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疾病的影像诊断
胸片的原理
![胸片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e83e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e.png)
胸片的原理胸片,是一种通过X射线照相术来检查胸腔内部结构的影像检查方法。
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可以用于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疾病、胸腔损伤等多种疾病。
那么,胸片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X射线的原理。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在胶片上产生影像。
X射线的穿透能力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有关,密度大、厚度大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作用就越大。
而对于密度小、厚度小的物质,X射线的穿透能力就越强。
这就是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在进行胸片检查时,患者需要站立或坐立,胸部贴近X射线感光胶片或数字平板。
X射线机发射X射线,X射线穿透患者的胸部组织后,部分X射线被吸收,部分穿透患者的胸部,然后照射到感光胶片或数字平板上,形成X射线影像。
这些影像可以显示肺部、心脏、胸腔骨骼等结构,医生可以通过这些影像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肺部疾病、心脏疾病或者胸腔损伤等疾病。
胸片的原理主要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通过X射线成像来显示人体胸部内部结构,从而进行诊断。
然而,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危害,因此在进行胸片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检查,以及检查的频率和方式。
同时,医生和患者在进行胸片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护自己,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总的来说,胸片是一种通过X射线成像来显示胸部内部结构的影像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
通过胸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疾病、胸腔损伤等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在进行胸片检查时,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注意保护自己,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胸片的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236e722f18583d049645931.png)
五、继发性肺肿瘤 (肺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pulmonary
肺转移瘤
肺部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头颈 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 骨等原发恶性肿瘤均易转移到肺部。
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 移,以血行转移最多见。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临床表现以发热(午后低热)、 盗汗、咳嗽、气急、消瘦为主,可 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有时可出现胸 痛咯血。
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
三 、 肺结核
分类:
1、原发性肺结核(I型)包括原发综合 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 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 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范围等方面有限度, 且不能保留影像资料,因而此种方法逐 步被胸部摄片所代替。
透视
方法简单 多体位、 动态观察
不易发现 细小病变 没有永久 记录
胸部摄影
摄片是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最基本的方法。
1、正位:通常为后前位,X线自背部射入。 2、侧位: 患侧胸壁靠片,X线自健侧射入。 3、斜位:常用于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
度影,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多见于两肺 上叶。
增殖性病变(肉芽肿)中等密度圆形或 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楚。
纤维化病变:为吸收好转后遗留改变, CT呈中等偏高密度,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 走向紊乱。
钙化病变:为结核后遗留钙质沉着, CT 呈高密度。 CT值100—500HU。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直径大于1.0cm的类 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按组织类型分为:① 鳞状细胞癌; ② 小细胞癌;③ 腺癌;④ 大细胞癌。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c17a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a.png)
表现为多形性病灶,如渗出、增殖、干酪坏死、钙化和纤维化等,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鉴别
肺水肿
肺栓塞
表现为蝶翼状阴影,肺 门周围血管增粗、模糊。
表现为楔形阴影,尖端 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
相连。
肺不张
肺气肿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体积 缩小,密度增高,邻近
结构向患侧移位。
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
监测治疗效果
03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 影像检查将更加智能化,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进行融合, 如CT、MRI、PET等,可以更全 面地评估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
密度特征
良性肿瘤密度均匀,多无钙化;恶 性肿瘤密度不均,可出现坏死、囊 变和钙化。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形态 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 期内可出现明显形态和密度变化。
不同病原体感染鉴别
细菌性肺炎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充 气征。
病毒性肺炎
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小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改变。
02
常见胸部疾病影像表现
肺炎
01
02
03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片状、云雾状 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模 糊。
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 困难等。
治疗方法
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症治 疗如止咳、化痰等。
肺结核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点状、结节状、 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匀, 边缘较清晰。
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常见病的CT诊断
![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常见病的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da4ed1d0242a8956aece46b.png)
编辑课件
空洞与空腔
编辑课件
肺肿瘤
↗原发性→良性,少见。 肺肿瘤 ↘恶性,多见→98%原发支气管肺癌。
↘转移性→均为恶性。 ↘2%为肺肉瘤。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和细
支气管、肺泡上皮。组织学上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 小细胞肺癌(分为鳞癌、腺癌、复合癌和大细胞未 分化癌)。 鳞癌最常见,占肺癌40%;多发生在段以上支气管, 少数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男性多见(80%),生 长慢,转移晚,中心易坏死。
编辑课件
斑片与磨玻璃影
1、相同点:均为密度增高影。 2、不同点:密度增高的程度不同。
斑片影密度较高,内部的正常血管 被掩盖; 磨玻璃影密度较淡,内可见正常血 管影。
编辑课件
斑片与磨玻璃影
编辑课件
肿块与结节
肿块与结节是肺肿瘤的特征; 以大小来区分肿块与结节的最新标准: 大于3cm者为肿块,小于或等于3cm者为结节; 结节又分为: 2cm﹤大结节≦3cm;
编辑课件
淋巴瘤
4R、4L、5、6 7、8、10L、11L区淋巴肿
编辑课件
右上肺癌:
10R、4R、4L、3A、3P 5区淋巴结转移,符合
转移途径
编辑课件
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
1、结节病 2、淋巴瘤 3、淋巴结转移瘤 4、淋巴结结核
编辑课件
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
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 1、淋巴结的分布。 2、淋巴结的形态和边缘。 3、淋巴结的密度。 4、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5、淋巴结的增强表现。 6、肺内表现。 7、胸外表现。 8、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互关系。
编辑课件
肺动脉栓塞与肺梗死
影象学表现:
在没有肺梗塞的肺动脉栓塞中, CT显示栓塞血管供应的肺区内CT 值减低,提示该区肺血量减少
胸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胸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0f1b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e.png)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诊断要点、技巧
v【影像表现】:CT平扫(A)、增强(B) 及MPR重建(C、D)显示左肺上叶周围型 肺癌(鳞癌),肿瘤呈浅分叶(D,▲)边 缘见短毛刺(D,↑)。
双下肺支扩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诊断要点
【影像表现】:高分辨率CT平扫肺窗示两 肺中下叶支气管囊状扩张。
v【影像诊断】:两肺中下叶支气管扩张。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影像表现】:胸部正位片示双肺多发高 密度大结节影。
v【影像诊断】:肺转移瘤。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肺转移瘤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诊断要点
【影像表现】:CT平扫肺窗(A、B)示双 肺散在分布类圆形结节影,边缘清楚,呈 棉花团状,无明显分叶及毛刺,双肺门影 增大。
v【影像诊断】:肺转移瘤。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诊断要点
v【影像表现】:胸部正位(A)示右肺中 野片状模糊影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另一例 (B)示右上肺片状模糊影及肺门、纵隔淋 巴结肿大,两者之间有条索状影相连。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9c2aa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b.png)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胸部CT影像学是诊断和评估胸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二、胸廓正常胸部CT影像学中,胸廓呈现为双侧对称,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胸骨前突、锁骨、肩胛骨、肋骨、背部等结构均可清晰显示。
三、肺野1. 肺实质:肺组织密度均匀,纹理清晰,可见细小支气管血管束。
无明显实质结节、肿块或浸润阴影。
2. 肺小叶:肺小叶内可见小叶间隔,正常肺小叶间隔宽度应在2-15mm范围内。
3. 支气管:支气管呈较明显的空气密度,壁厚均匀,支气管径迹清晰可见。
四、纵隔1. 纵隔位置:纵隔位于胸廓中,前至胸骨后突,后至胸椎,上至锁骨顶,下至横膈膜的最高点。
2. 纵隔结构:纵隔内可见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淋巴结等结构,各器官之间的分界清晰。
3. 淋巴结:正常淋巴结大小一般小于1cm,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无强化。
五、胸膜1. 胸膜腔:胸腔腔隙清晰,无积液或气体。
2. 胸膜增厚:胸膜厚度一般小于1mm,不应有明显增厚的表现。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文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胸部CT影像学: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胸部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评估的方法。
2. 胸廓:人体胸部外形的轮廓,由胸骨、肋骨、锁骨等组成。
3. 肺实质:指肺的实质部分,包括肺泡、细支气管、血管和结缔组织。
4. 肺小叶:肺的最小功能单位,由气管支气管分支成的。
每个肺小叶由一个中央小叶支气管和周围小叶支气管构成。
5. 纵隔:胸廓内位于两肺之间的胸腔隔离结构,包括心脏、食管、大血管、淋巴结等。
6. 淋巴结:分布于胸腔中的小型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作用。
放射科常见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放射科常见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9545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a.png)
放射科常见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放射科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放射学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鉴别各种疾病。
本文将重点探讨放射科常见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判断依据。
一、胸部X线的常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1. 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胸腔积液是胸部常见的疾病,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确定病变。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它检查结果,如胸腔穿刺液化验等。
常见的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判断积液性质(漏出液、渗出液、乳糜液),积液的原因(感染、恶性、心功能不全等),积液控制(单侧或双侧)等。
2. 肺部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病理改变,X线检查可提供宝贵的信息。
在病理类型的判断上,可以通过观察感染病灶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边缘等特征来作出初步判断。
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与结核病、真菌感染等疾病进行区分,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 肺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肺部肿瘤是恶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通过放射学影像能够提供肿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等重要信息。
在诊断病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原发或继发、单发或多发等因素。
同时,结合临床信息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二、骨科X线的常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1. 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通过X线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程度。
在鉴别诊断中,需要注意与骨裂、软组织损伤等进行区分。
对于复杂的骨折病例,可以采用CT、MRI等进一步检查手段,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2. 骨质疏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骨质疏松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质的改变。
在诊断病变时,可以通过比较患者髂骨密度与同龄人群的平均值进行判断。
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与其它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进行区分,如内分泌疾病、骨肿瘤等。
胸部影像诊断
![胸部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ccade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b.png)
胸部影像诊断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乳腺疾病、肺炎、肺结核等病的诊断和治疗。
可以通过X线、CT、PET等方式获取胸部影像,医生通过分析影像信息来确定病情及病因,同时也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清晰、准确的治疗计划。
一、X线胸透X线胸透是一种最简单、基础的胸部影像检查方法,也是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
它通过X光机将X射线在人体上穿过,并将其在胶片上显像,形成图像。
在得到X线片后,医生可以观察胸部的大小及轮廓等信息,检查胸腔内的病变情况,如肺部肿块、肺气肿、肺炎等等。
X线胸透检查直观、操作简单,但由于胶片和X线机米存在剂量污染、辐射伤害等问题。
二、CTCT是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英文缩写,是指利用X光机和电脑,结合机器运算重构出三维图像的影像学方法。
CT内部构造透视明显,可显示骨骼、肺部、纵隔、心脏及腔隙器官细节,对肺部的早期诊断和肺外科疾病的诊治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优良性能。
由于受到辐射剂量大的问题,近年来已逐渐被磁共振(MRI)等无创检查方法取代。
三、PET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英文缩写,是指利用放射性药物在机体内发射的正电子与电子结合而产生的光子进行检测,通过分析病灶内代谢产物的数量及分布位置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成像技术。
PET应用于乳腺癌、恶性肿瘤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有点是需要注射放射性物质,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四、总结总的来说,是医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地发现病灶信息,制定治疗计划。
不过,也应该注意到影像诊断需要大量的信息的支持和医生的经验结合才能得出科学正确的判断。
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总结将为医疗产业带来更多惊喜。
胸部健康透视:X光报告解读
![胸部健康透视:X光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a6688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9.png)
胸部健康透视:X光报告解读案例一:正常胸部X光片在正常情况下,胸部X光片显示两侧肺部和胸腔内的器官。
肺部应该是清晰、均匀的透亮度,没有实变、肿块等异常现象。
胸腔内可见心脏、胸导管、主动脉等结构。
案例二:肺炎患者男性,50岁,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于是进行了胸部X光检查。
X光片显示右下肺野外带有一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界模糊,周围有模糊的渗出性改变。
这是典型的肺炎表现,根据病史和X光片,医生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并调整了治疗方案。
案例三:肺结核患者女性,35岁,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遂进行胸部X光检查。
X光片显示左上肺尖后段有一约2cm的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周围有卫星灶和空洞。
这是典型的肺结核表现,根据病史和X光片,医生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并制定了抗结核治疗方案。
案例四:肺结节患者男性,45岁,体检时发现胸部X光片上有一约5mm的磨玻璃密度影,边界清晰。
经过随访观察,结节逐渐增大,直径达到10mm。
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如CT、PET等,以评估结节的性质。
最终诊断为良性肺结节,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案例五:心脏增大患者女性,60岁,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增大。
为了进一步评估心脏增大程度和原因,进行了胸部X 光检查。
X光片显示心脏阴影增大,心影边界模糊,肺动脉段突出。
根据病史和X光片,医生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胸部X光报告解读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胸部X光报告,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如果您对胸部X光报告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解读胸部X光报告时,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这些细节包括:异常阴影的形态、位置、大小和边界,以及伴随的其他影像学特征。
下面,我将结合案例一和案例二,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
胸部X线摄影解读
![胸部X线摄影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0d56b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6.png)
胸部X线摄影解读胸部X线摄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胸部相关疾病。
下面是对胸部X线摄影的解读:1. 胸廓: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出胸廓的形状和结构。
正常的胸廓应呈菱形或椭圆形,两侧对称。
异常的胸廓形状可能与胸廓骨折、肋骨畸形等疾病相关。
胸廓: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出胸廓的形状和结构。
正常的胸廓应呈菱形或椭圆形,两侧对称。
异常的胸廓形状可能与胸廓骨折、肋骨畸形等疾病相关。
2. 肺组织:胸部X线片可以观察到肺组织的密度和纹理。
正常的肺组织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透明度,纹理清晰。
异常的肺组织可能显示肺实质病变、肺水肿、感染性病变等。
肺组织:胸部X线片可以观察到肺组织的密度和纹理。
正常的肺组织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透明度,纹理清晰。
异常的肺组织可能显示肺实质病变、肺水肿、感染性病变等。
3. 心脏: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正常的心脏位置在胸腔中央,大小适中,形态规则。
异常的心脏位置、大小或形态可能与心脏肥大、心脏瓣膜异常等有关。
心脏: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正常的心脏位置在胸腔中央,大小适中,形态规则。
异常的心脏位置、大小或形态可能与心脏肥大、心脏瓣膜异常等有关。
4. 胸腔积液:胸部X线片可以检测胸腔积液的存在。
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的液体,可能是胸腔腔隙积液、胸腔积血等。
胸腔积液的存在可能与肺炎、肺部感染、胸腔肿瘤等疾病相关。
胸腔积液:胸部X线片可以检测胸腔积液的存在。
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的液体,可能是胸腔腔隙积液、胸腔积血等。
胸腔积液的存在可能与肺炎、肺部感染、胸腔肿瘤等疾病相关。
5. 其他结构:胸部X线片还可以显示肋骨、脊柱、血管、气管等其他结构。
异常的肋骨骨折、脊柱畸形、血管扩张、气管病变等可能通过胸部X线片观察到。
其他结构:胸部X线片还可以显示肋骨、脊柱、血管、气管等其他结构。
异常的肋骨骨折、脊柱畸形、血管扩张、气管病变等可能通过胸部X线片观察到。
请注意,胸部X线摄影只是一种初步的影像检查方法,有时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胸部影像疾病诊断1
![胸部影像疾病诊断1](https://img.taocdn.com/s3/m/1d18d537227916888486d7f5.png)
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要点:
(1)临床上常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白细胞总数 及中性无升高。
(2)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门及中下肺野纹理增粗、 模糊,呈网状或小斑片状阴影。
(一)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大叶性肺炎多为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感染, 累及整个肺叶或多个肺叶,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 泛应用,以肺段分布较常见。
临床与病理 临床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冬春季, 起病急,以突发高热、畏寒、胸痛、咳铁锈色痰 为临床症状,白细胞升高。
病理分期:
临床表现: 多见于小儿,气急、紫绀、咳嗽明
显,但体征较少。
相关病理学基础: 病变主要侵及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
引起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很少或不被累及,细 支气管壁增厚、狭窄及阻塞可出现局限性肺气 肿或肺不张。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间质性肺炎常累及肺门区及中 下野。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交织成网状, 并有小斑片影,肺门影增大、增浓,轮廓模糊, 有时可见弥漫性肺气肿。
的囊柱状、念珠壮改变。 ④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栓时,可显示为
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
曲张型
柱状支扩(轨道征) Cylindric bronchiectasis
二.肺炎
肺炎(pneumonia)为肺部常见病、多发 病,影像学检查对病变的发现、部位、性质 以及动态变化,可提供重要诊断资料。按病 变的发生部位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和间质性肺炎;按病因学可分为感染性、理 化性、免疫和变态反应性。按病原菌可分为 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 菌性肺炎等。
胸部影像诊断学
![胸部影像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84c7c95a10a6f524ccbf8575.png)
(临床医学本科)
南方医科大学武汉临床医学院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 孙志强
序言
第一节 胸部X线检查的方法、特点和局限 一、X线检查 透视:简单,动态,体位,无记录。 摄片:对比度与清晰度均较好。 体层摄影、支气管造影:较少用,多为CT取代。 软线摄影:钼靶摄影。(40kV以下) 高电压摄影、放大摄影、记波摄影
(2)左肺门 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构成,上部为
左肺动脉弓,下部为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
(3)侧位肺门 呈“逗号”状,前缘为上肺静脉
干,上、后缘为左肺动脉弓,尾巴为两下肺动脉干 影。
正常肺门胸片表现
4、肺叶、肺段和肺小叶
(1)肺叶:分左上、下叶及右上、中、下叶,因斜裂
及水平裂常不显影,故平片分叶界限不明确。
肺动脉CTA成像
主动脉CTA成像
第四节、肺基本病变的X线胸片与CT表现
(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病因: ①管内异物、分泌物和血块等; ②管壁肿瘤、痉挛、先天性和炎症等; ③管外肿瘤、增大淋巴结压迫等。 病理:部分阻塞引起肺气肿,完全阻塞引起 肺不张。
1、阻塞性肺气肿:部分阻塞致肺泡内气体
不能完全排出,肺泡过度膨胀形成肺气肿。
透视负像
胸片正像
成人正常胸片
胸部X线能量减影成像
儿童正常胸片
新生儿、婴儿正常胸片
胸廓
纵隔分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膈肌
四、胸膜
正常时不显影,当胸膜反褶与X线平行时可显示为线状或 薄层状致密影如毛发线;另当胸膜炎症渗出积液、或增 生增厚时显影,如肺尖帽。
五、气管和支气管
1、气管:透明管状,长11-13cm,宽1.5-2cm,气管分叉平 第5、6胸椎,分叉角60-85°(右20-30°,左30-45°)。
胸部疾病诊断及影像学表现
![胸部疾病诊断及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93fec4cff00bed5b8f31d3f.png)
图32-肺间质病变
•薄层(1mm)高分辨法 •CT扫描、重建
•
图33-肺鳞癌 •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 •(SQ.CA)-病灶边缘毛糙 •,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 •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
•
图34-肺小腺癌 •右肺中叶外侧段小腺癌 •(AD.CA)-病灶呈浅 •分叶状,直径约18mm, •平扫CT值约24Hu
•
图6-隆突层面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
图9-隆突下2cm层面 •V3: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
•
图10-隆突下2cm层面 •S4:右中叶外段/左舌上段
•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
•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图17-29:是以1996年AJCC •胸内淋巴结分组法在CT中的 •应用:扫描从锁骨上至膈上 •层面,系增强CT扫描,以纵 •隔窗显示 •锁骨上和斜角肌组:为肺尖 •以上位于气管中线两侧的锁 •骨上窝内和沿斜角肌排列的 •淋巴结。
•
图42-肺错构瘤
•左肺上叶尖后段错构 •瘤(Hamartoma) •平扫CT值-20Hu
•
图43-肺错构瘤
•增强扫描:病灶CT值 •20Hu,有强化
•
图44-肺错构瘤
•病灶内密度较均匀
•
图45-肺错构瘤
•病灶呈类圆形,直径约 •10mm,边缘较光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途径: (1) 吸入性: (2) 血源性: ( 3) 直接蔓延:
• 临床与病理
临床症状: 发病急剧,有高热、寒战、体温呈驰张型。
咳嗽逐渐加重并吐大量脓臭痰,放置分三层。
病理变化: 病理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改变。化脓性肺炎导
致细支气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坏 死液化,经支气管引流而形成脓腔。急性肺脓 肿持续不愈超过3个月即为慢性肺脓肿。
•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在急性化脓性肺炎阶段,肺内出现大片
致密影,边缘模糊,密度较均匀,可侵及 肺段或肺叶大部。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 后,在致密的实变区中出现有液平的空洞。
• 病理表现:
支气管肺炎可由支气管炎及细支 气管炎发展而来,病理变化为小支 气管壁充血、水肿,肺间质内炎性 细胞渗出。
•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病变多发生在两肺的中、下肺野。表现肺
纹理增多、模糊。并可见沿肺纹理的斑片状影。
2.CT表现: CT扫描两肺中下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可见
大小不同的结节状及片状阴影,大小约1~2cm, 边缘模糊,其间可有含气的肺组织。
支 气 管 肺 炎
M 6Y
小叶性肺炎CT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变特殊的影像学部位和征 像通过X线平片即可诊断。
• (三)间质性肺炎 (Interstitial pneumonia)
间质性肺炎是指以肺间质为 主的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 所致。
• 临床表现: 多见于小儿,气急、紫绀、咳嗽。
出方法。
柱状型:CT图像上,支气管水平走向上出现 “双轨” 征。当支气管呈垂直走行时表现为戒 指环状。
囊状型: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 状扩张 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
混合型: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可表现支气管径 呈粗细不均的囊状改变。
支气管内粘液栓: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 粘液栓时,CT扫描可显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 影。
嗽,引起支气管内压增高; (3)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壁产生
的外在性牵拉。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X线检查可以确定支气管扩张的存 在、类型和范围。然后根据情况确定 是否采用CT检查,特别是HRCT。
(1)肺纹理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 乱或呈网状。扩张而含气的支气管表现为 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扩张而有分泌 物的支气管则表现为不规则的杵状致密影。 囊状扩张可表现为多个薄壁空腔,其中可 有液平。
CT 扫描(印戒征)
柱状支扩(轨道征)
支扩合并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肺炎
囊状支扩合并左后胸壁肺大泡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症结合临床有长期慢性 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咳血的病史及X线、 CT检查所见不难做出诊断。但需与特发 性肺纤维化后期的蜂窝肺相鉴别,蜂窝 肺囊壁较厚、无液气平,且与支气管走 行无关。蜂窝肺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 年患者。
• 诊断与鉴别诊
实变期和消散期病变应与肿瘤的阻塞 性肺炎鉴别。
M 73Y 阻塞性肺炎
(二)支气管肺炎
支 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也称小叶性肺炎(Lobu极度 衰弱的病人。临床表现重,伴有 高热、咳嗽、咳泡沫脓性痰、呼 吸困难、紫绀及胸痛。
(2)肺内炎症:在增多、紊乱的肺纹理中 可伴有小片状模糊影。
(3)肺不张:病变区可有肺叶和肺段不张, 表现为密度不均匀三角形致密影,多见于 中叶和下叶。肺膨胀不全可使肺纹理聚拢。
M 22Y 囊状支扩
F 59Y 柱状支扩
M 48Y 左肺下叶支扩伴感染
M 27Y 右肺中叶支扩伴肺不张
2. 高分辨力CT表现: 高分辨力CT扫描是目前支气管扩张的最佳检
充血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 表现纹理增多,透明度约低;
实变期---表现为致密均匀的密度影,累 及一叶时边缘清楚。支气管气像---实变肺 组织内的含气支气管影。
吸收期---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 斑片状阴影。
M 75Y
M 29Y 大叶性肺炎
2.CT表现:
由于CT密度分辨力较高,在充血 期可呈磨玻璃样改变。实变时可见 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支气 管气像更清楚。消散期呈散在、大 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最后完全吸 收。
临床与病理
临床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冬 春季,起病急,以突发高热、恶寒、胸痛、 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症状。
• 病理分期:
充血期----毛细血管扩张; 红色肝样变期-----较多的红细胞渗出; 灰色肝样变期-----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吸收期-----肺泡内渗出物吸收、溶解。
•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二.肺炎
肺炎(pneumonia)为肺部常见病, 影像学检查对病变的发现、部位、性 质以及动态变化,可提供重要诊断资 料。按病变的发生部位分为大叶性肺 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大叶性肺炎是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 多为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感染。
• 诊断与鉴别诊断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要点:
(1)临床上常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白细 胞总数无升高。
(2)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门及中下肺野纹理 增粗、模糊,呈网状或小斑片状阴影。
(3)CT表现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伴有磨 玻璃样阴影或小斑片状影。
鉴别诊断:主要与支气管肺炎鉴别。
三.肺脓肿 Lung abscess
第一节 胸部炎症性疾病
一.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 是指支气管內径不可逆异常增宽。简称 支扩。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疾病,多见 于儿童和青壮年。常继发于肺部慢性疾 病,少数为先天性支气管内径的异常扩 张。
(一) 临床与病理
临床症状:咳嗽、咳血、咳大量脓痰。
病理机制: (1)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的破坏; (2)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与长期剧烈咳
• 病理表现: 病变主要侵及小支气管壁及肺间
质,引起炎性细胞浸润。
影像学表现
• 1.X线表现:间质性肺炎常累及两肺,以 肺门区及中下野显著。表现为肺纹理增粗、 模糊,交织成网状,并有小点状影。
• 2.CT表现:间质性肺炎的早期或轻症 病例,可表现两侧支气管血管增粗,并伴 有磨玻璃样阴影。晚期或重者伴有小叶性 实变,表现为小斑片状阴影。肺门和纵隔 淋巴结可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