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遗传和环境(1)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的繁殖、进化以及种群变化等方面。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遗传基础概念遗传基因是指父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
它包括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方面。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遗传物质DNA是基因的载体,它以特定的方式存储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的特征。
第二部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第一个定律是合子分离定律,也被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
它指出,每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分离成为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然后与另一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下一代。
第二个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它指出,不同的基因对在遗传中是独立的,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基因对的影响。
第三个定律是显性和隐性基因定律。
显性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
第三部分: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内部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核苷酸插入/缺失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内部的功能。
染色体结构突变则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造成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倒位、重复或移位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第四部分:遗传工程和克隆技术遗传工程是通过常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插入、基因切除和基因修复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20.5《遗传与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实验操作: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原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理解和记忆。
(二)存在主要问题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在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形成中的作用。学生能够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能够区分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比重。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生理解程度不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概念,而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实验操作不够充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存在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不佳,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对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理解,尤其是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比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实例分析中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感到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选择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章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课堂导案
2.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明显不同, 这种差异能遗传吗?
能,这是两个品种的花生。
课堂导案
3.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 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 中,它们结出的的果实会怎样?这种 变异能遗传吗?
大花生结的果实可能比较小,小花生 结的果实可能比较大,不能遗传,因 为是环境影响了花生的表现型。
课堂导案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可遗传的变 异,主要是使得生物发生基因重组、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例子1:用高产易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 小麦进行杂交育种,能够获得高产抗倒 伏的小麦。(杂交) 例子2:普通的甜椒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 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果型增大、 产量增高、品质改善的太空椒。(射线)
体 B.利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后代 C.将葡萄的枝条插入土壤后生根成 D.遗落在土壤中花生的种子发育成幼
苗
课后练案
6.遗传咨询能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 生,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A )
A.男方幼年因外伤截肢 B.亲属中有白化病患者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患者
课后练案
(3)小甜的爸爸是独生子,根据“单独 二孩”政策,如果再生一个小孩,是
卷发的可能性是_5__0_%__(_或__1__/_2_)___。
课后练案
(4)小甜长大后把头发烫成卷发, 其丈夫是天生直发,请问小甜的儿
女是卷发的可能性是___0_%____。
随堂训练
知识点二:变异类型 3.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 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 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 过程。太空育种( A ) 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 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初二生物遗传与环境关系分析
初二生物遗传与环境关系分析生物遗传与环境关系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初二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遗传与环境的知识,下面我将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
一、遗传与环境的概念解析遗传是指个体通过基因的遗传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基因携带了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生物特征。
而环境则是指个体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
二、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环境对遗传表现产生影响。
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表型特征。
例如,同一个基因型的植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形态和生理功能会有所不同。
其次,遗传对环境的适应也是重要的。
适应是生物个体通过遗传机制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响应,使其能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最后,遗传与环境之间还存在着互补作用。
遗传和环境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形态、生理和行为。
三、遗传与环境对个体的影响1. 形态特征:个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往往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例如,人类的身高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营养和生活环境也会对身高有一定影响。
2. 生理功能:生物个体的生理功能也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如同一种植物在日照和温度条件变化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3. 行为习性:生物个体的行为习性也与遗传和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有些动物的迁徙行为是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的,而某些动物的行为习性则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四、遗传与环境的重要性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个体生物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不同的生物来说,遗传和环境的重要性程度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遗传对个体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另一些情况下,环境的作用更加明显。
了解和研究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初二生物遗传与环境关系的分析表明,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着个体的生物特征。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与环境是个体发展和适应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不仅相互影响,而且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机制和重要性,并针对不同领域展示相关实例。
一、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遗传是指个体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和信息。
环境则包括个体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其发展和适应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指的是个体的遗传特征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二、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1. 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的相互作用遗传效应是指基因对个体表现的影响,而环境效应则是环境对个体表现的影响。
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基因表达和环境信号相互影响的方式实现。
例如,在某种基因导致的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环境中的特定信号可以激活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疾病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2. 遗传与环境的可塑性可塑性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环境条件时,其表现和适应性可能发生改变。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通过可塑性实现。
个体的基因可能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潜在特征,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基因表达会发生调整,以适应新的条件。
这种可塑性可以在短期内发生,也可以是长期适应的结果。
三、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1. 健康与疾病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疾病需要特定的基因突变才会发生,但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突变的表达和严重程度。
同时,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方式等也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环境因素的效果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教育与智力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也在个体的教育和智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潜力,而环境刺激和学习经验会影响这些潜力的实现。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基因可能决定了一个人对于学习某种语言的潜力,而环境因素则决定了是否能够实现这种潜力。
3. 行为表现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还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基因在行为的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引导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八年级生物上册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经本人整理后)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要点章:20第总称为生物的性状。
如肤色、眼色、血型等.行为方式和生理特性、形态结构特征生物的:生物的性状、1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人的血型等)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2举例: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遗传3:种瓜得瓜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举例: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间存在的性状差异。
、变异4:细胞核内能(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染色体5 分子。
DNA。
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和蛋白质DNA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分子片段。
DNA、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包含遗传信息的)的6 。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本遗传单位。
生命活动但也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物性状。
基因虽然能控制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7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细胞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每个基因都要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
基因就好像盖房子的蓝图,它规划了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的生长、发育,甚至衰老和死亡。
基因不同基因就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结构以及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和蛋白质有关。
大小、生物体的形状、。
来表达自己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性状起决定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长链状双螺旋分子结DNA、8 分子上包含一定数量基因。
DNA一个构。
所组成的一套基因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
全部不同基因:一种生物的基因组、9 。
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配子(精子或卵细胞)。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基因经10基因也是成对存(成对存在的并且通常是每一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11 。
随着精卵结合而结合,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基因)相互分离,即染色体要减少一半。
DNA、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成对的染色体(12 ) 倍2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即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显性基,称为等位基因,包括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的、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13母表示。
22.1生物的遗传(第一课时)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所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这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的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
5.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方面,既注重遗传学基本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2.1生物的遗传(第一课时)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生物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理解生命现象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节教学案例聚焦于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2章“生物的遗传”(苏科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探索基因与生物特性的关系。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1.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2.如何判断一个性状是由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3.遗传变异的原因有哪些?它们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共同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亲子照片,让他们观察并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似之处。接着提问:“为什么我们会长得像父母?这背后有什么科学道理?”通过这个话题,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遗传。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经典PPT教学课
1.通过活动,认识生物变异的现象; 2.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方 法来处理测量所得的数据;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探究结果。
讲授新课
知识回顾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讲授新课
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 变异现象
讲授新课
进一步思考
1.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 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种子会怎 样呢?你作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2.从大花生的种子选择出一粒大的、饱满的种 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生物性状的表现,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
变异的类型
不一定,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圆粒豌豆在贫瘠 的土地里有可能长出皱粒来,皱粒的豌豆在 水肥充足的条件下也能结出圆粒豌豆来。
3.假如你的眼睛是双眼皮,你的父母 也是双眼皮吗?你父母的父母呢?
不一定是。
讲授新课
探究点二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父母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给子女的呢?
父 精子 受精受精卵发育子女 母 卵细胞
讲授新课
资料分析 转基因鼠的启示
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 文章:两所美国实验小学共同研制出转基因小 鼠,也就是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鼠比与 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 一倍。这项研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 的里程碑。
讲授新课
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
起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的变异
讲授新课
关于遗传和环境作用的四个理论
关于遗传和环境作用的四个理论及研究遗传和环境作用的方法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大方面:遗传和环境。
遗传因素即内在因素,如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成熟;环境因素即外在因素,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对人的发展而言,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是主要的环境因素。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理论关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两大动因,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常被称为“天性-教养”(Nature-Nuture)之争。
最初,认为非此即彼,争论焦点是“哪一个起决定因素”(Which),如人的发展是否100%由遗传决定,或者100%由环境决定,产生的理论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逐渐,认识到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转而探讨“各起多大作用”(How much),如人的发展是否30%由遗传决定而70%由环境决定,产生的理论有:会合论和成熟势力说;后来,对遗传和环境作用可相加的观点表示怀疑,集中在“二者如何共同作用”(How),即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产生的理论有:相互作用论。
1. 遗传决定论(1) 哲学基础:柏拉图和笛卡尔有关先天理念的阐释,即认为人的发展由人的天性决定。
(2) 理论陈述:强调心理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人的发展是在内在的遗传因素基础上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只是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3) 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
●高尔顿的典型论调:“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天才的遗传》。
他主要通过名人传记和家谱调查的方法,为遗传决定论提供依据。
●霍尔的典型论调:“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4) 我的观点:我认为此理论片面。
一方面,遗传因素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智商50和智商130的孩子,可能在数学运算、语言学习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这个不容置否;但另一方面,智商50的孩子可能在良好的教育下有所发展,智商会提升到80,与同等智商而未受教育的孩子有区别。
生物八年级上册20章5节遗传和环境课件北师大版
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原理:
人类利用有益的可遗传变异改良或培育新品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航天育种
太空青椒
普通青椒
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经选择培育 出太空椒。原因是什么?
基因发生变异了。
3、可遗传变异又可分为: 有利的可遗传变异
(如:运用杂交技术培育矮秆高产水稻)
不利可遗传变异
(如:一对正常夫妇生下白化病的孩子)。
里面叶子缺光
同学们的脸晒黑了
阳光(环境)对表现型的影响
环境对水毛茛叶片形状的影响
伸出水面的叶 片呈扁平状
在水中的叶片 深裂呈丝状
喜马拉雅兔、30℃以上
喜马拉雅兔、25℃以下
活动:
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
光照处
黑暗处
生物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基因型的 控制,还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结:
1、变异的类型: (1)可遗传变异:凡性状的变异在后代重复 出现的现象,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即 生物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引起表现型的变化。 (举例: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下一个无耳垂的 孩子) (2)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的变异不能重复 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 生变化。(举例:同一品种的豌豆在不同环境 中豆粒大小不同)
不遗传的变异 表现异 三个来源 诱因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总结:
环境变化能引起生物变异。当它
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产生的
变异是可遗传的;否则,产生的变 异是不可遗传的。
两种变异类型之 间的本质区别是 什么? 遗传物质是否 发生改变
对生物进化有利的是有利的可遗传变异。
小结:
决定
表现型
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5《遗传与环境》练习题
遗传与环境1.秋天,在桃树上发现一个“变异芽”,欲将变异的性状保留下来,则应()A.等开花后,进行自花传粉;B.等开花时,进行同株异花传粉;C.等开花时进行异株异花传粉;D.取下“变异芽”嫁接在砧木上。
2.将同一品种的水稻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中一块田里亩产400公斤,而另一块田里亩产只有250公斤,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产量上出现了性状差异,对这种差异最准确的表述是()A.遗传B.变异C.遗传的变异D.不遗传的变异3.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4.同一块田里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阴处的比阳光处的杆细、穗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不足B.阳光不足C.遗传物质的改变D.肥料不足5.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太空育种()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6.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这说明()A.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B.显性基因被除去C.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D.遗传对基因表达起作用7.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A.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C.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D.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8.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B.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不是普遍存在的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指可遗传的变异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用来育种9.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从一堆花生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各取出5粒花生果实,逐一进行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然后进行统计,绘制成直方图,并依此得出探究结论。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对特定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从而增 加患病风险。
遗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不同个体对同一环境因素的反应不同,进而 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疾病机制探讨
环境暴露与疾病关联
长期暴露于某些有害环境因素,如化学物质、污染物等,可能诱发 或加重疾病。
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
根据个体遗传和环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运动、筛查等健康 管理计划。
跟踪与调整
定期跟踪个体健康管理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优化。
06
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及挑战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遗传与环境交互机制不明确
目前对于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表型仍知之甚少 ,需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路径。
01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
可。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02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
性。
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03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程序,即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进行。
03
遗传与环境在疾病发生中作 用
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贡献度分析
基因突变与疾病关联
环境污染物监测
定期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空气污染物、水 质污监测环境对生物 体的影响。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综合环境污染物监测和生物监测结果,评估环境 对人群健康的风险。
综合健康管理策略制定
整合遗传与环境信息
将遗传咨询和环境监测结果相结合,为个体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 信息。
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机制
遗传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环境知识点总结遗传知识点:1. 遗传物质: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它携带了个体的遗传信息。
DNA由两条螺旋状的链组成,每个链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2. 遗传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的序列,它编码了特定的蛋白质。
人类拥有大约2万至2.5万个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各种生理和行为特征。
3.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性状的表现受到显性和隐性因子的遗传。
这为后来的遗传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4.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会导致个体性状的改变,从而影响后代的表现。
5. 遗传多样性:每个个体的基因组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基因的差异性称为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多样性的产物。
环境知识点:1. 物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
气候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地形和土壤则决定了植物生长的条件和适应性。
2. 生物环境:包括其他生物对个体的影响,如竞争、捕食、共生等。
生物环境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都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推动物种的进化和适应。
3. 社会环境:人类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和认知有重要影响。
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社会组织结构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塑造他们的性格和行为。
4. 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等因素。
文化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有重要影响,塑造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遗传与环境互相影响:遗传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两者之间互相影响。
个体的遗传信息决定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转录。
2. 遗传因素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同一基因在不同环境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环境互作效应,它表明了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个体性状的影响。
3. 基因环境交互:基因和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交互对个体的发展和表现都有影响。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章节检测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1小题,共62.0分)1. 读人体染色体构成图,回答问题。
一对夫妇生男孩的概率是()A. 100%B. 0%C. 50%D. 不一定2. 人类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图中()A. 甲B. 乙C. 甲和乙D. 不一定3. 对两图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中有44条染色体B. 从图中可以发现乙代表的是男性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有1条X和1条Y性染色体,女性只有1条X性染色体D. 图中都是常染色体4. 读人体染色体、DNA、基因关系图,回答。
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后,小路同学找来一个MP3,他想把MP3比作染色体,那么里面的芯片和芯片中的每一首歌应该比作()A.DNA、基因B. 基因、DNAB.C. 基因、染色体 D. 染色体、基因5. B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细胞核B. DNAC. 氨基酸D. 基因6. 图中A代表()A. DNAB. 蛋白质C. 染色体D. RNA7.图示豌豆杂交实验,回答。
如果亲代豌豆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则子代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A. 7条 B. 14条C. 28条D. 10条8. 如果高茎亲本基因型为AA,则矮茎亲本基因型为()A. AAB. AaC. bbD. aa9. 从图中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A. 高茎B. 矮茎C. 有卷须D. 无卷须10. 从图中可以看出的一对相对性状是()A. 高茎和矮茎B. 黄色和绿色C. 有卷须和无卷须D. 长卷须和短卷须11. 豌豆的表面的糙面与光滑面是一对相对性状。
决定糙面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决定光滑面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
两种不同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之后,产生光滑面的豌豆的几率是()A. 15%B. 75%C. 0D. 100%12. 下列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是()A. 豌豆的圆粒和高茎B. 兔的白毛和鸡的单冠C. 小明的O型血和小芳的B型血D. 花猫和花牛13. 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个儿子,第二胎就想生个女儿,如果你是接待他们的医生,你会如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解释?()A. 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B. 酸儿辣女,想生女儿可以多吃点麻辣食品C. 每次生育,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均等的D. 第一胎生了儿子,那么第二胎生女儿的概率为100%14. 下列描述属于相对性状的是()①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②猫的黑毛与蓝眼③鸡的玫瑰冠与单冠④水稻的抗稻瘟病与小麦的抗锈病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③④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种变异现象B.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C.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遗传基因是相同的D. 毛毛虫和蝴蝶有明显的差异是变异现象16. 下列有关水稻染色体、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水稻基因是水稻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 水稻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着C. 已知水稻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则精子中有6对染色体D. 水稻的性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17. 现在有些家庭大门开始使用指纹锁,这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知识点引言:生物学是自然界的研究,遗传学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研究个体遗传变异和垂直遗传,可以说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讨论八年级生物学中的遗传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
主题:一、基因概念基因是关系物种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元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基因的主要作用是决定某一特定特征的表现方式,如眼睛颜色、皮肤的色素沉着等。
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位于染色体上。
二、遗传方式1. 显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表现在个体表面上的遗传特征。
一个显性基因只需要被一个父母所传递,即可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2. 隐性遗传隐性遗传是指不表现在个体表面上的遗传特征。
隐性基因需要从父母双方传递,才可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来,例如父母都拥有一个隐性基因时,子女有1/4的机会表现出来。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修复或复制时出现的错误改变,导致了原本和平的遗传状态的改变。
基因突变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三、遗传的途径1. 孟德尔的遗传法则孟德尔遗传法则是微观遗传学中最基础的遗传现象。
他发现遗传物质的表现方式遵循着规律性的分离、配对和表现等。
孟德尔的遗传法则有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规律、优势与隐形遗传定律。
2. 染色体遗传染色体遗传是对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过程的描述。
染色体遗传可以分为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四个方面。
其中单基因遗传又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
四、遗传疾病1. 常见遗传疾病常见遗传疾病包括唐氏综合症、血友病、苯丙酮尿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通常是由单一基因的遗传突变所引起的。
因此,双亲中如果有一个人携带该基因,子女患上该疾病的概率将非常高。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通过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出现遗传突变的基因,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结论:在现代生物学中,遗传学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
遗传学的研究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DNA、基因和人类的遗传变异。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明,基因调控和决定着一切。
这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俗语提供了科学解释。
但是,此话只是说明了生命遗传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没有体现出来。
而在人们尚未认识基因的时候,中国文化早就做了说明: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爱因斯坦的后代不聪明国外曾用诺贝尔奖得主精子进行孕育后代的实验,其根据是对优势基因的认可和利用。
美国人搞了一个复制天才的实验。
为了保密,这个计划只限于有限的一些人知道,但由于结果并不美妙,人们才知道了这一试验。
80年代末,美国一个遗传学小组找到了一位愿意做试验的男性物理学家(已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一位女性音乐家,通过人工生殖技术结合他们的精子和卵子,形成一个受精卵,再植入女音乐家的腹内孕育。
十月怀胎后产下一名男孩。
孩子得到了精心的哺育和照料。
从早期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这名孩子甚至得到了比同龄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开小灶。
然而直到小学毕业,这名孩子也没有表现出让人感到有一丝一毫天才的地方,学习成绩一般,性格也一般,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音乐比较感兴趣。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名孩子并非是人们想像中的音乐天才。
另一个故事则更有说服力。
根椐1987年出版的爱因斯坦书信和手稿,科学天才、诺贝尔奖得主爱因斯坦在读大学时曾与一名塞尔维亚裔女同学马里奇坠入情网,后来同居。
不久,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马里奇产下了一名女儿。
两人高兴万分,把他们的孩子取名为利泽尔。
然而愉快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医生就告诉爱因斯坦和马里奇,他们的孩子可能有严重问题,如果不是严重弱智,就是先天愚型(即唐氏综合征)。
果然,爱因斯坦和马里奇观察到了孩子的严重智力问题。
孩子都6个月了,还不会笑,连微笑都不会。
而正常孩子是两个月就会微笑,4个月就会大笑。
还有孩子哭声小,受刺激后也不会马上就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利泽尔出现了先天愚型孩子特有的面部特征,两眼之间距离过大,两眼外侧上斜,口半张,不断地流口水,鼻梁低等。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中,遗传和环境被认为是决定一个生物性状的两个主要因素。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如DNA)传递给后代的特征,而环境则是指一个生物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影响。
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的发展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遗传和环境对于个体表现出的性状具有共同的作用。
遗传决定了个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例如身高、肤色和眼睛颜色等。
然而,环境因素也会对这些特征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但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也会对身高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为何同一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身高可能不同。
其次,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的健康和疾病易感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疾病和健康问题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例如某些遗传病和各种遗传性癌症。
然而,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这些疾病的表现和发展。
例如,一个人可能具有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基因变异,但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他可以降低疾病的风险。
此外,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的行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遗传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但环境也会对这些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个富有刺激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智力水平和更好的学习能力。
总结起来,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是决定个体性状、健康和行为的关键因素。
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调整的结果。
理解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学和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索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个体提供良好的遗传基因和健康的环境,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个体在特定遗传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为个体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遗传和环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学课堂PPT
二 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变异类型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1.可遗传变异: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现
象。如高产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培育出高产 抗倒伏小麦。
2.不可遗传变异: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仅仅由环 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如不同环境中的玉米长势不同。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玉米幼苗在不同环境中的长势不同
遗传和环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学课 堂PPT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生物(人教版)
遗传和环境
1. 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区别可 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 能力,以及培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 的广泛应用前景。
一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1.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基因型发生改变; 表现型则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环境对水毛茛叶片形状的影响
温度对喜马拉雅兔毛色的影响
喜马拉雅兔、30℃以上
喜马拉雅兔、25℃以下
1.基因型往往比较稳定,它决定着表现型; 而表现型则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2.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B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 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 B.生物的变异都对生物生存有利 C.生物的变异都对生物生存不利 D.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就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1.基因型比较稳定,表现型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表现型是 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 小结
表现型
决定 影响
基因型
其改变引起 可能改变
环境条件
其改变引起 其改变称为
可遗传 变异
包括
不可遗 传变异
包括
变异
六、当堂训练:(16分钟)
4.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
(
)
A.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D.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5.(2009· 茂名中考)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从 而获得新品种。其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 A.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C.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D.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许多遗传实验表明:
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基因型发生改变, 表现型则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 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1、可遗传变异
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变异。 它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也就是基因 组成的改变产生的。
2、不可遗传变异
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仅由环境条 件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变异的应用
A.水分不足 B.阳光不足 C.遗传物质的改变 D.肥料不足 10.北京培育出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只有3.5kg,但引种到 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7kg左右,但 再引种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从甘蓝引种过程可看出( ) A.环境改变可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不遗传 C.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D.甘蓝叶球的大小仅由环境决定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
四、自学检测:(6分钟)
1.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 基因型 发生改变, 而 表现型 则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2.表现型是 基因型 与 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物质 3.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于 的改变,也就 基因组成 的改变,从而引起性状的变异,这种变异在 是 后代 重复出现;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环境条件 改变 而引起,不能遗传给后代。 4.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当环境变化引起生物 遗传物质 改 变时,产生的变异是 可遗传的 ;否则,产生的变异 是 不可遗传的 。 5.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利用对人有益的可遗传物质 来 改良或培育新品种。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5节 遗传和环境(1)
八年级生物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二、自学指导:(2分)
学习P108-110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基因型、表现型、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可遗传变异? 3、什么是不可遗传变异? 4、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有什么区别?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12分钟)
(一)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表现型 基因型 环境条件
=
+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你能举出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条件 影响生物表现型的例子吗?
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
阳 光 温 度 水
环境条件可使生物的表现型发生改变, 是否还会引起基因型发生改变呢?
6.生物的变异现象随处可见,下列变异可以遗传的是 ( ) A.小亮喂养的花猫生了一只白猫 B.小华在纸箱里培育的蒜苗叶片发黄 C.小刚经过严格的训练后跑得很快 D.小林暑假经常到海里游泳,皮肤晒得很黑 7.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带到太空,利用 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 新品种的过程。太空育种 ( ) 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 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8.下列对基因型 ,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环境变化时,基因型和表现型都发生改变 B.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基因型发生改变 C.表现型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9.同一块田里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阴处的比阳光处的杆细 穗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 )
11.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其果实将会 小 ;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 大 ;这说明 环境 果实会 的变化影响 生物 性状 的表现。
12.种在不同地块的同一个豌豆品种,植株的高度, 不可遗传的; 豆粒的大小等存在的差异是 在有芒小麦植株中,偶然会出现一株无芒小麦, 可 遗传的。 这种变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