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史铁生2017上课分析
合欢树 史铁生教案
合欢树史铁生教案教案标题:合欢树史铁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合欢树》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合欢树》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学习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分析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合欢树》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合欢树》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的阅读材料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史铁生的照片,并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作品。
2. 引导学生回忆或讨论他们对短篇小说的理解和阅读经验。
二、理解故事情节(15分钟)1. 学生阅读《合欢树》的文本材料,然后回答一些基础的理解问题,例如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解读。
三、分析象征意义和隐喻(20分钟)1. 教师解释《合欢树》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和隐喻,例如合欢树的象征意义、主人公的内心变化等。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析和讨论他们发现的其他象征意义和隐喻,并展示给全班。
四、探讨主题和哲学思考(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合欢树》背后的主题和哲学思考,例如人生的意义、爱与牺牲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主题和哲学思考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五、写作练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合欢树》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合欢树》分析
合欢树——作者自己
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 就是病中的作者的象征。
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 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 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 呈现方式。
忘记了合欢树 ,不愿提起 ; 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 很想看看合欢树, 悲伤也成了享受
“亦子亦母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歌曲欣赏:听妈妈的话
“我”双腿残废后 “我”对母亲的态度 :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对于治病丧失信心 对生活感到绝望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时
母亲
因操劳而早逝 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 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 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 (子欲养而亲不待)。
“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 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 烧,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 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此后又 患有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 析维持生命。而他却在母亲的帮助下 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 大的成功。在创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 与命运,残缺与爱情,生命与苦难, 爱与被爱等精神食粮来摆脱生命的苦 难。他用残缺的生命躯体释放出健全 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难点亮 思想的光芒。用灿烂的笑容面对人生 的不幸。
我
思考:文章何处开始出现“合欢树”?
1、请同学读课文7~12段,并圈划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明确: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 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 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 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 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 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 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 合欢树_课文分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4合欢树合欢树本文是一篇表现母爱的优美散文。
初看题目《合欢树》似是状物散文,实则是记人叙事的散文。
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描写过“合欢树”,只是凭借记忆和托他人之语,交代合欢树的情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情的怀念。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在这部分以时间为序,通过回忆重现了母亲的身影。
作者记述往事选择了三个时间段,分别是十岁、二十岁、三十岁,这都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母亲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部分对母亲的回忆为下文写合欢树的意义做好了铺垫,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6段),“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作为过渡段,承转结合,非常自然。
第三部分(第7—12段),这部分是写母亲逝世后的事,思念合欢树。
文章的核心主题是母爱,前半部分实写,后半部分虚写,虚实相生,有机融合,深切隽永的真情蕴含其中,读来回味绵长。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自然朴素,蕴含深情。
史铁生用平淡朴素的语言,毫无雕琢地记录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些细节,把所见、所闻、所感展现给读者,充分表现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文章中,当“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时,“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母亲内疚,恨不得代儿受伤的爱子之情暴露无遗。
这篇文章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所以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作者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出了对生命的一种感悟。
同时,合欢树又象征着母亲。
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者、呵护者,合欢树就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它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和他人。
1。
《合欢树》说课教案
《合欢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合欢树》这篇课文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模块下册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性美”,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领悟人性美的内涵。
本文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为学生体验美好的亲情,感悟人性美的内涵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学情分析优势: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表达流畅;弱势:学习兴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强,感恩意识薄弱。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体会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合欢树”的丰富内涵及象征意义。
情感目标:体验并感悟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思路,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探讨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学思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进作者1.播放《暴走妈妈捐肝救子》视频;2.作者史铁生简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哪些段落写作者自己的成长,哪里写合欢树的成长?2、思考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文意)(三)感受母爱深入探究1. “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计学生谈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最受感动。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并把它读出来。
(联系写作手法)2. 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3. 分析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层层深入,感受母子情深,突破重点)(四)分析主题揭示感恩1. 合欢树怎么来的?合欢树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总结合欢树的成长过程及母亲对它的态度。
2. “我”对待合欢树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3.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在讨论和总结过程中,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
(五)拓展迁移总结全文1.播放《最美孝心少年:吴林香》视频。
2.说出你的感受。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
《合欢树》史铁生
当代作家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
合欢树:
1. 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2.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3.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实物,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它是母亲曾活在人世的见*。
它好像是母亲的化身。
4.和它晃动的树影,象征着作者对母亲的不尽思念。
艺术手法:以小见大
为什么说“悲伤也成享受”?
理解重点: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
“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作者悲伤的方面有:①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②自己获奖,母亲已不在;③自己当年不体谅母亲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④想看合欢树也没看成。
作者享受的内容有:①自己深味了母爱的伟大;②写作成功聊以告慰母亲;③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真谛。
用“还原法”分析史铁生散文《合欢树》的尝试
用“还原法”分析史铁生散文《合欢树》的尝试作者:陆吕翔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15期摘要:“还原法”是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文本分析方法。
本文作者以自己对“还原法”的理解为出发点,以史铁生经典散文《合欢树》为对象,以“还原法”为工具,进行的一次文本分析的尝试,以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阐明了“还原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还原法;《合欢树》;文本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12-1孙绍振先生《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一书,提到了一种叫做“还原法”的文本分析方法。
之所以提出这种分析方法,用孙绍振先生的话来讲:一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作品分析上,但是分析的有效性令人悲观”;二是当前的文学语言学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析方法“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是“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是“庸人自扰”。
“分析的对象是矛盾和差异。
”孙绍振先生提出的“还原法”,能够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文本中的矛盾,找到可讲性所在。
“还原法”这种方法,应该是很适合中学语文的文本阅读教学的。
下文尝试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史铁生的《合欢树》,以作为阅读学习后的小实践,也算是自己的读后感,并以此来探讨“还原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性。
一、从“语义还原”的角度文中“瞎逛”这个词出现了数次,文中作者经常说自己在街上“瞎逛”。
用“语义还原”的方法可以轻松分析出词语背后作者史铁生的特殊心理:首先“瞎逛”从字典语义上讲是无目的地到处晃悠,感情色彩应该是带点贬义,并且似乎这个词是有点滑稽的意味在里面;与此时史铁生的心理显然不搭,矛盾就出来了。
想通了这个矛盾,其实也就已经理解了这个所谓的矛盾:“瞎逛”其实应该是写了在母亲离开后,作者内心的茫然若失,并没有这个词字面上所谓的贬义和滑稽。
撇开以上所讲不谈,如果读者(语文老师们)在自己阅读时就注意到了“瞎逛”这个词,不用还原法也很容易理解背后的内涵;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词语经常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被忽略。
史铁生《合欢树》预设分析
史铁生《合欢树》预设分析陈静贵阳学院摘要:预设是双方预先的共识,运用它能帮助识别交际意图。
预设使得交际双方心领神会,表达委婉细腻,避免了双方的冲突,情感上的伤害。
关键词:预设;语义预设;语用预设预设,“从逻辑角度说,预设可以被定义为这样一种句间关系:当一个句子预设另一个句子时,第二个句子必真,不论第一个句子是真还是假。
”[1]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前者指词语使用的合适条件,而后者指的是说出的话在语境里是合适的,即符合双方的共识。
一、预设(一)语义预设人说话时遵循经济原则,言简与意赅是一对矛盾,因此人经常话里有话。
如“他又来了”,这个“又”就意味着动作或情况重复发生,动作的时间跨度从过去到现在。
再比如:“‘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2]这是母子之间一次日常的对话,儿子的得奖勾起了母亲的骄傲回忆,母子就作文话题展开,母亲“可能”一词显出了她的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而儿子单挑这个字眼,在这儿,儿子的赖皮,母亲的认真,通过这两者间的小冲突,母子间的深情隐隐可见。
史铁生的散文集《去来集》中几番对话勾勒了母子之间深深依恋之情。
(二)语用预设交际时,参与者共享相关背景信息,不然交流很难顺利进行,这个共识就成了交流中的预设,即语用预设,如果说语义预设是话里有话,那语用预设就是话外有话了。
如“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3]成年后,史铁生患病,母亲坚持治疗,尝试各种偏方,一次在用药时将儿子烫伤。
从这句不经意的念叨,可以看出母亲的一心扑在治病上,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愿意放弃,结果发生意外,那种不愿意事件发生,但事情又偏偏发生,又痛又悔的心情。
虽然母亲想尽力治好儿子的病,但是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如:“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的语言谱写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震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它又是儿子对母爱的一首热烈深挚的颂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用!教材分析:《合欢树》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的一篇课文,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通过追忆母亲以及合欢树由来的叙述,表现了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
同时本文也告诉我们:人最可怕的不是肉体的残疾,而是精神的残疾。
母亲用她人性的光辉支撑着、激励着儿子由精神的残疾走向精神的健全,迈入人生的新境界。
母爱无私!学情分析:对于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的高二学生,从课堂教与学的角度来说,课堂中占主体的应该是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讨论与感悟,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的积极思考。
从德育上加以渗透,让学生明白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理解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寓德于教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母爱,进而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理解苦难对于生命的意义。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其中第3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3-5分钟)1、展示“合欢树”图片,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
2、引导学生对照歌曲内容,联系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生活细节。
3、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4、利用图片设置悬念:树与母爱(或母子深情)有何关系。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母亲的形象,理解合欢树的深刻内涵,理解以小见大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2、情感目标:感受母爱,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教学重点:1、母亲的形象。
2、合欢树的涵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个人是谁?(PPT1)——史铁生。
他的职业是什么?——作家,不对,(PPT1)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为什么这么说?1972年,就在他21岁生日那天,一场大病让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此后又患有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析维持生命。
接踵而来的疾病逼他走上创作的道路,在创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与命运,残缺与爱情,生命与苦难,爱与被爱等精神食粮来摆脱生命的苦难。
他用残缺的生命躯体释放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难点亮思想的光芒。
用灿烂的笑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他笑容背后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名作《合欢树》,或许能得到启发。
二:曲径通幽整体把握这是一篇___________的散文。
课文描写合欢树的段落主要是?合欢树是___________种的?三:入境感受挚热的母爱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让我们沉浸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挚热的母爱,同学们先听一段朗诵,听的同时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细节,从这些细节归纳母亲形象的关键词。
母亲(伟大)有趣聪明美丽坚强执着乐观艰辛无私慈爱(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爱美?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每个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更何况像母亲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子,她本来可以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随着儿子的瘫痪而划上句点,她开始有白发,她因心力交瘁而过早地离开人世,作为一个母亲,她放弃了作为人,作为女人应有的幸福,活泼、有趣、美丽的缺失成就了母爱的伟大。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
7 三
十
岁开花\ 心里一阵
抖
已不在人世
1 0
年年开花,长到房
高
\ 后悔没自
己摇车去
看看
已过世多年
合欢树母亲
被认为是“含羞草”,其实是合欢
树
为我找工作,在路边挖了棵“含羞
草”
第二年没发芽叹息,舍不得扔
第三年长叶茂盛高兴,常去侍弄
第四年移栽窗前念叨何时开花
第五年搬家被遗忘
2、通过上表中合欢树的成长过程思考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合欢树的成长与作者本人的成长何其相似,合欢树就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义)
3、母亲过世后,我对合欢树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合欢树又象征什么?
明确:(1)忘记了合欢树—--不是遗忘,而是无法面对母亲去世的事学生先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学生在书中找出
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并回答
学生先自行进行总结。
《合欢树》赏析——读史铁生的《合欢树》
《合欢树》赏析——读史铁生的《合欢树》《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
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
乍一看去,觉得文章应是状物类散文,因为题为《合欢树》;然而,初读文章,有心生奇异:怎么是写人叙事文章?通读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巧妙。
文章以第六段“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作为过渡段,乘转结合,非常自然。
前部分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思索合欢树。
对母亲的回忆为合欢树的意义作好了铺垫,打下了感情基调。
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作者在前部分沿着回忆的路径重现定格了母亲身影的两个镜头,以时间为序,信笔而书,笔触所至。
无不渗透深情,行文如水流成溪,质朴中显风采,平淡中藏深味。
第一个镜头是:10岁时,“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
“我”不服气,故意气她。
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
最后两句话“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第二个镜头是:20岁时,“我”两腿残废后,母亲为了让“我”重新站起来,不辞劳苦,“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
当时,医院放弃了“我”,“我”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而母亲从不肯放弃。
这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
生命是可贵的,母亲把儿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儿子成了她另一个生命,她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走向失望?文中说到“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 人生在世,能为自己疯,为自己痛的人有几个?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是儿子忠实而坚定的支持者。
《合欢树》赏析
《合欢树》赏析关于史铁生的《合欢树》,我不奢望能够说出什么新的东西。
它看上去是一篇如此清晰明白的文章,甚至题记就给人充分的阅读线索--“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或许是看上去太清晰明白了吧,这篇文章早早地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被作为歌颂伟大“母爱”的典型范文。
事实上,比起对于《合欢树》的文本解读,我们至今更多能够看到的是大量类似“教案”的文章,着重于在“赏析”的层面下功夫,有的文章甚至提出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学生理解伟大的“母爱”[1]--言下之意,嫌史铁生下的力度还不够,因此如果老师教得不好,学生可能无法充分理解文中传达的“母爱”主题。
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如果这篇文章是刻画“母爱”的典范,为什么显得不容易理解?这是一篇围绕“母亲”而作的文章,这一点毫无疑问;只是,迄今为止无论是赏析还是试图研究这篇文章的论者,都有意无意地绕开了文本中一个明显的暧昧之处:如果“合欢树”代表或象征着母爱(托物言志),为什么文章再三强调自己多年来没有再去看过长大了的合欢树?有些论者认为,这一点显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若果真如此,文章中的“我”为什么一面说道自己“后悔”没有去看合欢树,一面又表示让别人背着去看也不是不可能?--简言之,看起来似乎“母爱”是这篇文章浮在表面的寓意,而它的象征符号“合欢树”倒显得意义暧昧。
如何理解“合欢树”与“母亲”的关系?在以下的篇幅中,我试图借用齐泽克的“征兆”和“幻象”等概念,尝试对此进行解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合欢树》是一篇精神分析的“范例”文本;事实上,没有一个文本是精神分析的范例,但任何文本又都是精神分析的范例。
我只是希望,借用这样一些工具,能表明当我们用“母爱”来解释这个文本、甚至给它添枝加叶(例如,用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来帮助解释)的时候,我们有可能轻易打发了文章中叙述者表现出的欲言又止的复杂情绪。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文章标题的“合欢树”直到文章过半时才出现--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合欢树》以细腻的叙述和独特的视角让人们对生命和爱情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对《合欢树》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解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第一部分:小说主题的揭示小说《合欢树》以寓言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诞生、转折和消亡。
通过描写合欢树在人类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被禁绝的经历,史铁生通过树木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悲壮而又浪漫的故事。
这个主题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命运的选择和挣扎。
第二部分:情节的铺陈和发展小说《合欢树》讲述了合欢树从出生、生长到最终被人类封印的过程。
首先,小说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展现了它初为一棵小树的形象,以及它与其他自然界的互动。
接下来,小说通过描写合欢树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表现了树木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人类的繁荣和发展,合欢树逐渐被人类孤立和排挤,最终被封印在园林中。
整个情节的发展和转折让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思。
第三部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在《合欢树》中,史铁生通过合欢树的视角,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温暖而又悲壮的形象。
合欢树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通过它的眼睛和思考,读者可以感受到它对于人类的热爱和希望。
合欢树代表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无私奉献与付出,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执着。
与此同时,通过合欢树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史铁生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渐行渐远和背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欲望和冷漠。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读者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反思。
第四部分:哲理与情感的表达在《合欢树》中,史铁生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精彩的描写,让读者在享受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体味到了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通过合欢树的经历和命运的转折,作者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类贪欲的警示。
故事中的情感线索,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深地感动和思考,激发出对于爱情、人与自然之间纠葛的探究。
结语《合欢树》是史铁生以跳脱现实视角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生命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呈现了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与反思。
史铁生合欢树一课一得实用可见
合欢树=史铁生
他同合欢树相同,母亲悉心照顾 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合欢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看 到它,就像看到了母亲,它是母亲生命的 延续。树影儿,就是母爱的影子。
合欢树
史铁生
作者导入
轮椅上的史铁生
走进文章
本课任务
• 教学目标: • 1、感知史铁生对母爱的表达。 • 2、掌握本文象征、对比、以小见大的写作 手法。 • 3、拓展史铁生作品,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
• 教学重难点: • 写作手法与母爱情感、感恩思绪的融合
初读课文思考: 文章何处开始出现“合欢树”?
托物言 情
通过这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些事表达了母亲对我的 爱及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最终的 理解。
二再读课文思考
• 合欢树前六段没有出现,,统观我们的全 文,前六段又讲了些什么?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时间
母亲
年轻好强 谈自己作文获奖 十岁那年 做“蓝地白花的裙子” 爱美
有了白发 父母之爱子,则为 二十岁 之计深远。 全副心思在看病上 “怎么会烫了呢?” 后来 尽力忘掉我的腿: 到处借书 顶着雨雪看电影 三十岁时 小说发表 母亲已不在
已不年轻 变老
抱着希望 支持儿子
……
明确总结
• 不能删去,在母亲的眼里,合欢树就好像 自己的儿子;在儿子眼中合欢树等于母亲, 用一句话总结:亦子亦母合欢树,一枝一 叶总关情。前后是照应关系。本文母爱的 主旨正是借此体现。
合 欢 借写树来忆人、写情 母 亲 树 母子之间感情的象征 人 树
母爱
虚实相生 托物言志(情) 以小见大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合欢树》是可以看做代表史铁生的个性或风格的一篇散文佳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1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
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2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
“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合欢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合欢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合欢树》是史铁生的一篇散文,被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的“永远的新兰亭”板块中。
这篇文章以合欢树为线索,追忆了作者十岁时与母亲的生活片段,以及母亲离世后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叙述,展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恩之情。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同时,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可能难以深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2)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文章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母亲复杂的情感。
(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生命哲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相关背景知识。
下午这篇课文结合短文内容分析短文表达的情感
下午这篇课文结合短文内容分析短文表达的情感《合欢树》史铁生:这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写就的散文,在向人们袒露这一秘密的同时,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于亡母的悼念与愧疚之情。
在这篇感人肺腑的怀念亡母的散文中,我们竟找不出一句对母亲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无论在她生前还是在她身后。
作者以一种平实、简约、淡泊、洗炼的笔调,甚至颇有些惜墨如金的况味,在追述母亲的生前和身后的几件往事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于亡母缅怀与忏悔相互交织的深厚而又复杂的情感。
《合欢树》一文,就其题旨而言,似乎应以母亲生前种下的一株当初曾误以为是“含羞草”的小树苗,而后却长成了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的描述为主,并以此来象征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及他人。
然而该文整个前半部分,却压根儿未提及“母亲种树”这件事。
或许,在作者的记忆中,这样的“小事”,与母亲生前为自己“治病”所做过的桩桩件件,所付出的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与不懈努力相比,实在是太微不不道了。
一般而言,怀念母亲,赞颂母爱的文章总离不开对干母亲的形象,性格及其音容笑貌的描述。
在《合欢树》中,母亲的形象、性格及其音容笑貌,是随着作者对于从十岁到三十岁有关母亲的几件往事的追忆由模糊而逐渐清晰起来的。
对于这些往事和似水年华的追忆,构成了此文的重心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时间的状语,“十岁那年”“二十岁”“后来”以及紧接着的“三十岁时”,既点明了岁月流逝的前后更迭,也浓缩了母亲操劳一生的生命历程,可谓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有了这样既简约而又深厦的情感铺垫,于是,后文中出现的那棵已经枝繁叶茂、年年开花的母亲当年亲手种植的合欢树,其深远的象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别人,这棵合欢树,也许只是一棵平常的树;而对于作者本人,它就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作者的绵绵情思。
将与之永远“合欢”与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如何对待合欢树的? (把握作者复杂的情感体验)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
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
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
车进出太不易。
二十岁 双腿残废 不再年轻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思念感怀
积劳成疾 不在人世
母亲从外貌到性格的巨大变化甚至反差说明了什么?
形象特点: “年轻” “聪明” “好看”
母亲
爱美 爱生活
作
对我获奖态度: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文
竞 赛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获
奖
时
“扫兴” “故意笑” “装作”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 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 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 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 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 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 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 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 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可以去却不想去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这 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 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
它了。
想去却不能去了
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看树影 儿的孩子有什么深刻涵义?
合欢树长高了,母亲的 爱也还在延续,并且在不知 不觉中恩惠着那个窗前的孩 子,而那个孩子仿佛正延续 着我的生命、我的记忆……
母亲生前没有给我留下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 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 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 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我与地坛》
合欢树与母亲、与我 是什么样的关系?
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奖对史铁生的颁奖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 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 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 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 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 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 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 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 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 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合欢树
史铁生
▪ 合欢树,落叶乔木,伞形树 冠。叶互生,为偶数。花美, 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 日出而开,日落而合。有 “马缨花”、“绒花”之称。 常象征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关于合欢树,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这合欢树最早叫苦情树,也不开花。
相传,有个秀才寒窗苦读十年,准备进京赶考。 临行时,妻子粉扇指着窗前的那棵苦情树对他说: “夫君此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乱花迷眼,切莫 忘了回家的路!”秀才应诺而去,却从此杳无音信。 粉扇在家里盼了又盼,等了又等,青丝变白发,也 没等回丈夫的身影。在生命尽头即将到来的时候, 粉扇拖着病弱的身体,挣扎着来到那株印证她和丈 夫誓言的苦情树前,用生命发下重誓:“如果丈夫 变心,从今往后,让这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 花不老,叶不落,一生不同心,世世夜欢合!”说 罢,气绝身亡。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对于治病丧失信心 对生活感到绝望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时
母亲 因操劳而早逝
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
我
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
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
(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 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 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 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 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 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 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 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我
——倔强 好强 怄气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鼓励“我”写作
语言描写
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动作描写
无私无怨 坚强执着 宽厚仁慈 牺牲奉献
“我”双腿残废后 “我”对母亲的态度 :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心理描写)
……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 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 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 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 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 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史铁生 《我与地坛》
浏览课文7-12段
思考:母亲与合欢树 有什么关联?
合欢树
母亲
路边的“含羞草” 第二年没有发芽 第三年长出叶子 第四年(长大) 有一年开花了
种在花盆 不舍得扔 常去侍弄 栽在窗前的地上(念叨) 已不在人世
(执着地培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 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 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 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我” “合欢树”
母亲
两腿残废 没有发芽 开始写作 茁壮成长 事业有成 花繁叶茂
叹息,不放弃 高兴,常侍弄 去世,没看到
母亲的恩泽
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 而用《合欢树》为题?
代表作品
合欢树
初读感悟
浏览全文,并思考:文章先 后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想借此表 达什么?
母亲
合欢树
主题——母爱
诵读课文1--6段
梳理: 作者写了人生中几个年
龄段“我”和母亲的哪些事 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母亲 怎样的形象?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