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与“语文主题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阅读”与“语文主题学习”
缘起——《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谈到,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只要识字就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根据一个问题能快速的找到答案,这样往往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同时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现在我们了解了阅读的四个层次,我们共同反思一下,我们学校我们班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达到哪个层次?以传统课堂所造就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何发展?大部分学生做阅读题时,为什么那么吃力?
所以,当我们读到这个第四个层次时,这个主题阅读时,我们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心里想:同一主题下的几篇文章甚至是几本书一起来读,通过分析、比较来读,会给学生带来什么能力?书中告诉我们答案就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在座的应该有考过公务员的,申论主要考查哪些能力?(在特定材料中去概括、提炼、分解、综合、分析、比较等等诸多能力)而通过主题阅读,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以,当时我们周二上午语文教研时间,就开始了对主题阅读的研究。一开始我们把1-6年级的教材进行归类,课文无非就是写景状物、写人、写事、诗歌等几大类,我们试图探寻这几大类文体的内在的规律,规律好找啊,花了三个星期基本规律老师们就能掌握。
但是问题来了,解析教材时,教材是按照单元主题来编排的,同一单元有着不同文体的文本。我们又不得不从单元主题阅读入手,还记得我们共同探究的第一个单元就是《桂林山水》那个,既然是主题阅读,那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大家一起找,一起研究。有的老师就说了,是写景的,让孩子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老师还说了,我们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写这些美好河山的。在座的可能感觉这些问题很简单,但我觉得对于我们学校的几乎全部是工作半年,或一年多的老师来说,不容易!所以在学新单元时,抓住单元主题,明晰这个单元要学什么?怎样学?成为老师们自己要解决的第一个任务。(我们共同把单元主题起了一个名字,我们称之为单元的核心学习点)掌握单元核心学习点,就不等于会处理单个的文本啊!单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性,它在这个单元中都有自己的任务,单篇课文的核心学习点怎样去找?通过共同解读教材我们有了这样的发现:例子,《桂林山水》要感受山水之美,要学习排比、比喻修辞方法,这是我们这课要得的!下一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感受美,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文章的方法,还要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然后老师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哦,他们的内容都契合单元主题,但是写作手法不一样啊,所以在教学时对于如何解读写法,老师们一目了然。)那单元写作就是写景物,用上这些方法。就这样整整一年的光景,几乎每个周二的每个年级所做的主题阅读研究还是存在教师对教材解读分析的层面。)通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我们中小所有青年教师和部分村小的年轻教师,给他一个单元,给他一点时间,他们就能很快的找准这个单元的核心学习点,以及每篇课文的核心学点,能基本懂得每篇课文在主题单元中所存在的意义。
那如何备课上课呢?开始要备就同时备两篇课文(当时我们的想法和现在的1+X有很大区别)而且不分主次,要上就融合在一起,两篇课文一块上!现在不得不承认有些难,备课难,上课难。因为两课一起学,寻求共通的核心学习点的载体,太难找,太难融合。举个例子《燕子》《咏柳》在同一单元,这两课我们可以一起上,细心的老师们发现《燕子》中有这样一个描写“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这不正是咏柳的真实写照吗?讲到这个句子,我们就可以结合咏柳来学!当然这是内容上的共同之处。《老人与海鸥》《金色的脚印》一起学时,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两人是怎样对待动物的,两动物又是怎样对待人类的,在此老师提一个问题就够了,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指向内容与表达的形式)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能学会比较阅读,分析、综合思维能力会得到提升。这样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主题阅读区别与单边文章阅读,就是它所承载的任务不同,主题阅读的优势就在于它是两篇及以上的群文,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有太多值得我们比较的地方。所以寻求同一主题下不同文本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手段!(我把这一观点用四个字来总结,那就是求同比异。但是问题
又来了?这样两篇课文一起上,不太适合中低年级啊?高年级都比较难。
好在,毕迎春老师来了。1+X,1+X+Y,X+Y等等模式,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该坚持的坚持,改改进的就改进!她提倡一课得一点,《杨氏之子》就由语言的智慧展开,这不正是我们的每课的核心学习点吗?再回到《桂林山水》感受美景之时,我们就学比喻,排比,再补充文章时,还是学比喻排比。所以在这个学期选拔讲课比赛时,我们有个要求就是必须讲主题学习,很多老师不用说就用了毕迎春老师的1+X。这样低年级的主题学习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一些想法:
1、加强主题学习理论的学习。老师们没有理论的积淀,这件事不好推,所以我们没有急着推动什么模式,通过共同交流、探索,我们学校每个老师对主题学习都会生长出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认识指引自己的实践。
2、生成共同的目标。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一是推动学生阅读的数量,这是基础,我们读好主题丛书,读课外读本,读成本的书;二是通过主题学习(高段),寻求同一主题下不同文本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学会穿梭于几个文本,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要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为根本!
3、备课。
4、上课。这儿我们仅仅停留在1+X的水平上,不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