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教学思考
注重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思考
注重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思考【摘要】在三年级(上)“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组织动手操作活动。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直接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
因此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沟通实际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关联,对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动手操作活动过程想象交流空间观念【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图形与几何内容包括“长方形与正方形”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两个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单元主要涉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周长、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和应用等知识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单元主要涉及: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点。
结合以上内容,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考。
一、教材重视动手探究,提升学生想象空间。
1、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组织学生动手探究时,要注意用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他们围绕问题展开操作、测量、想象、交流。
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生活里已有一定的认识,于是就安排了一系列学生的活动,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出各自的特征。
例如,把一张长方形纸对着,折痕两边完全重合,可以看出“长方形对边相等”。
把一张正方形纸斜着对折后,折痕两边正好完全重合,可以想到“正方形相邻的边长度相等”。
在教学认识周长时,通过围一围、描一描、量一量等操作活动,掌握测量每个物体某个面或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在教学轴对称时,通过“折一折”等操作,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判断一个图形或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质检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思考
质检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质检是指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检验和评定的过程,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领域,质检也逐渐成为了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数学教学更是一个关注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学生对图形、空间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当前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质检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如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对于质检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质检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进行探讨,通过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准备教学资源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30】2. 正文2.1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质检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群体,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有所针对性和差异性,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要突出能力培养。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掌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要注重实践应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深化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2 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首先需要明确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平面图形的分类、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图形的转动与移动、图形的对称性等内容。
图形与几何反思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的复习课,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要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四边形的特征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能按要求画角,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会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理解所学的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
成功之处:
1.从总到分,整体归纳,由点及面。
在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给图形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把图形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面图形,另一类是立体图形。
然后平面图形分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立体图形分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通过这样的思考与交流,学生对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先整体归纳,然后再由点及面逐级划分,提升了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注重图形计算公式之间的相互转化,突出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首先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为例,让学生以此为链接点,想到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突出数学的基本思想——转化思想。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对于公式的记忆总是出现模糊,胡乱套用计算公式,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诸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之和公式与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改进之处:
在这节内容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几个点。
如:哪几个计算公式学生易混、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容易出现哪些惯常的错误等问题。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享一些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心得体味。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1.1 强调基本图形的认知: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基本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1.2 练习基本图形的绘制:通过绘制基本图形的练习,匡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手工能力。
1.3 运用基本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图形知识进行解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现几何规律2.1 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匡助学生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2.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几何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量能力。
2.3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使用几何工具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几何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进行教学3.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几何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增强他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3.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设计一些与空间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解题能力。
3.3 利用实际情境进行几何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4.1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几何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2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3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等方式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定期进行知识检测和反馈5.1 定期进行知识检测:通过定期的小测验、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信息技术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与思考
信息技术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与思考“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难免会遇到困难。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释图形性质,展示图形之间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从而将抽象的图形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图形画面,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标签:信息技术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学内容,如“图形与几何”,本来可以说是数学课程中相对形象、活泼的部分,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依然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原因在哪里?无非是传统教学以教师口头讲授表达为主,辅以挂图、板书等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了无兴趣。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很广。
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教学相融合,能够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一、信息技术对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可以显著帮助学生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并且明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互动性。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目标。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围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位置四方面展开的。
这些内容要求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还很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
学生们由于对数学学科接触不够深入,数学思维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他们在学习时可能不会认识到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生动性来阐释数学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与症结分析从笔者对多校多班级课堂听课和调研情况看,目前小学生数学转化思想薄弱,是导致其对“图形与几何”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的主要因素。
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中,转化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如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化数为形等。
核心素养下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下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实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几何图形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强调观察与实践:图形与几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际操作,来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
3. 培养空间想象力:图形与几何涉及到空间的概念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型、投影和旋转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提高他们在图形与几何问题上的解决能力。
4. 引导问题解决: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这种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图形与几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领域,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标题: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引言概述:图形与几何教学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心得体会。
正文内容:一、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1.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特征1.2 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1.3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图形认知二、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2.1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问题的探究和解决2.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2.3 创设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三、注重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1 将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3.2 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3 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四、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4.1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2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问题的讨论和思考4.3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5.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5.2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总结: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特征、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几何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创设开放性问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此外,注重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以及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也是提高图形与几何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一、引言图形与几何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形状、大小、位置、变换等概念,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现将其分享如下。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生应该能够:1. 辨别不同的图形,并能准确描述它们的特征和性质;2. 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运用几何工具进行作图;3. 理解并运用几何推理和证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 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或投影仪展示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加深他们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2. 探究法: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培养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例如,我将图形的分类和性质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图形及其特征。
接着,我引入图形的变换,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对图形的影响。
最后,我引入几何推理和证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的利用为了丰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我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例如,我使用了教学软件和互动白板,让学生通过触摸屏幕进行图形的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使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的作图和测量,让他们亲自体验几何的魅力。
六、评价与反馈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评价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课堂小测验、作业批改和学生自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我也注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并指导他们改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高阶思维的构建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高阶思维的构建高阶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是在学生具备创造能力和自觉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和发展的。
本文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从设计探究活动提高分析能力、问题引领提升综合能力、反思质疑加强自我评价、拓展训练培养创造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的构建。
标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高阶思维在实际常态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还停留在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和机械重复的练习,以获取较高的考试分数的层面,忽略了学生更高层次认知水平即高阶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不会举一反三。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及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及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数学教师应努力创设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把构建学生高阶思维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活动探究,提高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学生思维水平的体现,是学习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年龄小,爱玩、畏难、思维简单,对学习中的问题不能自觉地进行深度思考,经常用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渐封闭,思考范围就会狭窄,思维就会失去深度、广度,导致分析能力较低,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停留在表面。
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构建高阶思维,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通过动手操作,在合作讨论、探寻规律、获取知识的同时明“道”悟“理”,在悟中开阔思路、提高分析能力,促进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时,笔者设计了探究活动:用三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新的平面图形,那么新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先让学生用相应的长方形纸片动手拼一拼,观察拼成图形的形状及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对不同拼法进行分析,合作讨论,探寻规律,列式解答。
此类题对于空间观念较弱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复杂变直观,帮助学生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寻出规律,从具体思维提升到逻辑推理,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的思考
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的思考初中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平面图形的性质、计算和运用,以及空间图形的性质、计算和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图形与几何”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性质,比如平行线、垂直线、对称性、相似性等。
而且,对于空间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学生往往也容易感到头疼和困惑。
我们需要认清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帮助。
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以及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做题的积极性。
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情景教学等手段,以便更生动地呈现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我们需要重视师生互动和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还应该营造积极、轻松和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画、游戏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我们需要重视课外拓展和实际应用。
在学校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实地考察、参观、实践等,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探微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探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图形与几何思维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推理和创造等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培养图形与几何思维的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图形问题,引导他们观察图形的特点,从而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图形的特征和应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中寻找各种几何图形,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教导学生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抽象化、类比、综合等。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应用这些策略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图形问题;设计一些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应用;开展一些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五、拓展应用环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拓展应用的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让学生设计一个图形标志,让他们体验图形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设计一张房间的平面图,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图形与几何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 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 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 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复习三角形的认识。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多地要依赖表象的支撑。
教材安排了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认识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对操作活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
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尽管操作活动组织得很好,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特征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还是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
究其原因,还是多数学生尚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总复习时,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关练习,以沟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的脉络层次;同时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 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 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 重视对物体的原有感知, 逐步掌物物体的形状、特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并以此为材料进行思维, 将图形、表象进行加工、组合, 逐步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 学会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 发展思维力、想象力,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但是, 在概念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师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 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二是忽视概念间的联系, 把许多本来有联系的概念, 拆散成一粒粒散落的珠子, 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 没能将珠子串成项链, 概念不成系统, 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常熟市东南小学曹秋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还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物体》。
下册安排了《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么多相应的内容,小学数学对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重视在三年级就可见一斑。
短短几年教学生涯中,我已是第三次教学三年级。
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学习这一类的内容,在一次次的重复教学中,我不断地变化着教学方式与方法,教案设计也是随之不断更改。
慢慢地,我发现了:同学们们对图形与几何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积累活动经验后而获得的,即使简单的几何推理也需要以操作为基础。
“纸上谈兵”效果不但很差,而且又不易理解和掌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以下是我对于“图形与几何”(三年级上册)中几个课时的不同设计与教法的案例,以及过后的思考。
〔案例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中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案例A: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条(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纸的中间有虚线),沿虚线折一折,你能发现了什么?(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对面相等这一特征)学生动手操作后,纷纷举手,教师指名说。
生1:一样大。
生2:我的比他们的都漂亮。
生3:我得到两个正方形。
(纸对折后正好是正方形)生4:两个正方形一样大。
生5:我的也一样大。
(几个学生回答了自己的发现,但都没有触及主题)师:用手摸摸对折后的边怎样?学生没有发现什么?师:这两条边一样长吗?生齐答:一样长。
师:对了,我们就说长方形的这一组对边相等。
案例B:师:请同学们用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围长方形。
师:你们用了几根?生:上面1根,下面1根,左边1根,右边1根,总共用了4根。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引言概述:图形与几何教学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1 引导学生观察真实世界中的图形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建筑物、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不同形状的图形。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建筑物,让学生辨认出平面图形中的直线、曲线、多边形等。
1.2 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
例如,通过使用正方体、长方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几何体的特征和性质。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3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尺规作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可以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几何思维。
同时,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需要理解几何图形的构成原理,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1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问题的推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几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平行线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推理和证明来解决。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证明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2 利用几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将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几何知识解决建筑设计问题或者地图导航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进行几何证明的训练几何证明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几何证明的训练,让他们通过推理和证明来解决几何问题。
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1 进行几何体的拼凑和拆解通过使用几何模型或者纸片等材料,让学生进行几何体的拼凑和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引言: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的重要分支,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心得体会,现将其分享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进行几何证明等。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索图形与几何的规律。
例如,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我常常使用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演示几何定理的证明等。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四、差异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深入探究图形与几何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五、实际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图形与几何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我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六、互动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互动与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他们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探究性的任务,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
图形与几何教学思考刘延革
我国初二学生数学成绩普遍出现下降的 现象,高中生学习立体几何时的困难,也都 与空间观念薄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从宏 观到微观,从当前到长远,从小培养学生空 间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 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 重大变革。“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 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 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3
哪组是互相垂直?哪组是互相平行?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下列立体图形,得到
的平面图形都一样的是(
)。
教学建议
1.加强特征认识促表象的形成 2.数形结合培养空间识别能力(方向、远近、大小)
“数形结合”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 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的 一种思想方法。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教学建议:
1.加强特征的认识促形成表象 2.数形结合培养空间识别能力 3.在图形的转换中培养想象力
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观念的核心能力,是 富有创造性的一种能力,要形成空间想象力 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教学中通过一些灵活 的、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了解空间观念的特点;
认识空间观念的意义;
1980年北京市小学毕业和升学考试中的 一道几何题目:“有一个长方体,长5尺,宽 和高都是3尺,它的体积是( ),棱长之和 是( )”。根据全市抽样统计,第一问绝 大多数都对,第二问答对率仅31.9%。许多学 生不知道长方体有12条棱,或者不知道12条 棱有几组,每组有什么特点,根本原因没有 形成长方体的表象。
•“东西南北”、“平移、旋转、轴对称”等 应该在社会课或美术课中学习,为什么 要在数学课上学?
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的思考
针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初中数学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初中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仍存在一些困扰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我们需要认识到初中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图形与几何既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完整的学习体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着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难度系数过高的问题。
许多学生由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对几何图形的性质、运算法则等知识点不够深刻。
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的兴趣难以被激发,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践活动和应用场景,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
我们应当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也需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践活动等手段,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生受现实生活中的“线”的干扰,所认识的线均 是实在的、有形的。如果不跳出这一框框,则培养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无从谈起。 ● 我们可以请学生将手电筒打开后射出去,让学生观 察手电筒的光形成的形状,再将手电筒摇晃,看一 看形成了什么形状。 ● 让学生经历这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 消除日常概念的负迁移现象,有利于抽象出数学模 型、建立正确表象、形成空间观念。
● 面对这样的题材,学生的许多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都能用得上,不同 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他们熟悉的视线、影子,甚至小时候捉迷 藏用的一些技巧,现在都可以派上用场。
● 如果沿着上面例子中的线索再深入一步,会有更 丰富的与空间观念相联系的内容素材,传统几何 课程中难觅踪迹的内容,诸如投影、视图、直观 推理等,都会逐渐浮现出来。 ● 这个例子揭示了如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 问题情境,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找出数学模型, 通过思考和简单的实验,不断认识、了解和把握 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通 过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建立空间观念。 ● 再如,体积的意义是指物体在空间所占位置的大 小,这些定义性的语言必须赋予实际意义,才能 被学生感受和理解。
● 这样的教学,能将学生所要认识的空间与图形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生活原型 作为思维的材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原创性思 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选取与呈现生活情景和生活现象作为空间与图形 学习的内容,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学生 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 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 从而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 变为“亲切”,有助于增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使得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愿意 亲近数学,想学数学。
●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在二维与三维的转化 中不断积累对周围环境感知的经验。
● 可见,发展学生空间的基本途径应当多种多样。 无论何种途径,都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
● 例如,可以让学生凭借回答问题举右手、上下楼 梯靠右行的习惯来认识左右的方向; ● 利用在电影院找座位的经验来认识几排几号;
● 利用滚一滚、堆一堆、搭一搭的活动体验圆柱与 球的区别;利用乘公共车的经验来认识线路图。
3.升 华
思
考
●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看似平常却又充满矛盾的情境,教师应 能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处于 愤悱状态。
● 例如:当你乘车沿一条平坦的路向前行驶时,为什么你前方的那些高 大建筑看起来好像“沉”到它们前面的建筑后面去了?当你经过这些 建筑物之后再回头望,为什么那些“沉”下去的建筑又逐渐“冒”了 出来?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 这样的情境是很多学生经历过的,这样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 再如,为了让学生熟悉路线图以及描述的方法,可 以从学生最熟悉的校园环境为背景,描述不同的路 线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示一张学校的平面图, 图内有几条不同的线路。 ● 根据这些路线,请学生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由于 学校的环境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他们在共同讨论中, 也便于自我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描述方法。 ●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画一些学校到家、学校到少 年宫等路线示意图,并注明学生所熟悉的参照物。
4.注重“空间与图形”的实践应用
●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 生的实践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可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或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或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它的的变化情况。 ● 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量一量”学校篮球场的 长的实践活动、记录蒜头发芽后蒜叶一周内的生长情 况等开放性的活动内容。实践应用过程要让学生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如,用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 成哪些图形?培养学生的应用,让学生说明左、 右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 应起来,以建立左、右的标准。学生初学时即使发 生错误,也可以提醒他们联系左手和右手加以纠正。 ● 再如,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具有天然的联系。利用这一联系,让学生在感兴趣 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常识和 经验,提高感知的效果。
2.紧密联系学生的经验积累
● 在学生的生活中,他们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 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 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 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 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 因此,“图形与几何”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 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 激活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储备,如 通过“有趣的拼搭——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 搭一搭”来认识物体、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 注重在活动中丰富体验、积淀活动经验,如“对 称图形”、“千米”的认识教学,应该让学生通 过操作、观察、实践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 对生活经验加工、改造与提升,如数学中的“线” 是由点组成的集合,有别于生活中的线,它没有 粗细、没有软硬、没有颜色,是抽象的图形。
5.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 图形的变换从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内容本身有很大的 发展空间,教师必须注意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 如前面,我们把“图形与变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从可操作、可测量的角度概括为两个外显的学习行为 “能识别”与“会画图”。 ● 这里“能识别”的范围,是指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典型 的、常见的平移、旋转现象;“会画图”的限制条件, 一是利用方格纸,二是简单的图形,三是两个特殊方向 上的平移和90度的旋转。 ● 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一般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
LOGO
青海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班
LOGO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
●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 生活空间,关注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 问题,内容的选取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 实际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式来体现其文化价值。 一是展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如用上海南浦大桥 揭示角在生活中的用途,用电梯的上下移动、水 龙头开关的转动、索道缆车、大风车等来解释平 移与旋转的应用。 ● 二是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材料,如通过七巧板的 史料、圆周率π产生的史料,使学生了解“图形 与几何”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认识我们祖先的 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丰富图形世界
● 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 予支撑,让学生认识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把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 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 这一教学策略,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这部分内 容的教学定位。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丰富多彩 的图形世界给“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提供了大量 现实有趣的素材。 ● 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 拓宽几何学习的背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 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 重在对客观事实的尊重,养成质疑反思的习惯和 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 重在活动探究、问题解决、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实践应用; ● 重在合情推理,削弱以演绎推理为主的定理证明,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淡化几何证明的技巧,降低 论证过程形式化的要求; ● 重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感性经验来 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规律、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 法,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重在过程中学会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常会出
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往往与学习的难点有关。 ● 教师应当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是技能问题还是 认知问题,进而“对症下药”。 ● 以左、右的教学为例。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
儿童辨别左、右的依据主要是手(优势手即右手)。
● 总之,教师在确定各课时的教学目标时,除 了依据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的 “度”之外,还应参照课本、教学参考书中 的单元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本学段的教学重 点,并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 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 否则,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欲速则不 达。
6.突出“图形与几何”的文化教育价 值
● 三是欣赏数学美,增强美育渗透,如,运用平移、 旋转进行简单图案的设计与创作,学生在争做 “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进而对数学的专业产生兴趣,数学学习的情感会 受到极大的鼓舞。
● 同时,在设计中学生学会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 包括美术、技术、理科和语文、体育,并广泛地 利用实际情境,认识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提高了的审美能力,关注了学生人文 精神的培养。
2. 丰
富
经
验
● 学生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是“空间与图形”。学生的 现实空间为学生认识位置与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 是学生认识方向不可缺少的资源,学生认识“图形与位置” 的过程就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的过程。 ● 例如,教学“东南西北”的时,可在早晨带领学生在操场 上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境,晚上,在爸爸妈妈的带领 下面向北边在星空下找北极星以及学生熟悉的校园的座落 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 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方向与位置提供了认知的背景。
1.回
归
生
活
● 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他们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 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用儿童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生活原型启发学生观察与思考、想像与推理。 ● 例如,教学“前后”的认识时,以排队上车、跑步比赛、 教室座位等呈现“前后”在生活中的原型,丰富学生的感 知; ● 教学物体的认识时,以积木、饮料罐、茶叶罐、笔筒、粉 笔盒、足球、魔方、篮球、肥皂、玻璃球、骰子等来帮助 学生借助具体实物抽象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 ● 观察镜像时,出示这样的实例:汽车的牌照倒映在水中, 你能根据水中的影子确定该汽车的牌照号码吗?教学两条 直线平行时,以双杠、铁轨、雪橇、电梯扶栏等生活情景 来感知平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