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孔子(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A核心思想是“仁”和“礼”,表现为“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政治思想

B对鬼神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哲学思想

C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求真务实---教育思想

2.孟子(战国):亚圣--- 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A核心思想是“仁政”学说------------------政治思想

B主张人性本善说,认为天命是人意志的体现,人要顺从天意---------哲学思想C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修身养性3.荀子(战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政治思想

B主张“性恶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哲学思想4.董仲舒(汉代):儒学确立了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思想

ϑ体系: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

ϑ基础:“天人感应”学说,人君受命于天,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ϑ核心:“三纲五常”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5.程颢程颐朱熹(北宋) :程朱理学---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A提出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

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社会上是道德伦理,体现人身上是人性

C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实践感悟

6.陆九渊(南宋) 王守仁(明朝):陆王心学--- 理学的新发展

A陆九渊提出“心即是理也” 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B把握“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 自我反省-----------------------内心反省

二、道家思想的演变

1.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倡导“无为而治”

☺提出道是抽象的,是世界天地万物的本原,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战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与荀子对立

☺主张“齐物”即万物的本质相同,对人生主张“逍遥态度”,认为人要顺从自然

3. 黄老之学(西汉初):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及老子学说

A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B内容为治身、治国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儒、墨、法等学说

4.道家学派后来逐渐演变为道教

三、法家思想

韩非子(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B主张社会要变法革新——政治思想

四、墨家思想

墨子(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

A创立了严密的组织

B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政治思想

C主张“尚力”“节用”“节葬”--------经济思想

五、兵家思想

孙武孙膑(战国):《孙子兵法》以及《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被尊为兵法经典。

孙膑:强调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等.

六、批判思想

李贽(明代):“异端”与孔孟思想格格不入

A否认孔孟学说B批判程朱理学C倡导人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

顾-王-黄(明清):

A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导言论自由;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以限制君主.

B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批判“重农抑商”思想

C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的脱离实际,主张社会变革。意义: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启迪;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

七、原因背景分析及意义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意义(第2课)

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宗法分封制崩溃,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大变革。

(2)各国为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士人活跃。

(3)私学兴起。

意义:

(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背景及意义(第3课)

背景:

(1)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

(2)但当时的西汉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势力太大;民族矛盾尖锐,边境不宁等。这些都要求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国家。

意义:

(1)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学出现的原因及评价(第4课)

原因:(1)儒学受到佛、道教的冲击,统治地位动摇。(2)“三教合一”潮流出现。

评价: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产生消极影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中国取得那么高的科技成就的原因及对世界的影响(第6课)

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的根本保障。

(2)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交流与传播。

(3)教育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人才。

(4)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5)中国古代科技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影响(主要是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火药——促进了欧洲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封建的骑士阶层衰落;指南针——促进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5、试分析一下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第4课)

共同点:(1)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儒学的传统核心思想;(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八、科技成就(第6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