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古今异义教案__1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古今异义教案__1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教学目的】1.理解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2.理解古今异义的形成及种类【知识梳理】四.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练习: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先帝不以臣卑劣卑劣: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如今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③〔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如今表示宣告,声明。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如今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那么和方法。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如今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五、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开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异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络,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

文言词汇中这种现象较为常见。

如“弃兵曳甲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走〞,古义是“跑,逃跑〞,今天是“一步步地走〞的意思。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中的“中原〞,古义指原野,而在现代那么指中原地区。

还有大家熟悉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如今那么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古义指祭祀用作祭品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义转移为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者者权利,是动词。

这些,都是典型的词义转移现象。

(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

例如:①“币〞,古义指礼物。

“置币遗单于〞。

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

②“涕〞,古义指眼泪。

促织:“儿涕而去。

〞今义一般作“鼻涕〞解。

〔2〕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

例如:①“走〞,古义为“跑〞、“逃跑〞。

古今异义教案

古今异义教案

古今异义教案教案标题:古今异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古今异义在不同文本中的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今异义的定义和特点。

2. 不同文本中古今异义的表现形式。

3. 学生对古今异义的思考和解读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本中的古今异义。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包括古今异义的例子和相关文本。

2. 学生阅读材料,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了解古今异义的意义和重要性。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古今异义在不同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包括词语的多义性、句子的歧义性以及文本的隐喻和象征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几个古今异义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其可能的含义和影响。

步骤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古今异义的理解和解读,并引导他们思考古今异义对文本的意义和阅读的影响。

步骤五:拓展阅读(10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或现代文本,鼓励他们寻找其中的古今异义,并分析其可能的解读和意义。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学习的内容,强调古今异义对文本理解和阅读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本,分析其中的古今异义,并写一篇读后感。

2.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他们对古今异义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

3.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读后感的质量。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吉安三中曾庆娟【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词的类型。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词的类型,弄懂并辨析古今异义。

【教学难点】:弄懂并辨析古今异义。

【教学过程】:一、概述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分类词汇的发展,体现在上,最显著的就是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如“甘”,古义指美味,味道甜。

今义除了以上的说法,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比如“心甘情愿”2、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之中。

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谷(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如“臭”字,古代泛指各种气味,《易经》上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臭”就是指香味。

现在“臭“只指臭味了。

如“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称“子”。

现在“子”只指“儿子”了。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如:“穷”古代表示“困窘”义,现在指贫穷。

如:“走”。

古义为“跑”、“逃跑”的意思,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

4、词义轻重变化如“憾”的古义是“怨恨、不满”,现在表“遗憾”,古义比今天的程度要高。

再如“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仇恨、怀恨,程度加重了。

5、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之士”中的“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意为“得力助手”,现在则比喻坏人的党羽,变为贬义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见识浅陋,是表谦虚的中性词,今天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1. 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识别方法。

2. 让学生了解通假字的概念,掌握通假字的识别和运用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2. 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3.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和运用。

2. 通假字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定义、识别方法及运用。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定义、识别方法及运用。

2. 第二课时:讲解通假字的定义、识别方法及运用。

3. 第三课时:实例分析,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4. 第四课时:练习题讲解与总结。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说明已达到教学目标。

3. 学生通过课后阅读和实践,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学生的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通过实践提高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古代词汇的演变过程,加深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让学生深入研究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特定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九、教学参考资源:1. 《古代汉语词典》:用于查找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定义和用法。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识别方法。

1.2 让学生掌握通假字的定义,了解通假字的使用规则。

1.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二、教学内容2.1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2.2 通假字的定义和使用规则。

2.3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3.1 讲解法:讲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和识别方法,通假字的定义和使用规则。

3.2 举例法:通过文言文实例,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使用。

3.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4.1 引入:介绍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讲解古今异义词的识别方法和通假字的定义使用规则。

4.3 举例:分析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实例。

4.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程度。

5.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言文,检验学生运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6.1 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类型: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

6.2 通假字的常见类型:音同通假、音近通假、形声通假。

6.3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七、教学方法7.1 分类法:对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类型进行分类讲解,对通假字的常见类型进行分类讲解。

7.2 对比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变化规律。

7.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八、教学步骤8.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

8.2 分类讲解:讲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常见类型。

8.3 对比分析: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变化规律。

8.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阅读中的问题。

九、教学评价9.1 分类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分类的理解程度。

古今词义的异同教案

古今词义的异同教案

古今词义的异同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今词义的概念,认识到古今词义的变化。

2. 通过对古今词义的对比,使学生掌握词义演变的原因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今词义的概念,词义演变的原因和规律。

2. 教学难点:词义演变的具体实例,古代文献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今词义的概念和词义演变的原因规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词义演变实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古代文献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今词义异同的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古代文献,词义演变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代文献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古代文献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古今词义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古今词义的概念,解释古今词义的变化。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词义演变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义演变的规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献的理解,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古今词义的异同教案六、教学活动1. 课堂互动: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献片段,分析其中古今词义的变化,并进行展示。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古今词义的理解程度。

2.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古代文献,注意其中古今词义的变化,并进行简要分析。

2.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今词义变化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古今词义的理解程度。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 )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一、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二、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如: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史记《鸿门宴》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5、“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主要针对高考语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进行复习。

通过对古今异义词的汇总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含义,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基本用法和含义;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今异义词概述1.1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1.2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和分类1.3 古今异义词的重要性第二章:词义的古今变化2.1 词义的扩大2.2 词义的缩小2.3 词义的转移2.4 词义的消失第三章:古今异义词的辨析与应用3.1 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3.2 古今异义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3.3 古今异义词在写作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特点和用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含义;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讨论法:分组讨论古今异义词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程度;3.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相关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六、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类型6.1 词义的古今差异6.2 词义的层次变化6.3 词义的方位变化6.4 词义的数目变化七、古今异义词的语义场7.1 语义场的概念7.2 古今异义词的语义场变化7.3 古今异义词的语义场关系八、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关系8.1 词义的关系类型8.2 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关系变化8.3 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关系应用九、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发展9.1 词义发展的原因9.2 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发展变化9.3 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发展趋势十、古今异义词的复习策略10.1 古今异义词的复习方法10.2 古今异义词的复习技巧10.3 古今异义词的复习资源十一、总结与拓展11.1 古今异义词的复习总结11.2 古今异义词的拓展学习11.3 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古今异义词概述重点和难点解析:1.3 古今异义词的重要性古今异义词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理解古代文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 能够正确辨识和解释古今异义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提高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语境推断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 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古今异义词。

2. 难点:- 辨识和解释复杂的古今异义词。

- 在没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一个词的古今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今异义词。

(二)新课讲授1. 什么是古今异义词?- 解释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即指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词语。

2. 古今异义词的特点:- 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

- 字形不同而意义相同。

- 形式相近而意义不同。

3. 常见古今异义词讲解:- 以教材中的具体例子为依据,讲解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如“东道主”、“行李”、“夫人”等。

4. 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古义和今义,找出差异。

- 语境分析法:根据具体语境,推断词义。

- 举例分析法:通过举例说明,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找出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并尝试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2.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今异义词的概念、特点和辨析方法。

2. 反思: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关于古今异义词的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并尝试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最新高三古今异义词复习教案

最新高三古今异义词复习教案

高三古今异义词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1.中心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②事物的重心。

古义:心里。

【例】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2.中间今义:当中。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3、束手今义:没办法。

古义:投降。

【例】近者奉辞伐罪,族麾南指,刘琼束手。

(《赤壁之战》4.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给人看。

【例】壁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荫相如列传》)5.行为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6.父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

古义:有时偏指兄。

【例】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7.赤子今义:小孩子。

古义:①百姓。

②初生婴儿。

【例】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

(《方腊起义》)【例】赤子之心。

(《孟子"离篓》)8.以为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9.可以今义:能够。

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

【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10.从而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而。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

(《师说》)11.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义:终于达到。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12.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刚开始。

【例】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3.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祖辈和父辈。

【例】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14.会计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一会计事。

(《陈涉起义》)15.不必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16.作文今义: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

古义:写文章。

古今异义 教案

古今异义 教案

古今异义教案教案标题:古今异义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中异义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今异义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今异义的含义和特点。

2. 探索古今异义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化意识。

教学难点:1. 分析古今异义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化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学生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材料。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活动安排。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艺术作品或现代广告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今异义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古今异义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异义现象进行初步理解。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一些具体的古今异义案例,例如古代诗词中的隐喻和现代广告中的夸张宣传,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古今异义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记录下来。

Step 5: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共同总结古今异义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Step 6:扩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一个古今异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个展板,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Step 7:课堂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和思考古今异义现象。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研究成果,深入了解古今异义的文化背景和影响。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对学生的小论文或展板进行评估,评价他们对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或现代广告图片。

2. 学生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材料。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今异义的概念,理解古今异义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对古今异义词的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古今异义词。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今异义的概念与原因2. 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及特点3.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运用4. 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实例分析5. 针对性的练习与讲解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原因,使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背景知识。

2. 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及特点,让学生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基本规律。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古今异义词。

4. 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5. 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原因和分类。

2. 运用举例法,分析古今异义词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文言文中寻找古今异义词,并进行运用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概念、原因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 文言文阅读:检测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古今异义词的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产生原因,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识别和运用。

要加强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古今异义词的课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古今异义词词典、相关论文和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今异义词的在线教程和练习题。

七、教学环境2. 学习平台: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复习和练习古今异义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原因。

2. 第二课时: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及特点。

3. 第三课时: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概念,认识到古今异义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古今异义词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

3. 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分类和辨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今异义词的辨别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出古今异义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古今异义的兴趣。

2. 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定义,介绍古今异义的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

3. 教授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词义搭配、词义引申等方法,辨别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4. 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选取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实例,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古今异义词实例,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古今异义词辨别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别能力。

3. 文言文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或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文言文实例材料。

教学时间: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推荐阅读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今异义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古今异义词的辨别和理解,特别是在语境复杂的文言文中的运用。

2. 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古今异义》优秀教案

《古今异义》优秀教案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要学习网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21: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概念和古今异义。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的对照。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通假字进行阅读和翻译。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通假字的概念介绍。

2. 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的对照。

3. 搭配例句的解析和实例演练。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篇有关文言文中通假字使用的短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兴趣,并引出课堂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言文通假字以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异义对照。

3. 常见通假字的对照:(1)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并与现代汉字的异义进行对照说明,例如:“愈”通假为“越”、“多”、“增”,示范解读句子中使用的具体含义。

(2)学生分组合作,自选一些文言文段落,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在小组间讨论其古今异义。

4. 搭配例句的解析和实例演练:(1)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重点解析其中的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引导学生理解其运用。

(2)学生进行配对练习,根据给定的文言文句子,选择合适的通假字填入空格中,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批改。

五、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其他文言文课文,或者辅助阅读一些简单文言文作品,让学生更加熟悉文言文通假字的运用,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文言文通假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的文言文阅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延伸:布置学生以文言文通假字为题目,撰写一篇与古今异义相关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堂课上交流和分享。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要更详细的教案或其他教育阶段的教案,请告知。

古今异义教案

古今异义教案

古今异义教案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词的类型。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词的类型,弄懂并辨析古今异义。

【教学难点】:弄懂并辨析古今异义。

【教学步骤】:一、实词、虚词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实词---- 古今异义二、问题:古今异义是怎么回事?答案:古今异义是一个实词的意义由于某种情况从古代到现在发生了变化。

三、古今异义的常见类型。

1、词义扩大: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它们后来的意义扩大了,应用范围也广了。

例:“江”:古义专指长江,现在指一切大的河流。

2、词义缩小。

例:“臭”:古代泛指一切气味,没有好坏之分;现在只表示难闻的气味。

3、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转为表示乙事物,词义词性都有所变化。

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4、感情色彩变化。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成了贬义词。

5、名称说法的演变例: 《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等。

四、学法指导:判断古今异义应注意哪些?1.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

2.注意古今用词的变化。

同一事物、行为,古代用某个词,而现代则用另一个词。

3.明确古今异义的各种类型。

4.注意平时的积累,考查的一般都是课文学过的。

五、练一练1.《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词义扩大)股:古义:指大腿。

今义:1.机关、企业、团体的组织单位;2.绳线组成部分;3.股金;4.屁股。

2. 《强项令》:“妻子..对哭。

”(词义缩小)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 A.《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词义转移)走: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

B.《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今异义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区分古今异义词语。

2. 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用法和含义,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运用古今异义词准确表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古今异义的概念及分类2. 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用法和含义3.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和区分方法4. 古今异义词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用法和含义,古今异义词的识别和区分方法。

2. 难点:古今异义词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分类和常见用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今异义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分类和常见用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古今异义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古今异义词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古今异义词的文化背景:介绍古今异义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演变,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含义。

2. 古今异义词的语用差异:分析古今异义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不同用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七、实践环节1. 搜集古今异义词例句: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古今异义词的例句,以加深对古今异义词用法的理解。

2. 古今异义词替换练习:设计替换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古今异义词,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八、课时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需8 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今异义的概念,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用法和含义。

九、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古今异义词例句: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古今异义词的例句,以加深对古今异义词用法的理解。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古今异义”,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异义的种类:一、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古代指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二、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古代既可表示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如: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史记《鸿门宴》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5、“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常见古今异义词语汇编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荫相如列传》)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绝。

(《赤壁之战》)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10.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11.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12.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13.卿卿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

例如: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⑦叹息声。

例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行》)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②英雄人物。

例如: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15.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

例如:且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起义》)②时常,常常。

例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16.何苦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古义:哪怕,伯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l 7.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判论战》)18.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组,我为鱼肉。

(《鸿门宴》)19.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

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猩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0.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 21.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曼子伎楚》)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书》)22.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一年。

例如:峻姑不知春秋。

(《庄子·追逐游》)③书名。

例如: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腺文公章句下》)23.陇断今义:把持独占;古义:山川阻隔。

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愚公移山》)24.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纪。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荫相如列传》)25.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

(《孟子》)26.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27.约束今义:限制;古义:①盟约。

例如:素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荫相如列传》)②法令制度。

例如:其游情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治平篇》)28.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29.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30.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廉额面相如列传》)31.烈士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32.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判论战》)33.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①勾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论贵粟疏》)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校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34.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愁。

(《归去来今辞》)35.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如: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6.可恨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马钧传》)37.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

(《中山狼传》)38.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 (《中山狼传》)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39.老于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黎而来。

(《中山狼传》)40.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

(《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41.小生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古义:青年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小石潭记》)42.虽然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例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公输》)43.一毛今义:一角钱;古义:①一很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②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44.怠慢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45.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46.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

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 47.丈人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

例如:乞丈人一言而生。

(《中山狼传》)②长辈。

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8.风流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杖甫《咏怀古迹》)49.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族尽落。

(《苏武传》)50.开张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51.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①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②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如: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张衡传》)52.妖怪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

(《天论》) 53.有意今义:居心;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

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 (《冯援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将军岂有意乎? (《隆中对》)54.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⑦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⑦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如:天圆地方。

(《淮南子·天文训》)55.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①指战国时泰国蜡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例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例如:晋兵先下山东。

(《史记·晋世家》)56.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

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

(《论贵粟疏》)57.人情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古义:①人的常情。

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论贵粟疏》)②人心、世情。

例如: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原君》)58。

把握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古义:手掌内。

例如: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

(《论贵粟疏》)59.县官今义:知县、县令;古义:朝廷。

例如:今募天下人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论贵粟疏》)县官日有凛稍之供60.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例如:宁可致意耶? (《柳毅传》)61.反复今义:重复;古义:①扭转形势。

例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令,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⑦书信往返。

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答司马谏议书》) 62.从容今义:不慌忙;古义:①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例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②举动。

例如:从容中道 (《中庸》)63.慷慨今义:大方;古义:①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例如:韧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指南录〉后序》)②感慨、悲叹。

例如: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柳敬亭传》)64.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例如: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列传》)②方便。

例如: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65.无赖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义:①胡作非为。

例如:王子睬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邯州,纵士卒无赖 (《段太尉逸事状》)②活泼好玩。

例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66。

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①先例,旧事。

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