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数学电子小报手抄报趣味数学乐园数学与生活板报模板数学家的故事海报有趣的数学A3
关于家国情怀的简短名人故事
关于家国情怀的简短名人故事在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关于家国情怀的简短名人故事,赶紧用到你的作文里吧!来看一下啊!关于家国情怀的简短名人故事1.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2.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
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4.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5.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数学家手抄报资料
数学家⼿抄报资料 导语:早期的数学家或者⾃⾝家庭富⾜,或者依附于对研究有兴趣的富豪权贵,研究数学更多是出于爱好。
⽽在现代逐渐形成了数学家这个职业。
下⾯是著名数学家的⼿抄报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篇⼀:数学家⼿抄报资料 1、数学家⾼斯的故事 ⾼斯念⼩学的时候,有⼀次在⽼师教完加法后,因为⽼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道题⽬要同学们算算看,题⽬是: 1+2+3+ ..... +97+98+99+100 = ? ⽼师⼼⾥正想,这下⼦⼩朋友⼀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出去时,却被⾼斯叫住了!!原来呀,⾼斯已经算出来了,⼩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斯告诉⼤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100 与 100 加⾄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斯⼩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2、数学故事:蒲丰试验 ⼀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做了⼀次试验.蒲丰在桌⼦上铺好⼀张⼤⽩纸,⽩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线,他⼜拿出很多等长的⼩针,⼩针的长度都是平⾏线的⼀半.蒲丰说:“请⼤家把这些⼩针往这张⽩纸上随便仍吧!”客⼈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家共掷2212次,其中⼩针与纸上平⾏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3、数学故事: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个夏⽇,在印度举⾏了⼀场⼼算⽐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位37岁的妇⼥,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的⼼算能⼒,与⼀台先进的电⼦计算机展开竞赛. ⼯作⼈员写出⼀个201位的⼤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两万条指令,再进⾏计算,花费的时间⽐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4、数学故事:⼯作到最后⼀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于江苏省,从⼩喜欢数学,⽽且⾮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连发表了⼗⼏篇论⽂,后来⼜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遍了20多个省、市、⾃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于农业⽣产. 记者在⼀次采访时问他:“你最⼤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作到最后⼀天.”他的确为科学⾟劳⼯作的最后⼀天,实现了⾃⼰的诺⾔. 篇⼆:数学家⾼斯的故事 ⾼斯(Gauss 1777~1855)⽣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
关于弘扬数学文化手抄报弘扬传统文化手抄报
关于弘扬数学文化手抄报弘扬传统文化手抄报
1、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
——努瓦列斯
2、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
3、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高斯
4、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
——罗素
5、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克莱因
6、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高斯
7、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
——柯普宁
8、没有哪门学科能比数学更为清晰地阐明自然界的和谐性。
——卡罗斯
9、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数学。
——伦琴
10、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
——康扥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
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数学家的故事 小报内容
数学家的故事在数学领域,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理解和掌握世界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一、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对数学和哲学的贡献都很大。
他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毕达哥拉斯定理”,这个定理是关于三角形的边的关系的。
他发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这个定理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工程和物理学等领域。
二、牛顿牛顿是英国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对力、运动和万有引力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发明了微积分学,这是一门研究变化和速度的数学分支。
他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解释了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牛顿的工作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高斯高斯是德国的数学家,他对数学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定理和公式,其中包括高斯公式,这个公式是关于正态分布的。
他还解决了许多重要的数学问题,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和费马大定理。
他的工作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四、欧几里得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数学家,他对几何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写了一本名为《几何原本》的书,这本书是几何学的基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定理和公理。
欧几里得的工作对现代几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的学科。
他们不仅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他们的努力和智慧也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追求卓越。
— 2 —。
数学手抄报名人故事和数学名言
数学手抄报名人故事和数学名言
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希腊哲学家,他对数学的贡献主要在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论方面。
他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数学家”的观点,这意味着数学是一种天赋的智力能力。
2.欧几里得(Euclid):古希腊数学家,被认为是几何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几何原本》是关于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和定理的集合,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3.阿基米德(Archimedes):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以其在浮力、杠杆和测量方面的贡献而闻名。
他的许多数学发现和应用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名言:
1. “数学是宇宙的语言。
”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2. “数学是精神上的锻炼,它培养智力、增加独立思考的能力。
” - 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
3. “数学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学科,因为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 奥斯卡·坦德尔(Oscar Tender)。
华罗庚数学名言警句大全短的5个字手抄报
华罗庚数学名言警句大全短的5个字手抄报1、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
——诺瓦列斯2、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3、数学对观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贡献,它解释了规律结构中简单的原始元素,而天体就是用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来的。
——开普勒4、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
傅立叶5、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定的点取到,人追求极端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
6、数学是科学之王。
高斯7、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8、数学是科学之王。
——高斯9、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维特根斯坦10、数学是符号加逻辑。
——罗素11、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培根12、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
——努瓦列斯13、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
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
——冯纽曼14、不亲自检查桥梁的每一部分的坚固性就不过桥的旅行者是不可能走远的。
甚至在数学中有些事情也要冒险。
1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16、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
柯普宁17、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华罗庚18、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高斯19、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
——埃博20、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P.R.Halmos21、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史密斯22、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2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数学手抄报数学天才陈景润文字稿
数学手抄报数学天才陈景润陈景润(1933~1966)-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
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
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
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
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
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
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从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
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
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
1973年,他发表的着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着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到:他移动了群山!。
数学小报有关数学家故事
数学小报有关数学家故事# 数学小报之数学家故事一、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的智慧狂人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超级厉害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这家伙可不得了,他脑子里就像装了一个超级智慧引擎。
有一次,国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国王怀疑工匠在王冠里掺了银子,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让他想办法在不破坏王冠的情况下检测王冠是不是纯金的。
阿基米德想啊想啊,想得脑袋都快冒烟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屁股坐到澡盆里,水就“哗啦”一下溢出来了。
阿基米德那一瞬间就像被雷劈中了一样,突然就开窍了,他光着身子就跑上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原来他根据这个现象发现了浮力原理,就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通过这个原理,他就能算出王冠的体积,再和相同重量的纯金体积一对比,就能知道王冠有没有掺假啦。
阿基米德还特别痴迷于研究几何图形。
他在地上画几何图形的时候,都入迷到什么程度呢?罗马士兵都打到家门口了,他还在那全神贯注地画着,还大喊:“别弄坏我的圆!”结果罗马士兵可不管他这个,一剑就把他给刺死了。
阿基米德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智慧成果却永远流传下来,像他发现的阿基米德原理,到现在都是物理学和工程学里超级重要的知识呢。
二、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超级大神祖冲之可是咱中国古代数学界的大明星。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计算机,计算工具都特别简陋,但是祖冲之硬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
他计算圆周率的时候,肯定是没日没夜地在那写写算算。
他用的是一种叫“割圆术”的方法,就是把圆不断地分割成多边形,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就越接近圆。
这就好比是用好多小直线段去拼凑一个弯弯的圆,这个过程超级复杂,要做大量的计算。
但是祖冲之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工匠,精心雕琢着他的数学作品,最后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个超级精确的结果。
这个成果比西方早了好多年呢,让全世界都对咱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刮目相看。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主要荣誉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个人贡献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岁),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二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数学家的故事
二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1. 蔡勒:古代的数学家蔡勒在唐朝时期,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
他发明了蔡勒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一个日期在一周中是星期几。
2. 伽利略:伽利略是一个伟大的意大利数学家。
他研究了物体自由落体的规律,提出了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速度是相同的。
这个发现对后来研究重力和运动学有重要的影响。
3.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也对数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提出了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相对性的本质。
他的数学理论为研究宇宙的演化和黑洞等天文现象提供了基础。
4. 美多尔:美多尔是一位法国数学家,他对数学的贡献非常大。
他研究了椭圆曲线和模形式等数学理论,为数论和代数几何等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 欧拉:欧拉是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研究了
无穷级数、复数、解析函数等诸多数学问题,为微积分和解析数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些数学家们的故事启发了后来的研究者,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1《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位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其中有两篇给我印象最深,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
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办法,他将长方形羊圈的长缩短了15米,宽延长了10米。
经过这样一改,原来长方形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
而正方形的周长是25×4= 100米,正好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15+40)×2=110米少了10米,这样材料刚好够用。
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
欧拉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时,父亲带她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
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
可是因为希帕蒂亚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他要求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这可就不容易了。
小希帕蒂亚在和父亲散步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聪明的希帕蒂亚想到了运用身高和影子长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间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长,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亚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我感到脸红。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华罗庚是一名数学家,他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不怎么了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有所帮助!数学家华罗庚故事1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数学家华罗庚故事2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
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数学家简介50字左右
《数学家简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特别喜欢数学。
他经常自己琢磨数学问题,就算条件艰苦,也没有放弃。
有一次,他看到一本数学书,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可是那本书只有前面几页,后面的内容没有了。
为了能看到后面的内容,他就自己想办法推导,硬是把后面的知识给弄明白了。
长大后,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解决了很多难题,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努力,就能在数学的世界里创造奇迹。
还有一位数学家叫陈景润。
陈景润对数学的热爱那可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整天都在思考数学问题,有时候走路都在想。
有一回,他为了证明一个数学难题,在一个小屋子里,不停地计算、推导。
饿了就啃几口馒头,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
他的坚持和专注,让我们知道,做事情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
最后咱们来说说高斯。
高斯小时候就特别聪明。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算从 1 加到100 的和,别的同学都在埋头苦算,高斯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他长大后,在数学的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同学们,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是不是很精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数学家简介》同学们,咱们接着来了解数学家。
这次咱们来说说祖冲之。
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很厉害。
他算出了圆周率在 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个成就可了不起啦!为了算出圆周率,祖冲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不怕失败。
还有一位叫苏步青的数学家。
苏步青小时候家里也不富裕,但是他学习特别刻苦。
他喜欢数学,经常自己找难题来做。
有一次,他为了一道数学题,想了整整一天,连饭都忘了吃。
最后终于做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他的努力让他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数学家。
再来说说丘成桐。
丘成桐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他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总是不停地思考问题。
有一个故事,丘成桐在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时,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
趣味数学A3小报模板
xv数 学 数字绕口令 数学谜语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 三根小绳子,四只小匣子, 五管小笛子,六条小棍子, 七个小盘子,八颗小豆子, 九本小册子,十双小筷子。
1. 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2. 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3. 讨价还价(打一名词) 4. 八分之七(打一成语) 5. 成绩是多少(打二名词) 6. 七六五四三二一 (打一数学名词) 游 戏 班级 姓名 美籍华人发明了一种用扑克牌算24的游戏。
这一游戏一 出现,就立即风靡全美。
用一副扑克牌中的A 、2、3……10共 40张牌。
洗牌后每人轮流取10张,然后每人每次出一张牌, 要用+、-、×、÷以及括号计算得到24。
谁先讲出算式,4张牌就归谁。
如讲的算式是错的,就要另外拿出两张牌,其他3人则可以每个人取回2张牌。
如出示的4张牌上的数确实无法算出 24,那么每人取回自己出的牌。
当4人中有一个人手中没有 牌时,谁剩下的牌最多谁就取得胜利, 玩一玩吧!我们知道阿拉伯数字1、2、3、4、5、6、7、8、9原是印度人发明的,13世纪后期传入中国,人们误认为0也是印度人发明的。
其实印度起先发明时没有“0”,他们把“204”,写成“2 4”,中间空着,把2004,写成“2 4”,怎么区别中间有几个零呢?为了避免看不清,就用点“·”来表示,204写成“2·4”,那不和小数混淆了?直到公元876年才把“0”确定下来。
我国却在1240年前就已创造了“0”,我国的零,当时是“○”,它是根据 写字时缺字用“○”来表示缺字,“0”表示这个数没有,或这个数位 上没有,用“○”表示,随着人们长期不断地记数,慢慢发展演变,最后确定为今天的“0”。
因此以“0”作为零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杰出贡献。
数学小知识——。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简短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简短一、趣味数学故事1. 祖冲之的圆周率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他对圆周率的计算那可真是相当厉害。
在当时没有先进计算工具的情况下,他就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算筹一点点地计算。
他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可比国外早了好多年呢。
你想啊,那时候的人,就用那些简单的工具,能算出这么精确的数值,得多不容易啊。
就像我们现在做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没有计算器,只能靠自己在草稿纸上慢慢算,祖冲之就是这么一点点磨出来这个伟大的成果的。
2. 阿基米德与浮力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大数学家。
有一次,国王让他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
阿基米德想啊想,有一天他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坐进澡盆,水就往外溢。
他突然就开窍了,他想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他高兴得光着身子就跑出去大喊“我发现了”。
他就是这样通过这个原理,算出了皇冠的密度,从而判断出皇冠是不是纯金的。
这就告诉我们啊,生活中的小事情说不定就能启发我们解决大问题呢,就像我们做数学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思路可能就来自我们平时看到的、经历的小事。
3.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数学家。
他一心扑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
他整天都在计算,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堆满了他的草稿纸。
他对这个猜想的研究可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他证明了“1 + 2”,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啊。
他那种专注的精神就像我们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一样,全身心投入,不管外界有什么干扰,他就只想着那些数学公式,那些数字。
这也激励我们在做数学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要有那种专注、执着的精神。
4. 高斯的求和故事高斯小时候那可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计算1到100的和。
其他同学都在那一个一个加呢,高斯却一下子就得出了答案。
他发现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就是50乘以101等于5050。
这就是他聪明的地方,他能从看似普通的数字中找到规律。
数学精彩三分钟-华罗庚
爱国数学家
华罗庚的故事
做一个坚定的爱 国者,是做一名“四 好少年”的基本要求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 的数学家。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 活,回到了祖国。
• 我们要争当祖国 的好少年: • 热爱祖国、理想 远大,为了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努力向 前!!!!!!
4、1郭家盛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 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 心血。
他不但连续做出 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 成绩,同时满腔热情 地关心、培养了一大 批数学人才。
从初中毕 业到人民数学 家,华罗庚走 过了一条曲折 而辉煌的人生 道路,国是人世间 最纯洁,最博大的 情感,华罗庚、陆 游、屈原、钱学森 是最典型的爱国之 人,他们用自己的 行动、语言,表达 了对祖国无比的热 爱。
1985年6月12日,华 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 术报告。原定45分钟的报告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 一个多小时。当他结束讲话时, 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 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 的最后一刻。”
“人民的数学家”
祖国是远航的巨轮, 载着我们驶向光明的彼岸。
陈景润和华罗庚两个人有什么故事
陈景润和华罗庚两个人有什么故事众所周知,陈景润是华罗庚的得意门生,是华罗庚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才。
陈景润也从来不会忘记华罗庚对他的知遇之恩。
他们两个人的师生情在数学界是很有名的。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陈景润在厦大图书馆专心研究数学难题,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文弱的学生,但是心中有着别人没有的斗志。
他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都在废寝忘食的学习,专心研究数学难题。
那时候研究室的李老师对他很是欣赏,于是鼓励他专心研究华罗庚的书。
陈景润听了李老师的话更加废寝忘食的学习了。
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学习,他把书拆成一页页,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这样无论去哪都可以拿出来学习。
陈景润每天每夜读华罗庚的书是由原因的,他想要突破前人的成果,想要在数学领域更进一层。
这无疑就是在挑战权威,但是李老师鼓励他说:为什么不能推进前人的成果呢?于是陈景润更加大胆勇敢的挑战华罗庚。
陈景润就像年轻时的华罗庚一样对数学的痴迷简直是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甚至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把一本书吃透,按照自己的方法对练习进行演练,而且在一些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终于他第一次的试验成功了,他写的论文在经李老师看过以后,李老师建议拿给华罗庚本人看。
果然华罗庚在看了陈景润的论文后,立即被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智慧和勇气震惊了。
不久以后,陈景润就收到了华罗庚的邀请信。
陈景润对恩师华罗庚的评价很高,他们俩不仅是师徒,也是一生的挚友。
扩展资料1、陈景润主要成就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
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6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2、华罗庚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小报-大数学家华罗庚小报-名人小报-成品小报-A4横排-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实用文档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一华不等式”等。
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 罗 庚 简 介也许会有人这样认为,华罗庚小时候肯定就是数学尖子,其实不然,他幼时时反应并不敏捷,村镇上有人叫他“呆罗罗”。
他6岁时上了本镇的小学,12岁入县立初中。
初二前算(数)学成绩并不出色,还得过“不合格”。
他成名后,有人问起这事,他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
”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
于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
题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 李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询问:“你看过《孙子算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定理’”。
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说说,你 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 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 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 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
”从此,全班同学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
华罗庚的数学智慧,让老师大为惊喜。
老师的鼓励又使得华罗庚兴趣大增,在数学上加倍用功,于是,数学成绩便突突地往上冲。
数学家手抄报简单内容
数学家手抄报简单内容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性、实际性和理论性的抽象思维解决方案。
它体现了科学要求的精确性和精辟性,而数学家就是探索数学世界的乐趣与技术的勤奋和有才能的探索者。
本文介绍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以及他们的手抄报,以及他们的成就,以及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研究内容。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0-前370)是古希腊最有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之一,也是古希腊数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他曾经完成了古希腊欧几里德学派几何学的创立,他的《几何元素》一书仍然被认为是古希腊几何学的经典著作。
苏格拉底的手抄报早于科技发展的今天,但他却用笔绘出的几何图形、力学模型和平面图形,在希腊文化中仍然有所推崇。
德摩斯洛芬(约公元前450-前370)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被认为是当时的“数学之父”,他一生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几何学、建筑学、地形学和天文学。
他最重要的著作是《几何原本》,它是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几何著作,仍在被广泛使用。
他的手抄报包括他的精确的几何图形以及他的几何理论的创新。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公元前212)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把几何学从古希腊走向现代,他的著作《几何》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圆、三角形等经典几何问题的定理,并有关于积分、振动、保垒等数学概念的研究。
阿基米德的手抄报收集了他在数学和物理领域许多创新思想,包括定理、理论数学证明,以及他自己的成就。
笛卡尔(1596-1650)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也是新数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研究有关于几何学、代数学、抽象代数学以及物理学。
他曾经在几何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其中一项最著名的成就是他开创了现代几何学。
笛卡尔的手抄报收集了他的各种精确几何图形,以及他在几何学、代数、抽象代数和物理方面的创新思想。
现今,许多人不仅像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一样研究几何学,而且还在更深入地研究其他数学领域,比如概率论、统计学、偏微分方程、离散数学等。
数学家的小故事300字(精选9则)
有关数学家的小故事300字有关数学家的小故事300字有关数学家的小故事300字1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
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
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
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
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
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
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战后,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有关数学家的小故事300字2高斯(1777~1855)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
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
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
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
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
“怀依一华不等式”等。
他为中国数
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美
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
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
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
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简介
也许会有人这样认为,华罗庚小时候肯定就是数学尖子,其实不然,他幼时时
反应并不敏捷,村镇上有人叫他“呆罗罗”。
他6岁时上了本镇的小学,12岁入县立
初中。
初二前算(数)学成绩并不出色,还得过“不合格”。
他成名后,有人问起这
事,他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
”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
于是,一有空
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
题目是:“今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其
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李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
询问:“你看过《孙子算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定
理’”。
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
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
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
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
路也是完全正确的。
”从此,全班同学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
华罗庚的数学智慧,让老师大为惊喜。
老师的鼓励又使得华罗庚兴趣大增,在
数学上加倍用功,于是,数学成绩便突突地往上冲。
华
罗
庚
学
习
小
故
事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
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
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
这立刻引起了
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
于是他
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
们过去看看好吗?”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
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
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
”说完,他首先
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
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
有趣。
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
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
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
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
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
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
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
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
来的。
”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
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华罗庚小故事
班级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