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08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全攻略之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22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1.耕作方式的进步(1)原始社会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主要的生产工具有石刀、石斧、耒耜。
(2)商周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沤制绿肥、治虫等技术。
(3)春秋战国铁犁和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这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耕作技术(1)汉代推广耦犁,推行代田法、区田法。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农业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
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
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②均田制。
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2.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2)鲁国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
一、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 又称“刀耕火耨”, 泛指原始耕种技术。 持续时间很长。当 时使用的农具是木 器、石器等。
石斧
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 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 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16·江苏·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 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 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冉有访诸仲尼。出仲现尼了曰“:私“田吾”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
(1)材料一问反题映:的鲁是国什实么行制初度税?有何特点?
(2)与亩材,料承一认相了比土,地材私料有二制发。生什么变化?
(3)材料三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耕作方式 二、水利工程
三 、土地制度
四、小农经济
1、条件 2、特点
一、耕作方式 二、水利灌溉 三、土地制度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
——《诗经·小雅》
材料二 有煜(云兴制起度的:样井子田)制萋。萋特,点兴:雨祁
祁,雨我公田,遂及奴我隶私社。会的—土—地《国诗有经制·度小,雅》
材料三 季孙欲变一以化切田:土赋“地(公归按田周田”王收以所取外有地,。租),使
简单协作 小农经济 耕
历史考点: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考点1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识主线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原始社会农业起源(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1.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答案 小农经济。
2.“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材料中的豪人指的是谁?答案 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
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材料主要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答案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4.《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什么特点?答案 精耕细作。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
基础知识 1.古代的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包括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和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2.小农经济 (1)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3)弱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4)评价:①在初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②在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3.土地制度 4.经济重心南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1.农具和牛耕技术:①原始社会时期: 相传神农氏创制农具耒耜,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
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 耕作技术:(1)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垄作法;②西汉: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以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2)灌溉工具: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背景:①商周时期,因为生产力低下和实行井田制,所有土地归周王,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和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带来农耕方式的转变。
2.含义: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具有生产积极性。
(2)经营规模很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具有分散性。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和狭隘性。
(4)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具有脆弱性。
(5)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的经济1
第一课
重点梳理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古代中国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 始 农 业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石斧、石 刀
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据此回答题目。 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 ( ) 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
2、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在 ( ) ①青铜农具的出现 ②开沟排灌技术 ③除草培土技术 ④沤制绿肥技术 ⑤治虫灭害技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井田制 (1)特点: ①土地国有; ②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 所有权;土地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③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④庶民与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铁制农具
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西汉
牛耕图
耒耜
石斧
牛耕Biblioteka 铁锄耕 作 方 式远古
古代
刀耕火种
锄耕阶段
铁犁牛耕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组织形式 原
【人民版高考总复习】考点12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
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 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 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 陕、甘、苏、川、蒙„„13个省区。
——《中国古代史》
角度1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
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角度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耕技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农业的特点。
答案 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
(5年15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考情感悟 第 一 层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属课标、考纲
的重点内容
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影响、局限性,尤其 注意分析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以山东、广东再现率最高,山东、广东、天津出现非选 择题
模、男耕女织。因此选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与手工 业无关,也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示范2】(厦门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
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 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商品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B.自然经济 D.中央集权制度 )。
2021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考点13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021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考点13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识结构】知识点一、农耕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1)起源: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农耕逐渐取代采集(2)农作物:北方旱地(黄河流域)——粟、麦;南方水田(长江流域)——水稻(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4)生产工具: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5)特点:①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②生产力水平低下;③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影响:①使人们生活开始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演变(1)形成:春秋时期(2)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小农经济(规模),自然经济(属性)。
(3)生产工具的发展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直辕犁)。
②汉朝:发明犁壁、藕犁(直辕犁)→铁犁牛耕广泛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步犁就是使用畜力的曲辕犁)(4)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商周:集体农耕(即千耦其耘或十千维耦)←工具太简陋,单个家庭难以完成稼穑②春秋战国:出现个体农耕←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一直延续到三大改造时期。
(5)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①春秋:芍陂(楚国,淮河流域)②战国:都江堰(秦,长江流域)、郑国渠(秦,黄河流域)③秦朝:灵渠(解决军粮运输问题,广西,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④汉朝:a.汉武帝时修建了漕渠、白渠及大规模治理黄河;b.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c.西域(今新疆)修建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坎儿井。
⑤灌溉工具:三国时曹魏的马钧改制的翻车(利用人力);唐朝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水力)。
知识点二、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时期2.形式:自耕农经济(主体);佃农经济;均田农户经济。
(中等及以上的地主自留土地的生产属于小规模集体生产;小地主生产也属于小农经济)3.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考点】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堰,汉朝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收益的增加;政府为保证财源、扶植小农经济。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③地位: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传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关系到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危。
(3)田庄经营: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采用集体耕作形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春秋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1)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大量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2)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历程 ①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中唐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④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⑤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 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 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 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 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 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 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一、生产模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1.耕作工具 原始社会 石刀、石斧、石犁,后来出现耒耜 商周时期 出现 青铜 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 牛耕 并将其逐渐推广
(2)形成 ①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的 合法性。 ②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 有制。 (3)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 产关系的基础。
(4)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加上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
高中历史经济生活中常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经济生活中常考知识点学习历史无非经济、政治、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高中历史经济生活中的那些常考点!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土地制度: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⑶封建社会: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冶金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2、纺织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高考真题
•14年四川卷13题: •(1)据材料概括景德镇发展为 “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
PPT文档演模板
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课堂小练
•1、(2012海南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 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 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 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举行 •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见资料P107归纳概括“耕作方式的演进” •灌溉工具:戽斗、翻车、南方的高转筒车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2)耕作组织形式: • 集体劳作 “千藕其耕” 《诗经》
• 个体农耕(男耕女织)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3)北魏到唐朝前期:均田制
•(4)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现象
•(1)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 •(2)兼并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土地买卖 •(3)地主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即农民 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 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土地兼并与社会稳定和政治改革的关系。
• 汉代:开始用煤炭做冶炼燃料,
•
利用水排鼓风冶铁。
• 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
中国古代经济史 考点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经济 均田制(土地制度)
均田制是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 度。在经历了长期的纷乱和战争后,政 府掌握了大量的无主荒地,大批农民又 离开土地流亡四方,在这种情况下,国 家为了吸引劳动力回到土地上,增加政 府财政收入,也为了抑制豪强对土地的 兼并而推行均田制。
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将国家 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则向政府交纳租 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农民的权利: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它能促进或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上的新政或改革,如果没有改变生产 关系里的关键要素,都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 部调整。
三、耕作方式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3、春秋战国之后:个体农耕(自耕农) 产生条件:牛耕和私有土地的出现 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古代中 国农业经济特点3)
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 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 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 得者万数。 ——《韩非子》卷十七《诡使篇》
依附农民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国家的租税过重,付托有威之门的 目的是为躲避徭役,以求荫蔽。 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由强变弱,佃农生产积极性提高,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优点:勉强自给自足 稳定性 缺点:封闭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保守性。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四、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 家所有,实际上为贵族占有),有公田和私 田之分,私田为村社成员的份田,收获归己; 公田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收获归贵族。 3、春秋时期: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使用者 的私有土地,井田制开始瓦解。各诸侯国进 行税制改革,更加速了这个进程。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先秦)。 (1)
4. (2013· 海南单科·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 A 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5、(2012全国)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 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C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 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 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 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 映;题干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1. (2015新课标)《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 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 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2012· 广东文综卷·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 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D)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先秦) 1、耕作方式
牛耕图
铁制农具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Βιβλιοθήκη 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
祝大家节日快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农具和牛耕及其发展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出现了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战国普及。
从此,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不断进步)●耕作技术:精耕细作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中国犁耕技术成熟★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及原因: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许多私田出现;③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分三种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土地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的危害:①税收减少;②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③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也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形成:春秋战国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评价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①比较稳定;②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①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近代社会发展;②非常脆弱,很难保证税收;③容易引发生态矛盾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以农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专题九 第一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识清单
三、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2)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鲜明特点。 (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追踪社会热点,围绕热点找考点
农耕文明与三农问题 [热点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 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 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党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专题 叙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三农”问题 的解决迎来了历史新机遇,以三农问题为命题切入点,联 系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的综 合能力,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
专题九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讲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考纲课标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最新考纲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考向瞭望
1.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
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成果
答案: B
2.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解析: 解答时应结合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经 济的特点,同时结合题干可知,“五谷丰 登”“六畜兴旺”反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的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答案: B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封 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 有制。从总体上讲,占主要地位的是地主土地所 有制。
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 北民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 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南方的 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 了南方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1)主要功能:运输、灌溉。
(2) 经济条件: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进步。政治条件: 中央集权政体确立,政府的组织。
【2—2】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 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 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 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 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 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 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参考答案】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 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
【4—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3.耕作制度汉代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 逐渐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 形成一年三熟制。
二、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2.商周以来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1) 实质: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它是一种 名义上国有而实际上是各级奴隶主贵族私有的土地所 有制形式。 (2)历史:产生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0分)
1.(福建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0题)《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材料反映的经济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2.基本解除黄河水患的是()
A.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B.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C.东汉的王景治河
D.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3.(2010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15题)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4.政府按人口分田的制度最早出现在
A. 汉朝
B. 三国
C.北魏
D.唐朝
5.(2011年4月新余市二模26题)“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6.(2010年11月南昌一中、十中联考1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7.(2008·广东历史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
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8.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①描写了隋唐时期开垦山地的现象②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产量④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2010·海南单科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0.(2010年10月广东湛江一中高三测试12题)《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11.(2010年10月厦门市高三联考27题)(15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分)
材料二: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
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并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5分)
材料三:我国粮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分)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材料反映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时的小农经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C
解析:ABD这些水利工程显然都与黄河的治理无关。
3.D
解析:钱泳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履园丛话》。
这本古代笔记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而著称。
全书分24卷,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书画、诗词小说、社会异闻、人物轶事、等许多方面,堪称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材料反映清代田地转移更频繁,土地兼并更猛烈。
根据所学造成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本题选D项。
4.C
解析:根据北魏最早实行均田制的史实,当时政府按人口分配一定土地给百姓,百姓每年要缴纳租税和服徭役兵役,故C项符合题意。
5.D
解析:考查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问题。
封建社会是土地私有的,可以自由买卖,然而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土地兼并是长期无法根治的问题,危害到统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只有宋代不抑制土地的兼并,而且还出现“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说明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ABC说法错误,也未从题干中体现。
6.B 7.C
解析:本题仅提供一个材料,孤证不立,而且也是管仲对农商发展的论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而说“材料不充分”,精耕农业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确实与专制国家的重农政策相关,所以理解是准确的,结论是合理的。
8.D
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唐朝、在山中看到火耕。
耕田面积的扩大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这种耕作方式也对自然生态是一种破坏。
9.C
解析: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
1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的大意是: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耕织结合,平时不论织与不织,都得吃饭,这样一来,家庭手工业是不用核算成本的。
所以,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成本较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
11.(1) 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或粮食产量提高)(1分)
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
(2) 状况: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
(1分)
原因: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
(2分)
关系: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许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2分) (3) 状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1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1分)
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分)
(4) 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