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合集下载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简单介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简单介绍

轻症
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回 示选择
门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钾、氨苄西林舒巴坦
复杂性尿 路感染
无导尿管
住院
尿液细菌培养
有导尿管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 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 拔管/更换 他唑巴坦(其他抗生素略) (置管超两 周),尿液培 单用或联合氨基甙类 养
临床实例——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 病原菌 推荐方案
三种酶抑制剂的抑酶作用比较
抑酶谱 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 舒巴坦 +++ ++ +++ 抑酶强度 ++++ +++ ++ 稳定性 ++++ ++ +++ 诱导酶的 产生作用 + ++++ ++
注:他唑巴坦的抑酶强度、抑酶谱、对酶的稳定性都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 因此是目前最好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抑酶作用的比较 (IC50)
腹腔感染(社区,轻- 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 中度) (耐药性低) 头孢哌酮/舒巴坦、哌 拉西林/他唑巴坦 腹腔感染(院内,重 度) 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 肠球菌或条件致病菌
临床实例——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病原菌 经验性治疗推荐方案
血流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主)包括大肠埃 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 伯菌、不动杆菌等,耐药菌株比 例大,
革兰氏阳性菌:凝 固酶阴性球菌、金 低位 黄色葡萄球菌(包 括MRSA)、肠球菌 /链球菌属
口服:环丙沙星+阿莫 西林克拉维酸钾;单 用左氧氟沙星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结构特点及抗菌特点
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 的区别在于其硫原子为氧原子所替代。克拉维酸是各 种青霉素酶型的强力和不可逆抑制剂,不论在体外还 是体内都能抑制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特别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所产生的 酶。
抗菌作用
克拉维酸为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仅有微弱 的抗菌活性,但却是很多β-内酰胺酶的强力抑制, 能增强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对许多产β-内酰胺酶 微生物的抗菌活性,减少这些药物的剂量。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
病原菌质粒传递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 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 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
RICHLNAND SYKES分类法 将Β-内酰胺酶分为 Ⅰ、Ⅱ、Ⅲ、Ⅳ、Ⅴ和Ⅵ型。
Ⅰ型水解的主要底物是头孢菌素类,由染色体突变介 导目前分离合成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它无效,由 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及脆弱拟杆菌产生。
抑酶作用强度为: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
诱导细菌产生酶的作用������ 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 维酸。
他唑巴坦的抑酶强度、抑酶谱、对酶的稳定性都强于 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因此是目前最好的β-内酰胺酶 抑制剂。
丙磺舒药理
1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主动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 排泄,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从而减少尿酸沉积。 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减少关节的损伤,亦可促进 已形成的尿酸盐的溶解。丙磺舒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
(3)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本品时须适当减量。 (4)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本品时皮疹发生率较高,
一般不用于此病患者。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方替卡西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方替卡西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方替卡西林〖药物名称〗: 复方替卡西林〖别名〗: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替门丁,特美汀 Timentin〖英文名〗: Ticarcillin Sodium and Potassium Clavulanate〖药品说明〗: 粉针剂3.1g(替卡西林3g,克拉维酸钾0.1g),3.2g(替卡西林3g,克拉维酸钾0.2g)。

〖功用主治〗:替卡西林是一种具广谱杀菌作用的青霉素,克拉维酸是一种不可逆的、强力的b-内酰胺酶抑制剂。

许多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能够产生b-内酰胺酶,该酶可将某些青霉素破坏,影响其效应,克拉维酸钾可阻断这些酶类的作用,破坏细菌的防御机制,从而增加细菌对本抗菌素之敏感性。

克拉维酸钾本身仅有少许的抗菌作用,与替卡西林合并制成特美汀后,成为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药物,适合于治疗广泛的细菌感染。

微生物学本药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下列细菌有效。

革兰氏阳性需氧菌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包括粪链球菌) ;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真菌属;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属,卡它布兰汉氏球菌,克雷伯氏菌属,变形菌属,假单胞菌属(包括绿脓杆菌),沙雷氏菌属,枸椽酸杆菌属,乙酸钙不动杆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拟杆菌属,梭形杆菌属,韦荣氏球菌属。

用于敏感菌所致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 D969染、骨关节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菌血症等。

〖用法用量〗: 用前需做皮试。

静脉注射剂量按替卡西林计,成人12g~18g/日,4~6次/日。

儿童每日200mg~300mg/kg,4~6次/日。

用药过量可以使用血液透析法将本药排出体循环。

用药须知静脉输注先将小瓶中的无菌粉末溶于大约5 mL(800 mg小瓶)或10 mL(1.6-3.2 g小瓶)溶剂中,再稀释加入输注液容器中。

下述为推荐使用的输注液量(本药应与射用水或≤5%葡萄糖静脉输注液混合制成输注液给药)本药1.6 g与50 mL注射用水或100 mL葡萄糖静脉输注液混合;或本药3.2 g与100 mL注射用水或100-150 mL葡萄糖静脉输注液混合。

详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详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详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详解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 -内酰胺酶抑制剂一、概述革兰阴性菌是我国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

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细菌产生各种β -内酰胺酶。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大部分β-内酰胺酶,恢复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因此,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在临床抗感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临床治疗多种耐药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目前我国临床使用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医师对该类合剂的特点了解不够,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较突出。

为规范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临床应用,延缓其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特制定本共识。

二、主要β -内酰胺酶及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β- 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 -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根据β -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 分类法),将β - 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等;根据β - 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 分类法),将β - 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和金属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基于上述 2 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

超广谱β - 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 - 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这类酶可被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及他唑巴坦等抑制。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现了200 余种ESBLs。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 大类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差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差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差别
2014-06-18
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他唑巴坦)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破坏,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表现在:
(1)增强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2)扩大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

如原来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的药物,在联用后对产酶葡萄球菌有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但联用后的复合制剂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都有抑制作用.
在抑制β-内酰胺酶方面三唑巴坦的作用最强,克拉维酸次之,舒巴坦最弱。

在透过血脑屏障方面,舒巴坦比三唑巴坦更易透过,而克拉维酸基本不能透过。

所以凡含有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经典复方制剂:1、氨苄西林-舒巴坦 2、替考西林-克拉维酸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4、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5、头孢哌酮-舒巴坦。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药物特性及应用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药物特性及应用

其他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唯一的具口服剂型酶抑制 剂合剂,性价比高,也适合门诊用药。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同
不同
抗菌谱抗菌 活性
超广谱β-内酰 胺酶(ESBL) 、厌氧菌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略优鲍曼不动杆菌:头 孢哌酮/舒巴坦最优链球菌属:头孢哌酮/舒巴坦活性差
产ESBL菌感染 临床适应症 、混合感,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临床应用要点
• 需按照流程走: ⒍患者是否对选择的抗生素有禁忌? 7.是否合并有肝肾功能的损害? 8.是否有药物的相互作用? 9.治疗过程中有无需要监测的指标? 10.抗生素预计使用时间是多久?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临床应用要点
• 对于疾病本身而言,需明确: • 感染是否存在? • 感染部位在哪里? • 感染程度怎么样? • 可能的致病菌有哪些? • 微生物检测报告如何?
菌感染。
抗菌谱 抗菌活 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应用
相同
不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链球菌属、厌氧菌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临床适 应症
产ESBL菌感染、混合感染 ,如吸入性肺炎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 者如有基础疾病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粒 缺发热。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制作用
化学结构
A类
B类
C类
青霉素酶 ESBLs KPC 金属酶 头孢菌素酶
D类 OXA-48
克拉维酸 β-内酰胺环结构 √

-
-
-
-
舒巴坦
•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KPC:肺炎克雷伯氏菌碳青霉烯酶;OXA-48:碳青霉烯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对于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 作用的情况,医生应加强药物 相互作用的研究,了解具体作 用机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向患者充分说明用药的重要性 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 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性的研 究,为耐药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0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挑战和
解决方案
挑战分析
耐药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耐药性逐 渐增强,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能会与其他 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 剂
• 引言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种类和
特性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药理作
用和机制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临床应
用和效果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研发进 展和未来展望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挑战和 解决方案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新药研发
优化给药方案
随着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作用机制 的深入了解,未来将会有更多新型的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进入研发阶段。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宿主,优化β-内酰胺酶抑 制剂复合制剂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 低副作用。
扩大适应症范围
耐药性研究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β-内酰胺酶抑制 剂复合制剂的适应症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扩大抗菌谱
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以扩大β-内 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使其对 一些原本耐药的细菌有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

要点二
处理措施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针对腹泻和肠 道菌群失调,可适当使用益生菌等调理肠道菌群。皮 肤过敏反应可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肝肾功能损害应 及时保肝保肾治疗。
05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结词:稳步增长
全球范围内,β内酰胺酶抑制剂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由于其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目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已经广泛应 用于临床,用于增强β-内酰胺类抗 生素的抗菌效果,并降低细菌耐药 性的发展。
作用机制与抗菌谱
01
02
0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 与β-内酰胺酶结合,抑制其活性, 从而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被破 坏,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效果。
广谱酶抑制剂和窄谱酶抑制剂的作用 机制略有不同,广谱酶抑制剂可以抑 制多种β-内酰胺酶,而窄谱酶抑制 剂只能抑制特定的β-内酰胺酶。
0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成路线与工艺研究
合成路线的设计与优化
合成路线的选择
根据目标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 合成路线。
关键步骤的优化
对合成路线的关键步骤进行优化,提高反应的效率、 减少副反应和杂质生成。
试剂与催化剂的选择
筛选高效的试剂和催化剂,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
生产工艺的研究与改进
新的适应症和药物剂型的出现为市场增长提供了动力,同时,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支出不 断增加,也推动了市场的扩张。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β内酰胺酶抑制剂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
同时,法规政策的改变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将为市场带 来新的机遇。
总结词:挑战与机遇并存

应用较为成熟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简介

应用较为成熟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简介
国内组合药方式品种最多的酶抑制剂,与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美洛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7种抗生素有组合药的品种上市
他唑巴坦
1980年
与舒巴坦相似,但抗菌作用微弱
我国已有的品种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他唑巴坦、头孢曲松/他唑巴坦4个品种
济宁中再生华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舒巴坦酸车间300吨/年,车间设计了专用洁净区,采用316L不锈钢全自动下卸料离心机、双锥真空干燥机等卫生级设备,生产线采用浙大中控先进的DCS自动控制系统,配置梅特勒称重模块,E+H流量计、各型号温度压力传感器,精确计量投料量,监控反应釜温度与压力,保证生产过程无混淆、零差错,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可靠。
应用现时间
抗菌普及抗菌活性
抑酶谱及作用强度
应用及现状
克拉维酸
1976年
广谱抗菌活性,但抗菌作用微弱
抑菌广度: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维酸抑菌强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
国内上市的有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合计共有8种剂型
舒巴坦
1978年
对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其他菌的作用均甚差。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1)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如邻氯西林、 双氯西林等;
(2)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既与β-内酰 胺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又与酶发生不可逆 的化学反应,使酶失去活性,如克拉维酸 、舒巴坦、他唑巴坦等;
(3)非竞争性抑制剂,不与β-内酰胺竞争 酶的催化活性部位,而在远离此部位的适 当部位与酶结合,使酶变态而丧失作用, 如甲氧西林等。
实用文档
• 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奇异变形 杆菌所产生的酶。 [3]
• 其特点是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葡萄球菌产生 的许多β-内酰胺酶。
• 本身仅有微弱的抗菌活性,能增强青霉素类及 头孢菌素类对许多产β-内酰胺酶微生物的抗菌 活性,减少这些药物的剂量。
• 对摩根杆菌、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差。
实用文档
主要品种
• 哌拉西林+舒巴坦(4:1) • 血、尿及组织浓度高,适用于同时患有多
发疾病预后不良的耐药菌感染。 • 美洛西林+舒巴坦(4:1) • 对严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头孢吡肟
相当,在治疗胸腹腔感染、脑膜炎及泌尿 生殖系统感染中显示明显优势。
实用文档
主要品种
• 头孢哌酮+舒巴坦(1:1,4:1) • 能有效分解致病菌β-内酰胺酶,从而增强
实用文档
主要品种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3:1) • 用于产酶肠杆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厌
氧菌等感染;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2:1,4:1,5:1,7:1,10:1,14:1) • 在胃酸中稳定,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
尿中的药物浓度较高,对耐氨苄西林和阿 莫西林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作用较强,主 要用于产酶耐药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
• 舒巴坦与克拉维酸的抑酶谱相似,但抑酶 作用稍弱,抗菌活性略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革兰阳性菌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头孢哌酮/舒巴坦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 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抗菌谱
来源于2020年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专家共识
头孢菌素类:轻度炎性脑膜的透过性很低, 严重炎性脑膜炎时约15%穿透性。
美罗培南: 轻度炎性4.7%~25%; 严重脑膜炎的透过率39%
粒缺伴发热
由于免疫力明显下降,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
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威胁生命安全。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口腔温度>38.3℃ 或者 2 小时内连续两次体温>38.0℃ 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0.5×109/L 或预计降至 0.5×109/L 以下
大肠埃希菌(30%~50%)
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 菌属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急性上尿路感染建议静脉给药: 轻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中重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巴坦本身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常见临床感染部位—中枢神经系统
粒缺伴发热
根据危险分层和耐药危险 因素评估后,尽快使用抗 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
其原则是覆盖可迅速引起 严重并发症或威胁生命的 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的病原 菌。
同时必须考虑本区域、本 院及本科室感染的流行病 学覆盖耐药菌,直至获得 准确4年-2019年血流感染的耐药菌检出率
复杂性腹腔感染、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多是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 腹腔感染若存在积脓或病灶,应积极进行脓液引流或外科干预祛除感染灶。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 酸、舒巴坦、他唑巴坦3种,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合剂
有:
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②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③氨苄西林/舒巴坦;④头孢哌酮/舒巴坦; 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其共同的特点
①除舒巴坦合剂对不动杆菌属抗菌活性增强,其他β-内酰胺酶 抑制剂仅具有微弱的抗菌作用;②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多数质 粒介导的和部分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哌酮等联 合后可保护该类抗生素不被细菌产生的灭活酶水解;③β-内酰 胺酶抑制剂不增强与其配伍药物对敏感细菌或非产β-内酰胺酶 的耐药细菌的抗菌活性;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抗菌作用 主要取决于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⑤β-内 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两药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相近,具协同抗菌 作用;⑥两药联合应用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均可达40%以上.
3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PK/PD特点是时间依赖性药物并且半衰期较短。头孢 哌酮钠/舒巴坦钠3g,q8h给药对铜绿假单胞菌T〉MIC%可达82%以上。头 孢哌酮/舒巴坦3.0g q8h静脉滴注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HAP,头孢 哌酮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IC小于48,且T〉MIC%大于100%时,可以 获得较好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疗效,鲍曼不动杆菌全被清除,可作为临床应 用的推荐方案。
合制剂的特性,目前我国使用种类多,规格不一, 美国抗菌药物使用率20%,我国60%。半衰期:头孢曲 松在人体6小时,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约1H。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组成原则
组方配比原则: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复合制剂必须考虑组方 和配比的合理性。基本组成原则如下: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简介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简介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简介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随着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大量普及,抗生素耐药形势也日趋严峻。

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依据分子结构中氨基酸序列差异可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位点的A、C、D类,还有以金属离子为活性位点的B(金属酶)类。

病原菌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

随着β-内酰胺酶的泛滥,一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应运而生。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β-内酰胺类药物,可与β-内酰胺酶发生牢固的结合而使酶失活,和其他抗生素联用可增强其抗菌活性,减少其用量。

在治疗微生物感染时,常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将对β-内酰胺酶及当前常用的抑制剂(克拉维酸钾、舒巴坦、他唑巴坦)的作用特点作简要介绍,以便于临床医生在应用这类药物时的选择β-内酰胺酶分类根据Bush2-Jacoby-Medeiros的分类法, β-内酰胺酶以底物谱和抑制剂不同分为4组,按各自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属于A、B、C、D 4 类(表1) 。

第1组是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分子类别属于C类,本组酶大部分由染色体介导,也可由质粒介导。

第 2 组β-内酰胺酶数目最多,可被克拉维酸抑制,多由质粒介导。

本组酶根据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肟类β-内酰胺抗生素,邻氯西林、羧苄西林和碳青霉烯类的水解活性分属2a 、2b 、2be 、2c 、2d 、2e 6 个亚组,最近发现的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TEM 型酶和染色体介导的A 类碳青霉烯酶分别属于2br 和2f个亚组,除2d的分子类别为D类,其余各亚组均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简单介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简单介绍
2.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既与β-内酰胺竞争酶的活性部位, 又与酶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使酶失去活性,如:克拉维酸、 舒巴坦、他唑巴坦。
3.非竞争性抑制剂:不与β内酰胺竞争酶的活性部位,而在远 端和酶结核,使酶变态而丧失作用,如:甲氧西林。
主要非竞争性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剂的种类
克拉维
酸钾
舒巴

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
临床实例——细菌
疾病类型
推荐用药
推荐剂量
备注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巴坦4g/天 可用于耐药菌株的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多重耐药或重症患者需要 联合碳青霉烯或喹诺酮类
重症患者可联合替加环素 或喹诺酮类
β-内酰胺酶 染色体Ⅰ型酶 染色体Ⅰ型酶 染色体Ⅰ型酶
细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克拉维酸 >50 >50 >50
舒巴坦 5.0 7.6 2.9
他唑巴坦 0.093 2.9 0.97
染色体Ⅰ型酶 脆弱拟杆菌 0.006
0.04
质粒酶TEM-1 大肠杆菌
0.055
1.7
质粒酶SHV-1 大肠杆菌
抑酶活性:仅有微弱的抗菌活性,当每一个酶分子被不可逆 的钝化,约有115个克拉维酸分子作为底物被破坏,所以其 抑制酶活性较低,能增强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对许多产β内酰胺酶微生物的抗菌活性,减少这些药物的剂量。
舒巴坦
身份地位:舒巴坦属于青霉烷砜类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是 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此类抑制剂。能与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 合使用,在较低浓度就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点评标准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点评标准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点评标准
1.抑菌效果:该药物是否能有效地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感染的病原体是否具有杀菌作用,是评价该药物的重要指标。

2. 药效持续时间:药物的持续时间是评价其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该药物是否能够在治疗期间维持其抗菌活性,对预防感染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3. 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评价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该药物是否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和肝肾功能异常等,需要被高度关注。

4. 药物相互作用:该药物是否有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5. 用药方便性:该药物的用药方便性也是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该药物的用法是否简便、易于操作,是否需要特殊的药物配制等,都需要被考虑到。

总之,评价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其抑菌效果、持续时间、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用药方便性等多个方面。

同时,需要注意该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1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告知患者:在使 用β内酰胺酶抑 制剂前,应告知 患者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并指 导患者如何应对。
安全性评价及监管要求
安全性评价: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药物的有效性、耐受 性、不良反应等方面。
不良反应:介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以 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
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种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和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等。
作用机制: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保护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被酶破坏,从而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临床应用: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由产β-内酰胺 酶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0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安 全性及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
皮肤反应:发生率约1%-2%,表现为皮疹、瘙痒等 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约3%-5%,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约2%-3%,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 血液系统反应:发生率约1%-2%,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等
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研究难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 研发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难 点和挑战,如药物的稳定性、 耐药性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和优化。
添加标题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β内酰胺 酶抑制剂的研发将取得更大的 突破和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 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临床试验及审批情况
临床试验阶段:Ⅰ期、Ⅱ期、Ⅲ期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可用于治疗由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 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可用于治疗某些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如某些肺 炎球菌和肠球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本品在二 甲基甲酰胺中极易溶解,在甲醇、丙酮、乙醇中溶解, 在水中微溶。
药物相互作用
丙磺舒:与本品联合应用,可以使用他唑巴坦半衰期 延长。
本品不得与含碳酸氢钠的溶液混合,不得加入血制品 及水解蛋白液。
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消化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
常用的复方制剂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
他唑巴坦
舒巴坦衍生物,自身只
有弱的抗菌活性,但抑
酶谱广,能抑制革兰阴
性菌产生的各种质粒介 导的β-内酰胺酶,对染 色体介导的Ⅰ型酶也有 效。
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
已用于临床的品种包括: 舒巴坦(sulbactam)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他唑巴坦(tazobactam) 都属于不可逆的自杀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
又名棒酸,属于氧青霉烷类源自青霉素类6 APA
OHH
HS
CH3
R1 C N C6
1
C5
2C
不良反应
克拉维酸毒性小,临床应用副反应小。对青霉素等过 敏者不宜应用。
常用的复方制剂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舒巴坦
属于半合成青霉烷 砜类,是用于临床 的第二种β-内酰胺 酶抑制剂。舒巴坦 与克拉维酸的抑酶 谱相似,但抑酶作 用稍弱,抗菌活性 略强。
理化性质
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结晶 熔点:146oC~151oC 溶解性:易溶于水和甲醇,醋酸乙酯
B 4 A 3 CH3
C
N
C C O R2
O
HO
酰胺酶 作用点
青霉素酶作用点
理化性质
链霉菌的代谢产物,为β-内酰胺酶的有效抑制剂,具 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活性
理化性质: 系不稳定的油状物 克拉维酸钾为针状结晶,易溶于水。 其钠盐为羽毛状结晶(丙酮水溶液),带4分子结晶水,
mp.68℃。
(2)可以竞争性抑制弱有机酸(如青霉素、头孢菌 素)在肾小管的分泌,从而可以增加这些抗生素的血 浓度和延长它们的作用时间。可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 助用药。
性静脉炎和水肿等。 其他反应:鼻炎、呼吸困难等。
常用的复方制剂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三种抑制剂的比较
舒巴坦与克拉维酸的抑酶谱相似(均能有效抑制细菌 产生的Ⅱ、Ⅲ、Ⅳ和Ⅴ型酶),但抑酶作用稍弱,抗 菌活性略强。他唑巴坦,对染色体介导的Ⅰ型酶也有 效,抑酶谱比克拉维酸和舒巴坦都要广。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制剂分类
按作用分为三类:
(1)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如邻氯西林、双氯 西林等;
(2)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既与β-内酰胺竞 争酶的活性部位,又与酶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使 酶失去活性,如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
(3)非竞争性抑制剂,不与β-内酰胺竞争酶的 催化活性部位,而在远离此部位的适当部位与酶结合, 使酶变态而丧失作用,如甲氧西林等。
磺胺类通过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干扰叶酸的代谢, 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 作用,属于慢效抑菌剂,同理也会使青霉素的疗效降 低。
丙磺舒药理
(1)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主动重吸收,增加尿酸 盐的排泄,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从而减少尿酸沉 积。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减少关节的损伤,亦可 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的溶解。丙磺舒片无抗炎、镇痛 作用,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
(2)别嘌醇与氨苄西林合用可使皮疹反应发生率增高。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舒巴坦禁用于对青霉类抗生素过 敏者。
(2)舒巴坦可透过胎盘到达胎儿,母乳中亦含有本品,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3)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本品时须适当减量 (4)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本品时皮疹发生率较高,
本品一般不用于此病患者。
结构特点及抗菌特点
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 类的区别在于其硫原子为氧原子所替代。克拉维 酸是各种青霉素酶型的强力和不可逆抑制剂,不 论在体外还是体内都能抑制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 阴性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奇 异变形杆菌所产生的酶。
抗菌作用
克拉维酸为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仅有微弱的 抗菌活性,但却是很多β-内酰胺酶的强力抑制剂,能 增强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对许多产β-内酰胺酶微生 物的抗菌活性,减少这些药物的剂量。
抑酶作用强度为: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维酸。 诱导细菌产生酶的作用: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维酸。 他唑巴坦的抑酶强度、抑酶谱、对酶的稳定性都强于
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因此是目前最好的β-内酰胺酶抑 制剂。
为什么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 可干扰青霉素的活性?
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都是通过阻碍细菌蛋白质 的合成而达到抑菌作用,属于速效抑菌剂。由于速效 抑菌药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导致青霉素不能发 挥繁殖期杀菌作用而降低疗效。
药理作用
不可逆的、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竞争β-内 酰胺酶的活性部位而发挥抑酶作用。由于舒巴坦抑酶 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所以也被称为进行性抑制剂。 舒巴坦自身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常可单独用于淋球 菌和脑膜炎球菌的周围感染。
相互作用
(1)丙磺舒可减少舒巴坦和氨苄西林经肾的排泄,所 以与后两者合用时将增高和延长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血 药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