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合集下载

钩端螺旋体病培训ppt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培训ppt课件

3.肺出血型①肺咯血较明显者:镇静、激素②肺弥漫性出血型:及早使用镇静剂 及激素,酌用强心剂:西地兰4.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___________相应处理
钩端螺旋体病 21
返回
预 防㈠控制传染源1.猪的管理 2.犬的管理 3.灭鼠(蛇)
钩端螺旋体病 返19 回
治 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地治疗l㈠病原治疗青霉素类、庆大霉素、四环素等 l㈡对症治疗1. 支持疗法2. 赫氏反应的治疗:镇静、激素 镇静剂──异丙嗪、氯丙嗪 激 素─钩端─螺旋体氢病化可的松 20
染中毒型损伤。
钩端螺旋体病 4
返回
l㈡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传播l㈢人群易感性
l㈣流行特征:
流行病学
l㈠传染源
钩端螺旋体病 5
返回
1.储存宿主: 多种动物2.传染源: 鼠、猪、犬
病后7~10天以后。 钩端螺旋体病 11
“寒热酸痛身疲惫, 眼红腿痛淋结大”钩端螺旋体病 12
2.肌肉疼痛4.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6.其他,肝脾肿大
病原学l钩体为微嗜氧菌。在柯氏( Korthof)培养基培养约1周才能 生长。l钩体的抗原结构复杂,血清学分 型的群和型很多。
钩端螺旋体病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返回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l病情轻重与钩体菌型和人体免 疫状态有关。l基本病理:全身毛细血管的感
钩端螺旋体病
中毒型损伤。l临床特点:急起发热、全身酸痛。多脏器的损 伤表现:肺(肺出血)、肝(黄疸)、 肾(肾功能衰竭)、CNS(脑膜脑炎)。
概 述l动物源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l基本病理 :全身毛细血管的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 返2回
钩端螺旋体病 8
9

传染病学课件: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学课件:钩端螺旋体病
感染后可获较持久的同型免疫力,但不同型别间无交叉 免疫。
新入疫区的人易感性高,且易于发展为重型。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1.流行地区:遍及全世界,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国
内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发生或流行。以长江流域及 其以南、东南沿海及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较严重。 2.发病季节:多在夏秋季(6~10月),8、9月为高峰。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带菌率高,时间长。
南方稻田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黄疸出血型。
猪:带菌率高,时间长,排菌量大。
北方洪水型或与雨水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波摩那群。
犬:带菌率高,活动范围大。
雨水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犬群。 其他:牛、羊、马 人:
人尿为酸性不宜钩体生存,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寒热身痛全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 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结合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及浅表 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可伴有肺、肝、脑膜或肾等脏器 损害。
病原体
leptospira, 长6~20µm,直径0.1~0.2µm,由12~18个螺 旋规则而紧密盘绕的密螺旋体,一端或二端弯曲成钩状 而得名。
病原体
三症状 :寒热,身痛,全身乏 三体征 :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临床表现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3-10天
1.流感伤寒型:无明显器官损害,病程5-10天,此型最多见
2.肺出血型(lung haemorrhage type):病程的3~4天 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 分型:肺出血轻型和肺弥漫性出血型 黄疸出血群引起
洪水型 猪
波摩那群 洪水泛滥
夏季 洪水泛滥区
集中 南、北方
单纯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发病机制

传染病学课件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学课件钩端螺旋体病

二 黄疸出血型

前3天,早期表现.后4-5天,大肝脾肿大,黄疸、 肝功能异常。肾损害,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 少许红细胞或白血胞。黄疸、出血倾向、肾功 损害(病死率最高)。
三、肺出血型

前3天,早期表现,后4-5天,出现以下表现



1 、一般肺出血型 咳嗽、痰中带血,少量湿 罗音,胸片散在点片阴影。 2 、肺弥漫性出血,病情突然恶化 先兆期,表现气紧、心慌,呼吸脉搏加快 出血期,口鼻涌血,烦躁、发绀,满肺粗大湿 罗音,胸片散在点,治疗及时,病情好转.大片阴 影窒息死亡 垂危期,口鼻大量涌血,迅速窒息死亡

2.若对青霉素过敏,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 霉素、白霉素。
赫氏反应(Herxheimer)
部分钩体感染病人在应用杀菌类抗菌素 (如青霉素)后2~4(1/4~6)小时发生, 突起畏寒、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 续1/2~2小时,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 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反应之后病情恢复 较快。但部分病人病情加重,促发肺弥漫 性出血。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P180
广东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黄 静 教授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概论 简称钩体病,是由多种群型的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 传染病。鼠与猪为主要传染源,早 期临床表现为钩体败血症,中期为 肝、肺、肾、脑脏器损害,后期可 有各肿变态反应后发症,重者可因 肾衰或肺出血死亡。
治疗

三早一就的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及护理 强调卧床,降温

(二)、抗菌治疗 1. 青霉素 皮试阴性后,每日总量80-240万U(儿 童酌减),分2-3次肌注。 疗程5~7天,首剂用

钩端螺旋体病 PPT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 PPT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自然疫 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 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 皮肤坏死。 广泛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 我国亦有发生。
一、病原:致病性似问号钩端螺旋体 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 1. 菌体细长柔软,一端有钩,似问号(另一 为双弯钩螺旋体,无致病性),菌体有细 密的螺旋, Gˉ ,难着色,姬姆萨和镀银染 色法较好,呈 C 、 S 、 χ 等形状,暗视野观 察活泼运动; 2. 培养要求特殊:需氧, 30℃,营养要求不 高,对有害物质敏感;
七、 防制 疫区预防 1.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尤为水源卫生; 2.灭鼠,圈养猪,控制污染源; 3.自繁自养,加强管理,提高体质; 4.免疫预防:多价灭活菌; 治疗:链霉素,四环素类效果确切; 个体治疗加群体治疗 急性病例结合护肝,利尿,强心。
八、 公共卫生 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人多疫 水感染,称“稻田热”,突然发 热、头痛、肌痛、淋巴肿,血红 蛋白尿和黄疸,应及时抢救。 疫区免疫预防。
3.实验诊断 ① 病原检查: A.取样: 活:血(初、热期) 尿(中后期) 差速集菌 死:肝、肾(死后1小时内) B.镜检:活体暗视野观察,制片染色观察 C.分离培养:柯索夫培养基, 30℃,1周,防污染
② 血清学诊断(检查抗体) 凝集溶解试验 炭抗原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反应 ③ 动物发病试验:豚鼠,皮肤感染 ④免疫控制诊断 人用多价菌免疫接种, 5~10天有所好转 ⑤ PCR诊断
3.能在水田、池塘、河流等天然水中自 营生活; 4.对消毒药、高温等敏感; 5. 致病钩体以凝集溶解试验分成 23 个血 清群,200多个血清型; 我国已分离出19群75型;
二、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范围广,几乎所有温血动物 和爬行动物易感,人也易感,家畜中 以猪、牛、鸭为最,尤为猪; 2.鼠类为天然宿主,猪亦广泛感染带菌, 作为重要的传染源,甚至可以终生带 菌 自然疫源地:鼠带菌 经济疫源地:猪等家畜带菌 混合疫源地:猪、鼠带菌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

谢谢
2、中期,即脏器损害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损害,肺出血表现为剧烈咳嗽、呼 吸困难、紫绀等,肝脏损伤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及呕吐,脑膜炎或 脑膜脑炎,患者出现嗜睡、谵妄、昏迷或抽搐等。
3、恢复期,多数病人逐渐恢复而愈。少数病人病情恢复后,再次出现发热,眼 部和脑部症状,称为后发症。本病病情轻重不一,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可痊愈。
《钩端螺旋体病》PPT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和猪是其主要传染 源,人类常因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而受染,所以本病又是人畜共患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根据主要表现分为三期:
1、早期,又称为感染中毒期,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眼结合膜充血、 浅层淋巴结肿大,还可出现咽痛、咳嗽、食欲不振、恶心、脾肿大、皮疹和鼻出血 等。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临床医L学e传p染to病sp学ir钩a端l 螺ki旋n体ey病
(四)脑膜与脑—血管损害及炎症侵润。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五)肌肉—肿胀、出血,横纹消失。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2~20日,一般7~13日。 临床分型 1、单纯型(simple type,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发 热、肌肉疼痛(以腓肠肌和腰背肌明显)、结膜充血、 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其它:肝肿大、 咽痛、红肿。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预防
管理传染原。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疫苗接种。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女性,30岁,重庆农民人,发热3天,T 39~40℃,伴乏力、全身酸痛及头痛,于8 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一月前一直在稻田 收 割 水 稻 。 PE : T 39.5℃ , Bp 100/80mmHg,神清,急性热面容, 双眼结 膜充血,腹股沟可及3个黄豆大淋巴结,压 痛阳性,心肺(-),腹(-)双下肢腓肠肌 触痛(+)。 化验:WBC 8×109/L,中性70%,淋巴 30%。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轻型可自愈
预后
弥漫性肺出血、重度黄疸出血பைடு நூலகம்及急性肾 衰型死亡率高。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治疗
1、 病原治疗:
A:青霉素,小剂量、分次给药,首次5万单位肌 注,4小时后给5 万 单位,再4小时后给20~40 万单位,每8小时一次,至退热后3日,总疗程 5-7天。
# 赫克斯海默尔(Herxheimer)反应:与抗生素 使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关。表现为突 发发冷、寒战、高热,然后大汗,烧退,可引 起低血压及休克。治疗:镇静、降温、激素。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无钩体血症,不需抗菌素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后发症
• 后发热:热退1-5d,再发热,1-3d后消失 • 眼后发症:热退1w-1m出现,波摩那群有关,葡萄
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 反应性脑膜炎:后发热同时出现 • 闭塞性脑动脉炎:0.5m-5m出现,偏瘫、失语、短
暂肢体瘫痪。脑基底部多发A狭窄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中 期(3-10d)
• 1.流感伤寒型:无器官损害 • 2.肺出血型:
• 颇为常见,在早期基础上,第3-4d开始加重 • 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 • 分型:肺出血轻型、肺弥漫性出血型
《钩端螺旋体病》
2.肺出血型
• 肺出血轻型:
• 咳嗽、痰中带血、肺部少量湿啰音 • X线:肺部小片影,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脑损害 • 后期-恢复期(第7-10d后)---后发症
《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分型
• 流感伤寒型--最常见 • 肺出血型(轻型、弥漫出血型) • 黄疸出血型 • 脑膜脑炎型 • 肾功能衰竭型
《钩端螺旋体病》
早 期(1-3d)(各型相同)
• 三症状
- 发热:急起稽留或弛张,可有寒战 - 肌肉酸痛: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为著 - 全身乏力 • 三体征 - 结膜充血出血:无炎性分泌物 - 腓肠肌压痛 - 淋巴结肿大及压痛: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
六、实验检查
常规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轻度增 高。 • 尿常规:蛋白尿,少量细胞及管型。 • 肝功能、肾功能 • 脑 脊 液 : 压 力 ↑ 、 蛋 白 ↑ 、 wbc < 500×106/L、糖↓、氯正常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钩端螺旋体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危期:1-3h或稍长时间病情迅速加剧
表现:神志不清、恍惚或昏迷;大量咯血,继而可在 口鼻涌出不凝泡沫状血液
呼吸不规则、高度发绀 迅速窒息死亡 亦有患者咯血不多,在人工呼吸或死后搬动时才从口
鼻涌出大量血液
肺弥漫性出血发生的因素:
病原毒力强,多为黄疸出血群钩体 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如初入疫区者,近年未接种过
• 早期败血症阶段 病后1~3天 • 中期器官损伤阶段 病后3~10天
无内脏器官损伤:单纯型(流感伤寒型) 有明显器官损伤: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 后发症阶段(恢复或迟发变态反应)病后7~10天以后
早期:全身感染中毒表现
发热:部分病人发热前数天可有软弱、乏力。急起 发病,伴畏寒或寒战,体温39℃左右,多为稽留热, 部分为弛张热,热程约7天,亦可达10天,脉搏增 快
国内已发现19群和74个血清型,雨水洪水型主要由波摩那群 引起,稻田型则以黄疸出血群为代表
病原学—致病性
• 钩体型别不同,其毒力和致病性也不同,而导
致病变轻重不同;某些钩体的细胞壁含有内毒素 样物质(endotoxi-like substance),有强的 致病作用
病原学 --生物学特性及抵抗力
初期:一般感染中毒症状
4~8d
黄疸 出血倾向 肾功能损害
1.肝损伤:食欲减退、恶心、呕吐;ALT升高,黄疸 在第10天左右达到高峰;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触痛; 轻者预后较好,重者黄疸达正常值10倍以上,出现 肝性脑病,多有明显出血和肾衰,预后差
2.出血:常为鼻出血,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咳血, 尿血,阴道流血,呕血,严重者消化道大出血引起 休克或死亡。少数在黄疸高峰期出现肺弥漫性出血 而死亡
(四)脑膜与脑—血管损害及炎症侵润
(五)肌肉—肿胀、出血,横纹消失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一般7~14日;短至2天,长至28天 • 同型的钩体可引起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 • 不同型的钩体又可引起极为相似的综合征
•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因某一器官 病变突出,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
• 按病程分三个阶段 •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为五个临床类型
肺出血
(二) 肝脏
肝肿大,包膜下出血,光镜下见肝细胞水肿及退行性变,严 重者肝细胞坏死及肝索离解;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 酸性细胞浸润及枯否细胞增生,胆小管胆汁淤积
Leptospiral hepatitis
(三)肾—肾肿大,肾小管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出 血及炎性细胞侵润
Leptospiral kiney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由松弛到完 全开启,形成细胞间的“孔道”或出 现缺口,红细胞则以伪足形式由孔道 中溢出。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示意图
紧密
松动
缺口
开启
病理改变
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病理组织形态改变 不一致性
临床表现重,组织病变相对较轻
故亦具有较易逆转恢复的特点 钩体本身的直接作用较弱
(一)肺
毒力强的钩体常引起黄疸、出血或其他严 重表现 初入疫区而患病者,病情较重;久居疫区 或接受免疫接种者,病情较轻
内脏损害期发病机理的特点:
1.毛细血管病损是基础:组织损伤和病理变化 基本特点是毛细血管损伤 2.临床类型的病理基础:由全身毛细血管病变 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则形成了主要的 临床表现,并依据受累主要靶器官的不同,就形 成了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早期:全身感染中毒表现
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在病后第2天出现,以腹股沟淋 巴结多见,其次为腋窝,多为黄豆或蚕豆大,个别 可大如鸽蛋,质软,有压痛,无红肿和化脓
其他:如咽痛和充血,扁桃体肿大,软腭小出血点, 恶心呕吐、腹泻、肝脾轻度肿大等
寒热酸痛身疲惫,眼红腿痛淋结大
中期:器官损伤期
起病3~10天,为症状明显阶段, 其表现因临床类型而异
传染源 主要菌群 传播因素 流行季节 感染地区 发病情况 国内地区 临床类型
稻田型 鼠类 黄疸出血 鼠尿污染 秋季 稻田 、塘 集中 南方 单纯型 肺出血 黄疸出血
雨水型 猪或犬 波摩那 暴雨积水 夏季 地势低洼村落 分散 南、北方 单纯型
洪水型 猪 波摩那 洪水泛滥 夏季 洪水泛滥区 集中 南、北方 单纯型 少数脑膜脑炎 型
• 主要传染源:鼠类及猪
• 经皮肤、粘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
概述
• 临床特点:
早期:钩体败血症---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结合膜充 血、腓肠肌压痛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肺(肺出血);肝 (黄疸);肾(肾功能衰竭);CNS(脑膜脑炎)
晚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
• 常见死因: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中枢 神经系统损伤
主要病变是肺弥漫性点、片状出血,炎症表现不明 显。严重者肺呈肝样实变,切片见大片出血区中有 残留含气区相间,最后造成患者窒息死亡。光镜下 可见肺毛细血管广泛充血、支气管腔和肺泡充满红 细胞;电镜下可见肺毛细血管未见裂口,但血管内 皮细胞间隙增宽。
(一)肺
肺弥漫性出血的机制是非破裂性弥漫性肺毛细血管 漏出性出血,钩体释放出的毒素作用于肺毛细血管 导致肺微循环障碍,红细胞从增宽的微血管内皮细 胞间隙渗入肺泡,出血由点逐渐发展为片、不断扩 大,成融合性出血,蔓延全肺。弥漫性大出血,因 凝血机制不正常,流出的血液经久不凝。
• 感染后及病后仅获同型免疫力,故可二次感染发病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 季节分布:多在雨季夏秋季(6~10月),8、9月为高峰 • 流行地区:本病遍及全世界,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见。我国
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外,其他地区均有本病散发或流行, 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 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青壮年多见,在疫区儿童易感,男性 多于女性,农民、渔民、野外工作者及下水道工人等高发 • 流行方式:主要为稻田型、雨水型及洪水型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钩端螺旋体
皮肤及粘膜毒素 毒素入血
全身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害
3~7d 感染中毒期
3~14d
病后数日至数月
器官损伤期
后发症期
单纯败血症
肝肺 炎出

间 质 性 肾 炎
脑眼 膜部 脑炎 炎症
闭 塞 性 脑 动
反 应 床表现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与感染钩体的 菌型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较大关系。
造成雨水型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犬带钩体主要为犬群,其毒力较低,所致钩体病也较轻 • 牛、马、羊也能长期带菌,但其传染源作用远不如猪和犬重要 • 人带菌时间短,排菌量小,人尿为酸性不宜钩体生存,因此病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环境,人与环境 中污染的水接触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感染科 李红艳
钩体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自然疫源性疾 病,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气候条件适合钩体生 长、繁殖,动物宿主的种类繁多,加之我国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存在着钩体病暴发或大 流行的潜在危险,是受钩体病危害极其严重 的国家
概述
• 定义: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 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起 的一种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
• 接触疫水是传播及流行本病的重要环节 • 最主要入侵途径: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和粘膜 • 饲养或屠宰家畜时,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
脏器而受感染 • 个别鼠、犬咬伤,实验室人员感染 • 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腔和食道粘膜而感染
接触疫水
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疫区人群中60%血中 可检出特异性抗体,新入疫区的人易感性高,易发 病,且易于发展为重型
见散在点状或小片阴影,无明显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 B:肺弥漫性出血----广泛肺微血管出血(病情突然恶化、发展
迅速)随着出血的扩大和发展—进行性发展的呼吸循环功能障 碍
是近年来无黄疸钩体病的常见死因
肺弥漫性出血型分为3期
先兆期:
表现:气促、心慌、烦躁,可有血痰或咯血 呼吸、脉搏进行性增快,肺部呼吸音增粗,双肺可闻
疼痛:头痛明显,一般为前额部,全身肌肉酸痛, 包括颈、胸、腹、背肌和腿肌
乏力:乏力显著,特别是腿软明显,甚至不能站立 和行走
早期:全身感染中毒表现
结膜充血:发病第1天即可出现眼结膜充血,以后 迅速加重,可发生结膜下出血,但无分泌物和畏光 感
腓肠肌痛:发病第1天即可出现,轻者仅感小腿胀, 轻度压痛;重者疼痛剧烈,不能行走,甚至拒按。 然而,有时重症病人如肺出血时,反而不明显
• 微嗜氧菌,在含兔血清的柯氏(Korthof)培养基内, pH7.2及28~30℃有氧条件生长,速度缓慢,需1周 以上
• 在pH7.0~7.5的水或湿土中可生存1~3个月,对干燥 及寒冷非常敏感,在干燥环境下几分钟即死亡,对理化 因素及一般消毒剂亦极为敏感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传染源
• 钩体的动物宿主 广泛,我国经证有 80余种动物 • 野鼠类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 国外自70年代后,从职业性接触转向野外活动偶尔接触, 年龄亦以儿童为主的倾向
• 临床类型亦有明显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严重类型以黄 疸出血型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南方各省、韩国、 泰国、尼加拉国,据报道均以严重肺出血型致死的病例最 为突出
流行病学----流行类型及其特点
钩体菌苗的青少年和孕妇 病后未早期休息而仍参加劳动者,或未及时治疗者 青霉素治疗后发生加重反应,即赫氏反应
Chest x-ray of a patient with leptospirosis
3、黄疸出血型(icterohaemorrhage type )
国内外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严重类型 1886年德国医师weil首次报道一种以发热伴神经 损害、肝脾肿大、黄疸及肾损害的疾病 1915年由日本学者证实其病原为钩端螺旋体 原称:外耳病(weil dise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