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章地球上的大气第节第课时大气运动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大气运动(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坝上草原篝火晚会是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参与晚会的游客发现,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
据此回答1~2题。
1.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篝火附近( )A.风力大B.亮度大C.气温高D.气压高2.下图中能够反映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 )A BC D1.C 2.B[第1题,点燃篝火,人为制造了同一水平面的温度差异,会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篝火火堆越大,附近温度越高。
故C正确。
第2题,篝火堆中心温度高,气流上升;周边温度低,气流下沉。
近地面的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四周流向气压较低的篝火堆,高空空气则从气压较高的篝火堆上空流向气压较低的篝火堆周边上空,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故选B。
](2021·山东潍坊高一期末)某气象团队在研究河北崇礼山区气象观测资料时发现,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日期,昼夜长短对崇礼山区不同季节山风与谷风时长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3~4题。
3.谷风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谷风盛行时( )A.暖空气沿坡面下沉B.冷空气沿坡面上升C.谷底常形成云雨D.山坡或山顶常形成云雨3.B 4.D[第3题,山谷风是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引起的,属于局地日变化的风系。
白天,同一高度山坡的温度高于山谷,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
因此,谷风主要发生在白天(即山坡温度高于山谷的时间段)。
夏季河北白昼时间为四季中最长,因此,谷风时间也最长。
B项正确。
第4题,白天山坡增温快,空气受热膨胀,沿坡面上升,因此沿坡面上升的气流为暖空气,故A、B项错误。
白天谷风沿山坡爬升,易在山坡或山顶形成云雨,谷底位置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C项错误,D项正确。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5~6题。
5.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 B.P→O→M→N→PC.M→N→P→O→M D.N→M→O→P→N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的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 )A B C D5.A 6.A[第5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 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流动方向可判断,O、P分别位于N、M上空。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一、单选题(共17题)1.夏至日前后,俄罗斯圣彼得堡(60y)会出现夜晚不黑现象,这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A. 折射作用B. 反射作用C. 吸收作用D. 散射作用2.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3.古书云: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以下分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晴朗的夜晚水汽含量大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4..一个探空气球升到50千米高度,测得由地面到50千米高度的气温变化是()A. 逐渐降低B. 逐渐升高C. 先降低后升高D. 先升高后降低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高空和地面之间气温的差异B.高低空之间气压差的存在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16.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7.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③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④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8.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D.在上述三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9..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现象是()A.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C.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D. 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10..下列区域中,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最小的是()A. 海洋B. 山地C. 丘陵D. 高原11.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海拔高度差异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地表冷热不均D.地球自转212..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第3单元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中图中华地图版

《第3单元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大气中水汽最主要的来源是:A、海洋B、陆地C、河流D、湖泊2、下列对大气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的自转导致大气作水平运动B、水平气压梯度力导致大气作垂直运动C、地转偏向力导致大气作水平运动D、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冷热不均3、大气垂直分层的原因是:A. 温度、湿度、气压随高度逐渐变化B. 地面物体发射的长波辐射导致大气温度层次分明C. 空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多D. 大气中臭氧、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含量随高度升高而降低4、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B. 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 植被的种植可以减少温室效应D.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5、关于锋面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冷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B. 暖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C. 冷锋移动速度通常比暖锋快D. 暖锋过境时常伴有大风和沙尘暴6、下列关于季风的描述错误的是:A. 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影响而形成的B. 印度夏季风主要来自印度洋,带来充沛的降水C. 冬季风通常比夏季风强,持续时间更长D. 季风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7、题干:以下哪种现象是大气垂直运动造成的?A. 海市蜃楼B. 雨的形成C. 雪的形成D. 霜的形成8、题干: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地球自转B. 太阳辐射C. 海陆分布D. 植被覆盖9、下列关于大气分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对流层中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B、平流层中存在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C、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D、热层中的大气密度非常大,适合飞机飞行 10、关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所导致B、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是因为信风带的季节性移动C、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季节性移动D、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副极地低压带全年稳定存在11、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A. 二氧化硫(SO2)B. 甲烷(CH4)C. 氮氧化物(NOx)D. 臭氧(O3)12、关于大气垂直运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垂直递减率降低有利于低空气压的增加B. 垂直递减率增加有利于气压梯度力的增强C. 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形成D. 下降运动可以减少大气对流稳定性13、关于大气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B. 平流层是飞机飞行的理想区域,因为这里空气平稳且能见度好C. 中间层是最热的一层,因此对地球生物有保护作用D. 散逸层含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14、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 气候变暖可能引起极端天气事件频率的增加C. 温室效应增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D.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所有地区的降水量都减少15、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对流层大气密度最大,但高度最低B. 平流层大气密度最大,但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 中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D. 高层大气(热层)大气密度最大,且温度极高16、关于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 气候变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发生变化C. 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 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某地区一次暴雨的过程,描述暴雨的成因,并说明暴雨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 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B •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C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 .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答案:C 点拨: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热上冷,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越往上气温越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 ( )A •氧气B •氮C.二氧化碳 D •臭氧答案:B 点拨:生物体当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氮是构成氨基酸的主要成分之一。
3 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A•氮 B •臭氧 C •二氧化碳 D •氧答案:C 点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二氧化碳又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 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氧和臭氧B .氧和二氧化碳C •氮和一氧化碳D •氮和氧答案:D 点拨:干洁空气当中,氮约占其体积的78%,氧约占其体积的21%。
5 有关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B .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D .有臭氧层,是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答案:D 点拨: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而增温,所以说臭氧层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越往上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造成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高二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1.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 h Pa温度≥0.0℃和85 0 h 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融化层”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2-4℃,②③④都位于零度以下,所以只有雪花下落在①融化,“融化层”位于①处,选择A。
【2】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A.郑州B.赣州C.南昌D.清远【答案】B【解析】常以700 h Pa温度≥0.0℃和85 0 h 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
赣州正好符合这个条件,选择B。
【3】“游人屦冻苍苔滑”说明冻雨会造成A.农业减产B.破坏输电设施C.高速封闭D.干扰无线电通讯【答案】C【解析】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诗词说明受冻雨影响,交通受阻。
从现在情况来看,天下冻雨,高速公路封闭,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选择C。
2.读北半球某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中①③两地与乙图中相对应的点分别是A.d、a B.a、b C.b、c D.d、c【答案】A【解析】根据甲图中气团移动方向,雨区位置,甲图是冷锋天气,①在锋前,受暖气团控制。
③在锋后,受冷气团控制。
两地与乙图中相对应的点分别是d、a,d在冷锋前,a在冷锋后,A对。
b在暖锋前, c在暖锋后,B、C、D错。
【2】关于图中天气现象的正确叙述是A.甲图中②地不可能出现降水天气B.甲图中①地的气温最低C.乙图中城市为晴朗天气D.乙图中b处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答案】D【解析】甲图中②地正值冷锋过境,可能出现降水天气,A错。
甲图中①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B错。
乙图中城市位于锋面气旋中心,为阴雨天气,C错。
乙图中b处位于暖锋锋前,可能出现降水天气,D对。
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训练习题 带详解答案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地面吸收②辐射少读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4.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低纬环流示意图,那么水平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①东北信风②极地东风③盛行西风④东南信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A.甲为夏威夷高压B.乙为印度低压C.丙为亚洲高压D.丁为阿留申低压6.若丁为高压中心,则()A.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状况B.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C.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炎热多雨D.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图甲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8.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受乙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下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甲地的气压()A.小于1 012百帕B.大于1 008百帕C.小于1 028百帕D.大于1 032百帕10.乙、丙两地()A.受冷锋影响B.受暖锋影响C.受气旋影响D.受反气旋影响下图为2011年以来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
高二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答案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1. 天文地理环境a) 【答案示例】- 星、太阳系与恒星: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8大行星、许多卫星和其它天体组成的。
恒星是发光、散射或反射光线的天体。
- 行星和卫星:行星是绕太阳运行,没有发出自己的光的天体。
卫星是自然或人工天体,绕行星运转。
2. 大气环境a) 【答案示例】- 大气圈: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由不同气体组成,包括对地球的保护层和气象圈。
- 大气压力和气候变化:大气压指气体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的天气变化,包括气温和降水量等的变化。
3. 水文环境a) 【答案示例】-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蒸发和地下水的流动等。
- 水资源与水污染:水资源是指供人类利用的水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污染指水质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影响而变差的现象。
第二章人口与资源4. 人口资源a) 【答案示例】- 人口增长与分布: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增加,分布指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 人口老龄化和青少年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增加;青少年人口问题指青少年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所带来的问题。
5. 土地资源a) 【答案示例】- 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耕地保护是指保护农田不受破坏,保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 城市化与土地问题: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土地问题主要指城市化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
6. 能源资源a) 【答案示例】- 常见能源资源:常见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
- 能源危机与可持续能源:能源危机指能源资源供应不足时的问题。
可持续能源是指能源资源利用和开发过程中不破坏生态平衡的能源。
第三章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7. 经济地理a) 【答案示例】- 经济地理区划与分工:经济地理区划是指根据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实力等因素将一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区。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1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飞行器上升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1.(2)与图中②③层大气相比,①层大气()1.(3)图中短波利用了()A. 递减→递增→递减B. 递增→递减→递增C. 递增→递减→不变D. 递减→不变→递增【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2.(1)该日10: 00受暖平流影响的是()2.(2)在冷平流影响下常出现()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由题在暖平流影响下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出现暖锋结合题中图可知③受暖平流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所给材料“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可以判断出现冷锋在冷平流影响下常出现阴雨天气3.(1)试飞员在平流层飞行时测得左侧气压高于右侧此时飞机()3.(2)飞机在起飞到正常飞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横风飞行D. 无风飞行【答案】B【解析】(1)我国位于北半球高空的风与等压线相平行(即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垂直)且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所以飞机逆风飞行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约降6℃而平流层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也升水汽含量越来越低 B错尘埃越来越少到平流层能见度特别高 C正确气压竖直向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D错故选C4.(1)此时水库附近等压线与等温线的分布是()4.(2)①②③④四地的风向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B【解析】(1)根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可知水库地区气温低于周边地区则气压高于周边地区结合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弯曲原理可知水库地区等压线上凸等温线下凹符合条件的是图①和图④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结合材料”该时刻该地区天气相对较稳定风向主要受热力环流影响”可知风向受气温的影响湖区气压高形成湖风并在向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①地北部为低温中心即其北部为高压则①地吹东北风②地东南部为高压中心则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南部为高压中心则③地吹西南风④地西部为高压则④地吹偏北风 C正确故选C5.(1)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静风的地方图示时刻最容易出现雾霾的是()5.(2)未来3小时 N地可能经历()A. M地B. N地C. Q地D. P地【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6.(1)绒布河谷地面至距离地面1000m高度内的最大风速大约为()6.(2)绒布河谷地面至距离地面1000m高度内的主导风向为()6.(3)总体上看绒布河谷3000m以上的风力远大于近地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日出前后B. 北京时间18时C. 当地24时D. 北京时间20时【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7.(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7.(2)正午前后()7.(3)该区域可能位于()A. 甲地比乙地稳定B. 乙地对流最旺盛C. 乙地比丙地稳定D. 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此时达到甲地上空附近甲地上空垂直方向上温差大最容易形成对流答案AB错误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答案】B【解析】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此时是8时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上下温差增大空气会强烈对流上升产生强对流天气 B对冷空气到来甲地气温下降最快 A错丙地未受冷空气影响空气稳定 C错甲地出现强劲偏北风 D错【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起伏所以可能是东南丘陵 D 对黄土高原海拔大约在800米-1200米之间内蒙古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米左右华北大约在多处不及100米东南丘陵在500米左右 ABC错8.(1)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级别有()8.(2)“双星伴月”涉及的天体中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 1级B. 2级C. 3级D. 4级【答案】B【解析】(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和太阳系故为两级级别故B选项正确 ACD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A【解析】(2)生命的存活离不开水、空气、阳光、适合的温度和生命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太阳系中地球距离太阳远近正合适所以地球接收到的光照和白天、晚上的温度都很适宜生命生存另外地球的体积和“体重”也非常合适产生的引力能把水、空气等吸引住这样适合生命生长的生物圈也就形成了而其他星球不是离太阳太近就是太远或者太小引力不足都不适合生命生存“双星伴月”涉及的天体水星、金星距离太阳近没有适宜的温度月亮体积小没有大气和水综合来看故A选项正确 BCD选项错误9.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B【解析】10.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答案】D【解析】11.(1)图示时刻()11.(2)甲气压系统强盛的季节()11.(3)乙气压系统势力偏弱的年份()A. 北京艳阳高照B. 吉林南部阴雨天气C. 杭州湾吹西北风D. 台湾海峡波涛汹涌【答案】B【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吉林南部此时处于低压系统的控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故选B【答案】A【解析】(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地是低压中心甲气压系统强盛的季节是夏季此时南半球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 A对夏季北京市物体的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B错南极考察的黄金时期北半球是冬季 C错夏季上海市日出东北方向 D错故选A【答案】C【解析】(3)乙气压系统是高压中心势力偏弱的年份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弱 A错长江流域伏旱时间偏短 B错华北地区雨季偏短降水少夏季用水紧张 C对松花江流域降水少防洪压力小 D错故选C12.在风速大致相同气温垂直分布为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的烟囱灰尘扩散的是()D 15.2℃14.8℃14.7℃14.9℃15.2℃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在60﹣80之间温度差异中 A为﹣0.2 B为0 D为﹣0.2 皆为逆温现象 C为0.4 对流运动相对较为强烈故C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13.(1)“多里安”飓风登陆埃尔博岛时迈阿密的主要风向是()13.(2)埃尔博岛在“多里安”飓风登陆前后的天气变化状况是()A. 西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东南风【答案】A【解析】(1)“多里安”飓风登陆埃尔博岛时飓风中心位于迈阿密市的正东方向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受飓风影响迈阿密市的风向是西北风故选A【答案】C【解析】(2)飓风属于气旋系统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所以图中正确反映“多里安”登陆埃尔博岛前后的天气状况的是C 气压先下降后上升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4.地理-选修6环境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罗纳冰川在过去160年时间里退缩了1400米减薄了350米自2010年起当地居民开始尝试每年为罗纳冰川冰舌部分(约2万平方术)盖上白色高科技隔热聚酯材料苫布以减缓罗纳冰川消退速度有专家指出这种方法是匪夷所思的挣扎可行性差简述当地采用覆盖苫布减缓冰川消退速度的原理并指出专家观点的合理性【答案】原理白色苫布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降低冰面温度隔热效果好降低冰面温度合理性苫布价格昂贵铺设成本高大范围铺设建设难度大铺设苫布可能对冰川造成新的污染【解析】当地采用覆盖苫布减缓冰川消退速度的原理注意材料中指出“当地居民使用白色高科技隔热聚酯材料苫布”覆盖冰川一方面白色苫布有利于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减少冰川消融另外一方面苦布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热量使冰川升温降低冰川温度专家观点的合理性有材料可知苫布为高科技材料制作因此成本较高价格昂贵罗纳冰川冰舌部分(约2万平方术)铺设面积大施工难度大为聚酯材料不易降解可能给冰川带来污染等15.(1)比较该山脉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季节变化的异同15.(2)与南坡相比冬季北坡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小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相同点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大冬季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不同点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幅度大于南坡春、夏、秋三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稍大于与南坡冬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显著低于南坡【解析】读图分析相同点从图中看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大冬季气温垂直递减率小再从图中看不同点从变化的幅度分析差异【答案】山顶气温基本相同冬季南下的冬季风受山地阻挡北坡山麓地区的气温显著低于南坡山麓地区【解析】主要从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分析山顶气温基本相同冬季南下的冬季风受山地阻挡北坡山麓地区的气温显著低于南坡山麓地区16.(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多西北风的原因16.(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16.(3)从当地气候条件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答案】下垫面性质不同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由于热力性质差异乙地沙漠夏季增温校绿洲快甲地形成冷高压风从甲地吹向乙地【解析】【答案】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风进入谷地风速加快【解析】【答案】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太阳高度较大)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解析】17.(1)指出图示地区高空此时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状况17.(2)推断我国东北地区此时的天气特点并分析原因17.(3)高空冷涡常常会带来天空高颜值的“冷涡蓝” 分析“冷涡蓝”可能在图示区域出现的位置及原因17.(4)说明东北冷涡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答案】低气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旋转【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在对流层的中高层表现尤其明显所以图示地区高空气压为低气压中心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向右偏呈逆时针辐合旋转【答案】低温、强降水我国东北此时正处于高空冷涡的中东部冷空气控制气温降低冷涡东部的东南凤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近地面出现强对流天气湿润气流遇冷形成强降水【解析】据材料可知我国东北此时正处于高空冷涡的中东部东北冷涡垂直厚度大可高达300百帕高空受其影响大气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该区域受冷空气控制气温降低冷涡东部的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由于上冷下暖大气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湿润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水汽凝结形成强降水【答案】图示西部地区台风地处冷涡西部雨过天晴受偏北风影响风力强劲大气能见度高【解析】据图可知“冷涡蓝”应该出现在图示西部地区据材料可知该区域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而冷涡西部雨过天晴西部盛行受偏北风风力大云少大气能见度高【答案】东北冷涡易造成低温(冻害)、强降水(雪)、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等【解析】据上面分析东北冷涡会带来强烈的降温、降雪天气易造成低温、冻害、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恶劣的天气也会影响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
高一地理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一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1】1962年一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答案】D【解析】从图形中可知,从1962年一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有时段升高,有时段降低,但总体上是上升的。
其变化趋势为波状上升。
选项D正确。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生长期延长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2.下图为“亚欧大陆及附近海域1月零度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2分)(1)C地与F地温度同为零度,但F地纬度偏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2)A、E两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1月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形式与气候特征有何相似之处?(4分)(3)A地与B地纬度相当,但气温比B地高,试解释原因。
(6分)【答案】(1)F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
(2分)(2)A地为地中海气候(1分),E为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两地1月均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温和多雨(1分)。
(4分)(3)A地处大陆西岸(1分),1月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风由低纬海洋吹向陆地(1分);B地处大陆东岸(1分),1月受西北季风影响(1分),风来自高纬陆地(1分)。
(6分)【解析】(1)图中亚欧大陆的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受其影响F地增温,所以F地的纬度偏高。
(2)A地位于30°—40°N的亚欧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B地位于40°—60°N的亚欧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分两地都受西风带影响,其气候特征为温和多雨。
高三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1.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
图为某年4月17日至26日影响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热带气旋经过①城前后的风向分别是A.西北风、东北风B.西北风、西南风C.西南风、西北风D.东北风、东南风【答案】C【解析】从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分析,热带气旋大致由东向西运动,热带气旋经过①城前气旋位于城市的东部,因气旋中心为低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影响,①城风向为西南风;热带气旋经过①城后,气旋中心位于①城南部,同理可知①城风向为西北风,所以C正确。
【2】该时段,图中①、②两城A.日出日落时刻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增大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日出日落时刻差值增大【答案】D【解析】4月17至2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故A、C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①②两城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B错;此时段内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故两城日出日落时刻差值增大,所以选D项正确。
【考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风向判断;地球运动的意义2.2013年11月到2014年春季,全国多地区出现大雾天气,东北三省接连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华东多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部分高速公路和机场被迫关闭。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地理原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答案】D【解析】深秋初冬时节受高气压影响,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夜间地面辐射强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是大雾的多发期;晴朗干燥,有充足的凝结核。
高中地理必修一典型例题精讲与课时精练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讲评经典题】【例1】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近地面何点是高压区?何点是低压区?(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_____风。
(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陆地或海洋)。
讲评:判断图上各点气压的高低是解题的关键。
第一步从图中分析1、2、3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所以三点气压相等;第二步,又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所以1>5,4>3;第三步,判断5点气压比4点气压小(也可根据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在高空产生自东向西运动的气流,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相反,所以是C>A。
自西向东运动气流。
解答:(1)C为高压区,A为低压区(2)为逆时针方向运动(3)偏北(4)陆地【例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a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
(2)回答:F1是______力,它与______方向______;F2是______力,它与______方向______;F3是______力,它与______方向______。
讲评:F1的方向有两个特点:①从高压指向低压;①垂直于等压线。
所以F1是气压梯度力。
因A地位于南半球,画风向时应使V在F1的基础上向左偏,并且能与F3方向相反,与F2垂直,说明F2为地转偏向力,F3为摩擦力。
在一定气压场中风速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A点气流是匀速运动的,F1、F2、F3三力的合力应为零。
解答(1)如B图(2)F1:水平气压梯度等压线垂直F2:地转偏向空气运动(V)垂直F3:摩擦空气运动(V)相反【例3】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正是()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讲评:从图中大陆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海洋等压面向高空凸出可推断:近地面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第3单元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中图中华地图版

《第3单元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以下哪个波段是大气吸收作用最强的?A、紫外线波段B、可见光波段C、红外线波段D、微波波段2、下列哪个因素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A、太阳能量的变化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C、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D、海洋环流的变化3、题干: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厚的一层,厚度可达1000公里以上B、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主要吸收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C、高层大气中的对流运动较弱,天气现象很少发生D、热层以上的大气层被称为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4、题干:关于气候类型划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根据气温和降水组合划分的气候类型只有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B、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岸C、极地气候的特点是全年寒冷,降水稀少D、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5、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空气密度最小、天气现象多变且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层次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6、下列选项中,能够描述强烈对流形成条件的是:A、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形成逆温现象B、气温升高,地面辐射大量的水汽C、空气上升运动且水汽充足,能够形成凝结核D、强风使得空气迅速上升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C、反射作用D、折射作用8、以下关于气候形成的描述,错误的是:A、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B、海陆位置对气候有显著影响C、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不大D、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逐渐增强9、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且四季分明,该地最可能位于:A. 热带地区B. 温带地区C. 寒带地区D. 地中海气候区 10、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对流层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 平流层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少C. 热层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增加D. 预层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少11、在一般情况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现象,是由于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的辐射。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例题与解析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例题与解析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大陆示意图(图2—17),根据图像用箭头表示北半球冬季大陆东西岸大气环流立体模式图2—17解析:北半球冬季大陆西岸大气环流模式与全球大气环流形式相同,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气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异,因此在近地面形成有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风,北半球右偏。
大陆东岸是季风环流,海陆之间存在高气压差异,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因此在近地面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高空反之。
如图2—18。
图2—18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大气环流原理示意图的理解,特别是在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也属于大气环流的一部分,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西岸大气环流差异显著,近地面风向的变化差异也非常显著。
大陆西岸形成的风是在高低纬度之间,由于北半球风向出现右偏,因此是由海洋吹向陆地,而大陆东岸是在海陆之间产生气压差异,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理清这一思路,解答此题较为容易。
读“等压线图”2—19,回答下列问题。
图2—19(1)A、B两地的气压____________高,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为____________天气,B地为____________天气。
(3)将C→G的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____________。
(4)比较下列各点的气压高低:B____________G,A____________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气压的高低,应注意气压高低的判断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答案:(1)A A地的等压面凸向高处(2)晴朗阴雨(3)F>E=C>D>G(4)>>点评:本题解答的依据是热力环流图中的等压面分布规律与状况关系。
据热力环流知识可知,在同一高度,若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此处气压较高,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此处气压较低;由此可判断出A地的近地面向上弯曲,则为高压;而B地的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则为低压。
气压高处因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气压低处因气流上升为阴雨天气。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1.深层地热是指地球深层数千米、温度更高的深层地热能或干热岩资源,深层地热能将成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深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答案】A【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位17km,由材料“深层地热是指地球深层数千米”,可知A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B或D。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
解题时注意注意关键词“数千米”即可。
【2】深层地热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答案】D【解析】深层地热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地球内部,D正确。
2.下列诗句描写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的是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
(明•王继芳《锦石崖》)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D.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清•冯云山《咏瀑布》)【答案】C【解析】“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明显反映风力作用,故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理解诗句的内容,判断外力作用形式。
3.读某种气压系统气流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分别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答案】A【解析】图中近地面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因此为高压中心,且呈顺时针旋转,故位于北半球。
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
【2】该种天气系统出现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1月地中海B.7月印度C.1月蒙古D.7月冰岛【答案】C【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是位于北半球的高压系统。
1月地中海受盛行西风控制,A错误;7月印度受印度低压控制,B错误;1月蒙古受亚洲高压控制,C正确;7月冰岛受西风影响为主,D错误。
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后练习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后练习2 鲁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部分假日安排的通知提到,国庆节放假7天。
据此回答1~2题。
1.放假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 )A.向北移动B.向南移动C.先向北后向南移动D.先向南后向北移动2.下列有关放假期间发生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低压增强,亚洲高压减弱B.东亚正值高温多雨的时期C.亚洲高压增强,夏威夷高压减弱D.我国东部偏南风的频率逐渐增多3.读下图,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的成因相同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下图为“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A.1、2月 B.5、6月C.7、8月 D.10、11月5.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 )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6.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B.大气环流的多样性C.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下图为“北半球夏季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8.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b带风向的是( )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极锋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 (7)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 (7)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
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
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2.下图为亚欧大陆东岸某时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气压值范围是________百帕,分析图中G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3)预报图中乙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3.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那么A、B比较,处气压较低。
(2)若此图是东亚冬季风环流侧视图,A、B两地中,地是亚欧大陆。
我们感受到的西北风应是(填数字)。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A、B两地中,是城区,判断理由。
如③处是绿地,则通过此可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4)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纬环流侧视图,则A处为(气压带),③处为(风带)。
(5)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在①-④各环节中,我国的夏季风应属环节。
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能施加较大影响的环节是(数字和名称),(数字)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
(6)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环流,如果是白天,A、B两地中,是陆地。
(7)假如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那么,Ⅰ.此时北半球为(冬、夏)季。
Ⅱ.此季节,南亚地区盛行风,该风成因是;Ⅲ.此季节,开普敦河流处于(丰水期、枯水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答案:C点拨: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热上冷,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越往上气温越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答案:B点拨:生物体当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氮是构成氨基酸的主要成分之一。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B.臭氧C.二氧化碳D.氧答案:C点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二氧化碳又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B.氧和二氧化碳C.氮和一氧化碳D.氮和氧答案:D点拨:干洁空气当中,氮约占其体积的78%,氧约占其体积的21%。
5有关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有……………………………………………………()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B.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D.有臭氧层,是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答案:D点拨: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而增温,所以说臭氧层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越往上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造成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6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答案:B点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可直接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7大气的保温作用体现在……………………………………………………………()A.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B.反射作用.大气逆辐射作用D.吸收太阳辐射C答案:D点拨:大气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还给了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8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空气中的水汽多B.太阳辐射弱C.地面辐射弱D.大气逆辐射弱答案:D点拨:晴朗的夜晚,大气中的水汽少,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使地面温度低。
三、大气的运动9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C.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D.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答案:C点拨: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这样就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
10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小B.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C.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一致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答案:D点拨: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差异,产生了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其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1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A.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B.摩擦力只改变风向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不影响风向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答案:A点拨:影响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大气运动的方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不仅影响风的方向,也影响风的大小,因此摩擦力既改变风向,也会改变风速。
这样分析的结果,只有A选项是正确的。
12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海陆之间的冷热不均B.热力环流是由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的C.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D.在近地面,温度高处形成低压答案:D点拨:在近地面,温度高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的运动是由高压流向低压,但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是由低压流向高压。
)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13 A.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也高C.同一高度上气温低、气压也低D.在近地面,一般情况下是气温高、气压低答案:D点拨:越往上大气越稀薄,密度越小,所以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在近地面,一般情况下是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故B是错误的,在气温低的地方,由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故C错。
14读图2—21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2—21A.等压线数值a<b<c B.A是地转偏向力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该风形成于高空答案:B点拨:图中A与风向垂直,确定A是地转偏向力,风应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应是a>b >c,由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确定为近地面的风向,因风向向右偏,说明是在北半球。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1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C.北半球盛行的风是西北风D.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答案:A点拨: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空气在南北纬30度附近下空堆积下沉形成的,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赤道低压带的南侧是东南信风带。
16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C.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晚上由陆吹向海,白天由海吹向陆答案:D点拨:中纬度大陆西岸是受三圈环流的影响,而在大陆东岸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气温低,夏季陆地气温高。
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B.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规律C.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D答案:C点拨:在一般情况下,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冷的地方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但在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中就不符合这个原理了,它不是由于地面冷而形成的,同样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也不是因为热形成的,它们都是因为大气的运动形成的。
我们称它们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18下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D C A BD答案:点拨:此题是要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记忆,在做题时可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偏转画出风向即可。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19关于高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系统只指高气压B.高压系统气流下沉辐散多为晴天C.高压系统只出现在低纬热带地区D.高压系统只影响冬季的天气答案:B点拨:高压系统是一种天气系统,它不仅仅指高气压,还包括大气的运动。
因高气压控制区为下沉气流,故天气晴朗。
20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锋过境后,天气转阴,气压升高B.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多与暖锋有关C.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D.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答案:D点拨: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在锋面附近多阴雨天气,因锋面总是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所以暖锋形成的降水是在锋前,其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21图2—22表示冷锋过境气压变化曲线是………………………………………()图2—22答案:C点拨:此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气旋、反气旋、暖锋和冷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状况,因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故可判断C为冷锋过境气压变化曲线。
)下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22A B C D答案:B点拨:图中表示锋面的是A和B,A图中冷气团被迫往回走,说明是暖锋,B锋面坡度较大,并且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可确定为冷锋。
读图2—23回答23~24题。
①②③④读图2—2323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图是南半球的反气旋B.②图是北半球的反气旋C.③图是北半球的气旋D.④图是南半球的气旋答案:C点拨: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辐合,反气旋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散。
24图中四地能形成降水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点拨:气旋中心气流上升,越往上气温越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反气旋中心气流下降,越往下气温越高,水汽不能凝结;因此,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是晴朗的,而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是阴雨天气。