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理学

合集下载

麻醉药(药理学课件)

麻醉药(药理学课件)
②局麻药液不得与碱性药液配伍应用。不与磺胺 类药物(因分解产物有对氨基苯甲酸)、强心苷类 药物、胆碱酯酶抑制药合用。
常用局麻药比较
局麻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作用特点 穿透力大,约为 穿透力更大, 穿透力大,约为
普鲁卡因1.5~2 为普鲁卡因的 利多卡因的4 ~ 5

10倍

持续时间 1.5~2h
高血压、动脉硬化、肺动脉高压、颅内压增高、青光眼患者禁用或慎用
羟丁酸钠
¬毒性最低的静脉麻醉药 ¬常与其他药配伍用于基础麻醉、全麻诱导和维 持椎管麻醉的辅助用药和复合麻醉
三、复合麻醉
为了克服单独使用麻醉药的不足,常同时或先 后应用两种或更多的麻醉药物或其他辅助药物联合 应用,已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2~3h
5 ~ 10h
毒 性大小 较普鲁卡因大 较普鲁卡因大 较大,与丁卡
10 ~ 15倍,发生 因相当或略逊
率高
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局麻方 表面、传导、腰 浸润、传导
法,抗心律失常 麻、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
学习目标
1 掌握局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 2 熟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
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全麻药分为吸入麻醉药与 静脉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一类挥发性液体或气体 ¬通过肺部吸入而达到麻醉效果
作用与应用
麻醉药能阻断脑神经细胞的突触传递,使意识 和感觉消失。
麻醉作用与药物的脂溶性呈正相关,脂溶性越 大,越易通过肺泡的血管进入血液,到达脑组织, 产生麻醉作用。
常用吸入性麻醉药的特点比较
一、作用
1.穿透力较弱,不用于表面麻醉 2.临用前应加入少量AD,目的是延长局麻药作 用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

麻醉药理学知识点

麻醉药理学知识点

麻醉药理学知识点引言:麻醉药理学是研究麻醉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的学科。

在临床麻醉中,了解麻醉药理学知识点对于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监控麻醉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麻醉药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麻醉药物分类麻醉药物可以根据其药理作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全身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以及镇痛药物等。

1. 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用于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无痛觉和肌肉松弛的状态。

常见的全身麻醉药物有如下几种:- 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酸盐类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

例如,咪达唑仑、苯巴比妥等。

- 吸入性麻醉药物:利用吸入方式将药物递送至患者肺部,通过肺泡向血液释放,然后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例如,七氟醚、异氟醚等。

- 静脉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在短时间内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

例如,丙泊酚、咪唑安定等。

2. 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局部组织或神经的麻醉,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以达到无痛觉的效果。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3. 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可分为镇痛药和镇痛剂两类。

镇痛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镇痛剂指改变疼痛传导途径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和类固醇类药物等。

二、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药理效应。

1. 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 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增强或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效应,从而产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吸入性麻醉药物主要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介导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效应,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 静脉麻醉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GABA受体和N-甲基-D-天冬酰胺受体等离子膜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2. 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局部麻醉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神经纤维的麻醉作用来实现无痛觉效果。

它们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的活动,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

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
(二)仅约2%被代谢,主要经肝微 粒体酶催化,而变为氟化物经肾 随尿排出.
35
1.吸入全麻药代谢率: 异氟醚0.2% ; 安氟醚2%;
氟烷20%; 氧化亚氮0.004% 地氟醚0.1%
七氟醚3%、乙醚10%、甲氧氟烷50%
36
2.代谢率意义: 吸入全麻药的代谢率越低; 说明: 该药物的有毒代谢产物少; 排出以原形从肺呼出为主; 对机体的影响小。
二、药理作用 正常脑电图以 α波为基本频率;可以有少量的β波和 γ波(属快波);也可以
有少量的δ波和θ波(属慢波) 快波增多,波幅增高,是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慢波增多,波幅增高, 说明大脑受抑制加深,深睡眠。
(一)安氟醚对CNS的作用: 1.对意识的作用
与剂量有关
浅麻醉时,脑电图呈高幅慢波;
46
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开颅后 见颅内压明显增高,手术进行 4 – 5 hour.术后病人3 hour仍未苏醒,经 CT 检查诊断颅内术后血肿。
提出问题: 1.病人为什么会出现颅内术后血肿? 2.术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之?
47
分析与讨论:
(1) 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大都存在 着颅内压增高,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 、降低颅内压。
24
25
吸入全麻药对血压的影响: 设清醒动脉压为100%; 观察用药后血压受影响情况;
结果发现:安氟醚引起血压 ,与 MAC-即与麻醉深度,呈平行关系。 观察不同的吸入全麻药对血压的影 响,需在相同的MAC-即等效剂量下 ,作比较。
26
27
• BP:
• 麻醉期间BP 升高,超过麻醉前 20%或达到160/95mmHg以上,称 高血压;
1. BP
抑制心肌收缩(主要) SV(每搏量)

麻醉药理学静脉全麻药非巴比妥类

麻醉药理学静脉全麻药非巴比妥类

麻醉药理学静脉全麻药非巴比妥类麻醉药理学是研究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的学科。

在麻醉过程中,静脉全麻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其可以通过静脉途径迅速进入循环系统,迅速产生麻醉效果,从而实现手术过程的无痛操作。

非巴比妥类药物是静脉全麻药物中的重要一类,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静脉全麻药的基本原理静脉全麻药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的全身麻醉药物,可迅速达到麻醉效果。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影响静脉全麻药作用的重要因素,主要受到药物的脂溶性和离子化程度的影响。

与其他麻醉方式相比,静脉全麻药更为快速和可控。

二、非巴比妥类药物的分类非巴比妥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静脉全麻药物,具有安全性高、起效快等特点。

它们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本地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能通过阻断神经的传导来产生麻醉效果。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

2. 单胺类药物:如丙嗪、地辛伐他汀等,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来产生麻醉效果。

这类药物适合患者,但容易引起血压下降等副作用,需要严密监测。

3. 芳香氮化物:如笑气、异氟醚等,常用于快速诱导麻醉和麻醉维持,具有强大的麻醉效果。

这类药物也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

三、非巴比妥类药物的应用非巴比妥类药物广泛用于不同类型的手术过程中,以提供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醉诱导:药物通过麻醉诱导剂给予患者,迅速实现麻醉深度。

2. 麻醉维持:通过持续静脉输注药物,维持麻醉状态,并且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3. 镇痛管理:非巴比妥类药物也可以用于术后镇痛,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痛苦。

四、非巴比妥类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使用非巴比妥类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其副作用和安全性。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因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的副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非巴比妥类药物还存在与麻醉相关联的特殊安全问题,如恶性高热、过敏反应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谨慎操作。

麻醉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麻醉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麻醉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麻醉药理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麻醉药物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机制以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掌握麻醉药理学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安全地使用麻醉药物。

本文将对麻醉药理学考试的重点进行总结。

一、麻醉药物分类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两大类。

全身麻醉药物包括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可以通过吸入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局部表面麻醉或静脉内局部麻醉。

二、各类麻醉药物的药理特点1. 吸入麻醉药物:如氟烷、七氟醚等。

这类药物通过吸入进入体内,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来产生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恢复快的特点,但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静脉麻醉药物:如芬太尼、异丙酚等。

这类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作用迅速而明显,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剂量的调整进行控制。

静脉麻醉药物的特点是起效快、恢复较快,但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3.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这类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终末,阻断神经传导来产生麻醉效果。

局部麻醉药物具有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

三、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1. 非离子水溶性药物的作用机制:该类药物主要通过与细胞膜上的阴离子受体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2. 离子水溶性药物的作用机制: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内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麻醉效果。

3. 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使电位阈值增加,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四、麻醉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1. 全身麻醉药物应用:全身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操作时,使病人达到无意识、无痛觉和无记忆的状态。

但这类药物可能引发恶心、呕吐、镇痛不良等不良反应。

2. 局部麻醉药物应用: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在局部部位产生麻醉效果,常用于手术、疼痛治疗等。

麻醉药理学概论

麻醉药理学概论

一、麻醉药理学:
3.现代麻醉的发展历史: (3)成功的乙醚麻醉手 术-近代麻醉开始:
1846年10月16日,麻省总院 一间圆形阶梯教室内,68岁 的外科主任约翰·沃伦亲自主 刀,切除一名20岁病人的颈 部血管瘤。莫顿则在一旁手 持乙醚方便病人吸入。手术 结束时,病人开心说道: “尽管我知道在做手术,但 一点都不疼。”
3.1921年Ashile dogliotti叙述了硬膜外麻醉。
一、麻醉药理学:
3.现代麻醉的发展历史: (5)新型麻醉药物出现: 20世纪50年代:氟烷,甲氧氟烷; 1963年: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 烷,氟环丙烷,氯氟甲乙醚; 20世纪80年代以后则发现了更好肌松药如 维库溴胺、阿屈库胺、爱可松等。 1995 年,新型安全局麻药罗哌卡因问世;
处于镇痛期与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19
五、麻醉分期
第二期 外科麻醉期:——
指从兴奋转为安静、呼吸转为规则开始 ,麻醉进一步加深,大脑、间脑、中脑、桥 脑依次被抑制,脊髓机能由后向前逐渐抑制 ,但延髓中枢机能仍保持。
据麻醉深度可分为浅麻醉和深麻醉,临床 一般宜在浅麻醉期进行手术。
注意:呼吸、心跳、体温等
20
五、麻醉分期
①浅麻期—— 痛觉、意识完全消失,肌肉松弛、
呼吸浅表均匀、痛觉反射完全消失;角 膜反射和趾反射还存在。可进行一般外 科手术。 ②深麻期——
出现以腹式的呼吸,角膜反射和趾反 射也消失,舌脱出口而不能回缩。接近 麻痹程度。
21
五、麻醉分期
第三期 麻痹期 (中毒期)及苏醒期:
①麻痹期—— 指从呼吸肌完全麻痹至循环完全衰
②兴奋期 (不随意运动期):——
指从意识丧失开始,此期大脑皮层功能抑 制加深,使皮层下中枢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与 调节,表现不随意运动性兴奋、挣扎、呼吸极 不规则,兴奋期易发生意外事故,不宜进行任 何手术。

麻醉药理学

麻醉药理学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

原因是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过高。

毒性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单位时间内误用了超剂量或将过量的局麻药直接注入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2、高敏反应:指病人接受小量麻醉药可突然发生晕厥,呼吸抑制甚至循环衰竭等毒性反应的先兆,一般归因于个体差异。

3、特异质反应:指病人接受及小剂量的局麻药即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及其罕见,可能于遗传相关,与变态反应不同的是没有致敏过程。

4、变态反应:属于抗原抗体反应,轻者可见皮肤斑疹和血管性水肿,重者为呼吸道粘膜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5、神经毒性:脊髓或外周神经直接接触局麻药的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均可诱发神经损害。

毒性反应的治疗:1立即停药,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给氧。

2如果病人极其紧张甚至烦躁,可静脉注射地西泮:3如惊厥发生,除吸氧或人工呼吸外,应及时控制惊厥的发生:4应注意循环系统的稳定和监测病人体温。

琥珀胆碱不良反应?
1.II相阻滞:长时间静脉滴注或反复静脉注射容易发生II相阻滞
2.心血管反应:其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可激动N1、M胆碱受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3.高钾血症:琥珀胆碱引起肌纤维去极化使细胞内K+释放导致高钾血症引起心律失常。

4.肌纤维成束收缩
5.眼内压增高
6、颅内压升高:肯恩与用药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导致颅内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有关
7、胃内压升高:腹肌强烈收缩
8、术后肌痛
9、恶性高热
10、类过敏反应。

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麻醉药物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在外科手术、产科手术、急诊救治和疼痛治疗中,使患者处于无痛或半意识状态。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医生们来说,了解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可以更加安全和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麻醉药物可以分为静脉麻醉药、插管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药三种类型。

1.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影响神经信号传递而产生镇静、催眠、抑制感知和疼痛的作用。

七氟醚和异氟醚等静脉麻醉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是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抑制和呼吸系统抑制,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监护。

2.插管麻醉药插管麻醉药可通过输送气体,使患者处于镇静、催眠或全身麻醉状态。

如强力松、吗啡等,其作用机理是在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效应,减轻疼痛感和镇痛作用。

3.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在人体中起到诱导、维持和恢复麻醉的作用。

好的全身麻醉药应具有诱导快、维持时间适中、恢复迅速、副作用少等特点。

在心肺功能不稳定的病人中应该注意使用,避免心律不齐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二、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麻醉药物在医疗现代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产科手术、急诊救治和疼痛治疗等领域。

临床应用中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生理状态和过敏反应等个体差异,定制化用药方案,使药物具有最大的效益和最小的副作用。

1.手术麻醉手术麻醉药物的应用需要特别认真,除了克服痛感之外,涉及到病人复苏、气道保护和心肺功能监测等问题,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要求很高。

手术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联合麻醉等方案。

2.产科麻醉产科麻醉药物主要应用于剖宫产、难产和疼痛缓解等情况。

临床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胎儿安全和患者生殖系统的影响,避免产妇出现过敏反应、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麻醉药理学

麻醉药理学

麻醉药理学
麻醉药理学是研究麻醉药物对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在麻醉诱导、维持和恢复过程中的作用的学科。

麻醉药分为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两大类。

静脉麻醉药是指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的麻醉药物,包括苯妥英类、异戊巴比妥类、丙泊酚等。

它们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麻醉效果,如苯妥英类药物主要作用于GABA受体,抑制神经传导,从而产生麻醉和催眠作用;丙泊酚则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来产生麻醉效果。

吸入麻醉药是指通过呼吸道吸入的麻醉药物,包括氧气、笑气、异氟醚等。

它们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来产生麻醉效果,如异氟醚通过作用于神经元膜上的离子通道来改变神经传导,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神经递质的调节、离子通道的调控、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等。

同时,不同麻醉药物也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的剂量、途径、种类等因素会影响麻醉的深度和持续时间。

麻醉药物的影响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影响,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在恢复期,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清除也需要被注意,以保证安全和有效的恢复。

麻醉药理学总论

麻醉药理学总论

2.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蛋白结合率系指治疗剂量下血浆蛋白 与药物结合的百分率。
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有一定的限量。 血浆白蛋白减少或变性时,常用剂量的药 物也可因其解离型增加而引起药物逾量的 效应。如果两种药物与相同的血浆蛋白位 点结合,则结合力强的药物可以置换结合 力弱的药物。
五、药物的分布
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分布(distribution) 到各组织、器官。药物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 常具有选择性,但是处于动态平衡。虽然药物 的分布并非完全与其药理作用平行,但是药理 作用强度取决于药物在效应部位的浓度。一般 地说,药物血浓度或剂量与药物效应成正相关。 药物在血液中的分布、血药浓度或效应部位的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 要目的。了解药物分布,不但可指导合理用药, 而且可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录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药物作用的构效、时效和量效关系 四、麻醉用药的效能和效价强度 五、药物的作用机制 六、药物与受体
第1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动 态变化的学科。大多数药物的治疗作用、 作用时间、不良反应与机体处置进入体内 药物的过程密切相关。调控体内药量(或 血药浓度)既可达到用药的预期目的,又 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2)滤过(filtration):又称膜孔扩 散,指药物通过亲水膜孔的转运,主要 与药物分子大小有关。不论极性或非极 性物质,只要分子小于膜孔,又是水溶 性,都可以借助细胞膜两侧流体静压或 渗透压差被水带到低压侧,该过程称为 滤过,如肾小球的滤过等。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①顺浓度梯度转运,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②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 ③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 ④不受共存的类似物的影响,即无饱和现象和竞 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

麻醉药理学

麻醉药理学

4、排泄(excretion)
◆概念:
◆排泄途径:
★肾脏排泄
影响因素:①药物极性及脂溶性
意义:
②肾功能状态 ③尿液pH值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消化道排泄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意义:
★其它排泄途经:
1、 乳汁排泄 2、腺体排泄:唾液及汗液、泪液 3、肺脏排泄
麻醉药理学 (Anesthetic pharmacology)
教学计划
总学时:30
第一次:第一章:总论(一) 第二次:总论(二)、 第三次 第四章:吸入全麻药 第四次:第五章:静脉全麻药 第五次:第六章:局部麻醉药
第一章 总论 绪言
一、麻醉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物 麻醉药:指可逆地作用于神经系统而使病人不感 到手术疼痛的药物。 麻醉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手术疼痛 麻醉用药繁多,药物又多为剧毒药 麻醉药理学既包括基础药理学又包括临床药理学。
二、特异性作用机制 1、对酶的影响 2、对离子通道的影响 3、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合成和贮存 4、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5、影响核酸代谢 6、影响免疫机制 7、通过受体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激动药 (agonist)
◆拮抗药 ( antagonist) 竞争性拮抗药 ★结合为可逆 ★ 激动药量-效曲线右移 ★激动药Emax不变 ★拮抗参数pA2
安全性评价指标 ●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LD50/ED50 ●安全范围 ED95 ~ LD5之间的距离 或LD1/ED99 的比值(又称安全可靠系数)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非特异性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外环境的PH 2、螯合作用 3、渗透压作用 4、通过脂溶性影响神经细胞膜的功能 5、消毒防腐

药理学11麻醉药

药理学11麻醉药
•利多卡因(lidocaine) 作用比普鲁卡因快、 强而持久,安全范围较大,能穿透粘膜,可 用于各种局麻方法。临床主要用于传导麻醉 和硬膜外麻醉。
•丁卡因(tetracaine)又称地卡因 (dicaine),作用及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10 倍,最常用作表面麻醉、腰麻及硬脊膜外腔 麻醉。
四、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 :局麻药对中枢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初 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 进一步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 -阵挛性惊厥,最后转入昏迷,呼吸 麻痹。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之有 直接抑制作用。表现为心肌收缩性 减弱、不应期延长、传导减慢及血 管平滑肌松弛等。
第11章
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 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 的药物,它们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 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 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 失。对各类组织都无损伤性影响。
一、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 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 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从 而产生局麻作用。
二、局部麻醉的方法
表面麻醉: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涂于 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适用 于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等粘膜部位 的浅表手术。常选用丁卡因。 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皮下或手术切 口部位,使局部的神经末梢被麻醉。可选 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传导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附近, 阻滞其传导。可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布比卡因。
二、局部麻醉的方法
硬膜外麻醉: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 使通过此腔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将局麻 药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以阻滞 该部位的神经根。适用于腹部或下肢手 术。

《麻醉药理学》课件

《麻醉药理学》课件

用于增强麻醉药物的效果并提供额外的镇静。
3 个体化麻醉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和生理特征来定制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总结和展望
在本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麻醉药理学的定义、作用、药物分类和机制。我们还讨论了麻醉的三个阶 段,副作用和风险以及麻醉药理学在手术中的应用。最后,我们展望了新兴的麻醉药物和研究方向。
《麻醉药理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麻醉药理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麻醉药理学的 定义、作用以及其在手术中的应用。我们还将了解麻醉药物的分类、副作用 和风险,并讨论新兴的麻醉药物和研究方向。
麻醉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麻醉药理学是研究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控制和 维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无痛状态,确保手术安全和舒适。
麻醉药理学在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前麻醉
通过诱导麻醉,使患者进入无 痛状态,以便进行手术。
手术期间麻醉
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并监测 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
手术后麻醉
帮助患者从麻醉状态中恢复, 并提供疼痛缓解。
新兴的麻醉药物及研究方向
1 镇痛麻醉药
针对疼痛敏感受体的新型麻醉药物,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2 镇静剂和麻醉促进剂
麻醉药物的分类及机制
局部麻醉药
• 提供局部麻醉作用 • 阻断神经冲动传递 • 常见药物: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全身麻醉药
• 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 常见药物:氟烷、异氟醚
靶向特定受体的麻醉药物
• 结合特定受体产生麻醉作用 • 精确控制效果和副作用 • 常见药物:芬太尼、丙泊酚
麻醉的三个阶段
1
维持阶段
2
维持稳定的麻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

麻醉科麻醉药物药理学知识

麻醉科麻醉药物药理学知识

麻醉科麻醉药物药理学知识麻醉科麻醉药物药理学是指应用于麻醉实践中的药物,通过对药物在机体内各种药理作用的研究,以及该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来促进麻醉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麻醉药物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一、麻醉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麻醉药物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静脉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物以及其他辅助药物。

1. 静脉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主要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巴比妥类药物、苯妥英类药物、依托咪酯等。

这些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功能,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2. 吸入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物通过患者吸入进入呼吸道,随着呼吸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界面进入血液循环。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有七氟醚、异氟醚、笑气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神经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3. 其他辅助药物除了静脉麻醉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外,麻醉科还会使用其他辅助药物来增强麻醉效果,如肌松药、止痛药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与麻醉药物有所不同,但共同作用于麻醉过程中。

二、麻醉药物的作用特点麻醉药物的作用特点是各异的,通过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应用药物,提高麻醉效果。

1. 快速起效一些麻醉药物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可以迅速地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例如咪达唑仑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麻醉效果。

2. 持续时间短有些麻醉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常用于短时间手术或需要快速醒来的患者。

例如丙泊酚可以快速诱导麻醉,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3. 深度可控麻醉药物可以根据患者需要进行调节,达到所需的麻醉深度。

这是通过调节药物的剂量、输注速度等,来控制麻醉状态的深浅。

4. 副作用不同不同的麻醉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低血压、呼吸抑制等。

在应用药物时,需要仔细考虑副作用,并在临床设置的条件下进行监测和处理。

三、药物相互作用在麻醉实践中,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是常见的,因此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以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麻醉药药理学

麻醉药药理学
将局麻药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使局部的神经末 梢麻醉。常用的局麻药及其浓度为利多卡因:0.5%~1.0% ,普鲁卡因:0.5%~1.0%,布比卡因:0.125%~0.25%。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使该神经分布的区域麻醉。常用药为普鲁卡因: 0.5%~2%,利多卡因:1%~2%,布比卡因:0.25%~0.5% 。
表 面 麻 醉 , 也 可 用 于 传 导 麻 醉 、 腰 麻 和 硬 什么是复合麻醉?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哪些?
④预防性用药,局麻前给以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能增强体内酶诱导; 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涂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神经末梢麻醉。
膜外麻醉。因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 A.2mg
体内代谢量远低于氟烷,肝肾毒性小。 (二)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5.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对神经阻滞作用和镇痛作用 比布比卡因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心脏 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用于急性疼痛,如 分娩及术后镇痛以及硬膜外阻滞和神经阻 滞等。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一)概念 1.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指麻醉药在两相中分压相等(即达到动态平 衡时)浓度的比值。血气分配系数大,表示药物在血中的 溶解度大,故诱导、苏醒缓慢。 2.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
醉。 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的是
成人表面麻醉最高安全剂量为利多卡因500mg,丁卡因500mg,可卡因200mg。 (五)常用静脉麻醉药及其特点
4. 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麻醉作用 比 利 多 卡 因 强 3~4 倍 , 持 续 时 间 也 较 长 。 与利多卡因不同的是无快速耐受性,可用 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麻醉药药理学

麻醉药药理学

麻醉药药理学麻醉药物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它们的使用可以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受疼痛的折磨,同时帮助医生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对于合理选择和应用药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全身麻醉,使病人进入昏迷状态,以便进行疼痛无感知的手术。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有静脉麻醉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两种类型。

静脉麻醉药物主要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功能,从而抑制神经传导,让病人处于无感觉的状态。

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有丙泊酚、异丙酚等。

吸入麻醉药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而进入体内,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谷氨酸受体和促进GABA受体来产生麻醉效果。

吸入麻醉药物常见的有氟烷、七氟烷等。

二、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局部麻醉,用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使手术部位不受疼痛刺激。

局部麻醉药物分为酯型和醚型两种。

酯型局部麻醉药物主要是通过代谢为对硝基苯胺-对氨基苯胺的酯酶来发挥作用,最常用的是利多卡因、丁卡因等。

醚型局部麻醉药物主要通过阻断钠通道来达到局部麻醉效果,常见的有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局部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毒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损害等,因此在使用中需要谨慎。

三、麻醉辅助药物麻醉辅助药物主要用于辅助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不适感。

常见的麻醉辅助药物包括镇静药物、肌肉松弛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镇静药物主要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产生轻微的镇静和放松效果。

常见的镇静药物有苯二氮䓬类药物、丙泊酚等。

肌肉松弛药物主要用于手术期间的肌肉松弛,以便进行手术操作,最常用的药物是巴库立姆和罗库溴铵等。

镇痛药物主要用于疼痛的缓解,常见的有吗啡、芬太尼等镇痛药物。

总结:麻醉药物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咪哒唑仑 1.水溶性 2.IM效果好 3.半衰期短30min
*有攻击的动物慎用 *患病动物、老年、幼儿效果良好 *小型哺乳动物好 *癫痫动物尚可 *经肝转化为葡萄醛酸化终产物,通过尿液排出 *肝、肾衰可导致药物的蓄积,延长镇静时间 *西咪可以减低地西泮的代谢,红霉素可减低咪哒的代谢
伦理学问题
A片类药物
3.麻醉意外(过敏)真是这样吗? 4.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5.只有不能上的手术,没有不能做的麻醉
一.基础理念

1.传统麻醉概念 可逆性的意识消失
2.现代麻醉概念
意识
疼 痛
肌松
3.麻醉状态本身就是介于生与死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4.麻醉如蒙着眼睛走钢丝,一步错步步错
何为理想的麻醉状态? 哲学定义为麻醉药物引起的可逆性意识消失 临床定义为在哲学定义的基础上,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血压、心率等机体反应
* 增加心率、血压以及眼压
* 轻度的呼吸抑制作用
* 支气管扩张剂
* 升高血糖
* 对于颅内压有影响 引起脑血管的扩张—颅内压、脑脊髓液和脑血流量的增加 若通气充分则不会改变颅内压 可改善脑灌注量
*用于鼠、貂、兔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具研究文献表面,舒泰对于家兔具有肾毒性,易引发肾衰)
*对于绿尾长猴具有致死率,慎用
* iv易上头,im效果较理想 * 对于小鼠有抗焦虑作用 *对于大鼠和兔子镇痛和镇痛效果不定
拮抗剂
阿替美唑、育亨宾
吩噻嗪类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不产生催眠作用,镇静剂,麻醉镇痛的小工 *低血压 *高血糖 *止吐 *不会引起以及加强癫痫发作 *家兔肌注引起肌肉炎症以及瘫痪
*抗心律失常 *红细胞压积降低 *有大出血可能的禁止用 *抗组胺生成,需要皮试禁用
α-2受体激动剂
1.刺激中枢α-2受体 2.镇痛作用:直接激活脊髓中的受体 3.镇静作用:激活脑干上的α-2受体 4.镇静镇痛药物,不是麻醉剂
5.物种差异 *牛较敏感
*猪不敏感
*犬会2级房室传导阻滞
*对于血压影响不定
*利尿、多尿、糖尿 短暂的低胰岛素血症
*胃肠运动减少 *增加子宫张力和子宫内压力
*罗库溴铵(0.3mg/kg,IV)主要为肝脏代谢 *拮抗剂为新斯的明(0.03-0.06mg/kg,需要注射阿托品)
摘自《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
解离型麻醉剂
*将上丘脑(将感觉冲动由网状激活系统向脑干传递)从边缘系统(参与 感知)中分离出来
*联合使用咪哒可以产生健忘作用 *眼睛睁开,强直状态 * 眼喉反射不受抑制 * 镇痛作用: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体表止疼) * 由肝脏代谢(猫直接由肾脏代谢)
吸入麻醉
*通过氧流带动输送麻醉气体 *需要气管内插管或面罩 *通过呼吸经肺脏代谢,对于肝肾负担小 *苏醒较快 *通过血药浓度梯度平衡达到麻醉


管路


*动物经过研究表明使用异氟烷会促使神经元凋亡,造成后期的学习障碍
通气对于肺泡麻醉浓度上升的影响
MAC值:50%的麻醉动物对于有害刺激可以维持无运动反应的麻醉浓 度
*对于下泌尿道综合症的动物效果良好 *抗焦虑 *适用于高危动物
依托咪酯
* 短效诱导剂 * 不属于巴比妥类药物 * 只能静脉注射 *溶于丙二醇注射时候,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滴定生效 *危重动物首选 *对于心血管副作用小 *丙二醇可引起高渗的副作用(红细胞溶血、血尿) *降低脑灌注 *长时间输注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增加死亡率
诱导麻醉剂
*阿法沙龙 *丙泊酚 *依托咪酯 *气体麻醉剂
阿法沙龙
*其为合成类药物 (初期添加蓖麻油,后因为过敏退出市场,1999年重新进入市场) * 快速诱导会出现呼吸抑制 * 大剂量会出现血管扩张 *无镇痛效果 *半衰期短 *部分患者会出现兴奋以及精神错乱 *可以经过皮下、静脉、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时候,单用有可能出现兴奋,最好配合其他药物一起使用
(COX-2为炎症反应的产物,其抑制剂如美昔等会增加心脏病发作以及血栓的 形成和猝死的风险)-------摘自《摩根临床麻醉学》
摘自《现代兽医麻醉学》
神经肌肉阻滞剂
*前身是印第安人的毒箭涂料 *不产生意识消失、遗忘、镇痛作用 *作用机理为通过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阻断突触信号 的传导
*在苏醒阶段加强保温
*肝肾功能异常的犬猫慎用
*犬对于唑拉西泮代谢较快,猫对于替来他明代谢快
*大剂量可能导致心肌抑制效应(抑制钙离子转运以及儿茶酚胺 储存的耗竭)
*拮抗剂为氟马西尼
*其间接的兴奋效应可用于急性低血压休克患者 *其与气体麻醉剂产生协同作用 *其与丙泊酚按照1:10的比例IV,可用于诊室镇静
苯二类药物
*不是全麻药物 *意识存在 *手术时候肌松效果不良好 *对于呼吸以及心血管的影响较小 *剖腹产慎用
附录;
1.显著的胎儿吸收 2.消除较慢 3.婴儿低肌张力综合症 *吸乳力不足 *发绀 *应对寒冷力差
*地西泮 1.丙二醇(肌肉注射疼痛) 2.高脂溶性,快速通过血脑屏障 3.半衰期长 4.猴类使用有可能出现低体温 5.只能IV
丙泊酚
*非巴比妥类药物 *10%的大豆油、1.2%的卵磷脂、2.2%的甘油 *注射疼痛(注射前推注1mg/kg的利多) *用前查看是否含有反腐剂(如有则慎重复给药) *单次用药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兴奋、四肢划水、角弓反张、眼球震颤
肌肉痉挛等(由于皮层下甘氨酸的拮抗作用引起)
*静脉注射,若注射皮下有可能导致坏死 *对于喉部影响较小 *会导致肺部换气不足 *会通过胎盘传播,胎儿代谢较快 *首次通过肺脏代谢28-61% *肝外代谢 *贫血、败血症、心衰慎用
*完全激动剂 芬太尼、吗啡、美沙酮
*部分激动剂 丁丙诺菲
*激动剂-拮抗剂 布拖菲诺、纳布啡
*患病动物以及老年动物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 *单用于健康动物易造成兴奋,尤其是猫 *肾衰使用A片药物后,代谢产物的蓄积有能导致昏迷以及呼吸抑制 *长期使用A片药物可诱发痛觉过敏 *A片药物可以阻断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所有的A片类药物主要经过肝脏代谢,故其代谢率取决于肝脏血流的大小 (PSS为例) *A片药物导致动脉血压下降,需要给予血管收缩药物
*高剂量的A片药物会导致心动过缓,可使用阿托品(低剂量的阿托品IV,可引 起短暂的房室阻滞,故推荐IM)
*A片药物会导致静息PACO2增加,使得对CO2增加的通气反应减弱(窒息阀值 升高,低氧驱动呼吸的作用减弱)
*A片药物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引起恶心呕吐
*A片药物减低肠蠕动,引起便秘
*A片药物有收缩奥狄括约肌的作用,可能引起胆痛
5.多模式镇痛 6.超前镇痛
每次麻醉时请思考:我的患者在充分的睡眠还是在无意识的跑马拉松?
麻醉
无感觉 身体整体或者任何一个部位失去感觉 抑制神经组织的活动药物导致
更多的定义
1.催眠 人为诱导,可轻易被唤醒
2.昏迷 人为诱导进入深度睡眠,不可被轻易唤醒
3.镇静 中枢神经进入沉郁状态,对于周边有意识反应
麻醉药理学
王皓冬
1.天热脾气躁,我不微笑你别闹。


2.吹牛装B猛如虎,一问工资一千五。


3.精神语录网上抄,小心钢棍身上飘。
4.你是好人我不配,忘了我吧下一位。
1.当你有能力控制并保持患者所有可监控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时,你就有胆量说麻醉无禁 忌,麻醉禁忌不该是麻醉医师的挡箭牌。
于布为
2.一个麻醉医师如果没有深厚和扎实的、正确的理念基础,一切技巧和经验都是无本之木
4.镇痛 对于周边有意识反应,对于疼痛放射较低
麻醉药物分类
α-2激动剂 吩噻嗪类药物 苯二类药物 A片类药物 解离型麻醉剂 诱导药物 局部麻醉药
神经肌肉阻滞剂
需要了解嘛呢?
1.特性
2.作用机制 3.物种区别
4.逆转剂
5.副作用 6.持续时间 7.安全剂量范围
8.药物的相互作用
9.给药途径 10.代谢和排泄 11.禁忌症
影响MAC的因素
1.降低
*低体温 *代谢性的酸中毒 *严重低血压 *老年 *术前用药 *怀孕
2.升高 *高体温 *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
有任何问题需要解答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