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会生字“锤、凿、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经历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这样一个字“吟”(课件出示)。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出示课件并板书),《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齐读诗题。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生质疑)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石灰实物)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读好诗句,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边听边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可边听边画出节奏)

2.听了老师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那就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吧!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读古诗。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①、能读下来;②、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4.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5.好,这次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再是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同学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想必这首诗的意思你也基本上清楚了,借助我们的工具书,先自己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同学再相互说一说。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凿

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凿(相机板书)

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凿”

教师运用字理析解“锤、凿”:“锤”指的是“敲打”,“凿”指的是“打孔;挖掘”

“千锤万凿”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说说带有“千()万()”的词语。

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像石灰石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啊?

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凿,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生想象: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的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肺,很是痛苦……)

过渡:但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板书)

根据“烈”“焚”的字形说说意思,并说出一些有火字旁的字。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

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生:不怕。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

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板书)

相机解释“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谁能用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浑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

(5)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4.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毫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自读、指名读、齐读)

6.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四、走进石灰,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的无限高尚的品质,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呢?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石灰吟》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那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份于谦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