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 technique)

一、概述

(一)原理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表面上,当这些致敏的颗粒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的存在使反应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间接凝集反应的优点为:①敏感性强:间接凝集反应是最敏感性的血清学反应方法之一,可以检测到微量的抗体和抗原;②快速:一般1h~2h即可判定结果,若在玻板上进行,则只需几分钟;③特异性强;④使用方便、简单。

(二)载体

具有吸附抗原(或抗体)的载体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种动物的红血球、某些细菌等。

良好载体有如下几点基本要求:①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无自凝倾向;②大小均匀;③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能沉淀;④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⑤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人的O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而后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另外绵羊红血球的表面有大量的(约1 000个以上)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

(三)间接凝集的分类

1.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间接炭凝、间接乳胶凝集和间接血凝等。

2.根据吸附物不同可分为间接凝集反应(吸附抗原)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吸附抗体)。

3.根据反应目的不同,又可分为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和反向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1·

4.根据用量和器材的不同又可分为试管法(全量法)、凹窝板法(半微量法)和反应板法(微量法)。

二、间接炭凝反应

(一)原理

间接炭凝集反应简称炭凝。它是以炭粉微粒作为载体,将已知的抗体球蛋白吸附于这种载体上,形成炭粉抗体复合物,当炭血清与相应的抗原相遇时,二者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炭微粒凝集块。

目前炭凝反应已用于炭疽、鼠疫和马副伤寒性流产等病的诊断。

(二)材料与试剂

1.炭粉炭粉粒子最好大小在0.12mm~0.15mm,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炭粉均不合要求,必须过300目/寸的标准筛以300r/min离心去沉淀,再以3 000r/min 离心去上清,收集沉淀物。

2.高免血清

3.待测标本

4.灭活兔血清

5.正常血清

6.标准抗原

7.0.05mol/L pH7.2PBS液

8.1%硼酸的PBS液

(三)操作方法

1.炭致敏取湿炭粉0.25g(干粉0.10g),加入经56℃~60℃灭活30min的稀释高免血清3ml,充分摇匀,置37℃致敏30min,不时摇动,取出后用pH 7.2 PBS 液洗涤3次。最后一次用含1%硼酸和1%兔血清的PBS液洗涤一次,离心去上清,再取此液3ml,混匀即可。同时以正常血清致敏的炭粒处理,以作对照。

致敏血清(加1/万硫柳汞防腐)于室温或4℃冰箱中保存,一年内有效。

2.取洁净玻璃板一块,以玻璃铅笔划成小格,加被检标本0.10ml,再加免疫炭血清0.05ml,充分混匀,静止1min~5min,判定结果。同时设三个对照:

⑴免疫炭血清+标准抗原。

⑵正常炭血清+标准抗原。

·2·

⑶正常炭血清加待检抗原。

(四)结果判定

在对照完全成立的情况下,判定本试验结果:

“++++”:炭粉全部凝集,液体完全清亮透明。

“+++”:炭粉大部分凝集,液体透明。

“++”:炭粉一半凝集,液体较透明。

“+”:炭粉微凝集,但与对照有差别,液体混浊。

“—”:炭粉不凝集,液体不透明。

炭凝以“++”做为反应滴度的终点。

三、反向间接乳胶凝集反应

(一)原理

同炭凝,只是载体换为聚苯乙烯乳胶,它是一种由0.6μm~0.7μm的颗粒所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蛋白质的性能。

间接乳胶凝集目前已用于鼠疫菌、沙门氏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的诊断。

(二)材料与试剂

1.聚苯乙烯乳胶

2.免疫血清

3.正常血清

4.标准抗原

5.待检抗原

6.0.02Mol/L pH8.2硼酸缓冲液

硼砂 6.67g

硼酸8.04g

H2O 加至 1 000ml

7.生理盐水

(三)操作方法

1.乳胶液制备取聚苯乙烯乳胶0.10ml,加灭菌蒸馏水0.40ml,再加pH8.2硼酸缓冲液2ml,混合后即为25倍稀释的乳胶液。

·3·

2.乳胶致敏在上述乳胶液中滴加稀释的免疫血清0.20ml~0.70ml,边加边摇,当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后,仍继续加血清,直至颗粒消失,成为均匀的乳胶悬液为止。镜下检查应无自凝。使用时,应与一定稀释度的相应抗原出现阳性反应,与生理盐水出现阴性反应为合格。加防腐剂后,于冰箱内保存。注意防止冰冻。

同时以正常血清代替免疫血清进行乳胶致敏,以作对照。

3.取洁净玻板一块,用玻璃铅笔划成小格,滴加待检样品0.10ml,再滴加高免血清致敏乳胶0.01ml,以牙签或火柴杆混匀,在3min内判定结果。

(四)结果判定

“++++”:全部乳胶凝集,成絮状团块,液体清亮。

“+++”:大部分乳胶凝集成较小的颗粒,液体清亮。

“++”:半量乳胶凝集成细小颗粒,液体混浊。

“+”:较少量的乳胶凝集成可见的细颗粒,液体混浊。

“-”:全部乳胶仍为均匀液体,无颗粒。

以“++”作为该反应滴度的终点。

四、间接红血球凝集反应

间接红血球凝集反应(简称间接血凝)是间接凝集反应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

(一)原理

以红血球为载体的间接凝集反应叫做间接血凝。将抗原吸附在红血球上用以检测微量抗体称为正向间接血凝,以抗体吸附于红血球上,检测相应的抗原,称为反向间接血凝。

用抗原吸附红血球,一般比较容易,但用免疫血清吸附红血球,则困难得多,而且往往不易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免疫血清中的成分非常复杂。许多其他蛋白质和非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占据红血球的表面,而影响血球的特异性凝集。

(二)材料与试剂

1.红血球

2.反应板分聚苯乙烯塑料板和有机玻璃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每板又有96孔和72孔两种规格。按孔型又可分为V和U型两种,V型具有更典型的凝集模型,U型有时比V型的血清效价高1~2孔。反应板不能煮沸消毒和浸泡于来苏儿水中。消毒可用0.5%甲醛溶液,1%新洁尔灭及紫外线照射等。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