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预测试卷十一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b5fefd1bd64783e08122bf3.png)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单选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
A 身体健康B 生理无残疾C 心理健康D 身心健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 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 交往焦虑B 上学焦虑C 考试焦虑D 课堂焦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
[单选题] 3、个别小学生出现打架、偷窃和撒谎等行为属于()。
A 情绪冲动B 性格障碍C 情绪适应困难D 行为障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说谎、偷窃和欺骗等行为都属于行为障碍。
[单选题] 4、小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焦虑。
A 学习B 行为C 考试D 适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正常发挥。
考试后又持久不能松弛。
[单选题] 5、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A 3—5岁B 6—7岁C 8—10岁D 11—12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单选题] 6、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A 焦虑症B 强迫症C 恐怖症D 人格障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学生由于考试而产生紧张情绪,以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属焦虑症,故选A。
[单选题] 7、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A 动态性B 静止性C 相对性D 绝对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单选题] 8、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9、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10、健康的概念是指()。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4b8b1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f.png)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有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A.强时性、发展性、基础性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答案】 B2. 人权中最基本的是( )A.受教育权B.生存权和发展权中C.财产权D.生命健康权【答案】 B3. 小学教育通常是一个国家学制中(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答案】 A4.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基础B.关键C.内容D.遗传【答案】 A5. 不属于健康管理目标的是()A.易患疾病早期诊断B.提供健康产品的最佳选项C.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D.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E.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答案】 B6. 超重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的()A.3-4倍B.2-3倍C.6-7倍D.4-5倍E.5-6倍【答案】 A7.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答案】 A8. 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A.医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B.医务人员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C.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D.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E.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答案】 A9. 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B10. 耶克斯一多德森的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B.平行关系C.倒U型关系D.正U型关系【答案】 C11. 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A.5年B.6年C.9 年D.12 年【答案】 C12.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力价值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 D13.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9ba9699b6648d7c1c7465c.png)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B.廖世承C.潘菽D.蔡元培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加涅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A,130B.140C.150D.1604.正迁移可分为()。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B.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C.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5.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B.童年期C.青年初期D.少年期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7.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D.正式评价8.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征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9.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
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A.相似性B.概括经验C.学习策略D.心向10.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A.定势B.功能固着C.认知风格D.顿悟11.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桑代克12.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13.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 含答案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860e66294dd88d0d26b5c.png)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A.刺激泛化B.刺激比较C.刺激分化D.行为强化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4.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新的学习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5.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A.班杜拉B.奥苏伯尔C.桑代克D.布鲁纳6.研究表明,我国儿童从客观判断向主观判断发展的转折时期在()。
A.5~6岁B.6~7岁C.7~8岁D.8~9岁7.“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指()。
A.社会促进B.社会干扰C.从众D.去个性化8.更多地依靠环境参照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内向型D.外向型9.“一个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设计、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计划、一所新型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臵等”属于()。
A.以策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C.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D.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10.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属于()。
A.抛锚式B.支架式C.掌握学习D.先行组织者11.成就动机可分为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A.高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12.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臵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标准参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C.配臵性评价D.正式评价13.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反应效率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考试试卷提供答案解析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考试试卷提供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beb2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7.png)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考试试卷提供答案解析单选题(共20题)1. 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中。
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中。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答案】 B2. 学习某资料,10 遍正好记住,那么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遍数是( )。
学习某资料,10 遍正好记住,那么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遍数是( )。
A.8B.15C.12D.10【答案】 B3.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症,其高峰发病年龄为()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症,其高峰发病年龄为()A.4—6岁B.6—8岁C.8—10岁D.10一12岁【答案】 C4.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学方法改革B.教育评价制度改革C.课程改革D.教育结构改革【答案】 C5.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
”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
这位教师违背了()的教学原则。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
”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
这位教师违背了()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答案】 D6. 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影响迁移的因素之一是( )。
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影响迁移的因素之一是( )。
A.相似性B.认知C.思维D.定势【答案】 D7. 教育目的的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规定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要规定所要培养出人的()教育目的的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规定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要规定所要培养出人的()A.质量规格B.发展方向C.发展速度D.社会价值【答案】 D8.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6f361b2cc58bd63186bde1.png)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4. 判断题 5. 填空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正确答案:A2.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正确答案:C3.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正确答案:A4.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维果茨基C.赞可夫D.斯金纳正确答案:A5.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正确答案:A6.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A.认识动机B.成就动机C.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正确答案:B7.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正确答案:C8.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正确答案:C9.上位学习又称()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正确答案:B10.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D.规则学习正确答案:C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谷现象正确答案:C12.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A.原型定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正确答案:C13.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正确答案:B14.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理解问题D.分解问题正确答案:C15.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正确答案:A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1.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
A.先行组织者B.认知结构C.比较性组织者D.固定点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5.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力必须超过()。
A.100B.120C.140D.1306.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桑代克C.布鲁纳D.布卢姆7.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
A.能力B.气质C.性格D.习惯8.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9.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A.6、7岁~11、12岁B.11、12岁~14、15岁C.8、9岁~16、17岁D.6、7岁~14、15岁10.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1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A.7岁B.3岁C.12岁D.18岁1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
A.道德素质B.道德情感C.道德修养D.道德学习1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B.教学媒体C.教师的爱好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1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8.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1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2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21.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和__________智力测验量表。
2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
2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__________等心理成分。
24.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__________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25.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方式叫__________。
2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_____。
27.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__________。
28.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________。
29.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二是__________。
30.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_____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发现教学。
()32.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33.班杜拉认为,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称为直接强化。
()34.标准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35.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认知策略。
()3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37.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
()38.在教学开始前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的评价称为配置性评价。
()39.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40.某一验在多次测量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效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简述性格的特征差异。
42.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4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4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46.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开展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答案(十一)一、单项选择题、1.A2.A3.A4.B5.C6.D7.C8.A9.B10.C11.B12.B13.A14.B15.A16.A17.C18.D19.C20.C 二、填空题21.斯坦福—比纳22.维果茨基23.道德行为24.自我提高的内驱力25.场依存26.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7.成就动机28.调节策略29.概念同化30.社会自我三、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四、简答题41.【答案要点】(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42.【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3.【答案要点】对于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不同学者看法不一,目前主要有杜威的五阶段论、华莱士的四阶段论以及当前比较一致的四阶段说。
44.【答案要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这四个阶段。
45.【答案要点】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五、论述题46.【答案要点】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
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秩序和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等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
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学生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尽量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支撑。
(3)合理安排教学秩序。
在客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次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应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
以提高学习者迁移的意识性,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