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多彩的风景美术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习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要素和技法。
•掌握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表现方法。
•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冬日山水画作品。
2.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规律和技法。
•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将情景表现与山水画结合。
•如何展现冬日的氛围和色彩。
4.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要素和技法。
(2)理论学习(30分钟)•学生通过课本和PPT的介绍,深入了解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表现方法。
•学生学习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规律和技法,了解山水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践操作(60分钟)•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通过布置的任务,进行冬日山水画的绘制,实现情景交融的表现。
•教师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点评,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
5. 教学评价•作品评价:教师会结合作品的质量和创造性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自评:学生会在课后列举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今后的提高方向。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为在以下方面可以进行改进:1. 教材选择在选用教材方面,应根据学生年级和课程特点来挑选内容合适的教材。
本次教学中,教材的内容某些方面较难,没有达到学生适应和理解的程度。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理论部分,我使用了多媒体技术来做PPT,并在展示的同时,结合了图像、声音、文字和动画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但在运用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PPT内容设计不够简洁明了,动画设置的过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学实践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创作山水画作品,但在个别学生上课效率较低,没能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我认为今后应该给个别学生单独上课时间,让他们充分实践并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认为作品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科学,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和口感偏差,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比如直观比对评价、专业知识评价、创意评价等,从而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初中美术《画家乡的风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画家乡的风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画家乡的风景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 5 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围绕风景画教学展开,是即小学六年级上册《心中的风景》一课初步对理想的风景进行描绘的基础之上,将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彩的风景”中关于风景画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八年级上册欣赏印象派风景画作品做好技术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重点包括“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风景画作品”,是七年级教材中“造型. 表现”领域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本单元主题中,我们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专题一: 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 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完成一幅。
专题二: 怎样了解和运用色彩,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初步掌握风景画中的色彩表现技法,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
专题三: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的构图、透视、色彩等知识,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作品。
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适当进行整合、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如音馬:护啣' 韦毎刃冋迎亞if P 兰1與黔 勵论屮 吝;i W■:『• : .凶:二王*耀至M 农上¥T 利_泪:一”心吃%卩一煤為讲肛召呻?护-旳此•紧玛洒馬命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 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及规律2. 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规3. 了解风景画中色彩知识及规律过程与方法:1. 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 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绘制一幅铅笔风景透视图和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 画构图练习;2. 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 ;■ ■i™rPiTrP n t'flfjlSH 侶车电7胃:卿^躊华鸚科爭爾塞1儒・ 棘*01於②卩弘疋那:拱血 婪1空HSM1 =:亡吒耳汀-疥二送壬竽7豁貓料爭抵睜飞 •询辛惓 ^~UMH"1T .Wil 逐歹唱我_才BMfiSiM* 斗--n r^r=.-— "- .j-ici : :i :.--!"-- *E0^i71- ;m 厂咔;:f;丽 疋> 淖主確 m 空誑护士汩乜£ ;~! WMCf 班 吃用:耙舸养上 萤臓 "_? 二一 .-y — z-廿“弋 嘗二沁屯 .八:「:严咅"三耳3. 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风景画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规律,养成用审美的眼光去艺术地表现家乡和身边熟悉的景色;2. 从热爱家乡的角度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美术教案多彩的风景教学教案

美术教案多彩的风景教学教案美术教案:多彩的风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搭配的规律。
掌握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构图、笔触等,以描绘出多彩的风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其个性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
风景的构图和空间表现。
如何运用色彩和技巧表现出风景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风景作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绘画技巧和构图原则。
2、示范法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绘画过程和方法。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风景作品,交流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4、实践法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反馈。
四、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画纸等)。
2、学具学生自备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画纸等)。
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和魅力。
提问学生对这些风景的感受,以及哪些色彩和元素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如三原色、三间色、互补色等。
介绍色彩的情感表达,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等。
讲解风景绘画的构图方法,如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
介绍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的运用、笔触的变化等。
3、作品欣赏(10 分钟)展示一些优秀的风景绘画作品,包括大师作品和同龄学生的作品。
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技巧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4、教师示范(10 分钟)教师选择一幅简单的风景进行现场示范,边画边讲解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水彩风景初中美术教案

水彩风景初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风景写生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
3.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
2. 难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彩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
2. 基本技巧讲解: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湿画法、干画法、洗涤法等,并进行示范。
3. 风景写生训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景观中进行实地写生。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和知识,自主进行水彩风景画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有所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应该得到提高。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水彩画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乐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2. 学生在风景写生中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水平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水彩画材:水彩纸、水彩颜料、画笔、水杯等。
2. 教学课件: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
3. 自然景观:校园或周边的自然景观,如花园、树林、湖泊等。
4.美丽的西湖-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美丽的西湖-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湖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2.掌握绘画构图的基本技巧3.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方法4.提高绘画创作的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内容1. 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了解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掌握与其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西湖十景、西湖外婆桥等。
2. 绘画构图的基本技巧学习绘画构图的基本技巧,比如构图的要素、构图的类型、构图的设计和构图的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3. 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方法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方法,包括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构图技巧和色彩运用等。
4. 绘画创作的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1.1 西湖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1.2 西湖的十大景点和名称1.3 西湖外婆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 绘画构图的基本技巧2.1 构图的要素和类型2.2 构图的设计和实践3. 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方法3.1 山水画的历史和基本特点3.2 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技巧3.3 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4. 绘画创作的能力和创造力4.1 绘画素材的选择和构思4.2 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实践4.3 绘画成品的评价和分享四、教学评估结合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作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对西湖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2.学生对绘画构图和绘画技法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3.学生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程度五、教学拓展1.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西湖,深化学生对其自然和文化特点的理解和体验。
2.通过绘画比赛和展览,鼓励学生有更多积极的参与和创造,激发他们的艺术热情和创意思维能力。
3.结合其他学科,比如语文、地理、历史等,开展多学科综合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周、讲述什么是美术?重新认识美术,以及美术在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第二周、教《书法艺术》一课时,本课不属于本学期必教的内容,但是学校开展写字课,所以我利用刚开学的这个时间,讲讲书法和书写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重新认识中国汉字的魅力。
第三周、教第一课《我喜爱的书》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属于封面设计课,主要以动手制作为主,在课堂上以活动为主要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和培养其动手能力。
第七周、教第四课《触摸美丽》一课时,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
此课在多媒体上,这节课严格来说是属于初步认识综合材料和装置艺术为内容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做游戏和欣赏图片的方式进行,通过做游戏触摸各种不同特征的物质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学生的兴趣。
再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扩展学生的思维,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触摸到不同特征的物体联想到美术作品的制作。
第八周、教第五课《与米罗游戏》一课时,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
严格来说属于雕塑课。
如何影响物体的立体空间感,第二课时讲以单色的表现手法,画一幅光感强烈的素描画。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校园素描风景写生,在实践中学习素描知识,包括取景、透视等相关的基础造型知识,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繁琐的素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重新再认识身边的风景,认识美是无处不在的。
第十三~十四周、教第七课《多彩的风景》,分两课时上。
一课时主要讲光和色彩的关系,通过剖析光,重新认识色彩,在课堂中融入生活中常见的色彩现象,并加以分析,让他们感到身边的色彩知识无处不在。
怎样去看待美丽的风景,我们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看到多彩的风景等问题。
第二课时,主要是运用色彩知识,对静物进行写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色彩的形成,以及怎么去表现色彩。
第十五周、在校园里进行色彩风景写生。
第十六~十七周、教《絢丽的阳光》,分两课时上,第一课时主要讲印象主义画派,包括产生的历史背景,绘画风格等。
多彩的风景

《多彩的风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多彩的风景》,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导学过程及教学评价这几方面来说明。
说教材《多彩的风景》是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本课围绕“风景”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的活动:活动一分析不同物体在光源下的色彩关系,侧重认识自然色彩及探究色彩变化规律;活动二进行风景画写生练习,侧重学生对自然色彩关系的表现能力。
这一系列活动都将涉及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这一节课我讲的是《多彩的风景》活动一,属于欣赏与调色练习课,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去认识自然色彩的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为活动二写生练习奠定基础,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作技术准备。
感受风景画的色彩特点,揣摩色彩的灵活运用,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2.让学生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和技巧;3让学生在临摹或写生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体会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难点为:如何调配和归纳颜色,如何表现色彩的空间关系。
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造型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鉴于他们对待美术课的态度,相对于六、七年级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作了调整,把课堂练习改为较为容易表现的对名家作品的表现元素的换位,使学生有机会理解画家的创作,进而使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提高。
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改提出,美术课程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学生有其成长的特殊性,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敢于创新与展现自我的个性明显。
基于以上观点,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兴趣;通过欣赏作品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美术教案-多彩的风景

美术教案-多彩的风景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风景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新力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线条、色彩、形状的运用,风景画的构图。
2.教学难点:风景画的创意与表现。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画板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提问:你们觉得这些风景美在哪里?如何用画笔表现这些美景?2.知识讲解(1)讲解线条、色彩、形状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讲解风景画的构图方法,如透视、比例、层次等。
3.示范演示(1)展示一幅风景画,分析其线条、色彩、形状的运用。
(2)现场示范绘制一幅简单的风景画,边讲解边操作。
4.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风景图片,讨论创作方案。
(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绘制自己的风景画。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创新和表现力。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掌握情况。
(2)展示一些优秀的风景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入学习(1)讲解风景画的创作技巧,如光影、质感、氛围等。
(2)分析一些著名风景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画风。
3.实践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风景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风景画创作的掌握情况。
(2)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新实践(1)讲解风景画的创新方法,如拼贴、刮画、水彩等。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新绘制风景画。
美术_变迁中的家园_风景速写_课件

疏 密
巴黎房顶(色粉) 加·马卡维耶娃 (俄罗斯)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探寻建筑速写的美—— 布局的节奏美
咖啡馆(速写)凡·高(荷兰)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探寻建筑速写的美—— 布局的节奏美
塞纳河上的大桥(色粉)加·马卡维耶娃(俄罗斯)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探寻建筑速写的美—— 布局的节奏美
塞纳河上的大桥(色粉)加·马卡维耶娃(俄罗斯)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探寻建筑速写的美—— 轻重的节奏美
黑——最重、节奏较强 白——最轻、节奏较弱 灰调——介于两者之间
习作(速写)凡·高(荷兰)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探寻建筑速写的美—— 轻重的节奏美
中景
远景
近景
习作(水彩) 亚克·拉克姆(英国)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记录建筑的美——速写的特点
手法简练,效果生动、鲜活,对 作画工具、材料要求不高,作品篇幅 较小。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记录建筑的美——速写的工具
钢笔、针管类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记录建筑的美——速写的工具
炭笔、铅笔类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记录建筑的美——速写的工具
水彩、色粉笔、彩铅……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柯布西埃(法国)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探寻建筑速写的美——欣赏风景速写
旅行速写 柯布西埃(法国)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探寻建筑速写的美——欣赏风景速写
旅行速写 柯布西埃(法国)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探寻建筑速写的美—— 造型的节奏美
美学上将这种有 规律或无规律的阶 段性变化叫做节奏 美。
发现身边建筑的美——不同视角
风景如画美术作业

风景如画美术作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术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它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次以“风景如画”为主题的美术作业经历。
这次美术作业的要求是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一个美丽的风景。
我们可以选择任何喜欢的风景,然后用画笔将其展现在纸上。
我经过一番思考,决定选择一幅秋天的风景作为我的创作主题。
我首先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秋天的风景照片,以便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
我注意到,秋天的天空明亮而湛蓝,树叶逐渐变黄,还有一些红色的枫叶点缀其中。
于是,我开始动手准备绘画。
我选择了一张大号的画纸,并准备了一组颜料和画笔。
我首先用铅笔勾勒出了整个画面的轮廓,然后用淡蓝色的颜料勾勒出天空的轮廓。
接下来,我使用不同的黄色和红色颜料,绘制了树叶和枫叶的形状。
我尽量使用细小的笔触,以便更好地表现出树叶的细节。
在绘制树叶和枫叶的同时,我还留意到了地面上的景色。
我使用了不同的棕色和绿色颜料,绘制了地面上的草坪和小路。
我还在小路的两侧画了一些小石头,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在绘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调整颜料的深浅和明暗度,以使画面更加逼真。
当我完成了整个画面的绘制后,我觉得还不够完美。
于是,我加入了一些细节,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和一些飘落的树叶。
这些细节的加入,使整幅画更加生动有趣。
我对整个画面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修整。
我修正了一些不够准确的线条,增加了一些暗部和亮部的细节,使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和优美。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的美术作业终于完成了。
这次美术作业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风景的美丽和艺术的魅力。
通过绘画,我不仅锻炼了我的绘画技巧,还提高了我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我学会了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通过绘画传达给观众。
这次美术作业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还让我体验到了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次以“风景如画”为主题的美术作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绘画美丽的风景,我不仅增强了自己的艺术修养,还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多彩的风景

思考与讨论
不同远近的房屋有什么不
凡。高是怎样表现灯光的?
王路(男)
1936年8月1日生,安徽省霍邱县
人,北京画院一级画师。1961年 毕业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吴 作人、董希文、艾中信。以油画风 景为创作题材的画家。
石永亭
1958年出生于长春市,读中
学时酷爱摄影,多年来一直 迷于摄影创作。 作品《冰雪长白山》系列作 品
思考与讨论
同的光影和形状变化?
归纳
影调不仅塑造了物体的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巧妙地运 用光影的黑白灰变化,使画面散发 出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 艺术家善于选择某种光的环境来表 现对象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情感。
活动二
选择自己喜爱的绘画作品或作品的
某个局部,慨括整理其中主要的体 块关系,注意景物的大小远近变化, 运用单色画具,将作品中的明暗关 系作简化处理,并体现出一定的立 体空间感。
光影的交响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色彩与黑白灰是怎样形成的? 你怎样归纳和整理作品中黑白灰的
关系? 构成画面的主要线和主要色块是哪 些?
活动一
将自己收集的风景画或风景照
片中最主要的色块和构成画面 的主线找出来,用最简洁的方 式作1—3幅点线面组合的小图, 应注意均衡地安排画面。
凡。高 (1853—1890)
光 影 的 交 响
八年级上期
光影的交响
大自然在光与影的交织掩映中,
演奏出一首首生命的交响曲: 有沙漠的浩瀚起伏,有峰峦的 连绵跌宕,有山村的晨烟幕照, 有花木的馥郁葱茏…
多彩的风景美术教学教案

多彩的风景美术教学教案多彩的风景美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多彩的风景》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
《多彩的风景》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教材《多彩的风景》以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
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意境。
对作品中的色彩、笔触进行仔细地观察、体会和比较,重点找出景物在色相、纯度和明暗上的差别和细微变化,尝试归纳不同景物的色彩倾向,分析这些颜色是怎样协调统一在同一画面空间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特定色彩关系表达出的情感倾向。
作业最后落实在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
教材积极倡导学生在户外色彩写生练习,为此,提供了户外写生作画的步骤和参考图片。
"活动一"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学会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
"活动二"的设置更多立足于学生动手练习的过程中,在强化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与分析的同时,培养学生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绘画表现能力。
两个活动都可以借助图片进行,也可以直接借助户外自然景物展开,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条件与环境可以灵活处理。
"评价建议"从观察自然界色彩,归纳绘画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情感体验几个方面对学习进行评价。
"资料库"提供了光谱与色相概念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色彩学的基础知识。
(多彩的风景)说课稿

《多彩的风景》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彩的风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
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2、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中,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
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能力目标:*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发展目标:*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
]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二、说教法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
初中美术《画家乡的风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画家乡的风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画家乡的风景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围绕风景画教学展开,是即小学六年级上册《心中的风景》一课初步对理想的风景进行描绘的基础之上,将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彩的风景”中关于风景画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八年级上册欣赏印象派风景画作品做好技术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重点包括“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风景画作品”,是七年级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本单元主题中,我们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专题一: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完成一幅。
专题二:怎样了解和运用色彩,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初步掌握风景画中的色彩表现技法,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
专题三: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的构图、透视、色彩等知识,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作品。
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适当进行整合、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及规律;2.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规;3.了解风景画中色彩知识及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绘制一幅铅笔风景透视图和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2.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3.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风景画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规律,养成用审美的眼光去艺术地表现家乡和身边熟悉的景色;2.从热爱家乡的角度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画家乡的风景(美术课件)ppt课件

欣赏风景画作品,判断出它的透视类型。
36
37
视平 线
灭点
38
39
视平线 灭点
视中线
灭点
40
观察与探究 铅笔的用处
手持铅笔与视平线平行可观测 到院墙线的角度和方向。
手持铅笔与视平线垂直可观察到 另外一条院墙线的角度和方向。
41
水乡 油画 陈逸飞
42
小训练: 尝试用线条改画左边这幅画,
把景物简化成一块块的形状。选择 一个你有兴趣的局部也行,注意表 现屋顶、道路、墙壁的透视关系。
成角透视与平行透视对比:
相 同:有一样的视平线和透视规律 不同点:有两个方向的纵深变化,产生两个消失点,没有一个 面与我们的视角平行
32
成角透视示意图
仰视 平视图
俯视
思考:成角透视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规律呢? 33
请在书本上画出画面的透视线条。
马棚(水粉画)袁运浦
34
视平线
马棚(水粉画)袁运浦 35
也称为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正对着我们的一个面, 而且这个面与我们视角平行。
21
怎样去绘制一个平行透视的示意图? 构成要素:视平线;灭点;与视角平行的面。
22
平行透视
仰视
平视
俯视
思考:成角透视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规律呢?
23
观察与探究
24
观察与探究
AB
平行透视:凡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 成九十度角,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只 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
• 在画面上具体表现
为:近大远小,近宽远
窄,近高远低,近长远
短,近实远虚。
18
知识新授
心点:在人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上,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新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教案教学反思《色彩风景画》教案

新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教案教学反思《色彩风景画》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实践绘画过程色彩的把握。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等。
学具准备: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
教学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油画《鸡冠花》,认真观察,看看真真实的花朵和树叶与画家笔下的作品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同时欣赏油画《静物》、《金鱼》。
二、了解色彩画:色彩都具有三种属性,即明度、色相、彩度。
它们是色彩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这三种属性虽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但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色彩画的种类。
纵观古今,人类对于色彩的研究从未间断,而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则源于上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色彩的教学课程。
人类对于色彩的表现更为多种多样:远到原始社会的岩间壁画,近到现代的电脑绘画。
根据表现技法及其使用工具的不同,色彩画大致分为油画、丙烯画、水粉画、水彩画、色粉画等几种。
本书所讲授的是水粉画的表现技法。
三、水粉画的使用工具:不同种类的绘画所使用的表现工具也不同,而且差别很大。
例如: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为毛笔、中国画颜料、宣纸等;油画为油画颜料、油画笔、油画布、油画纸、油画刀、调色油、调色板等等;水彩画为水彩颜料、水彩笔、水彩纸、调色盘等。
下面着重介绍水粉画的使用工具。
四、决定物体色彩关系的三个条件: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
从着色顺序方面有如下几种:1、从整体到局部水粉画是色彩画的一种,它同水彩、油画一样,都是从画大色块入手。
整体着眼和从大体入手是我们的作画原则,大色块和大片色,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应首先画准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划。
2、从深重色到明亮色明亮色多是厚涂,一遍遍薄涂亮不起来。
先画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盖;相反,一般是先画面积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确定画面色彩的骨架。
湘美版初二美术 多彩的风景

(法)狄德罗
讨论:绘画作品或摄
影作品中的白色为什么 总是倾向某种颜色,为 什么我们会把这块色看 成白色? (物体之间色彩的相互反射作用)
大 自 然 中 的 色 彩 是 怎 样 形 成 的 ?
固有色
光照的角度 不同
粗犷、明快
靓丽、欢快
细腻、含蓄
请同学们试分析接下来三 幅画的情感表达以及画面的表 达方式。
色调:色彩的大致倾向。
画一画
作画步骤:
取景 构图
画出大体色块
(冷暖色调) 调整
参考图片,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运用颜色和画具, 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参考图片,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运用颜色和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风景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多彩的风景》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
《多彩的风景》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教材《多彩的风景》以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
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意境。
对作品中的色彩、笔触进行仔细地观察、体会和比较,重点找出景物在色相、纯度和明暗上的差别和细微变化,尝试归纳不同景物的色彩倾向,分析这些颜色是怎样协调统一在同一画面空间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特定色彩关系表达出的情感倾向。
作业最后落实在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
教材积极倡导学生在户外色彩写生练习,为此,提供了户外写生作画的步骤和参考图片。
"活动一"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学会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
"活动二"的设置更多立足于学生动手练习的过程中,在强化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与分析的同时,培养学生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绘画表现能力。
两个活动都可以借助图片进行,也可以直接借助户外自然景物展开,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条件与环境可以灵活处理。
"评价建议"从观察自然界色彩,归纳绘画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情感体验几个方面对学习进行评价。
"资料库"提供了光谱与色相概念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色彩学的基础知识。
"学习大空间"选择了风景画的构图与色彩表现方法等内容作为写生练习的知识补充。
二、教学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三、教学思路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
课前应准备必要的色彩工具和有关资料。
安排两课时以上的教学时量比较合适。
绘画工具以水彩画工具最为理想,也可以使用色粉笔、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用具,纸张要稍微厚一些。
如果需要写生,宜事先选好难度适宜的写生景点。
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
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
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的高光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
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往往更加易于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
色彩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
另一点则是培养学生观察与绘制色彩的比较习惯,即画面任何一块色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反复比较其在画面特定空间类似色彩的关系后确认的。
根据色彩的空间位置,有针对性地提取几块图片局部的色彩,获得更为具体的资料进行参照,更细致地分析理解色彩关系,理解画面由不同色相、明暗、冷暖关系的色彩组合而成。
归纳整幅图片的色彩倾向,分析色彩的对比关系和特点。
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
同样,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
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教学中不可忽视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云》两幅作品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情绪。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说出画面的色彩倾向;(色调)
2、归纳两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3、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4、联系题材内容,描述自己对图片的色彩感受,理解图片所表现的主题。
画一幅小的色彩稿,尝试把归纳出的结果表现在纸上。
对画稿不作过高的要求,参照课本图片或选择局部,或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景物,用较整体的大块颜色概括完成。
这一课时结束的时候,可以布置一篇以某时某地的风景为题的小短文,如《城市的早晨》、《雨后乡村》等,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自然景色,描写自然风光和自己的心情。
绘画表现的教学活动单独安排一个课时,采用模仿或写生的方法完成一幅风景画。
教材上选用了一幅平面造型的绘画作品《桥》作为范例,考虑到适合学生绘画的技能水平,根据
从整体到局部的绘画步骤进行模仿,首先按照画面的整体色调铺底色,然后逐步深入刻画,直到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
也可以鼓励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利用作品的构图改变画面色彩,表现阳光下的效果。
四、教学选择
"活动一"的学习内容可以脱离资料图片,直接在自然环境中借助自然景物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
或许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地处偏远的学校,或许电教设备的条件比较差些,但是学校附近的自然景色却往往是城市学校难以比拟的。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大自然中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色彩现象,是一种远远胜过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的教学选择。
对于城市里的学生,户外写生的条件或许没有自然风光的优势,但是,校园内建筑为主的风景同样是很美的。
操场四周同样可以成为户外写生的理想场地。
尤其对于初次尝试以写实方法来表现色彩变化时,相对选取的场景越小,就越易于找出景物的色彩关系。
本课的核心是落实在对色彩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技能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与情感主题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认识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但是,在教学处理中不宜过分强调情感主题的升华,本末倒置,从而忽视了对教学核心的把握。
五、教学建议
在"活动一"的色彩分析中,如果教学中有电脑设备与图形软件的支持,教师利用Photoshop软件中滤镜马赛克效果处理原作,就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展现色彩的构成关系。
如果安排写生活动,必须在教学组织上比课堂教学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以保证户外写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管理的机制,教学常规管理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每个学习小组在同一区域对同一景物进行写生,也便于教师教学辅导的相对集中。
户外写生前教给学生一些有关画面构图的美术知识是必要的,在"学习大空间"栏目中有简单的要点介绍。
写生活动一般就可以安排在校园内某个区域进行,选择一棵树、一堵墙或花园一角等小的场景组合即可,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观察、表现自然的机会,切忌不可贪图复杂的画面场景。
初次写生建议学生普遍使用蜡笔工具,纸张不宜大于16开,也不宜小于32开。
在写生过程中,教师注意强调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注意尝试概括自然界的色彩现象与关系。
如何调色是学生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材料、工具、方法和要求上降低难度标准,使用蜡笔工具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了水粉材料,务必在学生动手练习前强调甚至演示一些基本的水粉调和技巧,比如:为了保证色彩一定的纯度与色彩倾向,一般不宜使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来调和出一种色彩,也不宜把锡管里的颜料没有调和就直接画在画面上;为保证调出明度很高的色彩,一般是先挑出一块高
明度的色作为基色,再尝试加入少量低明度的颜色;应该提示学生注意怎样保证画笔的清洁与水分的控制技巧。
另外,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练习中先画深色,再画浅色,提高明度就用白色,降低明度就用黑色,忌讳在画面一片颜色没有干透时反复涂抹色彩。
必须指出,尽管本课具有较强的技法特点,感受体验仍然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设置情境和组织教学时,应该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使他们的想像和体会得到充分的表现。
教学评价围绕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感受认识和表现技能展开。
利用评价建议引导、激励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问题,充满激情地表现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