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魂与民族风——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略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墨魂与民族风——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略谈
内容摘要:中国动画思想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走马灯,皮影戏都是中国动画的原型;中国动画立足积淀深厚的中华文化之源,探索出水墨、剪纸、木偶、皮影等动画艺术形式,打造一代经典。新时代的动画电影,则以更加自信的民族风思考,讲述中国故事,在光影幻奇中,展现中华民族玄幻的远古,辉煌灿烂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动画水墨元素东方美学民族风文化自信
动画一词,本意就是让画动起来。但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则是集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戏曲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以水墨元素为灵魂,融合剪纸、皮影、木偶等形式,多种形式求索,一路坎坷,逐渐形成独特的东方美学特点。
中国动画虽是一门年轻的视觉艺术,但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已经蕴藏了千年。在秦汉时期就有了走马灯,西汉时期开始盛行皮影戏,南宋时期已经有手影戏,这些都可谓中国动画最早的原型;并且,中国绘画为动画提供了水墨、线描、大写意、小写意、工笔、青绿、彩墨等多种表达模式;再加上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妖魔鬼怪,狐精花妖等神奇故事,给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所以说,中国动画只有立足于东方美学丰厚的土壤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一、中国动画原型:光影奇幻
走马灯在国人记忆中并不陌生,现在一些元宵灯会上依然能见到它的身影。《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刘邦入咸阳宫时就看到走马灯,甚为惊奇;“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①所以这个灯,当时又叫蟠螭灯。到了唐朝,又称为转鹭灯,宋朝又称马骑灯,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中说:“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②可见,这些灯驱动的原理相同,只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流行图案而命名而已。
一些文人墨客也有描写走马灯的诗句。范成大说:“映光鱼隐现,转影骑纵横。”(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姜夔说:“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姜夔《感赋诗》)辛弃疾说:“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可见,古人在这种神奇动画面前,往往沉浸在光影幻奇中流连忘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光源照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人物对话,故事情节,音乐渲染都非常成熟。民间艺人发挥自己的想象,车船马轿、奇妖怪兽皆能入戏,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
皮影戏的起源也在汉武帝时期,《汉书•外戚传》记载:“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③汉武帝思念逝去的李夫人,方士少翁就通过烛光把李夫人的影子映射出
来,能坐能行走。可见,这是最早的皮影戏。“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④滦州学正左乔林《海阳竹枝词》写尽了皮影戏的文化魅力和民间艺人的高超纯熟的表演技艺。
虽然皮影戏能在音乐伴奏、戏曲唱腔对白中演出复杂剧目,但这些肢体摆动,平移晃动,离当代的动画还有很大的距离,甚至说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就是“每秒24帧的视觉停留”造成的视觉幻真。也就是说,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逐帧播放正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基本原理,也是动画电影逐帧绘制,组合制作的成败关键。
二、中国动画之魂:水晕墨章
水墨动画乃中国动画尝试探索中的专有名词,亦是中国动画早期的辉煌篇章;就是把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水晕墨章的效果,展示在动画片中。但水墨画边缘模糊,要想呈现在影片中并使之动起来,难度非常大。在老一代动画人与众多著名画家的共同努力下,1960年,上海美影厂终于拍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以齐白石国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原型的水墨动画片,立刻引起动业界的轰动。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齐白石花鸟画的水墨意境中,黑色的小蝌蚪,毛茸茸的小鸡,透明的对虾,大写意山水,荷花、水草、丝瓜等,让观者随着小蝌蚪的游动,体验到人在画中游的审美感受。
另一部水墨动画是1963年拍摄的《牧笛》,这部影片讲述一个牧童睡梦中找牛的故事。牧童骑牛放牧,一路牧笛悠扬,鱼儿嬉戏。牧童在大树上休息,梦见牛儿丢失,到处在山间寻找,终于在一瀑布前找到,可牛儿不听话,牧童砍竹做了一个牧笛,牧笛声响,牛儿循声归来。此片以李可染的山水画以及系列《牧牛图》为原型,让人在田园牧歌声中,寻求到一种野逸情趣。
《山水情》更是一部诠释中国山水意境的水墨动画短片。整部影片无对话,完全靠肢体语言与音乐表达,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这句话。一高士乘舟渡河,突然晕倒,童子将其救下,好生照料。高士善琴,童子好田间牧笛,遂为知音;高士教童子弹琴,渐入佳境。秋至,高士归,童子驾一叶扁舟相送,畅游山水之间,或流水潺潺,小舟荡漾,或激流乱石,险象环生,或风平浪静,山高水长;至一清幽之地,高士携琴相赠,童子拜接,高士遂归隐山水之间,童子弹奏高山流水之音以相送。整部影片让人完全沉浸在中国水墨山水画可观、可赏、可游、可居的意境之中,以至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在悠悠的古琴曲中,徐渭的墨荷,八大山人的游鱼,都在李可染式的山水画中动了起来,让人流连忘返。
可以说,水墨片正是抓住了中国人的文化审美心理而制作的更为纯粹的水墨动画片,其所营造的意境,至今无法超越。但此类影片剧情相对简单,大都是哑剧,不能完全把观者的情绪调动起来;并且,制作复杂,耗费巨大,市场受众面小,无法量产,只能作为一种探索研究之用。但纯水墨片更象是一个标志,成为中国动画的一个典型符号,甚至在其他类别的动画中,也都要贯穿一些水墨元素,成为中国动画之灵魂。
三、动画的民族风:手绘巅峰
可以说,国产动画在“探民族形式之风”的过程中,融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正是这些各具魅力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促使国产动画电影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美学风格,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别于外国动画电影,展示中华民族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比如,剪纸动画电影《人参娃娃》《猴子捞月》,也以其清新的色彩感获得观众的赞赏;木偶动画电影《愚人买鞋》《崂山道士》等,也别有一番趣味;皮影戏动画《东郭先生和狼》,更让人感受中国原始动画的古拙之美。可以说,中国早期的动画人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中国动画的表达方式和美学意境,并推出不少优秀影片。特别是几部大制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成为早期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