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论文优秀例文
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1500字论文
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1500字论文篇一:试论建筑周围环境对建筑人的心理的影响《环境心理学论文》之试论公共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院(系)名称工学院建筑系 2021城市规划 100107023邢超环境心理学马晓洁专学学课指业班级号生姓名程导教师2021 年 12 月 20日摘要: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概述,从环境的不同层次对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的影响来探讨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历史学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然后心理如何设计和营造符合人类从需求的建筑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是建筑环境与心理效应的启示。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人类心理需求;建筑环境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等都有着直接联系诸多的联系。
首先, 建筑设计环境心理学作为人类学环境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部分, 它与环境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环境的暧昧关系。
在环境心理学中, 是将心理学的教育学观点引入环境, 利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手段, 探讨和消除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此处环境是指对人类生存的全部空间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同样要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又区别于外部环境心理学。
在建筑环境社会学中, 环境的范畴是指特定的建筑环境, 侧重于环境的基地特性, 如绿地、水面、建筑群等, 也就是广义上所的建筑空间, 它是利用建筑构件从大自然的原始空间中所界定出来的有限范围。
换句话说, 建筑环境心理学一方面的是居住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的是人的心理需求对环境提出的要求。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 人们更多地是通过相当程度的技术手段, 以获取所需要的使用功能, 同时达到在要求及经济条件制约下的建筑环境美。
而建筑环境心理学将心理学的学术活动学术研究应用于建筑环境, 通过研究, 揭示建筑空间与人则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以解决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 从而以使建筑空间不仅在功能上, 同时在心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篇一《精神病与环境心理因素的关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急剧变革,都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一点已被国内外许多专家所承认。
作者通过对102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回顾性调查,进一步探讨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使人们从社会学角度重新估价精神疾病,并从护理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提高精神疾病的治愈率,减轻社会各方面的负担。
一、材料与方法资料取自我院1968~1988年间住院的精神病病人26425例,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样比=0.04,K=l/0.04=25),抽取样本1057例,剔除无参考价值病例37例,有效病例(应答率)1020例(96•5%),样本具有代表性。
按统一表格,以分组、划记(将调查资料按项分别列入整理表内,用划“正”字记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整理。
调查以病历为主,对记录不清的项目进行了核实,资料具有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精神病病人的年龄、性别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关系(表1)从年龄分析,本组病人中,以21~30岁年龄组居多,共413例,其中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发病者381例,占本年龄组的92%。
这是由于青年时期心理变化多,面临升学就业、恋爱婚姻、工作学习等问题所产生的社会应激因素较多,精神负荷较重,川特别是“”期间,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环境不适应、以及返城后工作得不到及时安排所造成的压抑心理有关。
从性别看,本组病人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尸>0.05)。
31一40岁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尸<0.01)。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与妇女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地位易受挫折有关。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环境心理学开始以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为重点,后来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篇一《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环境建设》摘要:高校的院系资料室是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教学、师生学习、科研等服务,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人的交互影响,指出高校院系资料室应回归环境建设本位,为师生学习和科研创造一个优质、专业的环境。
关键词:院系资料室;环境心理学;环境建设过去,我国高校基本上是校、系两级建制,校有图书馆、系(部)有资料室。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以不同形式进行着合并、重组、优化,绝大多数高校将学科性质接近的系(部)组合成二级学院,系(部)成为学院下设的机构,根据高校科学研究的需要有些系部变成了科研所,或在系(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科研所。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原系(部)资料室进行整合,或保留原系资料室,或合并成院资料室,或整合成校图书馆分馆(资料中心),或并入学校图书馆。
在资料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服务、建设和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现状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第八条高等学校的院系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全国各高校基本都有院系资料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并与学校图书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学校的文献保障体系。
但是,目前高校院系资料室的事业发展却遇到了一些困境,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状令人担忧。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师生学习、阅读、查阅资料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在自然环境上应宽敞明亮,人文环境应舒适幽雅,然而,由于过去办公房屋紧缺,大多数资料室空间狭小、光线不足、阴暗潮湿,没有足够的桌椅、书架,报刊、书籍随意摆放,使查阅资料的师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篇一《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
城市广场与其使用者—人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人的行为心理是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
因此,提出以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广场中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本依据,从城市广场的空间尺度、空间层次、空间序列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探讨创造舒适、健康、人性化的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道路。
关键词:人性化;环境心理学;城市广场;空间环境城市广场,自从两千多年前在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和城市的新旧交替,城市广场日益成为增强、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景观,吸引着广大市民群众加人其中。
它不仅是人们消遣、休息之地,也是获取信息、进行交往,甚至是接触社会和学习的一种场所。
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为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而设置的广而空的场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及娱乐广场等各种类型。
在城市中设置广场的目的就是使市民能更方便、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因此广场空间环境是否人性化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实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广场大而空旷,很少有人在其中停留一些广场上有机动车辆穿行,交通混乱一些广场基本被闲置,缺乏活力。
这些都是由于在广场设计中忽略“人”的因素造成的。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兴起的,目前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了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篇一《环境心理学视阈下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商业街逐步向综合化、多样化的方向拓展,形成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多功能的商业中心。
城市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求以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这样才能满足舒适、健康、宜人的景观设计理念。
保障商业街空间通透性、环境安全性,才能维持街景整体的连续性。
本文就此从环境心理学视阈分析城市商业街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商业街景观;设计;城市城市商业街是一个汇聚着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场所,也是人们休闲的最佳场所。
城市商业街处在多方位、多层次和多形态的空间体系内,其主要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发生着变化,它是一个城市的缩影。
许多城市商业街交通拥挤、街景单调,缺少整体连续性和景观特色。
设计城市商业街,应当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以人为中心,从人心理特征考虑问题,把握环境空间设计、人与环境的联系。
1.不同人群消费心理需求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的安全程度和户外活动水平有联系。
倘若人感觉不能放松,比较紧张,那么所处的环境就会失去人气。
商业街广场上的巨型喷泉、茂密树林会遮住人的视线,人们会感到不安全。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巨大遮拦完全阻挡了人的视线,前方空间难以通过环境进行预知,人会产生紧张心理。
当人们置身于街道公共环境中时,首先会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性别角度分析,男性逛商业街是有目的和计划的,直接去自己愿去的商店购买商品。
女性逛商业街是无目的和计划的,她们喜欢游逛,遇到较为新奇的商品会选择性的购买。
男性购物速度快,不会停留。
男性陪女性逛街会感觉疲惫,而女性在男性陪同下会觉得无趣。
环境心理学论文20xx字
环境心理学论文20xx字篇一: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浅析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指导教师:朱少华姓名:可苗班级:室设111班学号:20xx313360105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浅析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内容摘要】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了解了环境心理学的一些概念,以及应用它对周围建筑做出一些合理的分析,在本文中简单的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和指导意义,以及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环境设计的关系,并举出了环境心理学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具体实例。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环境设计建筑类型与色彩室内设计一.前言总述:关于环境心理学,在朱老师的系统教学下,经过八周的学习,我主要了解到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其中包括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人通过多种感觉体验环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等等、以及环境知觉理论中比较流行的三种理论是: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概率知觉理论。
建筑设计讲究“以人为本”,人的心理行为是建筑与环境设计的依据。
通过探索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对建筑设计创作的把握,创造出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
《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有说过:“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这句话也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中,应着重关注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怎样创造合理的建筑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范文1环境心理学是讨论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阅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殊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
一方面,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两者之间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环境心理学需要转变基本概念和讨论方法滞后的现状,重视组织、社区和文化意义上的跨学科开放性讨论,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
由于以往环境心理学讨论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讨论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多学科讨论的优势,所以环境心理学不应当被单纯看作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更需要看作是关于人、环境、行为的跨学科讨论领域。
很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行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它们分布层次包括个人、家庭、公司、工业和政府部门等,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区的环境心理学讨论,在方法论讨论原则上必定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响,需要吸纳与整合多个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观点,如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建筑学、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
当代环境心理学讨论不应当只在个体水平,更应当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讨论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模式和讨论方法,制造多学科的“思想合作”和“讨论梯队”,应当意识到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单靠心理学的作用是特别有限的。
因此,环境心理学家应当广泛开展国际间、多学科间的讨论,为环境政策的制订供应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月末,在北美兴起,继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快速地传播与进展,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讨论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月,才从发达国家引入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开头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相关讨论,从而引起其他有关学科人员的广泛爱好和关注。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篇1浅析博物馆环境心理学摘要:博物馆观众的参观需要、兴趣和参观动机、态度,观众参观流线,观众的休息交流区域都对博物馆的建筑心理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博物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
关键词:博物馆、心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声音、苏州博物馆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且是展示各地历史文化,与人们对话交流的特色的空间。
与商业建筑等不同,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突出其精神的内涵,要强调其文化、历史厚重感、及人们认知交流。
人们的心理行为已经对博物馆建筑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研究符合人们的愿望、要求的空间、环境,并与其相适应地对环境进行选择、改善或创造。
它在建人们在博物馆中的主要活动为参观、研究、交流、信息、休息。
而博物馆则以丰富的空间、灯光、色彩变化来引起人么各种心理活动。
博物馆观众的参观需要、兴趣和参观动机、态度,观众参观流线,观众的休息交流区域都对博物馆的建筑心理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博物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
空间博物馆观众来到博物馆参观,也许是为了一件展品、也许是为了解当地的历史、也许是为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空间。
不同的形状、高低大小空间会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一个适合的建筑空间可突出其展品的特色及当地地域建筑空间特点。
如:直线方形空间给人熟悉、稳重之感,而流线、三角形空间可给人动态变化的感觉。
而高大、宏伟的空间则给人严肃的感觉。
博物馆为公共建筑,其功能较为复杂,因此展室之间的交通空间流线需清晰且由明确指向性,使得人们一目了然,较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展品上。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2)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2)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篇二《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宜居环境研究》摘要: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居住场所,在这里时时刻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人们相互交流、运动、漫步等,而来实现这些活动的也是居住在这里的人。
本研究正是希望通过从居住人的角度大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探求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人;心理;宜居环境0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观念已经从满足功能的需求转向生态型需求的变化,居住区设计的最根本的是需要从居住人群的心理角度出发,心理学在居住设计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解决和提高居住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更多是没有真正把握心理要素的内涵,只是认为提高居住区的生态设计就是满足了心里的需求,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使用人群的关注探讨居住区设计是富有重要意义的。
1居住空间环境的现状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逾越心情,也为居住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为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交流创造了机会。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更新,人们已认识到居住区环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而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升居住环境呢?长期以来的实践中,为了提高居住区品质,特定的功能活动设施及场地、人造硬质、生态景观一直是设计的重点,相对来讲,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人”的淡漠,使得现存的很多住区环境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缺乏归属感。
为了提升居住区的整体质量,创造强烈的视觉刺激。
大量运用设计手段强化的景观气势,构成了不亲切的因素。
第二,过于强调对设计效果的思考,忽视功能的需求。
在设计中大量运用各种造景和艺术手段,淡化了居住人群在使用时方便和需求程度,忽略了居住者心理需求的重要作用。
第三,过度强调景观的生态性,缺乏文化精神的传播。
每个设计地块都会在长期的社会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其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环境,但是很多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体现。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2)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2)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篇二《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摘要:面临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巨大压力,“如何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唤起学生的社会性意识”是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四年级居住组团与单体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目标。
文章以2008年山东省农村住宅竞赛一等奖方案为例,具体阐述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并探讨多学科专业教师联合辅导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心理学;教学模式在这个学科知识交叉融会的时代,城市的综合性、社会性与不确定性决定建筑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已超出物质范畴而日益趋向于复合性的社会问题。
Prutt-Igoe住宅区被炸毁的实例已证明建筑设计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建筑的形式,更取决于使用者,这促使整个建筑界重新审视建筑环境的意义,并深刻理解使用者对建筑环境的需求。
人在环境中生活,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介入的应用学科,在居住区实际领域中充分发掘使用者对环境的需要、欲望和反应,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兼顾不同人和不同文化对建筑的要求,为居住区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然而,目前国内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对学生来说,整个设计过程还停留在传统的视觉研究层面,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始终没有体现在学生的建筑设计中。
为此,烟台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居住组团与单体建筑设计教学以“如何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唤起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为改革目标,阐述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多学科专业教师联合辅导教学模式。
一、多学科专业教师合作辅导教学模式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是以多元化思潮为基础的时期,是学科知识交叉融汇的时期,建筑也逐渐向复杂化、多样化演进,单纯的物质环境设计引发了大量的城市问题。
面对一系列城市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教学团队积极从社会学、行为心理学、人文学科中寻找线索,提出“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打破年级界限,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联合辅导、共同研讨,力图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论环境心理学与空间关系的论文
论环境心理学与空间关系的论文环境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环境心理学与空间关系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环境心理学与空间关系的论文篇一《论环境心理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人类对室内空间的要求引入,接着对室内空间与环境心理学进行了基本的概述,然后从人类对室内空间的心理知觉以及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室内空间;环境心理学;心理知觉一、室内空间与环境心理学概述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室内活动的场所被称为室内空间,也就是说其包括人类周围的一切的环境元素,空间的大小以及空间的围合元素共同组成了室内空间。
人类的生活不断拓展,这就会使得室内空间不断的扩大,两者相互渗透,并且会慢慢地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环境整体,当人类被室内空间的环境围起来的时候,人类所处环境将对人类的思想有极大影响,同时人类的情绪也将被所处环境深刻影响。
由于人类对空间的切身体验,才形成了人类对室内空间的感觉效应,由于人类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因此每个人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迥异。
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其他物种生存所必须外界条件被称为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属于环境的范畴,生活习惯以及意识形态同样也属于环境的范畴。
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环境创造了人类,与此同时,人类也不停地影响并且改造着其身边的环境。
在现代哲学领域内,环境被定义为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二、人类对室内空间的心理知觉(1)对长度的心理知觉对于前后方向的距离来讲,通过实验发现,影响人们对前后方向距离的感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有80%的人的心理知觉距离相对于实际距离来讲要短。
平均大约短了1/8。
同时,假如正对面的墙上有窗的时候,就要比没有窗的时候的知觉距离要长大约1/5到1/20。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逐渐认识到环境心理学重要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与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环境心理学在传统商业空间中的运用摘要:商业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环境及商业之间建立同一性的联系,将人的心理体验与场所的内在和谐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支柱,对于营造良好的商业空间普遍适用。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文试图通过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分析《清明上河图》中人的行为和商业空间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商业空间;清明上河图;行为;环境心理学1 商业空间与人的关系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人所处的物质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社会自产生了商品交换,就出现了商业空间。
所谓商业空间就是指提供有关设施来满足人们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的场所。
人类的商业活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周易・系辞》中就有所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古代的:“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交易方式就形成了商业活动的原始形态――集市。
在没有城市之前,“市”的概念是人们剩余物品交换的场所。
最初的集市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的,一般是几日一集。
集市的形成与宗教、节庆、农耕繁闲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的赶集庙会可以说是定期性及流动性的商业活动。
由于这种交换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方便,这样就逐步形成了固定的交换场所。
因此,商业活动由非定期发展到定期,由流动式的交易变为固定的营业;商业空间由流动的时空进入到特定的时空,由最初的集市向自由市场、夜市发展;由农村的集市贸易向城市的市场发展;由摊贩进入店铺。
环境烘托心理变化的范文精选5篇
环境烘托心理变化的范文精选5篇环境烘托心理变化的范文第一篇友,即朋友。
他分益友和损友。
与益友相依,自然会有所进步。
与损友相依,自然会百害无利。
两千余年前,《亲友书》上便有明确记载。
然而广义地看着句话,发现其中别有洞天。
益友只是成功的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一旦混入损友,其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环境决定人的命运。
可好的环境是什么呢?正如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的那样: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人,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好的环境,就是结交益友的平台,即把自己放对的地方。
良好环境需良师益友共同打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明代的宋濂在当初也是“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在“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的先达身边,“俯身倾耳以请”。
韩愈《师说》中虽未直说,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来了。
一位良师益友,不仅能教你知识,开拓视野,更能提升你的道德修养素质,使你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地位与力量。
因此说,交往什么人的问题,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问题。
解决得好,就为自己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解决的不好,就使自己逐步陷入了泥沼,与之俱黑。
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自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来打造。
良好环境需人人向上氛围烘托。
入幽兰之屋与入鲍鱼之肆,感觉截然不同。
幽兰的馨香与芬芳,就是周围人们积极上进、永不言败和勇往直前的信念,从而激励你拼搏。
鲍鱼之肆的腥臭,就是周围沉沦者散发的放弃、破罐破摔和放纵自己的堕落,从而拖累你也滑入万丈深渊。
亚圣的母亲之所以三次迁居,就是因为她希望儿子能在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氛围烘托下学习成长,孟子最终成为大学问家和亚圣;陶渊明之所以隐居,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能在轻松闲适的氛围中清白地生活,最后成为一代田园诗人;如今,莘莘学子拼命学习,就是为了高考能考出好成绩,而囊萤映雪,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图考上一个好大学,在良好氛围中学习与成长,最后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由此可见,环境氛围对人的烘托是多么的重要啊!良好的环境是人生成长的沃土。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一门集多种学科性质于一身的新的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分支,属于一门边缘性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校园环境营造【摘要】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
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该文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并将其引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去,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随着近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大学陆续投资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在校园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校园环境景观的建设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很多新建成的校园往往只是表面看上去很美,却缺乏生机和活力,许多广场绿地成为摆设,很少有人在其中驻留和活动,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时没有考虑使用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没有处理好校园环境和使用人群的关系。
因此,本文将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去,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1、理论发展环境心理学最初产生于美国。
布鲁斯威克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知觉起着积极作用,人们理解环境的感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这一理论观点是当今阐述个体知觉环境信息过程的理论先导。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这种内部表征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体对物理环境的知觉。
总之,人类行为与物理环境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这些观点为现代环境心理学理论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勒温的学生巴克和赖特,1947年创建了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专门用来研究真实世界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
从研究中产生出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先导,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强调物理环境对人行为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环境心理学由最初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目的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试图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篇1论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现状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
环境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1] 。
一、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关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始于一百多年前(Gulliver,1908;Trowbridge,1913)。
19世纪,心理学家研究了人对声、光、重量、压力等环境刺激的知觉,但由于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和对学习过程的强调,当时的研究倾向于把环境事件看作强化程序和儿童经验。
20世纪40年代,少量关于环境和行为联系的研究出现,其中包括行为地图、环境认知地图和城市社会学(Moore,1987)。
不过,这些并不完全是对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的最充分的研究。
最早转向对环境和行为系统研究的人是费斯廷格(Festinger)、沙赫特(Schachter)和贝克(Back),他们研究了环境设计因素对学生社会关系发展的影响 [2] 。
20世纪50年代,这个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
勒温(Lewin,1950)把环境定义为决定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他强调的主要是社会环境,但是人们还是会经常谈论到他的理论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同一时期,勒温的学生巴克(Barker)等人对环境和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把勒温的行为公式:B=f (PE) (即人的行为是人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和“生活空间” (life space) 等心理场论(field theory)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生态心理学研究范式,从而启动了最初的环境心理学研究[3] 。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篇一《环境心理学及其研究述评》【摘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诞生及其东西方发展,做了文献梳理评述,以期学界进一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
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
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
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
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
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论文优秀例文浅谈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宜居环境摘要: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居住场所,在这里时时刻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人们相互交流、运动、漫步等,而来实现这些活动的也是居住在这里的人。
本研究正是希望通过从居住人的角度大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探求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人;心理;宜居环境0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观念已经从满足功能的需求转向生态型需求的变化,居住区设计的最根本的是需要从居住人群的心理角度出发,心理学在居住设计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解决和提高居住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更多是没有真正把握心理要素的内涵,只是认为提高居住区的生态设计就是满足了心里的需求,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使用人群的关注探讨居住区设计是富有重要意义的。
1居住空间环境的现状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逾越心情,也为居住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为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交流创造了机会。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更新,人们已认识到居住区环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而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升居住环境呢?长期以来的实践中,为了提高居住区品质,特定的功能活动设施及场地、人造硬质、生态景观一直是设计的重点,相对来讲,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人”的淡漠,使得现存的很多住区环境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缺乏归属感。
为了提升居住区的整体质量,创造强烈的视觉刺激。
大量运用设计手段强化的景观气势,构成了不亲切的因素。
第二,过于强调对设计效果的思考,忽视功能的需求。
在设计中大量运用各种造景和艺术手段,淡化了居住人群在使用时方便和需求程度,忽略了居住者心理需求的重要作用。
第三,过度强调景观的生态性,缺乏文化精神的传播。
每个设计地块都会在长期的社会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其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环境,但是很多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体现。
第四,设计作品缺乏个性。
照搬模仿的现象明显,导致设计僵化、缺少个性。
2设计中的心理学的应用一个高质量的现代居住环境应该是能够满足使用功能需要、行为心理要求、符合空间形式美法则的生态环境。
居住环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生活。
要建设符合现代生活物质功能和心理特性的居住环境,从安全、健康、舒适、自然、美观等多个角度考虑。
人是自然环境、建筑空间和心理学研究的纽带和核心,在居住环境设计中起主导作用,人的行为心理是居住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
户外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的行为方式。
平日里,邻里之间在门前的交谈、公园中石凳上小憩、路口贩卖者的叫卖、运动场上孩子们的嬉戏,这些都是时刻在发生的活动场景。
设计师在设计方案时应该多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了解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瞬间的体验和持久的感受,结合专业知识来塑造居住环境。
扬・盖尔将人的活动大致分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活动。
人们在参与前两项活动时很容易引发社会活动,人们在户外驻足的时间越长,引发社会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何让人们在此驻足的时间长,其关键因素就是看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和是否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场所物质环境的好坏对社会活动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居住环境在与人的行为心理相互作用和交流中得到不断的改善和优化,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居住环境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3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基本需要1生理需求。
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包括了居住环境的采光、通风、视觉、人文等,这是提高居住环境最直接的手段,这方面的问题已经被绝大部分的人群所认可而且也被广泛的运用。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主要体现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和社会安全三个方面。
安全问题总是直接影响居住人群的生活和工作。
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设计师需要通过设计手法来实现,如:为了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采取控制小区的各个和明确划分空间领域;合理组织空间,为居民创造相互了解和熟悉的机会,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识别;通过对灯光的设计,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等等。
这不仅有助于防卫安全,也对增进邻里关系和居民责任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归属的需要。
居民的归属感是指他们对所在居住区所熟悉的环境特点和人际关系的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
马斯洛认为,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就开始追求和他人建立友情。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下,人们的生活远离了自然,被生硬的建筑、喧嚣的车鸣、污浊的空气、巨大的压力所包围。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居住环境时开始考虑小区的环境是否具有足够的亲切感,以便于社会活动的开展和精神追求的满足。
另外,设计师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的心理特征。
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创造出易被他们接受的良好居住环境,只有这样,居住者的归属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4人、行为、环境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在个人、环境和行为三个因素中,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一种互动关系。
个人和环境的因素并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人创造环境,又使用环境,只有当居住环境与人的活动方式一致时,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对设计一个居住环境的设计师而言,在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安全性、健康性、通达性、和谐性以及多样性的前提下,更应该考虑其舒适性和文化性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环境质量的好坏,其主要影响因子为:1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让居民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避免受到侵害。
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这些都直接关系各类空间及设施的效能,从而影响到居民生活的质量。
2生活习惯及理念特征,风俗习惯,其社会关怀,是形成社区整体环境是否良好的关键。
如果居住公共空间贫乏无味,人们在这些场所就会很少逗留而匆忙回家;但环境良好的场所则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小孩可在其中玩耍,成人则可约会、洽谈、听歌唱戏,进行各种类型的活动。
3居住环境的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
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构成了地方文化的独特内涵。
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背离功能和心理的行为,就违背了居住的文化需求。
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割裂,将给人带来精神上的茫然。
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时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环境的文化性还体现在环境与人的行为互动过程中,美好的环境提升居民的自觉意识,而文明的行为活动。
总之,居住建筑的主角是“人”,只有从人的心理行为出发,深入地研究居住环境与人的关系,才能创造出适合人的良好居住环境,使居住环境不仅成为人的活动场所,还可以满足人的心理感受的空间。
参考文献:[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公约出版社,2002.[2] 陈力.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的行为心理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1997,184:389.[3]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65267.试论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室内设计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束缚,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学科本位,而是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门类,它融环境心理学、美学、人体工程学于一体。
环境心理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就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现代室内设计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心理学、人类学、工程学、生态学以及室内装修学、室内环境学等。
其主要就是研究人的行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
1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概述1.1环境心理学概念要了解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就应该先对“环境”以及“心理学”分别的概念予以了解。
环境,就是对于周围的一些境况。
相对于人类来说,环境就是围绕着人们并且能够时刻的对人类产生重要的影响的一种外界的事物,而对于室内环境来说,其具有一定的结构、秩序、以及模式,室内环境其本质就是多种因素以及其与人的关系的一种综合。
人们可以变化外界的事物,被变化的外界的事物又会对室内的人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影响。
比如说,人们设计并创造了优雅的、简洁的、明亮的、有序的一种办公室室内环境,随之,这种环境也会对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以及心理感受,能够让人们更加有效的、更加舒心的、更加文明的进行工作。
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们的认识、意志、情感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以及人的相关能力、性格的学科。
在对“环境”以及“心理学”的概念明确之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就不难理解了,其意义就是研究人们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是从人们的行为的角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怎样才能使得人与环境达到最优化,就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心愿。
现代室内设计就是根据人们对于环境的需要进行设计。
人们需要的环境就包括物质环境、视觉设计、心理设计、物理环境等等。
不管是环境心理学还是现代室内设计,其本质都是为了满足于对人的一种需要。
1.2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念现代室内设计就是根据相关的建筑物的一些实用性能以及相应的标准与所处的环境,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以及物质技术手段,来进一步创造一种优美的、合理的、能够满足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室内环境。
在室内环境中,不仅仅具有使用的价值,对于相应的功能要求能够予以满足,而且还能够对于一些历史文脉、环境气氛、建筑风格等一些精神因素予以反映。
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空间环境的设计系统。
包括空间环境的系统设计以及空间视觉的形象设计;第二,室内装修的设计系统。
就是在一定的比例下,采用一些不相同的材料对室内的界面进行封装并设计;第三,装饰陈设的设计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指对于已经装修过的界面进行的装饰设计,利用活动的物品来对室内进行陈设与设计。
总之,室内设计就是运用物资手段来给予人们心理上的满足。
2人的心理行为对于室内设计的影响环境心理学已经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也属于心理学的一种范畴。
心理与行为是相通的,对于一个相同的环境来说,就会做出向类似的反应。
这也是运用环境心理学来对室内设计进行指导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领域性与人际间的距离。
领域性原指动物在环境中为适应生存的一种行为方式。
人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室内环境中,人的生活、娱乐、生产等一些活动力求不被外界干扰。
不同的环境都有其生理以及心理的一种范围与领域,此外,在人际间的交际时,不同的对象以及场所,都会在距离上有所差异,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人际间的距离有以下几种:人体距离、密切距离、社会距离、以及公众距离。
在每一种距离中,以不同人的行为性质为基础还分为远方相与接近相。
比如说,在接近距离中,对对方有可嗅觉的、亲密的就是接近相,当与对方进行握手时,就是属于远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