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4篇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位于扬州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蜀岗中峰,南临瘦西湖,是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大明年间,故名“大明寺“,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名寺,目前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大明寺景区主要由寺庙古迹、栖灵塔、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等五部分组成,游览线路是:牌坊——山门殿——大雄宝殿——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遗址——乾隆碑亭——第五泉——康熙碑亭——平山堂——文章奥区——栖灵塔——东门出口。
首先,我们来到了牌楼,上面的四个篆体字写的是“栖灵遗址”,讲的就是栖灵塔。
背面有“丰乐名区”,是多么好的字句,描绘了这里的地名。
牌楼东侧的围墙上,石刻有“淮东第一观”,出自北宋诗人秦少游的“游人若论登临美,须做淮东第一人”的赞美诗句,这里的“观”并不是道教的“观”,大明寺是佛教。
下面分别讲“山门殿”和“大雄宝殿”等佛教方面
——按导游词讲解。
再分别讲平山堂、栖灵塔、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景点中之一
——按导游词讲解。
扬州大明寺概括导游词

扬州大明寺概括导游词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反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
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华蜜。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扬州大明寺导游词,便利大家阅读与鉴赏!扬州大明寺导游词1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
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出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立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事实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
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
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办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立纪念堂,1973年开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闻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承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立风格进展探究,细心设计这座纪念堂,表达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
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
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101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
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2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胜利后,开心地告知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纳横式,四周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假设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反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_导游词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江苏大明寺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江苏大明寺,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
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
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1 / 6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
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
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
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
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
大明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大明寺参观游览。
大明寺地处城北蜀冈中峰,它以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依山面水,享有“淮东第一胜境”的盛名。
众多的文物古迹,迷人的山水景观,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往今来高僧辈出,君王贤圣,骚人墨客,国内外风雅名流,曾云集于此,游览观光者无不流连忘返,虔诚祈求者,无不吉祥如意,福寿无量。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
隋建“栖灵塔”,故“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
唐时,栖灵塔毁于雷火,宋代重建,不久又废圮。
于后,寺名亦由栖灵寺复名大明寺。
至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改名为“法净寺”。
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从日本到中国展出,称之为“回国探亲”乃恢复大明寺原名。
大明寺风物景观,由寺庙、文章奥区(栖灵塔塔院)、鉴真纪念堂。
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
请各位朋友,随我沿导游线路一一游览。
[栖灵遗址牌楼]现在我们已来到大明寺山门前,这座庄严典雅的木制牌楼,依山面水,极为壮观,四柱三楹。
中门之上朝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北有篆书“丰乐名区”四字,丰乐之名源于此地旧属大仪乡丰乐区。
[山门殿]牌楼北约20米,即大明寺正门,黄墙三门,额“大明寺”,门东侧围墙嵌有“淮东第一观”石刻,取北宋秦观诗句“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清代书法家蒋衡书;西侧墙上嵌“天下第五泉”石刻,为清代书法家王澍书。
进庙门,便是天王殿。
正中供奉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教护法神韦驮立像;大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雕像,分别为: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均为佛门护法神,分掌风、调、雨、顺之权。
出口山门殿(天王殿)北门,为一大庭院,院中正殿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三楹三檐,三层檐下悬“大雄宝殿”横匾。
屋脊嵌有宝镜及砖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
大殿前后为双步梁,加走廊。
大殿正中供释迦、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大佛,三佛背后奉侍南海观音,大殿两侧为“普种福田”的十八罗汉雕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扬州大明寺景点介绍

扬州大明寺景点介绍扬州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也是扬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大明寺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为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大明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大明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是一座具有典型中国传统寺庙风格的建筑群。
寺内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大明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寺内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内部供奉有佛像和经书,是僧侣们诵经礼佛的场所。
另外,大明寺还有一座古老的藏经楼,内有大量珍贵的佛经和历代高僧的法器,对于研究佛教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宏伟的建筑群,大明寺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明寺塔,这座古老的砖塔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也是扬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大明寺塔高约70米,共有九层,每一层都雕刻着精美的佛教题材浮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登上大明寺塔,可以俯瞰整个大明寺和周边的风景,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建筑和文物,大明寺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明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献,对于研究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大明寺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寺内保存有大量古代的石刻、碑文和书画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精髓。
总的来说,扬州大明寺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佛教寺庙,其宏伟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大明寺不仅是一座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前来大明寺参观,不仅可以欣赏到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魅力,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扬州大明寺的新鲜讲解词(上)

大明寺作为扬州的一个传统景点特色不仅在它的宗教文化上,它的建筑、它丰厚的人文典故同样是它的一大看点。
首先,这个寺庙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据今有15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近20个朝代的更替;遭受过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毁佛政策的清洗,清代扬州十日的劫难,太平天国烽火的蔓延和十年浩劫的悲剧。
在千年的历史中或兵燹(xian)人祸,或天灾雷火,寺塔虽屡遭毁坏,却屡屡再建,直至今日。
现在看到的寺庙建筑是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出资重建,再现了当年“江淮化主”的香火盛况。
其次,大明寺建在海拔28米的蜀岗之上,虽然高度有限,但是对于处在里下河洼地的扬州城来说,确是制高点,有君临扬州之势,立于山头放眼四顾远山含翠、长江如练,近处绿扬城市井喧然,引来无数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为之放歌,为这座千年古寺留下深深的文化烙印。
而这文化首先就表现在大明寺的门楣之上。
这座寺庙在历史上曾经很荣幸的被皇帝赐名为“法净寺”,这件事发生在乾隆三十年,清高宗第四次巡幸扬州的时候,这个名字改的很有些耐人寻味,“法”在扬州应该是暗指史可法,“净”是干净,在文字狱搞的沸沸扬扬康熙、雍正两朝犯忌讳的“大明”没有被改掉,也没有给这个寺庙带来任何麻烦,说明了统治者对于扬州这个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视程度,在政策操作上的小心翼翼,而乾隆改名则充分反映了统治者对于政权稳定性的信心,已经没有人再最思前朝,江山已经向铁桶一样的牢靠。
现在正门上嵌着“大明寺”三个字,是1980年为鉴真大师坐像回扬“省亲”而恢复的历史原名,当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说:扬州是文化名城,历史上名家辈出,可选一位,集其字为额。
并建议首选唐代扬州书家李邕,赵老先生对李邕非常推崇,很巧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名气更大的赵老先生对李邕的字同样推崇倍至的,他就是元代大家赵孟頫。
但是很可惜在李邕现存的字里边没有找到合适的。
后来从隋代最有名《龙藏寺碑》中集字而成。
康有为对此碑的评价是:金花遍地细碎玲珑。
大明寺导游词(精选12篇)

大明寺导游词(精选12篇)大明寺篇1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濒江近海,交通发达,物产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邗江2个县,代管仪征、江都、高邮3个县级市。
面积6638平方公里,440万人。
市地势平坦,海拔在4-8米之间,常年气候温和。
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类活动。
自公元前486处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扬州建城已经2484年。
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
唐代扬州长,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
唐以后,曾几度兴衰。
清代再度出现"广陵繁华今倍昔"的兴旺景象。
19世纪中叶起,由于多种原因,扬州逐步衰落。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
这里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是政府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市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努力壮大优势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从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顺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大经贸战略,加快调整外贸市场结构,扩大工业品出口,鼓励企业利用比较优势,推进跨国经营,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扬州城,是江书记的故乡,至今已有2480年的历史了。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扬州大明寺导游词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
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
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
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
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
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
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
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大明寺平山堂导游词

大明寺平山堂导游词各位游客,适才在大雄宝殿进过香,又参拜了鉴真大师的干漆夹纻像,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蜀岗三景之一的平山堂。
平山堂始建于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之时,现在的平山堂为清同治年间盐运使方浚颐重建,是一座典型的晚清风格的厅堂,门外建了石棚,棚上爬满藤蔓,走入时一片荫凉。
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
堂为敞口厅,面阔五间。
堂前有石砌平台,名为行春台。
台前围以栏杆,栏下为一深池,池内修竹千竿,绿荫苒苒,因风摇曳。
为什么叫“平山堂”呢?因为在这里登堂南望,“江南诸山,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故名“平山堂”。
大家请看,平山堂上楹联甚多,而以清代扬州知府伊秉绶所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最为世人称道。
中间这幅“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也朗朗可读。
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左边的“风流宛在”,用字如此灵活巧妙,更是表示了欧阳修的风韵千古流传。
各位游客,平山堂上除了楹联,碑刻也是不少,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游人到此不可不读的当属这块刻于1932年的碑刻了。
这是苏东坡于1079年4月来扬州时,感怀十年不见恩师,为吊念恩师而作的《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由此可见,平山堂与欧阳修的渊源颇深。
各位游客,欧公曾于堂前亲植柳树一株,时称“欧公柳”。
“柳”因通“留”,有惜别之意,充分表达了欧公对于平山堂的那种剪不断的情思。
如今堂前柳树早已不存,代之的是交错的古藤、肥美的芭蕉。
也许有的游客要问,此处为什么不重新补植柳树呢?其实,曾经有位姓薛的太守效仿欧公在此植过一株柳树,只不过,他的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被时人讥讽为“欧公柳、薛公丑”,因为后人的补植怎么也代替不了欧公在扬州人心目中的地位,更代替不了欧公对于平山堂的情。
大明寺导游词..

游览线路: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遗址—乾隆碑亭—康熙碑亭—平山堂—栖(qi)灵塔大明寺导游词简介:大明寺地处扬州北郊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内的蜀冈中峰,南邻瘦西湖,是个“前有照,背有靠”的风水宝地,它历史悠久,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园林风光于一体的宗教旅游胜地,享有“淮东第一观”的盛名。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457—464年),依当年年号“大明”而叫“大明寺”,(因寺内建有栖(qi)灵塔,又称“栖灵寺”;又因为其位于唐城之西,亦称“西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1765年第四次南巡,看到“大明”二字很不高兴,认为扬州人思念大明朝,故改名为“法净寺”。
而扬州人不接受此名,一般称其为“平山堂”,以局部代全局。
这样一直延续到1980年,由于大明寺是国际文化使者鉴真大和尚的祖庭,国家处于对外交往的需要,1980年重新恢复为大明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对外开放的寺庙,目前是国家4A级景点。
(寺内有始建于隋代的栖灵塔、唐代鉴真大和尚的纪念堂、北宋欧阳修的平山堂、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行宫遗址等古迹,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寺。
)(上山的石台阶共168级)(东面序墙上看到五个石刻大字“淮东第一观”,这个“观”可不是道教的“观”,大明寺是佛教,这句话出自北宋扬州秦少游的诗,“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是对这里的赞美,由清代书法家蒋衡书写。
)(西序墙上还有五个字“天下第五泉”,为清代书法家王澍(shu)书写。
全国号称第一的可多了,像这么说自己是“第五”的倒不多见。
东面的“第一”很自豪,西边的“第五”又很谦虚,这些石刻都是清代留下的原物。
)牌楼:大家请看前面的牌楼,是为了纪念唐代因天火而烧毁栖灵塔而建的,木质结构,四柱三楹,南面四个篆体字叫“栖灵遗址”,转过去还可以看到背面的四个字“丰乐名区”,因为此地原来属于大仪乡丰乐区。
(隋文帝杨坚笃行佛教,仁寿元年(601年)在他过生日时,下诏在全国建立30座佛塔供奉舍利,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
【最新2018】扬州大明寺导游词-word范文 (1页)

【最新2018】扬州大明寺导游词-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也许您还喜欢:
∙航天科技游圣地—东风航天城导游词
∙辽宁锦州医巫闾山导游词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二龙喉公园的导游词
∙盘龙城导游词
∙承恩寺导游词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导游词 (500字)
∙导游词的格式
∙厦门植物园讲解词
∙安徽八里河风景区导游词
∙河南郑州概况欢迎词
∙西岭雪山导游词。
大明寺导游词提纲

大明寺导游词提纲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明寺,它位于古城扬州北郊,自古便有“扬州第一名胜”之称,始建于南朝宋武帝大明年间,故此称“大明寺”。
第一个景点淮东第一观:牌楼东侧围墙上石刻“淮东第一观”,取自秦少游诗句,为清书法家所书,两石狮为清乾隆重宁寺遗物,1961年一道这里。
第二个景点山门殿:首先看到弥勒佛坐像,介绍左右手所持之物,,东西两侧为四大天王,后面是韦陀。
第三个景点大雄宝殿:殿中为释迦牟尼佛,佛祖东侧是迦叶,西为阿难。
佛祖东西首座各为药师佛,阿弥陀佛,背后为观音佛,左右各为善财童子,龙女。
第四个景点藏经楼:它是大明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1985年重建,建筑是两层五楹的单檐硬山顶匾额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提写,进入大厅,是由香港弘勋法师赠送的释迦摩尼汉白玉坐像,右侧为白玉卧佛祖师,原为缅甸政府赠高旻寺,后转赠给大明寺。
第五个景点平远楼:建筑为高三层,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式的楼阁,始建于清雍正十年,楼亭前院横匾上刻着“印心石屋”,为1835年道光皇帝为进士陶澍而题,然后介绍陶澍的家乡背景,名称之由来。
第六个景点鉴真纪念堂:介绍鉴真纪念堂的基本结构,正殿,碑亭和回廊组成,而碑亭内鉴真纪念碑是由梁思成教授设计的,采用横式,正面位郭沫若所题的,采用莲花座托碑,莲花座上刻有只有是唐朝特有的草——卷叶草,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背面刻得为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撰写的1200周年的长篇论文,因名家设计,题名,撰文,建筑界一直享有“三绝碑”之称。
然后介绍鉴真的生平。
第七个景点平山堂:平山堂是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见,然后叙述欧阳修为何会被贬到扬州建此堂的原因,堂上悬挂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是追怀欧公的逸事,堂前红柱上的楹联是由淸太守伊秉绶所作,下联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第八个景点谷林堂:是苏东坡56岁时任扬州知府是为纪念欧阳修而建的,堂名取自他自己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领略了瘦西湖的秀色,现在请大家去参观大明寺。
一听大明寺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单纯的佛教寺庙,其实不然,它的范畴应该是大明寺风物鉴赏区由寺庙古迹、栖灵塔、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大明寺自创建以来,向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
从1980年迎接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后,每年接待中外宾客达40万人次之多。
1991年10月12日上午,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陪同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前来参观。
大明寺山明水秀,景物纷呈,下面就让我们迈入这藏龙赐福、香云线绕的吉祥之地,去一睹它的风貌吧!【大明寺创建历史—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平远楼】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风风景区的中峰,从停车场到寺庙门口有一小段路程,让我们沿着这条平缓的石坡拾级而上,在这段时间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大明寺的概况: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
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杨坚60寿辰,诏令在全国30个州内设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就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
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因此也称西寺。
清乾隆三十年(176年)乾隆帝巡游扬州,见大明两字,很不高兴,便亲笔将大明寺改成法净寺。
直至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才复名大明寺。
各位游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庄重典雅的牌楼,只见正面横匾上篆刻着栖灵遗址4个字。
再看背面有篆书丰乐名区4字,是因过去这里属大仪乡丰乐区而得名。
正反两面篆书都是光绪年间盐运使姚径手书,结构工整,字体雄美。
牌楼东侧的围墙上,石刻淮东第一观,是北宋诗人秦少游的诗句,为清代书法家蒋密所书。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听到大明寺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单纯的佛教寺庙,其实不然,它的范畴应该是“大明寺风物鉴赏区”,它是由寺庙古迹、栖灵塔、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大明寺自创建以来,向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
1.大明寺概况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岗风景区的中峰,从停车场到寺庙门口有一小段路程,让我们沿着这条平缓的石坡拾级而上,在这段时间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大明寺的概况: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
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杨坚60寿辰,诏令在全国30个州内设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就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
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因此也称“西寺”。
清乾隆三十年(176年)乾隆帝巡游扬州,见“大明”两字,很不高兴,便亲笔将“大明寺”改成“法净寺”。
直至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才复名“大明寺”。
2.牌楼沿着数百级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
可以看到牌楼正面上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是为了纪念栖灵塔被雷火劈毁而建;又因曾归属大仪乡丰乐区,因此反面有篆书“丰乐名区”四字,是出自这里的地名,这两块篆体字的都是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
牌楼前面有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视远方。
它们是扬州名刹重宁寺的古老遗物,60年代移至此处。
寺前东西院墙上分别嵌着两块石碑,东为蒋衡山“淮东第一观”,这里的观可不是道教的观,大明寺是佛教,这句话出自扬州名人秦少游的诗句"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是对这里的赞美,西为王澍书“天下第五泉”大字。
3.山门殿现在来到的是大明寺的大门,同一般寺庙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门殿同时也兼作“天王殿”,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大门耸立,中间比较高大的是正山门,东西则是东大门和西大门,山门是佛教和老百姓划清界限的地方,进入山门就要遵守清规戒律.现在请大家进殿内参观,进门首先看到正南面供奉着弥勒佛坐像,左手握布袋,右手持佛珠,据称他是释迦摩尼的弟子阿逸多。
扬州大明寺景点导游词(精选16篇)

扬州大明寺景点导游词(精选16篇)扬州大明寺景点篇1各位游客,刚才我们参观的是大明寺佛教建筑,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文化古迹和园林风光。
“文章太守”是欧阳修的,这句话是他当扬州市长时说的,古代的市长叫“太守”、知州。
清代光绪五年,有一位叫欧阳正墉的人在扬州担任两淮盐运使,深有文章太守的自豪感,就为欧阳修建造了祠堂——欧阳文忠公祠,祠内有欧阳修石刻像,由于反光原理,远看白胡须,近看黑胡须,吸引了许多游人。
而更精彩的是无论我们从任何角度去看,欧阳修的两眼都对着我们,神态关切,这是石工点睛技术出色,被称为石刻的神品。
堂上悬挂的“六一宗风”横匾,原为欧阳正墉所题,后遭损坏,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补书。
“六一”是取自欧阳修的别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对“六一”有自解:吾藏书一万卷,集取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到的地方是西园。
我们脚下这段是清代的石铺路面,据说乾隆皇帝曾经走过,所以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乾隆漫步小道。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碑刻是乾隆的游平山堂诗;另一碑刻在南边,摹刻的是康熙帝题杭州灵隐寺诗。
也许有朋友会问,康熙所题杭州灵隐寺的诗,为什么会立于扬州?这里有一段典故,康熙第二次南巡途经扬州,当时的扬州知府是满洲正白旗人,其兄高承爵与皇帝关系密切。
高承爵奉旨先到杭州考察,然后又赶回扬州伴驾前往杭州。
后来康熙回京时,高承爵又送皇帝至山东,在御舟中皇帝大悦,赐《灵隐》诗一首,并钦升高承爵为江南江苏按察使。
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高承爵于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将此碑立在大明寺内。
扬州大明寺景点导游词篇2各位请随我进入殿内,大家看,坐在正中莲花高台上的是释迦牟尼。
站在大佛东侧的是迦叶,西侧是阿难,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得力弟子。
大佛东面是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西面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游客:唐朝著名高僧鉴真是中日交往的友好使者。
为了纪念鉴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历史功绩,1973年在大明寺内建造了鉴真纪念堂。
2019年扬州大明寺导游词-范文资料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
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
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
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
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
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
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
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扬州大明寺导游词讲解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扬州大明寺导游词讲解》摘要:它既是座佛叫庙宇也是方风景名胜由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五泉等组成,如今悬堂上“坐花月”、“风流宛”匾额正是追怀欧公轶事,”(蒙顶是四川峨嵋蒙山顶山顶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诗云“扬子江水蒙山顶上茶”)明寺位扬州西北郊蜀冈上它既是座佛叫庙宇也是方风景名胜由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五泉等组成明寺殿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佛;背面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立像殿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客人撞钟以幸福栖灵塔西隋朝隋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他生日曾下诏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唐代诗人李白曾登临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白居易、刘禹锡游该塔两人龄都是55岁人了但精神很兴致很高扬州玩了半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广陵何楼何塔不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豪现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70米共9层塔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上气势雄伟古朴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鉴真纪念堂扬州鉴真纪念堂是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淮南地区极有名望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师受请东渡日传法奈良东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日律宗初祖鉴真是友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化带至日实际上是僧团形式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日两国人民相友夙愿和以圆满实现963年鉴真圆寂00周年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佛教首领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建造纪念堂973年动工97年竣工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其他些古建筑回国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963年日两国商定精神不仅从义上而且建筑物身也要成日友象征纪念堂分两组组四松堂构成清式四合院南纪念馆北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组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植佳兰芳卉其樱花980年鉴真师像回故里探亲日奈良唐招提寺森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清式唐式分二但处条轴线上又合纪念碑是梁思成夜设计而成他设计成功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纪念碑以竖碑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阴镌正面郭沫若题“唐鉴真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纪念堂奠基礼上写这就打破传统格局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代感底座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直成佛教象征莲花座上有卷叶草主题纹样花饰原梁思成快设计完毕感到“唐”这不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草以象征鉴真生活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设计保持了国盛唐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当建筑特现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当然是体现日化相交融特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进深四四周高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檐柱柱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央坐像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刘豫按照日招提寺“模和尚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殿前石灯笼是鉴真师象回故里现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长老所赠已十多年长明不灭灯前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平山堂平山堂是游目骋怀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敞厅上“平山堂”三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宋代著名政治、学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所建可敬是欧公不世俗所羁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是建堂史每到暑天公余暇他常携朋友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特别常叫从人不远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许盆放客人然让歌取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片则饮酒杯赋诗首往往到夜月而归这就是当击鼓传花如今悬堂上“坐花月”、“风流宛”匾额正是追怀欧公轶事欧阳修爱莲花其调任安徽阜阳到任二天他就到该城西湖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景致安排阜阳山水堂前朱漆红柱上楹“江诸山到堂下太守宴与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盛景;下借欧公《醉翁亭记》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郁闷和乐观适落宕情怀造句既佳法古朴平山堂楹冠天下五泉扬州人爱喝茶喝茶先得种茶扬州种茶历史悠久五代毛锡《茶谱》称“扬州禅智寺隋故宫寺旁蜀岗有茶其茶甘香味如蒙顶”(蒙顶是四川峨嵋蒙山顶山顶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诗云“扬子江水蒙山顶上茶”)当蜀岗茶还作贡品进贡至今蜀岗有茶树五亩其茶以芽尖鲜嫩条紧密汤色明亮清香浓重宇称道扬州不仅茶叶而且讲究泡制首先是水冲茶水当五泉水唐代状元张又新写《煎茶水记》说唐代宗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维扬逢陆羽李早闻陆名十分倾慕相聚甚欢当他们船泊扬子江边准备吃饭李秀卿说“陆君善别茶天下闻名而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难得今日二妙千遇岂能错?”陆羽欣然应允是李秀卿令谨慎可靠军士携瓶操舟深入扬子江南零取水陆羽准备茶具相候不会水取了陆羽以杓扬其水说“这是扬子江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水而是近岸水”军士说“我划船深入而且有人做证”陆羽不言语让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盆倒及半又以杓扬说“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惊吓不已跪地请罪原他初确实是南零取水可惜近岸舟荡水泼了半是就近以江水加满李秀卿和宾客都惊叹恳请陆羽口授天下水优劣陆羽说扬子江江南零水七惠山水二虎丘水五丹阳水十扬州明寺水十二陆羽刘伯刍也是位学识渊博者把江淮宜烹茶水分七等扬子江南零水无锡惠山寺石水二苏州虎丘寺石水三丹阳县观音寺水四吴淞江水六淮水下七扬州蜀岗峰明寺水名列五北宋欧阳修守扬州曾品尝该泉水并井上建“美泉亭”还撰《明寺泉水记》称赞泉水美苏东坡守扬州曾记道“明寺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水以塔院胜”真是从名士能评水古高僧爱斗茶处直有塔井和下院井说明代明寺僧沧溟曾掘地得井嘉靖叶巡盐御史徐九皋“五泉”三青石红形丰腴壮丽人称下院井水岛上井是乾隆二年汪应庚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并井上建环亭著名法吏部王澍“天下五泉”。
扬州导游词文档4篇

扬州导游词文档4篇Yangzhou tour guide words编订:JinTai College扬州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扬州导游词文档2、篇章2:扬州白塔导游词文档3、篇章3:扬州白塔导游词文档4、篇章4:扬州白塔导游词文档篇章1:扬州导游词文档扬州瘦西湖历史上以二十四桥著称于世,蜿蜒曲折的一湖碧水将这二十四景如同颗颗珍珠镶嵌在这玉带之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
下面是带来的扬州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扬州导游词一:富冠天下”之誉。
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
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
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
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
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无霜期年平均222天。
扬州本地导游推荐信范文

您好!我是扬州本地的一名导游,非常荣幸能够向您推荐这座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扬州。
以下是我为您精心准备的扬州旅游推荐信,希望能在您即将踏足扬州之际,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旅游体验。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有着超过2500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
扬州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著称。
【历史文化篇】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古迹和博物馆。
首先,我强烈推荐您参观大明寺,这座千年古刹坐落在蜀冈中峰之上,是佛教文化的圣地。
寺内建筑宏伟,佛像庄严,是感受扬州深厚佛教文化的绝佳之地。
其次,何园是晚清扬州最有特色的一座名园,原名寄啸山庄,园内景色如画,古树参天,是了解扬州园林艺术的重要场所。
此外,扬州博物馆也是不可错过的景点,馆内藏品丰富,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文物,让您深入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
【自然风光篇】扬州的自然风光同样迷人。
瘦西湖是扬州的标志性景点,湖面细长,如同一道翠绿的丝带,湖畔柳树依依,花开四季,美不胜收。
在瘦西湖畔,您可以乘坐游船,悠然自得地欣赏湖光山色,感受扬州的秀美风光。
此外,扬州还有众多湖泊和温泉资源,如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等,以及著名的温泉度假村,让您在休闲度假的同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美食文化篇】扬州美食也是不可不尝的一大亮点。
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扬州酱菜等都是扬州的传统名菜,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在扬州,您可以品尝到各种地方特色小吃,如三丁包、蟹黄包、盐水鸭等,让您的味蕾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民俗风情篇】扬州的民俗风情同样独具魅力。
每年农历三月,扬州都会举办烟花三月国际旅游节,届时,您可以欣赏到盛大的烟花表演,感受扬州的节日氛围。
此外,扬州的剪纸、漆器、玉器等工艺品也颇具特色,是您购买纪念品的绝佳选择。
总之,扬州是一座值得您深入探索的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4篇Guide words of Daming Temple in Yangzhou编订:JinTai College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1: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2、篇章2:2: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3、篇章3:3:扬州大明寺游记文档4、篇章4: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扬州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蜀岗。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扬州大明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1: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大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其悠久历史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大德高僧,他就是唐代的鉴真和尚。
鉴真和尚曾在大明寺讲律传戒,名闻遐迩,为僧俗所景仰,有着崇高威望,享“江淮化主”之誉。
为了兴隆佛教,弘法东洋,他接受日本僧人邀请,欣然率领众僧东渡扶桑。
大师东渡弘法是义无反顾的。
当时,他的弟子们因道路遥远,“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而犹豫踟蹰。
鉴真却毅然决然:“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足见他的深远识见和坚强决心。
鉴真大师不畏艰险,五次东渡失败,却毫不灰心,决不退缩,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以双目失明之66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实现夙愿。
他的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令后人无比景仰与敬慕。
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戒律、兴造寺庙佛像、广授书画技艺、推广医药饮食、弘扬大唐文化,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
鉴真大师是传教弘法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罕见的杰出人物,也是大明寺最大的荣耀和骄傲。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
栖灵塔自唐会昌三年(843)毁灭,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而无栖灵宝塔,香客和游人深深引为憾事。
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僧人可政募集资金建造了一座七级多宝塔。
这座宝塔又于南宋时毁圮,自此,大明寺再也没有重建栖灵塔之举。
时值1980年,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业。
大明寺僧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准备兴建。
1988年,大明寺主持僧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择址奠基,仪式隆重,并立石为记。
瑞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赓续其志,募化资金,虔心操作,企求早日建成栖灵塔。
与栖灵塔北台阶相接的甬道直通卧佛殿。
卧佛殿为单檐殿庑式建筑,翘角飞檐,气势雄伟。
卧佛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上,檐下正中处高悬“卧佛殿”金字匾,出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
在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的偏东位置上,也形成了一个南北中轴线的建筑群体,它就是以鉴真纪念堂正殿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群体,设计精妙,构制完美,堪称近今建筑的精品。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建,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
今堂内还挂有“风流宛在”、“坐花载月”的匾额,堂北檐挂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
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篇章2:2: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相传,隋炀帝杨广为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业,保佑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万代,于泰陵旁边创建了此寺。
由于福荫寺的创建有皇帝支持,所以当时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安史之乱”后国力逐渐衰弱,福荫寺和其他佛教道场一样,也随之香火日少,武宗灭佛,福荫寺也在劫难逃,殿宇佛像全部被毁。
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间,福荫寺曾三次重修和补修,多次兴盛,较以前规模更大,僧人更多,计有土地一百八十余亩,极一时之胜,清末民初,战乱四起,盗匪泛滥,福荫寺多处殿宇被毁,仅存三间大殿、六间厢房和钟鼓二楼,有数僧看门而已。
1949年后,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余亩,殿堂、佛像、钟、鼓齐备,但不幸毁于“文革”。
1987年由净天法师倡导,在原福荫寺旧址下恢复重建,l989年7月大雄宝殿落成,改寺名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为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场。
此后,在当地政府、村组干部和四方信众的支持下,特别是香港印行、圣一、悟达等法师在经济上的大力扶持,十多年来修建未辍,发展很快。
现已成为有相当规模的佛教庄严圣地。
该寺现占地12亩建有大雄宝殿5间、天王殿5间、斋坛两层14间、祖师殿3间、伽蓝殿3间及念佛堂、学戒堂、储经阁、钟鼓楼等,并有电房、浴室、客舍、厢房等配套设施。
如今的大明寺,已经焕然一新。
这里距县城仅10华里,交通便利。
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
景致幽雅,气候宜人,花木茂盛。
更奇妙的地方是、寺中央大雄宝殿屋脊中心的铁尖正对东方的隋泰陵墓顶尖,正东正西,即使用经纬仪看,也不偏丝亳。
这是古人的刻意杰作,还是天意之合,至今不得而知,但它使人们好奇,更使人们感到神秘。
寺中廊坊顶上长有一参天古柏,悬空而生,数百年来,虽经风雨、战火等种种摧残,但仍旧枝繁叶茂,香客、游人无不叹为奇观。
篇章3:3:扬州大明寺游记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西北的蜀冈中峰,是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的古刹。
唐代鉴真大师曾主持此寺,传经讲律。
寺内建有九层的栖灵塔。
今大明寺内的鉴真纪念堂为唐代风格建筑,于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1973年建成,正殿须弥座上供奉的以干漆夹贮制作的鉴真坐像,闭目冥思,神态坚毅安祥。
其前院有一株高丈余的名贵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到了大明寺我看见那里人流如潮,刚进去就能看到上有一个很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大雄宝殿”四个大字,进去之后我们拜了佛祖。
最后我们又来到栖灵塔。
进入栖灵塔后里面就有四座佛像,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一直爬,才爬到第七层就已经精疲力竭了,爬到上面歇了一会儿,透透气,通通风又继续往上爬了。
终于爬到第九层了,我感到非常的自豪,非常高兴,我对爸爸妈妈说:“我真是太开心了,这里的风好舒服啊!”我往下看,下面好小啊,好像一些玩具,人们就像一只只小蚂蚁爬来爬去,我又往远处看,原来世界是这么大呀!下去之后又看见一座钟楼和一座鼓楼。
离开的时候总是依依不舍的,那天实在是太高兴了!篇章4: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
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
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
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
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
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
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
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
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
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
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
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
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
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
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高大的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的檐柱,柱为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家刘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