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反思沈阳市第十一中学李小梅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节的内容不是很难,教材中知识结构清晰,思路顺畅,知识内容明确。
即使教师什么也不讲,只让学生背诵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如果要求学生以此为例,去分析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就比较难了。
因此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西气东输工程概况”教学模块针对此教学模块,我采用的是设问抢答式的教学方法。
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并且较多的涉及到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我主要设置了工程沿线所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过的地形区、气候区、河流、省区、铁路、工业区等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都能较好地回答出来,略有记忆不清的地方,也通过查找地图等方式有很好的掌握,这样可以衔接新旧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之后再设置问题“工程沿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此工程建设有何影响?”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结论“从自然条件看,工程的建设难度很大,但从社会经济条件看有一定的基础”,从而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引入下一教学内容。
二、“西气东输建设的原因”教学模块针对此教学模块,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层层设问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都是由我先给出文字或图片材料来创设情境开始,再进行层层设问,反复质疑,诱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我则在活动中及时点拨,适时提供材料对学生的观点加以验证,注重生生、师生互动,并加强个别化指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如西气东输的第一个原因“东西部产消不平衡”,我先后给出“我国煤炭和油气分布”两幅图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占全国的比例”两幅图,依次提出问题“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格局是怎样的?”“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怎样的地区差异?”再进一步提问“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面对如此格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以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与意义,掌握基本的资源调配原理及案例分析方法。
具体要求:学生能够概述中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分布特点与地区间资源差异,认识到资源合理调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评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效益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案例中的资源类型、调配目的及过程。
教学难点:对不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课件准备:整理好相关地理教材和课件,包含资源分布图、资源调配的案例等。
2. 视频材料:准备一些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资料:收集国内外典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等,供学生分析使用。
4. 课堂互动工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课堂互动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过程中,可以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具辅助说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知识讲解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教师首先解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目的和意义。
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资源调配的必要性,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全球资源分布与需求讲解全球资源的分布不均现象,以及不同地区对资源的需求差异。
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资源分布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后续的资源调配学习打下基础。
3. 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结合中国实际,讲解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分析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学生的作业状况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掌握到知识点,难点得到突破,重点得到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同学们有句现代古诗千秋伟业,南水北调,燕赵牧马饮长江。这首诗就提到我们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南水北调。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我们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内容。我们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为什么调水?从哪里调水?怎么调?调后怎么样?先让学生看课本,看完课本后让学生按照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让小组的代表来发言,该小组发言完之后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老师在多媒体中展示我们需要的材料,比如我国的水资源和干湿区,我国的水系等材料以便于学生来思考问题。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我们老师应该给予肯定或补充。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高中地理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20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这节课来源于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学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从这节课中,我们能学到一些方法,地域之间的资源的调配的原因分析,调配的方案的比较能培养我们学生的全面思考的习惯。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世界或者中国的区域发展都会面临着一些问题,资源的供需之间的矛盾就是最大的问题,要使得区域的发展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通过南水北调的学习,培养我们学生看待发展和资源的关系,培养我们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课标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实例,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背景,理解调配工程方案的设计,掌握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与现实联系也较为紧密。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课便以“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为例,重点在于分析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一目“南水北调的背景”。
首先给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然后补充材料,得出“北方普遍缺水,南方有剩余”的结论,引出南水北调。
第二目“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通过对长江的介绍,明白选择长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认知。
第三目“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主要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两个部分,力求从“有利”、“不利”两个方面,辩证地看待南水北调工程。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材料,能够掌握南水北调的背景、工程方案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并适时补充多样且直观的图文视频材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梳理答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南水北调的背景、水源地选择、工程方案设计、影响评估整个过程,认识到南水来之不易,提升学生的节水意识,并拓展到各类资源,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六、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课堂类型:新授【板书设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二、必要性二、可行性(工程方案)三、影响【当堂检测】2002年12月27号,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说明实施西气东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相关材料,说明我国天然气的分布与利用现状及实施西气东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探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本课案例研究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
重难点与方法:重点为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影响;难点为对西气东输的影响进行分析的方法探讨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方法主要有启发式讲解、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程时,学生已处于高二上学期阶段,已经通过必修一、必修二,以及必修三前四章的学习的基础,对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状况有理论基础,在生活中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对“西气东输”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深入。
本节知识具有较强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有较大兴趣,宜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探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利弊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效果分析本节课,旨在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视频、图表材料,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了西气东输工程修建的原因,工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借助今后两年曹县一中校园照片是否有雾霾导入新课,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本节是第五章第一节,既是对前面四章内容的综合运用,也是学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的基础;必修3以区域地理为主,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4.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意义和方式。
(2)结合GIS等技术手段,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4.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意义和方式,掌握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案例及特点。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利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伊始,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为什么需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吗?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基本概念、意义的掌握。
2.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特点的理解。
3.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区域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节内容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以西气东输为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提供了基本思路。
【学情分析】从已有知识来看,通过初中、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学习,高三一轮复习对区域地理知识、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这给本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从学习能力看,学生能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但对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还较弱。
尤其是思维建模部分,学生答题思路远远达不到高考考试的标准。
从班级情况而言,高三(13)班是一个学风较好,师生互动默契的班级,我认为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
3、理解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4、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和视频分析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概况。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3、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分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通过图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运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理论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读图分析归纳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五章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1、管道运输优缺点?选线因素?3、主干管道:(1)一线工程:轮南——上海(长三角)(2)二线工程:霍尔果斯——广州(珠三角)(3)三线工程:霍尔果斯——福建、湖南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东部:发挥了本地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但是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内资源的配合程度、供求矛盾便会凸显出来,如何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现资源供求平衡,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二是图文结合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积极影响和环境问题。
“知识窗”选用了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案例,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深化主题,开发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以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的特点,并引申到我国很多自然资源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背景的认识。
2.通过比较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线路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3.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学习,充分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资料,启发学生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工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图,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评价、归纳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
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让学生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说出我国水资源公布的特点。
结论:中国水资源空间公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再让学生阅读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的对比表,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不仅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更重要的是水土配合严重不协调,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结论:跨流域调水是根本措施。
承转:早在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就提出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可能,借点儿水来也是可以的。
”出示长江流域的水系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
1.丰:我国最大河流,水资源问题占全国的1/3,是丰水区。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等过程,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通过探究案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同时对学生进行国家方针、政策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路线特点及评价;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难点: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以多媒体为辅助,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相互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及测试性评价的方式进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提供南水北调的相关资料;2.指导学生进行准备工作;3.教学设计准备与课件制作。
学生准备:利用课下搜集资料及地图册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南水北调的背景资料,如目前的工程状况以及该工程对供水区和水源区的影响等。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多媒体播放纪录片《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关注,展开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起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把他们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通过投影,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完成的内容。
出示本节课的学法指导:以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展开学习,并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投影出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思路,让学生知道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以达到按图索骥的目的。
一、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1.结合多媒体展示“世界水资源总量对比图”、“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图”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示意图”,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各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变被动为主动,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你有何良策?”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最后选定跨流域调配。
高中地理_第三单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堂导学案)调工程,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等。
智能应用•走向成功基础题目能力题目本节学习感悟:第三章·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设计部分)设计人:审核:殷祥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探究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2.掌握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方案的路线及优缺点3.分析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表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锻炼学生从图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教学重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条方案的路线及优缺点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课堂导学案、地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案导学【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南水北调”,导入新课。
(师板书)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生:读书,填表(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水资源概况(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问题一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1、我国水资源有何特点?(从人均占有量、时间和空间三方面来考虑)2、如你是南水北调工程总设计师,你会选择南方哪个流域作为水源地,为什么?(师板书)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学案)主题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位,低于、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
2.分布:、、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匹配。
师:讲评(略)师: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l×1012立方米,约占全球河川年径流量的5.8%。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观点及其意义。
2. 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途径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利弊,理解区域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可行性,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数据。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教室讲解。
3. 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问题。
4. 准备地图,用于展示区域间的地理干系。
高中地理课程《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源跨区域调配。
二、教学内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和意义通过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观点,让学生了解它是解决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包括增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
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途径和方式介绍几种常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途径和方式,如管道输送、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
通过比照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途径和方式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情况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3.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讲解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决策和实施。
4.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以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效果。
三、教室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并分享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2.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回答,加深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从认知程度上: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对我国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有所了解;通过各种渠道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些印象,但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于空间位置感不强,因此,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从心理特点看,高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较强。
对于必修3这样以案例为载体的内容,他们不希望老师主宰课堂,而是愿意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同伴合作交流来完成。
从教材处理上:1、对于线路的分析可结合学生《必修2》中对于交通线路布局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2、原因的分析可结合图文资料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自己先归纳南水北调的原因,培养学生资料获取、归纳能力。
3、影响重点要树立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思想。
通过课上同学展示,迁移应用等方式归纳总结我国其它的资源跨区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应用。
自主学习效果分析学生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及微课视频和拓展资源进行学习,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梳理,第二部分为课堂效果的检测。
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分析如下:第一部基础知识梳理部分(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如何?(2)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何特征?与什么有关?(5)分析表3-3-1中南方河流的数据,应从哪条河流调水?为什么?以上三问答对率在80%以上,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理解,提取能力较强。
(3)我国水资源总量最缺乏的地区在哪?试分析该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50%同学回答西北地区,对于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比较没有思路。
水资源是否缺乏不仅看水资源总量,还要考虑需水量的多少。
(4)如何解决以上地区缺水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南水北调”,但是对于其他措施提及的很少。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这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找出答案。
(1)找出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位置、经过地区和起止点。
这个知识学生答对率在75%以上,唯一出问题的就是中线工程起点:丹江口水库(2)试比较三线方案的优缺点错的比较多的填空是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部分地区供水。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石河子第二中学仲崇玺2012年5月25日,我有幸去富蕴县高级中学送课,深刻地体会了“同课异构,教育教学交流”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教学反思和体会如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必修三中很重要的一节,为了上好这节内容,我做了充分准备,这一节的内容清晰条理不是很难,但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方法,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因为资源的调配工程除了西气东输之外,还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如何在1节课里教会他们分析方法,则是我授课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以案例形式呈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便成为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用。
在这节课里,我主要讲解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如起始点,长度,所经省区,地形区等,让学生明白了西气东输工程之浩大和难度之大,从而能让他们自己去找出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我的资料准备得还是很充分了,除了找了很多文字资料之外,还找了一些图表,让学生识读图表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归纳出原因,实际上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很多学生都能都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归纳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课本上给的资料仅仅只是东西部能源和消费占全国的一个比例图而已,只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我们又另外找出了一个天然气全国资源分配图以及东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图,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东西部能源生产很消费会有差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也达到了我们教学设计的目的。
第二个原因是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这一节需要回顾之前第三章的内容,如何既勾起学生的记忆又能自然过度到这节课的内容,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给了学生一个之前全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让他们思考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然后比较天然气的利弊,很容易就能让他们得出天然气的优点:经济和清洁,从而又能引出可持续发展。
接着给学生讲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补充其他3个资源调配工程,回家上网找基本概况,接着自己去分析原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此,我们越来越需要通过教育来促进跨区域调配的发展。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区域调配的有效性,可以使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跨区域调配的角度,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体会资源跨区域调配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学生要理解,跨区域调配可以帮助改善城乡发展特征不均衡的问题,在提升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全国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
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和掌握有关跨区域调配的知识,以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跨区域调配。
从理论上讲,可以让学生从时事新闻中研究相关做法,实际参观到当地的资源调配实施情况,以及进行跨区域调配相关案例分析和模拟投资等,以更好地激发兴趣学习的热情。
另外,可采用网络教育,以更高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有关跨区域调配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此外,可以引入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跨区域调配的实践活动中,以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
如参加社会实践,实地考察不同地区的设施,调查现实环境,从而进行更全面系统的资源调配技术研究。
另外,可以开展竞赛,让学生们在资源分配的实战中学习经济模型,比如模拟贸易、管理财务资源等,以便他们学习跨区域调配
的有效性。
总之,我们应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跨区域调配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激发其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构建跨区域调配教学模式,为我们的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反思
课堂三项目标的实践---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反思为例高级中学在教师授课的上一直在要求做好课堂三项目标,本次本人的转正课在整个课程的整合上体现了这样的设计。
目标达成:关于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综合,我刚开始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时候只是关注了学生的知识目标,忽略了学情,在试讲一遍之后,在胡老师的建议之后加入了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其中包括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的必要性和西气东输的概况是针对学考要求,而要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明显有能力上的要求,是针对有文科倾向的同学。
这是目标的确定。
在目标的达成上,都是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来完成的,但是具体的完成,我采取了多媒体视频与导学案充分结合,并在看视频之前提醒要完成本项任务的三组和四组要至少提炼一条能够设计本组问题的有效信息,同时也提醒了其他两组同学要认真看视频,感受由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西气东输工程对于老百姓带来的变化。
视频播放之后三组组员的回答切合主题,提出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是我迫切要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同时也是四组中的任务体现西气东输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中对于大气质量带来的变化,四组组长杨青青的本组问题介绍清晰、答案准确。
最后一个目标的达成在于教师的讲解,在学习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以西气东输的:针对原因——为什么要调;措施——怎么调;意义——调的影响;问题——调的影响问题——调中(或后)可能遇到(或存在)的问题。
要求有能力的学生针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分析其他跨资源调配的三大工程。
自主学习:在10号的第一次试讲的过程当中,我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全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体现,造成最后很不成功还在于自己讲的多了就容易很急,一着急口误、前后的语句衔接就显得很是窘迫,听课的教师都会觉得着急,学生的听课效果那也就可想而知了,本身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难,授课之后胡老师及时给我指出要解放自己,把大部分的讲课时间要分配给学生,果然在12号上午的试讲过程中明显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自己在课堂环节的过渡和衔接上也显得游刃有余的多了......当然了这是对于本节课自主学习的感受,在具体的做法上,是利用本节课的四项主要内容结合导学案上的四项主要内容之后的具体要求展开的,通过分组合作,本组的成员要研究自己问题,推荐发言代表要集中展现整合知识,最后还对四个组的发言进行了评比,最后每个组的分差并不是很大,但是同学们为了本组的荣誉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值得表扬。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反思
课堂三项目标的实践-—-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反思为例高级中学在教师授课的上一直在要求做好课堂三项目标,本次本人的转正课在整个课程的整合上体现了这样的设计.目标达成:关于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综合,我刚开始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时候只是关注了学生的知识目标,忽略了学情,在试讲一遍之后,在胡老师的建议之后加入了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其中包括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的必要性和西气东输的概况是针对学考要求,而要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明显有能力上的要求,是针对有文科倾向的同学。
这是目标的确定.在目标的达成上,都是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来完成的,但是具体的完成,我采取了多媒体视频与导学案充分结合,并在看视频之前提醒要完成本项任务的三组和四组要至少提炼一条能够设计本组问题的有效信息,同时也提醒了其他两组同学要认真看视频,感受由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西气东输工程对于老百姓带来的变化.视频播放之后三组组员的回答切合主题,提出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是我迫切要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同时也是四组中的任务体现西气东输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中对于大气质量带来的变化,四组组长杨青青的本组问题介绍清晰、答案准确.最后一个目标的达成在于教师的讲解,在学习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以西气东输的:针对原因——为什么要调; 措施——怎么调;意义——调的影响;问题——调的影响问题——调中(或后)可能遇到(或存在)的问题。
要求有能力的学生针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分析其他跨资源调配的三大工程。
自主学习:在10号的第一次试讲的过程当中,我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全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体现,造成最后很不成功还在于自己讲的多了就容易很急,一着急口误、前后的语句衔接就显得很是窘迫,听课的教师都会觉得着急,学生的听课效果那也就可想而知了,本身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难,授课之后胡老师及时给我指出要解放自己,把大部分的讲课时间要分配给学生,果然在12号上午的试讲过程中明显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自己在课堂环节的过渡和衔接上也显得游刃有余的多了...。
鲁教版高二地理教学反思模板《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鲁教版高二地理教学反思模板《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随着时间的流逝,下学期时间也将过去,大家是否对已经学过的的东西进行反思和总结呢?下文由为大家带来了鲁教版高二地理教学反思模板,希望能帮助大家。
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1.5 课时,第一课时我完成了关于南水北调的全部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按导学案设计进行。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首先由解题入手,本节内容的课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提出的第一个思考问题是,为什幺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生一下子就会想到是因为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这只答出了一个方面,老师这里一定要引导或启发得出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资源的供需问题,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但东部地区的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缺乏,出现供不应求,而西部地区人口较少,经济相对落后,资源需求量小,但却资源丰富,如水能,矿产等,资源供大于求,这样就可以进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再由课题中的以南水北调为例提出第二个思考问题(含三个子问题):为什幺要南水北调;为什幺可以南水北调;怎幺调?这样引出了对学案问题一和问题二的思考和对教材P62 至P64 第一框题内容的学习,给学生5 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完成导学案中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可引出第三个问题,也是合作探究题,华北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试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由考试说明可知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三条输水线路只是一个知识基础,并不是重点,不需要在这方面花太多的时间,我对于前三个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石河子第二中学仲崇玺2012年5月25日,我有幸去富蕴县高级中学送课,深刻地体会了“同课异构,教育教学交流”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教学反思和体会如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必修三中很重要的一节,为了上好这节内容,我做了充分准备,这一节的内容清晰条理不是很难,但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方法,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因为资源的调配工程除了西气东输之外,还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如何在1节课里教会他们分析方法,则是我授课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以案例形式呈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便成为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用。
在这节课里,我主要讲解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如起始点,长度,所经省区,地形区等,让学生明白了西气东输工程之浩大和难度之大,从而能让他们自己去找出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我的资料准备得还是很充分了,除了找了很多文字资料之外,还找了一些图表,让学生识读图表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归纳出原因,实际上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很多学生都能都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归纳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课本上给的资料仅仅只是东西部能源和消费占全国的一个比例图而已,只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我们又另外找出了一个天然气全国资源分配图以及东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图,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东西部能源生产很消费会有差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也达到了我们教学设计的目的。
第二个原因是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这一节需要回顾之前第三章的内容,如何既勾起学生的记忆又能自然过度到这节课的内容,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给了学生一个之前全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让他们思考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然后比较天然气的利弊,很容易就能让他们得出天然气的优点:经济和清洁,从而又能引出可持续发展。
接着给学生讲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补充其他3个资源调配工程,回家上网找基本概况,接着自己去分析原因。
纵观这节课,虽然课本内容不是很难,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如何能让学生走出课本才是关键,因为资源调配工程不仅仅是一个,要掌握的内容也不仅仅是课本所讲解的,学生真正要掌握的是一种分析方法。
必修3的基本教学形式就是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很庆幸,在罗老师的帮助下,我基本达成了目标。
5、不足之处我觉得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在评价手段上,要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地理技能的形成情况,还要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进一步挖掘出来。
二、教学反思(一)亮点: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基本体现了“361”自主导引式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基本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生问生答师点评”学生提出了三个有思维容量的问题,其他学生现场进行解答,老师适当点评,从展示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互助解疑的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2.“师问生答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规律:“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并进行迁移应用(评价西电东送工程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
)从展示效果来看,学生们总结到位,应用得当,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能力要求——总结规律、知识迁移。
3.“合作探究共提高”预设了“中国的能源安全”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首先,明确探究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独立思考是合作探究的前提。
其次,探究时间充足,学生探究充分,为后面的高效展示奠定了基础。
从展示效果来看,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为祖国的能源安全出谋划策。
加强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不足:1.“图片鉴赏”后马上进入“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环节,缺乏与“图片和视频”的呼应。
建议调整一下顺序,将视频“今年冬天的北煤南运”作为本节课的情境导入。
2.“知识梳理部分” 基础知识点问题的设计显得有些零散,未体现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逻辑体系。
建议学案设计过程中,把6个基础知识问题进行重新排序与整合。
【教学反思】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教学的过程性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上。
本课教学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问题开始 ---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深入 ---教学环节步步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读图、析图和用图,引导学生探讨、思考、研究,并联系社会热点,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的提高。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教学反思殷作乔首先,我以中东地区——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作为切入点,接着展示中东石油输出线路让学生明白整个世界都存在资源的调配问题。
接着用对比的方法展示我国的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图,让学生理解资源调配势在必行,进而引出本节的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其次,为了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我将每一个问题都拆分成若干小问题进行展示与提问。
如西气东输管道概况这一问题具体到五个小问题:气源区与目标市场、起点和终点、经过的省区、地形区以及景观植被的变化,这些问题答案需要学生利用地图册去查找,在这一查一找中,学生动了起来,课堂也活跃了起来,由于问题的分解降低了难度,所以每一位同学都体会到了寻找答案的乐趣,真正的变“教师教”为“学生学”。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的是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而我国的资源分布又具有不平衡性,资源分布与需求消费不平衡,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
本节以南水北调作为案例,让学生学习了解南水北调的原因、方案及影响,从而学习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
在南水北调线路和方案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让学生根据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得出学习结果。
教师在该环节的教学中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教材阅读和读图,从教材和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南水北调案例分析,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3、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恰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也力求达成三维目标要求。
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际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1、新课程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整合不够。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教学学习内容的探究,力求体现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但在探究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方面,还存在为探究而探究,对探究问题挖掘不够。
2、教学内容取舍方面存在问题,在导入、创设情境方面,添加的内容较多,进入主题学习较慢,导致时间不够,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体现一些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方法,但在真正做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机整合方面还存在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节内容不是很难,但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方法,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因为资源的调配工程除了西气东输之外,还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
一、较好之处:在第一节课里,我主要讲解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如起始点,长度,所经省区,地形区、气候区等,让学生明白了西气东输工程之浩大和难度之大,后让他们自己根据书上的资料去找出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我是让学生通过图表的分析,能够自己归纳出原因,实际上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很多学生都能都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归纳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课本上给的资料是东西部能源和消费占全国的一个比例图,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这里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东西部能源生产和消费会有差异。
大部分学生都能分析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生产量大,但经济水平低,能源消费量小;东部地区能源相对贫乏,生产量小,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从而引出东西部地区就会出现“产销矛盾”。
教师继续追问,这对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这一节需要回顾之前“能源资源的开发”的内容,我给学生呈现一个之前“2002年全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让他们思考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然后比较天然气的利弊,很容易就能让他们得出天然气的优点:经济和清洁,从而又能引出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原因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我先给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从图中总结出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后通过一些资料(如大庆)给学生介绍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场,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一原因。
二、不足之处:1、课件制作不够精美2、师生互动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进,备课时要注重设计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
纵观这节课,虽然课本内容不是很难,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如何能让学生走出课本才是关键,因为资源调配工程不仅仅是一个,要掌握的内容也不仅仅是课本所讲解的,学生真正要掌握的是一种分析方法。
必修3的基本教学形式就是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很庆幸,在备课组的帮助下,我基本达成了目标。
反思: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有时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有些生搬硬套。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
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有改变,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对此我进行改革,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基础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