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4年)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如理中丸、四逆汤等。
补益剂
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
2024/3/26
8
常见方剂类型介绍
消导剂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证,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等。
理气剂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证,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等。
2024/3/26
理血剂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34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发扬
继承经典名方
学习并掌握历代医家留下的经典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发掘民间验方
收集并整理民间流传的有效验方,加 以研究利用。
师承名医经验
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传承其独特的诊 疗经验和方剂运用心得。
2024/3/26
35
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 创新方剂研发思路。
痹症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26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2024/3/26
27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2024/3/26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024/3/26
5
方剂分类方法
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如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 方等。

《方剂学》

《方剂学》

3.3 调和肠胃 33 半夏泻心汤 ★ 《伤寒论》 4.清热剂 4.1 清气分热 38 白虎汤★ 《伤寒论》
仲景论坛 寒热互结 之痞证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 半夏(泻心),三人连芩。 黄连、大枣、炙甘草 半夏(泻心),三人练琴。
阳明气分 热盛证
清热生津
身大热,汗大出,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口大渴,脉洪大
2.5 逐水 26,十枣汤★ 《伤寒论》 1.悬饮 2.水肿 攻逐水饮
咳唾,胸胁引痛,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心下痞革更, 干呕 短气, 水肿, 二便 不利,头痛目眩, 苔滑,脉沉弦
3.和解剂 3.1 和解少阳 28 小柴胡汤★ 《伤寒论》 1 伤寒少 阳证 2 妇人热入 血室 和解少阳 往来寒热, 胸胁苦 满, 心烦喜呕, 口 苦咽干, 目眩, 默 默不欲饮食, 舌苔 薄白,脉弦 满,呕不止,郁郁微 烦,心下满痛,便秘 或下利,舌苔黄,脉 弦数有力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 小柴胡芩人半甘姜枣。 炙甘草、生姜、大枣 小柴胡情人伴甘姜嫂。
大 柴 胡 汤 ★ 少阳阳明 和 解 少 阳 , 往来寒热,胸胁苦 柴胡、黄芩、白芍、半夏、 姜芩药枣夏川军,枳实
《金匮要略》 合病 内泻热结 枳实、大黄、生姜、大枣 (为了)大柴胡 江琴要找夏川军,只是 (为了)打豺虎 蒿芩夏芩,竹陈积黛滑 草。 高琴下令,诸臣只戴花 草。
第 2 页 共 16 页
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 白骨粳(泻白)草 粳米 白骨精(泻白)草。 胡归生龙子,芩山草朩 泻。 乌龟生龙子,群山草木 谢。
头痛目赤,舌紅, 龙 胆 草 柴 胡 泽 泻 木 通 苔黃膩, 脈弦數有 黄芩 栀子 当归 生地 生 力,胁痛 口苦, 甘草 耳聋 耳肿,阴肿 阴痒,小便淋浊, 带下黄臭 黄连、吴茱萸 (6:1)

(完整版)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

(完整版)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

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桂枝汤《伤寒论》:大嫂炒姜汁。

(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嘛姓石。

(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穷。

(独活,人参,羌活,桔梗,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川芎)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芒硝,大黄,枳实,厚朴)二、温下剂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大黄,附子,人参,甘草,干姜)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厚朴,枳实,火麻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甘遂,芫花,大戟,大枣)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生芹菜炒大虾仁。

(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半夏,人参)二、调和肝脾剂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

(柴胡,甘草,枳实,白芍)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三、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

(干姜,大枣,人参,黄芩,甘草,黄连)一、清气分热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二、清营凉血清营汤《温病条辨》:西皇帝住乔丹卖银元。

(犀角,黄连,生地黄,竹叶,连翘,丹参,麦冬,银花)三、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百子练琴。

(黄柏,栀子,黄莲,黄芩)五、清脏腑热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草地牧猪。

中医方剂学.完整版ppt

中医方剂学.完整版ppt

八法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一 汗 法
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2、适应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第一节 方剂学开展简史
〔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开展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根底的奠基 1.?黄帝内经? 初步奠定方剂学的理论根底; 2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简、便、廉、效 ?小品方? ?刘娟子鬼遗方?
中医方剂学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方剂学概念及根本任务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一、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方:1、医方、药方、处方 “譬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 2、规定、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 古文通“齐〞,整齐、整合、排列 ;调配、调和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组成原则
方剂
剂型、用法
因此可见,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或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我们在开场学习有关方剂知识时,对此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方剂学?的涵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说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根底学科之一。
(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1.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 唐·王焘 ?外台秘要?

方剂学目录完整版

方剂学目录完整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泻白散》泻肺清热平喘止咳
《凉膈散》泻火通便
《泻黄散》泻脾胃伏火
《清胃散》清胃凉血
《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火热
《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咳血方》清火化痰敛肺止咳
《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热毒证
《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
《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逐阴止痛
寒滞经脉证
《小活络丹》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阳和汤》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当归四逆汤》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热证
脏腑热盛证
胃热炽盛
肺热炽盛
热扰胸膈
心火炽盛
肝火炽盛
热极生风
肝火犯肺
肝火犯胃
《导赤散》清心凉血利水通淋
《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泻火养阴
虚热证
《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
《清骨散》清虚热退骨蒸
《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气证
气滞
脾胃气滞
肝气郁结
肝郁脾虚
《越鞠丸》行气解郁
《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和血之痛
《金铃子散》行气疏肝活血止痛
《四磨汤》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加味乌药汤》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橘核丸》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缩尿丸》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固冲汤》益气健脾固冲射血
《震灵丹》化瘀止血
《易黄汤》补脾益肾清热祛湿
气脱证
《独参汤》益气固脱
阳虚
阳虚证
心阳虚
肾阳虚
脾阳虚
脾胃阳虚

(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各方面都包括).

(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各方面都包括).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而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除主要用于解除表证外,还可用于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兼有表证者。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外邪入侵①皮毛而入:伤寒(主要)伤阳气②口鼻入:温邪,流行性感冒,伤津耗气,神昏第一节辛温解表适用于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

第二节辛凉解表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黄,第三节扶正解表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第二章泻下药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第一节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或疼痛拒按,甚或潮热谵语,苔黄脉实等。

第二节温下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苔白滑,脉沉紧等。

(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第三节润下适用于肠燥便秘证。

因热邪伤津,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所致的肠燥便秘,症见大便第四节逐水第五节攻补兼施第三章和解药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八法中“和”法。

第一节和解少阳适用于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第二节调和肝脾主治肝脾不和证,症见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等。

第三节调和肠胃主治肠胃不和之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虚实相兼,表现为心下痞满,脘腹胀满,第四章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清热剂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且里热最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第一节清气分热第二节清营凉血第三节清热解毒具有清热泄火解毒作用,适用于三焦火毒热盛;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盛;或风第四节气血两清第五节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作用,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

(完整版)《方剂学》PPT课件

(完整版)《方剂学》PPT课件
口苦微渴。 ❖ 使用注意: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22
随证加减: ❖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 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 ❖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医学课件
23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学课件
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
喘咳、痰多清稀、 胸痞、干呕
脉浮
苔白滑
内外相饮,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医学课件30小Fra bibliotek龙汤--方义分析
❖ 病机:外寒里饮证。
❖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君:麻黄
桂枝
佐:白芍
佐使:甘草
臣:干姜
细辛
佐五味子 佐半夏
医学课件
31
❖ 小青龙汤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37
止嗽散--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 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医学心悟》)
医学课件
38
止嗽散--运用
❖ 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
❖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39
随证加减: ❖ 表寒证重,加防风、苏叶、生姜; ❖ 痰粘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 ❖ 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
医学课件
4
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 麻、桂相须 ❖ 麻、杏宣降
医学课件
5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辛荑; ❖ 夹湿兼骨节痠痛,加苍术、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方剂学》整理

《方剂学》整理

第一章、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要点方歌(加粗为君药)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取微汗,不啜粥。

记住禁忌证麻桂相须,麻杏相使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用法123456甘草:扶正(调和)驱邪(助桂助芍)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治杂病:1 2 3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急汗热服缓汗温服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藿香正气: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新加香薷:夏日感寒暑湿内蕴加味香苏陈草煎,荆防艽芎生姜蔓;发汗解表理气郁,表寒重证止痺痛。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散收同用、驱邪护正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勿过煮银翘功效:1+2+辟秽化浊辛凉平剂(寒热并用)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辛凉轻剂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喘咳,辛凉重剂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葛根石膏-阳明;柴胡黄芩-少阳;羌活—太阳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出(或出而不畅),升麻:透疹、解毒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方剂学-完整版

方剂学-完整版

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桂芝要炒姜枣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服后须臾,食热稀粥少许以助药力,并盖衣被温覆,以避风助汗羌活防地荒草,川苍细心指[导]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苔白腻,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下跪麻黄、桂枝//细辛、干姜//芍药、五味子、半夏、甘草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脉浮缓)辛凉解表银桥河牛,急吃碎叶草根连翘、银花//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苦桔梗、竹叶、生甘草温病初起(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脉浮数)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都除掉]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连翘,薄荷、苇根、甘草风温初期(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麻黄、石膏(18g)//杏仁//甘草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舌苔薄黄,脉数)扶正解表柴前败毒儿活,知府感激仁兄羌活、独活//柴胡、川芎//前胡、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气虚外感证(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泻下剂——寒下大小朴实大黄//芒硝//厚朴(24g)、枳实*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谵语,苔黑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有力)*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脐腹疼痛,口舌干燥,脉滑数)*里热结实证(热厥,痉病或发狂)大黄后下,芒硝溶服“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大黄牡丹忙销瓜桃大黄、桃仁//牡丹、芒硝//冬瓜子肠痈初起(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温下福大人忙归炒姜温脾大黄、附子//当归、干姜、芒硝//人参、甘草寒积腹痛(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而迟)润下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白,腰膝酸软)“用通于补”麻子姓黄要朴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枳实、厚朴脾约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攻润相合”攻补兼施黄龙汤—攻下热结,益气养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黑,脉虚)增液承气汤: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增水行舟”逐水*悬饮(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共为细末,和匀,或装入胶囊,每次1~2g,以大枣10枚,煎汤,于清晨空腹送服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请人伴甘姜嫂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参.草.枣*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蒿芩下令,诸臣只戴花草青蒿脑、青子芩//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生枳壳、陈广皮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痛,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调和肝脾四妮只烧干柴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脉弦)*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逍遥江湖河草,要当百[万]富[翁]柴胡(君/使)//当归、芍药//茯苓、白术、甘草(烧生姜、薄荷)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两关脉弦而缓)调和寒热半夏二黄参姜草枣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吐泻利,苔腻微黄)表里双解蒋勤要吓大枣,只是[为]打豺虎柴胡//黄芩、枳实、大黄//芍药、半夏、生姜(15g)、大枣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苔黄,脉弦数有力)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清热通便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母狮干净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阳明气分热盛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清营凉血清营西丹[产]竹帘,卖[给]皇帝[要]银元水牛角//生地黄、玄参、麦冬//竹叶心、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西地[产]丹药水牛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热伤血络证(各种失血)清热解毒三黄加栀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扰,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苦寒直折”牛和马拦[着]缰绳[吃]草梗,陈翘连慌玄胡[乱]普济消毒芩连(酒)//蒡翘薄蚕、玄勃板、草桔、陈、升柴(“火郁发之”)大头瘟(头面肿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上中二焦火热证(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釜底抽薪”,“以泻代清”,薄荷、竹叶“火郁发之”母乳吃干没防止,陈家人当叫化金银花//陈皮、赤芍药、当归尾、乳香、没药//白芷、贝母、防风、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甚者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清脏腑热竹竿通地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小儿〗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皇帝通龙泽生只当胡扯,龙胆泻肝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胆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肝火犯胃证白骨精草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肺热咳喘证(喘咳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小儿〗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请为当地炼圣丹黄连//升麻、生地黄、丹皮//当归身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升麻“火郁发之”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胃热阴虚证(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消渴,消谷善饥秦香莲当官,大吵要郎芍药//黄连、黄芩//当归、槟榔、木香、甘草、大黄、官桂(反佐)湿热痢疾(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大黄“通因通用”白头翁脸皮白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热毒痢疾(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苦寒直折” 清热祛暑六一散—滑石//生甘草(18:3)-清暑利湿--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西湖荷叶翠,冬至黄米甘,清暑益气西瓜翠衣、西洋参//石斛、麦冬、荷梗//黄连、竹叶、知母、甘草、粳米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 清虚热贾母递清单,[要]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先入后出”当归六黄汤:六黄--生地.熟地//芩.连.柏//芪(12g)--阴虚火旺盗汗温里剂——温中祛寒四君子汤-茯苓+干姜干姜(温)//人参(补)//白术(燥)、草脾胃虚寒证(*,,舌淡苔白,脉沉细 *阳虚失血 *小儿慢惊 *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或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饴糖(30g)//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虚劳里急证(腹痛喜温喜按,或心悸,发热,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弦)吴茱萸+参姜枣吴茱萸//生姜(18g)//人参、大枣虚寒呕吐(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胃脘痛,吞酸嘈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 回阳救逆附子//干姜//炙甘草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温经散寒童造草药,贵当细心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贵弟将借草[喂]马鹿羊喝汤熟地(30g)、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生甘草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补益剂——补气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脾胃气虚证(面色晄白,语音低微,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四君子,接连斗杀一山妖人参.白术.白茯苓//莲子肉.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甘草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补中益气赶虎,巨人骑马挡猪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 *脾胃气虚证(食少便溏,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脉大而虚软)*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欲屏风,齐住房黄芪//白术//防风(大枣)表虚自汗证(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虚人感冒)人参(补)//麦门冬(清)//五味子(敛)*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补血兄弟[买]贵药四物汤 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黄芪//当归(30:6)-血虚发热证四君早期归,远知龙眼香黄芪、龙眼肉//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木香、炙甘草、远志*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 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泰山磐石散—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堕胎,滑胎(倦怠无力,脉滑无力) 补阴牡丹负责要熟肉熟地黄(24g)//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三补”-补养肝脾肾,以补肾阴为主 “三泻”-渗湿泄浊,清虚热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头晕腰酸,舌红少苔) “阳中求阴”龟版黄木熟,脊髓大补阴熟地黄、龟版//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培本清源”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次(3:2)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复脉汤)—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申大嫂,浇麦地,马桂奖酒生地黄(50g)//甘草、人参、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生姜、桂枝(黄酒)*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咽干舌燥,脉虚数)傻妻卖地归楝子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川楝子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方剂学-完整版

方剂学-完整版

方剂学-完整版解表剂——辛温解表辛温解表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发热,恶风,汗出,脉浮。

成分包括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服用后,需要少量饮食,并盖好衣被,以避免风寒助汗。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九味羌活汤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成分包括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香薷散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阴暑证候。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外寒内饮证候。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成分包括麻黄、桂枝、细辛、干姜、芍药、五味子、半夏、甘草。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止嗽散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风邪犯肺证候。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脉浮缓。

成分包括辛凉解表。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温病初起证候。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脉浮数。

成分包括连翘、银花、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苦桔梗、竹叶、生甘草。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平喘麻杏甘石汤是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候。

这种证候的症状包括发热,喘急,舌苔薄黄,脉数。

成分包括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方剂学功用与主治完整版

方剂学功用与主治完整版

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2.大青龙汤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烦躁,脉浮紧(2)溢饮。

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3.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4.九味羌活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5.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

6.止嗽散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二.辛凉解表剂1.银翘散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2.桑菊饮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发热,喘咳,苔黄,脉数4.柴葛解肌汤功用: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5.升麻葛根汤功用: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

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舌红,脉数三.扶正解表剂1.人参败毒散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恶寒发热,头身重痛,无汗,脉浮重按无力君:羌活6g2.参苏饮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苔白,脉弱3.再造散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舌淡苔白,脉沉无力4.麻黄细辛附子汤功用: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5.加减葳蕤汤功用:滋阴解表主治:阴虚外感风热证。

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6.葱白七味饮功用:养血解表主治:血虚外感风寒证。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完整版)⽅剂学完整整理⽅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量,按照组⽅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成。

⽅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的⼀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

先秦时期复⽅的产⽣和发展《五⼗⼆病⽅》:记载五⼗⼆种病的症状与治疗⽅剂(外科、⽪肤科为主)、283⾸⽅,⽤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剂型。

标志⽅剂临床应⽤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剂学的形成和奠基《黄帝内经》载⽅13⾸、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剂分类:“七⽅”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应⾂之为使。

”两汉时期⽅剂学的形成和奠基《伤寒杂病论》(⽅书之祖):辨证论治,⽅中寓法,融理、法、⽅、药于⼀体。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殊载⽅323⾸,使⽤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略于理论《肘后备急⽅》(简、便、廉、效):单⽅510⾸、复⽅494⾸;多⽤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皆已试⽽后录。

隋唐时期⼤部头⽅书的出现《千⾦⽅》--《备急千⾦要⽅》《千⾦翼⽅》(孙思邈):载⽅7500多⾸;病症类⽅,⾸列妇⼉;专辑“⾷治”卷;收录保健、美容⽅。

《外台秘要》:载⽅6800多⾸;保存许多散失⽅;按科、病分类⽅剂。

宋(⾦)元时期⽅剂学的全⾯发展1.官修⽅书:《太平惠民和剂局⽅》--第⼀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载⽅确有效验⽽实⽤;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药⾟温⾹燥2.专科⽅书问世:《⼩⼉药证直诀》(钱⼄),最早的⼉科专科⽅书3.⽅论专着产⽣:《伤寒明理论》(成⽆已)--第⼀部专门⽤君⾂佐使理论剖析⽅剂的专著⾦元四⼤家:刘完素善⽤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法》明清时期⽅药共荣、由博返约1.载⽅之巨,历史之最:《普济⽅》载⽅61739⾸--我国现存最⼤的⼀部⽅书2.⽅论专着,层出不穷:《医⽅考》、《医⽅集解》3.专病专⽅,病证结合《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病证《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4、⽅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剂《医⽅集解》(2)治法分类⽅剂《景岳全书》(张景岳)《医学⼼悟》(程钟龄)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1、⼤量古代⽅书之校刊出版2、⽅剂⼯具书的⼤量涌现以《中医⽅剂⼤辞典》为杰出代表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4、实验⽅剂学的雏形出现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产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方剂学

方剂学
方剂学
白轲
解表剂
(1) 凉解表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 膏汤 (2) 扶正辛辛温解表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 活汤 小青龙汤 香苏散 (3) 解表 败毒散 参苏饮
泻下剂
(1) 汤 (2) (3) (4) (5)
寒下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
温下 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 逐水 十枣汤 攻补兼施 黄龙汤
固涩剂
(1) 固表止汗 牡蛎散 (2) 敛肺止汗 九仙散 (3)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4)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5) 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经丸 易黄汤
祛暑剂
(1) 清络饮 香薷散 六一散 清署益气汤
温里剂
(1) 温中逆汤 回阳救急汤 (3)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
补益剂
(1) 补气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 汤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完带汤 (2) 补血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3) 气血双补 八珍汤 炙甘草汤 (4)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大补阴丸 一 贯煎 (5) 补阳 肾气丸 右归丸 (6) 阴阳双补 地黄引子 龟鹿二仙胶
和解剂
(1)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 胆汤 (2) 调喝肝脾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药方 (3) 调喝肝脾 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1)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2) 清营凉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3)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普济消 毒饮 (4) 请脏腑热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苇茎汤 泻白散 清胃散 玉女煎 葛根黄芩黄 连汤 芍药汤 白头翁汤 (5)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当归六黄汤

方剂学 速记歌诀 详细版

方剂学 速记歌诀 详细版

看歌诀的人注意了:以后歌诀中“三”即代表“枣、姜、草”。

例如桂枝汤三勺:桂枝(君)大枣生姜炙甘草白芍葱白七味饮:治阴虚感冒日边红杏歌:葱地豆根生卖。

成份:葱白、干地黄、豆豉、葛根、生姜、麦冬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君)桂枝杏仁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功效:解表祛湿。

主治:外感寒湿,一身烦痛。

大青龙汤将麻黄汤早使生姜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大枣石膏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寒郁化热。

三拗汤干妈姓姜炙甘草麻黄杏仁生姜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咳嗽。

桂枝汤桂枝汤三勺桂枝(君)大枣生姜炙甘草白芍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

出汗异常,神经性头痛,癫痫,产后发热,人流术后发热,经期发热,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无脉症,怔忡、冻疮。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尝。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功效: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功效:解肌发表,平喘止咳。

主治:桂枝汤证兼有咳喘者。

香苏散:香苏散用草陈皮香附苏叶陈皮甘草功效:温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表寒气滞,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脉浮苔白。

香苏葱豉汤香苏散加葱白豆豉功效: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娠外感。

活人葱豉汤葱豉汤加麻黄葛根功效:解肌发表。

主治:发热恶寒较重,头项强痛,无汗脉浮者。

九味羌活汤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防风白芷黄芩川芎苍术甘草生地细辛羌活(君)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重酸痛,口苦微渴。

感冒,流感,荨麻疹,寒湿头痛,胁间神经痛,寒火牙痛,面瘫,寒湿泄泻,肌纤维组织炎。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方剂学(,很完整)

方剂学(,很完整)

总论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变化形式:药味加减(桂枝汤——咳+杏仁、厚朴,胸闷--芍药)、药量增减(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剂型更换(汤,可加减,急;丸,易带,缓)重点方剂1、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辛温解表)【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芍药五味子【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辛凉解表)【组成】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芥穗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期。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2、泻下剂寒下)【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

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寒下)【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完整版)方剂学速记

(完整版)方剂学速记
【使】甘草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歌诀】附子大黄温脾汤,芒硝干姜归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速记】当时黄夫人芒于炒姜。
三、润下
麻子仁丸
《伤寒论》
【君】麻子仁
【臣】杏仁、白芍
【佐】枳实、大黄、厚朴
【佐使】蜂蜜
【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歌诀】加减葳蕤用薄荷,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白薇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速记】小薇姐为何早操吃葱。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君】大黄
【臣】芒硝
【佐】厚朴、枳实
【功用】峻下热结。
剂名
组成配伍
功用主治
备注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君】麻黄
【臣】桂枝
【佐】杏仁
【佐使】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注意】因其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人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完整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第一章解表剂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渗透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g)桂枝杏仁(各6g)甘草(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君药麻黄,臣药桂枝,佐药杏仁,使药甘草(兼佐药)配伍特点:一为麻、桂相须,开腠畅营,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着。

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g) 桂枝甘草杏仁(各 6g) 石膏(12g)生姜(9g)大枣(3g)【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9g)细辛、干姜、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6g)半夏(9g)【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君药麻黄桂枝臣药干姜细辛佐药五味子芍药半夏佐使炙甘草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g)【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咽干,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君药桂枝臣药芍药佐药姜枣佐使炙甘草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6g)生姜(9g)甘草(6g)大枣(3g)葛根(12g)【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桂枝汤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生姜(9g)甘草(6g)大枣(3g)厚朴杏仁(6g)【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桂枝加桂汤《伤寒论》【组成】桂枝(15g)芍药生姜(9g)甘草(6g)大枣(3g)【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

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

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组成】桂枝(9g)芍药(18g)甘草(6g)生姜(3g) 大枣(9g)【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组成】连翘银花(30g) 苦桔梗薄荷(18g) 竹叶(12g) 生甘草(15g) 芥穗(12g)淡豆豉(15g) 牛蒡子(18g)【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君药银花连翘臣药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佐药配伍特点:一、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二、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

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9g) 石膏(18g) 甘草(6g)【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各900g)【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

称为“逆流挽舟”第二章泻下剂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道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

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2g)厚朴(24g)枳实(12g)芒硝(9g)【功用】峻下热结【主治】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ji)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2g)厚朴(6g)枳实(9g)【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

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2g)甘草(6g)芒硝(9g)【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牙龈、咽喉肿痛等。

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12g)牡丹皮(3g)桃仁(9g)冬瓜30 g芒硝(9 g)【功用】泻热破淤,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淤滞证。

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大陷胸汤【组成】大黄芒硝(10g)甘遂(1g)【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

伴有短气躁烦,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第二节温下大黄附子汤【组成】大黄(9g)附子(12g)细辛(3g)【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温脾汤【组成】大黄(15g)当归干姜(9g)附子人参芒硝甘草(6g)【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第三节润下麻子仁汤(脾约丸)【组成】麻子仁(500g)芍药枳实(250g)大黄(500g)厚朴杏仁(250g)【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第四节逐水十枣汤【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功用】攻逐水饮【主治】 1、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迟。

2、水肿。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痛喘满,二便不利。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组成】大黄(9g) 芒硝(12g) 枳实(6g) 厚朴(3g) 当归( 9g) 人参(6g) 甘草(3g)【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第三章和解剂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组成】柴胡( 24g)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9g) 大枣4枚)【功用】和解少阳【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或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大柴胡汤【组成】柴胡(15g)黄芩芍药半夏(9g )生姜(15g)枳实(9g)大枣(4枚)大黄(6g)【功用】和解少阳,内泄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蒿芩清胆汤【组成】青蒿脑(4.5-6g)淡竹茹(9g)仙半夏(4.5g)赤茯苓(9g)黄芩(4.5-9g)枳壳陈皮(4.5g)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9g)【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寒热入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组成】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6g)【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逍遥散【组成】甘草(15g)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30g)【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肋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痛泻药方【组成】白术(90g) 白芍药(60g) 陈皮(45g) 防风(30g)【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12g) 黄芩干姜人参(9g) 黄连(3g) 大枣(4枚) 甘草 (9g)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悸,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生姜泻心汤【组成】生姜(12g) 甘草人参(9g) 干姜(3g) 黄芩半夏 (9g) 黄连(3g) 大枣 (4枚)【功用】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痞证。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者。

甘草泻心汤【组成】甘草黄芩人参干姜(9g) 黄连(3g) 大枣(4枚) 半夏 (9g)【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主治】胃气虚弱痞证。

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第四章清热剂定义:凡以清热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白虎汤【组成】石膏(50g) 知母(18g) 甘草(6g) 粳米(9g)【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躁引饮,汗出恶风,脉洪大有力。

白虎加人参汤【组成】知母(18g) 石膏(50g) 甘草(6g) 粳米(9g) 人参(10g)【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孔,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6g) 石膏(50g) 半夏(9g) 麦门冬(20g) 人参甘草(6g) 粳米(10g)【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第二节清营凉血清营汤【组成】犀角(30g) 生地黄(15g) 元参(9g) 竹叶(3g) 麦冬(9g) 丹参(6g) 黄连(5g)银花(9g)连翘(6g)【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证【组成】黄连(9g)黄芩黄柏(6g)栀子(9g)【功用】泻热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