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修辞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修辞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文学常识一、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

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修辞手法(1)比喻(喻、暗喻、借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6)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8)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9)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1)设问: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12)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

(13)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4)联想与想象(常于夸张连用):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15)互文(照应)(16)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17)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8)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2、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不同文体:(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技巧概念辨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语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一、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辞格、辞式。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内容博杂。

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叠字,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列锦,夸张,双关,通感(移觉、移就),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倒装,引用,谐音,歇后,象征,回文,飞白,呼告。

语文基础专项训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附答案)

语文基础专项训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附答案)

语文基础专项训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一、表达方式定义: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分类: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常见的描写有外貌描写(肖像和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景物描写。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有的句子不止一种)。

1、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

()5、山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6、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

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

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常见的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

2.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概念: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概念: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容,加重感情。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概念: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概念: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概念: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概念: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高考诗歌鉴赏或者现代文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考关于艺术手法的题型。

而学生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概念混淆不清,下面我们详细来阐述辨析一下。

1、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有:对比、主次、远近、白描、联想、想象、渲染、衬托(正反衬)、烘托、象征、通感、、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物喻人、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动静相衬、设置悬念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3、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种之多,常用的有十几种,以下是63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排比,借代,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双关,象征,夸张,倒装,反问,互文,反语,设问,引用,通感(移觉、移就)顶真(又名顶针、联珠)、指代,委婉、叠字、回环,迭音,复叠、倒文,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翻新,反复,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换算,,回文,降用,歧谬,拈连,摹绘,列锦,连及,警策,示现,重言,重叠,移用,须真,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婉曲,跳脱,转文。

共计63种。

高考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比喻,象征,夸张,用典,衬托、比拟,排比,借代,对偶,双关,互文,通感、倒装,反问,反语,设问,引用,等此外,表现手法还有其他叫法。

比如艺术手法一般也是指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
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表达方式也可以组合运用,在不同的文体中侧重点不同。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都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表现手法则是文章的总体构思方式,三者是具体语句、局部语句、整体构思的由小到大的关系。
二、基本概念及种类
(一)、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它是一种相对微观的语言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
(5)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用典、对比衬托、渲染、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解题策略: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
1、比喻2、借代3、引用4、拟人5、反问6、设问7、夸张8、排比9、对偶10、反复11、顶真等。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表达方式:
从文章的整体上来把握,各文体通用的表现手法:
(1)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物、抑扬结合、 象征、小中见大等。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于增强文章表达力和感染力的技巧,它可以通过巧妙的运用语言来达到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手法,它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拟人则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之更具生命力。

比如,我们可以用“奔流的河水如同一匹蓬勃向前的骏马”来形容河水的流动,或者用“夜空中的星星在微笑”来形容星星的闪烁。

二、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将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放在一起,以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对偶则是指将两个相对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放在一起,以突出其中的对比或相似之处。

例如,“我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不是名利,而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句话中的排比和对偶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三、夸张与设问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的修辞手法。

设问则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比如,“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谁?”这样的设问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答案。

四、反问与反复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一个反向的问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修辞手法。

反复则是通过重复某个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例如,“你不觉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吗?难道不是爱吗?”这样的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五、比较与对照比较是一种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对照则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放在一起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对比。

比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而她的眼睛却像两片湖水般清澈。

”这样的比较和对照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六、描写与叙述描写是一种通过详细描述事物的外貌、特点和感觉来使读者产生直观感受的修辞手法。

叙述则是通过叙述事物的经过和发展来使读者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

通过描写和叙述,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

表达方式、修辞手

表达方式、修辞手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 高傲地飞翔。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
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 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 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 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
象征、用典、白描、意象组合、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 象,等等。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 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她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 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 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 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 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
文章的表达效果。 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
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 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 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 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 现文章的。
五、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联系 表现手法和几种:
比喻:“花千树”——将元夕的焰
火比作千万棵繁花锦簇的花树;“更吹 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 的星星;“玉壶”——喻月亮。
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 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
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 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 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 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 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关键语句作用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关键语句作用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关键语句作用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关键语句作用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

• 注意,广义上表现手法也包括修辞手法,甚 至包括叙述方式,描写方法。试卷上笼统 的说成是表达技巧,答题时,应选择突出 的说。
• 表达方式 记叙 说明 议论 描写 抒情。 • 描写的分类 描写人物 语言 动作 心理 外貌 描写的详略 白描 工笔
• 结构手法: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伏笔照应 铺垫 悬念 承上启下 首尾呼应 顺叙 倒叙 插叙等。
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 法
• 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问 反问等 • 表现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 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寓情于 事(包括典故)象征 );对比 衬托 正衬 反衬;想象 联想;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景 写哀情 渲染 ;动静结合 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
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关键语句作用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
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五、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