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冶炼(探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网络探究教学案例――金属的冶炼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教材首先以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存在状态、储量以及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保护作为本节的引言,引出第一部分关于金属的冶炼知识。在金属冶炼的三个步骤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步骤,也是化学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由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冶炼方法当然不同。接着教材以金属活动顺序为线索,以举例的方式简介了金属冶炼的三种方法,即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并揭示金属冶炼的一般规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提取法教材第二部分是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的要求不高(只有A级),可采用自学、讨论、发表意见等方法组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资源观念,这也是教材4-20图的目的所在。
总之,本节课可以采用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学生自学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环保和资源保护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常识性介绍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发布、存在形态以及储量(A级)。
(2)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及步骤(B级)。
(3)记住金属冶炼的三种方法,即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A级)。(4)常识性介绍金属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的意义(A级)。
(5)能写出冶炼金属方法中对应的常见金属冶炼的有关化学发方程式(B级)。2.能力方面:
(1)通过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并掌握一般到个别的科学学习方法。
(2)通过网络环境支持下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方面:
(1)通过浏览网页中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相关内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利用网络教学提供图文并茂的知识内容,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金属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的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观念。三.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本教材两部分内容分别作如下设计,第一部分: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归纳小结;第二部分:创设情景→自主探究→网上讨论交流→反馈评价。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在设计课件时分成7个小专题,分别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常见的金属矿石;金属冶炼步骤;金属冶炼方法;我国金属矿藏资源;金属的回收利用;学生论坛。
整堂课采用了4种教学软件。课前利用Dreamweaver Mx制作了网络课件《金属的冶炼》(置于校园网服务器上),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联(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还使用asp技术设计了学生论坛(1、假如你是国家能源部部长,你对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要采取哪些措施呢?,2、假如你是一名普通老百姓,你觉得在金属资源的保护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课上使用powerpoint 进行教学有关的课堂演示,IE5.0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准备
1.软件:
网页浏览器、网页制作工具(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2.硬件:
用于网络学习的计算机(50台)、投影仪(1台)
3.网络课件制作
(1)检索有金属冶炼的资料。
(2)整理资料,编制《金属的冶炼》学习网页。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探究学习引入常规教学的初衷,形成一个WebQuest课案。本课题知识点要求不高,大多数在A级水平,而且网络资源丰富,适合于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在课件制作上导航合理、使用方便,页面超链接清楚一致,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至于迷航;课件交互性良好,利用学生论坛(bbs)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通过学生在论坛上的留言次数和质量能反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和效果。课件设计上图文并茂,能维持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其次,借助网络,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且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有效网络资源的集中,在学生课业负担重、上网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形下,免去了漫无边际的查询之苦,有利于省时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三,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师驾控比讲读授课更为宽松,学生从研读资料到完成作业,都可以更为充分地体现操作的个性化与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控研读状态、选择作业层级。优秀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借鉴,也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激励作用。
第四,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网上讨论交流→反馈评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以学为中心。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师者的思路必须是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学习进程,在启发的过程中引导和带动着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
的问题并予以疏导,从而体现出本课堂教学研究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第五,在设计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时,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问题没有在课件上设计学生网络练习,这样对于一节网络探究课,就显得不是很完整,如果再设计一组有层次性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本节课会更趋于完整。
教学说明
借助于他人或媒体的帮助,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学生自己去主动建构知识;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设计者。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在抛锚教学策略中,"锚"指的是包含某种问题、任务的真实情境。抛锚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和教师的嵌入式教学以及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者亲身体验到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抛锚式策略试图创设有趣、真实的背景以激励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积极的建构。因此,抛锚式教学中使用的"锚"往往是有情节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设计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这一教学方法主要就是创设有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而其中"锚"的设计,必须是隐含着问题和任务的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允许和支持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总的说,有关抛锚教学的要素是: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并确定问题,搜索信息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确定解决方案)、合作学习(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效果评价(小组评价、学习者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具体是这样进行操作的,首先创建教学情境,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和“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内容确定为“锚”。上课时,教师首先申明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再提出“金属在自然界存在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那么如何从化合态的矿石中的金属冶炼出来呢?”这个过程的作用是“抛锚”。由此追溯金属冶炼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开始让同学打开电脑开始自主学习。首先,直接进入《金属的冶炼》的网站,根据网页上的要求了解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决定进入哪个网页,学习哪一部分知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