼,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山水意境。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中国园林史一、中国古典园林概况萌芽时期夏~东周出现了囿,台,沼,苑生成时期秦汉出现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山水园林出现转折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寺观园林,中国园林体系完成全盛时期隋唐宋园林技术发展迅速,写意山水园发展迅速成熟时期元明清皇家,私家园林得到长足发展,三大私家园林区域的确立二、总论园林类型:构园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从属关系:皇家,私家,寺观,陵寝,公园功能:综合性,专门性,专题性,纪念性,自然保护区体系:东方,西方,伊斯兰园林要素:山石,建筑,植物,水体,动物中国园林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3.浓郁的诗情画意4.深邃高雅的意境三、萌芽时期(夏~东周)一.专有名词解释囿:蓄养动物观赏狩猎,在空地上种植树木,经营果蔬,开凿水渠作灌溉,还简单的建筑物与构筑物。
台: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台,沼:囿中水体建筑物二..填空与选择1.中国古典园林孕育完成于囿,台的结合2 狩猎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3 囿,台,沼的完美结合:灵台,灵囿,灵沼4.城郭建筑的确立的基本原则:四面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庙)右社,前朝后市,王室居中,前朝后寝5 .宫室建筑的完备:1).宫室制度2).明堂,辟雍6 .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神仙7 .由囿发展到苑的建筑标志:台苑。
举例:姑苏台,荆台,章华台,丛台,冀阙,惠庄公宫室四、生成时期(秦汉)一.名词解释一池三山:最早出现在西汉,其中一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瀛洲,蓬莱二.选择与填空1. 秦代皇室宫苑: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2. 长安宫苑:长乐宫,未央宫(存在时间最长),建章宫,甘泉宫,上林苑,3. 洛阳宫苑: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4. 两汉私家园林:王侯官僚的苑囿(梁孝王的兔园,梁冀的苑囿)富商巨贾的苑囿(袁广汉园,樊重园)5. 皇家园林的特点:广阔,壮丽,豪放6.假山的首创形式:土石的结合。
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在袁广汉园三.简答与综述1.简述秦汉园林概况初期为皇帝王侯富商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其奢华,规划宏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史期末论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魏晋南北朝园林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转折期,中国的园林艺术与山水美学都有了飞跃性发展,自然山水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园林艺术不但在类型上有了极大的丰富,在皇家园林之外还出现了道观园林、士人园林、佛寺园林等
新园林类型,在本质上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侧重满足园主的物质生活需求,转向作为园主愉悦心情、修养身心的精神港湾。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园林;审美
【正文】:
宗白华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论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
东汉中后期,朝政的腐败和官场的险恶,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对独立和自由的庄园生活充满向往。
伴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文人士大夫们对庄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呈现审美化倾向。
张衡在《归田赋》中就抒发了此类情怀。
仲长统对归园田居的理想更甚。
他不仅对园林风景进行了动人的描述,而且明确把陶醉于自然山水与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了。
由此可见,在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的时候,文人士大夫们在寻找自己精神和理想寄托时,开始把眼光锁定到自然山水和园林上了。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园林更多具有的是经济生产和宗族纽带的功能,在它的多重功能中,审美性处于极为不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游山玩水之风盛行。
谢灵运特制木屐,甚至专人为其开路。
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
玄学、佛道借机发展。
对大自然的审美鉴赏取代了过去的神秘、伦理、功力态度,成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核心。
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消失或仅留象征意义,游赏成为主导功能。
名士寄情山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明特征。
当那些身居庙堂的王公士族、门阀贵胃们, 一方面对自然山水寄情留恋, 一方面又疏懒惰怠, 不愿意亲历徒足跋涉之苦, 而要尽情享受山野自然之趣,便把自然之趣搬到自家的后院里来,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相继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政权, 都在各自的都城兴建官苑其中比较集中的有:北方邺城、洛阳和南方的建康, 此三地的皇家宫苑比较有代表性私家园林多为门阀士族所建,其数量更是不胜枚举,其中既有建在城市里的私园,像宅园、游憩园, 也有建在郊外、带有庄园性质的别墅园。
1.皇家园林
邺城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旧都,在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西,曹操在这里建造大规模的宫室园林包括外朝、内朝及后宫三部分, 在外朝西侧,筑有铜爵园, 设鱼池、兰读、佳果园等,铜爵园西, 则是著名的铜雀、金虎、冰室三台,三台分踞邺城制高点, 地下可以储存粮、盐和冰块, 与各宫殿和军械库之间有阁道相通、进可攻, 退可守, 是一座兼有军事堡垒性质的皇家园林据《文选》注:“《洛阳图经》曰: 华林苑在城内东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园, 齐王芳改名华林园”北齐高纬于武平四年(573年) 扩建华林苑, 改称为仙都苑高纬扩建后的仙都苑,规模更大了其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四读乃是沿袭秦汉皇家园林祈仙求寿的象征手法的延续。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将吴都迁至南京, 称建业247年, 孙权修造太初宫, 至后主孙皓宝鼎二年(267年) , 在东侧又建昭明宫据《江表传》称: “皓营新宫, 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又破坏诸营, 大开园囿, 起土山观楼,穷极伎巧,工役之费以亿万计” 西晋末, 因避司马业之讳更名建康,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皆都于此,故有“六朝古都”之谓后屡遭兵赞. 宋文帝时又扩建玄武湖,
纳入皇家园林之内, 形成今日南京的基本格局。
2.私家园林
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雅好自然虽成为社会风尚,但那些身居庙堂的官僚士大夫不会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而且要付出长途跋涉之艰辛。
为了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山水风景,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营造“第二自然”——园林。
于是兴起私家造园之风。
南朝尤为突出。
文人士大夫爱好园林、热忠于造园,必然善于鉴赏园林,并且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的心态。
南朝时,这种心态才完全成熟起来。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
其中有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山水风景地带的庄园、别墅园。
城市私园代表北魏张伦宅院以“有若自然”为基调运用人工叠山理水。
把大假山(土石山)作为园林的主景,精炼而集中地表现自然山岳的主要特征。
院内高树成林,畜养多种珍贵禽鸟保持着些许汉代遗风。
在洛阳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园林的规模不可能太大,想要其小又能全面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必须求助于“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也就是说,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必须从写实过度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这也是造园艺术创作手法的一次飞跃。
庄园别墅中北方以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
金谷园是为游赏并兼有地主庄园性质的园林,主题是以池沼花木为重点,风景更显静雅。
而会稽谢氏庄园则是当时南方四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
谢灵运的《山居赋》对这座别墅的开拓过程,如何利用山水风景地带而“相地卜宅,经之营之”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青春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开启了厚实别墅园林的先河。
3.寺观园林
东汉,佛教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指定洛阳白马寺庋藏佛经。
“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
但未受到社会的重视;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的局面,思想的解放为各种宗教学说提供了传播条件。
外来的佛教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它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受到人民的信仰;同时也得到统治阶级的利用和扶持。
于是流行起来。
随着佛教的传布,逐渐被儒学化,佛寺建筑亦逐渐被汉化,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无根本的差异。
宗教建筑的世俗化,意味着寺观建筑无非是住宅的放大或宫殿的缩小。
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壮丽并附有庭园。
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寺观园林这个新型的园林类型,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的意味、显示宗教特点,而受时代美学思潮(自然美)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总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以自然美微核心的审美思想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概括、提练,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
3.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为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4. 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的阶段。
5. 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造景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于写意。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特点与其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那是一个思想解放文化多元的时期,动荡分裂的局面影响到秦汉时期政治大统一所形成意识形态上的儒家独尊,人们在非正统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老庄、佛学和儒学相结合形成玄学。
一些士人成为玄学家,主张自然为本。
名士们放荡不仅,玩世不恭,以这种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求个性的解放,在他们心目中自然就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进而寄情于山水,兴造自然山水园林,承前启后,为后来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身后的基础。
【参考资料】
1.朱广宇.魏晋南北朝造园思想述略
2.余开亮.六朝园林美学[M],重庆出版社,2007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
4.龚亮.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山水审美特质及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12年03月第
35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