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一、充分准备教学材料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
教师应当尽可能丰富和多样化选择数学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用书、教学课件、图书、教学实物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对教学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和设计,确保材料质量高、内容丰富,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实验等,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独立完成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
教师还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课堂展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重视学生的反馈与评价重视学生的反馈与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当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教师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开展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心和帮助。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实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尽一份绵薄之力。
新课改模式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新课改模式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改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趋势。
在新课改模式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优化教学内容1. 创新教学资源在新课改模式下,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如数学教学软件、互动课件、数字化教材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数字化资源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 关注数学实际应用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实际认识和兴趣。
通过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入跨学科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 鼓励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2. 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辅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进课堂管理1. 注重学生参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 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实践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1. 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始上课之前,可以通过悬念或者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开始之前,明确课程目标,并以能够实现学生能力的一小步为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学完之后能做什么。
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讲解教材内容之前,先进行适度的复习,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讲解。
4. 启发式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发现的学科,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式来教学。
可以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和解题方法。
5. 合作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交流和合作的学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帮助。
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个小组任务,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6.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图表、动画等,来辅助教学,可以更生动地呈现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7. 及时反馈与巩固:在课堂结束前,进行复习和总结,并给出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巩固和复习。
8. 趣味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寻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和实用的,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9. 相关知识的拓展:在讲解教材内容的适当地拓展一些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介绍一些与几何图形相关的艺术品或建筑等。
小学数学课堂的讲理途径与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和发现学习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小组合作的途径:
1.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同一水平的学生,也可以是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
2. 设计适合小组合作的任务。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合作的任务,如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合作学习的指导。
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思路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解决困惑。
4. 设计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汇报、评价学生的讨论等方式,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
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和素材,如数学教具、数学实物、数学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6.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和表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经验分享和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9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9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验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对学生的互动引导,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背后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四、倡导探究式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探究式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五、个性化教学引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采取个性化的教学引导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加深入、拓展的数学任务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细致耐心的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引导,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技巧
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技巧
以下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通过使用教学卡片、数学游戏、教学工具等多种资源,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视觉化教学:通过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展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和解决问题。
3. 分步教学: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应用场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5.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提问引导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
究精神。
7. 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考试外,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作品展示、小
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可以通过丰富的数学游戏、实际的数学应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数学故事、数学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有探索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启发性讲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启发性讲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探究等方式主动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启发性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故事、图片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精神。
通过游戏式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重视数学思维训练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在数学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思维活动,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一、引言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1.情境引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趣味游戏:通过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3.生动图片:在讲解中使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趣味。
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思考数学是一门注重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提问启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注意问题的适度难度,既要考验学生的思维,又不能让他们感到无助。
2.问题解析: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通过比较不同解法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巩固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巩固知识的方法:1.反思总结: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归纳。
通过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巩固知识。
3.应用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实践,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1.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反馈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或作业后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开始外显于课堂教学之中。
但由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认识不到位,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活跃,不加分析地过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数学课看似热闹,却冲淡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
因此,在理念更新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我们的担忧和关注。
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它有认知领域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二者要并重考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从过去偏重“知识与技能”这个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做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整合。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
二、合理运用、灵活处理教材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认真研读、领悟,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
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当然,“用教材教”并不是无视教材或漫无目的地“创新”和“开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
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
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
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
所以,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
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
不过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
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能够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水平,最后能使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升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理解,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逻辑性强,层层推证,演绎的是抽丝剥茧的真实,因此很多学生都对数学课感到厌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老师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
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自然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并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这一点上,博易新思维数学的“三步教学法”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指导,能够很好地教导大家解决此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有效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几种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任务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设立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教具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灵活运用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教师还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实际情景分析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评价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
5. 个性化辅导和培养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互动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6. 与家长的积极合作:家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可以与家长积极合作,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资源,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和讨论数学问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
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合作方式:1.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由4-6个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小组竞赛:可以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小组竞赛,例如数学小游戏或者数学竞赛等。
小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学生互助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互助学习。
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或结束时,让学生彼此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沟通和互动。
4.角色扮演: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数学问题中的角色,通过模拟实际情景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联网资源利用:利用互联网资源,例如数学教学网站、数学学习 App 等,让学生进行互联网学习。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链接或应用,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数学练习和巩固。
6.课堂游戏: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例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实践教学: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带领学生到实际场景中进行数学实践,例如到超市进行价格对比、到公园进行测量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学生互助学习、角色扮演、互联网资源利用、课堂游戏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阵地。
而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采取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本文将讨论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生动有趣的教学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游戏等形式来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等。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2. 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都不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1.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强调归纳和推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的关键。
下面列举了一些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
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进行探究式学习。
如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讲解小数时,通过成组的方式比较0.2、0.25和0.3这三个数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来理解小数的含义和大小比较规律。
2. 游戏式学习: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数学填数字游戏、数学九宫格、数学成语接龙等。
3.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是一种直观表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通常用来介绍新的概念和技能,或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在讲解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来展示各种形状及其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几何形状的概念。
4. 创新课堂:创新课堂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或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以示例的形式介绍数学的价值和应用。
5.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与他人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相互帮助和鼓励,共同获得成功。
6.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教育旨在让学生基于个人优势和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7.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预习视频、网上授课或课外作业了解课程内容,利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策略进行讨论和练习。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独特性,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形式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根基之一,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
以下是本文提供的有效引导方法:一、注重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愉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
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游戏化学习方式,适当增加数学游戏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实际的生活案例来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性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中进行测量、计算,或者引导学生带着尺子、计算器去郊游或旅游,设计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体,主动探究数学课题。
三、多元化授课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特长和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如讲解、演示、探究、调查、练习等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差异化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引导。
例如,对于数学功底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重复、反复的练习方式,多次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对于数学天赋突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高层次的探究。
五、启发思维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解法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解法是正确的?”,“有没有其他的解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希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而有效的策略:
1. 清晰的课堂目标:在每节课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
生明确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游戏、实验和趣味题目等,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3. 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
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5. 深入浅出的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7.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中,培养他们将所学知
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8. 让学生主动参与:安排一些小组和个体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
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9. 不断反馈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之处,并提供相关的改进建议。
10. 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以培养他
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成效。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全面发
展。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学科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关乎他们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就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
一、充分准备教材和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和教具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的准备。
教师还需要准备好各种教具,例如数学游戏、数学模型等,以便于通过具体的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知识,或者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互动、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做好课堂管理和评价课堂管理和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管理工作,保持课堂秩序,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教师还需要做好课堂评价工作,及时给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六、与家长和学校合作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家长和学校合作。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数学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一、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在讲解一个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集体竞赛,将知识点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注重课堂互动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互动,积极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应当寻找合适的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活动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小学数学课堂应当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同探讨如何达成这些目标。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四、结合实际生活和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场景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
在课堂结束后,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交流,逐一点评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六、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内容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和内容应当合理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有效课堂教学指的是能高效实现课堂目标的教学。
实现总教学时间最小化、有效教学时间最大化是有效教学的目标追求。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时间的最小化,如何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这正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材料的精心组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一)学习材料的组织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相匹配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材料有意义、具有学习心向和具有学习新知的生长点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前提。
信息加工理论也指出,学习过程是一个通过信息耦合、迁移、转化,从而形成新知的过程。
这里“学习新知的生长点”、信息耦合的基础即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即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为此学习材料的组织必需要与学生的学习起点相匹配。
学习起点分知识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组织材料时,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外,更要重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具体策略是:一课始以通过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对知识逻辑起点的掌握情况,为新知学习铺平道路。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信息:“六(一)班共60人,女生占7115”,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生①:男生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生②:女生多少人?生③:男生多少人?上面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刚好是本节课新知的生长点,即学习的起点。
通过前二个问题的解决,既了解了学生对知识逻辑起点的把握情况,又为第三个问题的新知教学作了铺垫作用,同时又达到了1只知复习与探求新知的和谐统一。
策略之二就是利用课前或课始了解学生的现实的起点,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学习材料的组织既要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结构知识逻辑结构呈现方式一般是先概念再性质、再计算,这种演绎方式呈现较适合成人的认知结构,而与小学生由图象把握再到符号把握的认知逻辑结构不相一致。
为此材料的组织要注意两者的和谐统一。
例如十二册《比例尺》,教材编排以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先介绍比例尺产生意义、概念、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概念进行计算、画图。
这种呈现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习方式侧重于接受式的模仿和记忆。
我们如果改变这种呈现方式,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卧室的长宽,课中让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在纸上画出卧室的平面图,并标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然后让学生算一算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的值,再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并说明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进而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应用。
这种呈现方式先让学生动手做(测、画、算),再在做中想,想中悟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习结果显示出来的对学习内容的本质把握仍符合从概念到性质再到计算应用的知识逻辑结构,达到两者的统一,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学习材料的组织要改静态呈现为动态生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交流而自主建构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为此,学习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成性。
如十一册《比的意义》教学,在材料组织上先创设情境,出示信息:3.15市消协会同质监局对我市某电器市场A、B两大系列微波炉质量状况进行抽样调查,A品牌抽查150台,不合格数5台;B品牌抽查50台,不合格数2台。
问看到这个信息,若你是顾客的话,你会选择哪种品牌的产品?第一步,初步感知比的方法。
学生利用已有的求分率比较的方法列式计,作出选择。
第二步,在初步感知比的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引导:刚才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用不合格台数除以抽查台数的方法来比较两种产品的质量,根据前面提供的信息,我们还可以进行哪些比较?算式如何表示?这时学生可提出很多的量的比较,并列出算式。
如甲产品抽查台数跟不合格台数进行比较,算式是150÷5.乙产品抽查台数跟不合格台数比较,算式是50÷2。
师:观察上面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用除法)。
接着指出:运用除法来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式——比。
如5÷150=5:150,读作5比150. 50- 2=50:2,读作50比2。
最后让学生归纳什么叫做比。
这样学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自然地归纳出“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比”。
第三步,拓展延伸比的认识,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比是相关联的两个量相除比较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同类量之间的比的结果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会产生一个新的量,但要注意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纵观整节课,材料的呈现方式体现了动态呈现方式,学生经历了“比的意义”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泼,理解深刻,真正体现了材料组织的生成性。
二、充分活动体验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一)在目标确定上要重视过程性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它对教学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心中一定要有明确的过程性目标,才能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落实好过程性目标。
(二)在活动组织上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兴趣与需求是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体验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激发、维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
要想不断地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一要创设好有效的教学情境,二要运用好评价的策略。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教学情境标志一看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二看是否紧扣数学内容,突出数学主题;三看是否节省教学时间、讲究教学效率。
只讲兴趣不讲思维,游离于数学主题之外,化费大量宝贵时间的情境不仅是无效情境,且是有害的情境。
创设情境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从数学应用价值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二是从新旧知识冲突处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三是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创设趣味情境。
情境创设不仅在课始,可贯穿一节课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维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2.运用好评价手段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因此运用好评价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至关重要。
要运用好评价手段要把握好一个原则三个策略。
一个原则即通过评价能起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策略即目标多元——目标指向多元;主体多元——评价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语言评价与物质评价相结合,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等等。
(三)活动过程要重视认知与情境的统一学习过程不仅是认知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同时参与,活动体验才会更加有效。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1.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进行积极活动体验的根基。
在课堂中只有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帮助的民主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学生才能积极活动、开放思维、大胆交流、才能最大效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尊重学生,对学生出错要宽容,对有困难要帮助支持,对良好表现要激励。
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做到相互尊重、宽容、帮助、欣赏。
2.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小学生认知特点是先从行为把握到图象把握再到符号把握,即先具体到表象,最后再抽象。
在这一过程中,行为把握是基础,图象把握是中介,符号把握是结果。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活动,去感知、去体验。
只有充分感知体验,形成鲜明的表象,进而顺利地进行抽象概括。
(四)要重视心灵参与活动体验所谓心灵参与活动体验就是指在活动中要有思考,边活动边思考,边思考边活动,这样的活动体验才是有效的。
为此,教师必须在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思维提升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启发、提示,使学生带着问题边活动边思考,边思考边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活动效率。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当师生共同回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以及学生已知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并帮助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已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探究。
为提高探究的效率,教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三角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哪种图形?它的面积为什么等于底×高÷2?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进行操作活动,边思考边操作,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达到了活动形式与体验实质的统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顺学而导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三条途径就是如何搞好师生互动交流。
而能否有效地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动态生成的课堂要使教师的引导有效,必须要顺应学习进程、紧扣教学目标顺势而导,顺学而导。
这样的课堂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
(一)顺学而导要顺应学生的思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学习障碍,教师不能越俎代疱,而要顺应学生的思路,针对学习中的障碍,引导反思、比较、验证,给予恰当的引导,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顺学而导要紧扣教学目标顺学而导不仅要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去导,还要紧扣目标去导。
脱离教学目标的引导将会失去教学方向,使教学低效。
(三)顺学而导要把握好“度”引导“度”的把握是引导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志。
“度”太大学生摸不着方向,动一动就是“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无从着手。
“度”太小,又失去探究的价值。
为此“度”的把握原则上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又高于已有经验。
度的大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取决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教材的难度。
具体策略一是提供学习背景,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上的指导,如“三角形可转化为哪些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二是采用分层探究的方法,将大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以降低探究的难度。
(四)顺学而导要把握好导的“时机”引导“时机”的把握也是引导是否得当的重要的一环。
时机的把握一是不引导就探究不下去时要引导,二是学生的学习偏离方向时要引导,三是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知识模糊处、思维提升处要引导,四是教学反思处要引导。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它的研究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和总结。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