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案5篇

《石灰吟》教案5篇《石灰吟》教案5篇《石灰吟》教案篇1 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决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燃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____,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的: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燃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按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展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老师深化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学生按照刚刚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
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石灰吟》教学设计(附反思和评课)

《石灰吟》教学设计(附反思和评课)一、梳言:读通诗句1.导入解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石灰吟》。
(板书)(2)吟,吟诵之意,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还记得吗?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这首《石灰吟》,其作者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
(板书)相传有一天,于谦信步来到一个石灰窑前,此时师父们正在烧制石灰,只见一堆堆青灰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后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感慨万千,稍加思索后便吟诵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齐读诗题。
2.读通诗句(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翻开书P100,自由读这首诗,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师生相机正音。
学习生字:焚。
读音:前鼻音。
是一个会意字。
火烧丛木。
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
注意“粉骨碎身”和平时读的“粉身碎骨”不一样。
(3)还要读出七言诗的韵味,师生进行平仄韵律的接读。
(4)学生自由再读后齐读。
过渡:这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二、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1.请看一段石灰的介绍(1)指名读(2)听明白了吗?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说一说吗?石灰岩被千锤万击运出深山,然后在烈火中焚烧,成为白色的生石灰,再放入水中爆裂解体,变成粉末状的熟石灰。
(3)说说你的感受。
(千难万险,不易)2.理解诗意(1)师:石灰在烧制的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那么在这首诗中,哪些词语向我们介绍了锻造石灰所要经受的考验?学生交流: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三个词语;想想刚才的文字,读好这三个词语)(2)师:石灰面对这样的考验是什么态度?学生交流:若等闲全不怕师:谁来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相机点拨:与《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直等闲”。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精选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四、拓展延伸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石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的题目“石灰吟”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2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诗歌的语言美和音乐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灰的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特性和象征意义。
3.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3.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文学鉴赏。
3.4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石灰为题材,模仿《石灰吟》的风格。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进行文学批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4.2 学生诗歌解析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互相评价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石灰吟》。
诗人李清照的介绍资料。
石灰的实物或图片。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图片。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朗读。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石灰吟》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诗人的情感。
(2)词语解析: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理解其在诗句中的含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举例:词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内容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以石灰为喻,表达出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3.内容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以石灰为喻,表达出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石灰吟》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技巧,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语言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比喻手法和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开采过程的古诗。它以石灰为喻,表达了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崇高品格。这首诗的韵律美和深层含义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石灰吟》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如何运用石灰的比喻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仰。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高尚情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难点感受诗人通过石灰所传达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并能联系实际生活有所感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石灰吟》。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事迹。
(2)说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浑不怕”体现出石灰的无畏。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
5、体会情感(1)小组讨论:诗人通过描写石灰,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诗人借石灰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品质,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6、分析写作手法(1)提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讲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诵读感悟(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语调等。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石灰吟》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能够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能够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写石灰石的烧制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但仍需要对特定时代的背景和文化有所了解。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意象和哲理的领悟。
对明代文化和诗人背景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诗人的介绍。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石灰石和石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简单介绍明代诗人和诗的背景。
5.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
鼓励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力训练。
5.3 词语解释与句子分析: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如“石灰”、“烧炼”等。
分析诗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象和情感。
5.4 意象与哲理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如石灰石的烧制过程。
讨论诗中的哲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答、讨论和朗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6.2 终结性评价:安排一次诗文背诵和理解的测试,评估学生对《石灰吟》的掌握程度。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8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
前两遍,读准字音。
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
自由读。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
女同学读前两句——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
男同学读后两句——(三)初识“托物言志”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石灰吟》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学生能够理解《石灰吟》的意义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石灰吟》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从《石灰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让学生熟读并理解《石灰吟》的原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2 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介绍明代诗人于谦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他创作《石灰吟》的历史背景。
2.3 课文解析:分析《石灰吟》的意象、韵律、修辞等文学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石灰的制作过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石灰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石灰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3 课文解析:分组讨论《石灰吟》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各自的解读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石灰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检查他们对《石灰吟》的掌握程度。
4.3 课文解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石灰吟》的意义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石灰吟》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石灰吟》的意境。
5.3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对《石灰吟》背景和文学价值的学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情感和志向。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石灰的精神。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2、难点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诗歌《石灰吟》。
2、作者简介介绍于谦,强调他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质,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浑不怕: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
5、体会情感(1)提问:从石灰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石灰怎样的品质?(石灰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2)引导思考:作者仅仅是在写石灰吗?联系作者的生平,想一想作者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志向。
)6、分析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诗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诵读诗歌(1)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8、背诵诗歌(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石灰吟的说课稿(通用5篇)

•••••••••••••••••石灰吟的说课稿石灰吟的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灰吟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石灰吟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选了两首古诗,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个诗句的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
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
”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我们来看……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石灰吟教案设计

石灰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感受石灰不怕磨难、清白正直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感受石灰的精神品质,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志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生产过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石灰吟》。
2、作者简介介绍诗人于谦,讲述他的生平事迹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逐句讲解诗句的含义,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5、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却毫不畏惧,这体现了石灰什么样的品质?(学生回答:坚韧、不怕牺牲、坚守清白等)(2)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写石灰?(让学生明白诗人是借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品质)6、分析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即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诗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石灰的精神和诗人的情感。
(2)多种形式朗读,如全班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
(3)让学生尝试背诵诗歌。
8、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有没有像石灰一样的人。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石灰吟》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石灰吟》教案1教材分析: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2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才12岁。
《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石灰吟》教学设计篇1第一部分核心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吟诵,赞美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3、预期效果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
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民主导学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任务呈现: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
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2、指读,评价。
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
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志向和情感。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借石灰所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志向,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石灰吟》。
(二)作者简介介绍诗人于谦,讲述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1)“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2)“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五)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经历了哪些磨难?明确: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2、提问:石灰为什么不怕这些磨难?明确:因为石灰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这是它的志向和追求。
3、联系诗人的生平,探讨诗人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明确: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坚守清白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六)写作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托物言志。
(七)朗读背诵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第一篇:《石灰吟》教案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尚书·尧典》中也有这样一句话——诗言志,歌咏言。
在古诗中,有不少是表达诗人远大志向和抱负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石灰吟》。
2、“字乃人衣冠。
”请你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课题。
(板书)书写吟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横撇,没有点。
3、“吟”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吟诵,赞美。
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了解诗人:学生读简介。
(课件出示)5、作者于谦所要吟诵的是“石灰”这一事物。
(板书:物)过渡:石灰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事物,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得于谦要不惜笔墨对它赞颂一番呢?二、读准古诗(课件出示)1、现在,请你认认真真地把这首诗读一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2、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力求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相信你一定还可以读出古诗的韵味来!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吗?(师范读)4、指名练读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这就读准了一首古诗。
三、读懂古诗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懂才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诗中的意境。
2、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古诗。
3、“等闲”的意思是?“若等闲”呢?石灰到底把什么看做了好像很平常的事呢?谁来读读古诗的前两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此时,你能用古诗当中的词归纳出石灰石变石灰的经过吗?千锤万凿出深山2.你认为这是怎样的锤打?请你吟一吟这句诗.3.开采出来的石灰石还要经历哪个步骤?烈火焚烧若等闲4.这样的大火你知道有多少度吗?它有近五千度的高温,能在0.01秒将你的手掌完全融化。
你能读好这句诗吗?5、大火之后的石灰石变成了这雪白的生石灰,还要经历哪一步?粉骨碎身浑不怕6、粉骨碎身是怎样的感觉?请你将这种感觉读出来可以吗?7.千锤万凿石灰惧怕了吗?烈火焚烧石灰惧怕了吗?它将这一切磨难看做最平常的事,这一切的困难它全不怕,为的是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间8.请你用四个字来赞美这样的石灰:__________为清白。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课文《石灰吟》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明朝文学家于谦。
诗歌通过石灰烧制的过程,寓意了人格的高洁和坚定。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体会作者通过石灰烧制过程所表达的人格追求;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对诗歌寓意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石灰烧制的视频短片导入,让学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4. 解析诗歌:讲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字词和诗歌意境,进行相关的练习。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7. 背诵诗歌:让学生集体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石灰吟》板书内容: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将《石灰吟》背诵给家长听,并解释诗歌的寓意。
2. 请学生结合生字词,用诗歌的意境写一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生字词的运用上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于谦的生平和文化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石灰吟》的文学价值:本课教材选取的《石灰吟》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明朝文学家于谦。
诗歌通过石灰烧制的过程,寓意了人格的高洁和坚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石灰吟优秀教案

石灰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高尚情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清白正直的品格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难点领悟诗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的深层寓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生产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强调“凿”“焚”等字。
(三)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结合图片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引导学生思考石灰在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磨难,体会石灰的坚韧。
(四)体会情感1、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写石灰?2、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他的为人和抱负。
3、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借石灰来表达自己坚贞不屈、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
(五)朗读指导1、教师再次范读,让学生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请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像石灰一样具有坚韧不拔、清白正直的品质。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七)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强调石灰和诗人所共有的品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保持这样的品质。
(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英雄的短文,要求体现出坚韧不拔、清白正直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石灰吟》这首诗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9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灰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灰吟》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为官清廉,深受人民爱戴。
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诗文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石灰岩、石灰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灰这一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石灰有什么了解?诗人为什么会以石灰为主题写诗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以及诗文的意境。
(2)分享成果: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记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诗文意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 运用诗中的意境,创作一幅石灰画。
3. 调查生活中石灰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石灰吟》的正确朗读与背诵情况。
2.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3. 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石灰画的创作和生活调查的分享。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石灰岩、石灰窑等与石灰相关的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会生字“锤、凿、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经历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这样一个字“吟”(课件出示)。
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吟诵、赞美之意。
我们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出示课件并板书),《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齐读诗题。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生质疑)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石灰实物)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读好诗句,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
要求:边听边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可边听边画出节奏)
2.听了老师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那就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吧!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读古诗。
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①、能读下来;②、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4.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5.好,这次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再是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同学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想必这首诗的意思你也基本上清楚了,借助我们的工具书,先自己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同学再相互说一说。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凿
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凿(相机板书)
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凿”
教师运用字理析解“锤、凿”:“锤”指的是“敲打”,“凿”指的是“打孔;挖掘”
“千锤万凿”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
说说带有“千()万()”的词语。
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像石灰石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啊?
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凿,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生想象: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的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肺,很是痛苦……)
过渡:但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板书)
根据“烈”“焚”的字形说说意思,并说出一些有火字旁的字。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
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生:不怕。
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
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板书)
相机解释“粉骨碎身”。
(身体粉碎)
谁能用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浑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
(5)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4.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毫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
)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
(自读、指名读、齐读)
6.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四、走进石灰,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的无限高尚的品质,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呢?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
《石灰吟》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那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份于谦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
3.课件出示资料: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
中了进士后,任地方官几十年。
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à)军作战。
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
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率京师群众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得以回国。
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得到嘉奖,更由于自己不愿意与朝中的丑恶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宁死也不愿逃离。
4.同学们,从这段资料中你看出了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于谦是一位坚强不屈、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人。
)
5.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
6.赞颂石灰,创设情境品读,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1)一诵――少年抒怀
于谦十二岁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抽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听了你的朗读,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
(2)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
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
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抽生诵读)——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对世人诉说,那他最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情,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
(我们请女生诵读全诗。
)
(4)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为后人所敬仰。
从《石灰吟》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崇高精神。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
请同学们深情地背诵全诗。
(自由背、抽背、齐背。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于谦已经走进了你的心中,石灰的精神已经刻在
了你的心底,那诗人于谦写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对,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更抒发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
结束语:同学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更记住他们“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五、作业: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如《咏煤炭》,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于谦的古诗读一读,我们下星期开一次于谦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石灰吟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