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俗语.谜语中的物理
专题复习4--------谚语中的物理
![专题复习4--------谚语中的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cb3705b52acfc789ebc917.png)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2007-12-14 21:27:00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古诗,这些民谚、俗语、古诗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按类列举如下:一、力学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连通器的原理。
2.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
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以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因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6.爬得高,跌得重。
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9.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10.人心齐,泰山移。
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11.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12.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3.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cf7de2b90d6c85ed3ac6b7.png)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1.光学(1)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凹凸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3)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6)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7)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力学(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2)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
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以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苹果离开树,不会落在远处。
(6)爬得高,跌得重因为物作都具有质量,并且爬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所以说船要停在江心,就必须提前抛锚,等到江心再抛锚就晚了。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9)小小秤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0162c2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f.png)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第一篇:谚语中的物理知识谚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公基常识】30个俗语、诗句中的物理化学知识
![【公基常识】30个俗语、诗句中的物理化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c6c7f2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c.png)
【公基常识】30个俗语、诗句中的物理化学知识一、力学、运动学1.四两拨千斤、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2.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3.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4.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瓷器的硬度很高,要想在瓷器的上面打眼、修复,需要使用比瓷器硬度更高的材料才行,而金刚石的硬度比瓷器高,可以用来切割玻璃、给瓷器打眼。
5.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的相对性。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水倾泻而下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光学1.立竿见影、坐井观天:光的直线传播。
2.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3.近水楼台先得月:水边的楼台先看得到月光,是一种光的反射。
4.海市蜃楼: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三、热力学1.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2.瑞雪兆丰年:雪覆盖在农作物上面,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起到保温作用。
3.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近朱者赤:分子的扩散作用。
4.煽风点火:扇动扇子使空气流通,为火焰燃烧补充氧气。
5.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6.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取出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四、声学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2.弦外之音: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这些声音我们是听不到的。
物理有用有趣口诀及俗语、成语、诗句、故事、谜语中的物理
![物理有用有趣口诀及俗语、成语、诗句、故事、谜语中的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c4d49be2bd960590c677da.png)
物理有用有趣口诀及俗语、成语、诗句、故事、谜语中的物理绪论物理有用且有趣,研究声光热电力。
要问怎样学物理,三勤一重两联系。
声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
固液气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播声。
月无空气似真空,无线电波来传声。
无规振动生噪声,干扰人们要防控。
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规则振动生乐音,干扰人们成噪声。
我们要做文明人,别发噪声干扰人。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定音调。
长松粗低短紧高,音调反映物坏好。
声音特色叫音色,根据音色判别物。
超声次声难听到,回声测距定位妙。
B超查病声传信,超声碎石声传能。
光学作图反折作图先作法,入点垂直界面法。
反入两边中间法,反射入射角等大。
空斜水玻折近法,水玻斜空折离法。
水斜玻璃折近法,玻璃斜水折离法。
折入两边中间法,光线箭头按向画。
凸透镜成像物体靠近凸透镜,像与像距同时增。
倒小实像相机成,大小二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内大实,倒大实像幻投影。
二倍焦距等大实,现实生活不常用。
像的虚实焦距分,大于焦距像倒实。
等于焦距不成像,小于焦距像虚正。
虚像折光反延成,虚像难成于光屏。
实像折光会聚成,清晰出现在光屏。
凸透镜成像三字经物近镜,像远镜。
物远镜,像近镜。
二焦距,像物等。
二焦外,倒小实。
二焦距,倒等实。
二焦内,倒大实。
焦点处,像不成。
焦距内,正大虚。
物上移,像下移。
物下移,像上移。
上移镜,像上跟。
下移镜,像下跟。
眼睛和眼镜睫松晶薄看远物,睫缩晶厚看近物。
晶厚近视晶薄远,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
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凸透镜矫远视眼,凹透镜矫近视眼。
近视及矫正像落网膜前,已成近视眼。
凹透平入散,矫正近视眼。
远视及矫正像落网膜后,已成远视眼。
凸平入聚点,矫正远视眼。
远、近视及矫正睫松晶薄远视眼,像在视网膜后面。
凸透聚光像移前,凸透镜矫远视眼。
睫缩晶厚近视眼,像在视网膜前面。
凹透发散像移后,凹透矫正近视眼。
物理有用有趣口诀及俗语、成语、诗句、故事、谜语中的物理
![物理有用有趣口诀及俗语、成语、诗句、故事、谜语中的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ba393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6.png)
物理有用有趣口诀及俗语、成语、诗句、故事、谜语中的物理物理有用有趣口诀及俗语、成语、诗句、故事、谜语中的物理绪论物理有用且有趣,研究声光热电力。
要问怎样学物理,三勤一重两联系。
声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
固液气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播声。
月无空气似真空,无线电波来传声。
无规振动生噪声,干扰人们要防控。
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规则振动生乐音,干扰人们成噪声。
我们要做文明人,别发噪声干扰人。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定音调。
长松粗低短紧高,音调反映物坏好。
声音特色叫音色,根据音色判别物。
超声次声难听到,回声测距定位妙。
B 超查病声传信,超声碎石声传能。
光学作图反折作图先作法,入点垂直界面法。
反入两边中间法,反射入射角等大。
空斜水玻折近法,水玻斜空折离法。
水斜玻璃折近法,玻璃斜水折离法。
折入两边中间法,光线箭头按向画。
凸透镜成像物体靠近凸透镜,像与像距同时增。
倒小实像相机成,大小二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内大实,倒大实像幻投影。
二倍焦距等大实,现实生活不常用。
像的虚实焦距分,大于焦距像倒实。
等于焦距不成像,小于焦距像虚正。
虚像折光反延成,虚像难成于光屏。
实像折光会聚成,清晰出现在光屏。
凸透镜成像三字经物近镜,像远镜。
物远镜,像近镜。
二焦距,像物等。
二焦外,倒小实。
二焦距,倒等实。
二焦内,倒大实。
焦点处,像不成。
焦距内,正大虚。
物上移,像下移。
物下移,像上移。
上移镜,像上跟。
下移镜,像下跟。
眼睛和眼镜睫松晶薄看远物,睫缩晶厚看近物。
晶厚近视晶薄远,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
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凸透镜矫远视眼,凹透镜矫近视眼。
近视及矫正像落网膜前,已成近视眼。
凹透平入散,矫正近视眼。
远视及矫正像落网膜后,已成远视眼。
凸平入聚点,矫正远视眼。
远、近视及矫正睫松晶薄远视眼,像在视网膜后面。
凸透聚光像移前,凸透镜矫远视眼。
民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民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6ee11aa8114431b90dd866.png)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物理常识
![物理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652d8fe6294dd88d0d26b93.png)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eeccc6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6.png)
以下是整理的《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希望⼤家喜欢!在⽇常⽣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是⼤有帮助的。
下⾯列举⼏例:1、⼩⼩称砣压千⽄——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臂是阻⼒臂的⼏分之⼀,则动⼒就是阻⼒的⼏倍。
如果称砣的⼒臂很⼤,那么“⼀两拨千⽄”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间的距离较⼤时(⼤于⼏百埃),分⼦间的引⼒很⼩,⼏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捞不着的是⽔中花——平⾯镜成的像为虚像。
4、⼈⼼齐,泰⼭移——如果各个分⼒的⽅向⼀致,则合⼒的⼤⼩等于各个分⼒的⼤⼩之和。
5、⿇绳提⾖腐——提不起来——在压⼒⼀定时,如果受⼒⾯积⼩,则压强就⼤。
6、真⾦不怕⽕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的熔点来看,虽不是的,但也有1068℃,⽽⼀般⽕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焰的温度⼩于⾦的熔点,所以⾦不能熔化。
7、⽉晕⽽风,础润⽽⾬——⼤风来临时,⾼空中⽓温迅速下降,⽔蒸⽓凝结成⼩⽔滴,这些⼩⽔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散,形成彩⾊的⽉晕,故有 “⽉晕⽽风”之说。
础润即地⾯反潮,⼤⾬来临之前,空⽓湿度较⼤,地⾯温度较低,靠近地⾯的⽔汽遇冷凝聚为⼩⽔珠,另外,地⾯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汽,故地⾯反潮预⽰⼤⾬将⾄。
8、长啸⼀声,⼭鸣⾕应——⼈在崇⼭峻岭中长啸⼀声,声⾳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经久不息,似乎⼭在狂呼,⾕在回⾳。
9、但闻其声,不见其⼈——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于波长时,可以发⽣明显的衍射。
⼀般围墙的⾼度为⼏⽶,声波的波长⽐围墙的⾼度要⼤,所以,它能绕地⾼墙,使墙外的⼈听到;⽽光波的波长较短(10-6⽶左右),远⼩于⾼墙尺⼨,所以⼈⾝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就⽆法看到墙内⼈。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ee0af1c5f0e7cd1842536f8.png)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1.燕子低飞有雨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
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
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
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
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
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5.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6.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7.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8.“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9.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0.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1.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6ebacb08a1284ac85043c0.png)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俗语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俗语中的初中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6545a342af90242a895e571.png)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 6—10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cac8e0551810a6f52486ca.png)
7真金不怕火炼 , . 真理 不怕争辩
附着在地 面 人 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 射到墙外 , 墙 从金 的熔 点来 看 ,虽不是最 高的 , 中的水蒸气凝华 成小冰 晶 , 所 霜前冷 ” 的感觉 。雪 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 内人 。 但也有 16  ̄ 0 8C,而一 般火焰 的温度 为 上形成 霜 , 以有 “
二 : 学知 识 热 1. 冷 , 3霜前 雪后 寒
一
般围墙的高度为几 米 , 波的波长 比 声
围墙的高度要大 , 以, 所 它能绕地 高墙 ,
在深秋 的夜 晚 , 地面附近 的空气 温 使 墙外 的人 听到 ;而 光波 的波长 较短
度 骤然变冷 ( 温度低于 OC以下 )空 气 ( 0 6米左右 )远小 于高墙尺 寸 , 以  ̄ , 1~ , 所
由压强公式可 知 ,当压力一定 时 ,
由于分 子在不 停地 做无 规则 的运
如果受力面积越小 , 则压强越 大。人坐 动 , 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 外。 墙
在 这 样 的 毡子 上 就 会感 觉极 不 舒 服 。
6 蛋 碰 石 头— — 自不量 力 . 鸡 1 . 雪 兆 丰年 2瑞
水 沸腾 之前 , 由于对 流 , 内气泡 寒” 水 的感觉 。 边上升 , 边上 下振动 , 一 大部 分气泡
三: 光学 知 识 1 . 晕而 风 , 润 而 雨 4月 础
根据杠杆平衡 原理 , 如果动力臂是 在水 内压力下破裂 , 其破裂 声和振动声 阻力 臂的几分之一 , 动力就是阻力 的 又 与容器产 生共 鸣 , 以声 音很大 。水 则 所
至几 百 年 , 千 年 。 几
5如 坐 针 毡 .
能继续 吸热 , 能制止液体沸腾。 便
谚语中的物理集锦
![谚语中的物理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f9a6947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3.png)
谚语中的物理集锦谚语中的物理集锦物理是我们学生时代的其中一个要学习的科目,谚语中的物理是怎么样的呢?跟着店铺来看看吧。
谚语中的物理摘抄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d932c573b3567ec102d8ae0.png)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些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这些生活语言中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能注意分析,了解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是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列举一些事例。
一、声学方面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子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
扬起的汤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像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cb3dda26529647d272852e5.png)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谚.俗语.谜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一、声学方面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3、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4、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5、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7、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一、力学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连通器的原理。
2.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
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以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因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6.爬得高,跌得重。
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3.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