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与文风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与文风比较
定义:
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位作家。
他们对于文学观念和文风表达各自有着独特的看法和方式。
本文将比较韩愈与柳宗元在文学观念以及文风方面的异同点。
文学观念比较:
韩愈
韩愈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应当紧密联系社会时代的背景和实际情况。
他认为,文章与诗歌应该反映当前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字表达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不满之情。
柳宗元
相比之下,柳宗元更加注重对人性道德和真理的探索。
他强调思想精深而超越时代的艺术追求,认为作品应该具有独立自由的精神内涵,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意义、伦理道义等高尚话题。
文风比较:
韩愈
韩愈的写作风格深受魏晋文风的影响,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感。
他倡导清新明快的文风,善于以直接坚定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并多用对比和夸张手法来突出作者情感。
柳宗元
相比之下,柳宗元的写作风格更为深沉和内省。
他的作品语言平缓、优美,追求音韵和意境的融合。
此外,柳宗元在散文方面较为突出,其散文表达方式流畅细腻,富有哲理性思考。
异同点总结:
•在文学观念方面,韩愈注重社会背景及时代因素,而柳宗元更关注人性道德与真理;
•在文风方面,韩愈追求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并常使用对比和夸张手法;
柳宗元则倾向于深沉内省且追求音韵意境。
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注重表达社会时代问题并发挥自身独特个性;而柳宗元则强调探索人性与思想层面,具备了一定的思辨性与韵律感。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文学观和文风,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与风格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与风格比较韩愈和柳宗元,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在文学观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韩愈倡导正统,追求规范和传统,而柳宗元则更加开放和自由,注重个性和创新。
本篇文章将对韩愈和柳宗元的文学观和风格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韩愈的文学观和风格1.1 守正扬善的文学观韩愈一直倡导守正扬善,他认为文学应该有一定的准则和规范,不能背离道德和伦理。
他主张文学要积极向上,传承和弘扬社会正气。
这种文学观使得韩愈的作品充满了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尤其是在他的《师说》中,他呼吁学者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
1.2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还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力求恢复古人的文风和作风。
他主张追求简洁明快的句子,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
他崇尚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注重文字的精炼和纯正。
这种古文运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韩愈自己的作品中,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3 重视文言文的运用韩愈非常注重文言文的运用,他认为只有用纯正的文言文才能表达思想和情感。
他的文章通常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用词简练,意义明确。
他追求文字的精确和准确,力求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柳宗元的文学观和风格2.1 质疑传统的文学观相比之下,柳宗元更加开放和自由。
他对传统的文学观持有质疑态度,主张通过个人的感悟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文学。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注重个性和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样式和格式。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思辨和冷峻的理性,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2.2 尊重个性和创新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中非常注重个性和创新。
他在《江雪》中运用了大胆的修辞手法,以唯美的语言描绘出江雪的壮丽壮美景象。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2.3 抒发自由与豪放的情感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抒发了自由与豪放的情感。
他的文章充满了宏伟、浩荡和豪情的意境,与韩愈相比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的感受。
唐朝教育名人韩愈柳宗元等文人学士
唐朝教育名人韩愈柳宗元等文人学士唐朝教育名人韩愈、柳宗元等文人学士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阶段。
在唐朝,许多杰出的文人学士通过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贡献,成为了当时的教育名人。
其中,韩愈和柳宗元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位。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至关重要。
韩愈主张“择贤与能”的人才选拔理念,他认为只有通过择优选拔,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韩愈强调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品德修养。
他坚持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观念。
他提出的“经世致用”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用之才,培养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
这一理念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散文的开山之作。
柳宗元提出了“存心戒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在他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他反对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柳宗元注重实践教学,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他的教育理念还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韩愈和柳宗元在唐代的教育领域均有重要的贡献,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教育观念都强调了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们都主张培养有用之才,追求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和谐。
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文人学士的努力和贡献,唐朝的教育事业达到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总结而言,唐朝教育名人韩愈和柳宗元等文人学士在教育领域展现出了他们独特的理念和贡献。
他们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对中国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韩愈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中获取启示,不断探索适应时代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宋代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比较
宋代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比较一、引言在宋代文学史上,韩愈和柳宗元是两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家,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对比分析韩愈和柳宗元的文学观,探讨他们在诗歌、散文以及文化批评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二、韩愈的文学观韩愈强调道德价值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他主张“经世致用”,认为文学应当有实际社会意义并能够提升人民生活。
在诗歌创作中,韩愈提倡深入人心、表达真情实感,并注重词句的精炼与凝练;在散文创作中,他追求文字明确流畅,写作风格平易近人,内容充满对社会问题的批评和反思;同时,在文化批评方面,韩愈以《师说》等文章为代表,直言不讳地批判旧时制度与僵化思想。
三、柳宗元的文学观柳宗元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达。
他倡导创新、变革,主张“天人合一”,追求得道自然,将诗歌视作情感的发泄和艺术表现,理性而富有哲思;在散文方面,柳宗元探索心灵的世界,并以《赤壁赋》等作品展示了其对景物描绘的细腻与洞察力;此外,在文化批评方面,柳宗元提出了独特的“索隐”理论,认为文学应带有思考与启迪之意。
四、韩愈与柳宗元的异同之处1.文学价值观:韩愈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和社会效益,柳宗元则追求艺术性和审美观感。
2.创作风格:韩愈作品中更加注重真情实感、清晰明了;而柳宗元的作品则较为哲思深邃、含蓄写意。
3.文化批评观点:韩愈直言不讳地批判旧时制度与僵化思想,而柳宗元则通过"索隐"理论等方式启发读者反思。
五、结论韩愈和柳宗元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虽然他们对于文学观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愈通过强调实用主义和社会意义提升了文学的道德价值,而柳宗元则以追求艺术表达和思考启示为特色。
两位先贤共同构筑了宋代文学的辉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代诗人韩愈与柳宗元的思想与艺术格调
唐代诗人韩愈与柳宗元的思想与艺术格调一、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在唐代诗坛上,韩愈和柳宗元被誉为两位杰出的诗人。
他们不仅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在思想观念方面也有深入的探索。
本文将重点讨论韩愈与柳宗元在思想和艺术格调方面的异同之处。
二、韩愈的思想与艺术格调1. 思想:•韩愈秉持儒家传统,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他提倡"以经义学者治天下",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韩愈重视教育改革,提倡广泛普及知识。
2. 艺术格调:•在诗歌创作上,韩愈追求形式严谨、语言简练。
•他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体验,并结合儒家思想表达人生观和价值观。
•韩愈的诗常以抒发忧国忧民、备受苦难的心情为主题。
三、柳宗元的思想与艺术格调1. 思想:•柳宗元深受道家思想和佛教哲学影响,崇尚自然和宇宙之道。
•他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个体内心的追求,强调人生价值和境界的提升。
•柳宗元反对权贵统治,主张真理和正义的普遍性。
2. 艺术格调:•在诗歌创作上,柳宗元追求自由奔放、意境超脱。
•他善于运用比喻与象征手法,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
•柳宗元的诗多描绘壮丽幽美的自然景色,并透过这些景色抒发对人生无常和存在感知的深刻思考。
四、韩愈与柳宗元的异同点总结1. 异同点:•思想方面:韩愈更偏向儒家传统,关注社会伦理与教育改革;柳宗元更受道家哲学和佛教思想影响,追求人生意义和真理的探索。
•艺术格调方面:韩愈作品形式严谨、语言简练,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柳宗元作品自由奔放、意境超脱,关注自然景物与内心体验的表达。
2. 共同点:•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都在创作中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并结合儒家、道家或佛教等思想观念。
五、结论韩愈和柳宗元作为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与格调,而且在思想观念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韩愈偏向于儒家传统,注重社会伦理和教育改革;柳宗元则更受道家和佛教思想影响,追求人生意义和真理的探索。
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
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中的两位著名作家,他们在文学风格、思想观念、作品题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就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学才华比较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文学巨匠,他们的文学才华的确值得我们称道。
韩愈早期的文学创作以诗为主,他的诗歌风格优美,具有高贵、清秀、简约、深邃等特点,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了很大的创新。
而柳宗元则以散文而著称,他早年的作品以文辞细腻、篇章严谨、文笔沉稳、气韵清新著称,在唐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后人称为任侠文学的代表作家。
二、思想观念比较韩愈和柳宗元的思想观念也有所不同。
韩愈倡导“格物致知”,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认识世界,思考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而柳宗元则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倡导全民平等、尊重居民权益。
他强调类似“教”:一个领导者应该教导人民,并且愿意倾听人民,以此考虑并解决问题。
三、作品题材比较韩愈和柳宗元的作品题材也有所不同。
韩愈以“正言”为主题,旗帜鲜明地批评时弊,表达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他将自己捧为“百姓之好父母”,韩愈在文中表达了自己作为文化人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而柳宗元则以方正清廉、任侠正义的个人形象和遇到的故事为主题,他的故事中阐述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缺陷,同时强调法律的公正、民俗和风等行为规范。
总体而言,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虽然他们都活跃在唐代,但是文学的流派和审美趣味的不同,使得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文学生涯各自不同。
但是作为两位文学巨匠,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韩愈、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六)关于识别和扶植人才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人才并不缺乏,关键在 于有慧眼发现人才的“伯乐”。否则有人 才也会被湮没。他进一步指出,既然是千 里马,饲养和驾驭必有特殊要求。否则, “虽有千里之能”,但不以千里马待之, 它就无法跑得快,可能还不如普通的马。 韩愈认为,人才并不难得,关键在善于识 别人才,而且要有相应的扶持、培养人才 的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顺天致性”的发展观 •
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 发展规律,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 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他在《种树郭橐TUO 驼传》中谈到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其经验 诀窍却非常简单,就是:“顺木之天,以致 其性。”也就是要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而 “不害其长”。只要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就可以“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一般人种 不好树,往往是因为“爱之过殷,忧之过勤, 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
• •
(四)论择师的标准
只要掌握“道”在自己之前,就可以拜他为 师。他的结论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认为,有道者即 可为师,“道”是择师的根本标准。而且人各有 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教师在一切方面都比学生 强的话,那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了。因此,韩 愈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 断。结成师生关系的唯一条件是:“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以是否有“道”, 是否先于学生掌握了某些专业,作为教师的基本 标准,以鼓励人们抛弃各种顾虑和成见,勇于拜 师求学。
• (三)论教师的任务 • 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 惑也”。即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 韩愈所谓的“道”,就是儒家之道,是探 讨自然与社会规律、法则的本质所在。 “师”掌握“道”,学生从师,就是从师 之“道” ,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如果教 师只是从事简单的文字的教学,“习其句 读”而已,不考虑“传道”的首要任务, 那就不成其为师。
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及其异同辨析
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及其异同辨析
柳宗元和韩愈同为唐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都提倡过古文运动,也提出过有关教育方面的观点。
韩愈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将明道和事功紧密结合起来,用文章表达其排斥佛老,反对割据、振兴儒学的宗旨,这为他的古文理论注入了强烈的现实因子。
柳宗元也阐述“文者以明道”,要求文章要“辅时及物”。
韩愈标举重道而不轻文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文”的作用,他曾指出“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提倡复古而不泥古,反对因袭而能创新,是韩愈文学理论超越前人的重要方面。
柳宗元在阐述“文者以明道”的同时,也能充分认识到“文”的功用。
他说:“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可见对于“文”,他也有充分的重视。
柳宗元的文学理论大体上与韩愈接近,也强调“文”与“道”之间的关系。
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他明确的提出“文者以明道”。
总的来看,韩愈和柳宗元在评价骈文时出语尖刻,在强调“文以明道”观念时又能强调“文”的作用,凸显“人”的价值,重视文学语言,文章气势等艺术层面。
他们对“道”的认识是有区别的。
韩愈所说的“道”是纯粹的儒家之道,而柳宗元所说的“道”,虽以儒家之道为主,但也兼取诸子百家之道,他所说的“道”比韩愈要广阔得多。
另外,柳宗元所说的“道”,还有较强的现实性。
对“文”的认识也有区别,韩愈所说的“文”是文章的“文”,还没有严格区分文学与非文学,而柳宗元已比较清楚地加以区分了,而且对文学与非文学的特征有所认识,认为“著述者流”“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
另外,韩愈有复古主义倾向,而柳宗元则反对“荣古陋今”等。
韩愈、柳宗元文学理论的异同比较。
韩愈、柳宗元文学理论的异同比较。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中期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们在文学理论上有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以下是对他们的文学理论的异同进行比较:1.对文学目的的认识:•韩愈:韩愈重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作用,强调文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用。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当具有实用性,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柳宗元:柳宗元更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
他认为文学应具备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通过审美享受来达到对读者心灵的震撼。
2.内容和形式的关注:•韩愈:韩愈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深入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呼唤改革和正义。
在形式上,他倡导奇特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韵律,强调文学的创新性和个性化。
•柳宗元:柳宗元注重文学创作的形式之美,他提倡规范的语言和精确的文字表达,追求清晰明了的叙事和描写方式。
他认为形式上的完美和准确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3.对古典传统的态度:•韩愈:韩愈尊崇古典传统,他认为文学的创作应该继承和发展古代经典,强调文学与经典之间的血脉相承。
他提倡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对古人的模仿。
•柳宗元:柳宗元对古典传统持有批判的态度,他主张在创作中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独创性,提倡创作新颖的、与众不同的作品。
他对古代文学有较高的评价标准,对古人如苏轼的创作持有肯定的态度。
综上所述,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理论上有一些共同点,如对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文学的审美价值的关注。
然而,他们在文学目的的认识、对内容和形式的关注以及对古典传统的态度上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正是他们文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
韩愈与柳宗元教育思想的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教育思想的比较一、相同点(一)都强调德育的重要作用:韩愈主张以儒德治国,对人民进行道德灌输,先德礼后刑罚;柳宗元也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 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
(二)教育目的:“期以明道”,也就是通过教育手段培养统治阶级的治术人才,培养君子。
(三)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二、不同点(一)教育内容:韩愈认为,教育要发挥人的内在善性,所以应当以五常道德教育为主,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反对佛家、道家的教育思想;而柳宗元主张教育内容以儒家五经为本,参之诸子之言,但不株守儒家之言,对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纳的态度,同时,柳宗元认为学习百家时,主张独立思考,反对盲目信古崇古,对古代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
(二)教育观:对韩愈而言,其教育理论是以他的人性论为基础的,他的人性论决定了教育的对象、主要内容和教育所起的作用,他的人性论主要是指他的“性三品说”:他认为人的人性分为三等,上品之性为善性,中品之性可善可恶,尚未定型,下品之性为恶性。
而柳宗元倡导自然主义的教育观。
育人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
但又不是放任自流,提供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动力是必要的,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
《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暗喻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
三)师生观:1、韩愈认为师生关系可以相互转化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提出了“交以为师”的观点,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
这更加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2、韩愈提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柳宗元则师友并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四)为师标准:1、韩愈抗颜为师,柳宗元则拒师之名,认为做教师不在于有没有教师的名分,而在于有没有教师的实质。
2、韩愈认为,“业”和“道”是衡量教师的标准,谁先有“道” ,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他在《师说》中就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以民为仇柳宗元以民为主的原因
韩愈和柳宗元作为唐朝著名的文人,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韩愈主张以君为纲,认为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而臣子和百姓应该服从君主的统治。
与此相反,柳宗元则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为主,君主的权力来自于百姓的授权,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韩愈和柳宗元对于君主和百姓关系的看法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
韩愈生活在唐朝中期,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比较尖锐,民不聊生。
而柳宗元则生活在唐朝晚期,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已经有所缓和。
因此,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次,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思想体系也不同。
韩愈是一个儒家学者,他的思想体系比较保守,主张维护传统的封建制度。
而柳宗元则是一个新儒家学者,他的思想体系比较开放,主张改革和创新。
因此,他们在对待君主和百姓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韩愈和柳宗元对于君主和百姓关系的看法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思想体系等。
这种差异也反映出了唐朝社会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与写作风格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与写作风格比较概述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史上两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对于文学观和写作风格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文学观、写作主题和风格三个方面对韩愈和柳宗元进行比较分析。
文学观比较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观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韩愈强调儒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认为文学应该以道德教化为目标,弘扬正义与善良。
他提倡文人要“存心相许,章服庭堪”。
而柳宗元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感悟,认为诗词应该直接表达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并追求文字之美。
他主张“求次求小rogue力”,认为细节中蕴含了无限哲理。
写作主题比较在写作主题方面,韩愈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与政治现象。
他以批判时政为主要创作动力,关注贪官污吏,劝谏君上,表达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愤怒与不满。
而柳宗元则更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和哲思,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离别思乡等主题为中心,通过描绘生活琐事来反映人生百态。
写作风格比较韩愈和柳宗元的写作风格也有所不同。
韩愈的文笔雄浑有力,用词严谨准确,句子长而富有气势。
他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和对仗结构来增强文章感染力,并采用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他的观点。
柳宗元则注重细腻入微的描写,善于运用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创造意境和表现情感。
他的文字通常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
总结综上所述,韩愈和柳宗元虽然都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但在文学观、写作主题和写作风格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韩愈强调社会道德和政治批判,写作尖锐而有力;柳宗元则更注重个人情感和思索,文字细腻而富有韵律感。
他们各自的文学观和写作风格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多元化的创作范式和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韩愈、柳宗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
概括来讲,主要有如下内容:一、文以明道。
“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
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愈、柳宗元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他们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韩愈多次提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采取重道亦重文的态度。
二、陈言务去。
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韩愈认为学习占文辞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在文章体式上,他主张写“古文”,但在具体写法上,却坚决反对模仿因袭,他指出“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
可以认为,倡导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而志在创新,乃是韩愈古文理论超越前人的一大关键。
柳宗元提倡创新的力度虽不及韩愈,但也一再反对“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三、文从字顺。
韩愈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在“言”与“文”的接近与统一上进了一大步,使语言的革新获得成功。
赵翼也在《瓯北诗话》说:“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浑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四、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韩愈还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和梁肃的“文气说”,提出了一条为艾的普遍原则,即“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由此出发,韩愈进一步强调“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鸣”。
与韩愈相同,柳宗元也主张人的气质“独要谨充之”,情感要“引笔行墨,快意累累”地尽兴抒发。
上述古文理论,在韩、柳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除写政治、哲学方面的议论文外,还将真性情的穷苦愁恩之声写入文章中,变“笔”为“文”,在应用文章中感怀言志,使之产生抒情文学的艺术魅力。
韩愈与柳宗元文学思想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文学思想比较韩愈与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思想和风格。
韩愈以其正直刚毅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著称,而柳宗元则以其深思熟虑的态度和崇尚自然的观念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比较分析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思想,探讨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异同之处。
首先,韩愈与柳宗元在文学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韩愈主张“以经义为文学之本”,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备教化人民的功能,要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弘扬传统价值观念。
而柳宗元则更加注重人性的探索和感悟,他提倡“心灵自由”,主张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
这种不同的文学观念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作品风格和主题选择。
其次,韩愈与柳宗元在文学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韩愈的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雄浑的气势,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底蕴,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感。
柳宗元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哲理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祭酒文》就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他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此外,韩愈与柳宗元在对待社会问题上也存在差异。
韩愈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以及对官员的批评和质疑。
他的名篇《师说》就是一部对当时社会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而柳宗元则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观和人类命运的抒发。
他的散文作品《江雪》就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命运的思考。
在文学创作上,韩愈与柳宗元都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韩愈的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力量感,他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渴望。
而柳宗元则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充满哲理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韩愈与柳宗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表现》
《韩愈与柳宗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表现》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韩愈和柳宗元是两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们活跃的时代分别是唐朝和宋朝,两位思想家对于文学和哲学的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韩愈和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并分析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韩愈的哲学思想1. 人性话题的关注韩愈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关注人性话题,他认为人性本善。
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相信只有通过自我修炼和道德教育,人才能发挥出良好的品质和潜力。
在《原道》一文中,他通过讲述自己的修炼过程,表达了对人性追求完善的信念。
2. 古典文化的复兴韩愈对古典文化的推崇和复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批评自己的时代思想庸俗低劣,呼吁恢复古代的道德标准和传统价值观。
他的代表作《进学解》中,提倡学习传统经典的重要性,并通过批判当时的教育制度,呼吁改革教育,以培养更好的人才。
3. 论贬抑与尊崇韩愈认为,文化活动必须要有高低尊卑的区分。
他主张贬抑那些对道德和良知无有触动的作品,而尊崇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共鸣、引导人们向善的作品。
他在《答赵问》一文中,明确表达了对低俗文学的厌恶,倡导对优秀作品的赞美和尊重。
4. 复兴国家的责任韩愈强调国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复兴国家的责任。
他在《滑稽讽谑文集·魏问》中表达了对国家危机的忧虑,并强调个人的奉献和责任,以期复兴国家。
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1. 心性自省柳宗元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并通过自省来探索人性的本质。
他在《致诚一篇》中,表达了对自我内心冲突的思考,强调了心性纯真和自省的重要性。
2. 儒道合一柳宗元主张将儒家和道家思想相互融合。
他认为儒家的修养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可以相辅相成。
在《答禅师问》一文中,他阐述了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3. 心物合一柳宗元提出了心物合一的观点,认为内心的理解和外部世界的感知是相互作用的。
他在《天运篇》中表达了对天地运行规律的思考,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风与思想比较研究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风与思想比较研究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备受推崇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们分别活动在唐代和宋代,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愈以其直率坚定的性格和力图改革的态度而著名,而柳宗元则因其才华洋溢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而驰名天下。
本文将对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风与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贡献。
一. 文风比较1. 韩愈的文风韩愈的文风以豪放、奔放和直接的特点著称。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语言直截了当,表达了他为社会问题和人民苦难深感关切和义愤的情绪。
他的文章通常充满感情色彩,直面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2. 柳宗元的文风相比之下,柳宗元的文风则更为温和和清新。
他的作品注重形象描绘和意境营造,语言表达典雅而含蓄。
柳宗元运用起伏有致的句式和优美的词藻,使其作品兼具艺术性和文学性。
他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的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和理念以具体的形象进行生动而巧妙的描述。
3. 文风比较总结总的来说,韩愈的文风更加激情四溢、有力而直接,更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张;柳宗元的文风则更加优雅、温和而含蓄,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象的描绘。
二. 思想比较1. 韩愈的思想韩愈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强调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改革的渴望。
他主张“以礼治国”,认为只有通过明礼教育,才能使人民向善去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对士人阶层的失德和社会弊病心存忧虑,倡导恢复礼乐制度,推行严格的礼仪规范和道德标准,力求恢复社会的道德秩序和人伦关系。
2. 柳宗元的思想柳宗元的思想则更加注重人的本性和思想的深度。
他对人性、命运以及宇宙的本质有着深思熟虑的见解。
他的理论奠定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
柳宗元主张“天理人情”,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和人的本性,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他强调“治理得天下者因人因时”,主张治理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3. 思想比较总结总的来说,韩愈的思想更加注重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改革的渴望;柳宗元的思想则更加注重人的本性和思想的深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阐述韩愈和柳宗元论述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你怎样评价
阐述韩愈和柳宗元论述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你怎样评价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文学家中的重要代表,他们在诗歌、散文、文学理论等方面均有深厚的造诣。
在论述师生关系的观点上,两位文学家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
韩愈认为,师生关系应该以教育为中心,师者应该尽其所能地教导学生,而学生则应该尽其所能地学习。
韩愈强调师者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掘自己的潜力。
同时,韩愈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柳宗元则从更为深刻的层面来探讨师生关系。
他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精神上的互动,是一种通过学习和教育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传统。
柳宗元认为,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传承”,即老师通过自己的
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走上更高的层次。
同时,柳宗元也认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应该盲从师长,而是应该通过学习和思考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就个人来说,我认为韩愈和柳宗元的观点都非常具有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教育的核心在于“传承”,不论是在传统文化方面还是在现代
知识方面,师者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我认为韩愈和柳宗元的观点都非常有帮助,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 1 -。
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嘿呀,咱今儿个就来说说韩愈和柳宗元这两位大文豪在师道观上的那些事儿。
先说说韩愈,他可是把老师这一角色看得相当重要啊!他觉得“古之学者必有师”,也就是说,在他眼里,这学习呀,就得有老师来教,不然你啥都弄不明白。
这观点多直白,多实在!就好像你在一片迷雾中走路,要是没有个领路人,那不得瞎转悠嘛。
而且他还说了,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这简单的六个字,把老师的职责说得明明白白的。
“传道”,就是传授道理、道德规范;“授业”,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解惑”,解答学生的疑问。
他觉得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那可是起着主导作用呢。
在择师的标准上,韩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只要是有道之人,就可以当老师。
这可真是打破了当时那种只看门第、身份选老师的旧观念。
再看看柳宗元,他对韩愈的一些观点那也是挺赞同的。
他也认为老师在传道、授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是没有老师,就没办法明白道理。
但是呢,他跟韩愈在一些地方又不太一样。
韩愈是那种敢于不顾世俗的眼光,大胆地主张“尊师重道”,还说自己要当老师,教学生。
可柳宗元就不太一样啦,他虽然也愿意教别人,但是不太敢接受老师这个名分,他觉得这样既可以避免世俗的议论,又能满足自己“好道”的心。
有一次,我就好像看到他俩在争论这师道的事儿。
韩愈瞪着大眼睛,声音洪亮地说:“老师就是要被尊重的,没有老师,哪来的学问!”柳宗元呢,摸着下巴,微微皱着眉头说:“我不是不尊重老师,只是这名分嘛,还是不要太在意的好。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但又都对对方的观点有那么一些认同。
总之呢,韩愈和柳宗元在师道观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他们都认可老师的重要性,都希望能够把知识和道理传授给后人。
不同的是,韩愈更强调老师的地位和尊严,而柳宗元则更注重实际的教导,不太在意名分。
这两位大文豪的师道观,对咱们后世的教育可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呢!。
唐代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化观念
唐代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化观念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当时的文化巨匠,他们的文化观念对唐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后代。
本文将探讨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文化观念。
一、韩愈的文化观念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理论家和政治家。
他的文化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儒家思想为主韩愈的文化观念主要源于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他在《师说》中强调“道德先于文艺”,认为文艺应服务于道德,为人民服务。
2. 注重文学规范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文学理论意识的大家。
他强调文艺要有规范,要注重语言的精练和表达的准确。
他在《进学解》中提出“谨诚察言,定音速韵,必遵古法”,呼吁文学家遵循文学的规范。
3. 崇尚经典韩愈崇尚经典,认为经典是中国文化中最珍贵的宝藏。
他在《师说》中提到“汝无所长,不及余也;余无所短,不及汝也。
汝之所好者,非吾所尊;余之所好者,汝所不及也。
夫经、史、子、集,莫非古人所遗,而无所不包”。
他的思想在后来奠定了中国文学以经典为基础的传统。
二、柳宗元的文化观念柳宗元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文化观念与韩愈大不相同。
1. 多元思维柳宗元的文化观念十分开放、自由,他认为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他在《天问》中提到“天下之大,何处无人?人之多,何必一思?”。
他主张开放的多元思维方式,打破了以往儒家思维的封闭性。
2. 探究本质柳宗元注重本质,他认为只有通过反思、探究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事物。
他在《天问》中提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不同,而夫万物之情,又归于道一”,表明他关注事物内在的本质和共性。
3. 推崇文学创新柳宗元提倡文学创新,认为文学应该超越固有的规范和模式。
他在《文心雕龙》中分享了他的文学思想。
他在书中强调“立意出于生活,艺术理趣体现人生”,呼吁文学应该反映生命和人生的真实状态。
三、两位大家的区别与联系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两位大家虽然在文化观念上存在差异,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化观念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化观念比较介绍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化之一,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化史上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于文化的观念和价值有着不同的看法,韩愈强调道德伦理和文化自信,而柳宗元则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本文将比较韩愈和柳宗元的文化观念,探讨他们在古代文化发展中的贡献和不同之处。
韩愈的文化观念1. 承袭古人韩愈是唐代文学批评家、散文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化观念上强调对古代文化的承袭和继承。
他认为,古人的思想和品德是道德和文化的典范,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1.1 崇尚古代经典韩愈非常重视古代的经典作品,特别是《诗经》和《论语》。
他认为这些作品代表了古代智慧和道德的高度,是文化的基石。
他写了很多诗歌和散文,以表达他对古代经典的敬仰和继承。
1.2 强调道德伦理韩愈对于道德伦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关注。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应该符合道义的要求,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享乐和利益。
他的《师说》和《陈情表》等文章都体现了他对于道德和正义的追求。
2. 文化自信韩愈非常自信地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
他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厚,拥有独特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他主张应该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化,不盲目追求外来的文化。
2.1 反对儒家经典的“变法”韩愈坚决反对当时的儒家经典学派,指责他们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不够严谨和正统。
他主张回归到原始的儒家经典,强调人的本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的观点得到了当时很多文人和官员的支持,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关注教育改革韩愈提倡对传统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主张注重实践和德育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他的观点在后来的教育改革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文化观念1. 注重自然和人文的和谐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化观念注重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师德
1、要做到“有教无类” “俞扁(俞跗、扁鹊,皆古代良医) 之门,不拒病夫;绳墨之侧,不拒 枉才;师儒之席,不拒曲士。” 2 、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3 、要有高尚的品德 “业精为师,道高为范”
(一)“志 乎道”。
五、论学生
柳宗元提出学生要志于学,志乎道, 要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也要有学习 的志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 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 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四) 师生关系
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为师,两者没有 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说:“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学所以为道”
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民 重新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 以便恢复儒学地位,对付 佛学、道学的挑战。
四、关于教师问题的见解
(一) 教师的作用
在《师说》中,韩愈首先阐明了教师的作用。 他从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得到一个结论: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六、论教学
(三)“开发之要在陶煦”
他指出“开发之要在陶煦,然而不失其道”。如何开 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陶冶, 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自 直”。 南朝教育家颜之推说“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有款 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 然似之”,这段话说明了陶冶的积极作用。它使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东西,而不必强加干涉。 柳宗元在“陶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陶冶要有 良好的环境,不能“失其道”。
(二)“尽 信书,则不 如无书”
1、“信书自成误,经事渐知非。”
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敢于置疑, 敢于修正前人论述的错误
2、。“君子之学,将有以异也,必先究穷其书,究穷而不 得焉,乃可以立而正也。”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
做学问的君子,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必定要先吃透前 人有关的论述,他们的论述实在不能解自己的问题,然后才 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反对或补充前人的论述。
六、论教学
(五)奋志厉气
圣人与子同,圣人能求诸中,以厉乎已,久则安乐之 矣;子则肆之,其以异乎圣人。”
柳宗元从事教育活动,指导学生们认 真学习和协作,其著作有《柳河东集》
二、主张儒佛道三教调和
柳宗元接受儒学传统教育,儒学是其 学术思想的主题。他曾在家庭影响下 信佛,对佛学也作了长期研究。它既 学儒又兼学佛,认为儒佛的思想学说 有共同因素可以相互沟通,因而主张 “统合儒释”
二、主张儒佛道三教调和
(一)佛道往往与《易》、《论语》合, 不与孔子异道 (二)佛教接受孝道思想,与儒学的要求 符合 (三)佛教可佐教化
在儒学的基础上三教调和,这是柳宗元的 思想特色
三、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主张
(一)目的
培养君子
(二)标准
1、具有正统儒学家所提倡的忠君 、 孝亲的标准
2、符合“公之大者”的政治要求 (统一)
3、具有“生人之意”的政治思想 (民意)
(二)标准
“有柔儒温和之道”、“有雅厚直方之 诚”、“言恭而信,信端而静”、“善 树艺”、“有礼让”、“执忠与敬”、 “饰以文墨,达于政事”
(一)师道 的重要性
(二)老师 的作用
四、论师道
1、支持韩愈尊师观点 2、提出“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 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的观点。
1、“言道”。就是传授尧舜之道, “延孔氏之光”。
2、“讲古”。就是说古论今,指导 学生出入古史经书,借鉴古人的兴 败得失,以助于对现实的认识。
3、“穷文辞”。指导学习通畅文辞, 文以载道 。
第五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
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今辽宁锦州市 东),人称昌黎先生,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教育家。
3岁:孤儿,随伯兄会,会卒,嫂郑氏抚养 25岁:考取进士,之后“三试于吏部不成,十
年犹布衣” 35岁,做推官,后调四门博士 37岁,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39岁和45岁,两次为国子博士 之后,因为谏唐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二)活动
柳宗元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王充的朴素唯物主 义论,反对消极出世,提倡积极关心现实,为 社会大众服务。他在世界观方面的唯物倾向, 在政治观方面的民主倾向,在人生观方面的积 极入世倾向,以及他主张儒佛道三教调和的思 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有其卓越地位的。
(二)活动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 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文 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 义精神。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二) 教师的任务
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谓“传道”,就是传授儒家的政治伦理之道; 所谓“授业”,就是讲授儒家的经典,泛指文
化知识; 所谓“解惑”就是解答学生在学习道、业过程
中的疑难问题。
(三) 择师的标准
韩愈把“道”作为择师的根本标准,也是择 师的首要标准。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提其要”、“钩其玄” “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三) 学习与创造结合
韩愈认为学习古人,要“师其意而不师其 辞。” 主张把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要在学 习别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自树立,不 因循”,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独辟蹊径,与众 不同。
五、论学生
(三)“慎勿怪 勿杂勿速显”。
学生学习先王尧舜之道,不应该走旁门 歪道,应当学习儒家的经典,即“求孔 子之道,不于异书。”学习还要专一, 还要贪多图杂,什么都想学,其结果将 是什么都学不会,最重要的是学习要先 打好基础,不可急功近利,妄图速成。 如果能够“勿怪勿杂勿速显”,那么学 到东西后则如同有源之流,耐得住干旱; 囤积有稻谷的人,不害怕年馑,收藏有 珍珠宝石的人,不愁没钱花。
六、论教学
(一)文以明道
柳宗元所说的“道”即“中道”(五 常),或“大中之道”,他把儒家的 “道”加以提炼,赋予革新的政治理想, 这就是他的“学以明道”的思想。 “学以明道”的与“文以明道”是根本, 其他都是次要的问题。这是他教育思想 的一个重要特点
六、论教学
(二)交以为师
“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 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以交以为 师。” 师生如朋友,大家互相学习,学习对方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教育内容
1、最推崇儒家经典 2、其次是诸子之说
学习《书》,学习它探求事物的本质; 学习《诗》,要掌握它所反映的人的恒常性情; 学《礼》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如何做,使自己举措得宜; 学习《春秋》,要掌握它的是非标准,判断是非; 学习《易》,要掌握它所反映的发展变化的道理。这是学习“道”本源,是 “有乎内”的主要措施,但是“饰乎外”,则旁推诸子百家之说; 学习《谷梁春秋传》用以磨砺文章气力; 学习《孟子》、《荀子》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 学习《庄子》、《老子》可以使文章的叙事说理沉渊广博; 学习《国语》用以增加文章的情趣; 学习《离骚》可以使文章抒情委婉幽远; 学习《太史公》可以使文章峻洁 。
五、关于学习方法
(一) 业精于勤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道:“业精于勤,荒 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他以自己学习 的经验教育学生要做到“口勤”:“口不绝 吟于六艺之文”;手勤:“手不停披于百家 之编”;脑勤:“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做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二) 博精结合
博与精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精, 没有精,博也只不过是一种大杂烩。
六、影响
《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论述教师问题的文 章,后人有关师道观的不少论述皆受其影响。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里的柳宗元衣冠冢
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里的柳宗元塑像
(一)生平
一、生平和活动
字子厚(773-819),祖籍河东 (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 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唐代中期 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参与王叔文等发起的“永贞革新”, 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 行改革,以打击豪强地主集团以及 与之勾结的宦官、藩镇等反动势力。 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柳州刺史,又 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 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
二、“性三品”说与教育的作用
(一)“性三品”说
仁义礼智信。上品的人是善的, 中品的人可导上下,下品的人 是恶的。
(二)性情之分
情也分品级,有喜怒哀惧爱恶欲
(三)教育的作用
学习与教育对于中品的人来说 非常重要,使之顺性而克情, 弃恶扬善,向上品人靠拢。
三、教育的目的
(一)“明先王之道”
仁义礼智信,它贯穿于一切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