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10章传染病病人护理
第十章 传染 第8节
2.慢性菌痢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联合应用2种不同类型的抗 菌药物,每疗程10~14天,重复1~3个疗程。
3.中毒性菌痢 抢救措施为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静脉滴注、 降温镇静、迅速纠正休克及防治脑水肿等。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四)用药护理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观察有无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皮 疹、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过敏反应及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使用阿托品类药时观察有无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及视物 模糊等。
早期禁用止泻药,以使毒素排出。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发生的原因,介绍 主要治疗措施及效果,以消除其焦虑心理。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 培养连续2次阴性为止。对粪便、呕吐物及污染物进行严格消毒。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以休养为主,中毒型菌痢应绝对卧床休 息,安置病人平卧或休克体位,注意保暖。 2.饮食护理 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待病情缓解后,给予易 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可 饮糖盐水。
(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痢疾史,而无临床症状。粪便培 养可检出志贺菌。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因发热、头痛、全身毒血症状及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 症状,或担心疾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等,常出现心情烦躁、焦 虑等不良情绪。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
(四)辅助检查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
(五)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患病对休息、饮食及饮水的要求; 指导病人避免饮食不当、腹部受凉及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 向慢性菌痢病人介绍急性发作的诱因,并嘱病人加强锻炼, 尽量保持生活规律,复发时及时就诊; 介绍家庭隔离措施。 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正肝DNA病毒属 电镜:3种形态
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大球形颗粒(又名Dane颗粒),包膜含有乙型肝炎表
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内含环状双股DNA、DNA 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 是病毒复制的主体,具有传染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
丙氨酸转氨酶(ALT) 的检测最为常用,为临床判断 肝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急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 3周即开始升高,黄疸消退后开始下降;慢性肝炎 和肝硬化可持续或反复升高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亦升高,AST / ALT>1, 且比值愈高,预后愈差 重型肝炎因大量肝细胞坏死,ALT随黄疸迅速加深 反而下降,呈 “酶-胆分离” 其他酶类如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乳酸脱氢酶(LDH)均可升高。
【临床表现】 (一) 急性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多表现为急性肝炎,乙 型、丙型、丁型也可发生。临床上急性肝炎 又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㈠ 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甲、戊型多见,总病程1~4个月
黄疸前期(平均5~7d):发热、疲乏、食欲下降、恶
心、厌油、尿色加深,转氨酶水平升高
黄疸期(2~6周):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伴有压痛,
易感人群
丙型肝炎: 对各年龄组普遍易感,且不同HCV株之间无交叉 免疫反应
戊型肝炎: 以青壮年多见,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孕妇 感染HEV后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未发现 对HCV、HDV和HEV有保护性抗体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精品文档
出版社 医学分社
34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五)心理护理
• 主动跟患者进行交流,安慰患者,并耐心讲解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稳定 、积极的情绪,加强锻炼,解释说明各项治疗及护理 的目的,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二、护理评估——临床表现
• 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 分三期,病程1-4个月。
• 1)黄疸前期:平均持续5-7天。显著乏力、消化 道症状等。 • 2)黄疸期:持续2-6周。发热消退,但尿色更黄 ,巩膜、皮肤黄染,约2周达到高峰。肝大、质软, 轻压痛,部分轻度脾大。血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尿 胆红素阳性。 • 3)恢复期:平均持续4周。
1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案例导入 • 患者,男性,55岁,诉乏力、纳差伴尿色加深1个 月。患者精神萎靡,皮肤巩膜黄染。 • 体检:T37.5℃,R21次/分,BP105/70mmHg,
HR90次/分。 • 外院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445IU/L,总胆红素 203.7umol/L,前白蛋白60g/L。 • B超提示:腹腔积液。 • 问题: • (1)请写出护理问题。 • (2)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出版社 医学分社
22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2、慢性肝炎 • (1)一般保肝药物和支持疗法 • (2)降转氨酶的药物 • (3)免疫调控药物 • (4)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 • (5)中医中药治疗:活血化瘀药物和抗纤维化治 疗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毒血症状
病 原 代 谢 产 物
全身症状:发热、厌食、头疼等。 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 中毒性脑病 呼吸循环衰竭 肝、肾损害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出现充血、
增生等反应
临床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
护理措施
(一)体温过高 1.一般护理 (1)环境与休息 (2)饮食 2.病情观察 3.皮肤口腔护理 4.用药护理 5.健康指导
分类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及影响因素
.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的概念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分级防护原则 个人防护 (1)洗手 (2)戴手套 (3)穿隔离衣 (4)口罩、护目镜、面罩的应用 (5)污染物品、标本、废物的处理 (6)针刺伤的防护 (7)疫苗接种
六、传染病病人常见的症状 与体征的护理
发热 发疹:皮疹和粘膜疹 毒血症状 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
发热、发疹最常见
(二)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 1. 一般护理 2. 病情观察 3. 皮肤护理 4. 口腔护理 5. 眼部护理 6. 健康指导
(三)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1. 建立有效的隔离 2. 准确及时报告疫情 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4. 配合病原学治疗 5. 教育病人及家属
一过性感染
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胃酸、 溶菌酶等)清除 无症状
总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内科护理学(二)》第十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内科护理学(二)》第十章第一节讲义总论识记:①感染的概念。
②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③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及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
④传染病的特征。
⑤传染病隔离和消毒。
领会:①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②根据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所进行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及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传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有些病原体与人体宿主之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的平衡状态。
但大多数病原体与人体宿主之间是不相适应的,因而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由于斗争的结果各异,因而产生了感染过程中的各种不同表现。
【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亦可被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所中和,还可被由预防注射或感染后获得的特异性主动免疫而清除,人体不产生病理变化,也无临床症状。
2.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无明显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检出特异性抗体。
3.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和/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
4.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可排出体外,但人体并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称为病原携带状态。
由于病原携带者持续排出病原体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不易被人们注意,故成为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不能将其从这些组织中进一步清除出去或消灭掉,病原体便长期潜伏在组织中。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菌痢-PPT精品文档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升高。慢性期可有轻 度贫血。 2.粪便常规:外观为粘液脓血便,常量少而无粪 质。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少量巨 噬细胞。 3.病原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粪便培养宜 在抗菌治疗前取新鲜粪便的脓血部分,立即送检, 需多次培养。采用免疫学检测细菌或抗原具有早期、 快速的特点,但易出现假阳性,目前尚未推广。
预防 措施
提 高 人 群 免 疫 力
在本病流行期间口服 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 对同型志贺菌有一定 的预防作用,免疫力 可维持6~12个月。
【防治要点】 化 疗
治疗 要点
急性菌痢以病原治疗为主,中毒性菌痢除静脉 滴注抗生素外,还要积极降温及止痉,纠正休克和 治疗呼吸衰竭 1. 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庆大霉素等。 病重或口服吸收不良时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中毒性菌痢选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或头孢菌素, 亦可两类药物联合 慢性菌痢根据药敏试验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 物;亦可用0.3%黄连素液、5%大蒜素液等药物保 留灌肠,或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护
理】
二、护理措施
1.疾病知识介绍
健康 指导
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习本病的有关知识 和自我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和家属学会观 察大便的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症状,发 现异常及时就诊;实施消化道隔离至临床 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 除。对粪便、呕吐物及污染物要进行严格 消毒。
【护
第十节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菌痢的流行病学特点 2.掌握菌痢的临床特征 3.能根据护理诊断来制定护理措施
概 述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 菌痢,是指由志贺菌属细菌(痢疾杆菌)引起 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 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者可伴 发热及明显的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 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轻型及普通型预后良好。
内科护理学传染病
名解
传染病流行的必备条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或环节: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时,应采取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包括鼠疫、 霍乱;乙类:26种,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类: 10种,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切断传播途径
选择
1.消毒
2.灭菌
3.隔离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2.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3.药物预防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但人体 并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称为( C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病原携带状态
D.潜伏性感染
2.以粪-口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毒性肝炎类型( A )
A.甲型、戊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3.对某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确定医学观察期的依据是( A )
名解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对入侵的各种病原体以及其他 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又称先天性免疫或自然免疫。
(1)天然屏障 (2)吞噬作用 (3)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主动免疫)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可排出体外, 不出现临床表现。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流行性乙型脑炎-PPT精选文档
传播途径
【发病机制与病理】
乙脑病毒入血
单核巨嗜细胞繁殖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脑实质病变
脑水肿
病毒血症 机体抵 抗力强 隐性感染 或轻症 机体抵 抗力弱 病毒透过 血脑屏障
脑疝
呼吸衰竭
【发病机理与病理】
肉眼见软脑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脑实质坏死软化。 镜检见: ①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及坏死。 ② “噬神经细胞现象”。 ③脑水肿;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产生附壁血 栓及血管周围坏死、出血。
化 疗 【防治要点】
治疗 要点
(二)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 加强功能训练,包括吞咽、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等, 结合理疗、针灸、按摩、体疗、高压氧治疗。 (三)其他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如白虎汤加减、安宫牛黄丸等;近 年应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疗效; 糖皮质激素可早期、短程运用于重症病人。
【护
脑内血管扩张
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坏死
脑软化灶
嗜神经现象
【临床表现】
(一)典型临床经过:典型病程分四期: ①初期 ②极期 ③恢复期
④后遗症期
极期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症状
持续高热 是乙脑必有的症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识障碍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惊厥或抽搐 原因 ①脑实质炎症 ③呼吸道阻塞 ②脑水肿 ④高热.惊厥
呼吸衰竭 为最严重的表现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后遗症期
一般病人2周左右完全恢 复,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半 年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 状,称为乙脑后遗症
【临床表现】
(二)常见并发症 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其次为肺不张、败血 症、尿路感染、压疮、消化道出血等,重型病 人可因应急性溃疡而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艾滋病
(四)典型艾滋病期 是HIV感染的终末临床阶段 ①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使机体可受到细菌、 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侵袭发 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②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③免疫功能全面崩溃,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 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四)典型艾滋病期
1.常见临床表现的种类: (1)体质性疾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2)神经系统症状 (3)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念珠菌、巨细胞病毒等 (4)免疫缺陷继发肿瘤:卡氏肉瘤、淋巴瘤等 (5)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 间质性肺炎
(二)无症状感染期(Ⅱ期)
急性感染期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 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可持续2~10年或更 长。此期虽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并不是静止 期,病毒在持续繁殖,是主要的传染源;血清中可 检出HIV及HIV抗体。
(三)艾滋病前期(Ⅲ期)
又称为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 肿大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 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 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 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 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 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 达十几处,可伴有持续或间歇 性发热、疲乏、盗汗,体重下 降,慢性咳嗽和腹泻等。
【病原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单链RNA逆转录病毒,有两 个型别,HIV-1致病性强,是引起全球性流行的主型, HIV-2主要见于西非,致病性较弱。HIV具有非常强的变 异性,是艾滋病难以控制的关键原因之一。 人体HIV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多无保护性的结合抗体,具 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极少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不耐酸,对热 和消毒剂较敏感,如56℃ 30分钟、 70%乙醇、0.2%次氯酸钠及2%戊二 醛和10%漂白粉等均可使其灭活,但 对紫外线和γ射线不敏感。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第一节传染病概述
4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 ,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并不出现任何疾病的临床 表现,因而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 按病原体种类: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 • 按发生情况:恢复期、健康、潜伏期带菌者 • (5)潜伏性感染(潜在性感染):病原体寄生在 机体某个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而不引 起发病,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清除,病原体潜伏于 机体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导致集体发病。
7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 (二)流行过程中的三个环节 • 1 、 传染源 :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 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 原携带者和受染动物。 • 2 、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 个易感染者经过的途径。 • 3 、 人群易感性 :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 感染的人群 。
13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5)复发与再燃: • 有些传染病进入恢复期或在痊愈初期,病原体开始 繁殖,初发病的症状再次出现,称复发。当病程进入 缓解期后,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发热等初发症状再 度出现 ,称为再燃。 • (6)后遗症: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 能恢复正常者,称为后遗症。
14
斑丘疹
疱疹
16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2、常见症状与体征 • (3)毒血症状:病原体及其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 环扩散至全身,出现中毒症状。 • 病原体扩散形式: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 血症。 •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肝、脾 和淋巴结肿大。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菌痢-医学资料
【护 理】
一、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
体温过高 与痢疾杆菌感染释放内毒素有关 腹泻 与痢疾杆菌导致肠道炎症、溃疡病变引
起肠蠕动增快、吸收减少、肠痉挛有关 腹痛 与痢疾杆菌引起的肠蠕动增快、肠痉挛有关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高热、腹泻、摄入减少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时间腹泻、肠
3.慢性隐匿型 1年内有痢疾史,近期(2个月以上)无明显 临床症状,大便培养可检出志贺菌,乙状结肠镜检查有肠粘 膜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升高。慢性期可有轻 度贫血。
2.粪便常规:外观为粘液脓血便,常量少而无粪 质。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少量巨 噬细胞。
第十节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菌痢的流行病学特点 2.掌握菌痢的临床特征 3.能根据护理诊断来制定护理措施
概述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 菌痢,是指由志贺菌属细菌(痢疾杆菌)引起 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 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者可伴 发热及明显的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 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轻型及普通型预后良好。
道吸收减少,摄入不足,消耗增多有关
【护 理】
健康
二、护理措施
指导
1.疾病知识介绍
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习本病的有关知识 和自我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和家属学会观 察大便的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症状,发 现异常及时就诊;实施消化道隔离至临床 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 除。对粪便、呕吐物及污染物要进行严格 消毒。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 分4群:A群志贺氏菌、B群福氏菌、C群鲍氏菌及D
内科护理学(二)第十章 传染病
HBsA HBsA HBeA HBeA HBc g b g b Ab
临床意义
+
-
+
-
+
大三阳,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状态,传染性相对较强
+
-
-
+
+
小三阳,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状态,部分患者有传染性
+
-
-
-
+
急性HBV感染或乙型肝炎
+
+
感染的恢复期,已有一定的免 疫力
- + - - - 乙肝疫苗免疫成功
• 总结
• 1.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 全身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分5型。
• 2.甲、戊型肝炎主要消化道传播,乙、丙、丁型肝炎主要血液传 播。
• 3临床表现: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肝大、肝功能损 害等为特征。重型肝炎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 有出血倾向、中毒性肠胀气或少量腹水,早期出现精神、神经症 状。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 3.流行病学
传染源
1
甲、戊型肝 炎:急性病 人和隐性感 染者 乙、丙、丁 型肝炎:病 人和病毒携 带者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特征
2
3
4
甲、戊型肝炎: 粪口传播 乙、丙、丁型 肝炎:血液和 体液传播为主、 母婴传播
甲型肝炎以幼 儿、学龄儿童 发病率最多, 戊型肝炎以青 壮年发病为多。 乙、丙、丁型 肝炎普遍易感
• 4.传染病的预防 • (3)保护易感人群 •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服药
• 5.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 • (1)传染病的隔离 • 在传染期内,将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或动物传染源与易
感者分开 • 隔离种类及要求隔离种类有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严密隔离、
内科护理学讲义-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讲义-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艾滋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一节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一)感染与免疫1.感染的概念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行的则又名传染病。
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具有传染性。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会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和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这两个因素。
传染病只是感染过程的一种表现,感染过程的表现包括:(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性感染。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轻微的病理变化,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但通过免疫学检查被发现。
(3)显性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寄生在某个部位,潜伏于体内,不发病但也不能将病原体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发病。
2.病原体的致病作用(1)侵袭力:病原体直接侵入机体或借其分泌的酶破坏组织,抑制机体吞噬作用促使病原体扩散。
(2)毒力:包括外毒素、内毒素及毒力因子。
(3)数量:就同一种病原体而言,入侵病原体的数量多少与其致病能力成正比。
(4)变异:病原体通过变异而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而不断引起疾病的发生。
3.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免疫应答可分为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大类。
保护性免疫应答又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类。
(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是生物个体生来就有的,能遗传后代,不涉及抗原的识别,又称先天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是指对抗原特异性识别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总论-2022年学习资料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仅使病原体局限化,不能-将病原体清除, 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因无病-原体排出,故无传染性。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1.侵袭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2.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 因子所组成。毒素包括外-毒素与内毒素。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等。-3.数量:在同 个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4.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重复感染-首发感 -混合感染-类型-继发感染-重叠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1.清除病原体:-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临床最常见-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发生率最低.病原携带状态发生率仅次于隐性感染-5.潜伏性感染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总论-精选文档
第一节总论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总论-精选文档
教学目标-1.能识别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2.能区分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3.牢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4 熟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5.重视传染病的预防-6.熟练掌握有传播感染危险的护理措施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应答可分为有利于机 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大类。保护性免疫应答又分 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类,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动物群易感性
《内科护理学》教案-传染病doc -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45’
45’
湖州师院医学院教案(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
内科护理学
任课教师
姚金兰
教学单元
第三节病毒感染三、病毒性肝炎
授课班级
07护理本科
授课时数2授课日期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理解:
1、病毒性肝炎的概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点、各型肝炎的处理要点
1.各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病毒标记物的临床意义重点讲解乙肝两对半;
2.流行病学特征(1)肝炎病毒感染者(急性、亚急性、慢性患者及感染者)都是传染源;(2)途径:粪口传播:甲肝、戊肝;血液(体液)传播:乙、丙、丁肝;母婴传播:乙、丙、丁;(3)未感染者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型有免疫力。甲肝以儿童为主;乙、丙、丁、戊肝各年龄组均有。(4)流行特征:散发、暴发、季节性
§3、病毒感染——三、病毒性肝炎
3.发病机制:病毒直接损害、诱发免疫反应;主要病理改变: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
三、临床表现:重点讲解各型肝炎的特征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
症状体征多样,以肝损害为主
临床类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瘀胆型肝炎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检测、各类肝炎病毒血清标志、血常规、尿常规和尿黄疸常规、肝穿刺活检
§3、病毒感染——八、狂犬病
一、概述:典型病例导入,简述狂犬病的定义和发病情况
二、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1.弹状RNA病毒,嗜神经性;2.主要通过病犬咬伤传播;3.病毒不入血,发病过程分为局部繁殖期、侵入中枢神经期、向各器官扩散期
三、临床表现:重点讲解
1.典型病人分三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2.实验室检查:病毒抗原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第三节艾滋病病人的护理-PPT精品文档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四、护理诊断
• 1、体温过高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 • 2、气体交换受损 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关。 • 3、营养失调,活动无耐力 与纳差、慢性腹泻及 HIV感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有关。 • 4、社交孤立 与艾滋病预后、疾病折磨、受他人 歧视有关。
13
内科护理学
18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2、疾病知识指导 • 定期或不定期的访视及医学观察。 • 患者的血、排泄物和分泌物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 严禁献血、捐献器官、精液;性生活应使用避孕套 。 • 出现症状、并发感染或恶性肿瘤者,应住院治疗。 • 已感染HIV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生育,以防止 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哺乳期妇女应人工喂养婴儿。
21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八、预后
• 部分HIV感染者无症状感染期可长达10年以上, 一旦 进展为艾滋病,预后不良,主要死因为机会性感染。
22
出版社
医学分社
五、护理目标
• 1、体温下降至正常。 • 2、呼吸道保持通畅,能进行有效的呼吸。 • 3、了解饮食习惯和进食能力,注意休息和活动, 避免劳累。 • 4、保护患者的隐私,加强沟通,提供生活上和精 神上的帮助,使其积极地融入社会。
14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六、护理措施
• • • • • • (一)有感染的危险 1、隔离 2、病情观察 3、休息与活动 4、加强个人卫生 5、用药护理
8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二、护理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1、血液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明显 减少。 • 2、免疫学检查 • 3、条件致病感染的病原体检测 • 4、HIV的检测 包括细菌培养分离病毒,检测病毒 抗原、病毒核酸和逆转录酶。 • 5、艾滋病抗体检测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传染病总论-医学精品
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而设计的隔离,如新生儿脓 疱病、大面积烧伤感染。
主要原则 :设隔离室,医护人员消毒,病室及
一切用物消毒,污染物品焚烧或消毒处理等。
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 A系统
④结核菌隔离(灰色): 针对 结核患者(活动性)而设计的隔离。 主要原则 :有特别通风的隔离室,密切接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 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及体征,通过免疫学 检查才被发现,隐形感染后,多数人获得不 同程度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 数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3. 显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持续免疫应答, 且通过本身作用或机体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 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部分可获得 持久免疫,不易再受感染;有些免疫力并不 巩固,容易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转变为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1. 清除病原体: 2.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临床最常见 3.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发生率最低 4. 病原携带状态 发生率仅次于隐性感染 5. 潜伏性感染
1、清除病原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被机体防御第一线 的非特异免疫屏障或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 亦可被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抗体所中和。
2. 隐性感染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 .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动物)群易感性
病人 受感染的动物:
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呼吸道传播 接触传染 消化道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 土壤传播 虫媒传播
传播 途径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 力的人(动物)称为易感者 (动 物),他们在某一特定人 (动物)群 中的比例决定该人(动物)群的易 感性。在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 干预下,易感性可降至最低,流 行可不再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措施
➢ 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
➢ 及时报告疫情
一 ➢ 休息
般 护
➢ 病室环境
理 ➢ 注意营养、水分的摄入
➢ 注意口腔、皮肤护理
➢ 病情观察
➢ 及时采集标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六、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常见症状护理
高热护理
通风和降低室温 冷敷 冰水或乙醇擦浴 药物降温
身体状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重型肝炎
身体状况
➢黄疸进行性加深,胆酶分离 ➢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 ➢肝脏进行性缩小 ➢肝臭 ➢并发症 ➢精神神经症状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肝功能检查 血清酶测定 血清蛋白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身体状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七、内容小结
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可有5种表现。 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并受2个因素影响。 传染病有4个基本特征,临床发病有规律性。 预防措施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 感人群。 护理评估特点是有流行病学资料,措施是疫情报 告和消毒隔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身体状况
HBeAg
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为传染性极强的标志 具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HBe
HBeAb
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为非保护性抗体 传染性变小的标志 持续3~5年阳性者易患肝癌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身体状况
HBcAg
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常规方法检测不到,有传染性 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HBc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传染病的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性 有免疫性
传染病的 基本特征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病程以展的阶段性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 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 止的时期。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常见症状与体征
发热
❖难点 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2.人体的免疫机制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感染与免疫
感染的概念
感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的过程。
环境
病原体
人体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感染与免疫
病原体 被清除
显性
感染过程的表现
感染
潜伏性 感染
隐性 感染
病原携 带状态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内科护理
江西省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
内科护理
第十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教学内容
感染与免疫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的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内容小结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感染表现、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点 3.传染病的预防 4.发热和皮疹的护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
1 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
全身性传染病
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
2 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
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特征为乏力、食欲减退、
3 恶心、厌油、肝区疼痛、肝
大、肝功能损害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病原学
健康史
HAV
HBV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
1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乏力等全
2 身中毒症状较重,上呼吸道
症状较轻
3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 率可高达60%以上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病原学
健康史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发病机制
健康史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3.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 炎 ➢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 感染中毒症状 消化道表现 肝局部表现 2.黄疸期 症状加重, 消化道表现减轻 皮肤巩膜黄染 3.恢复期
身体状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慢性肝炎
传染源 排出病原 体的人或 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 源侵入易感者体 内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 染病容易 感染的人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季节,气温, 雨量,洪水,河 湖,生活环境等。
社会因素 安定,生活水 平,文化水平, 卫生知识,计划 免疫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护理措施
2.呼吸道的护理 观察咳嗽的性质、痰液颜色、痰液咳出 的难易。 指导并鼓励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方 法。 鼻塞可用萘甲唑啉或1%麻黄碱溶液滴鼻。 咽痛可用草珊瑚含片。 肺炎型流感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护理措施
一般支持疗法
促进肝细胞再生
免疫调节疗法
皮疹护理 皮肤清洁 勤换衣被 修剪指甲 涂碘伏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六、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A系统隔离:以类别为特点的隔 离方法,将许多不同的疾病归纳 在6个类目中。 ➢B系统隔离:以疾病分类的隔离 方法,即针对每个疾病而定的隔 离措施。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A类隔 离方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HBcAb
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为非保护性抗体,具有传染性 是病毒复制过的标志 为综合性抗体,可分为 HBcAb-IgM 和 HBcAb-IgG 两型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治疗要点
1.急性肝炎 休息,适当补充族维生素
2.慢性肝炎
保肝药
降转氨酶药
抗病毒药
免疫调节药
中医中药
3.重型肝炎
一、护理评估
发病机制—乙型肝炎
健康史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发病机制—丙型肝炎
健康史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流行病学
健康史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特征
1
甲、戊型肝炎: 急性病人和隐 性感染者
乙、丙、丁型 肝炎:病人和 病毒携带者
2
甲、戊型肝炎: 粪口传播 乙、丙、丁型 肝炎:血液和 体液传播为主、 母婴传播
1.一般治疗 休息,饮水,注意营养。儿童忌服含阿斯匹 林的药物。
2.抗病毒治疗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M2离子通道阻滞剂 3.重症病例的治疗 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 肾脏支持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二、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身体状况
HBV三对抗原抗体检测的意义
HBsAg
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本身没有传染性 为乙型肝炎疫苗的组成成份 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
HBsAb
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为保护性抗体 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疗效的观测指标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六、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隔离类别
➢ 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适用于麻疹、百日咳、流 脑等呼吸道传染病。
➢ 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适用于霍乱、伤寒、等肠 道传染病。
➢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适用于用高度传染性及致死 性传染病。
➢ 接触隔离(橙色标志):适用于高度传染性及有重要 流行病学意义的感染。
一、护理评估
流行病学
健康史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特征
1
病人及隐性 感染者 禽流感:病 禽和健康携 带流感病毒 的禽
2
主要经呼吸 道传播
3
4
普遍易感, 受感后可获 得免疫力, 不同亚型间 无交叉免疫 力
多发于冬、 春季。甲型 流感常流行, 丙型流感多 为散发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护理评估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隔离和消毒 2.休息 3.饮食 急性期患者给予高热量、高蛋 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米汤、 稀粥、牛奶、蛋类、米粉、果汁等。进 食不足者,静脉补液。 4.病情观察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护理措施
(二)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 卧床休息,监测体温 可用温水或乙醇擦浴、冷敷,安乃近等解热止痛药 出汗后擦干汗液,更换衣被 供给足够的水分,进食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系的饮食 必要时经静脉补充液体 头痛、身痛者适当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 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 :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感 染的血液及体液引起的传染。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六、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消毒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 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切断传 播途径,控制传染病。 ❖ 预防性消毒:包括垃圾粪便的无害化 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消毒。 ❖ 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 毒。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